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论文
现代建筑美观追求论文
![现代建筑美观追求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8baf9c90c22590102029dc1.png)
浅谈现代建筑的美观追求摘要: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
适用、坚固和美观是古罗马的建筑理论学家维特鲁威对建筑的三个基本要求。
从维特鲁威时代到我们现在,尽管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侧重,但这三个因素依然是优秀建筑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特别是在现在经济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建筑不仅仅具有功能性,更重要的是具有艺术审美性。
在此,本文仅从建筑美观的角度来阐述现代建筑应该追求怎样的美观理念,以求达到较好的欣赏效果。
建筑的美观即建筑的绘画美、自然美、形式美等。
关键词:美观绘画美自然美形式美0 引言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
从古埃及大漠中的金字塔、罗马庞培城的斗兽场到中国的古长城,从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敞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到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眩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无不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
适用、坚固和美观是古罗马的建筑理论学家维特鲁威对建筑的三个基本要求。
从维特鲁威时代到我们现在,尽管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侧重,但这三个因素依然是优秀建筑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特别是在现在经济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建筑不仅仅具有功能性,更重要的是具有艺术审美性。
在这里,我仅从建筑美观的角度来阐述现代建筑应该追求怎样的美观理念,以求达到较好的欣赏效果。
建筑美观的角度包括建筑的“三美”也即绘画美、自然美、形式美等。
1 建筑的绘画美建筑就如同一幅画,不是单一的,而是色彩绚丽斑斓的。
伟大的建筑首先要给人以视觉上的的震撼,所以其色彩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比如雕塑、彩绘、图案风格等等。
德国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曾经提出过“少就是多”的建筑处理原则,创造了密斯风格,即通过线条、色彩和总体的形可以创造出动人的美,实现了一种自我纯化的建筑向实现艺术在未来主义和立体主义中已经实现的东西过渡。
中外现代建筑赏析论文
![中外现代建筑赏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f36025482fb4daa58d4bb5.png)
中外现代建筑赏析——现代建筑体系摘要: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中外建筑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目前的新型建筑有着很多感悟,结合很多著名建筑进行了部分新型结构体系的介绍,总结了不同结构的特点。
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张拉结构、膜结构、玻璃结构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社交、生产方式以及经济、商业和军事等方面的需求,建筑形式随之发生变化,其造型千变万化。
当今建筑结构随着建筑功能的变化和需要,一个重大的发展趋势是大体型、大空间、大跨度。
如体育比赛场馆、会展中心、飞机场的机库与候机楼、文化艺术以及商业建筑等规模都很庞大,跨度也大。
现代空间结构是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传统结构中得到知识、启发和借鉴,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把传统的和现在的彼此融合,不断进行科学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发展结构体系。
目前世界上已经建造了成千上万采用各类空间结构建筑的大型体育馆、飞机库、会议中心和展厅等,这些建筑的恢弘气势、优美造型。
许多厂房、仓库等也采用了空间结构,实现了经济、合理的完美统一。
1 张拉整体结构体系张拉整体结构可定义为一组不连续的受压构件与一套连续的受拉单元组成的白支承、白应力的空间网格结构。
它通过拉索和压杆的不同布置形成各种形态,索的拉力经过一系列受压杆而改变方向,使拉索与压杆相互交织实现平衡。
这种结构的刚度依靠对拉索与压杆施加预应力来实现,且预应力值的大小对于结构的外形和结构的刚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张拉整体体系在拓扑学和形态学上是复杂的结构型式,所以用一种有效的几何方式来描述是非常重要的。
张拉整体体系可应用于城市雕塑、大跨度平面或曲面屋盖结构。
张拉索网结构或张拉索壳结构的型式可为球壳、扁球壳、筒壳、旋转双曲面等。
张拉整体体系由于其良好的整体受力性能,可充分利用拉索及压杆的单元强度,提供极大的刚度,适用于作为超大跨度建筑的屋盖结构。
目前张拉整体体系主要是以索穹顶的结构形式应用于大型体育场的屋盖结构,在美国、韩国、日本、德国等均有建成的工程实例。
建筑设计研究论文(7篇)
![建筑设计研究论文(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bf847f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a.png)
建筑设计研究论文(7篇)第一篇: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思考摘要:就人防工程而言,作为一个附属工程,是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工程项目设计时,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便是对人防工程进行设计。
本课题研究中,重点对人防设计基准、内容等作出深入的研究分析,如何做好人防设计工作,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其防护作用发表个人的看法。
这里对人防工程建设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进行扼要的分析,对人防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作出全面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人防工程;地下室;设计要点1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原则进行人防工程设计时,布局必须尽可能和所在地总体规划大致相当,而建立人防结构时,则按照用途情况作出科学的设计。
在符合用途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遵循坚实、耐用、可行、成本低的基本准则完成工程设计工作。
与此同时,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平战结合因素,从而确保取得社会、经济、战备三者有机结合的最大效益。
1)熟悉并掌握人防地下室建筑的总体情况。
进行人防工程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对人防建设项目作出全方位深层次的了解:第一,必须掌握人防工程之上的地面建筑的概况,如建筑规模、类型、层数等,这些全是进行人防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第二,对人防工程建筑的防护类别、抗力级别、战时功能予以确定,从而对人员掩蔽、人防物资、人防电站等进行设计;第三,和有关专业人员进行沟通配合,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经济、适用、合理等若干方面的因素。
