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市政道路智能交通施工图设计说明(市政道路信号灯、电子警察、监控等)

市政道路智能交通施工图设计说明(市政道路信号灯、电子警察、监控等)

智能交通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1.1 工程范围本次设计: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自北向南依次与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4 条道路平交,共计3 个路口进行智能交通提升改造。

1.2编制依据1、道路沿线1:1000 电子地图及其他相关资料2、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规划资料1.3设计规范01、《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16)02、《道路交通信息监测记录设备设置规范》(GA/T 1047-2013)03、《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方式》(GAT 527.1-2015)04、《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05、《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11)06、《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安装规范》(GA/T 489-2016)07、《道路交通信号倒计时显示器》(GA/T 508-2014)08、《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B 25280-2016)09、《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10、《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198-2011)11、《交通电视监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A/T 514-2004)12、《交通电视监控系统设备用图形符号及图例》(GB/T 28424-2012)13、《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 832-2014)14、《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496-2014)1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16、《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12)1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1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1.4主要设计内容本项目智能交通工程主要设计内容为:信号灯系统、监控系统、电子警察系统等。

1.5主要设计指标1、道路等级:次干路2、交通设施安全等级:C 级3、设计速度:30km/h、40 km/h4、单条车道宽度:3.5m5、路缘带宽度:≥0.25m二、信号灯及其控制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中对交叉路口、行人过街,以及环路出入口等采用交通信号控制的子系统,是运用了交通工程学、心理学、应用数学、自动控制与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系统工程学等多门学科理论的应用系统。

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

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

3.2.1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4年10月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1工程概述1.1项目区位重庆市大足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距重庆77.5公里,成都263公里。

东北接重庆市铜梁区,东南邻重庆市永川区,西南界重庆市荣昌区,西北连四川省安岳县,北毗重庆市潼南区。

项目区域位度图本次设计的水峰片区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含两条道路。

本次设计的水峰片区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含两条道路,•条为城市支路,标准路幅宽度16m,双向两车道,设计速度30km∕h,道路长度615.938m。

一条为城市次干路,标准路幅宽度24m,双向4车道,设计速度30km∕h,道路长度311.365m。

13设计主要内容本次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管网工程和照明工程,设计内容如下:道路工程:包括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路面结构、路基处理等;交通工程:交通标志、标线及附属设施设计。

管网工程:主要包括排水、电力、海绵城市设计:照明工程:道路照明设计;本项目施工图设计共分为六册,分别为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照明工程》:第三《交通工程》;第四册《排水工程》;第五册《海绵城市设计程》;第六册《电力工程讥本册为第五册《海绵城市工程》.本次道路2、道路1仅布置人行道透水稀。

3、设计依据及采用技术标准和规范3.1 设计依据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委托合同3.2 设计规范、标准第五册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3.2.2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3.2.3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Γ51345-20183.2.4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I4-2021)3.2.5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3.2.6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3.2.7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3.2.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3.2.9 《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3.2.10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3.2.11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3.2.12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3.2.13 《砂基透水破》(JG"376∙2012)3.2.14 《硅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CECS381:2014)3.2.15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l35-2009)3.2.16 《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445-2012)3.2.17 《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集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3.2.18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3.2.19 《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2016年12月)3.2.20 《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2016年11月3.2.21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50rΓ∙365∙2020)3.3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设计合同(2)业主提供的《大足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Hll-OlZOk Hl1-03/01地块控规修改图。

道路工程施工图纸说明

道路工程施工图纸说明

道路工程施工图纸说明一、施工图纸概述道路工程施工图纸是道路工程设计方案的具体实施文件,是工程施工组织的依据,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图纸细部内容和要求进行施工。

施工图纸的编制标准是依据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编制,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二、施工图纸内容1. 总图总图是对整个工程的布局和整体情况进行展示的图纸,包括工程的位置、范围、主要技术参数等内容,是施工单位了解工程整体情况的重要依据。

2. 平面图平面图是对工程在水平面上的布局进行展示的图纸,包括道路的线型、宽度、坡度等内容,这是施工单位进行道路铺设的重要依据。

3. 纵断面图纵断面图是对道路在垂直方向上交通道路的布置进行展示的图纸,包括道路的高程、坡度、边坡、绿化带等内容,这是施工单位进行道路修整和排水的重要依据。

4. 剖面图剖面图是对工程的各部分构造进行展示的图纸,包括路基、路面、排水设施、交通标志等部分的构造和尺寸,这是施工单位进行道路施工和设施安装的重要依据。

5. 细部图细部图是对工程各部分重点细节进行展示的图纸,包括交叉口、排水口、桥梁、隧道等部分的构造和尺寸,这是施工单位进行关键部位施工的重要依据。

三、施工图纸注意事项1. 各类图纸之间的一致性和合理性,各图之间的衔接关系要清晰明了,确保施工单位能够准确理解图纸内容。

2. 施工图纸要与设计文件、规范标准等相关资料相互协调,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3. 施工图纸中应明确标注材料、尺寸、偏差等内容,保证施工单位按照要求进行施工。

