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初级生产力-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PPT课件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PPT课件
(单选)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就是调整生产关 系的各个方面,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表明
A.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改革就是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创造财富的活动 C.我国的改革是有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D.生产力的发展对我国生产关系有巨大反作用
第5页/共25页
第12页/共25页
四、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②私营经济 A.含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一种私有制经济 B.作用:已成为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C.个体私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③外资经济 A.形式: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经营 B.合资与合作的区别:
②集体经济
A.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别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B.作用:适应性;经营方式灵活;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共同富裕;吸收社会分 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税收。具有国有经济不可替代的作用 C.农业集体经济:经营体制——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广大 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建设社会主第义9页新/共农2村5页。
地租、土地使用权的有 非劳动收入 偿转让
第18页/共25页
土地具有稀缺性,有利于土 地向经济效益好的部门和企 业流动
1、按劳分配
2、按生产要素 分配
劳动要素 技术要素 管理要素
劳动收入


收 3、资本要素:储蓄利息收入、债券利息收入

出租财产收入
非劳
股票分红、直接开办企业收入 动 收

4、土地要素
益突出,充分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净初级生产量课件ppt

净初级生产量课件ppt

被利用的日光能
2043 33.0 25.3 7.7 910 1100
100% 2.62 1.24 0.38/23.3 44.40 54.00
荒地
F. B. Golley, 1960
热值(104Kcal(m2.a)
占入射日光能/总 生产(%)
入射日光能
471
100%
总生产量GP
5.83
1.24
净生产量NP
海洋净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动是中 等程度的,而陆地生产力的季节波 动则明显的大,夏季比冬季平均高 60%。
12.1.3 初级生产的生产效率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基本概念、初级生产的限制因素和测定方法 黑瓶,不透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有呼吸活动。 能量是单向性和逐级减少 用塑料罩将生物的一部分套住 ∴ P=(C-FU)-R 1 初级生产的基本概念 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光强升高,光照时间长,提高产量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和传递过程,都可以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进行定量计算,并列出平衡式和编制能量平衡表 1960 (Transeau,1926) 初级生产:自养生物的生产过程。 Thalassiosira punctigera 黑白瓶放置在取水样的深度,间隔一定时间取出,用化学滴定测定黑瓶(DB) 、白瓶(LB)的含氧量。 NP= APAR×ε 不同生态系统的能流比较
净生产量
总初级生产量
呼吸量
生物量
生产量的垂直变化
水体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量都有垂直变化: 如:森林,一般乔木层最高,灌木层次之,
草被层更低,而地下部分反映了同样情况。
水体也有类似的规律,不过水面由于阳光直 射,生产量不是最高,最高的是深数m左右, 并随水的清晰度而变化。
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动

海洋初级生产力-资料

海洋初级生产力-资料

5、r:颗粒态营养元素下沉出真光层之前的循环次数 r =(1-f)/f
6、光合作用商(photosynthetic quotient,PQ): 表的的初示CO级浮2量生游(产植化m物o学光le过s合)程作的的用比差生值异产,。的可O用2量来(说m明ol利es)用与不被同吸N源收 以再循环N为N源的初级生产,PQ值(≈1.2)比以新N
Pmax
?P ?I
Pn Pg
光抑制
在光抑制之前的曲 线可用下式表示:
P(g)=Pmax[I]/(Ik+[I])

0 -
呼吸
补偿点
IC IK
光强(I) /〔Cal/(m·lmin)〕
图 7-2 光合作用对光强变化的反应(引自Parsons1984)
2、饱和光强
• 不同种类、不同纬度、不同季节饱和光强不同 • 适应性
3 、 补 偿 深 度 ( the compensation depth ) 、 补 偿 光 强 ( the compensation light intensity)、补偿点
• 理论上的真光层深度 • 纬度、季节、天气、浊度、时间、海况的影响
总初级生产和呼吸作用(任意单位)
1
2
3
4
0
10
深 度/m 呼吸作用
从大洋到近岸,其含量范围大约为0.001~0.5 mg/m3, 即相当于0.02~10 nmol/kg。 补充特点
近岸、大洋表层
从海洋整体上看,南大洋部分海区和赤道的广阔海区 中Fe含量最低
四、温度
1、直接影响: 光合作用可看作一系列酶促反应 浮游植物对温度变化有一定的适应性 如中肋骨条藻在最适温和亚最适温状态下光合作用速率无明显变
一些热带雨林的产量;热带泰莱草(Thalassia testudinum) 产量可达500~1,000 gC/(m2·a)。