2)科学地进行防护单元、抗爆单元的划分。
就人防工程而言,防爆过程中,重点是对防护、抗爆单元进行划分,如此一来,在人防工程受到炸弹冲击时,因为合理的设置了防护、抗爆单元,则可以让建筑损害降低到最少程度。
怎么样对防护、抗爆单元进行科学的划分,是人防设计过程中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
从《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可知,防护单元及抗爆单元根据上部建筑的层数及多层防空地下室的类型级别等划分。
工程设计者对人防工程进行设计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从而防止对建成后人防工程产生不利影响。
建筑类毕业论文建筑类毕业论文5000字
![建筑类毕业论文建筑类毕业论文5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8afb7dd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5.png)
建筑类毕业论文建筑类毕业论文5000字建筑类毕业论文篇1浅谈建筑学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的建筑风格一直呈现西化现象,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们不能总是以西方的建筑学发展为模板,如今研究与探索建筑学的发展趋势已经迫在眉睫。
我们要正确处理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规律与自由的关系,要更新观念,探索新技术,争取创建出能体现文化特质的建筑样式。
当今社会,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对建筑学的发展趋势有了新的要求。
建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已经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研究领域,其要求的知识面广、思维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全面以及动手和实践能力强的特点,注定了今后应更多地在建筑领域中发挥作用,满足现代社会多元发展。
一、建筑学发展现状(一)建筑文化模糊不清事实上,建筑学不仅仅是一种工程技术,它也是一种文化创造运动。
一所建筑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传统。
然而随着现代经济水平的提高,建筑业开始迅猛发展,建造的规模和数量也在呈直线上升趋势,在建造的过程中,建筑业往往忽略了它的文化特质,开始追求高而美的建筑,对于所展现的文化特质却模糊不清。
建筑产品的华而无实是现代建筑学的真实写照。
(二)仿照、抄袭之风蔓延在建筑学中,手工操作和实践能力过分被重视,往往一有工程就直接动手操作,忽视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建筑人员的个性特点和创造欲望不能充分发挥。
同时,理论知识的欠缺对建筑人员的方案构思能力和形成能力极为不利,理论知识的不足,导致建筑学设计中仿照和抄袭现象蔚然成风。
(三)建筑领域好大喜功当前,建筑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建造数量也迅猛增加。
于是,建筑商不得不拼命加班,也正因如此,饱和的工作量和高收入带来的收益使一些建筑商开始好大喜功,逐渐放弃理论的思考和学术追求,开始追求经济效益,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缺乏艺术独创性,使建筑学的发展严重滞后。
二、建筑学的发展趋势建筑学要想在建设过程发挥作用,就要积极发挥生态化资源的重要作用,提升城市空间的活力和艺术力,真正体现自然与人为因素巧妙的融合,内涵与美学的辩证统一。
2024年建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2024年建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58eed01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3d.png)
2024年建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引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建筑设计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关乎到人们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更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文化、历史和经济实力的体现。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建筑专业学生,我在此次毕业设计中,尝试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探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一些关键议题,以期能为建筑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建筑设计理念的革新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往往注重建筑的形式和美学价值,而现代建筑设计则更加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可持续性和用户体验。
在我的毕业设计中,我尝试将这些现代理念融入我的设计中。
例如,在设计一个商业综合体时,我不仅考虑了建筑外观的美观性,更注重了建筑内部空间的使用效率和人流的疏导。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流线设计,使得商业综合体在满足商业功能的同时,也能提供给用户一个舒适、便捷的购物环境。
二、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资源紧张的问题日益严重,绿色建筑已成为当今建筑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我的毕业设计中,我积极探索了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我采用了大量的自然通风和采光设计,以减少建筑的能耗。
同时,我还尝试使用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为建筑提供清洁能源。
这些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还能提升建筑的使用品质和经济效益。
三、建筑与文化传承的结合建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我的毕业设计中,我注重了建筑与文化传承的结合。
例如,在一个历史街区的改造项目中,我深入研究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将这些元素融入我的设计中。
通过保留和改造历史建筑、引入传统元素和符号等方式,使得改造后的历史街区既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又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还能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和吸引力。
四、建筑与社会责任的担当建筑设计师不仅要有精湛的设计技艺,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我的毕业设计中,我始终将社会责任放在心中。
现代建筑的英文作文
![现代建筑的英文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cf6a7e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1.png)
