第一章 文学鉴赏概述
语文《祝福》教案设计
语文《祝福》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和结构。
2.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领会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3. 体会作品中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祝福》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人物性格刻画的方法和技巧。
4. 作品中的语言特色及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祝福》的阅读与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人物性格刻画的方法和技巧,作品中的语言特色及其表达效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教材。
五、教学课时与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
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用于阅读课文《祝福》并理解基本内容,第二课时用于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第二章:课文《祝福》阅读与理解一、课文阅读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祝福》,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关系。
2. 教师辅导学生解决阅读中的生字词和句子理解问题。
二、内容理解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祝福》的主题思想。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领会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三、课堂提问1.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第三章:作品主题思想分析一、主题思想概述1. 教师讲解课文《祝福》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社会意义。
2. 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作品主题思想的理解。
二、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其与主题思想的关系。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人物形象对主题思想的贡献。
第四章:人物性格刻画的方法和技巧一、人物性格概述1. 教师讲解人物性格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人物性格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知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word版第一章:文学基本概念1.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创作活动。
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
1.2 文学的分类分类的标准:形式、体裁、题材、风格等。
主要的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
1.3 文学的功能审美功能:提供审美享受,培养审美能力。
认知功能:反映现实生活,传递历史信息。
教育功能:传递道德观念,引导人们向善。
娱乐功能:提供精神寄托,放松心情。
第二章:文学作品构成要素2.1 语言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
文学语言的特点:形象性、音乐性、表现性。
2.2 形象文学作品中创造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
文学形象的种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2.3 情节文学作品中的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演变过程。
情节的作用:引发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
2.4 主题文学作品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深层含义。
主题的体现:显性主题和隐性主题。
第三章:文学创作方法3.1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真实、客观、细致地描写现实生活。
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杜甫、鲁迅等。
3.2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强调个性、情感、想象和创意。
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李白、雪莱等。
3.3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反传统、实验性、意识流等。
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卡夫卡、普鲁斯特等。
3.4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以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反映现实生活,寄托理想。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高尔基、茅盾等。
第四章:文学体裁4.1 诗歌诗歌的特点:语言凝练、节奏韵律、富有想象。
诗歌的种类:抒情诗、叙事诗、散文诗等。
4.2 小说小说的特点: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主题深刻。
小说的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等。
4.3 散文散文的特点:文字简洁、意境深远、表达自由。
散文的种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等。
4.4 剧本剧本的特点:对话丰富、动作性强、适合表演。
《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实用教程》课程标准
《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实用教程》课程标准课程编号:(1-2)04课程名称:《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实用教程》学分:2学时:32学时(含实践性教学)适用专业:工学院各专业开课学期:一年二期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针对全院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引领学生走进经典的世界,与名人智者进行多种层面的交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人文情怀,使他们的内心更加丰富、充实,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为学好本专业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基本要求:对《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实用教程》中第一、二单元的篇目进行精读和范读,并以此为线索进行拓展阅读,注重学生诵读能力的训练;第三、四单元在进行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加强实践环节,切实提高表达能力与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说明:本课程选讲篇目由任课老师在教材范围内自主选择,本教学大纲仅提供教学进程范式,不作为篇目选择依据。
(三)重点和难点:本课程是由四门课程整合而成,既包括文学欣赏、应用写作,也包括演讲与口才和交际礼仪等内容。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以及学生就业岗位的多元化等特点,确定本课程的重点为两部分:即应用文写作与职场交际。
本课程通过四大模块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欣赏与应用文写作水平,锻炼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在学生中小学已有的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文学修养与各种能力。
为工学院的学生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实用教程》,李霞芬、文安乐主编,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年度。
2.《应用写作》,张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度。
二、学时分配三、课程内容第一章文学鉴赏(6课时)【教学目的要求】:本单元旨在通过一些经典的诗歌的朗读与鉴赏,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文学常识,掌握一定文学鉴赏的方法。
文学鉴赏课程设计
文学鉴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主题和创作技巧。
3. 学生能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了解文学发展的大致脉络和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阅读并鉴赏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撰写出具有独立见解的鉴赏文章。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形式,提高文学鉴赏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 学生能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3. 学生在文学鉴赏过程中,学会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独立思考和审美能力。
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课文为依托,引导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并通过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取以下教学内容:1. 文学鉴赏基本概念: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文学鉴赏的意义与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文学鉴赏概述2. 诗歌鉴赏:诗歌的形式美、意象与意境、诗歌的情感表达。
- 教材章节:第二章 诗歌鉴赏3. 散文鉴赏:散文的写作特点、意境与情感、名篇赏读。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散文鉴赏4. 小说鉴赏: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及创作技巧。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小说鉴赏5. 戏剧鉴赏:戏剧的结构、角色、冲突、主题及舞台表现。
- 教材章节:第五章 戏剧鉴赏6. 文学作品比较鉴赏: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比较分析。
- 教材章节:第六章 文学作品比较鉴赏教学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周:文学鉴赏基本概念第二周:诗歌鉴赏第三周:散文鉴赏第四周:小说鉴赏第五周:戏剧鉴赏第六周:文学作品比较鉴赏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进度,使学生在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中领略文学的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文学鉴赏1-概论ppt课件
一、语言的游戏 许多生活的真实,是需要以小说的方式表达的。 那就以小说的方式表达吧。因为某些真实的生活 ,只能通过虚构的桥梁,才能使那种真实抵达真 实的境界。——阎连科《为人民服务》 “文革”中间有一段时间,人们出门,无论说什么 话,只要一开口,就必须先说一句毛泽东语录, 然后再说要办的事。以下是供销社里一中学生与 售货员的对话,堪称经典。 中学生:“关心群众生活——给我拿支钢笔。” 售货员:“为人民服务——你要哪一种?”