第十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第十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经过同化作用形成自身的物质,称为次
级生产,亦称第二性生产。
个体的能量划分
Allocation of energy within one link of a food chain
2. 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
猎物种群生产量(886.4g)
未捕获(876.1g)
被捕获(10.3g)
被吃下(7.93g)I
Fig. An Antarctic dry valley.
4.温度:
温度升高,总光合速率升高,但超过最适温度则 又转为下降;而呼吸速率随温度上升而呈指数上 升;结果使净生产量与温度呈峰型曲线。
5.营养元素
Fire 刺激生 长与繁殖。
(二)水域生态系统
1.光:
2. 营养物质:
由于缺乏营养物质,海洋生产力偏低。
The 2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APPLIED TO A FOOD CHAIN
A diagram showing the loss of energy during its transfer between trophic levels in a forest community. The width of the arrows is roughly proportional to the quantity of energy transferred or lost.
生产率(productivity rate),或生产力(productivity)。 5.生物量(biomass):是指某一时刻调查时单位面积上积 存的有机物质(kg/m2)。以鲜重(fresh weight,FW)或 干重(dry weight,DW)表示。
6.现存量(standing crop):是指绿色植物初级生产量

生产力生产关系ppt课件

生产力生产关系ppt课件

产卫星”、“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27
精品大课件炼钢铁
28
精品课件
29
精品课件
30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 系:( )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 生产力。
• 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对生 产关系起反作用
• C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需要有什么样的 生产关系与它相适应
精品课件
1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人类社会发展
的最高阶段
封建社会 阶级社会 奴隶社会 阶级社会 原始社会 进入阶级社会,
文明时代 人类社会发展的 最初阶段,没有 阶级,人人平等
精品课件
2
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发展必然要发生两方面的关系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表现为生产力
• D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需要有什么样的 生产力与它相适应
精品课件
31
2、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
• A生产资料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发展 • C 生产力的发展 D 科学技术的发展
精品课件
32
3、判断一种社会制度究竟是历 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根本标准是: ()
• A是否存在阶级斗争 • B 人民生活是否不断提高 • C 是否存在阶级剥削和压迫 • D 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精品课件
33
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俗 语主要是说: ( )
• A生产资料的重要性 • B 生产工具的重要性 • C 劳动对象的重要性 • D 劳动者的重要性
精品课件
34
5、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 国人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人用 罗盘航海,中国人却用它看风水。 外国人用鸦片治病,中国人却当它 饭吃。这说明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 因素中,重要的因素是:( )

《海洋初级生产力》课件

《海洋初级生产力》课件

氧气同位素标记法
通过向水域中添加氧的同位素标记 物,追踪其在水生生物体内的代谢 过程,从而计算出初级生产力。
碳同位素标记法
通过向水域中添加碳的同位素标记 物,追踪其在水生生物体内的代谢 过程,从而计算出初级生产力。
评估标准
生物量生产力
通过测量水域中生物的生 物量变化来评估初级生产 力。
净初级生产力
加强国际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推动国际社会制定更加严格的海洋保 护法规,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各国在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 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 性挑战。
提高国际组织的作用
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海洋保护和 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协调和引领作用。
加强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
推动各国政府在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利 用方面加强政策协调和合作,共同促 进全球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推广生态友好型的捕捞技术和方法,减少 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 化石燃料的依赖。
加强海洋科研与监测
发展海洋生态旅游
通过科研和监测,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变 化,为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合理规划和管理海洋生态旅游活动,促进 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国际合作与政策建议
通过测量水域中植物光合 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来 评估初级生产力。
生态效率
通过比较水域中植物光合 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与动物 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 比例来评估初级生产力。
全球海洋初级生产力现状
全球海洋初级生产力呈现出明显的区 域差异,高纬度地区和热带地区的初 级生产力较高,而中纬度地区和深海 地区的初级生产力较低。
加强学术交流与研讨
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和培训班 ,促进各国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提高全球海洋初级生产力研究的整体 水平。

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培训课程(PPT 33页)

