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一路 动作名称

合集下载

八极拳[1]

八极拳[1]
同时, 左拳沿右臂内侧向前冲出, 拳心向
下, 右臂屈肘向后平顶肘, 拳停于右肩
月,

前, 拳心向下, 眼平视前方
。如图1 2 。
要求: 震脚, 拧腰顺肩, 侧身发劲完
整协调, 以腰摧力。
六、转身并步按掌栽拳
身体左转, 右脚足跟提起, 左脚提起
收回, 左拳变掌掌心向下
。如图13
3 1 、3 2
0
要求: 翻身要转如轮。
二。_ ,

色轰‘
图3 5 图3 6 图3 7
图3 1 图3 2
十五、抢臂转身震脚马步架推掌
( 1 )重心左移, 身体左转, 右臂由右
侧向下经腹前向左侧摆动。同时左臂由上
内则靠拢

同时, 右臂经右侧向上绕至头
前上方成亮掌, 掌心斜向上, 掌指向左,

要求: 后坐下栽拳一
致。
七、挪手弹踢腿
左手向上、向后搂手
变拳收泡于腰间。
如图15 。
图1 7 图1 8
图1 4
九、弓步盘时冲拳
身体稍左转, 重心左
翻民同时, 重心移至左腿, 右腿向右斜下弹
出。如图16

弹出腿, 绷足背, 足高不过
移, 右足跟提起, 右臂内
旋向左斜前横摆, 左拳平
( 2 )身体向左翻转, 右脚下震,
提起, 以右足为轴, 身体继续左转,
随转体而成立圆摆动
。如图3 0

身体
左脚
两臂
向下后直臂摆动。如图3 3

( 2 )上势不停, 右臂继续向上, 左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八极拳始祖引用“八极”一词定为拳名,非常绝妙。

“八极”属古地理概念,“八”为数字,“极”为顶端,远端之意。

“八极”系天地间四面八方极远的地方。

《淮南子·地形训》记载曰:“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又“九州之外乃有八殥,八殥之外而有八紘,八紘之外乃有八极”。

“殥,犹远也紘,维也,维络天地而为之表,故曰紘也”。

此为“八极”一词之正解。

八极拳,行拳必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

警,慌、毒、猛、烈、神、急。

内存八意方可先机制胜;外俱八形始堪进退;应敌时身体中正,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以稳重厚实而博人。

“八意”“八形”“八面”均以“极”字为宗旨。

此为“八极拳”之所由来也。

本拳又称开门八极拳,盖取应敌进招不离硬开门之意也。

八极拳内存八意,八意者:警、慌、狠、毒、猛、烈、神、急是八种攻防意识,需精心修炼,达到极限为目的。

警:是极其高度的警觉意识;慌:是指在慌乱中,处变不惊,镇定自如的意识;狠:是指极其凶狠、凌历的意识;毒:是指极其残忍毒辣的意识;猛:是指极其勇猛剽悍的意识;烈:是指极其强烈狂暴的意识;神:是指极其神速顽强拼博的意识;急:是指极其快捷急发的意识。

八极拳外具八形。

八形者:龙、虎、熊、猴、燕、犬、鹰、鹑。

八形要象形而取其意,用其神。

龙:龙能隐潜腾伸,呼风唤雨,翻江搅海,隐形无踪,出没无常。

进步捷如风,变化如蛟龙。

虎:勇猛、凶残、霸气、猛进、猛扒、猛撞、猛插、猛楼、猛按的威猛之气势。

熊:沉稳、镇定、坚实、厚重,蹲靠、硬碰、硬撞、挤靠、上掀、拔根。

猴:机警快捷、动如疾风、快如闪电、愣打、快接、急弹。

燕:敛体束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侧锋而入,见隙即钻。

犬:凶猛剽悍,反应敏锐和非凡的听觉和嗅觉。

鹰:目锐、利爪、束身闪钻,迅猛快捷,急冷狠抓。

鹑:极快的起动。

急突善钻的高超技能。

发招似鹑突也。

外俱八形:模仿八种动物的习性特点,用其神,取其意,化其技。

八极拳“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稳重厚实,健力而博人。

少林五形八极拳(全)

少林五形八极拳(全)