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
作家、作品、读者、世界
第一个要素:艺术产品本身 作品 WORK 第四要素:欣赏者, 即听众、观众、读者。
作家 ARTIST
Description of 读者 the contents AUDIENCE
第二个要素: 生产者,即艺术家 世界
UNIVERSE
第三个要素:由人物和行动 、思想和情感、物质和事件 或者生命感觉的本质所构成 的“自然”,即世界。
文本细读
陈思和指出:“欢悦地、投入地、感性地阅读作品才能使自己 真正进入文学。”鉴赏文学作品的前提是进行文本细读,方法 就是直面作品、寻找经典、寻找缝隙、寻找原型。直面作品, 就是要以我们赤裸的心灵和情感要求来面对文学,寻找一种线 索,来触动文学名著所隐含的作家的心灵世界与读者阅读的心 灵世界之间的应和。所谓“经典”是指文化传统中最根本的意 象,指那种经得起历史上反复被人引用被人阐发的文化资源。 寻找缝隙指的是要读出作品的破绽,读出作家遗漏的或者错误 的地方。寻找原型则是要找出作品中隐藏的隐型结构,这种隐 型结构通常来自民间的文化资源,反映民间对于现实生活的习 惯性理解。 孙绍振指出了文本细读的方法就是还原、比较。其实还原就是 要直面作品;比较则是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历史比较和逻辑比较。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无论在中国或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都叫“诗学”、“诗论”,因为诗的起源最早。
19世纪以前,整个文学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笼统而未分化的状态。
19世纪以后,文艺学终于形成了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从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才得以成立。
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习惯将文艺学分为三个组成部分:1、文学发展史,即按照历史的顺序研究一定范围内文学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规律,通过对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分析与评价,对一定时期的文学思潮和创作实践进行总结。
文学史可按国别、地域划分,如《欧洲文学史》、《英国文学史》;也可按历史时期为断代史,如《中国当代文学史》;也可按作品种类划分为专史,如《中国小说史》、《中国诗歌史》2、文学批评,即对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以及各种文学现象(泛指一切与文学有关的事物和现象)进行研究、分析、评论的科学。
其主要对象是当代的作家、作品、文学潮流。
3、文学理论,即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学科。
上述三分支之间互相独立又互相影响。
文学理论为文学发展史和文学批评提供理论武器,离开文学理论的指导,文学发展史就成了一笔糊涂账,文学批评也就失去了活的灵魂。
反过来,文学发展史和文学批评的研究成果又可以丰富、补充和发展文学理论。
注:“三分法”影响很大,但本课程还是倾向于采用“五分法”,即在以上和分支的基础上,再加上文学理论史和文学批评史。
因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也有着历史的发展,理应同文学发展史一样,成为文学史的一部分。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文学理论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
具体地说,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
比如,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作家的个性气质与风格的关系、文学鉴赏的条件、文学的社会作用等等。
文学作品的鉴赏讲解.doc
文学作品的鉴赏(黄建宏编)第一章文学作品鉴赏综论文学作品鉴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等一系列心理机能的活跃,而形成的认知、体味、玩赏的审美活动。
文学鉴赏有多种模式,有的以体会作者创作意图为中心;有的以作品为中心。
只有考察的重心向读者倾斜,确立读者的鉴赏主体地位以后,读者才彻底摆脱了鉴赏的被动性,文学作品的多元化鉴赏也就有了实现的可能。
文学作品鉴赏是以审美为主导的综合活动,读者通过多种互相关联、互相渗透的心理活动,实现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其他价值。
第一节文学作品鉴赏的性质文学作品鉴赏实践有着久远的历史和广阔的范围,对其进行现象描述和理性认识,并运用现代美学的理论武器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文学作品鉴赏的性质。
一、文学作品鉴赏实践的现象描述和理性认识一般说来,文学作品鉴赏主要有四种模式。
以社会历史环境为中心的鉴赏是将阅读文学作品同内容的时代背景等社会因素结合起来,这种鉴赏的理论基础是摹仿论。
以作家创作意图为中心的鉴赏是将阅读文学作品同作家的思想、人格、创作风格、动机、意愿等结合起来,这种鉴赏的理论基础是表现论。
以作品为中心的鉴赏是将文学作品的阅读同作品本身的人物、语言、结构、意象等结合起来,这种鉴赏的理论基础是新批评、俄国形式主义、阐释学及结构主义。
我们并不否鉴赏模式在具体作品鉴赏中的作用。
当作者的创作理念和读者的鉴赏理念相同时,读者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常有恰当的把握。
但是,任何一种鉴赏模式的不恰当运用,都会削弱使文学鉴赏的意义。
上述各种文学鉴赏模式,都很难完全体现读者的鉴赏主体地位,各种鉴赏模式中,都有某些规定或指向,限制读者进行自由活动。
而以读者为主体的文学鉴赏活动,却不是审美主体对客体的刻板摹写和被动、消极的接受,它允许读者穿梭于作品与自身背景之间,进行自由的思想活动。
尽管这种鉴赏模式有时会因过分强调审美主体而走向负面,但它在培养读者的主体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学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学教案第一章: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人物形象的概念与特点掌握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1.2 教学内容诗歌人物形象的定义与特点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意义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基本方法1.3 教学过程1.3.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1.3.2 讲解:讲解诗歌人物形象的定义与特点1.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人物形象1.3.4 实践练习:学生尝试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第二章:诗歌人物形象的构成要素2.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人物形象的构成要素学会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作用提高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2.2 教学内容外貌描写:分析诗歌中对人物外貌的描绘语言描写:分析诗歌中对人物语言的表现动作描写:分析诗歌中对人物动作的描绘心理描写:分析诗歌中对人物内心的刻画人物形象的关系:分析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2.3 教学过程2.3.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本章主题2.3.2 讲解:讲解诗歌人物形象的构成要素2.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构成要素2.3.4 实践练习:学生尝试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构成要素第三章: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3.1 教学目标掌握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3.2 教学内容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了解两种描写方式在人物形象中的运用对比分析与象征手法:掌握这两种鉴赏方法的技巧与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所传达的情感与价值观创作背景与历史文化:了解诗歌背后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文化对人物形象的影响3.3 教学过程3.3.