现代建筑的英文作文英文:Modern architecture is a fascinating subject that has evolved over time. It is a field that is constantlychanging and evolving, with new designs and styles emerging every year. In my opinion, modern architecture is all about innovation, creativity, and functionality.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aspects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s its use of technology. Architects todayhave access to a wide range of advanced materials, tools, and techniques that allow them to create structures that were once unimaginable. For example, the Burj Khalifa in Dubai, which is currently the tallest building in the world, would not have been possible without the use of advanced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techniques.Another important feature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s its focus on sustainability. As we become more aware of theimpact that our buildings have on the environment, architects are increasingly incorporating sustainable design principles into their work. This includes things like using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designing buildings that are energy-efficient, and using materials that a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Finally, modern architecture is also about creating spaces that are functional and comfortable for the people who use them. Architects are now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how people interact with their surroundings and are designing buildings that are more user-friendly. For example, many modern office buildings now have open-plan layouts that encourage collaboration and creativity.Overall, modern architecture is a dynamic and exciting field that is constantly pushing the boundaries of what is possible. It is a field that requires a combination of creativity, technical expertise, and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who will use the buildings.中文:现代建筑是一个迷人的主题,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变。
有关高层建筑的论文
![有关高层建筑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1b250d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9.png)
有关高层建筑的论文在现代城市的天际线上,高层建筑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不仅展现了人类建筑技术的巨大成就,也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空间的不断追求。
高层建筑的出现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居住和工作空间,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一、高层建筑的发展历程高层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例如,埃及的金字塔和巴比伦的通天塔都展示了古人在建造高大建筑方面的尝试。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始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
随着钢铁、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以及电梯技术的发明,使得建造更高的建筑成为可能。
20 世纪初,美国的芝加哥学派率先掀起了高层建筑的热潮。
他们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理念,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这一时期的高层建筑多采用框架结构,外观简洁大方。
到了 20 世纪中叶,高层建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
尤其是在亚洲的一些新兴经济体,如中国、日本和韩国,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些建筑不仅在高度上不断刷新纪录,在设计和功能上也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二、高层建筑的类型和特点高层建筑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其用途可以分为住宅、办公、商业、酒店等。
不同类型的高层建筑在设计和功能上有着各自的特点。
住宅高层建筑通常注重居住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要考虑采光、通风、隔音等因素。
办公高层建筑则需要满足高效的工作环境要求,具备良好的交通流线、智能化的设施和灵活的空间布局。
商业高层建筑要吸引顾客,注重外观的独特性和内部空间的开放性。
酒店高层建筑则要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舒适的住宿体验。
高层建筑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度优势高层建筑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供更多的建筑面积,满足城市人口增长的需求。
2、视野开阔居住或工作在高层建筑中,可以享受到广阔的视野和良好的景观。
3、集中化服务高层建筑可以集中提供各种服务设施,如电梯、消防系统、通风系统等,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建筑类毕业论文
![建筑类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87fa272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b.png)
建筑类毕业论文建筑行业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行业,涉及的领域广泛且复杂。
