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关系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关系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消耗或生成的速率,而温度是一个会直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1.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这可以通过引入活化能的概念来解释。
1.1 活化能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需要克服一定的能垒才能转化为产物,这个能垒叫做活化能。
活化能是一个物质由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能量差,是一种与反应物的相互作用强度有关的值。
1.2 温度对活化能的影响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活化能与温度之间存在着指数关系。
当温度升高时,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更多的分子能够克服活化能,从而增加反应速率。
这是因为高温下,反应物分子的动能足够大,可以使分子碰撞更加频繁和激烈。
2.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具体影响除了活化能的影响外,温度还会通过其他方式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2.1 碰撞频率高温下,反应物分子的平均速度增加,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增加。
由于反应速率与反应物分子的碰撞有关,因此温度升高会提高碰撞频率,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2.2 碰撞能量反应速率还与反应物分子碰撞时的能量有关。
高温下,反应物分子的动能增加,使得碰撞时更容易克服活化能,从而增加反应速率。
2.3 反应物浓度变化温度升高还可能导致反应物浓度的变化。
在某些反应中,温度的升高可以使反应物更快地溶解或扩散,增加反应物的浓度,进而加快反应速率。
3. 温度对反应平衡的影响此外,温度还可以影响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速率。
3.1 温度与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通过平衡常数来描述。
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3.2 利用平衡常数调节反应速率通过调节温度可以改变平衡常数,进而影响反应速率。
例如,在某些反应中,温度的升高可以增加平衡常数,推动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进行,加快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变化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变化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增加的量。
反应速率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从而使得反应物分子更容易发生有效碰撞。
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Arrhenius equation),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与温度呈指数关系。
具体而言,当温度每升高10摄氏度时,反应速率大约增加两倍。
2. 温度影响反应速率的原因温度的影响涉及两个方面:活化能和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
2.1 活化能活化能是指反应物分子必须具备的最小能量,以克服反应过程中的能垒。
在低温下,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较低,难以达到活化能,因此反应速率较慢。
而在高温下,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增高,可以克服活化能的能垒,从而反应速率增加。
2.2 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温度升高会增加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使得分子更具活力,碰撞更频繁和更猛烈。
这样更多的分子能够克服活化能,并参与到反应中,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3. 温度对反应平衡的影响除了影响反应速率,温度还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位置。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Le Chatelier's principle),在恒定温度下,当反应发生向右的方向,即生成物增加时,反应速率增加。
3.1 反应的正、逆向过程对于可逆反应,加热会使反应的正向过程速率增加,即生成物增多。
而如果向系统中提供热量,则会使反应的逆向过程速率增加,即生成物减少。
3.2 热力学平衡常数温度的变化还会影响反应的平衡常数。
根据温度与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当温度升高时,平衡常数也会变大或者变小,具体取决于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4. 温度变化对工业反应的影响工业反应中,温度的控制对经济性和效率至关重要。
提高反应温度可以增加产物的生成速率,缩短反应时间,提高产率。
然而,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副反应增加或者降低产物的选择性。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大部分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反应的速率也会增加。
本文将探讨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分析背后的科学原理。
1. 温度与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可以理解为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力大小。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粒子的运动受到温度的驱动。
当温度升高时,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其碰撞频率和碰撞能量也会增加。
这导致反应物分子更可能达到有效碰撞的速度和能量要求,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2. 碰撞理论碰撞理论是解释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关键理论之一。
根据碰撞理论,化学反应需要反应物分子之间的有效碰撞。
有效碰撞是指反应物分子以足够的能量相撞,并且在碰撞瞬间处于适当的几何构型。
高温度使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增加了分子之间发生有效碰撞的概率。
3. 反应速率与活化能活化能是指化学反应发生所需达到的能量门槛。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具有超过活化能的反应物分子碰撞,才会引发反应。
温度的升高能够提供更多分子具有足够能量的机会,从而使更多反应物分子克服活化能,进而发生反应。
这也解释了温度升高时化学反应速率增加的原因。
4.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r = A * e^(-Ea/RT)式中,r表示反应速率,A表示反应的频率因子,Ea表示反应的活化能,R表示理想气体常数,T表示温度。
可以看到,在指数函数的作用下,温度对于反应速率的影响非常显著。
5. 温度对反应的限制尽管温度升高有利于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但过高的温度也会对反应产生限制。
在一些情况下,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不可逆的降解或副反应的发生,从而降低了主要反应的产率。
此外,温度过高还可能对反应系统产生破坏,降低反应速率。
6. 温度与反应平衡化学反应中的平衡通常也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根据热力学理论,温度的升高会使反应向吸热方向移动,从而改变平衡位置。
因此,在一些反应中,调节温度可以实现产物的选择性合成。
化学反应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影响
化学反应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化学反应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温度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进而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温度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深入解析其机制。