少林五形八极拳(全)少林五形八极拳由清代海参和尚所创,按金、木、水、火、土五行而定,以龙、蛇、虎、鹤、豹五种动物象形而仿。

又按东,西、南、北、中五方作出五门.又叫“闯五门”,即是有五大势法为主,故称“五形八极”。

一、少林五形八极拳歌诀少林八极五形功,内里玄妙说不清。

出势双龙来斗宝,猛虎跳涧扑地平。

约子蹿山多勇猛,白鹤亮翅斜飞腾。

弓步进山打猛虎,丹凤展翅回首鸣。

金蛇入洞弓身进,黄龙转身急滚龙。

退步诱敌急逗走,大小缠拧猛迸攻。

豹子洗澡缩身势,猿猴跳跃砸地中。

双手捞月底上找,回身滚肠狠又凶。

力士推碑力量大,白猿坐桩稳如钟。

狮子擒头左右摆,凤凰旋窝快如风。

金鸡展翅斜弹腿,野马奔川上山峰。

大鹏展翅左右抖,白蛇寻食双手拧。

金鸡独立怀抱斗,鹅子反身左右崩。

狸猫伸爪欲扑鼠,子燕寻食向前冲。

青龙摇尾团团转,金刚合十招法成。

五形八极收招住,习成也得数十冬。

练成百病不入体,益寿延年如青松。

二、动作顺序起势1.青龙出水2.猛虎扑地3.怪蟒钻林4.白鹤展翅5.登山打虎6.大雁斜飞7.白蛇进洞8.反身推月9.脱壳蜕皮10.近身扶仓11.左手大缠12.右手大缠13.进步缠腕14.进步击掌15.挂搭按敌16.近身撑捶17.跳打迭膝18.底封双掌19.上推铁窗20.转身揣裆21.力士碰碑22.罗汉坐钟23.黑虎摇尾24.金刚挎虎25.转身推月26.展翅弹踢27.豹子出群28.大鹏展翅29.右手采拿30.独立抱斗31.登山打虎32.倒步崩阴33.反打撩阴34.一推迎门35.张飞闯营36.黄龙摆尾37.罗汉朝祖收势三、少林五形八极拳图解说明起势两脚八字步,上体正直,两臂自然下垂,两掌五指并拢,掌心向内,掌指向下,目视前方(图1)。

1.青龙出水抬右脚原地震脚下落,体左转90°,左脚前上一步,两腿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向前穿击,左掌高与头平,右高掌与肩平,两掌心斜相对,掌指斜向前。

目视前方(图2)。

2.猛虎扑地两脚向前弹跳半步,先右后左震脚下落,体右转90°,两腿成左仆步;同时,两掌拍地,掌心向下,掌指向前。

(完整word)八极拳(精)

(完整word)八极拳(精)

八极拳(一)魏彦丰八极拳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拳种之一。

它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诸省,南方及海外也见。

河北沧州是八极拳的发源地,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个名叫“癞”的云游高僧始传给吴钟,尊“癞”为始祖一世,吴钟为初祖二世,迄今历经200多年不衰.40年代末,原南京中央国术馆,将八极拳列为必修拳术。

八极拳随之广传全国,饮誉海外.八极拳动作节短势险,猛起硬落。

发力暴猛.以其刚烈雄健、朴实简洁的风格和独特的技击特点著称于世。

拳谚曰:“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

可见它在我国武坛众多门派中的地位。

八极拳练法要求: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三练寸截寸拿寸吐露,四练筋骨皮肉合。

八极拳套路图解起式两脚并步,身体自然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于两腿外侧,掌心均向里,掌指均向下,目视前方(图1)。

要点:头要端正,颏微收,挺胸,直腰,收腹,身体自然正直,两臂自然下垂。

第一段1。

并蹲步栽捶两脚右拧,身体右转90度,两腿屈膝半蹲,成为并蹲步,右拳直臂向下栽拳于小腹前,拳眼向里,拳面向下,左拳屈于右腋前,拳心向里,拳面斜向右,目视前方(图2).要点:头要端正上领,颏微收,挺胸,直腰,收腹,气向下沉。

2。

抱拳弹腿左拳收抱于左腰间,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同时,左腿支撑身体,右腿提起向前弹踢,右脚脚崩平,脚尖向前,目视右脚尖方向(图3)。

要点:支撑腿要稳,弹踢要迅猛,短快,力达脚尖。

3。

马步劈拳身体左转,右腿屈膝收回扣于左脚膝窝处,成为扣腿,同时,两拳向外、向上侧平举,与肩平,两拳拳眼均向上,拳面均向外,目视前方(图4)。

接着,两拳直臂向下、向里交叉于腹前,左臂在里,右臂在外,两拳拳心均向里,两拳拳面斜向下,目视前方(图5)。

不停,右脚向右侧落步,两腿屈膝半蹲,成为马步,同时,两臂直臂交叉上举外分,左拳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右拳翻拳向右下侧劈砸,拳面向右,拳背向下,高与肩平,目视右拳方向(图6)。

要点:扣腿要稳,扣腿、抡臂、砸拳动作要连贯,一气呵成。

八极拳一路(动作名称)

八极拳一路(动作名称)

