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一节《力》精品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一节《力》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99c184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c.png)
牛顿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 最有影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 数学家和哲学家。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和三 大运动定律,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 伟大的一个成就”。
因为牛顿对力学贡献卓越,人们把他 的名字定义为力的单位。
力的作用效果
力改变了橡1(皮.力力泥可可的以以形改状使变物物体体发力的生改形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呢?
大力士可以搬起一般人搬不动的“元宝”,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 大小 有关系。
向右用力推盒子,盒子会向 右 运动;向左用 力推盒子,盒子会向 左运动。说明:力的作 用效果跟力的 方有向关。
将盒子竖放,分别在A、B位置慢慢 推动盒子,力的作用效果是否一样?
2.力的大小可以通过线段的 长短 表示;箭头的方向用
来指示力的 方向 ;力的作用点可以用线段的 起点 或
终点 来表示。
3.力的示意图就是要把力的 大小 、方向 和作用点 表现 出
画力的示意图
画出人对箱子水平向右、大小为100N的力的示意图。
1.找作用点(在受力物体 F = 100 N 上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ChangLe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再见!
想想议议
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能够把 另一只小船推开而自己坐的船不动吗?
跟踪练习
1.游泳时,人用力向 后 (填“前”或“后”)划水
,因为力的作相用互是的
,所以人会受到水对前人向
(填“前”或“后”)的推力,使人前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ffd64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f.png)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学会画力的示意图,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以及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2. 重点:力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力的示意图模型。
2. 学具:作业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推车等,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
2. 讲解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力的单位(牛顿)。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拉伸、压缩;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加速、减速。
4. 演示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5. 学生动手练习:画出给定力的示意图,如拉力、压力等。
6. 讲解力的示意图的应用: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实际问题,如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分析。
7.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并解答。
8. 课堂小结: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七、作业设计(1)拉力:2N,向东(2)压力:5N,向下(3)摩擦力:3N,向北2. 答案:(1)箭头长度为2,箭头方向向东。
(2)箭头长度为5,箭头方向向下。
(3)箭头长度为3,箭头方向向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问题的应用上还需要加强练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7章第1节《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7章第1节《力》](https://img.taocdn.com/s3/m/5d1e5cb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6.png)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力》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涉及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力的概念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推、拉、提、压等。
力的分类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
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运用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力的实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难点:力的实质和作用效果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气球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力的现象,如推门、拉抽屉等。
2. 概念讲解:介绍力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 分类讲解:讲解力的分类,如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类型的力。
4. 作用效果讲解:讲解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力是如何作用在物体上的,并产生相应的效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7. 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六、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力的概念。
2. 列举三种力的分类,并说明其特点。
3. 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让学生掌握了力的基本知识,但在力的实质和作用效果的判断方面,部分学生可能仍存在疑问。
课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深入了解力的实质,以及如何判断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了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力的实质。
通过随堂练习,提高了学生运用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反应积极。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第七章+第1节+力(共17张PPT)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第七章+第1节+力(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e3ee3e24afe04a1b071de85.png)
一、力是什么?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力的概念: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 用。 人 车 接触 施力 弹簧 受力 手 物体 物体 土 推土机
磁铁 铁钉 ?相互接触的物体可以有力的作用,不接触的 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吗? ?单独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吗?
地球对苹果的万有引力
磁铁对小球的磁力
第七章 第1节 力
攀岩者仅靠手脚灵活运用抓、撑、蹬 等动作,用“力”实现身体的平衡。 什么是力呢?
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力”„„
人推车 人用了力 车受到了力
双手拉弹簧 人用了力 弹簧受到了力
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力”„„
人提水桶 人用了力 水桶受到了力
人举杠铃 人用了力 杠铃受到了力
其他物体也可以对别的物体施力„„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使它发生形变 Nhomakorabea形状改变
观看实验现象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1)从静止变为运动, 或从静止变为运动; (2)运动快慢变化; (3)运动方向变化。
运动状态改变
如何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呢?
除了力的大小、方向还有什么因素能影响力的作用 效果呢? 想想做做 将物理课本放在课桌上,使用大小相 同、方向相同的力,分别推课本的三 个不同的位置,观察效果相同吗?