一、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 - 温度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化学动力学理论,温度的升高会使反应速率增加,反之,温度降低则会减慢反应速率。
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机制温度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来实现的。
当温度升高时,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碰撞频率和碰撞能量也相应增加,这会导致更多的有效碰撞发生,从而增加反应速率。
三、碰撞理论与反应速率的关系碰撞理论是解释化学反应速率的经典理论之一。
根据碰撞理论,反应发生的前提是反应物之间的有效碰撞。
有效碰撞需要满足一定的能量和几何要求。
而温度的升高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使更多的碰撞具备发生反应的能力,因此可以增加反应速率。
四、活化能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对于化学反应来说,除了有效碰撞外,还需要足够的能量来克服反应物之间的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这个能量被称为活化能。
活化能的大小决定了反应的速率。
温度的升高可以提供更多高于活化能的分子,从而增加反应速率。
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呈指数增加。
根据阿累尼乌斯方程,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k = Ae^(-Ea/RT)其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A为阿伦尼乌斯因子,Ea为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单位为开尔文)。
六、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实际应用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化学工业生产中,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可以调节反应速率,实现产品的高效产出。
另外,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也可以用于制备特定材料,如高分子聚合物等。
总结:温度的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有着明显的影响。
温度升高使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从而增加了反应的碰撞频率和碰撞能量,促进了反应速率的提高。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关系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关系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质在单位时间内转化成产物的数量,它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是其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解释背后的原因。
1.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速率的理论基础是碰撞理论,该理论认为反应只有在反应物分子之间发生碰撞时才能进行。
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解释。
首先,温度的升高会导致反应物分子的动能增加。
根据动能理论,分子的速度与温度成正比。
当温度升高时,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也会增加,从而更容易发生碰撞。
这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之间发生有效碰撞的概率,加快了反应速率。
其次,温度升高还会提高反应物分子的碰撞频率。
根据碰撞理论,反应速率与碰撞频率成正比。
当温度升高时,反应物分子的平均速度增加,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也相应增加。
这样,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有效碰撞数量增加,进而反应速率加快。
2. Arrhenius方程为了定量描述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家提出了Arrhenius方程。
该方程表示了反应速率与温度之间的指数关系:k = A * exp(-Ea/RT)其中,k是反应速率常数,A是指前因子(与反应物性质有关),Ea是活化能,R是气体常数,T是反应的绝对温度。
由Arrhenius方程可以看出,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指数级的。
温度的每升高10摄氏度,反应速率常数k通常会增加2-3倍。
这强调了温度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3. 温度与反应的平衡常数除了影响反应速率,温度还会对反应的平衡常数产生影响。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温度的升高会使反应朝向吸热方向移动,以吸收外界提供的热量。
反之,温度的降低则会使反应朝向放热方向移动。
这意味着,通过控制温度可以调节反应的平衡位置。
在某些情况下,高温可以促使反应向产物方向进行,从而提高产物收率。
而在其他情况下,降低温度可以增加某些活性物质的稳定性,控制副产物生成。
4. 应用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的影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单位时间内反应物质浓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并解释其背后的原因。
1. 温度与反应速率温度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显著的。
一般情况下,提高温度能够加快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则会减慢反应速率。
这是因为温度的变化会改变分子的平均动能。
2. 动能和碰撞效率分子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的动能。
在较低温度下,分子的动能较小,相互之间的碰撞效率较低。
而在较高温度下,分子的动能增大,更多的碰撞能够使化学反应发生。
因此,提高温度能够增加反应物分子的碰撞频率和碰撞能量,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3. 碰撞理论碰撞理论解释了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根据碰撞理论,只有具有足够能量的分子碰撞才能引发化学反应。
提高温度会导致更多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因此能够增加可发生反应的有效碰撞的数量,进而提高反应速率。
4. 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对于一些化学反应,可以使用速率常数来描述反应速率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温度对速率常数的影响可以通过阿累尼乌斯方程表达,即Arrhenius equation:k = A * exp(-Ea/RT)在这个方程中,k表示速率常数,A为频率因子,Ea为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
根据Arrhenius方程可知,温度的升高能够使活化能降低,从而增加速率常数,进而促进反应速率的增加。
5. 温度范围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虽然提高温度一般会加快反应速率,但是过高的温度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当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反应物中的分子动能过大,导致其失去活性,甚至分解。
因此,合适的温度范围对于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显著的影响。
温度的升高能够增加反应物分子的动能,增加碰撞频率和碰撞能量,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而合适的温度范围对于保证反应的进行也非常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理解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合理调控化学反应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物质量。
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温度与反应速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讨论其中的原因。