八极拳一路(动作名称)
第一段:
第一式,起式。

第二式,上步撑拳。

第三式,两仪鼎。

第四式,狮子小张口。

第五式,十字拳(拉弓式)。

第六式,献胯。

第二段:
第七式,冲天掌。

第八式,闭地肘。

第九式,合子手。

第十式,拉弓式。

第十一式,上步撑拳。

第十二式,两仪鼎。

第三段:
第十三式,霸王举鼎。

第十四式,双肋肘。

第十五式,揣裆。

第十六式,窝里炮。

第十七式,挖眉。

第十八式,搓提。

第十九式,托枪式。

第二十式,单手推窗。

第二十一式,朝阳手。

第二十二式,炮提,
第二十三式,二郎担山。

第二十四式,跪膝。

第四段:
第二十五式,拥肘。

第二十六式,翻胯(膀胯)。

第二十七式,闭胯。

第二十八式,右小缠。

第二十九式,撩阴掌。

第三十式,左小缠。

第五段:
第三十一式,白蛇吐信。

第三十二式,跃步穿袖。

第三十三式,通背式。

第三十四式,反身挂塔。

第三十五式,单翼顶。

第三十六式,收势。

八极拳单打一路,附招式图解,更加易懂易学

八极拳单打一路,附招式图解,更加易懂易学

八极拳单打一路,附招式图解,更加易懂易学八极拳中除了有小架套路以外,还有单打。

小架是八极拳的基础,有了坚实的基础后再练单打。

八极单打是八极拳练习实战的套路,现介绍八极拳单打一路。

1.预备势立正站立,身体微向左侧,全身由松静自然而变为高度警惕,两肩垂下,两手掌心向内放在两胯处,虎口向前,十指下垂,头面向左,眼睛向左前方看(图1)。

2.开始势开始时,左手左脚向前采出,右手右脚在后原地不动,身体侧身而站,右腿屈曲成弓步形,左腿也向前,腿部稍微弯曲。

然后,右手成拳,从小腹部经头面从右向左划过,再回到丹田部停住,拳面向前,虎口向上,小臂横在腹部前面,左拳在右拳向左前打出时,从左前方捋回,再从右小臂下前穿,向小腹部前面穿出击打,拳面向左前方,虎口在上,身体头面转向左方,眼往左前方看去(图2)。

【要点】右拳向左打,右小臂要在胸前画圆,左拳捋回后两肩要沉,先缩后展,左拳前打是肩催肘、肘催手,而力根在腰,发劲是身体的整体力。

3.打顶心肘接上势,左脚抓地,身体前移,重心移到左腿上,右手右脚同时向前打、踢,手脚齐动(图3)。

然后,右脚向前落地后屈膝,同时右手从左前方向上划过,再向右后方甩去,拳面向后,虎口在上,手心向外,左脚再前进一步,落地后屈膝,站成马裆步,在进身的同时左臂屈肘,用肘尖向左前方顶击,左拳面向右方,虎口在下,手心向外,拳放在左胸旁,头面向左,眼向左看(图4)。

【要点】此势是主动进攻的动作,要快、要猛、要暴、要烈,犹如迅雷不及掩耳、山崩地裂之势,其势必不可挡。

实战时右手攻打时不论打中与否,都要迅速上左脚,用左肘连击。

这种疾如闪电、快如惊雷的进攻,对方是很难招架的。

4.进步反背捶(贯耳捶)接上势,身体左转,右脚上步,右腿屈膝,两腿仍站成马裆步,同时右拳向前平行贯击,拳面向前,虎口在左,在右拳向前贯打时左拳从左胸旁向下勾勒,到裆部左方,拳面向右,虎口在里,手心向下,眼向前看(图5)。

【要点】右拳要贯打敌方耳门太阳穴,是为重击,左拳下勾是挂击敌方的来拳。

八极拳绝招

八极拳绝招

八极拳绝招
歌诀:
舍身步法足连身
回缩一寸爆一尺
五行用劲连串珠
崩锤连环千层浪
动作展示:
歌诀:
玉女穿梭缠牙手拳掌肘手一点走步法万变手不变寸劲气势凶浪追
友情链接:北京自然门
志创传媒
歌诀:
猛虎爬山前后走前进连环拳掌肘提笼换步舍身后爬前袭后伏虎手硬爬倾斜运虎爪上爬后爬手披挂舍身步法爬山步雄虎上山气盖世
秘谱歌诀:
熊形靠崖晃三肩手肘肘锤肩三锤贴山穿山水火集跻身靠打爆发水活步贴山打后椎穿山靠乱三才位靠打跻身要心胃心身慈悲毒手违
动作展示:
歌诀:
挑担行走杆刚柔擒人手臂放肩走打开胸骨顶骨碎五行合气名八极
挑打顶肘为八极拳标志性招法,里面暗藏数十个小手法,七八种腿法,以及身法的运用,非言语难以表明。

八极八势

八极八势
虎抱捶怎样“抱”
肢体(主要指双臂)由外向内揽扣合拢的打法及力量都是“抱”,虎抱捶为其中之一。强氏的虎抱捶可分为两个招式:1、圈抱。左足上前一大步,右足随之滑动前移,成左四六步,同时右掌速回收,再和左臂一齐从身两侧向身前围抱;左臂弧形连抱带下压停于左肋下,拳眼朝里,右臂弧形抱于头前上方,拳眼朝下;头和上体微向左前倾。要点:双臂向内抱要有拧裹劲;身体要有向前拥挤和向左下的沉坠劲。用法:对方顺步冲右拳,我方上左足落在对方前足后埋根,同时左臂向内下格挡截压,顺势滑抱对方后臀往里拧带,身体向左下方斜转,用右肘里侧向左下搓打挤压对方颈部,将其摔倒。2、劈砸抱。右足上一大步,左足随之向前滑进,成右四六步;右前臂里裹下压,右拳收按于右肋下,拳眼朝里,左拳从身后往身前上方外旋,穿搓劈打,拳心斜对鼻尖。要点:上体稍右转,带动步进拳打;右拳裹压与左拳穿打配合要协调一致;动作内含的十字劲和缠丝劲要发好。用法:接上动,对方右转身撤回右足,我方顺势赶打,进右步落在对方前腿后面埋根,右前臂拨压对方撤步时打出的左冲拳,左拳穿拥击打对方面部、颈部或胸
4.八极拳师与内家拳师在暗劲上有何不同?
刚猛暴烈,显形于外,被称为明劲,拳家都要经历这个阶段。把刚劲逐渐消去,柔劲越来越大,这是内家拳师在慢慢把明劲换成暗劲,打拳以暗劲为主,侧重养生。于是有了带有揶揄意味的“太极十年不出门”。八极拳师的明劲不减,仍然体现八极的劲力风格,但已揉进坚韧之力,刚柔相济,伺机而用,不走极端。
根据自己的经验领会如下。1、行气、发力要与拳式合拍,做到协调一致,同步进行。2、拳式的动作幅度小,用力轻,或打暗劲时,应闭口开鼻,以鼻行气,在较细的气流冲过鼻腔时,发出“哼”的微声。例如出探掌。3、动作大而猛,需全力以赴,仅以狭窄的鼻腔行气显然不行,此时要以口腔为主,大量的气流高速喷射出来,发出近似“哈”的声音。例如打卧立炮。4、打大势(大招、组