对于建筑类毕业论文的选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的方向来确定。
以下是一篇700字的建筑类毕业论文示例。
论文题目:探索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摘要:本论文以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研究对象,探讨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和作用。
通过分析可持续发展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旨在提出一些具体的建筑设计方案和策略,以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节能减排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建筑行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子孙的需求的发展方式。
在建筑设计中,如何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减少资源消耗、降低能源浪费,已经成为建筑师和设计师们的重要任务。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1. 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鼓励人们在设计建筑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材料,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 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强调节能减排,在建筑设计中应用节能技术,如建筑节能设计、能效评估等,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大气污染。
二、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1.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行业的具体体现,它以提高建筑能效、减少水和能源消耗为目标,通过选择适宜的材料和设计方法,实现环境友好和能源节约。
2. 城市园林规划:城市园林规划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绿地,提高空气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三、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1. 选择环保材料:在建筑设计中选择环保材料,如低碳水泥、再生纸和可降解塑料等,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中国现代建筑风格论文范文
![中国现代建筑风格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a061e2e89eb172dec63b713.png)
中国现代建筑风格论文范文论文关键词:中国文化中国传统建筑现代设计论文摘要: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构成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了解那个时代的建筑,必须要去弄明白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科技的发展状况。
每个民族都有白己的文化,中国建筑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和中国文化一样,连续相继并产生反应这种文化的建筑艺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建筑也秉着口己独有的性格绵延下來,建筑类型极为丰富,如北京故宫、江南园林、皖南明清建筑、乔家大院、福建土楼、北京四合院等。
世界建筑分为两大类,分别为西方建筑和东方建筑。
近年來西方建筑发展的很快,但是也不能对东方的建筑失去信心。
在这个文化大繁荣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把东西方文化结合起來,探明东西建筑之间存在的问题。
这样有助于未來建筑的健康发展。
•通过学习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些认识,我们不能片面的把视觉停留在建筑的表面装饰图案上,建筑的内在结构美更要去探究。
一、文化和建筑建筑是文化发展的高度集中,它代表那一时期整个社会的科技水半。
中国的传统建筑给人一种亲切感,使你想去触摸它,感悟它。
当我们用真诚去认识本民族的文化时,发现文化的本质对建筑产生着乜大的影响和贡献。
我们不能只欣赏建筑表面的装饰美,更应该把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灌注到建筑的设计当中去。
中国建筑有口己独有的性格,不受外來影响独立发展,起源于新石器文化,发展丁铜器时代,成熟完善于近一个多世纪。
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他的《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一文说到:“历史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它口己的建筑,随着这文化而兴盛衰亡。
世界上现存的文化中,除去我们邻邦印度的文化可算是约略同时诞生的弟兄外,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最古老,最长寿的。
我们的建筑也同样是最古老、最长寿的体系。
在历史上,其他与中华文化约略同时,或先或后形成的文化,如埃及、巴比伦,稍后一点的古波斯,古希腊,及更晚的古罗马,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而我们的中华文化则血脉相承,蓬勃地滋长发展,四千余年,一气呵成。
对现代建筑设计若干思考论文
![对现代建筑设计若干思考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bb48d7b7fd5360cba1adb25.png)
关于对现代建筑设计的若干思考【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现代建筑行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对于现代建筑设计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使用最新近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思想,而且现代建筑的结构设计要科学、合理、多样性的等特点,同时还要开发、研究新能源,注重能源的循环使用,还要定期对建筑物加以保养,从而延长其使用的时间。
由此看来,现代建筑还要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最终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目前,现代建筑中的智能建筑是最典型的代表,这也是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通过对现代建筑设计的要求和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从而探讨出未来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为今后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绿色设计;智能建筑中图分类号:tu21前言现代建筑设计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需要艺术和各种学科的结合,创造出具有创新思想的建筑,经过科学、合理的计算得到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最新的理念。
在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经常在头脑中出现一些创新的设计思想,然而,在实际的设计方案中却完全没有体现出创新的观点,出现了建筑功能和视觉效果不科学的现象。
