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情况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情况调研报告

大气和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和根本落脚点。为推动我市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督促政府更好地解决当前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工作中面临的问题,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10月13日,在常委会领导俞志平、贾宝中、邵明、姜洪鲁的带领下,我委邀请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对我市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现场察看了柴支浜河道整治、**广源热电有限公司废气治理、市交警支队非绿标车抓拍系统建设和市环境自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情况,听取了市环保局相关情况的工作汇报。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我市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评价

近年来,市政府深入贯彻“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坚持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在产业结构偏重和环境容量偏低的状况下,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综合考核连续3年排名全省第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以提高民生福祉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通过生态建设、节能减排、污染源治理、监测预警等措施,致力于改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全面推进。自然生态是环境的源头,也是维持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重要依托。近年来,我市通过增核、扩绿、联网等一系列措施,城镇绿化覆盖率大幅提高,去年底达到了%,今年底目标达到%。去年8月,省政府批准颁布了《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明确了我市13个类型、共计33片、总面积的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为加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工作,我市出台了《**市生态绿城(生态红线区)建设引导》,明确了生态红线一、二级管控区的保护要求和生态提升方案,建立了生态准入、生态监察、生态补偿和生态考核机制。同时,编制了《**市生态绿城建设规划》,配套实施生态绿城三年建设计划,构建贯通全市生态红线区的生态网架,打造生态安全格局,营造生态人居环境。

(二)大气和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富有成效。近几年,我市持续深入开展清水蓝天工程,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尤其是水质得到了明显好转。

1.水环境治理成效显着。近年来,我市先后对主城区60条河道、城市外围81条河道和城区周边29个黑臭河塘实施了综合整治。从活水清淤、污水截流、工业整治和生态修复四方面入手,系统地提升了水环境的生态水平,极大地改善了我市河道水质,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亲水环境,水环境信访事件呈明显下降趋势。同时,强化饮用水安全保障,对

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企业实施搬迁,加强水源地的日常监管和巡查监测,严格执行日报制度,积极推进应急备用水源项目建设。

2.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措施有力。近年来,市政府坚持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深入开展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城市扬尘等各类污染物综合治理,防治能力不断提高。一是加大燃煤和工业废气治理力度。通过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对新建项目实行煤炭和大气污染物区域内现役源减量替代,控制两高行业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通过深化禁燃区建设优化能源结构,目前,我市禁燃区面积已扩大至406平方公里,累计完成875台燃煤锅炉和1781台懒汉炉清洁能源替代或淘汰;通过提标改造强化重点行业废气治理,减少火电、钢铁、水泥等重点企业的废气、粉尘排放和化工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二是深化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强机动车环保检测工作,机动车尾气实现常态化检测和视频监控、数据在线联网,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发放率超过95%;实施高污染汽车限行,划定平方公里的“黄标车”限行区域,并于去年11月建成限行车辆抓拍系统,有效地促进了高污染汽车的淘汰和环保标志发放率的提高。三是加强扬尘污染防治。开展建设工地和堆场扬尘专项整治行动,制订了堆场、预拌混凝土企业扬尘整治标准,综合采取分级管理、督查考

3 / 11

核、“绿色采购”等措施,确保整治取得实效。此外,我市的秸秆焚烧污染和餐饮油烟污染防治工作也取得实效。

(三)环境监测和预警能力持续提高。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和预警技术手段和能力建设,切实防范、应对大气和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发生。我市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经过多年的建设完善,监测能力不断增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提高了监测效能,对我市环境质量的应急预警、信息发布、分析决策和污染控制提供了依据和技术支撑。目前,我市环境监测的生物监测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建成了省内首个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源解析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我市于2016年建成全国首个环境风险信息预警体系,将环境风险实行分级管理,综合区域性及点源环境监测、执法和信访等信息,进行科学决策、明确责任、规范流程,预警和化解各类环境风险,及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去年,我市还在省内率先出台了《**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进一步提高了对重污染天气的应对能力。

(四)环保长效管理机制正逐步形成。推行环境治理设施规范化整治,实行排污许可证一证式全覆盖监管。对全市工业企业及污水处理厂的治理设施进行全流程标识化管理,将其作为申领排污许可证的重要前置条件,并通过强化排污许可证管理,对不符合发证条件的企业形成倒逼机制,有效

提升治理设施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建设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对国控、省控等重点污染企业实行污染源全天候联网监控和第三方运行管理,大大提升了对重点污染源的监控水平。积极推进环境联动执法,依托环境保护联动执法中心,实现一站式环境维权和环境公益诉讼常态化,市环保局联合市检察院等部门成立环保联动执法领导机构,完善联动机制、对接信息平台、加大查处力度,有效提高了打击环境违法的能力和效果。

二、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我市的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尽管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我们要清醒看到,我市的环境质量距离市民群众的期盼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一些矛盾和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主要表现在:

(一)环境容量低与排放总量高的矛盾还依然突出。多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之我市偏重的经济结构和居住人口的不断增加、生活条件的持续提高,长期的累积使得我市的环境容量日益薄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压减困难,可吸入颗粒物超标现象比较普遍,空气质量尚没有根本改善,一旦出现不利的气象条件,去年秋冬以来反复出现的灰霾天气仍将持续;水环境治理成果依然脆弱,水质指标提升难度加大,且容易出现反复甚至恶化。这也是经济发达地区

5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