八极拳的内容特点及法则

八极拳的内容特点及法则

八极拳的内容特点及法则[作者:吴连枝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62 文章录入:子牙河]八极拳的内容特点及法则一个完美的武术门派不但要有完整的理论,还要拳械相兼并有固定独特的特点法则和套路,是八极武术独立门户的根本及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生命源和潜在力。

“开门”是八极门的总特点故称“开门八极拳”。

何为“开门”其意有四:一、“开门”即始立门户,独树一帜;二、技法变化讲究“六大开”,巧也、猛也、开门无阻也;三、开门八窍,慧人心脑,晓理、悟性、明德,以一理生万变为自然;四、开门不闭门,独立不独存,“天下武林是一家”,提倡外传内引,开门交流,取长补短,永无止境。

“十大形意”是八极拳的身法特点。

清同治年间,孟村“八极新传”记有:“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三要寸接寸拿寸出入;四要自由架式懒龙卧;五要五藏气攻到;六要五行周身合”。

吾之祖训拳谚:“手似太极,身似形意,怀揣八极”。

所谓手似太极,是指八极之招法(即“手”)须阴阳变化至极;“身似形意”是指八极拳身法之圆活,腾挪须象“十大形意”;“怀揣八极”是指习八极拳法者须达到“八极”(“八”为阴阳变化,“极”为巧妙变化至极,趋于“无形”之境界。

)这里所指的“太极”、“形意”、“八极”并非指的是武术门派。

所谓“十大形意”,就是八极拳之身法要求运用“龙、虎、熊、猿、蛇、鸡、鹿、鹏、鹤、鸵”十种动物在运动搏击中所善用的“抖、缩、愣、含、惊、崩、撑、挺、竖、横”的“十大劲别”,体现在八极拳法中,以提高练者稳健、快捷、多变、勇猛、含蓄、虚实之效。

八极拳吴钟公初创时期,“吴家拳”主要“三拳”八极小架,八极单对打,四朗宽;“三刀”:“四门刀,提柳刀,春秋大刀”;三棍(棍棒一样):“袖棍,乞丐棍(亦称八棍头),行者棒”;以及行劈拳(十二趟)、六大开拳等。

吴钟公之女吴荣出嫁后,将夫家(戴氏)长拳、华拳、六角式、太祖拳、太宗拳、飞虎拳、桃花散(对练)等长拳套路引入孟村吴门,并与师弟吴溁(永)、吴钟毓共贯以八极拳理。

八极拳

八极拳
目录
八极拳种
此拳起源明代之说
源于武当
张岳山创
道士所创
少林寺拳
典籍记载
历史沿革
风格特色
套路招式基本招式
主要内容
基本要领十大要求
主要要领
八极歌诀八极拳歌
八极拳诀
练功歌诀
步法歌诀
技击歌诀
发力技术发力原理
发力特点
习拳问题
练习方法
跺脚技术跺脚作用
易犯错误
正确方法
技击歌诀
发力技术 发力原理
发力特点
习拳问题
练习方法
跺脚技术
跺脚作用 易犯错误 正确方法擤气技术
擤气作用 练习问题 正确方法代表人物八极架第一极歌诀相关著作展开
八极拳种
八极拳为拳种之一,全称“开门八极拳”。称“开门”者,取
其以六种开法(六大开)作为技法核心、破开对方门户(防守架子)之意。称“八极”者,系沿用古代有“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的说法,寓“八方极运”之意。 八极拳以其刚劲、朴实、动作迅猛的独特风格流传至今,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称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开门八极”、“开拳”等。但近代根据其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的特点,以“八极”二字定名。 北方称武术为把式、八式。八极的意义在于勉励门内弟子要将八(把)式练到极高的境界。另外八极的训练讲求头、肩、肘、手、尾、胯、膝、足八各部位的应用。所以八极之名是要求本门弟子将这八个部位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在汉朝刘安写的《淮南子》里记载:“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这里八极代表了极远之处。八极拳之名也是要本门弟子将八极拳的劲道练到极远之境。 八极拳历史悠久,经历代传人刻苦精研、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练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不断发扬光 八极拳示意