其中,建筑物的有些设计和功能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完全忽略了建筑空间的使用的不同,在建筑设计中,只是生搬硬套特殊建筑所使用的方式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尤其是在空间设计或者是结构设计过程中,过分追求创新,而忽略功能、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这样的想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2目前现代建筑设计的要求2.1运用最新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现代建筑设计应该对建筑物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深入研究,正确处理好建筑物和四周环境的关系。
由于现代建筑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应该具有科学性,而且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要非常小,同时,要尽量使用可再生的能源。
在设计的过程中,建筑物的结构要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建筑的原则加以合理的设计,运用最新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使得建筑物从能源使用以及创造景观等方面来看都具有可靠的科学性。
现代建筑中对空间论文
![现代建筑中对空间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7bb83c9d5bbfd0a79567382.png)
现代建筑中对空间的探索摘要:空间是建筑的本质。
老子著名的“空间论”道出了空间与实体的真谛,即空间是目的、实体是手段。
空间与实体作为建筑整体的对立双方互为依存,缺一不可。
空间是因实体而产生,因实体而产生丰富的变化。
关键词:空间全面性逻辑性隐喻性空间始于限定,空间的限定由线、面、体等实体要素来完成,同时也是建筑具体形态构成的起点。
在建筑中对于空间的探索是自建筑为了满足人类“待风雨,避群害”的功能需要出现以后就有的。
从古至今,优秀的建筑总与精彩的室内相伴随。
也就是说建筑中对空间的注重决不是建筑发展到现代建筑才出现的事情。
本文把建筑空间阐述的重点放在现代建筑上,是自工业革命机器化大生产出现,人类进入了机器时代,生活各方面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
建筑当然也不例外,两战之间形成了有统一建筑思想的现代主义建筑流派,并在二战之后处于建筑界主流地位二十余年。
以下通过三个方面来论述一下现代主义建筑相较之前历史时期对于空间的变革。
一、空间的全面性对于空间全面性的探讨是现代主义建筑区别于历史前期的主要内容。
在传统的历史形式上具有突破的意义。
密斯在建筑设计中一直遵循着:“少就是多”的思想。
所以在欧洲时期的最高成就——1929年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展览馆的设计中,建筑物的形式更为简洁。
首先德国馆建立在一个4英尺高的石砌平台上,全长约130英尺,最宽边为60英尺。
馆的入口之前有一个平台,上面有一个大水池,这在地域上划定了馆的范围。
入口的一片深绿色的大理石外墙向内引申到正立面上的淡灰色玻璃后面,转化为内墙。
凭他世界旁的大理石墙面少处理屋面对他的局限,把侧面的小水池包括到里面去,使小水池虽是露天的却于旁边的室内密切联系。
建筑的立体结构是由八根十字形断面的钢柱来支撑的,他们组成三个相等的长方形开间,上面的平屋顶伸出很远,在地面与屋顶之间是由大理石墙和玻璃来划分空间,但都不起承重作用。
他们只是作为空间划分的手段,而且他们都是互相平行或垂直的,有的可以独立一片布置,有的伸到屋顶之外,形成了似分似隔,似封闭似开敞的流动空间印象。
现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论文
![现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2afc71bf18583d0496459a7.png)
试论现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今社会的高层建筑向着更高、更复杂的趋势发展,本文就高层建筑的最基本原理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结构体系;结构布置1 选择合理的结构类型正确认识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高层建筑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竖向悬臂结构。
竖向荷载主要使结构产生轴向力与建筑物高度大体为线性关系;水平荷载使结构产生弯矩。
从受力特性看,竖向荷载方向不变,随建筑物的增高仅引起量的增加;而水平荷载可来自任何方向结构上的作用、作用效应和结构抗力。
结构产生各种效应的原因,统称为结构上的作用。
结构上的作用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作用在结构上的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将引起结构或结构构件产生内力(如轴力、弯矩、剪力、扭矩等)和变形(如挠度、转角、侧移、裂缝等),这些内力和变形总称为作用效应,其中由直接作用产生的作用效应称为荷载效应。
结构或结构构件承受内力和变形的能力,称为结构的抗力,如构件的承载能力、刚度的大小、抗裂缝的能力等。
结构抗力与结构构件的截面形式、截面尺寸及材料强度等级等因素有关。
结构抵抗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剪力以及拉应力和压应力应有较大的强度外,同时要求结构要有足够的刚度,使随着高度增加所引起的侧向变形限制在结构允许范围内。
因此,高层建筑采用何种结构形式,应取决于其结构体系和材料特性。
2 正确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是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的环节,对整个建筑物的外观效果、结构稳定起着至关重的作用。
二者相互协调也相互制约,是伙伴还是冤家,就在于能否和谐工作。
建筑设计师常常把结构放在从属地位,要求结构必须服从建筑,一切以建筑为先导。
通过受力因素分析,下一步就考虑采用什么结构体系,有下面几种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可供选择,其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筒中筒结构等。
钢筋混凝土常用的结构形式: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抗侧刚度小,但建筑物较高时就需要较大的梁柱,减小了有效的使用空间,经济指标不太好。
综述我国现代高层建筑设计论文
![综述我国现代高层建筑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8363a1a0b4e767f5acfce82.png)
综述我国现代高层建筑设计摘要:近年来,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
高层建筑有利于节约用地、解决住房紧张、减少市政基础设施和美化城市空间环境。
本文作者结合工作经验对现代高层建筑设计要点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交流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设计;生态设计;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高层建筑的规划设计1.控制超高层建筑数量。
一些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投入使用后表明收益并不乐观,可以说仅仅是体现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
2.避免高层建筑密集。