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培训课程(PPT 33页)
产,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后,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 和一定质量的产品的最大数量,或者能够加工处理的一定原材料的最大数量。 (1)企业的生产性固定资产 (2)生产能力是在企业可能达到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确定。 (3)以实物指标为计量单位 (4)综合平衡的结果 (5)一般以最大产品数量来表示,有时也以加工的原材料的最大数量表示。
内容:品种的选择和搭配;产量指标的选优和确定;产品出产进度
的合理安排;车间之间的选择等。
19
第五章 第二节
3.综合平衡确定生产计划指标 (1)生产任务和生产能力的平衡 (2)生产任务与劳动力之间的平衡 (3)生产任务与物资供应之间的平衡 (4)生产任务与生产技术准备的平衡 (5)生产任务与资金占用的平衡
乙产品 台 —

50 20 30 — —
外售维修配件 套 80 60 100 — — 50 50
…………
…………
21
项目
工业产值计划表
××年度
单位:万元
上年 预计
计划年度
计划年为全年Fra bibliotek一 季二 季
三 四 上年预计 备注 季 季 达到的%

1
2
3 4 56
7
8
一、总产值总计 1318.5 1559.9
企业在制品、自制工具、模具等期末期初结存量差额价值
18
第五章 第二节
四、生产计划的编制步骤和滚动式计划
(一)计划的编制步骤
1.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确定目标
(1)需求分析与预测
有三个途径:①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建议数字、有关指标。
②用户的直接订货
③市场需求预测
(2)资源分析
(3)能力分析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力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力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力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制造的有机物质成为初级生产量或第一性生产量〔primaryproduction〕.动物和其它异养生物的生产量称为次级生产量或第二性生产量〔secondproduction〕.总初级生产量〔GP〕=净初级生产量〔NP〕+呼吸消耗〔R〕净初级生产量〔NP〕=总初级生产量〔GP〕-呼吸消耗〔R〕初级生产量常以每年每平方米生产的有机物干重〔g/m2.a〕或固定的能量值〔J/m2.a〕表不.生态系统内单位面积现存的有机物就是生物量〔biomass〕,实际上就是净生产量的累计量.其单位为〔g/m2〕或〔J/m2〕.对生态系统中的某一营养级来说,总生物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化为:dB/dt=NP-R-H-D〔H为被较高营养级动物所取食的生物量;D为死亡所损失的生物量〕.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和生物量受温度和雨量的影响最大,并因气候的不同而异〔见表,书214页〕.同时也随生态系统的发育而变化.对于动物种群来说,转化为次级生产量〔肉、奶、蛋、毛皮、骨骼、血液、蹄、角、内脏等〕的能量收支可用下式表示:C=A+FUC:从外界摄取的能量,A:被同化白能量,FU:以粪便、热量等形式损失的能量.A=P+RP:次级生产量,R:呼吸消耗.因此,P=C-FU-R〔一〕初级生产的根本概念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太阳能的固定.由于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是生态系统中第一次能量固定,所以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就称为初级生产量或第一性生产量〔PrimaryProduction〕.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有一局部是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了〔呼吸过程和光合作用过程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过程〕,剩下的局部才以可见有机物质的形式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这局部生产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netprimaryproduction〕,而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全部生产量称为总初级生产量〔grossprimaryproduction〕.从总初级生产量〔GP〕中减去植物呼吸所消耗的能量〔R〕就是净初级生产量〔NP〕,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GP=NP+RNP=GP-R净初级生产量是可提供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主要是各种动物和人〕利用的能量.生产量通常是用每年每平方米所生产的有机物质干重〔g/m2•a〕或每年每平方米所固定能量值〔J/m2•a〕表示,所以初级生产量也可称为初级生产力,它们的计算单位是完全一样的,但在强调率的概念时,应当使用生产力.植物组织平均每千克干重相当于1.8x104焦,动物组织平均每千克干重相当于2.0x104焦热量值.净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逐渐长大,数量逐渐增多,而构成植物体的有机物质〔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也就越积越多.