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是化学领域中重要的实验工具,它们在研究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行为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详细阐述,并介绍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其作用。
一、溶解度曲线的基本概念溶解度曲线,又称溶解度特性曲线,是一种描述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变化的曲线。
它反映了物质在固态与液态之间平衡关系的变化,是研究溶解度规律的重要工具。
二、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绘制溶解度曲线时,通常将温度作为横坐标,溶解度作为纵坐标。
在曲线中,每个数据点表示在特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通过这些数据点,可以观察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三、溶解度曲线在化学中的应用溶解度曲线在化学实验设计、生产工艺优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规律,为实验和生产提供依据。
四、溶解度表的编制与作用溶解度表是一种列举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表格。
它可以为实验者提供有关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数据,以便进行实验设计和分析。
溶解度表在化学、化工、环保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五、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的关联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都是描述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溶解度变化的重要工具。
溶解度曲线以图形方式直观地展示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而溶解度表则以数据形式提供了这些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二者往往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结果。
六、如何利用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进行实验设计和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合适的实验温度,以实现目标物质的溶解或结晶。
2.根据溶解度表,确定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为实验操作提供数据支持。
3.利用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分析实验结果,判断实验条件是否合理,优化实验方案。
4.在环保、化工等领域,利用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进行工艺优化和废水处理。
总之,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是化学实验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人教版2023中考化学备考精讲题型:微专题8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图1
图2
微专题8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返回目录
考查点3 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和大小比较(省卷5年3考,兰州5年2考) (4)50 ℃时,KNO3的溶解度为_8_5_._5_g_;2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 NaCl的质量为_3_6__g。 (5)温度小于t ℃时,NaCl的溶解度_>__(填“>”或“<”)KNO3。
考查点5 溶液相关量的计算与比较(省卷5年2考,兰
州5年3考)
(13)20 ℃时,将35 g KNO3固体加入到100 g水中, 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1_3_1_.6_g,溶质质量分 数约为_2_4_._0_%__(结果保留至0.1%),溶质和溶剂的 质量比为_7_9_∶__2_5_0_(填最简整数比);50 ℃时,137g 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3_7_g。 (14)10 ℃时,图示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大小关系为_N_a_C__l>__K__N_O__3_>__C_a_(_O_H__)2_。
微专题8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1 典例串讲 2 跟踪训练
微专题8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返回目录
典例串讲
考向1 溶解度曲线(省卷仅2022年未考查,兰州近5年连续考查)
例1
根据如图所示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考查点1 交含义(省卷、兰州均5年3考)
(1)图1中P点表示_t_℃__时__,__硝__酸__钾__和__氯__化__钠__
微专题8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返回目录
3.
(2021省卷)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
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溶解度曲线是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它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
曲线的坡度及走向不同表示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一般来说,有三种趋向:从左至右向上、向下和平缓。
具体来说,溶解度曲线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1)判断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平行Y轴作不同温度的垂线相交曲线(2)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平行Y轴作某温度的垂线相交不同曲线(3)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趋势——看曲线斜率(4)如何通过改变温度、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将曲线下点上移或左移到曲线上,看增加溶质量和改变的温度(5)如何通过改变温度或蒸发溶剂,使溶质结晶析出——比较曲线上两点的溶解度(6)确定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如硝酸钾中混有氯化钠杂质——降温结晶法氯化钠中混有硝酸钾杂质——蒸发结晶法(7)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些现象如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常出现白色的斑迹;北方有些盐湖,当地农民夏天捞盐(氯化钠),冬天捞碱(碳酸钠)综合应用例1 溶解度/g AB10 40 C 温度/℃(1)10 ℃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10℃时A B C饱和溶液各w克,升温到40℃时,无晶体析出的是有晶体析出的是。
分析:从图中可看出A、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温度升高时有晶体析出的是C。
例2 根据下图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氯化钠和纯碱晶体属于物质(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2)我国某些盐湖里出产天然碱(主要成分为纯碱)晶体,并含少量氯化钠杂质。
要想从天然碱中分离出较纯的纯碱晶体,应采用方法。
(3)具体的实验步骤为:①加热溶解②③④洗涤晾干(4)完成①----②必备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烧杯、玻璃棒和溶解度/g碳酸钠5040 氯化钠3020100 10 20 30 40 50 温度/℃解析:本题综合考察了物质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曲线的应用,结晶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及实验步骤和实验操作。