4. 施工图纸中应详细标注安全防护措施、施工工序、质量检测等内容,确保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和质量。

四、施工图纸的保存和使用1. 施工图纸应由设计单位归档保存,并定期进行备份和更新,以便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提供参考。

2.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认真阅读和理解施工图纸内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施工组织。

3.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如有发现施工图纸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应及时向设计单位反馈,共同协商解决。

校园东路市政道路建设工程--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校园东路市政道路建设工程--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校园东路市政道路建设工程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本项目位于重庆市荣昌区广顺街道辖区内,道路建成后将有效连接S108省道、园区大道及道路沿线的永荣中学、机关幼儿园、实验小学、广顺卫生院,全长400%标准路幅宽20%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30km∕h,为城市次干道。

图IT本项目区域位置图本次交通工程设计从全局出发,统筹考虑,合理优化的设置交通设施、地面标线、交通标志等。

根据路口形状、交通流量等综合条件考虑,暂不考虑信号控制。

本次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规定及依据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019版);4.《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5.《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2022);6.《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7.《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8.《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09);10.《碳素结构钢》(GB700-2006);11.《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12.《公路交通工程钢结构防腐技术条件》(GB/T18226-2015);13.主体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14.以及其他相关的现行设计规范、规程、规定和施工验收标准。

2.交通标志2.1标志设计原则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颜色、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信息,用以管理交通的安全设施。

本项目主要设置人行横道标志、停车让行标志、组合禁令标志及指路标志等,具体见平面布置图J404o本项目的交安设施设计,严格按照《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及《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2022)的规定。

市政道路工程电力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市政道路工程电力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市政道路工程电力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 .设计依据设计合同及委托书《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I6)《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2014)《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rr5221-201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2011《电力电缆用导管技术条件第1~8部分》(DL/T802-2014)《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OO2-2O21《电力电缆井设计与安装》(07SD101-8)《11OkV及以下电缆敷设》(12DIOl-5)《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IOkV电缆分册(2016年版))《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道路及其它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2 .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巴南区内环快速巴南立交旁,B地块为龙洲大道、五横线(设计中)、内环快速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

项目共包含纵1路∏段、纵4路HI段两条城市道路,纵1路∏段,长331m,标准段路幅宽度为40m,设计为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50km∕h,城市主干路;纵4路In段长285.207m,标准段路幅宽度为16m,设计为双向两车道,设计车速20km∕h,城市支路。

两条路道路路面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本次设计为电力工程土建部分,不包括电力电缆的敷设。

3 .对上阶段论证及审交意见的执行情况(1)设计依据:补充《重庆市市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O11-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回复:巳按意见在设计依据中补充上述规范,详设计说明。

(2)粽合管网标准横断面图:补充标注电力、通信管线与其他管线的净距,补充燃气管线的压力值。

回复:巳按意见在标准横断面中补充标注电力、通信管线与其他管线的净距,在标准横断面说明中补充规划燃气管道的压力值区间范围。

施工图设计说明

施工图设计说明

施工图设计说明1初步设计批复及执行情况本项目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针对本项目具体的特点,在规划的基础上对工程进行了方案设计,并取得业主组织召开的专家评审会通过。

针对方案设计阶段专家及业主方的意见,本项目在本次施工图设计中做出了如下修改:1、优化了路面结构设计、原路面病害处理设计及相关技术指标;2、补充了检测方案与原路面病害处理的对应关系;3、细化了加铺路面结构调平层的设置原则。

2采用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2.1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2版);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22);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22)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22)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22);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9)《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22);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22);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22);1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13)《公路路基设计手册》。

2.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22);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5)《固化类路面基层和底基层技术规程》(CJJ/T80-98);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3设计概要3.1工程范围、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利民路位于宜宾市南岸东区,为该片区内一条主要交通干道。

道路交通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道路交通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道路及交通施工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况本设计项目为XX市XXXX道路改造工程。