逐渐累积下来的这些净生产量,一局部可能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被分解了,另一局部那么以生活有机质的形式长期积存在生态系统之中.在某一特定时刻调查时,生态系统单位面积内所积存的这些生活有机质就叫生物量〔biomass〕.可见,生物量实际上就是净生产量的累积量,某一时刻的生物量就是在此时刻以前生态系统所累积下来的活有机质总量.生物量的单位通常是用平均每平方米生物体的干重〔g/m2〕或平均每平方米生物体的热值〔J/m2〕来表示.应当指出的是,生产量和生物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生产量含有速率的概念,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有机物质生产量,而生物量是指在某一特定时刻调查时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对生态系统中某一营养级来说,总生物量不仅因生物呼吸而消耗,也由于受更高营养级动物的取食和生物的死亡而减少,所以dB/dt=NP-R-H-D其中的dB/dt代表某一时期内生物量的变化,H代表被较高营养级动物所取食的生物量,D代表因死亡而损失的生物量.一般说来,在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通常GP>R,NP为正值,这就是说,净生产量中除去被动物取食和死亡的一局部,其余那么转化为生物量,因此生物量将随时间推移而渐渐增加,表现为生物量的增长.当生态系统的演替到达顶极状态时,生物量便不再增长,保持一种动态平衡〔此时GP=R〕.值得注意的是,当生态系统开展到成熟阶段时,虽然生物量最大,但对人的潜在收获量却最小〔即净生产量最小〕.可见,生物量和生产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生物量的大小对生产量有某种影响,当生物量很小时如树木稀疏的森林和鱼数不多的池塘,就不能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资源和能量进行生产,生产量当然不会高.以一个池塘为例,如果池塘里有适量的鱼,其底栖鱼饵动物的年生产量几乎可达其生物量的17倍之多;如果池塘里没有鱼,底栖鱼饵动物的生产量就会大大下降,但其生物量那么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可见,在有鱼存在时,底栖鱼饵动物的生物量虽然因鱼的捕食而被压低,但生产量却增加了.了解和掌握生物量和生产量之间的关系,对于决定森林的砍伐期和砍伐量,经济动物的狩猎时机和捕获量,鱼类的捕捞时间和鱼获量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1.陆地生态系统光、二氧化碳、水和营养物质是初级生产量的根本资源,温度是影响光合效率的主要因素,而食草动物的捕食会减少光合作用生物量.一般情况下植物有充分的可利用的光辐射,但并不是说不会成为限制因素,例如冠层下的叶子接受光辐射可能缺乏,白天中有时光辐射低于最适光合强度,对C4植物可能达不到光辐射的饱和强度.水最易成为限制因子,各地区降水量与初级生产量有最密切的关系.在干旱地区,植物的净初级生产量几乎与降水量有线性关系.温度与初级生产量的关系比拟复杂:温度上升,总光合速率升高,但超过最适温度那么又转为下降;而呼吸速率随温度上升而呈指数上升,其结果是净生产量与温度呈驼背状曲线.潜蒸发蒸腾(potentialevapotranspiration,PET)指数是反映在特定辐射、温度、湿度和风速条件下蒸发到大气中水量的一个指标,而PET-PPT(mm/a)(PPT为年降水量)值那么可反映缺水程度,因而能表示温度和降水等条件的联合作用.遥感是测定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一种新技术,可同时测定很大的陆地区域,在近代生态学研究中得到推广应用.根据遥感测得近红外和可见光光谱数据而计算出来的NDVI指数(标准化植被差异指数)提供了植物光合作用吸收有效辐射的一个定量指标,与文献报道的各种陆地生态系统地面净初级生产量是符合的.营养物质是植物生产力的根本资源,最重要的是N、P、Ko对各种生态系统施加氮肥都能增加初级生产量.2.水域生态系统光是影响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最重要的因子.莱塞尔(Ryther,1956)提出预测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公式:p=_xCx37k其中:P为浮游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R为相对光合速率;k为光强随水深度而减弱的衰变系数;C为水中的叶绿素含量.这个公式说明,海洋浮游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取决于太阳的日总辐射量、水中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强度随水深度而减弱的衰变系数.实践证实这个公式的应用范围是比拟广的.决定淡水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主要是营养物质、光和食草动物的捕食.〔三〕初级生产的生产效率在热带一个无云的白天,或温带仲夏的一天,太阳辐射的最大输入量可达“*n?.d].扣除55%属于紫外和红外辐射的能量,再减去一局部被反射的能量,真正能为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就只占辐射能的40.5%,再除去非活性吸收〔缺乏以引起光合作用机理中电子的传递〕和不稳定的中间产物,能形成糖的约为29父1.叮“巾'式〕,相当于120g d〕的有机物质,这是最大光合效率的估计值,约占总辐射能的9%.但实际测定的最大光合效率的值只有54目/〔也,,接近理论值的1/2,大多数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量的实测值都远远较此为低.由此可见,净初级生产力不是受光合作用固有的转化光能的水平所限制,而是受其他生态因素所限制.