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鉴赏诗歌人物形象3.3.2 讲解:讲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3.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鉴赏方法3.3.4 实践练习: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方法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第四章: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4.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与评价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价值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综合理解能力4.2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意义评价诗歌人物形象的优缺点与价值分析诗歌人物形象在整首诗歌中的作用与地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4.3 教学过程4.3.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析和评价诗歌人物形象4.3.2 讲解:讲解分析和评价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4.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和评价4.3.4 实践练习: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和评价诗歌人物形象第五章: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综合训练5.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综合理解能力5.2 教学内容提供一组诗歌,要求学生进行人物形象鉴赏学生可以选择一首或多首诗歌进行深入分析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构成要素、鉴赏方法和评价5.3 教学过程5.3.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诗歌人物形象的综合鉴赏5.3.2 讲解:讲解综合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5.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综合鉴赏5.3.4 实践练习: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诗歌人物形象的综合鉴赏第六章:古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6.1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与意义掌握古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6.2 教学内容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意义古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分析具体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6.3 教学过程6.3.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6.3.2 讲解:讲解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意义6.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6.3.4 实践练习:学生尝试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第七章:现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7.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与意义掌握现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7.2 教学内容现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意义现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分析具体现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7.3 教学过程7.3.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7.3.2 讲解:讲解现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意义7.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现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7.3.4 实践练习:学生尝试鉴赏现代诗歌人物形象第八章: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实践与应用8.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综合理解能力8.2 教学内容提供一组诗歌,要求学生进行人物形象鉴赏实践学生可以选择一首或多首诗歌进行深入分析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构成要素、鉴赏方法和评价8.3 教学过程8.3.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诗歌人物形象的实践鉴赏8.3.2 讲解:讲解实践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8.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实践鉴赏8.3.4 实践练习: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诗歌人物形象的实践鉴赏第九章: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拓展与深化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深入思考与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综合理解能力9.2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人物形象背后的文化意义与历史背景探讨诗歌人物形象与社会现实的关联研究诗歌人物形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9.3 教学过程9.3.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拓展与深化诗歌人物形象鉴赏9.3.2 讲解:讲解拓展与深化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9.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拓展与深化9.3.4 实践练习: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诗歌人物形象的拓展与深化第十章: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评估与反馈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自我评估与反思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综合理解能力10.2 教学内容评估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过程与结果反思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分析诗歌人物形象鉴赏中的优点与不足10.3 教学过程10.3.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评估与反馈10.3.2 讲解:讲解评估与反馈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10.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评估与反馈10.3.4 实践练习: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诗歌人物形象的评估与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诗歌人物形象的概念与特点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诗歌人物形象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儿童文学复习资料绪论一、名词解释1. 儿童文学: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2. 儿童文学题材:指儿童文学作品中具体描绘的社会生活事件或现象,是作品内容的最主要因素。