专题提升Ⅲ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原卷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讲练测(浙教版)
专题提升Ⅲ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学习目录目录模块一知识掌握 (1)知识点一、溶解度大小的判断及比较 (1)知识点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及提纯方法的选择 (2)知识点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 (2)知识点四、一定温度下,配制饱和溶液时所需溶质、溶剂质量的比较 (5)知识点五、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和比较 (5)知识点六、温度改变时,析出固体质量的计算和比较 (5)【巩固提高】 (8)知识重点模块一知识掌握知识点一、溶解度大小的判断及比较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知识点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及提纯方法的选择 若A 的溶液中混有少量B ,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A ;若B 的溶液中混有少量A ,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B ;若C 的溶液中混有少量A ,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C 。
技巧点拨 提纯(结晶)方法的选择:陡升型曲线: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缓升型曲线:恒温蒸发溶剂;下降型曲线:升温结晶。
知识点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要使t 2 ℃的A 的饱和溶液中剩余的A 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写一种,下同);将t 3 ℃的C 的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要将Q 点的A 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
技巧点拨 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若m 溶质m 溶剂<S 100 g ,为不饱和溶液;若m 溶质m 溶剂=S 100 g ,恰好为饱和溶液;若m 溶质m 溶剂>S 100 g,为饱和溶液,且有未溶解的溶质。
[例题1] (2023春•鄞州区期中)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R 是硝酸钾、氯化铵中的一种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硝酸钾和氯化铵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由图1可知:t1℃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2:7C.由图1和图2:烧杯内的物质R是硝酸钾①②③三种情况下,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有②③D.将t2℃下硝酸钾、氯化铵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硝酸钾溶液析出的晶体多[例题2](2023春•鄞州区期末)如图Ⅰ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2014年中考化学 核心考点突破特训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核心考点突破教学案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一、近年中考溶解度曲线考查方式:(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属于中考的必考内容。
考查方式:一线型、二线型、三线型、四线型、实验与曲线融合型等。
要明确:①各物质溶解度曲线的由来: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许多点组成的一条光滑曲线,反过来讲: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相应的温度;②会看图中各类曲线的走势,明确其中的含义;③知道各类曲线的交点的含义:在该温度下两类物质的溶解度相同;④会通过比对坐标图中纵截距的长短,来判断温度变化引起各饱和溶液析出的晶体多少;⑤根据曲线的走势,会采取一定方法(改变温度、溶剂量等)实现该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变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⑥会比较某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的大小等;⑦知道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以其溶解度“反常”的特性;⑧会判断“线外点”所对应的溶液的状态。
二、知识梳理与答题指导★★★点的意义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
2.溶解度曲线下面的面积上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湿度时的不饱和溶液。
3.溶解度曲线上面的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该溶质有剩余。
4.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变化规律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湿度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型,如硝酸钾。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湿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如氯化钠。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如氢氧化钙。
4.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纵坐标表示体积),曲线也为"下降型,如氧气。
★★★应用1.查找指定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并根据溶解度判断溶解性。
2.比较相同湿度时(或一定湿度范围内)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3.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并据此确定物质结晶或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ppt课件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 物质如:KNO3
)80
2、蒸发溶剂法
60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
如:NaCl
0
70 90 100
小知识 青海湖地区“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的原因是什么?
纯碱:主要成分碳酸钠, 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 度的升高而增大,冬天 温度低,碳酸钠溶解度 减小,水中溶解不了,所 以结晶析出。 食盐:主要成分氯化钠, 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 的变化不大,所以,夏天 温度高水份蒸发,氯化钠 析出。
2019/5/6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和应用从点、 线、交点三个角度来分析
自学指导一、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说出图中A、B、 C三点的含义:
(1)A点位于曲线的 上方 ,表示此时溶液是 饱和 溶液, 且在溶液中有 剩余的溶质 。(过饱和溶液)
(2)B点位于 曲线上
,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
的 溶解度 ,此时溶液必定是 饱和
练一练
下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度曲线示意图, t1℃时,A、B、C三种固体 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C ,
在温度 ﹥t2 ℃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
解度。
溶解度大小的比较: 看点(或线)的位置 高低 注意:只有在一定温 度下才能比较!!!