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对各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效率所作的大量研究说明,在自然条件下,总初级生产效率很难超过3%,虽然人类精心治理的农业生态系统中曾经有过6%-8%的记录;一般说来,在富饶肥沃的地区总初级生产效率可以到达1%-2%;而在贫瘠荒凉的地区大约只有0.1%.就全球平均来说,大概是0.2%—0.5%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初级生产的根本概念.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太阳能的固定.由于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是生态系统中第一次能量固定,所以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就称为初级生产量或第一性生产量〔PrimaryProduction〕.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有一局部是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了〔呼吸过程和光合作用过程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过程〕,剩下的局部才以可见有机物质的形式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这局部生产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netprimaryproduction〕,而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全部生产量称为总初级生产量〔grossprimaryproduction〕.从总初级生产量〔GP〕中减去植物呼吸所消耗的能量〔R〕就是净初级生产量〔NP〕,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GP=NP+RNP=GP-R净初级生产量是可提供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主要是各种动物和人〕利用的能量.生产量通常是用每年每平方米所生产的有机物质干重〔g/m2•a〕或每年每平方米所固定能量值〔J/m2•a〕表示,所以初级生产量也可称为初级生产力,它们的计算单位是完全一样的,但在强调率的概念时,应当使用生产力.植物组织平均每千克干重相当于1.8x104焦,动物组织平均每千克干重相当于2.0x104焦热量值.净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逐渐长大,数量逐渐增多,而构成植物体的有机物质〔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也就越积越多.逐渐累积下来的这些净生产量,一局部可能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被分解了,另一局部那么以生活有机质的形式长期积存在生态系统之中.在某一特定时刻调查时,生态系统单位面积内所积存的这些生活有机质就叫生物量〔biomass〕.可见,生物量实际上就是净生产量的累积量,某一时刻的生物量就是在此时刻以前生态系统所累积下来的活有机质总量.生物量的单位通常是用平均每平方米生物体的干重〔g/m2〕或平均每平方米生物体的热值〔J/m2〕来表示.应当指出的是,生产量和生物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生产量含有速率的概念,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有机物质生产量,而生物量是指在某一特定时刻调查时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对生态系统中某一营养级来说,总生物量不仅因生物呼吸而消耗,也由于受更高营养级动物的取食和生物的死亡而减少,所以dB/dt=NP-R-H-D其中的dB/dt代表某一时期内生物量的变化,H代表被较高营养级动物所取食的生物量,D代表因死亡而损失的生物量.一般说来,在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通常GP>R,NP为正值,这就是说,净生产量中除去被动物取食和死亡的一局部,其余那么转化为生物量,因此生物量将随时间推移而渐渐增加,表现为生物量的增长.当生态系统的演替到达顶极状态时,生物量便不再增长,保持一种动态平衡〔此时GP=R〕.值得注意的是,当生态系统开展到成熟阶段时,虽然生物量最大,但对人的潜在收获量却最小〔即净生产量最小〕.可见,生物量和生产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生物量的大小对生产量有某种影响,当生物量很小时如树木稀疏的森林和鱼数不多的池塘,就不能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资源和能量进行生产,生产量当然不会高.以一个池塘为例,如果池塘里有适量的鱼,其底栖鱼饵动物的年生产量几乎可达其生物量的17倍之多;如果池塘里没有鱼,底栖鱼饵动物的生产量就会大大下降,但其生物量那么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可见,在有鱼存在时,底栖鱼饵动物的生物量虽然因鱼的捕食而被压低,但生产量却增加了.了解和掌握生物量和生产量之间的关系,对于决定森林的砍伐期和砍伐量,经济动物的狩猎时机和捕获量,鱼类的捕捞时间和鱼获量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光、二氧化碳、水和营养物质是初级生产量的根本资源,温度是影响光合效率的主要因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培训课件PPT(共 65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培训课件PPT(共 65张)