二、问答题1. 儿童文学的特征。
(最大特征是童心、童趣)A.富有儿童情趣(体现在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中)B.韵文性(体现在婴幼儿文学中)C.直观性(婴幼儿文学和童年期文学)D.幻想性(童话和科幻小说中)E.叙事性(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2.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有哪些?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和叙事性是儿童文学样式上的四大特征,加上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儿童情趣”,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儿童文学的五个基本特征;也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最大区别。
儿童文学同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在于,艺术视角、文学趣味以及作品深层的思维方式和创作心理。
但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并没有截然的界限,它们之间可以说是犬牙交错、相互渗透。
3. 儿童文学的三大基本母题是什么?儿童文学有三大基本母题: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儿童自己的眼光)、自然的母题(它是人类共同的眼光)。
三、分析题:1. 从柯岩的儿童诗《坐火车》,看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是富有儿童情趣。
《坐火车》见《儿童文学作品选读》答:仅此两节,即使没有一点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的人,也会凭感觉认为这是一首儿童诗,原因就在于诗中富有浓厚的儿童情趣,表现出一种与成人文学所完全不同的文学特征。
所谓儿童情趣,就是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儿童特有的情调与趣味。
如诗中摆起小板凳做火车、“我当司机”以及模仿车轮的轰隆声和汽笛的呜叫,都是与儿童心理相适应的儿童特有的(不属于成人的)行为与语言。
第二节更富童趣。
“抱娃娃的靠窗坐”,仿佛真在车上;“牵小熊的往后挪”,看,车上秩序井然;“皮球积木都摆好”,对孩子来说,玩具总是少不了的,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大家坐稳就开车”,俨然一副火车司机的口气,又自然地引向下一节。
文学鉴赏与评论教学大纲
《文学鉴赏与评论》教学大纲一、说明课程编码:101418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师范、汉语言)学时:28学时理论讲授+8学时实训学分:2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1、《文学鉴赏与评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汉语言)的一门专业任选课,同时也是一门基础课。
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从事语文研究或一般性文学研究而开设的。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为专业课知识打基础。
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通过不同类型、不同风格文学文本的细致解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态和纯正的审美趣味,帮助学生建立起文学阅读的专业眼光,训练学生从文本的阅读鉴赏达于文本审美意蕴的体悟、理解和分析、解读的能力。
同时,通过相关文学文本知识和理论的传授,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以及文学史课程奠定基础。
3、本课程为期一个学期,共36课时。
教学手段和方法:1.培养学生文学文本专业化解读能力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
在保证本课程涉及的有关文学文本的知识和理论传授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细致解读和鉴赏不同类型、不同风格文学作品,通过实际的鉴赏解读实践,培养学生对文学文本的艺术感受能力、艺术体验能力和鉴赏解读能力。
2.本课程涉及到的文学文本的知识和理论,既是贯穿本课程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形成整体性的基本知识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后续课程应有的先行知识,教学中在保证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相对的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着重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一些基本概念解析相关文学文本。
3.课堂教学力求以精讲启发学生思维,通过精粹细致的典型个案的分析,为学生树立典范示例,在激发学生自主解读文学文本兴趣的同时,开拓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化阅读、鉴赏文学文本的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应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兴趣和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4.突出本课程强调解读实践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要求,在每一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均应适时指定一定量的学生自学内容,通过讨论和作业的方式落实和深化学生自学内容。
第一章儿童文学概述
一、“儿童文学”释义
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 文学 ——鲁兵《教 育儿童的文学》
儿童文学”释义
◆ 如何看待“工具论”? 肯定并强调了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功能, 但忽略了儿童文学的审美作用。
儿童文学”释义
“解放儿童”的文学 ◆ 从儿童自身的原初生命欲求出发去解放和 发展儿童。 ——朱自强 ◆儿童文学就是在自然的情况下儿童最最喜爱的文学 作品,因为它最最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最最符合 儿童的审美需要。作家的作用是发挥具体地、实际 地展开儿童心灵的作用。 ——王富仁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 的世界”。 ——杜威
一、“儿童文学”释义
“儿童文学只是儿童本位 的,此外更没有什么标 准” ——周作人《儿童的书》
“儿童文学是儿童的— —便是以儿童为本位, 儿童所喜看所能看的文 学” ——郑振铎《儿童文学 的教授法》
一、“儿童文学”释义
◆ 如何看待“儿童本位论”? 积极意义—— 它发现并强调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特的 心理世界和精神需求特征,为中国儿童文学 的现代自觉提供了观念上的巨大推动力。
接受对象:是0-6岁的幼儿
主要体裁:有儿歌、幼儿童
话、幼儿生活故事、幼儿散 文、图文并茂的图画故事等.