2、线 自学指导二、观察溶解度随温 度的变化趋势,思考:
(1)在50℃时,向100g水里放入 60 gA物质,可
得到A物质的饱和溶液。
(2)在40℃时,向100g水里
放入50gB物质,得到的溶液
是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
量之比是 2:5 。
(3)要使A从它的溶液中结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个方面 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 ,可以 看出物 质化而变化的情况。( 2)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 Η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3)根据溶解度曲
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烫
3.面 :
对于曲线 下部面 积上的 任何点 ,依 其数据 配制的溶液为 赉
(B)t1℃时,用 l00 克水配制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
赀
退
分数的 X、y、Z 的溶液,所需溶质质量最多不超过 Sy
(c)当 X 中含有少量 y 时,可用结晶法提纯 X 嘤
(D)t2℃ 时,三种物 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X>y >Z
解析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综合选 择题,它综合了饱和溶 笠
出有关物质的 溶解度;(2) 根据物质的溶解 度查出对应 的温 度;(3) 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 溶解度的 大小或者饱 和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 争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 解度或溶解
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 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 抑
影响越大; 反之,说 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 俺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
来分析。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
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 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
溶解度曲线上 的点有三 个方面的作 用:(1) 根据已知温度查
两条溶 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
踣
的溶解度 相同,此时 两种物 质饱和 溶液的 溶质 质量分数也相 她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
图像法: 横坐标表示:温度(℃) 纵坐标表示:溶解度(g)
表述: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80 70
.
60 50
. 40 . 30 . .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曲线应用——1.根据温度查出某物质的溶解度
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____3_1_.6_g____ 硝酸钾在60℃时的溶解度是____1_1_0_g____ 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____3_6_g_____ 氯化钠在60℃时的溶解度是____3_7_.3_g____ 氢氧化钙在20℃时的溶解度是__0_.1_8_g____ 氢氧化钙在_6_0_℃__ 时的溶解度是0.12g
溶解度曲线及应用
知识回顾:
水
1.固体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 ,某固态物质在 100g溶剂 里到达 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
的 质量 。
固体溶解度四要素:
a.条件: 在一定温度下
b.溶剂的量:100g水 c.溶液的状态:饱和状态
d.单位: g
提笔小练:
判断正误:
1.l00g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有固体剩余
温度/℃
C点
溶液不饱和
溶解度曲线应用——3.溶解度曲线上点的含义及转化
溶解度/g
线下方的点转化为线上方或线上的点: 溶液状态变化: 由不饱和状态变为饱和状态 方法:①向左平移:降低温度
②向上平移:加溶质或者蒸发溶剂
温度/℃
不饱和 溶液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
饱和 溶液
溶解度曲线应用——3.溶解度曲线上点的含义及转化
2023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甲 > (选填“>”“=”或“<”)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专题训练一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3)t2 ℃时分别把15 g甲、乙、丙固体加入50 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专题训练一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2.(2022•四川内江)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演示“冰雪”实验时用到 了过饱和醋酸钠溶液。下图是醋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B ) A.常温下,醋酸钠属于微溶物质 B.图中P点所表示的醋酸钠溶液是 不饱和的 C.40 ℃时,饱和醋酸钠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是65.6% D.将A点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 ℃, 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专题训练一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12.(2022•四川达州)t1 ℃时,将相同质量的KNO3和KCl分别加入盛有100 g
水的甲、乙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Ⅰ所示,图Ⅱ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D 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 ) A.甲烧杯中的溶质为KNO3 B.将温度升高到t2 ℃时,乙烧杯中 仍然有固体剩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专题训练一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4.(2022•江苏宿迁)“侯氏制碱法”创立了更为先进的“制碱”工艺,主要反应是 NaCl+NH4HCO3 NaHCO3↓+NH4Cl。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
溶解度曲线图中点_线_面的涵义及应用
50 克水中最多可溶解 140 克 / 240
硝酸钾的质量为 110 克 / 2= 55 克、 100 克氯化 铵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铵为 100 克 克 = 58 3 克 ( 2) 题需要在明白溶解度曲线涵
义的基础上通过细心、 缜密的分析、 推理才能准 确得出答案 , 由题意可知是把装有甲、 乙两种物
59
2 (泰州市 ) 图 4 为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 解度曲线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 解析: 上述几题是有关溶解度曲线的典型 中考题 , 在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涵义的基础上, 对 照题意灵活地分析, 多角度地思考, 问题便不难 解决 ( 1)题是一道简单的溶解度计算题, 在准 确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 , 明白了溶解度曲线涵 义的基础上 ( 能够由温度会查溶解度 ), 便可快 速得出答案 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在 60 时 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110 克、 70 解度为 140 克, 故 60 时氯化铵的溶 ( 1)温度为 t1 时, A、 B、 C 三种物质溶解 ; 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 t2 时 A 和 B 两物质的 相等; ( 3)若 A 中混有少量的 B, 欲从此混合物 中分离出 A 可采取的方法是 参考答案 : 1 ( 1) 30 克; ( 2) 甲的溶解度受温 度的变 化的影响比较大、 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 响比较小 ; 在 20 时, 甲、 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相同 ; 甲、 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 高而增大 ; 等等 2 ( 1) B > C > A; ( 2) 溶解度 ( 或饱和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 ( 3) 结晶