现状XXXX路为12~14m宽水泥混凝土道路,两侧各有5~9m宽人行道。

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好坏不均匀。

道路两侧为建筑工地、商业街道、学校、机关单位、居民楼、医院。

道路起点与XX市主干路民主南路相交,终点至在建1#大桥及大潭映像小区。

XXXX路为XX市的城市次干路,它的建设为解决XXXX路线区域内部及连接1#等地方交通提供便利。

本项目的改(扩)建,能减少人民路的交通压力,与1#大桥的配套建设,构成新的一条通往1#居民区的交通要到。

二、设计工作范围及任务本项目工程设计范围包括道路路基路面、交通及沿线安全设施工程、雨水排水工程等。

施工图设计在方案阶段设计已确定的线路走向、建设规模、主要技术标准和重大设计原则的前提下,进一步细化;并在勘测的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确定设计技术标准及设计参数,统计主要工程数量等。

本项目改造要求:路面沥青化、市政管线下地。

三、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一)、设计标准XXXX路为改造工程,执行城市次干路标准,采用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1、计算行车速度:30km/h2、停车视距:30m3、平曲线最小半径:R=45m4、竖曲线最小半径:凹R=1400 m,凸R=1500 m5、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506、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kN7、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15年8、标准路基宽度:道路红线宽度18.0~33.5 m,双向两车道9、地震基本烈度:Ⅵ度(二)、采用相关的规范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5、《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6、《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9、《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10、《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四、工程设计(一)、道路平面XXXX路为改造工程,部分路段路面设计新建沥青混凝土,部分路段路面设计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混凝土(白加黑)。

矿机村市政道路工程(二标段)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矿机村市政道路工程(二标段)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矿机村市政道路工程(二标段) 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规模矿机村市政道路工程(二标段)为城市支路,道路设计宽度为6.5m,本次实施范围为里程桩号K0+100~K0+390段,本次设计长度为290m.本次实施道路总长290m,实施范围为K0+100—K0+390,为城市支路,设计车速20km∕h,单向一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6.5m,道路行驶方向右侧设置2.5In宽停车位,车行道路幅宽度4m。

本次设计内容包含排水。

2.设计依据与规范2.1主要依据本项目业主为重庆市九龙坡区土地整治储备中心。

(1)我院与业主箍订的设计合同;(2)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3)石坪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4)国家及重庆市地方相关规范、批文、文献和资料2.2主要设计规范、规程及标准图集(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3)《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21)(5)《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7)《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8)《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9)《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2)《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03.01(重庆市规划局)(13)《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14)《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15)《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16)《低影响开发设施施工及验收标准》(DBJ50/T-290-2018)(17)《海绵城市绿地设计技术标准》(DBJ50/T-293-2018)(18)《重庆市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标准设计图集》(DJBT-103)(19)《建筑设计抗震设计规范》(GB500U-2010(2016年版))(20)《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21)《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渝府办发(2018)135号2018年9月13日)(22)《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建(2018)558号2018年10月9日)(23)《重庆市市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规定》(2017年版)(24)《重庆市市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2017年版)(2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26)《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27)《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_246:2008)(28)《重庆市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2000.04)(29)《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2019年版)》(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19.11.18)(30)《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建发(2019)10号2019年4月3日)(3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3,排水体制(1)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市政道路施工图说明

市政道路施工图说明

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概述1.设计依据1)XXXX生产生活配套效劳区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中标通知书、设计合同2)经批准的工程建议书或立项批准文件3)?XXXX总体规划修编〔2021~2021〕?4)XXXX生产生活配套效劳区控制性详细规划5)工程区域1:1000地形图6)XXXX生产生活配套效劳区市政道路工程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专家审查意见7)XXXX生产生活配套效劳区市政道路工程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8)XX80号路道路工程设计初步设计及专家审查意见9)关于XX80号路建立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10)?XXXX生产生活区配套道路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1)沿线局部相关道路设计图及设计资料12)相关的标准和技术标准2.工程概况根据XXXX生产生活配套效劳区建立总体安排,XX80号路施工图设计范围为:起于XX规划路,止于XX81号路,桩号区间为K0+014.026~K3+399.167,道路红线宽度16米,路线总长3385米。

本工程路口均为平交,主要路口两侧设置管线涵,共设置3道过水管涵。

本次施工图设计包括道路工程、涵洞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

本次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面构造、路基处理、侧缘石平石、路口竖向等。

本工程施工图共四册,道路、涵洞专业为第一册,其余专业详见各专业分册施工图。

3.主要采用标准1)?城市道路设计标准?〔CJJ 37-2021〕2)?城市道路穿插口设计规程?〔CJJ 152-2021〕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标准?〔CJJ 193-2021〕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 〔CJJ1-2021〕5)?城市道路路基设计标准?〔CJJ194-2021〕6)?城镇道路路面设计标准?〔CJJ 169-2021〕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标准?(JTG F10-2006);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标准?(JTJ 034-2000);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标准?(JTG F40-2004);10)?无障碍设计标准?〔GB 50763-2021〕11)?XX市城市道路路缘石、人行道标准图集?〔DCJT53-02-2021〕以及现行相关的国家、XX省、XX市的强制性标准和技术标准、规程。