“用儿童的眼睛去看, 用儿童的耳朵去听, 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 ----陈伯吹 (东方安徒生)
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翻 译家、出版家、教育家。他把毕 生精力奉献给儿童文学事业,是 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
语言的艺术。
1.拿出一张纸,对折, 必须是儿童的文学 折痕向上 2.折好后,按照以下黑 接受主体:儿童 (考虑心理特 线撕开 3.再沿着黄色折痕撕开 征接受能力) 喜闻乐见 4.展开
儿童文学的范畴
根据儿童成长阶段的特征,我们把儿童 文学分为
大一语文课本上册知识点
大一语文课本上册知识点第一章:古代文学概述古代文学概述是大一语文课本上册的首个知识点。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特点和流派。
古代文学以诗歌、散文和小说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又以古代诗歌最为独特和重要。
古代文学作品包含了大量的经世致用和人生哲理,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历史和思想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第二章:古代诗歌古代诗歌是大一语文课本上册的第二个知识点。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古代诗歌的特点、体裁和代表作品。
古代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要体裁,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古代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诗篇,这些作品代表了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第三章:古代散文古代散文是大一语文课本上册的第三个知识点。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古代散文的形式、特点和名家作品。
古代散文以散文随笔的形式存在,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论述,也有个人情感、人生感悟等题材。
古代散文的代表作品有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身世之辞》等,这些作品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才华和智慧。
第四章: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大一语文课本上册的第四个知识点。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现代文学的发展背景、特点和代表作品。
现代文学主要包括现代诗歌、散文和小说。
与古代文学相比,现代文学更加注重对现实社会的描写和关注,作品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巴金的《家》等,这些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
第五章:名著赏析名著赏析是大一语文课本上册的第五个知识点。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名著的作者、内容和价值。
中国古代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名著赏析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和思想,培养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总结:大一语文课本上册的知识点包括古代文学概述、古代诗歌、古代散文、现代文学和名著赏析。
文字赏析课程设计
文字赏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本赏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赏析方法,独立分析并解读不同类型的文本。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文本讨论和观点交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学生能够撰写规范的文本赏析报告,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学鉴赏能力。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
3. 学生通过文本赏析,学会尊重多元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语文选修课,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兴趣,但文本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文本赏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文本赏析基本概念:介绍文本赏析的定义、作用和价值,使学生明确学习文本赏析的目的和意义。
2. 文本类型及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文本(如散文、小说、诗歌等),了解其特点,为赏析奠定基础。
3. 修辞手法及其运用:结合课本内容,讲解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文本中体会其效果。
4. 文本主题与思想: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主题思想,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意图,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5. 赏析方法与技巧:教授文本赏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细读法、比较法、批注法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6. 小组合作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针对特定文本进行讨论和观点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ppt课件
❖ 提高自身修养—— 坚持正确的途径——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 数量上,刘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 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文心雕 龙·知音》 质量上,歌德: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 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 《歌德谈论录》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四、文学欣赏的发展阶段
❖ 1、想象与联想 l 文学作品的“空白点”或“未定点”,
或“召唤结构”为想象提供了用武之地。 Ø 罗曼·英加登:每一部文学作品在原则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期待视野
❖ 姚斯指出,一部新作品的读者能够在较为 狭窄的文学期待视野中感知它,也能在更 为广阔的生活的期待视野中感知它。 《接 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 l 文体期待 l 意象期待 l 意蕴期待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三、文学欣赏的发生阶段
❖ 1.欣赏注意 l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
❖ l 方 法——想象和联想 l 注意点——文学欣赏是一种“有限创
造”,是一种“同质异形”的创造。 l 文学欣赏—— 以文艺作品为基本对象;
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 以提高审美情趣、 培养审美能力为主要目标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第三节 文学欣赏的过程
❖ 一、文学欣赏过程的涵义 l 文学欣赏的过程,实质上是由兴趣、