2008年第 1 期 二、 应用 例 1 ( 1 ) ( 温 州市 ) 图 1 为 KNO 3、 NH 4 C l在不 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图中数据回答: 60 至少溶解 能达到饱和 ; 70 时 , 100 克 氯 化铵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铵 克 ( 2) ( 肇庆市 ) 甲 、 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 线如图 2 现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 乙两种物质 的饱和溶液 ( 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 ) , 再 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 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 B ) 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 C ) 试管里甲 、 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 D) 试管里甲、 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 时, 50 克水中 克硝酸钾才 质的饱和溶液的试管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 故实际上相当于给它们降温 , 而由溶解度曲线 图可知: 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乙 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所以当把装 有甲、 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试管放进盛有 冰水的烧杯里 , 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也减小 , 试管底部固体甲的量将增 多, 而乙的情况则刚好相反 , 对照选项, 显然只 有 ( B )正确 三、 练习 1 (宜昌市 ) 小明绘制的两种固体 物质的 溶解度曲线如图 3 所示 : ( 1) 30 时, 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 2) 由 图 3 还 可 获 得 的 信 息 有 : ; ;
溶解度曲线在物质分离提纯中的应用
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蒸发、结晶 (4)硫酸铝和硫酸铵的混合液经蒸发浓缩至溶液表面刚出现薄层晶体时即停
止加热,然后冷却结晶,得到铵明矾晶体[NH4Al(SO4)2·12H2O]。溶液不能 蒸干的原因是___防__止___晶__体__失__去__结___晶__水__,__也___防__止__可__溶___物__杂__质__析__出______。
返回
微课集训
题目 1
2 34 5
(2)根据图2所示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实验室中提纯过硫酸钾粗产品
的实验具体操作依次为将过硫酸钾粗产品溶于适量水中: _在__不__超__过___8_0__℃__的__条___件__下__加__热___浓__缩__,__冷__却___结__晶__,__过___滤__,__用__冷___水__洗__涤__,干燥。
(3)根据图1中红矾钠(Na2Cr2O7·2H2O)和Na2SO4的溶解度曲线。从 Na2Cr2O7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中提取红矾钠的操作为先将混合溶液蒸发 浓缩,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___有__利__于___N_a__2S__O__4结___晶__析__出__,___又__能__防__止___N_a__2C__r_2_O_7_·_2_H__2_O__结__晶__析__出____;然后将 滤液_冷__却__结__晶_______,从而析出红矾钠。
微课集训
题目 1
2 34 5
1.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C ) A.操作Ⅰ是过滤,将固体分离除去 B.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 C.操作Ⅲ是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D.操作Ⅰ~Ⅲ总共需两次过滤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有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一、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t),纵坐标表示溶解度(S),由t—S的坐标画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称之为溶解度曲线。
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点:曲线上的点叫饱和点。
①曲线上任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横坐标)该物质的溶解度(纵坐标);②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的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其变化趋势分为三种: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②缓升型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幅小,如NaCl;③下降型极小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面(或线外的点):⑴溶解度曲线下方的面(曲线下方的点)表示不同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⑵溶解度曲线上方的面(曲线上方的点)表示相应温度下的过饱和溶液(不作要求)。
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例1: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是。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是 g。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Q(4)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把t1℃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a、b、c 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浓度)大小关系。
(6)若把混在a中的少量b除去,应采用___________方法;若要使b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去,最好采用___________。
若要使C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去,最好采用___________。
巩固练习1、图2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液度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t1℃时,120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20gKNO320B. t2℃时,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 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D. 当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时,可以用结晶方法提纯KNO32、右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的解读与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解读与应用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程度的图形。
