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之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精神之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中国精神是一个很宏大的一个命题,我们有无数部鸿篇巨着来从各个方面来阐述它,却好像总也阐述不完,因为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信仰经过五千年历史的积淀酝酿实在已经得无比浩大了。我们可以讲中国人的礼仪、中国人的义、中国的纲常、中国人的宇宙观、中国人的宗教信仰等等,中国精神的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不胜枚举,要想一一赘述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我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即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来表达我的一点理解。当然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一篇小论文实在是很难讲清楚,因此由于我的知识浅薄可能会阐述不清,这一点还请老师见谅。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孟子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也可以看作是儒家传统知识分子遵从的信条。它出自《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1可见早在孟子之前我们中国人就已树立起这一家国情怀。所谓修身,就是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君子之道,行为光明磊落,无愧于良心。而齐家是指要就是管理好一个家族、成为宗族的楷模,效仿学习的样板。(中国古代宗族意识强,每族有一族长,有很大的权威性)治国是指治理好一个小小的诸侯国,

而不是我们现代意义的国家。(古代的诸侯国是要对周王室负责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邦"。)平天下就是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这是很古老而又朴素的一种中国人的家国观念,影响了后世无数中国人。

孟子还有一句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语出《孟子·尽心上·忘势》2它的含义是不得志时追求善,得志时推广善。这里的善是指儒家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从孔子、曽子、孟子到董仲舒、朱熹等无数儒家门人他们毕生所追求的就是把儒家的思想体系传播出去,使每个中国人都按照儒家的价值观来为人处世,当然董仲舒成功地说服了汉武帝以儒道治国,后世的皇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也需要董仲舒“天人感应”、“天地君亲师”那一套,因此可以说儒家思想塑造了中国人多半个人格,所以说中国人的家国观念很大程度上就是儒家的家国观念再糅合其他一些学说的内容,但儒家的内容毫无疑问是占主要地位的。

道家对于中国人家国观念也有一些影响,道家的思想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家的基本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即治理国家,一切顺乎自然,对百姓采取不干涉或少干涉的政策,以无为为手段达到无不为的目的。道家的思想精髓:天人合一,无为而治。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为神化皇帝提出的“天子”,实际上就是融合了部分道家思想的儒道。思想史上流行的观点认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

前半句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而后半句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

从春秋战国时代起中国人保家卫国的观念就深深地烙在中国人灵魂深处。《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3强大的齐国前来攻打弱小的鲁国,身为鲁国一个平头小老百姓的曹刿认为自己也应为保卫自己的国家出一点力,主动为鲁庄公出谋划策,巧妙的通过鼓声判断敌人虚实最后成功击退了齐国的侵略。我们可以看出之所以叫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而不是士大夫或大儒学者的家国情怀是因为这是全体中国人所共有的所集体认同的一种国家集团理念,而不管他是肉食者还是小老百姓,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是大家的共同信念,所以我们讨论的是包括达官贵族、走卒贩夫、农夫乞者等全体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传统社会是典型的家族社会结构,所以,这个社会结构必然产生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这样举世无双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并非是孔子一个人的贡献,它是中华民族至少五千年来的大家族社会结构在解决利益分配、权力地位、弥合纷争等方面时应对种种问题而产生的种种对策后凝聚而成的必然结晶。“在对于不同价值项的强调上,中国家族社会把“仁”放在首位,并且以之统帅其余的价值项。而仁的本义是:1.人;2.爱。仁就是人,就是爱。所谓“博爱之谓仁”、“仁者爱人”、“仁者人也”。因此,“以仁为本”其实就是“以人为本”或“以爱为本”的

意思,这是真正的人本主义思想。把仁爱作为治理一个国家的最高原则,这不用说是最人道的原则。不管统治者能否完全做到,但这无疑是最合理的最自然的原则。这个原则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家国政体中得到强调,恰恰是因为这个家国是一个家族构成的。家是国的缩影;国是家的扩大。因此,家庭中父母兄弟姐妹之间亲情之爱就演变或者说升华为整个大家族社会成员中的爱。所以孔子呼吁大家族成员“泛爱众,而亲仁”,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4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为中华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但是商鞅是魏国人,秦统一中国的过程中肯定会灭掉魏国,这不是与中国人的家国情怀相矛盾吗?首先春秋之前中国的周王朝已经是统一的王朝了,商鞅想要帮助秦一统天下是符合中国人大一统的观点的,而且从我们的角度来看现在的中国才是国,那时分裂的诸侯国更像是一个个邦。中国人是指现在意义上的中国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商鞅帮助促进了现代中国的统一。

古代中国人区分华夏与夷狄,认为只有汉人才是中华正统,因此才有岳飞抗金保家卫国人人传颂,大唐破吐蕃的赫赫功绩,但经历了几千年的融合交流相处,原来被视为异族的一些少数民族已经和不少汉人杂居同化为统一的中华民族了因此到了近现代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了新的变化,来自外国的威胁成为大家的共同矛盾。十九世纪以来中国不断遭受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为了团结起来反击侵略建立民国以免亡国灭种,孙中山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走向了“五族共和”,

形成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从此中国人有了新的定义即属于中华民族的一员,进而加强了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近代中国史可以说是一部用血泪写成的屈辱史,一代一代前人努力的探寻救亡图存的方法,李鸿章掀起洋务运动,梁启超主张维新变法,张謇兴办实业救国,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毛泽东传播星星之火。。。。无论他们成功与否这些都是他们为了使国家兴存所做出的艰苦努力,这是他们的家国情怀,这就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中国人讲究宗族姻亲以此来区分归属,那么从我们整个地球村的高度来看,世界上有无数个民族,有美利坚民族、德意志民族、大和民族,而我们中华民族整体应该属于一个宗族,我们是一家人,中国是我们的国,而中华是我们的家,我们的家国情怀用朴素的语言来讲应该是期望我们的民族与国家再次强大起来,用生命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参考:

1《礼记·大学》

2《孟子·尽心上·忘势》

3《左传·庄公十年》

4《中国人的国家观和家国情怀》辜正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