集中。 l 欣赏注意是由文学作品引起,又是读者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可以是突发式,也 可以是渐进式的。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2.感知形象
❖ l 读者通过语言,运用想象,感知作品中物 化了的艺术形象,为进一步转化成读者观 念中的艺术形象奠定基础。 l感知形象,会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 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理论体系,它对文学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是指文学理论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首先,文学理论的性质之一是抽象性。
文学理论要从具体的文学现象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原则,以指导和规范文学创作和研究。
这就要求文学理论必须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普遍性,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文学作品和时期。
文学理论的抽象性也反映在其研究对象上,它关注的是文学的本质、规律和意义,而不是具体作品的细节。
其次,文学理论的性质之二是历史性。
文学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实践紧密相关。
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理论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艺术追求和社会要求。
文学理论的历史性也意味着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和转变。
因此,文学理论既要研究过去的理论成果,也要关注当代的创新思想和理论观点。
此外,文学理论的性质之三是理性。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和诠释的知识体系,它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
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通常是理性的,以逻辑推理和实证研究为基础。
理性是文学理论能够进行深入思考和有效论证的前提,它使文学理论能够超越主观经验和直觉判断,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分析结果。
同时,文学理论的形态多种多样。
文学理论可以以论述的形式呈现,通过阐释和批评文学作品来揭示其内涵和价值。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通过讽刺的方式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愚昧。
文学理论还可以以著作的形式呈现,如西方的“新批评”学派和“后现代主义”理论,它们通过系统的分析和理论构建提供了新的文学批评视野和思维方式。
此外,文学理论还可以以讲座、研讨会、学术讨论会等形式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以提高学者和研究者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学术互动。
总之,《文学理论教程》第一章中所讲述的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准确把握了文学理论研究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完整)儿童文学教学大纲
《儿童文学》教学大纲学时:32周课时:2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儿童文学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影响和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儿童文学的需求。
了解不同儿童文学体裁及其特征,熟识中外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及其作品,培养学生的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批评的能力,提高进行儿童文学创作的水平,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要求:以《《儿童文学引论》(王晓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为教学材料.重点了解和掌握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发展阶段的关系,把握儿童文学的文体,注重儿童文学的鉴赏和批评,对儿童文学作品重点篇目精选,了解其艺术特征,并要求学生全面阅读所选的篇目。
完成《儿童文学引论》中的思考与练习.教学计划:本课程安排每周4学时,按照不同的学生对象,酌情安排教学内容,小学教育可多增加一些内容,并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的读物;而学前与幼教则可选择一些适合学龄前阅读的作品,围绕教材,酌情处理。
在重点掌握与本专业对象有关的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应全面掌握儿童文学的特点及其相关作品的分析。
教学内容:第一编: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发展阶段的关系第一章概述一.儿童的年龄特点二.确定儿童年龄特点的基本因素三.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四.儿童年龄特点与儿童文学的关系五.文学接受的一般原理六.儿童对文学作品的接受第二章婴幼儿文学一.婴幼儿的生理特点二.婴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三.婴幼儿的心理特点四.婴幼儿的社会化程度五.婴幼儿文学的范畴和要求六.婴幼儿文学的常见样式七.婴幼儿文学的表现手段八.婴幼儿文学的意义和功能第三章童年期文学一.童年期儿童的年龄特点二.童年期儿童的心理特点三.童年期儿童的社会化四.童年期文学的范畴和要求五.童年期文学常见的样式六.童年期儿童文学的表现手法七.童年期文学的意义和作用第四章少年前期文学一.少年前期文学二.少年前期少年的心理特点。
三.少年前期的社会化程度。
四.少年前期文学的范畴和要求。
五.少年前期常见的文学样式及表现手法。
文学理论教案(电子版)
文学理论教案(电子版)第一章:文学理论概述1.1 文学理论的定义与意义1.2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3 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关系1.4 文学理论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第二章:文学作品与文学现象2.1 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2.2 文学作品的类型与体裁2.3 文学现象的解释与分析2.4 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与功能第三章:文学创作与文学表达3.1 文学创作的过程与方法3.2 文学表达的技巧与策略3.3 文学语言的特点与运用3.4 文学创作的审美追求与创新第四章:文学批评与文学鉴赏4.1 文学批评的定义与目的4.2 文学批评的方法与步骤4.3 文学鉴赏的标准与方法4.4 文学批评与文学鉴赏的关系与互动第五章:文学理论的历史发展5.1 西方文学理论的历史演变5.2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5.3 现代文学理论的主要流派5.4 文学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第六章:文学类型与体裁研究6.1 文学类型的分类与特点6.2 诗歌、小说、戏剧等主要文学体裁的特性6.3 体裁交叉与创新的审美效果6.4 文学类型与体裁研究的意义与方法第七章:文学主题与思想内容分析7.1 文学主题的定义与功能7.2 文学主题的来源与表现7.3 文学思想内容的分析与解读7.4 文学主题与时代背景的关系第八章:文学形象与意象研究8.1 文学形象的构成与分类8.2 文学意象的创造与表达8.3 文学形象与意象的审美价值8.4 文学形象与意象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第九章:文学风格与流派研究9.1 文学风格的定义与特点9.2 文学风格的形成与表现9.3 文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9.4 文学风格与流派研究的意义与方法第十章:文学理论的当代议题10.1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学理论10.2 数字化时代与文学理论的新挑战10.3 文学理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10.4 文学理论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与价值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文学理论概述:重点关注文学理论的定义与意义,理解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关于文学类老王教案范文
