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建筑论文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许多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出现充斥着整个建筑设计,笔者将建筑类比做动植物,希望建筑也能够像动植物一样不断生长,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探究现代建筑的“生长”机能,深化认识,提高设计水平,探寻建筑未来发展道路。
动植物生长是一种适应性的生长,是自生长。动植物的表皮不会仅仅增加表皮细胞体积与密度而生长,它会为了适应外界环境而自我生长,其强调了适应性生长。就建筑而言,亦存在着类似生命有机体的“生长”机能,建筑的“生长”同样也是一种适应性的生长,为了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而随之生长。
新陈代谢派认为建筑和有机生命体一样,都是处于不断的生长变化的过程当中,并认为在思考和设计城市和建筑的时候,应该采用先进的技术,使用发展变化的观念,黑川纪章是日本新陈代谢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阐述新陈代谢理论观点时曾说:“建筑由于支撑它的社会或经济的变化到处都在变化和发展,而我们则寻求一种能激励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参与,从而使自己再生的建筑。”
黑川强调建筑会随时间的发展而产生“变形”的可能性。1970年他为世界博览会设计的TB实验住宅,使用了可插入、可拆卸的框架体系,不仅体现了未来城市化高速发展,还表现出由于人类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的强烈变革,人类对能够灵活变化的生活空间有着极大地需求。由于预制单元结构是通过连接件连接到主体承重结构上,所
以建筑本身是可以不断变化的,形成了建筑生命体与建筑的无限“生长”,无限延伸。中银舱体楼(图1)不但是黑川纪章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作品,还是体现新陈代谢理论的典型范例,同样它也体现了建筑与城市以时间序列变化和生长观点的构思。这幢鸟巢式的建筑是位于东京银座区的集体住宅,由140个外壳为正六面体的舱体组合而成,建筑外表皮看起来就是一个一个的单元体的堆积,这些六面体就是在工厂预制建筑部件,然后在现场组建。其中的双塔是服务中心,它内藏有电梯、机械设备和楼梯等。所有的家具和设备都单元化,在作为主要功能空间的居室空间单元内,配有磁带收音机、高保真音响设备、计算机及浴厕,没有一寸多余的空间,可以此基础上进行平面的组合与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或是减少这些单元体块,来实现该建筑的“生长”和变化。
西萨·佩里基于“开放端”(Open End)创作理论,认为建筑具有生长的可能,呼吁建筑应不断发展和变化,以适应人类社会的未来环境,于此同时他还为这种生长的可能性提出可操作的手段。例如他设计的柯姆萨特研究所就是采用了“开放端”的做法,在建筑的平面上故意制造未完成的局面,使建筑可以根据需求在平面上和竖向上“生长”延伸。
在佩里看来,当今时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一座建筑的完工并不代表着彻底的完成,在将来的某一时刻还会继续改建和扩建,它将处于一种未完成的状态。1969年由他主持设计的维也纳联合国城(图
2)就是他“开放端”创作思想表现更为成熟的代表作品。该建筑设计是变化的,施工阶段和建成后的任何元素都是可以任意变动和扩建的,入口汇合点可以延伸或通向新的街区空间。实现了建筑在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上的生长变化,创造了“一首永不结束的乐章”。佩里后期的建筑作品,未完成形式的表现并不明显,只是在如太平洋设计中心和尼亚加拉瀑布城彩虹中心等作品中含蓄的体现出动态生长和
发展变化的意向。
FOA 在世界贸易中心竞赛中提出的“束塔”方案设计,探讨了一种以生态系统方式生长的高层建筑类型,六个弯曲的圆柱体在空间中扭动并向上“生长”。相邻两个圆柱体每升高建筑的三分之一处贴临或分开,形成柱体扭动的建筑形态,并以生态系统的方式“生长”着。(图3)
坐落于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只要是对当代建筑稍有了解的人都对其如雷贯耳。这座被视为高技派代表之作的建筑不但在建立之初就因其前卫的思想和奇特的造型受到世人的争议,更是在若干年后凭借其“生长”和“循环”的机能吸引世界的目光。本来建筑师皮亚诺的设计初衷就要是创造一个无任何障碍的大空间,这个宽敞整个通间式的结构中需要布置如博物馆、图书馆和展览馆等空间。建筑师将建筑所有的结构构件和设备管道大胆的露明,还把入口通道及建筑中连接各层的交通系统和设备空间等都放在了建筑的表皮上,这样在内部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无障碍的空间,并拥有7米和10.5米的层
高。蓬皮杜艺术中心这种将建筑所有结构构件、设备管道和建筑交通系统置于表皮的设计不但使建筑物内部真正实现了空间的无障碍,还使得建筑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不断的“生长”变化。
在一些旧建筑改造的方案中,建筑的“生长”机能体现的更为突出。比如美国新泽西州的某一住宅扩建项目,建筑扩建的部分紧紧贴着原有的旧建筑侧面,新的建筑表皮形式颇具创造性。原建筑坡顶和新增建筑变形而简洁的斜屋顶相接,边界是连续的,高度也一致,只是形式既含蓄又怪诞。由于新的扩建体与旧建筑的层高和屋顶比例都具有相似性和延续性,因此新旧两部分建筑结合地非常协调,新建部分就像是从老建筑的一侧重新生长出来的一样自然,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许多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出现充斥着整个建筑设计,笔者将建筑类比做动植物,希望建筑也能够像动植物一样不断生长,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探究现代建筑的“生长”机能,深化认识,提高设计水平,探寻建筑未来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日]黑川纪章著.新共生思想[M].覃力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艾定增,李舒编译.西萨·佩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3] 矫苏平,许英英.生命的机能——论现代建筑的“生命空间”[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