教学要点
3、现代西方产权理论
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出发点是私人产权,但它 所分析的产权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突出表现在两 个方面的产权制度安排:
教学要点
(1)产权是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获取的一定的收 益权利,具有可转让的特征。
(2)产权是由一组或一束权利组成的,它包括 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等,形成产权结 构。我们将这种由一束产权组成的结构称谓权能结 构。
(2)交换对生产也具有反作用。 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 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
教学要点
5、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分配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但分配也并不独 立于生产之外。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
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 的生产成果的分配。
教学要点
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 关系
教学要点
二、产权和产权制度
教学要点
1、什么是产权
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人们在生产资料上形 成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处分、转让、收益 等关系,受到成文或非成文的法律的承认和保护, 在法权方面就分别表现为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 使用权、处分权、转让权和收益权。
以上权利都同一定的财产关系相联系,也被称 为财产权利、财产权或产权。
教学要点
3、人们在分配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包括: (1)生产资料分配中人们之间的关系; (2)产品分配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教学要点
所有制与产权
教学要点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
教学要点
1、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 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 经济关系所组成。
教学要点

初级生产力模型PPT课件

初级生产力模型PPT课件
主要特点
MODIS
AVHRR
1999年
1979年
250m、500m和1000m
1.1KM
1-2星,昼夜2-4次 1-2星,昼夜2-4次
36个
5-6个
从0.4微米(可见光)到14.4微米 0.58微米到12.50微
(热红外)全光谱覆盖

1.传感器的量化精度和光谱分辨率 高
2.时间分辨率高,易得到实时和近 动态的数据
14土壤含水量反演15土壤含水量反演由于是在初级生产力模型中估算土壤含水量因此不采用适用于裸地或半裸地地区的土壤热惯量方法而采用单时相方法该法1适用于高植被区域和低植被区域2适合各种植被覆盖100chch16历史资料时间modis数据相较于avhrr数据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其数据来源也完全是免费的而avhrr数据仍然没有被完全取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avhrr数据的历史资料时间较长适用于初级生产力评估等需要长期历史数据的遥感应用领域
16
.
历史资料时间
能否将AVHRR的数据作为MODIS-NDVI 数据的历史延长
POINT:对于如NDVI之类的特征值, AVHRR数据和MODIS数据是否具有强相 关性
17
.
历史资料时间 以NDVI为例
数据相关性较为复杂 在高值区的相关性比在低值区的相关性好
18
.
参数获取
初级生产力模型的参数较多,且较多参 数涉及植被类型的确定,如地上地下活 生物量等,若利用NDVI进行植被分类, 则MODIS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前两个波 段均为250m,3-7波段为500m)可以提 高分类的精度。
VI (1NDV)I (1NDV)I
7
.
NDV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底生藻类和浮游植物


底生藻类和浮游植物在光和养分方面的竞争也极为明显, 养鱼池早春清塘注水施肥后,如果水绵之类底生藻类先繁 殖起来,浮游植物由于养分被吸收而增长极慢,反之当浮 游植物已经大量出现,导致透明度降低,底生藻类也难于 孳生。 一向认为附生藻类和水草之间是偏利关系:藻类附着在 水草茎叶上生活,使本身处在光照和温度条件较好的环境 中,并且还能从水草腐朽的组织的淋滤中得到养分,而水 草并未受到不良的影响,然而现在已觉察到,况要复杂 些。水草的分泌物可能对附生藻类产生不良影响,藻类的 分泌物也可能克制水草的生长。藻类大量附着在沉水植物 体和浮叶植物根系上,可能对水草生长不利。但总的现象 是:不同水体和同一水体中,底生藻类的生产力通常随沉 水植物的生物量而升高。
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 生态学
第 十章 初级生产力
第一节 初级生产力及其测定方法
一、生物生产力及有关概念 二、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过程 三、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一、生物生产力及有关概念

生物生产力是生态系统提供生物产品高 低的一种性能,它既是生态系中能量流 动和物质循环这两大功能的综合表征, 又是生物种群通过同化作用生产或积累 有机质的能力。水体生物生产力是与土 壤肥力相类似的概念,不仅取决于水体 的特性,而且与种群的特性密切联系。
春季

春季随着冰层融化,在对流和风力混合下产生 水层的垂直流转,养分从底层上升,加上光照 和温度的升高,为浮游植物的发展创造良好的 条件。首先是硅藻种群的大量增长。硅藻高峰 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此后由于硅酸盐枯竭(< 0.5 mg/L=或其他原因(动物滤食、菌类寄生等), 种群开始消退并为绿球藻类或某些甲藻所取代。 这段时期如果生产层的养分能及时得到补充, 生产力仍然很高。但由于浮游动物的强烈滤食, 生物量难以增长。
生产量

生产量(production):指一定时间内单 位面积(m2,hm2)或单位水体积(m3,L)内 所产生的生物有机质的重量,现存量和 生产量也常用能量单位(J,kJ)表示。
收获量