关于文学类老王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文学鉴赏与老王1.1 教学目标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分析老王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文学鉴赏的定义与意义。
文学作品的分类与特点。
老王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分析。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文学作品的分类与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老王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文学鉴赏的理解和老王作品的特点的分析和评价。
第二章:老王作品的主题与思想2.1 教学目标分析老王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理解老王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
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能力。
2.2 教学内容老王作品的主题分析。
老王作品中的思想内涵。
老王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老王作品的主题分析和思想内涵。
案例分析法:分析老王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老王作品主题和思想的分析和评价。
第三章:老王作品的叙事技巧3.1 教学目标分析老王作品的叙事技巧。
理解老王作品中的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老王作品的叙事技巧分析。
老王作品中的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的特点。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老王作品的叙事技巧和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的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老王作品的叙事技巧和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的特点。
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老王作品的叙事技巧和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的分析和评价。
第四章:老王作品的人物塑造4.1 教学目标分析老王作品中的人物塑造。
理解老王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老王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分析。
老王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的特点。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老王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和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的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老王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和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的特点。
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老王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和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的分析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 文学鉴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一度创造:作家创作,塑造文学形象。 二度创造:读者阅读,生成新的文学形象。
人们凭借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通过联想、想象、玩 味,可以发掘出形象中的含蓄、象征等隐蔽的形象 和意义。
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鲁迅曾经指出,在看《红楼梦》时,单是命意, 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 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 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全集》第7卷 第419页)。
❖ 欣赏者心目中的“阿Q”和“哈姆雷特” ❖ 作家塑造的“阿Q”和“哈姆雷特”
三 、文学鉴赏存在共鸣现象
当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作家通过作品 的形象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强烈地打动了读 者,引起读者思想感情的回旋激荡,他们爱 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
一般而言,共鸣需要有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感情和 心理经验为基础。
黑格尔说过:“艺术通过什么来感动人呢?一般地 说,感动就是感情上的共鸣。”
第三节 文学欣赏的方法
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得, 只要你动手去采,随时会发见一些晶莹的宝石。 这些晶莹的宝石岂但给你一点赏美的兴趣,并将 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 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面发展。
——叶圣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程教学目的
❖ 学习掌握文学体裁方面的基本概念;
❖ 学习中外文学中一些兼具文学性和思想性的经 典名篇,了解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
感悟评注法
对文章中的精彩段落,要欣赏其文采,还要体会 其意境。需要字斟句酌,逐段推敲。 例如:白居易<<琵琶行>>中弹奏琵琶的全过程。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 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注:“嘈嘈”,形容声音的粗重; “切切”,指声音的细微。 评:精妙比喻:“如急雨”“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 玉盘
咬文嚼字法
推敲下面的文字,选择最贴切的词填入古诗。 到绿 过 满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__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送蔡都尉诗》
蔡子勇成癖, 弯弓西射胡。 健儿宁斗死, 壮士耻为儒。 官是先锋得, 材缘挑战须。 身轻一鸟过, 枪急万人呼! 云幕随开府, 春城赴上都。 马头金□(“匣”甲换合)匝, 驼背锦模糊。 咫尺雪山路, 归飞青海隅。 上公犹宠锡, 突将且前驱。 汉使(一作水)黄河远, 凉州白麦枯。 因君问消息, 好在阮元瑜?