1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1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一、概述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菱溪路)道路改造工程,位于滁州市城北,道路西起滁定路(现状省道311,桩号约K23+200),东至菱溪路(现状国道104,桩号约K1057+400),全长约6.1公里,红线宽50米,城市主干道。

本项目为滁州市道路规划中的骨架道路,道路两侧主要为工业用地、厂房以及部分居住商业用地等。

世纪大道为老路改造,现状道路路况差,通过现场踏勘、调查,结合路面弯沉检测报告及地质勘查报告,设计将老路全部进行破除新建。

1.1任务依据(1)安徽省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菱溪路)道路改在工程设计项目招标文件及中标通知书;(2)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菱溪路)道路改造工程建设工程设计合同;(3)道路平纵横测绘资料;(4)滁州市世纪大道路面弯沉检测报告(安徽省路通公路工程检测有限公司)2013.04;(5)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至菱溪路段)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山东省城乡建设勘察院)2013.04;(6)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菱溪路)道路改造工程路面状况调查评定报告;(7)琅琊新区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图;1.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及标准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4)《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2008);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6)《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9)《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1--2001)1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11)《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 D32--2012);1.3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2)计算行车速度:50Km/h ;(3)标准横断面组成:2.5m沥青慢道++1.5m景观绿化带+5.0m非机动车道+2.5m机非分隔带+0.25m路缘带+11.0m机动车道+0.25m路缘带+4m中央分隔带+0.25m路缘带+11.0m机动车道+0.25m 路缘带+2.5m机非分隔带+5.0m非机动车道+1.5m绿化景观带+2.5m沥青慢道=50m;(4)道路横坡: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采用1.5%,沥青慢道采用2.0%;(5)荷载标准:BZZ-100。

道路DL-01施工图说明

道路DL-01施工图说明

道路DL-01施⼯图说明1施⼯图设计说明⼀、⼯程概述沙亭村美丽乡村建设⼯程位于太和镇沙亭村,沙亭村位于新太和镇以北,新⼴从路边,⾯积约为3平⽅公⾥,下辖10个村民⼩组,总⼈⼝3300多⼈,是太和镇最偏远的村委会。

沙亭村委会距离市区18公⾥,离太和镇3公⾥,九太公路和⼴从路贯穿全村,紧贴帽峰⼭,本村没有⾼效盖的经济实体,以农业和物流业为主体。

本次拟对沙亭村沙亭西路、沙亭⼴兴路、沙亭南路、沙亭东路四条村道进⾏升级改造;七社、⼋社公园升级及⼗社风⽔塘整治。

其中沙亭西路长528.5m,宽3.6m~6.2m,对旧路病害处理后铺6cm沥青;沙亭⼴兴路长405m,宽7m~9m,对旧路病害处理后铺6cm沥青;沙亭南路长800m,宽6m~15.7m;对旧路病害处理后铺6cm沥青,沙亭东路长1308.766 m,宽5m~12m,对旧路病害处理后铺6cm沥青;升级七社、⼋社公园及⼗社风⽔塘整治。

⼆、设计内容设计内容包括:道路⼯程、交通⼯程、园建⼯程等。

施⼯图按设计内容共划分为三册,具体分册如下:第⼀册-----道路⼯程第⼆册-----交通⼯程第三册-----园建⼯程三、设计依据本次施⼯图的设计依据主要有:1)⼯程⽴项⽂件;2)沿线1;500实测地形图;3)⼯程设计合同;4)国家及交通部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相关规定。

四、设计规范及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2012(2016年版)《城镇道路路路设计规范》 CJJ169-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CJJ193-2012《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CJJ36-2016《城镇道路⼯程施⼯与质量验收标准》 CJJ1-2008《城市道路交叉⼝设计规程》 CJJ152-2010《公路⼯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14《公路沥青路⾯设计规范》 JTG D50-2017《公路沥青路⾯施⼯技术规范》 JTG F40-2017《⽆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公路桥涵设计通⽤规范》(JTG D60-201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国标GB5768-2009国家、⾏业或本地区其他相关规范与标准;五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5.1 区域⽤地现状路线区域内现状⽤地为混凝⼟路⾯、构筑物、⼭体为主。