收获量(yield):一定时间内捕捞出的那 一部分产量。池塘和其他小水体可以一 次把鱼全部捕出,收获量和鱼产量较接 近(加上死亡的鱼就是生产量),大水面 的渔获量占生产量或多或小的一部分, 它与捕捞技术和需要有关。
(四)叶绿素法
在一定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内 叶绿素含量直接相关,因此根据叶绿素量 和藻类的同化指数可计算其生产量。 测定叶绿素量目前已广泛作为浮游植 物的定量方法,与此同时测定现场的同化 系数进而计算初级生产力,是简便又易掌 握的方法。
第二节 决定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初级生产力取决于自养生物的现存量及 其组成、养分、光、温度、水的运动以 及动物的摄食等生态因子。
评述

上述浮游植物季节分布是温带中等深度湖泊的模式, 其中所有环节不一定都能出现,有时硅藻高峰之前 有一个金藻的优势期,有时硅藻水华以后直接出现 蓝藻水华而没有绿藻和甲藻的优势期。在贫营养型 湖硅藻全年占优势通常在晚春或初夏有一个弱的高 峰。在水浅的富营养型湖,从春到秋都保持高的生 产力和生物量,随着优势种的更替,生产力和生物 量都呈不规则的波动,蓝藻的作用增强。超富营养 型湖和肥水池塘中鞭毛藻类、蓝藻、绿藻占极大优 势,高的生物量常达到自荫程度,生产力和生物量 形成相互消长的颤动状态。热带湖泊浮游植物季节 变化较不显著,极地湖泊生产力和生物量的高峰常 在夏季。
周转率和周转时间

周转率(turnover rate):一定时间内新增加 的生物量(P)与这段时间内平均生物量(B) 的比率(通称P/B系数)。周转率的倒数 (B/P)就是周转时间(turnover time),它表 示生物量周转一次所需时间。
初级产量、次级产量

根据生物的营养特点,生产量可分为初级产量 (primary production)和次级产量(secondary production)。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合作 用在单位时间、 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所合成的有 机质的量称为初级产量,异养生物在单位时间 内同化、生长和繁殖而增加的生物量或所贮存 的能量,称为次级产量。生产量是生产力的体 现,一般说来,初级产量和初级生产力是同义 词,但次级产量不一定代表次级生产力。
现存量或生物量

现 存 量 (standing crop) 或 生 物 量 (biomass):指水体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 内生物有机质的重量。例如底栖生物用 g/m2 或 kg/m2 来表示;浮游生物量通常用 g/m3 或 mg/L 来表示;鱼类现存量通常用 kg/hm2 来表示。水体单位面积内所能维 持的最高的鱼重量称为水体鱼载力。
夏、秋季节


随着绿藻的发展,水中含氮量降到极低点,因 而中夏以后固氮蓝藻(鱼腥藻、束丝藻等)取代 绿藻而急剧增长。蓝藻此时占优势的原因还与 高的温度(25℃以上)、强光照、高pH以及较少 被食等有关。蓝藻水华期生物量很高,但生产 力通常下降。 秋后光照的减弱和温度下降等原因,引起蓝藻 种群突然性地消退。此后随着秋季水层的垂直 混合,环境条件又和春季类似,因而出现了硅 藻的第二次高峰,在湖泊秋季高峰一般不及春 季。
4.季节分布

由于太阳辐射能的周期性变化和随之而 来的其他环境条件的变化,导致浮游植 物生产力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变化状 况与水体所处的纬度、深度和营养类型 等有密切关系。
冬季初级生产力

在温带中或富营养型湖泊,冬季在低光照、短日照 和低温下,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生物量一般较低。当 水面封冰时,如果冰层不厚且无积雪复盖,冰下的 照度通常远高于藻类的补偿点,光合作用仍可不同 程度地进行着。如黑龙江省一些越冬池明冰时,甚 至冰下1~2 m深的水层,照度仍有3000~10 000 lx, 接近于某些藻类的最适光照,一昼夜产氧量常在1 mg/L以上,最高达2.71 mg/L,浮游植物量可达10 mg/L以上(李永函等,1979)。又如印度东北部Sylvar 湖,冰下3个月浮游植物生产量可占全年的四分之一 (Wetzel,1975)。当冰层由厚的乌冰组成或冰上长期 覆雪时,净产量转为负值,由于冰下无湍流藻类易 下沉,生物量降到最低点。冰下浮游植物主要由隐 藻、甲藻、金藻等鞭毛藻类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