任课教师:陈永兰
人文精神缺失
❖ 马加爵案件 ❖ 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
❖ 阅读经典是人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
经典承载的内容应具有永恒性。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
《诗经》与先秦散文;
楚辞汉赋;
魏晋文学与南朝文论;
宋元戏曲和明清小说。
《诗经》《离骚》《 《论语》《老子》《古诗十 九首》《孔雀东南飞》《汉书》《史记》 《西 厢记》《桃花扇》《聊斋志异》 《红楼梦》 《 三国志演义》《西游记》《水浒传》
❖ 《包法利夫人》[法]福楼拜
❖ 《高老头》[法]巴尔扎克
❖ 《玩偶之家》[挪威]易卜生
❖
《荷马史诗》[希]荷马
❖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美]马克.吐温
❖ 《呼啸山庄》 艾米莉·勃朗
❖ 《飘》玛格丽特·米切尔
❖ 《汤姆叔叔的小屋》 [美]比彻·斯托夫人
❖ 《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和《笑面人》 [法]雨果
对比赏析法
四大吝啬鬼形象
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莫里哀喜剧《悭吝人》里的阿巴公 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
第四节 文学的体裁
一 文学种类和体裁的分类 二分法 中国 韵文和散文
西方 史诗和戏剧
三分法 抒情文学、叙事文学 、戏剧文学 四分法 诗歌 小说 散文 戏剧
二、四大文学体裁概说
一、诗歌 诗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学形式。 二、散文 “美文”之称 三、戏剧 演员、舞台(表演场地)、观众和故事(情境)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李尔王》 《奥塞罗》 《麦克白》 曹禺:《雷雨》《原野》 《日出》《北京人》 老舍:《茶馆》
四、小说
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长篇、中篇和短篇
现代当文学
《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 《药》;《子夜》,《金粉世家》、《啼 笑姻缘》,《京华烟云》,《沉沦》,《 背影》,《四世同堂》,《上海屋檐下》 ,《边城》,《激流三部曲〈家〉〈春〉 〈秋〉》,《莎菲女士的日记》,《雷雨 》,《围城》,《呼兰河传》,《死水微 澜》,《茶馆》,《伤逝》
外国文学经典
《变形记》 《羊脂球》《项链》[法]莫泊桑
《变色龙》 [俄]契柯夫 《安娜.卡列尼娜》 、《战争与和平》、《复活
》[俄]国托尔斯泰 《浮士德》{德}歌德 《雾都孤儿》 、《双城记》[英]狄更斯 《莎士比亚全集》[英]莎士比亚
《圣经》 《红与黑》[法]司汤达
❖ 《神曲》[意]但丁
❖ 《堂吉诃德》[西]塞万提斯
❖吟诵美读法 ❖咬文嚼字法 ❖感悟评注法 ❖对比赏析法
吟诵美读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然而涕下”, 刘勰:“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汲取文学作品中的思想精华,培养文学审美情 趣,提高文学及人文修养。
第一章 文学鉴赏概述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鉴赏
一、文学的内涵
《辞海》: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运用语 言文字塑造人物形象,以此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 文学又称为“语言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 说、戏剧。
M·H·艾布拉姆斯则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 是由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等四个基本要素组 成的,文学活动是一个流动过程和反馈过程。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 情感反应是文学欣赏的核心; Ø 别林斯基:没有心灵的参与,而这,几乎
比用脚去理解艺术更坏。 《别林斯基论文集》
❖ 情感反应是作者与读者的纽带; Ø 高尔基:科学工作者研究公羊时,用不着
想象自己也是一头公羊,但文学家则不然。《论 文学》
车尔尼雪夫斯基:“凡是好书,必定会在读者心 中唤起对真、善、美的向往,这是一切好书具有 的共性。”
《基督山恩仇记》 、《三剑客》 [法]大仲马 《简·爱》 [英]夏洛蒂·勃朗特 《茶花女》[法]小仲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老人与海》[美] 海明威 《泰戈尔短篇小说选》[印度]泰戈尔 《死魂灵》 (俄) 果戈理 《罪与罚》(上下》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热爱生命》[美]杰克·伦敦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菲茨杰拉德 《第22条军规》[美]约瑟夫·海勒 《追忆似水年华》[法]普鲁斯特 《安徒生童话》[丹麦]安徒生
二、文学鉴赏
“鉴赏”包括两方面: “鉴”就是鉴别、鉴定 “赏”就是欣赏、品味 文学鉴赏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对艺术形象
的感受、体验、想象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一种审 美的认识活动。
第二节 文学鉴赏的特点
一 、文学鉴赏是审美享受的
审美享受是文学鉴赏的本质属性之一,有无审 美享受是判定某一阅读活动是否文学鉴赏的一 个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