1.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的升高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则会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这是因为温度的改变影响了反应物分子间的相对动能。
2. 碰撞理论碰撞理论是解释温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它认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粒子要发生反应,需要碰撞并具有足够的能量。
温度的升高使得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提高了碰撞的频率和反应分子的能量。
3. 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根据碰撞理论,速率常数k与温度的关系可用Arrhenius方程描述:k = A * e^(-Ea/RT)其中,k为速率常数,A为表征反应物分子碰撞的指数因子,Ea为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
由Arrhenius方程可知,温度的升高会使得指数因子A增大,表征反应物分子之间碰撞的频率增加,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此外,温度升高对于e^(-Ea/RT) 的影响也是重要的。
由于指数函数的特性,微小的温度变化将会对反应速率产生显著的影响。
4. 温度与活化能活化能是指反应物分子达到反应所需的最小能量。
温度的升高使得反应物分子具有更高的平均能量,并且更多的分子能够克服活化能的障碍,从而增加反应速率。
5. 温度对反应机理的影响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不仅仅是通过改变反应物分子的碰撞频率和能量来实现的,它还可以改变反应的机理。
在低温下,某些反应机理可能被阻碍或变慢,而在高温下,这些机理可能被加速。
因此,温度对于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温度与化学反应速率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关系。
温度升高会加快反应速率,而温度降低则会减慢反应速率。
这是由于温度的改变会改变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能量以及反应机理。
深入研究和理解温度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对于工业生产和实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变化规律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变化规律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产生的量,它可由活化能决定。
而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变化规律,以及背后的科学原理。
1.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显著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增高时,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提高温度会增加分子的平均动能,使反应物分子更容易跨越能垒,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相反,降低温度会减慢反应速率。
2. 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之间近似地呈指数关系。
该方程可表示为:r = A * exp(-ΔEa / RT)其中,r为反应速率,A为预指数因子,ΔEa为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
由上述方程可知,当温度(T)增大时,指数(-ΔEa / RT)的值也会增大,从而导致反应速率的增加。
这进一步强调了温度对反应速率的重要性。
3. 温度变化规律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温度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我们以一个化学反应的实例来说明。
考虑以下反应方程:A +B → C假设在不同温度下,反应速率分别为r1、r2和r3。
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r1 = A * exp(-ΔEa / RT1)r2 = A * exp(-ΔEa / RT2)r3 = A * exp(-ΔEa / RT3)如果我们将r1、r2和r3进行比较,且T1 < T2 < T3,那么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r3 > r2 > r1:即在温度T3时,反应速率最大,在温度T1时,反应速率最小。
- 温度每增加一个较小的量,反应速率便会有较大的变化。
4. 温度变化对反应平衡的影响温度不仅影响反应速率,还对反应平衡有影响。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增加温度时,平衡位置会向反向移动,以消耗多余的热量。
而降低温度则会导致平衡位置向正向移动。
例如,考虑以下反应方程:2NO2(g) ⇌ N2O4(g)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当增加温度时,平衡位置会向右移动,生成物N2O4的浓度增加。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影响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影响在化学领域中,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实验条件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其中,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理及影响因素。
一、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是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量。
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主要因素,当温度变化时,反应速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是因为在高温下,反应物具有更高的能量,反应分子更具活跃性,更有利于碰撞并发生反应。
高温下,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和能量增加,导致反应速率加快。
相反,在低温下,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碰撞能量减少,分子间有效碰撞的概率降低,从而导致反应速率减慢。
二、温度对反应物浓度的影响在一定温度下,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
当温度增加时,反应物分子的动能增加,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但当反应物浓度变化时,即使在较低温度下,反应速率亦可能会增加,因为反应物浓度的增加会导致碰撞频率增加。
温度对反应物浓度的影响可以通过速率常数来定量描述。
速率常数(k)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浓度的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量。
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速率常数与温度呈指数关系。
当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速率常数会增加一个固定比例。
三、温度对活化能的影响化学反应需要克服能垒,即活化能,才能发生。
活化能是指在反应中中间状态形成的能垒。
反应物分子需要获得足够的能量,才能克服这个能垒并转化为产物。
温度升高可以有效地提供反应物分子所需的能量,使其更容易跨过活化能壁垒,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当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反应速率会增加一个固定比例。
这一现象称为温度对活化能的影响。
四、其他影响因素除温度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如催化剂的存在、反应物浓度、表面积等。
这些因素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物的分子运动和反应条件,进而影响反应速率。
催化剂能够提供新的反应路径,从而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更多的分子能够跨过能垒。
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
6、活化能的求算
(1)用实验值作图
Ea ln k B RT
以lnk对1/T作图,从直线斜率 Ea / R 算出 Ea 值。 作图的过程是计算平均值的过程,比较准确。 (2)从定积分式计算:
k2 Ea 1 1 ln ( ) k1 R T1 T2