通过对溶解度曲线的解读,可以了解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应用情况。
本文将对溶解度曲线的解读方法以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一、溶解度曲线的解读溶解度曲线通常以溶剂中溶质的质量浓度作为横坐标,以溶质在单位溶剂中的溶解质量作为纵坐标。
曲线的形状和趋势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
首先,曲线的上升段表示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
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溶解度也随之增加。
上升段的斜率越大,表示溶质的溶解度变化较快。
其次,曲线的平缓段表示溶质的饱和溶解度。
在该段上,溶质的溶解度基本保持不变,称为饱和状态。
该饱和溶解度是溶质在该溶剂中的最大溶解度,也是溶解度曲线的关键点之一。
最后,曲线的下降段表示溶液中发生饱和度下降的现象。
这可能是由于添加了新的溶剂或者改变了温度。
下降段的斜率越大,表示溶液中的饱和度下降越快。
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 判断反应的进行程度根据溶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反应的进行程度。
在反应过程中,溶质溶解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反应的进行情况。
当溶解度曲线呈现上升趋势时,表示溶质的溶解度随着反应的进行而逐渐增加,反应正常进行;当曲线出现平缓段时,表示溶质达到饱和,反应接近平衡状态;而曲线的下降段则表示溶液中饱和溶度下降,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 预测溶解度与溶解热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大致预测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溶解热。
在溶解度曲线中,曲线的上升段越陡峭,表示溶解热越大;而曲线的下降段越陡峭,表示溶解热越小。
这为研究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提供了重要参考。
3. 确定最佳操作条件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最佳操作条件,提高实际应用中的溶解效果。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特征,可以确定在何种温度、压力下能够取得最佳溶解度。
通过调整操作条件,可以提高产率和效率,减少能源和材料的消耗。
总结:溶解度曲线的解读与应用是化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重要的内容。
通过对溶解度曲线的解读,可以了解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预测溶解度和溶解热,并确定最佳操作条件。
2023中考化学最后冲刺压轴题专练02 溶解度及其应用(解析版)
压轴题02 溶解度及其应用溶解度曲线是中考必考内容,出题概率几乎100%,考查方式有“一线型”、“二线型”、“三线型”、实验与曲线融合型等。
出题方式主要有一下几种:1.溶解度大小的判断及比较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3.改变温度时溶液中各种量的变化情况4.一定温度下配制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时,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的比较5.溶液的稀释6.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升降情况判断提纯方法7.质量分数的计算与比较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点——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相等。
线——曲线的走向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趋势,曲线的陡缓表示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大小。
面——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饱和且有未溶解固体 命题角度 1.溶解度大小的判断及比较 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温度下溶解度相等,同温度下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越高溶解度越大。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若g100m m 溶解度溶剂溶质<,为不饱和溶液; 若g100m m 溶解度溶剂溶质=,恰好为饱和溶液; 若g 100m m 溶解度溶剂溶质>,为饱和溶液,且有未溶解的溶质;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温度不变时,改变溶质或溶剂质量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增加溶剂℃改变温度时,升温或降温取决于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3.改变温度时溶液中各种量的变化情况改变温度若有溶质析出则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若无溶质析出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4.一定温度下配制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时,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的比较℃溶质的质量与一定时,溶解度越大,配制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越小。
℃溶剂的质量一定时,溶解度越大,配制饱和溶液所需溶质的质量越大℃饱和溶液的质量一定时,溶解度越大,所含溶质质量越大,所含溶剂质量越小。
溶解度曲线的涵义及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涵义及应用作者:马亚楼来源:《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15年第11期一、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称之为溶解度曲线,那么曲线上的点、线、面有什么意义呢?1.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此时溶液为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曲线上的点叫饱和点,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型,如KNO3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如Ca(OH)2等。
3.溶解度曲线下方的面表示不同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该面上的点叫做不饱和点。
曲线上方的面表示对应温度下的过饱和溶液。
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根据曲线上的点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根据溶解度查出相对应的温度,也可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2.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倾斜度可以确定提取溶质晶体的方法:曲线为陡升型,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使之结晶;曲线为缓升型,一般用蒸发溶剂使之结晶;曲线为下降型,一般采用升温结晶的方法。
例1(2015·雅安)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化肥、电镀液等。
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是102.5g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20℃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gD.将70℃时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研析与解答:由题给溶解度曲线,可知在7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102.5g,由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在表述溶解度时必须指明温度,否则说溶解度毫无意义;由曲线可以看出,在70℃之前,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逐渐增大,但在70℃之后。