最古“八极小架”套路及技巧_18

最古“八极小架”套路及技巧_18

最古“八极小架”套路及技巧[标签:来源]由于最古“八极小架”由十六个动作组成故又称“十六式”。

《河北省孟村镇吴氏八极拳术秘诀之谱》载:“混沌无极,无极动则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分八卦,内批四朗宽拳一套。

冲天炮、闭地肘、合手者六合也,批六大开拳一套,六合枪、六合刀也。

跪膝者,南北二极也。

摞手者天转也。

腰步盼前顾后也。

八极者无极归原也”。

八极小架(老架子共分五段,各代表五重涵意)。

第一段动作名称:1、两仪顶肘;2、狮子张口;3、霸王开工;4、丹凤朝阳。

此段动作与“易”理相互对应。

作“两仪顶肘”的开始动作是:“半步双撞”,此动作是“报门户”亦称“开门式”(报八极门户,让旁观者,不言而喻:这是“练八极”的),也反映了八极拳源于满清时代,因为它有满族的“掸尘”之礼。

“吴”字篆书投影是“两仪顶肘”的“造型”。

“狮子张口”、“霸王开弓”、“丹凤朝阳”乃是“两仪顶肘”的形象变化,内在定型还是“两仪”。

第二段动作名称:5、冲天炮;6、闭地肘;7、合子手(然后恢复两仪顶肘)。

“冲天炮”是“两仪顶肘”利用“击步”移位,形成进攻型的“两仪”展开变化;“闭地肘”是“两仪顶肘”盘提拖拉步(也称后滑步)移位而形成防守型动作的“两仪”展开变化;“合子手”是乾(天)坤(地)相生相克、攻防兼用的“两仪顶肘”变化为“天、地、人”相合共存。

这三种类型的“两仪顶肘”变化必须计究六合。

何为六合?有“内六合”“外六合”“内外六合”之分。

“内六合”:意与血、血与气、气与力;“外六合”:手与足、肘与膝,肩与胯;“内外六合”:意觉(心)、听觉、视觉、嗅觉、尝觉、触觉相合。

又批六大开拳一套,以体会“六大开”六力合一“理论”,而且刀枪等器械也是如此原理。

拳械一理、拳枪一理,是八极门的创举。

第三段动作名称:8、揣裆;9、托枪式;10、挖眉;11、跳山;12、跪膝;13、拥肘。

此段复作“两仪顶肘”,又有新的“两仪”造型变化,“揣裆、托枪、挖眉、跳山”而落地,“跪膝”起而转身“拥肘”。

八极拳基本功

八极拳基本功

八极拳基本功八极拳为内外兼修,意形俱练之功夫。

盖技击一道,必内外坚实,心神镇静,招术精熟,方能大敌当前,心不为动,气力充沛,处之裕如也,所谓游刃有余也。

若内脏脆弱,气血不充,则外力为无源之水;而只修内不修外,临敌难以致用,神志不清,九念丛生,临敌必神魂动荡,心中无主,难操进退之机;招术不熟,必致临敌手足无措,难占制敌命中之方。

故技击一道,以身体内外坚实为根_本,镇定意志为主宰,招术精熟以致用。

八极拳本内外兼修之拳术,身心俱练,克敌招术已寓于各套拳路中,无一式不具备形神及克敌招术之锻炼。

此外,在内外兼修,锻炼形神方面,尚有专门功夫修炼,以炼后天补先天,这种功夫不仅为凝神、固精、调血、理气,坚实内外所必须,亦为增进拳功也。

基功一、调养功此为固内脏,调气血,养精神之方法,专主宁心,平肝,壮肠胃,养肺,固精,调理气血。

其方法有如下几种:(一)数息功择空气清新(有松有水最好,唯花唯草亦佳)避风宁静之地,当子午或卯酉之时,全身放松,面南站立,两手插腰,两脚平行,相距肩宽,挺腰开胸(或马步式),双目微合,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舌尖轻接上腭,抛却一切杂念,用意轻守丹田,一呼一吸为一息,缓吸长呼,纳清吐浊,蠕摩内脏,以资健康。

数息自四十九度起,逐渐增多。

除直立法外,更有跌坐法,睡法等。

练数息功中,忽觉有股真气自丹田冲下,过会阴,上尾闾,夹脊,玉枕,泥丸稍停后下重楼,过膻中,入丹田,稍停。

如足称“进阳火”,转九度;逆转称退阴符,转六度,收功(真气会聚下丹田一点,此点愈小愈好。

收功不可少。

收功愈好,则效果愈佳。

功中或受惊吓,切不可停或立收,须继练之)。

继之精进,可进阳火三十六度,退阴符二十四度,再精进之,进二百一十六度,退一百四十四度。

(二)内动功益用调息坐(或卧)功,以意导气检查全身各部机能(内视),并以意导气至患处而愈疾。

真气运行进二百一十六,退一百四十四度后,更炼之,真气自丹田出,同时沿左右带脉运行至环跳,沿腿外侧下行经小趾至涌泉(此时为呼气)。

八极拳秘技

八极拳秘技

八极拳秘技抱趟子清练根据八极拳老谱的记载,六大开非常简明,只有字诀(顶、抱、单、提、挎、缠)和歌诀(一打顶肘左右翻,二打抱肘顺步赶,提挎合练单扬打,顺步绕身便是缠,翻打顶肘中堂立,打开神拳往后传)。