道路施工图说明

道路施工图说明

道路施工图说明一、概述成山路为规划城市次干路,位于浦东新区西南角,西起龙耀路越江隧道浦东出口,东至罗山路,并接张衡路,贯串三林世博功能区域和张江功能区域,在浦东新区南部地区路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成山路也是世博会园区浦东区域外围主要配套道路,起到集散、连通的交通功能。

成山路向西与龙耀路隧道越江工程相接,成山路的拓建将加强世博区域与南站区域之间的沟通。

现状成山路(长清路~杨高南路)为双向4快2慢,根据流量预测,世博期间以及龙耀路越江隧道建成后,该段成山路流量将会显著增长,已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发展的需求。

为此受建设单位上海浦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委托,我院进行施工图设计。

本说明适用于拓宽改建的道路工程部分,相关工程设计详见相关专业设计图纸。

二、设计依据1.《工程设计任务委托书》-上海浦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2007.52.关于成山路(长清路~杨高南路)拓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浦建委重点【2007】58号)3.《成山路(长清路~杨高南路)拓建工程初步设计》-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7.94.初步设计评估报告5.工程测量成果-中国建筑西南勘察研究院2007.36.成山路(杨高南路~长青路)现状路面调查成果报告-上海浦东路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所-2007.2.157.成山路(长清路~杨高南路)拓建工程地下管线探查报告三、采用的规范和标准1、采用的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公路沥青路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上海市)(DBJ07-9-2003)《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上海市)(DBJ07-11-1999)《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DGJ07-96-2001)《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DGJ07-103-03)《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J08-118-2005)《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成品与半成品施工及验收规程》(DGJ08-87-200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城市道路设计手册》2、设计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Ⅰ级2).红线宽度:40m3).计算行车速度:40km/h。

正源荟片区市政道路项目--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正源荟片区市政道路项目--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设计流量下管道的输送能力。

YZB-7.YZZ-14.WHJ-8、WZZ-9井处管道转弯和交接处水流转角不应小于90°。

回复:同意意见,已核实道路交叉口的新旧管线连接位置、标高等信息:已调整YZB.7、YZZ-14.WHJ-8、WZZ-9井处管道转弯,使其水流转角不小于90°。

2设计依据2.1相关规范、标准与技术指南1)《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2)《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3)《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4)《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6-2022:5)《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2022:6)《四川省市政工程消防设计技术审杳要点(试行)>7)《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50289-2016);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0)《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1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12)《球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盅》(DB510100/T203-2016);13)《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14)《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16):1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16)《四川省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2019修订版):17)《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18)《四川省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评价标准》DBJ51/T151-2020;19)《四川省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标准》DBJ51/T084-2017:20)川建科发【2007】416号文等相关规范标准。

2.2基础资料(1)相关道路设计图;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本项目地理位置位于双流区,涧清南街以东、藏卫路以西、双楠大道以北、银河路以南。

施工图设计说明(公路模板)【精选文档】

施工图设计说明(公路模板)【精选文档】

路线设计说明一、相关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本次设计严格按照《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总体规划(2011-2020)》进行施工图设计。

同时,根据多次省、市领导对该项目的指示、意见和建议以及青海省交通部门专家的咨询意见,根据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区道路建设方案的会议纪要进行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基本按照《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进行文本及设计图纸的编制。

同时,考虑到本项目为青海省交通厅代建项目,所以在设计中充分征求青海省交通部门意见、相关专家咨询意见以及公路交通部门规范要求,同时参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对设计说明及图纸进行补充。

二、路线平面、纵断面设计说明(一)路线走向及平面布设1、本工程为新建道路,平面线形按照总体规划进行设计,并保持道路线形顺畅,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的要求。

拟建二号路位于平安县境内,二号路与规划的兰新客运铁路专线及南绕城高速公路并行,二号路路线全长10979。

247m。

二号路起点、终点均与现状109国道相接,道路全线线形基本与南绕城高速平行.二号路路线走向大致呈东西向,道路全线按照城市道路Ⅱ级主干道进行设计,设计车速40km/h。

本次设计西起三号路,东至一号路,全长10979。

247m,道路全线共设交点17个,全线设平曲线15处,最小圆曲线半径300m,缓和曲线最小长度50m,最大圆曲线半径844。

08m,最小平曲线长度113.597m.K0+000~K1+200段利用现状109国道(现状宽12m,沥青混凝土路面)向北侧进行拓宽改造,K1+200~K3+080段与南侧兰新客运专线平行,K3+080~K3+540段下穿客运专线,经政府部门与高铁相关部门协商,因高铁沿开发区中部全线穿越,孔跨跨径为30m,采用双向行车时,路幅布置在两桥墩之间,能充分保证路幅宽度及行车安全。