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逐渐减小;由于在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8.6g,即此时128.6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g;在7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达到最大值,在70℃之前和之后,该物质的溶解度均比70℃时小。
2022年中考化学板块一必考点9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课件
D A、据图可以看出,t1 ℃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正确;B、据图可以看 出,t2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正确;C、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 高而减小,故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正确;D、t2 ℃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a、b的溶解度减小,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温 度下b的溶解度大于a,故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t1 ℃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2 ℃时c物质的溶解度,故降 温后溶液的质量分数a大于c,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错误。
审题思维 ①溶解度曲线中交点的意义 t1 ℃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在此温 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__。 ②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而乙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③根据溶解度确定溶质与溶剂的质量关系 t2 ℃时,甲的溶解度为 70 g,____g 甲物质溶解在 100 g 水中恰好得到饱和溶液。 我的答案:_____。
A.t1 ℃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 ℃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t1 ℃时,将20 g甲物质加入50 g水中可得70 g溶液 D.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 因甲、乙溶液的质量未知,故无法得知其溶质的质量,故 A 错;t2 ℃时甲的饱
量的乙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 D 正确。
2.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 ℃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B.t2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c=a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1. 如图所示是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0 ℃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09gB .t ℃时,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7.5%C .20℃时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降温至t ℃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 .氢氧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D 【解析】从图中可知,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09g ,A正确;t ℃时,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g60g 100g 60⨯+=37.5%,B 正确;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20℃时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降温至t ℃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 正确;氢氧化钠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再溶解氢氧化钠,对于其他物质而言,可能还会溶解,D 错误。
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5 ℃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均为25gB .50 ℃时,分别在100g 水中加入50g 甲、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 .50 ℃时,甲、乙各100g 饱和溶液降温至25 ℃时,析出固体乙多于甲D .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D 【解析】25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为30g ,没有明确溶剂的量,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无法确定,A 错误;50 ℃时,甲的溶解度为50g ,加入到100g 水中,能全部溶解,乙的溶解度为40g ,小于50g,则将50g 乙加入到100g 水中不能全部溶解,故此温度下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甲的,B 错误;50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且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故降温至25 ℃时,析出固体甲多于乙,C 错误;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可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 正确。
3.如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4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g。
溶解度曲线应用技巧
溶解度曲线应用技巧
溶解度曲线是用于描述溶质在特定温度下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溶质浓度变化的曲线。
这些曲线对于化学、药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以下是一些应用技巧:
1.药物研发:在药物研发中,了解药物在不同温度下
的溶解度曲线对于确定最佳制备条件和药物输送方
案至关重要。
这有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
效。
2.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工程中,溶解度曲线可用于
优化反应条件,确保反应物质能够充分溶解,以提
高反应效率。
3.结晶工艺:在晶体工程中,了解溶解度曲线有助于
控制晶体的生长过程,以获得所需的晶体结构和纯
度。
4.化学分析:在分析化学中,溶解度曲线可用于确定
溶液中某种化合物的浓度,从而进行定量分析。
5.材料科学:在材料科学领域,了解不同溶剂中材料
的溶解度曲线对于选择合适的溶剂和优化材料的制
备过程至关重要。
6.食品工业:在食品工业中,溶解度曲线可用于控制
食品中添加物的浓度,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口感。
7.环境监测:在环境科学中,了解水中污染物的溶解
度曲线有助于评估水质和环境污染程度。
8.质量控制:在制药和化工等行业中,监测溶解度曲
线可以用于质量控制和产品检验,以确保产品符合
规格要求。
总之,溶解度曲线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用于优化化学和工程过程,改进产品质量,以及在多个领域中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通过正确使用这些曲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行为,从而提高实验和生产的效率和效果。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一、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溶解度/g S2 S1 M
静态:定点M——t1℃时,固体物质A的 溶解度是S 克。 (实际意义:t℃时,100克水中最多溶 解A物质S克。)。
O
溶解度/g
t1
t2
温度/℃