在六大开的演练中,一般只能看到六个大势(拦捶、搨掌、虎扑、贴山掌、缠丝崩、猛虎硬爬山)和一趟六大开拳。

六大开可以分作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

理论部分包括“文字传”和“口头传”两个内容。

六大开是利用人体八大部位(头、肩、肘、手、胯、膝、足、臀)发力击打对方的高超技艺。

1.顶:施用的部位与攻打的目标置于同一水平线上,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一点上,用整劲向前冲撞而出,这就是“顶”。

例如,“双羊顶”是用头撞;“两仪顶”是用肘法;“卧立炮”是用拳打;“吃根”是用膝磕。

2.抱:肢体由外向内揽扣合拢的力量和打法都是“抱”。

例如,“砸抱”是用拳头或前臂;“云抱”是用肘和手;“圈抱”是用双掌。

3.单:凡以单手成势,借助拧转伸挺等身法和手法,向不同方位发出劈、抽、挂、挑等劲力和动作击打对方,都可以算作“单”。

例如,“劈山掌”是用掌下砍;“上翻捶”是用拳反砸;“横单手”是用臂横扫。

4.提:它是指用手、膝、足等部位自下而上地猛然击打对方。

例如,“冲天提”是拳与膝合用,同时向上击打;“挑提”是向上的掌托打再加上脚搓踢;“掸手提”是双掌向下反抽与足尖向上弹踢相结合。

5.挎:拧腰坐胯,突发转体,运用手、臂、肩、腿等部位,向外或向内发出靠、挤、崩、撞的劲力和动作,击打或摔倒对方都是“挎”。

例如,“翻挎”是用肩挤胯靠腿绊臂拨的合力使对方仰面翻倒;“折缰挎”是把拳与肘结合起来击打对方;“挂塔”是用手的推拉配合腿的外挂,打出合力,使对方俯首扑地,这也归属于“挎”。

6.缠:以腰为轴,通过手、臂、肘、腿等部位,向上(下)往外(内)施转缠绕,运用刁、扣、捋、锁等劲力和手法击打对方都属于“缠”。

例如,“拥身缠”是借助转腰旋臂的动作“以圆破直”,化解对方的攻击,再顺势推撞或崩打对方;“小缠”是用双掌化解对方的抓捋刁扣,同时拧转切压,损伤对方的腕部;“抱肩缠”是以手按臂缠解脱并反击对方的抓肩。

少林开门八极拳(上)

少林开门八极拳(上)