测定两个温度下的 k 值,代入计算 Ea 值。如果 Ea 已知,也可以用这公式求另一温度下的 k 值。
1 T /K
1000
2000 100
200,增一倍 10 200,增19倍
ln k2
ln k3
5、平行反应中温度选择原理
B 反应1,Ea,1 , k1
A
d ln(k1 / k2 ) dt Ea,1 Ea,2 2 RT
反应2, C Ea,2 , k2 (1)如果 Ea,1 Ea,2,升高温度, k1 / k2 也升高,对反应1有利; (2)如果 Ea,1 Ea,2,升高温度, k1 / k2 下降,对反应2有利。 (3)如果有三个平行反应,主反应的 活化能又处在中间,则不能简单的升高 温度或降低温度,而要寻找合适的反应 温度。
则
E ( Ea,1 Ea,2 Ea,1 a 表观)
这表观活化能也称为总包反应活化能或实验活化能。
3、活化能与温度的关系
阿仑尼乌斯在经验式中假定活化能是与温度 无关的常数,这与大部分实验相符。 当升高温度,以lnk对1/T作图的直线会发生弯 折,这说明活化能还是与温度有关,所以活化能 的定义用下式表示:
4、活化能对速率系数随温度变化的影响
以 lnk 对 1/T 作图, 直线斜率为 Ea R
从图上可看出:
(1)
Ea (3) Ea (2) Ea (1)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是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通过调节温度可以对反应速率进行控制。
本文将探讨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温度提高导致反应速率加快当温度升高时,大部分反应速率会显著加快。
这是因为温度的升高能够提供更多的能量,使得分子在碰撞时具有更高的活动性和更大的能量。
这些高能分子碰撞会更加频繁和有效率,从而加快反应的进行。
二、活化能的降低温度升高能够降低活化能,进而加快反应速率。
活化能是指反应开始前,分子之间必须达到的最低能量状态。
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使得更多的分子能够达到活化能,从而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加快反应速率。
三、温度对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影响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成指数关系。
即:k = A * exp(-Ea/RT),其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A为指前因子,Ea为活化能,R为气体常量,T为温度。
由此可见,温度的升高将导致反应速率常数的增加。
四、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一般来说,反应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
当温度升高,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加,但是当温度超过一定阈值后,反应速率开始下降。
这是因为当温度过高时,反应物分子过分激动,乃至分解,导致反应速率下降。
五、应用与实践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化学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某些化学反应过程中,需要快速获得产物,可以通过提高温度来加快反应速率。
另外,在有机合成中,通过调节温度,可以选择得到不同的产物,实现对反应过程的控制。
在实验室中,温度控制是常见的实验技术之一。
通过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可以获得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进一步了解反应动力学规律。
总结:温度对反应速率有显著的影响。
温度升高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主要原因是由于能量的提供使得分子具有更高的活动性,从而增加碰撞的频率和能量。
此外,温度升高还能够降低活化能,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然而,温度过高也可能导致反应速率下降。
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不仅有助于理解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规律,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化学反应中的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化学反应中的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化学反应中,改变温度可以显著影响反应的速率。
本文将探讨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探讨其原因和实际应用。
1. 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温度对反应速率有着显著的影响。
一般而言,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将增加。
这可以通过以下实验观察来验证。
实验:在相同的反应物浓度条件下,将两个反应容器分别加热至不同温度,观察反应速率的差异。
观察结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速率较快,反应物迅速消耗,产物迅速生成。
而在低温条件下,反应速率较慢,反应物消耗和产物生成的过程较为缓慢。
2.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原因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分子动能的改变。
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物分子的动能增加,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和碰撞能量也相应增加。
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需要克服一定的能垒才能发生有效碰撞和反应。
温度的增加会提高反应物分子动能分布的平均值,使更多的分子能够具备足够的能量以克服能垒,从而增加有效碰撞的发生率,加快反应速率。
此外,温度升高还会导致反应物分子的平均速度增加,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也随之增加。
这也会增加反应速率,因为更多的碰撞将导致更多的反应。
3. Arrhenius方程Arrhenius方程是描述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定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Arrhenius方程如下所示:k = A * exp(-Ea/RT)其中,k是反应速率常数,A是预指数因子,Ea是反应物质的活化能,R是气体常数,T是温度。
从Arrhenius方程可以看出,温度的增加会使反应速率常数k增大,进而加快反应速率。
这再次强调了温度对反应速率的重要作用。
4.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实际应用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许多实际应用中都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化学工业中,许多反应需要控制在一定的速率范围内进行。
通过调节温度,可以实现反应速率的调控,以满足工业需求。
另外,温度对药物代谢速率的影响也是医药领域关注的焦点。
医药研究人员需要了解温度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以设计出更合理的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影响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影响在化学领域中,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变化。
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介绍其中的影响机理。
1.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具有显著的影响。
一般而言,增加温度会加速化学反应速率,而降低温度则会减慢反应速率。
这是因为温度的升高增加了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使得分子间碰撞的频率和能量都增加,从而增加了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2. 阿伦尼乌斯方程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阿伦尼乌斯方程来描述。
阿伦尼乌斯方程表示为:k = Ae^(-Ea/RT)其中k为反应速率常量,A为频率因子,Ea为活化能,R为理想气体常数,T为反应温度。
该方程证明了温度对反应速率的直接影响。
3. 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温度的升高会导致反应速率常数的增加。
随着温度的增加,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活化能变得更容易被克服,使得反应更容易发生。