动态:动点M→N——t1℃→t2℃时,固体物 S 2 质A的溶解度由S1克→S2克。 (实际意义:100克水中,当温度t1℃时,溶 解S1克A物质就达到饱和;当温度变到t2℃时, S1 还是100克水,需溶解S2克A物质才能饱和。)
溶 解 度 (g) 甲
乙
甲
冰水
乙
0
温度 ( C)
应用二 确定混合物的提纯、分离方法 例 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如何提纯 硝酸钾? 溶 解 度 /g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硝 酸钾
混合物
适量水 加热 KNO3 热 饱和溶液 降 温 结晶
过 滤
60 氯化钠 4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O
N
M
t1
t2
温度/℃
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温度,实质上就是改变物质的溶解度。溶 解度曲线直观地反映出“改变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是增大?减小? 还是基本不变”。它能指导我们通过控制溶液的温度来改变溶液的 状态、配制合理浓度的溶液、结晶获取溶液中的溶质。
应用一 判断温度改变对“溶液状态及组成”的影响
/g
45 30 2010
小结:溶解度曲线类型为“ 态受温度的影响情况:
不饱和溶液
升温
”的物质的溶液组成及其状
升温
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例题讲解
例1:根据如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
题:
(1)点P的含义是:t2℃时,A、B的溶解度相 等(或AB的溶解度为30克)
P
(2)t2℃时,向50g水中加入20gA物质,充
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65克 ;所得
溶液是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
(3)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与物质 C 的溶解度曲线类似
(4)现有一杯t1℃时含A、B两种物质且均饱和的混合溶液,若要从
中分离出少量A的纯净物,其操作方法是 降温结晶
5、(1)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2) 甲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甲物质溶解度升高至 不小于25克,(3)①、③
6、(1)不饱和(2)D(3)降温结晶(4)C>B>A(5)➂ 7、(1)25(2)➀➂➄
(1)40
(2) 25%
(3)硝酸钾
(4) BC
三、感悟十堰中考
4、(2016年)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2)t1℃时,50g水中加入30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后,可得到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
; g溶液;
①t1℃时,甲、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②t3℃时,向100g20%甲的溶液中加100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③t2℃时,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④t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制成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 量为甲<乙<丙.
(8)将t3℃时A 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 A 更易析出晶体;若 将t3℃时等质量的A B饱和溶液降温到t1℃, A 析出的晶体多.
例2:R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 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1)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_g。 (2)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R是____(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 (4)关于图2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有_____。 A.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 C.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
故答案为:(1)甲; (2)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 温度) (3)丙; (4)BD。
四、强化训练:完成导学案第1、3、5、6、7
参考答案:
1、(1)< (2)B E
(3)B C F G C F G
3、(1)不饱和 (2)B C(3)镁与稀盐酸反应放热,使 饱和的溶液C温度升高,C的溶解度降低,析出晶体。
(任填一种)。 (3)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 (填“甲”、 “乙”或、 “丙 ” 相 似)。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2 ℃配制300g甲的饱和溶液,需要固体甲的质量为100g; C.t2 ℃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 ℃,甲析出晶体的质量比乙多 D.t1 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 大小:丙>甲=乙。
答案为:(1)30℃时, KNO3的溶解度为50克 (2)蒸发结晶 (3)减少 (4)③④
8(2018年)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
题: (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 。 (2)欲将t1 ℃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本专题内容在中考的地位:
请默读导学案111页命题解读,同时思考这些考 点的知识你
1、固体溶解度四要素:
前提条件: 标准: 溶液状态: 质量单位:
2、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以及与该温度下溶解度的关系 (判断以下观点对错)
同温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①溶质质量:A>B ②溶剂质量:A<B ③溶质质量分数:A=B.
(7)t3℃时A B C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C<B<A
,
将t3℃时A B 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小关系是 A=B>C
;现有t1℃时C的不饱和溶液欲变为饱
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 。
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10℃时,这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
NaCl﹥KNO3﹥Ca(OH)2 ②20℃时,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③30℃时,将等质量的KNO3和NaCl两种物质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 NaCl﹥KNO3 ④40℃时,将该温度下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升高温度,溶液出现浑浊
。
(5)将t3℃时等质量A、B溶入水配制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需水 的质量关系为 A<B ,溶液质量的关系为 A<B (若用等质量的水配 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需A、B的质量如何?若配制质量相等的A、 B饱和溶液所需A、B的质量又如何?)
(6)将t3℃时等质量A、B的饱和溶液分
别的降➋温➌至t2(℃填,序对号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
答案为:(1)甲=乙>丙; (2)60; (3)②④.
2(2017年)如图所示是KNO3、NaCl、Ca(OH)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 列问题。
⑴P点的含义是
;
⑵当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时,提纯的方法是
;
⑶若满足Q点指标的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将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