少林开门八极拳(上)一、少林开门八极拳歌诀搂势冲捶站金刚,擦步撩捶敌人慌。

上步甩出反臂肘,进步扳击敌背伤。

登山打捶肋骨断,翻身切揣敌腹肠。

双封敌脚伤足面,反臂捶打肋下伤。

马步单鞭敞门势,进步拤挤敌人仓。

翻身推月力量猛,左右大缠敌着忙。

金丝缠碗敌手伤,进步撑捶奔下方。

进步推击敌人倒,挂塔撑捶跌当场。

恨步撑击用力猛,跳打叠膝击膝旁。

底上双封敌退后,翻身揣进敌腹肠。

双封敌腿伤脚背,剪手架敌使棚梁。

双推老君封门势,回身敞门站马桩。

调步推出迎门掌,翻身推月力量强。

脱步推掌敌退后,挂塔按敌倒下方。

恨步撑开敌来势,跃步诱故回头望。

金丝缠腕敌手断,翻身撑故跌当场。

撤步砸击太阳穴,挑打肘捶敌肋伤。

翻身揣裆滚肠掌,双掌下封敌腿伤。

反臂捶打击胸肋,登山肘捶敌着忙。

马步单鞭双敞门,左右采拿敌腕伤。

登山打虎击敌胸,上步反打撩阴掌。

翻身崩阴击敌倒,调步迎门敌发慌。

上步剪手敞门势,乌龙摆尾后切掌。

搂势收招归原路,开门八极站禅堂。

祖师传下八极功,历代弟予研炼忙。

二、少林开门八极拳动作顺序起势:单蹲起手1.独立抱拳2.震脚搂捶3.顺势冲捶4.虚步撩捶5.上步顶肘6.甩臂弹踢7.进步扳捶8.登山扳捶9.马步敞门10.单封击掌11.震脚扑挤12.回身滚肠13.甩臂踹脚14.反臂崩捶15.弓步扳捶16.马步单鞭17.单掌封敌18.进步非仓19.近身推掌20.右拿大缠21.进击左掌22.左拿大缠23.进击右掌24.拧拿小缠25.翻身撑捶26.进步推掌27.择手按敌28.贴身下撑29.左右挑打30.下击叠滕31.双掌下封32.双掌上封33.翻身揣掌34.单足弹踢35.马步崩拳36.弓步扳捶37.马步敞门38.迎门推掌39.左脱步掌40.右脱步掌41.挂塔择手42.近身撑敌43.跃步诱敌44.擒拿小缠45.挨身撑捶46.撤步砸捶47.换步挑架48.甩臂弹踢49.马步扳捶50.翻身揣掌51.封掌弹踢52.十字棚梁53.拗步双推54.骑马单鞭55.右手采拿56.提膝后拐57.冲打右捶58.左手采拿59.提膝后肘60.冲打左捶61.倒步撩阴62.翻打崩阴63.迎门出掌64.提腿剪手65.上步敞门66.拗步单鞭67.顺势担山68.剪手抱月69.弓步把门70.乌龙摆尾71.搂式抱捶72.大开大合收势:收招归原三、少林开门八极拳图解说明起势:单蹲起手两足微开立,上体正直,两臂自然下垂,五指并拢,贴于两腿外侧,掌心向内,掌指向下。

八极拳四郞宽动作名称

八极拳四郞宽动作名称

四郞宽动作名称
1、起式
2、摇膀锤
3、盘跨
4、右叠手
5、挂耳叠手
6、盘提
7、定阳针
8、双羊顶
9、攉打顶肘
10、挑打
11、塌顶
12、趟提
13、叠子手(左右)
14、窝里炮
15、挎栏式
16、穿林行步
17、毒蛇摆头
18、左挎栏式
19、黄鼬捏嗉
20、朝阳手
21、炮提
22、二郞担山
23、跪膝
24、五鼠出洞
25、单阳打
26、窝里炮
27、左右顺步单提
28、横锤
29、蹲地锤
30、提肘
31、左叠手
32、退步狮子大张口33、撩膀反胯
34、抱别子
35、蹲抱提弹
36、三撑提
37、穿抱
38、双肋肘
39、扶猴提
40、缩马蹬踢、狮子大张口
41、单臂锤
42、回头顶
43、提拦摘盔
44、抱别子
45、提拦(跟提步)
46、反身拽打
47、单阳打
48、右揺膀胯
49、提拦摘盔
50、反身单阳打
51、左摇膀胯
52、抱砸
53、三撑提
54、缩腰抱
55、叠子手挂塔
56、鹤行提
57、穿袖
58、三步半
59、单手拽打
60、反顶肘
61、抱丝缠、童子拜观音
62、转身搓提
63、双顶肘
64、收式。

一种神奇的养生抗病的健身术——中国八极禅拳

一种神奇的养生抗病的健身术——中国八极禅拳

一种神奇的养生抗病的健身术———中国八极禅拳李宝龙 中国八极禅拳,是八极拳九世拳师李宝龙先生集几十年武术与气功的经验总结,是集太极、八卦之精华,显示李宝龙先生采集宇宙超高能量,体现空间高级智慧生命传导的,具备李宝龙超常能力的,形体美观大方,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富于艺术感染力的健身术。

预备式双脚并拢,周身中正,目不远视,耳不旁听,下颌回收,舌抵上腭,收腹提裆,全身放松。

意念:意想天地之间,唯我存在;置身于五彩缤纷,飘渺云雾之中。

一、起式、动作名称:拨云见日(气贯大椎)由立正放松式成左腿膝盖放松,微蹲左脚尖在地面划虚弧至分开等肩宽;两掌体后略下垂,大小指垂直,其它三指略微曲;运气至大小指。

挺胸夹背,两手慢慢向前抬起(手背相对)至肩平;向两侧分开至体侧下落垂直时,转掌向前抬起至头顶上方,掌心向后,两掌向后颈(大椎)拍去;顺势向前两肘尖相对,两手沿胸前(任脉)下落向两侧。

二、动作名称:童子拜佛两掌分开上起至头顶上方两手合十,两臂夹耳,十指上拔再慢慢下落至胸前合十。

三、动作名称:金龙展身(右展、左展)右展:合十左手推右手慢慢向右上方推至最大极限,眼看右肘尖,踮起左脚尖转头眼下看左脚尖,脊椎弯曲(右腿用力,左腿虚,重心在右腿)。