相关同意道路选线将桥墩置于12m中央分隔带内,并考虑安全净空要求,绿化带路缘石采用连续式钢筋混凝土护栏进行防护。

01道路施工图说明

01道路施工图说明

xx区xx路(xx路~xx路)建设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xx市总体规划及路网规划;2)xx、人民东路北片控规;3)xx路规划依据图;4)xx市规划管理局下达的xx路规划设计要点;5)枫林路道路施工图、咸嘉湖路施工图;6)《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7)《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JJ193-2012);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50-2004);9)《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10)《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11)《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JJ169-2012);12)《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14)《xx市绿色道路设计导则》(试行);15)xx市城市道路桥梁精细化设计指导意见16)xx市规划勘查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测量资料17)中国有色金属xx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xx路(xx路-xx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中间资料》二、基本概况:1、现状xx路是xx区xx村片范围内的一条南北向城市次干路,本次设计段北起xx路,南至xx路,全长0.6公里,规划路幅宽度为26m。

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拟建xx路道路现状为一条4—5m宽砂石路,局部为水泥硬化。

沿线地势比较平坦、地形起伏不大,相对高差达最大不超过2.5米。

本片区地势平坦。

道路沿线居民住建筑物主要为低层建筑,房屋结构简单。

道路经过区域多为仓库、棚屋、民房、货场以及施工地等。

片区内现有主要道路有:xx路、xx路、xx路等道路。

其中道路起点处xx路(现称做浏阳河大道)以及终点处xx路(现称做晚报大道)均已建成通车2、地质情况根据本次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内埋藏地层有人工填土、植物层,第四系冲积粉质粘土、粉土、圆砾,第四系残积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白垩系砾岩,其野外特征按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描述如下:2.1人工填土(Qml)①(①为地层编号,下同):属杂填土,褐灰、灰黑色,主要由粘性土混砖块、砼块等建筑垃圾及块石等组成,硬杂质含量20~45%,新近堆填而成,呈松散状态,密实度不均匀,未完成自重固结。

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模板

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模板

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书1、概述1.1 工程概况A、B道路位于南方,A道路东接现状C,规划为城市支路,道路全长约R米;B道路相交于A 道路,规划为城市支路,道路全长约RX米;C道路位于,规划为城市街道,道路硬化面积约为R m2。

1.2 设计依据●设计合同;●中标通知书;●初步设计批复;●我公司设计的初步设计文件;●《R分区规划(2007~2020)》;●《R总体规划(2006-2020)》;●工程勘察测量报告;●其他调查和收集的有关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及自然条件、地质等资料。

1.3 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严格按照初步设计批复意见进行设计。

1.4 采用的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CJJ193-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152-2010;●《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169-2011;●《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CJJ 194-201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200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2012;●国家、行业、地方现行的相关技术规程及规范。

1.5 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项目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为: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2、建设条件2.1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2.1.1 沿线地形地貌拟建A道路包含有素土路面、局部混凝土路面和局部沥青路面;地形地势,横向呈西高东低,纵向呈南高北低;道路两侧多为工厂围墙;道路沿线高程在R~RX米之间。

拟建B道路为素土路面;地形地势,呈西高东低;道路右侧为工厂围墙,左侧为山坡;道路沿线高程在R~R米之间。

拟建C道路为残破水泥路面,周围居民房分布较为密集,整体地势比较平缓,道路沿线高程在R~R米之间。

2.1.2 水文场地位于R市RXX,河流水量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路 市政工程道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一、概述(一)项目背景XX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能源基地、XX省北部的中心城市,依据国务院批准的《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了XX市15年的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定位。

依据市政府及规划局战略部署,未来将依托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一主两副、扇行组团“型的城市空间结构,即以城区为核心,以XX新区和XX为侧翼,形成三个相对独立的城区组团,每个组团规模适度、功能特点不同,共同构成大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区域。

本项目位于XX路以南,XX以东,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日后主要承担沿线建筑的南北向交通,本项目呈南—北走向,以XX街为起点,XX路为终点,道路全长约1.28公里。

主要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管线综合、排水、绿化及照明工程。

本册为道路工程施工图(含初步设计)设计。

(二)道路现状本项目道路沿线分别与XX街、XX路、XX路、XX路相交。

XX街为2010年实施道路,现正在施工阶段,预计年内建成,该路设计横断面为四幅路形式;XX路、XX路和XX路为目前无现况路,计划随本路同期实施规划。

本项目全线无现况道路,项目两侧主要为空地,除了桩号K0+246处涉及拆迁现况水塔一座外,基本不涉及拆迁问题。

二、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一)设计依据1.设计委托书和设计要求7.XX市最新规划路网资料8.测量单位提供的道路测量资料9.勘察测绘院提供的《地勘说明》……(二)采用的设计规范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1998局部修订) (CJJ37-90)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 (GB50220-95)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0—2004)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三)设计标准:1.道路性质:城市支路2.红线宽度:24米3.设计行车速度:30km/h三、设计概要(一)平面及横断面设计1.定线设计XX路定线按照规划给定线位布设,定线起点为XX街永中(即施中),由南向北沿线与XX路、XX路相交,定线终点为XX路永中(即施中),定线全长1279.94m。