高层建筑的密集虽然对于城市办公等条件方便有利,却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造成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拥挤,如一些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大面积使用造成以前未出现过的光污染。
3.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
高层建筑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商业发达的地段,这些地段的街道本身交通荷载就较大,在规划设计时要对这些街道进行扩展,加大其通行能力。
可以看出,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协调以及城市空间的营造是通过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来完成的,即建筑设计和规划。
二、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设计1.建筑与城市环境在尺度上的统一注意高层建筑布置对城市轮廓线的影响,因为在城市轮廓线的组织中,起最大作用的是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因而它的布置应遵行有机统一的原则进行布置:①高层建筑聚集在一起布置,可以形成城市的“冠”,但为避免其相互干扰,可以采用一系列不同的高度,或虽采用相仿高度,但彼此间距适当,组成有关的构图。
也可以单栋高层建筑布置在道路转弯处,以丰富行人的视觉观赏。
②若高层建筑彼此间毫无关系,随处随地而起不到向心的凝聚感,则不会产生令人满意的和谐整体。
③高层建筑的顶部不应雷同或减少雷同,因为这会极大影响轮廓线的优美感。
2.同一高层建筑形象中,尺度要有序高层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细部尺度这一尺度的序列,在某一尺度设计中要遵守尺度的统一性,不能把几种尺度混淆使用,才能保证高层建筑物与城市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及与人之间保持良好的有机统一。
房屋建筑论文(5篇)
![房屋建筑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f3b77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14.png)
房屋建筑论文(5篇)房屋建筑论文(5篇)房屋建筑论文范文第1篇1.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也是如此。
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飞速进展,新材料、新技术、新构造不断推陈出新,现行教材的有些内容显得滞后。
教学内容的滞后不仅铺张了大量资源,而且不利于优化同学的学问结构。
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因此,教学内容如何适应新技术快速进展,是当前《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
2.教学方式传统单一,同学缺乏爱好大部分高职院校针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依旧采纳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问的传授为中心,课堂上以老师为中心,老师以教材为蓝本,对同学进行面对面的课堂讲解与指导,忽视了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和同学的主体地位。
上课时,老师讲同学听,造成了让同学很难联想到实际的建筑设计实例和建筑构造类型,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同学创新思维、创新力量的进展。
由于房屋建筑学的内容多且抽象,同学把握起来往往比较困难,同学听课乐观性不高,教学效果不是很抱负。
3.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学时安排不合理《房屋建筑学》课程在建筑领域的特别性,打算了该课程的实践性极强,应尽量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增加同学对基础理论学问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加强同学的实践力量和动手力量的培育,才能达到教学的要求。
但是由于房屋建筑学的内容多而杂,使得老师在学时安排上理论学时多于实践学时,不合理的学时安排使得老师没有时间带同学进行现场教学,同学也不能准时的去工地现场参观和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影响了同学对学问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增加当前《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实践环节的课时势在必行。
二、《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探究面对工程技术的飞速进展以及《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改革应本着提高同学的房建应用水平、强化实践力量,着眼培育现代化工程技术人才的原则,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创新。
1.调整教学内容,关心同学适应工程技术飞速进展的趋势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补充新学问。
现代建筑设计风格与创意论文
![现代建筑设计风格与创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a1a5f24453610661ed9f446.png)
现代建筑的设计风格与创意【摘要】物质需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除了满足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同时更加的强调其的文化价值,强调其的美观和舒适,有的建筑甚至成为了一个城市的地标,本文就是针对当前建筑多元化的设计风格,探讨和研究了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的创意的新时尚,以便为设计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建筑;风格设计;特殊创意对于设计的理念和风格,简单明了的设计方案是很受设计者青睐的,而且还都以现代元素的手法来处理。
而在实际的设计中,空间的处理和使用是最为重要的,博大宽敞的空间给人舒畅释然的感觉,所以看重视觉整体的旷感,不同间隔的合理分配就是一些很重要的利用方式之一。
然后就是不同材料的使用和颜色的配置,其中材料的选择主要是受不同地点的实际环境影响的。
例如,在海边的房子,地板是要避开使用木材的,这样可以避免潮湿,要使用云石等材料,色彩的搭配就要根据设计者的喜爱,加以想象,以便更好的创造氛围和整体的设计特点。
在室内住宅设计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实际的面积很小,每个人占的空间也不多,这样在实际的空间的使用建议用简单的方式来处理,以便达到整体空间感增大。
其实所说的简单就是概括的指一些比较简约的艺术风格,强调使用不花哨的设计,简单的材料,从而创造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这样在感觉上增加空间感,一样的道理,浅一点的颜色给人更加舒适的感觉。
简约不再只是简化的线条和单调的形制,设计元素加入了更多对“人”的尊重及人性化的温暖设计。
住宅新规划、新建议。
新──新的人文思考与价值观速──正确精准而有效率的快速工法实──真材实料与实用性检──造就长期维护方便性与弹性应用的检洁设计方法纯粹功能性的解决,只是一个设计的雏形。
而设计的最高境界应涉及艺术感的层面。
开始是以功能性来考虑,靠空间来解决实际住宅的需缺,最后则以艺术性来表达,让人感到美,感到舒服。
简约、质朴的设计风格是众多人群所喜爱的,生活在繁杂多变的世界里已是烦扰不休,而简单、自然的生活空间却能让人身心舒畅,感到宁静和安逸;藉着室内空间的解构和重组,便可以满足人们对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让他们在纷扰的现实生活中找到平衡,缔造出一个令人心弛神往的写意空间。