慢慢还原中正。

左展:合十手向左上推,踮右脚尖。

眼看左肘再转头看右脚尖,慢慢还原中正。

四、动作名称:金龙探头(缩尾)合十手还原中正后,头后仰,指尖指向下巴,以腰为轴向前扑身,成度时,下巴回收抵胸,顺腿前回收身体慢慢上起,头后仰观天还原,头摆正。

金龙摆尾:合十手沿胸向下,下巴回收,弓背卷腰下落。

至最低极限时下巴上抬,头后仰,顺腿前蛹动上起至还原状态。

五、动作名称:尊师敬祖左腿回拢,两脚并齐。

同时腿微曲下蹲,合十手打开前推与肩平直,左拳右掌抱拳下落,左脚向前半步,抱拳手落至丹田下。

六、动作名称:播种仙丹两手上翻掌,同时右腿上前一步在左腿前下蹲,右腿别住左腿窝,左手在前曲肘,右手下按至左脚后跟处,蛹动肩部。

八极拳名称

八极拳名称

1预备势
2提膝挑拳
3马步贯拳
4弓步冲拳
5并步栽拳
6砸拳铲腿
7扣腿马步砸拳
8右弓步冲拳
9马步塌掌
10震脚双托掌
11半马步按掌
12虚步亮掌
13提膝挂掌
14跳翻身马步推掌
15右大缠震脚马步架推掌16左大缠震脚马步架推掌17小缠震脚马步崩拳
18上步马步推掌
19弓步挂塌
20退步格挡
21进步格挡
22跪步架载拳
23马步双顶肘
24转身并步塌掌
25提膝撩掌
26马步拳掌合击
27弓步十字掌
28马步推掌
29回身上步马步推掌
30退步马步推掌
31抡劈马步砸拳
32缠腕震脚高弹腿
33马步反砸拳
34转身并步栽拳
35砸拳铲腿
36扣腿马步砸拳
37右弓步冲拳
38马步塌掌
39转身撤步合击掌
40缠腕震脚左弓步冲拳41转身合击掌
42缠腕震脚右弓步冲拳43右弓步抹掌
44弹踢插掌
45提膝勾手
46左弓步塌掌
47转身右弓步崩拳(哼)
48缠腕右弓步推掌(右脚震步)49缠腕换步推掌
50并步顶肘(哼)
51并步按掌(收势)。

八极拳单式图解教学(一):撑掌、撑锤、降龙式

八极拳单式图解教学(一):撑掌、撑锤、降龙式

⼋极拳单式图解教学(⼀):撑掌、撑锤、降龙式单式是⼋极拳最基本的式⼦,也是⼋极拳架⼦的基础。

⼋极单式拳各地练法颇多,但拳理拳法基本⼀致。

本⽂主要介绍的单式三个动作招式是撑掌、撑锤、降龙式。

⼋极拳单式1、撑掌①动作:⾝体呈⽴正姿式;迈左脚成左虚步,左臂⽴掌平推出,右臂曲肘右⼿落于腰间;启动左脚,跟提右脚,脚掌点于左脚掌⼼侧,上右脚成马步,左转体右掌随势向前平击出,掌⼼向前左掌配合拉于左侧腰际。

左式于右式相同、⽅向相反,交替练习。

②撑捶要点:⼀、拉⼸式要饱满,前后⼿要说得上话,步⼦四六分⼒,前脚内扣,后脚向前尽量竖直(打法已含其中);⼆、上步撑捶,拳由腰间发出,⾝到拳到,不蓄⼒,马步站⽴,眼朝前⼿拳⽅向;三、拧⾝跟提步,双腿下蹲,后脚掌扣在前脚⼼;四、上步再撑捶。

③⽤法:两⼈相向站⽴成格⽃式,⼄左拳击甲胸部,甲侧⾝点击⼄前胸,同时跟提后脚闯步击⼄胸部。

⼋极拳单式2、撑锤撑锤与撑掌的动作要领,使⽤⽅法相同,其变化主要体现在⼿型不同。

要领:撑掌,撑锤体现了⼋极拳基本发⼒原理,进步跟提时要⾝正⽓沉,放松蓄⼒,进步时落脚成:“跺、碾、闯”,震脚发⼒,⾏“哼、哈”⼆⽓,⼒撑四⾯⼋⽅,充分体现⼋极拳的“⼗字劲”“沉坠⼒”和“缠丝⼒”。

⼋极拳单式3、降龙式①动作:呈⽴正姿式,右转体握左拳曲肘横抱,拳⼼朝⾥与眉⼼同⾼,右拳曲握于腰际,侧迈右步踏脚同时右拳向斜上⽅击出,拳⼼朝上与眉⼼同⾼,此动作左右交替练习。

②⽤法:甲⼄双⽅呈现格⽃式,逆向⽽⽴,⼄右拳击甲胸部,甲抱肘横挡,前跨左脚跟提,右⼿击⼄颌部,⼩臂顶⼄胸上部,左⼿反刁⼄左⼿。

要领:含胸扣臂⾏如趟泥,落⾜扣摆,⼒向深远,进招如排⼭倒海,义⽆返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段:第一式,起式。

第二式,上步撑拳。

第三式,两仪鼎。

第四式,狮子小张口。

第五式,十字拳(拉弓式),第六式,献胯。

第二段:第七式,冲天掌。

第八式,闭地肘。

第九式,合子手。

第十式,拉弓式。

第十一式,上步撑拳。

第十二式,两仪鼎。

第三段:第十三式,霸王举鼎。

第十四式,双肋肘。

第十五式,揣裆。

第十六式,窝里炮。

第十七式,挖眉。

第十八式,搓提。

第十九式,托枪式。

第二十式,单手推窗。

第二十一式,朝阳手。

第二十二式,炮提,第二十三式,二郎担山。

第二十四式,跪膝。

第四段:第二十五式,拥肘。

第二十六式,翻胯(膀胯)。

第二十七式,闭胯。

第二十八式,右小缠。

第二十九式,撩阴掌。

第三十式,左小缠。

第五段:第三十一式,白蛇吐信。

第三十二式,跃步穿袖。

第三十三式,通背式。

第三十四式,反身挂塔。

第三十五式,单翼顶。

第三十六式,收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