全线设置折点7处,折点二、折点四、折点六分别设置圆曲线半径1300m、2000m、和1500m,均满足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其余折点位于交叉口处,故不设置圆曲线。

道路定线名称为DY。

坐标采用XX地方坐标系。

详见定线关系设计图。

2.平面与横断面设计XX路设计起点与XX街施工终止线接顺,设计终点与XX施工终止线接顺,沿线与XX路和XX路预留路口接顺。

本项目规划红线宽24m,横断面布置为三幅路形式,机非分行,其中机动车道宽12m,路侧设施带宽1.5m(设置1.20mx1.20m 花岗岩方形树池,间距5m,其他处铺人行道砖),单侧非机动车道宽3m,人行道宽1.5m(不设树池)。

设施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位于同一高程,即人非共板。

平面及横断面具体布置形式详见设计图。

3.路拱横坡本项目机动车道采用1.5%直线接抛物线型两面坡路拱;路侧隔离带、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在同一坡面上,采用1.5%直线一面坡,坡向路面。

具体坡度及坡向详见横断面设计图。

4.沿线开口道路两侧开口位置均根据规划条件给定的建筑总图布置确定,若与实际不符,位置可相应挪移。

与沿线小路口接顺原则:1)当道路红线外小路口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时,在道路红线(人行道边线)位置,不设置平缘石,直接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接顺,接顺坡度不大于3.5%,长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当道路红线外小路口为土路时,在道路红线(人行道边线)位置,不设置平缘石,直接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接顺,接顺坡度不大于3.5%,长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当道路红线外小路口为方砖时,在道路红线(人行道边线)位置,设置平缘石,然后采用人行步道砖进行接顺,接顺坡度不大于3.5%,长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当道路红线外小路口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在道路红线(人行道边线)位置,设置平缘石,然后采用C30素混凝土接顺,接顺坡度不大于3.5%,长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二)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主要根据被交路路面高程、现况地面高程及规划单位审查意见,并结合排水要求确定。

最小纵坡i=0.30%,最大纵坡i=0.50%,最小坡长L=126.47米,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R=30000米。

其高程详见纵断面设计图。

路口范围内路面设计标高详见路口竖向设计图。

(三)路面结构设计路面结构主要依据当地路面定型结构,以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三层弹性理论为基础,采用路面设计弯沉控制路面厚度计算,具体控制指标如下:1.机动车道结构设计年限:15年设计弯沉值为25.8(1/100mm)土路床设计弯沉值为258.77 (1/100mm)E0=30Mpa(路床土基设计值)上面层沥青玛蹄碎石混合料SMA-16 厚4cm乳化沥青粘层油(用量0.3-0.4Kg/m2)下面层密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ATB-25 厚6cm乳化沥青粘层油(用量0.3-0.4Kg/m2)上基层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ATPB-25) 厚6cm热沥青下封层(用量0.5-0.6Kg/m2)乳化沥青透层油(用量0.6-0.8Kg/m2)下基层水泥稳定碎石 厚20cm(水泥含量≤5%,5%粉煤灰替代细集料,7d抗压强度3.5MPa) 二灰稳定砂砾 厚15cm(掺水泥2%,7d抗压强度0.8MPa,胶结料含量15%,石灰与粉煤灰比为1:3)底基层 二灰稳定砂砾 厚15cm(掺水泥2%,7d抗压强度0.8MPa,胶结料含量15%,石灰与粉煤灰比为1:3)总厚度 66cm沥青混凝土面层间喷洒乳化沥青粘层油,按施工规范要求含量50%乳化沥青0.3-0.6L/m2;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设透层及下封层,透层乳化沥青用量:沥青含量50%的乳液0.7-1.5L/m2;下封层乳化沥青用量1.0-1.2kg/m2,撒布5-10mm碎石2-3m3/1000m2。