因此,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常数的值会增加。
4. 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图示为了更直观地理解温度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绘制一个温度-反应速率曲线。
这个曲线通常呈指数形式递增,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温度每增加10摄氏度,反应速率常数大约增加2倍至3倍。
5. 温度变化对反应平衡的影响温度的变化不仅会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还会对反应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一个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
根据勒沃里耶定律,当温度升高时,平衡反应偏向于吸热反应;当温度降低时,平衡反应偏向于放热反应。
6. 应用:化学反应速率控制的例子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
例如,对于聚合物的生产,温度的控制非常关键。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物质的分子间动力学特性,进而影响聚合反应的速率。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所需的反应速率来控制反应温度,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总结: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知识解析】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 经验规律可以对一些化学反应的速率做粗略的估计,但其适用范围有限。
范托夫的近似规律:对于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温度每升高10 K,反应速率提高到原来的2~4倍。
2 教材P70交流·研讨温度会影响反应速率常数,从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如表所示列出了一些反应在308 K和298 K时的反应速率常数之比。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常数增大。
(2)升高相同温度,对不同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不一样。
名师提醒(1)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对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适用,且不受反应物状态的影响。
(2)一般情况下,对于可逆反应,升高温度,v正、v逆均增大,但吸热反应增大的程度大于放热反应增大的程度,因而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v正、v逆均减小,但吸热反应减小的程度大于放热反应减小的程度,因而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 从活化能角度理解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过渡态:一种旧键没有完全断裂、新键没有完全形成的高能量的中间状态。
如基元反应H2+Cl·—→+HCl+H·,由Cl·与H2分子碰撞,导致H—H键断裂、H—Cl 键形成的过程中经历的一个高能量的中间状态H…H…Cl,即为过渡态。
如图2-3-1所示。
图2-3-1 基元反应H2+Cl·—→HCl+H·的活化能示意图(2)活化能教材延伸活化能与反应热之间的关系图2-3-2E1是正反应的活化能,E2是活化分子变成反应产物分子放出的能量,为逆反应的活化能,能量差E1-E2是反应热。
活化能越小,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越容易。
普通分子+活化能活化分子。
(3)活化能与碰撞理论①基元反应碰撞理论认为,化学反应之所以能发生,是反应物分子之间互相碰撞的结果,但只有能量超过某一限度E c (相当于活化能)并满足一定方向要求的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才是真正发生反应的有效碰撞。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被转化为产物的速度,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在化学反应中,温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对反应速率具有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机制以及相关实验结果。
一、影响机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它能改变反应物分子的动能。
在较低温度下,反应物分子动能较低,分子间的碰撞频率较低,难以克服反应物表面的能垒,从而导致反应速率较慢。
而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物分子动能增加,分子碰撞频率增加,一部分分子具有足够大的动能以克服反应物表面的能垒,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此外,温度还会改变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平均动能与温度成正比。
当温度升高时,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也增加,分子的动力学能力更强,能够更容易地与其他分子碰撞并发生反应,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
二、实验结果为了验证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常常进行模拟实验。
以下是几个典型实验结果的简要介绍:1. 酶催化反应实验通过考察酶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以明显观察到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酶催化反应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即随着温度的升高,酶催化反应速率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酶活性高度依赖于温度,适宜温度能提高酶的催化效率,进而加快反应速率。
2. 化学反应实验某些化学反应也可以用来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例如,加热硫酸与锌反应,可以观察到温度升高后反应速率明显增加。
原因是温度升高使得反应物分子动能增大,有更多分子具备足够的能量克服反应物表面的能垒,从而加速反应。
3. 反应速率方程实验通过建立反应速率方程来描述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对于某些反应,可以通过实验确定出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如Arrhenius方程。
该方程表明反应速率常数k与温度成指数关系,即k = A × e^(-Ea/RT),其中A为常数、Ea为活化能、R为理想气体常数、T为温度。
从该方程可以看出,当温度增加时,e^(-Ea/RT)会增大,从而导致反应速率常数k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与计算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与计算方法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量或产物生成量的变化率。
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讨论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并介绍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
1.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显著的影响。
一般来说,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反应速率会增加;反之,温度的降低会使反应速率减小。
温度的影响可以通过考虑分子动力学理论来解释。
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分子碰撞的频率和能量也随之增加。
这会导致更多的反应物分子具备足够的能量,使得反应能够发生。
因此,温度的升高可以提高反应物分子的反应活性,进而加快反应速率。
2. 温度与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实验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反应物浓度或产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如下:速率 = △浓度/△时间其中,△浓度表示浓度的变化量,△时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通过测量不同时间点的浓度并计算△浓度和△时间,可以确定反应速率。