建筑毕业论文(通用5篇)
![建筑毕业论文(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159c9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11.png)
建筑毕业论文(通用5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其中一种问题或研究其中一种问题的文章。
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建筑学论文,山草香整理分享了5篇建筑毕业论文。
建筑学论文一:题目:建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思路初探篇一摘要:本文以教育部关于建筑学专业评估为契机,根据我校发展现状和专业设置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技术条件和建设需求,并考虑到今后建筑学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试力图整合现有资源,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重视多学科交叉和渗透,形成具有一定地域性、时代性和可持续性建筑学专业培养特色实验室。
关键词:建筑学评估;实验室规划;实验室建设;1前言中式建筑因其所蕴含的文化理念而特立于世界,但由于历来重经验轻理论的特点,我国并未自发出系统性的理论体系,新式建筑教育体系的建立是伴随着国门的打开才建立起来的。
建筑学作为工科分支,且关乎民生,是我国大学体系初期建设的重点。
自1927年起便在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东北大学等建立起系统培训体系。
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国家发展新环境,经全国统一部署与院系调整,中国大陆地区共有八所大学设有建筑系,业界俗称的“老八校”,即现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这“老八校”因其学科建设早、科研实力强,且各据一方,各有所长,在较长时间内其专业优势难以打破,构成了中国高校建筑教育的隐形“堡垒”,影响着其他院校的发展。
我校地处西北地区,且与老八校中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毗邻,我校是以教学研究型大学为办学定位,教学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设计型技术人才,承担从“原理”到“方案”的转化。
因此,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应该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具有一定的复合知识、开拓精神和研究潜力,以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为主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
这些要求对于我校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具有重大意义。
建筑学专业实验室作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之一,无论对于建筑设计学生的在校培养,还是当前社会对学生建筑技术能力的更高要求,如何能够充分利用现有优势专业的实验设备,实现实验室建设的最优化,并结合时代需求形成具有一定地域性、时代性和可持续性建筑学专业培养特色实验室是本文主要思考的问题。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精品三篇)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精品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b4d39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63.png)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精品三篇)一、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及其应用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作为建筑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某大型公共建筑为例,对其结构优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建筑物的功能需求、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结构性能,降低建筑成本,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建筑结构优化设计;遗传算法;大型公共建筑;应用研究1. 引言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是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涉及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等多个方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优化算法被应用于建筑结构设计中,如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等。
本文以某大型公共建筑为例,对其结构优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建筑物的结构性能,降低建筑成本。
2.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本文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模拟自然界中的生物进化过程,寻找最优解。
具体步骤如下:(1)编码:将设计变量编码为染色体,每个染色体代表一种设计方案。
(2)适应度函数: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需求、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定义适应度函数,用于评价各个设计方案的优劣。
(3)选择:根据适应度函数,选择适应度较高的设计方案进行繁殖。
(4)交叉:模拟生物的交叉过程,对选中的设计方案进行交叉操作,新的设计方案。
(5)变异:模拟生物的变异过程,对设计方案进行变异操作,提高种群的多样性。
(6)迭代:重复执行选择、交叉、变异操作,直至满足终止条件。
3. 实例分析以某大型公共建筑为例,对其结构优化设计进行实例分析。
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结构性能和建筑成本,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建筑物在结构性能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降低了建筑成本。
4. 结论本文以某大型公共建筑为例,对其结构优化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
建筑类论文3000字左右
![建筑类论文3000字左右](https://img.taocdn.com/s3/m/4cf94eccfc4ffe473268ab63.png)
建筑类论文3000字左右篇一:建筑欣赏论文3000建筑与室内设计课程学习体悟当初选择这门课的时候,以为是侧重讲室内设计的课程,上了课才发现老师介绍的都是中外大牌建筑师的高深莫测的建筑和不同时期多种多样的建筑风格与体系。
作为一个门外汉,我不能说上完这门课后我深深感受到每一个美丽神奇的建筑物背后的故事与影响,但至少我对“建筑”这门艺术有了最基本的了解。
我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都是艺术都是相通的,所以,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建筑的涉猎可能会对我今后的设计思维创新提供一个新的出发点与平台。