2.非机动车道结构设计年限:10年设计弯沉值为41.55(1/100mm)E=25Mpa(路床土基设计值)上面层细粒式沥青砼AC-13F 厚4cm(用油量较正常设计值提高0.2%)乳化沥青粘层油下面层开级配沥青碎石ATPB-25 厚6cm乳化沥青下封层乳化沥青透层油上基层水泥稳定碎石 厚20cm(水泥剂量不超过4%,7d抗压强度3.0MPa)下基层二灰稳定砂砾(暂定水泥含量4%) 厚20cm(掺水泥2%,7d抗压强度0.8MPa,胶结料含量15%,石灰与粉煤灰比为1:3)总厚度 50cm粘层油及透层油做法与机动车道相同。

3.人行道结构防滑步道砖 厚6cm1:3水泥砂浆 厚3cmC15细石砼 厚10cm天然砂砾 厚 10cm总厚度 29cm详见路面结构设计图。

4.与沿线小路口接顺路面结构如下:1)当用沥青混凝土接顺时,结构为:细粒式沥青砼AC-13C 厚4cm乳化沥青粘层油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厚6cm乳化沥青透层油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含量5%) 厚20cm 砂砾石厚15cm 总厚度45cm2)当用人行道面砖接顺时,结构为:人行步道砖厚6cm 1:3水泥砂浆厚3cm C15水泥混凝土厚10cm 天然砂砾厚10cm 总厚度29cm3)当用混凝土路面接顺时,结构为:C30素混凝土厚20cm 砂砾石厚15cm总厚度35cm5.路缘石本设计采用机切花岗岩路缘石。

机动车道外侧安栽甲B型花岗岩立缘石(15x30x99.8cm);非机动车道两侧及人行步道外侧安栽甲D型花岗岩平缘石(15x15x99.8cm)。

对石料的物理力学性及几何尺寸要求,详见路面结构设计图。

路口拐弯处需采用特制异形花岗岩平缘石。

(四)路口与行人过街设计1.路口设计本项目相交路口共有四处,分别为起点与XX相交、终点与XX路相交,桩号K0+375.00与XX路相交、桩号K0+706.68与XX路相交,但路口设计均未包含在本项目范围内。

2.人行过街设计路口处人行过街主要采用人行横道线配合灯控使用。

在路段处根据两侧实际建筑情况及路口间距通过施画人行横道线满足行人过街需求。

另见交通工程设计图纸。

(五)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为方便残疾人通行,本项目在人行道内均设置40cm宽盲道,并在路口处设无障碍坡道。

遇转弯、交叉、公交车站处铺设提示盲道。

具体做法详见无障碍及盲道设计图。

(六)排水设计本项目采用雨水管线排水,雨水口及支管布设位置详见排水专业设计图,路面低点位置务必设置雨水口。

(七)路基处理参考《XX地勘说明》,本项目路基下存在厚度不等的杂填土和湿陷性粉土,对其处理意见如下:杂填土:设计暂按清除表层杂填土处理,平均处理厚度为30cm;湿陷性粉土处理:按机动车道范围内路槽顶以下反挖80cm,再分层填筑改良土50cm厚(原状土掺加9%石灰),然后在其上填筑30cm厚3:7(体积比)灰土,压实度不小于95%;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以下换填灰土两侧、道路红线外侧增设50cm 厚3:7(体积比)灰土隔水墙,深度处理至路表以下2米深。

路基压实度要求:土基及回填土必须达到土基层最低压实度要求,填土时应分层压实。

填方路段:0~80cm深度范围压实度不小于93%>80cm深度范围压实度不小于90%挖方路段:0~30cm深度范围压实度不小于93%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控制。

(八)公交车站本项目公交车站仍需与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配合,具体位置及规模另见其他文件。

(九)绿化工程1、设计依据(1)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75-97)(2) 《公园设计规划》(CJJ48-92)(3). 其他相关规范2、行道树机非隔离带内预留1.2X1.2m树池,间距5m,树种选用栾树。

栾树形体端正,树干通直,枝叶繁茂而鲜绿,夏天黄花秋天红果,观赏效果好。

适应性强,是优良的行道树和遮荫树。

树池中换填1m深种植土。

树木规格见下表:树种学名 胸径(cm)冠幅(m)分枝点高(m)数量栾树 Koelreuteria paniculata13-15cm >3 >2.8 428株3、施工注意事项:(1) 植物材料要求:①所有行道树必须冠型饱满,树干通直,枝干分叉各个方向分布均匀,不能有偏冠现象。

②种植施工中执行《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规范的规定。

(2) 行道树种植点为树池中心点,树池位置以道路专业图纸为准。

(3).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应落实施工场地内地下管线情况,并遵照《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中与地下管线相关的规定组织施工。

(4).图中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四、施工注意事项1.道路施工应严格按照国标《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及当地相关标准进行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