在探讨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时,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数据来计算反应速率。
例如,可以在不同温度下测量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并通过计算△浓度和△时间来确定反应速率。
然后,比较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分析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除了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之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反应速率。
这些因素包括反应物浓度、催化剂、反应体系的物理状态等。
在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需要保持其他影响因素不变,以便准确地分析温度的影响。
另外,温度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阿伦尼乌斯方程来表达:ln(k2/k1) = (Ea/R) * (1/T1 - 1/T2)其中,k1和k2分别表示在温度T1和T2下的反应速率常数,Ea表示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T1和T2为反应的温度。
阿伦尼乌斯方程描述了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通过计算Ea可以了解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量,是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度量指标。
而温度则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机制温度的影响机制可以通过碰撞理论来解释。
根据碰撞理论,反应物分子必须具有足够的能量才能克服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发生反应。
而温度的升高可以提高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反应物分子的碰撞频率以及能量,从而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2. 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根据反应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以下结论:2.1 温度升高会增大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表现出指数增加的趋势。
这是因为高温下,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较大,更有利于发生高能级的碰撞,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加。
2.2 温度与反应速率呈正比关系温度与反应速率之间存在正比关系。
在一定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大约增加2倍。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提高反应物分子的碰撞频率和能量,加速反应速率。
2.3 温度过高会降低反应速率当温度超过一定临界值时,过高的温度反而会降低反应速率。
这是因为在过高的温度下,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较大,但同时也增加了反应物分子的解离速率,导致分子重新组合的机会减少,从而降低了反应速率。
3. 温度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除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外,温度还对反应动力学参数有显著影响。
其中包括:3.1 温度对活化能的影响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是指反应物分子在反应过程中必须克服的最小能垒。
温度的升高可以增加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使反应物分子更容易越过能垒,从而降低了反应物分子的平均活化能。
因此,温度的升高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的速率常数。
3.2 温度对反应平衡的影响化学反应在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分压的比值为常数。
温度的升高会改变平衡常数,从而影响平衡位置。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平衡反应的放热反应(反应熵变为负值)在升温时,平衡位置会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导致反应速率的增加。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是一种常见的物理量,我们通常用来描述物体的热度。
在化学领域,温度对于化学反应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机制以及一些实际应用。
一、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机制化学反应是由分子之间的碰撞所引起的。
而分子的运动状态受温度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也增加,分子的运动速度更快,碰撞的频率和能量也会增加。
这导致反应物分子之间发生更多更强烈的碰撞,从而增加反应的速率。
此外,温度升高还会增加分子的反应活性。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必须具备足够的能量才能克服反应的活化能,达到反应状态。
随着温度的增加,分子的能量分布也会发生变化,更多的分子能够达到或超过活化能,从而增加反应速率。
总结起来,温度升高可以增加化学反应中分子的运动速度和动能,增加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和能量,提高反应的速率。
二、实际应用1. 工业生产中的控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工业反应需要进行加热,以提高反应速率和增加产量。
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提高生产效率。
2. 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也为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反应速率的测定,可以得到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从而推导出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机理。
3. 温度控制的环境应用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也可以应用于环境工程领域,特别是在废水处理和空气净化方面。
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可以有效地加速污染物的降解速度,提高处理效果。
三、总结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升高可以增加分子的运动速度和动能,增加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和能量,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掌握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机制,对于工业生产优化、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和环境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理解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促进化学工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进步。
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及解释
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及解释反应速率与温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温度的提高可以显著地加快反应速率。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消失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而温度则是衡量分子动力学能量的指标,高温意味着分子更具有活力和能量。
1.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增加会引起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这意味着分子更容易相互碰撞,从而发生反应。
具体来说,温度升高会增加分子的平均速度和动能,导致反应物分子碰撞的频率和能量增加,从而增加了发生有效碰撞的几率。