这可以说是这门课程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老师上课时给我们介绍了很多设计师,有设计了名古屋博物馆的黑川纪章、粗野主义风格的路易斯·康、设计中国国家大剧院和日本大阪海洋博物馆的保罗安德鲁、解构主义的雷姆·库哈斯和弗兰克·盖里等等等等。
然而,我对弗兰克·盖里、安藤忠雄、贝聿铭等人的建筑最为喜欢,所以下面,我搜集了一些他们的建筑的简析与点评,当然也包括我自己从中学到的各方面的艺术理念和人生真谛。
加拿大建筑大师盖里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家,他说,建筑就像搭积木。
有记者问他灵感来自哪里?他的回答是,草图。
他在两个不同比例的模型上开始工作,以保证自己不至于被单一的模型所迷惑或者沉迷。
盖里早期的建筑锐意探讨铁丝网、波形板、加工粗糙的金属板等廉价材料在建筑上的运用,并采取拼贴、混杂、并置、错位、模糊边界、去中心化、非等级化、无向度性等各种手段,挑战人们既定的建筑价值观和被捆缚的想像力。
其作品在建筑界不断引发轩然大波,爱之者誉之为天才,恨之者毁之为垃圾。
1978年,恰值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阵营论斗正酣之际,弗兰克·盖里的自宅改造在洛杉矶的圣塔莫尼卡悄然完工。
该设计甫一发表,就如水溅沸油,立刻引起了美国乃至国际建筑界的轩然大波。
因为这一作品,彻底颠覆了现代建筑的空间中心主义建筑观,其以物质为中心的创作态度,也与当时甚嚣尘上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截然相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建筑论文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许多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出现充斥着整个建筑设计,笔者将建筑类比做动植物,希望建筑也能够像动植物一样不断生长,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探究现代建筑的“生长”机能,深化认识,提高设计水平,探寻建筑未来发展道路。
动植物生长是一种适应性的生长,是自生长。
动植物的表皮不会仅仅增加表皮细胞体积与密度而生长,它会为了适应外界环境而自我生长,其强调了适应性生长。
就建筑而言,亦存在着类似生命有机体的“生长”机能,建筑的“生长”同样也是一种适应性的生长,为了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而随之生长。
新陈代谢派认为建筑和有机生命体一样,都是处于不断的生长变化的过程当中,并认为在思考和设计城市和建筑的时候,应该采用先进的技术,使用发展变化的观念,黑川纪章是日本新陈代谢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阐述新陈代谢理论观点时曾说:“建筑由于支撑它的社会或经济的变化到处都在变化和发展,而我们则寻求一种能激励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参与,从而使自己再生的建筑。
”
黑川强调建筑会随时间的发展而产生“变形”的可能性。
1970年他为世界博览会设计的TB实验住宅,使用了可插入、可拆卸的框架体系,不仅体现了未来城市化高速发展,还表现出由于人类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的强烈变革,人类对能够灵活变化的生活空间有着极大地需求。
由于预制单元结构是通过连接件连接到主体承重结构上,所
以建筑本身是可以不断变化的,形成了建筑生命体与建筑的无限“生长”,无限延伸。
中银舱体楼(图1)不但是黑川纪章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作品,还是体现新陈代谢理论的典型范例,同样它也体现了建筑与城市以时间序列变化和生长观点的构思。
这幢鸟巢式的建筑是位于东京银座区的集体住宅,由140个外壳为正六面体的舱体组合而成,建筑外表皮看起来就是一个一个的单元体的堆积,这些六面体就是在工厂预制建筑部件,然后在现场组建。
其中的双塔是服务中心,它内藏有电梯、机械设备和楼梯等。
所有的家具和设备都单元化,在作为主要功能空间的居室空间单元内,配有磁带收音机、高保真音响设备、计算机及浴厕,没有一寸多余的空间,可以此基础上进行平面的组合与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或是减少这些单元体块,来实现该建筑的“生长”和变化。
西萨·佩里基于“开放端”(Open End)创作理论,认为建筑具有生长的可能,呼吁建筑应不断发展和变化,以适应人类社会的未来环境,于此同时他还为这种生长的可能性提出可操作的手段。
例如他设计的柯姆萨特研究所就是采用了“开放端”的做法,在建筑的平面上故意制造未完成的局面,使建筑可以根据需求在平面上和竖向上“生长”延伸。
在佩里看来,当今时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一座建筑的完工并不代表着彻底的完成,在将来的某一时刻还会继续改建和扩建,它将处于一种未完成的状态。
1969年由他主持设计的维也纳联合国城(图
2)就是他“开放端”创作思想表现更为成熟的代表作品。
该建筑设计是变化的,施工阶段和建成后的任何元素都是可以任意变动和扩建的,入口汇合点可以延伸或通向新的街区空间。
实现了建筑在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上的生长变化,创造了“一首永不结束的乐章”。
佩里后期的建筑作品,未完成形式的表现并不明显,只是在如太平洋设计中心和尼亚加拉瀑布城彩虹中心等作品中含蓄的体现出动态生长和
发展变化的意向。
FOA 在世界贸易中心竞赛中提出的“束塔”方案设计,探讨了一种以生态系统方式生长的高层建筑类型,六个弯曲的圆柱体在空间中扭动并向上“生长”。
相邻两个圆柱体每升高建筑的三分之一处贴临或分开,形成柱体扭动的建筑形态,并以生态系统的方式“生长”着。
(图3)
坐落于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只要是对当代建筑稍有了解的人都对其如雷贯耳。
这座被视为高技派代表之作的建筑不但在建立之初就因其前卫的思想和奇特的造型受到世人的争议,更是在若干年后凭借其“生长”和“循环”的机能吸引世界的目光。
本来建筑师皮亚诺的设计初衷就要是创造一个无任何障碍的大空间,这个宽敞整个通间式的结构中需要布置如博物馆、图书馆和展览馆等空间。
建筑师将建筑所有的结构构件和设备管道大胆的露明,还把入口通道及建筑中连接各层的交通系统和设备空间等都放在了建筑的表皮上,这样在内部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无障碍的空间,并拥有7米和10.5米的层
高。
蓬皮杜艺术中心这种将建筑所有结构构件、设备管道和建筑交通系统置于表皮的设计不但使建筑物内部真正实现了空间的无障碍,还使得建筑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不断的“生长”变化。
在一些旧建筑改造的方案中,建筑的“生长”机能体现的更为突出。
比如美国新泽西州的某一住宅扩建项目,建筑扩建的部分紧紧贴着原有的旧建筑侧面,新的建筑表皮形式颇具创造性。
原建筑坡顶和新增建筑变形而简洁的斜屋顶相接,边界是连续的,高度也一致,只是形式既含蓄又怪诞。
由于新的扩建体与旧建筑的层高和屋顶比例都具有相似性和延续性,因此新旧两部分建筑结合地非常协调,新建部分就像是从老建筑的一侧重新生长出来的一样自然,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许多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出现充斥着整个建筑设计,笔者将建筑类比做动植物,希望建筑也能够像动植物一样不断生长,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探究现代建筑的“生长”机能,深化认识,提高设计水平,探寻建筑未来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日]黑川纪章著.新共生思想[M].覃力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艾定增,李舒编译.西萨·佩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3] 矫苏平,许英英.生命的机能——论现代建筑的“生命空间”[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