2. 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可知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可用以下公式描述:k = Ae^(-Ea/RT)其中,k表示反应速率常数,A表示指前因子,Ea表示活化能,R 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温度。
由公式可见,温度的升高将导致指前因子A变大,从而增大反应速率常数k。
同时,温度的升高会减小指数幂内的指数项,意味着活化能Ea的影响减小,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这表明在同一反应物浓度下,反应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3. 解释反应速率与温度关系的分子层面机制在分子层面,温度提高引起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这导致以下几个重要影响:(1)反应物分子碰撞频率的增加:在一定体系中,分子的平均速度和动能增加,分子相互碰撞的频率增加。
随着反应物分子碰撞的频率增加,更多的分子接近并发生有效碰撞,进而促进反应速率的提高。
(2)碰撞能量的增加:分子动能的增加使碰撞的能量也增加。
在反应速率较快的反应中,需要一定的能量才能克服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而发生有效碰撞。
高温使得更多的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有助于克服活化能的阻碍。
(3)反应物的立体要求:某些反应物需要具有特定的相对速度和碰撞角度,以便发生有效反应。
高温使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加,增加了满足反应物立体要求的概率。
总结:反应速率与温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温度的升高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了反应物的碰撞频率和能量,从而促进了反应速率的升高。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
温度是常常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相关性,并介绍一些与温度有关的因素。
1.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化学反应中,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速率论,温度上升1摄氏度,反应速率会增加2-3倍。
这是因为温度的升高会增加分子的平均动能,使得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更为频繁且更具能量。
2. 碰撞理论碰撞理论是解释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种常用理论。
根据碰撞理论,只有在分子之间的碰撞具有足够的能量和正确的空间取向时,反应才会发生。
温度的升高意味着分子具有更高的平均动能,更多的分子能够具有适当的能量来克服反应物之间的能垒。
3. 温度与活化能反应物在反应过程中需要克服的最小能量称为活化能。
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更多的分子能够具备超过活化能的能量,从而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这解释了为什么提供足够的温度能够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4. 温度与反应速率常数化学反应速率常数k是用来描述反应速率与各因素的关系的常数。
根据阿累尼乌斯方程,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k = Ae^(-Ea/RT)其中,k是反应速率常数,A是指前因子,Ea是活化能,R是气体常数,T是温度(单位为开尔文)。
5. 温度对反应平衡的影响除了影响反应速率,温度也会对反应达到平衡的位置产生影响。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温度上升会导致反应平衡位置向热端偏移,即使得反应生成热的一侧增加。
这是因为根据热力学原理,反应在放热的条件下更为倾向于进行。
综上所述,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着显著的影响。
温度的升高增加了分子的平均动能,使得分子之间的碰撞更为频繁且更具能量,从而增加了反应发生的概率。
此外,温度的升高也会导致反应达到平衡位置向热端偏移。
因此,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合适的温度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
实验的探究式教学
摘要:本文针对“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引导学生分析,认真探究其原因,让学生体会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进行验证并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旨在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实验探究式教学
一、探究背景
新一轮课改倡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他们在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发展其综合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
我校基础化学实验讲义中关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是根据碘酸钾与亚硫酸氢钠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单质碘,碘遇淀粉变蓝色的实验原理,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反应温度,记录在不同温度下,溶液变为蓝色所需的时间,根据时间的变化趋势来说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2KIO3 + 5NaHSO3 →K2SO4 + Na2SO4 + 3NaHSO4 + I2 ↓+ H2O 长期以来,笔者对这部分内容都是采用验证式的教学方式来实施教学的,学生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最后都能得到“预期的结果”。
在一次实验教学中,笔者意外发现有一组学生未按要求进行操作(本实验要求在室温、比室温高10℃、比室温高15℃的条件下进行),而是将碘酸钾与亚硫酸氢钠溶液加热至比室温高50℃,然后再混合,使其反应。
结果,过了很长时间溶液也没变成预期的蓝色,学生感到很困惑:根据范特霍夫规则,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即温度越高,溶液变成蓝色所需的时间越短,怎么会不变蓝色呢?。
此时,教师若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学生表面上的疑虑消除了,但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了知识,缺少主动性,缺失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显然与新课改的要求不符。
所以,笔者抓住时机,针对这一意外
情况下发生的异常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图书馆、阅览室、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旨在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过程
(一)提出问题
在学生课前进行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笔者针对上次实验中意外发现的异常实验现象:温度过高,溶液不变蓝色,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引导他们进行实验探究。
1、实验准备
试剂:0.02mol.L-1NaHSO3( 每升溶液含可溶性淀粉2.5 克)、0.02mol.L-1KIO3( 每升溶液中含6mol.L-1 硫酸4ml)。
仪器:数显恒温水浴锅、磁力搅拌器、秒表、试管、烧杯、玻璃棒等。
2、实验过程
步骤及实验记录:
(1)取10ml NaHSO3 溶液加入试管中;
(2)取30ml KIO3 溶液和10ml 水加入烧杯中;
3)将试管和烧杯同时放入恒温水浴锅中(水浴锅中事先加好水),温度设置在10℃;(4)当温度显示10℃时,将NaHSO3溶液迅速倒入KIO3溶液中,并不断搅拌溶液,记下溶液变成蓝色所需的时间。
按同样方法,在15℃、20℃、25℃等条件下实验,记下溶液变成蓝色所需的时间,列于下表:
表1不同温度下碘酸钾与亚硫酸氢钠溶液反应变蓝时间
注:表中“溶液变蓝所需时间”为多次实验的平均值。
由上表可知:当反应温度T≤30℃时,溶液变成蓝色所需的时间,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完全符合范特霍夫规则);当反应温度T>30℃时,溶液变成蓝色所需的时间,随温度升高反而逐渐增长;当反应温度T ≥55℃时,溶液不再变蓝色。
通过上述实验,学生产生了疑问:当反应温度T>30℃时,溶液变成蓝色所需的时间为什么随温度升高反而逐渐增长?升温至55℃时,溶液为什么不变蓝色呢?
(二)分析与猜想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笔者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认真讨论、仔细分析碘酸钾和亚硫酸氢钠在酸性溶液中发生的一些反应,离子反应式如下:
1、IO3 -+3HSO3 -→3SO42 -+3H+ +I -(慢)
2、IO3 -+5I -+6H+3→I2↓+3H2O(慢)
3、I2 +HSO3 -+H2O →2I -+SO42—+3H +(快)
以上反应速率是(3)>(2)>(1),反应速率由(1)(2)决定,I-被IO3-氧化生成单质的I2,而同时单质的I2又被还原成I-,只有当HSO3-被全部反应,溶液中才会有单质的I2存在,遇到淀粉溶液才变蓝色。
上述实验中加入的碘酸钾和亚硫酸氢钠的摩尔比为3:1,碘酸钾过量,亚硫酸氢钠被完全反应,溶液中应该有I2存在,溶液应该出现蓝色。
为
什么会出现上述异常现象呢?学生最先想到的原因是:I2在逐渐减少,而I2减少的原因可能是:I2易升华,随着温度升高,反应生成的I2 从溶液中慢慢逸出。
笔者首先充分肯定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然后进一步步的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并再次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各抒己见,以拓宽学生思路,学生最终明白了I2遇到淀粉溶液之所以变成蓝色的原因:淀粉为白色无定形粉末,由10%~30%的直链淀粉和70%~90%的支链淀粉组成,其中的直链淀粉具有遇I2变蓝色的特性。
溶于水中的直链淀粉借助分子内的氢键卷曲成螺旋状,螺旋状结构中有一定的空腔,I2 分子很小,能钻入空隙中,于是I2分子借助范德华力与直链淀粉联系在一起,形成蓝色的管道形包合物。
根据之前所学知识,学生清楚知道范德华力是存在于分子间的一种作用力,它比化学键弱得多。
学生由此猜想:I2 与淀粉结合生成的蓝色管道形成包合物的热稳定性较差。
(三)验证猜想
1、为验证I2是否随着反应温度升高而从溶液中慢慢溢出,笔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经讨论设计了以下装置,见图1:
三角漏斗内侧放置一张被淀粉溶液湿润过的圆形滤纸,滤纸大小基本与漏斗体积相吻合。
当碘酸钾与亚硫酸氢钠溶液分别加热至55℃时,将亚硫酸氢钠溶液立即倒入碘酸钾溶液中,开动磁力搅拌器的同时,将漏斗迅速倒扣在烧杯上方。
过几分钟后观察漏斗内侧的滤纸,如果有I2逸出,滤纸应该会变蓝。
实验现象:滤纸不变蓝。
2、为验证碘与淀粉结合生成的蓝色包合物的热稳定性,经过讨论,学生设计了如下装
置,见图2:
取3~5ml 碘与淀粉形成的蓝色溶液加入试管中,再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进行水浴加热,并在试管旁放一温度计,使温度计球形部分与试管溶液的中部保持在同一高度。
实验现象:蓝色溶液加热至35℃时,颜色开始变浅;加热至40℃~45℃时,溶液呈浅蓝色;加热至53℃时,蓝色完全消失。
取出试管,放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冷却,蓝色很快恢复。
(四)结论
学生通过分析、猜想、实验后证明:当反应温度T>30℃时,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长;当反应温度T≥55℃时,溶液不再变蓝色的原因是I2与淀粉形成的蓝色管道形包合物热稳定性较差。
三、探究成效
本次探究性实验充分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图书馆、阅览室、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了课堂之外;充分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发现,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及时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引导他们迎难而上,让学生不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教师进一步的引导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不再只当“收音机”而是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份子,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分围。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产生了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另外,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的同时,其潜能也被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出来,有些学生的表现超出了教师的想象。
学生总体觉得这样的实验有趣味、有挑战性、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愿望、能真正培养他们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承印:《化学教学设计与技能实践》,科学出版社,
2007 年。
[2] 肖常磊、钱扬义:《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论》,化学
工业出版社,2007 年。
[3] 崔萍、明镜:《探究多彩的化学实验与教学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年。
[4] 曾德琨:《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5] 文庆城:《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