地球与月球之间有引力
不接触的物体间也有力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Newton)
国际上通用力的单 位叫做牛顿,简称牛, 符号N.这个名称是为 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 顿而命名的.我国也用 牛顿作为力的单位.
拿起两个鸡蛋所用 的力约就是1N
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演示: (1)捏一下橡皮泥; (2)拉伸一下弹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力》课件26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力》课件26张](https://img.taocdn.com/s3/m/6e4ef37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c.png)
课题:力
谢谢!
8
小结2
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产生改变(简称形变)。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改变。
想想做做 用力拉弹簧,用的力越大,弹簧的长 度有什么变化?
10
想想做做 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沿着他的运动 方向放一个磁铁和运动路径的侧旁放 一个磁铁,视察小区的运动变化情况?
11
想想做做 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 门,感受手推门的难易程度有什么不 同?
带电的橡胶 棒吸引带电 的玻璃棒
人 车手 石弹头簧 S极背 带电的橡胶棒
施力物体
推
拉
压
排挤
S极
吸引
带电的玻
璃棒
作用 受力物体
力用符号F 表示,单位牛顿,简称牛, 符号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 N。
5
小结1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产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 受力物体。
答案:B
4.用如图所示的水壶提水时,手应提在水壶把手的______处;把水壶 里的水灌到保温瓶中去时,手应提在水壶把手的________处。(前两 空均选填“A”或“B”)出现这样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力的三要素中 力的__________影响力的__________所导致的。
答案:A,B,作用点,作用效果
12
小结3
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称为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表示方法 ——力的示意
图
力的大小——用线段的长短表示
力的方向——用箭头表示
力的作用点——用一个点表示
力的示意图
起点表示力的作 用点
标出力的符号 (大小和单位)
第七章 第1节《力》(最新修改)
![第七章 第1节《力》(最新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70e7460e0740be1e650e9af7.png)
排球的 运动方向发 生改变,这 是因为排球 受到力的作 用
形状改变
使物体形变 力的作 用效果
(拉伸、压缩或弯曲)
体积改变 静止↔运动
改变运动状态
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打台球时,力 的大小、方向、作 用点都很重要
射点球时,脚踢的部位不同 产生的效果相同吗? 射点球时,用力的大小不 同产生的效果相同吗?
二、力的作用效果
弓的形状改变
竿子的形状改变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竹子形状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
海绵发生的形变,它受到了力 的作用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投球手把静止 (2)棒球被接 的棒球投掷出去; 球手接住;
(3)接球手将 棒球击出。
静止
运动
运动
静止
棒球的运动方向 发生了改变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第七章 第1节 ---力
一、什么是力?
归纳
人推车,人对车用了力. 手拉弹簧,手对弹簧用了力. 推土机推土,人对重物用了力. 磁铁吸引铁钉,磁铁对铁钉施 加了力。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压、拉、 推、提、 吊……我们可以称之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归纳:
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至少要有两个物 体.人、推土机、人施加了力,称为施力物体.杠 铃、土、车受到了力,是受力物体.
1牛顿的力多大?
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 个箭头,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 受到了力。
线段的长短 箭头 表示力的大小; 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表示力的作用点。
步骤: 1、确定受力物体(承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就是受力物体);
2、在受力物体上找到力的作用点(一般在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的地方); 3、从力的作用点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并在末端标上箭头; 4、在箭头附近标上力的符号、大小、单位(如F=100N) ,(有时还要 标上角度)。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堂笔记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c162da183c4bb4cf6ecd14e.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堂笔记第七章力第1节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是0.5N。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可以形象描述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一般起点在物体上即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代表力的方向,在同一图中,线段越长表示力越大,最后在箭头旁用数字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有力作用的物体可以不相互接触。
第2节弹力一、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任何物体受力后都会发生形变,有些物体撤去力时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弹性,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也有一些物体撤去力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塑性。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撤去力后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如在使用弹簧、橡皮筋等时不能超过它们的弹性限度,否则会损坏它们。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恢复弹性形变的方向一致。
4、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测力计。
常用的测力计有弹簧测力计、握力计等。
二、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两看、一调”,“两看”即使用弹簧测力计是先观察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认清每一个小格表示多少牛。
“一调”即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不在零刻线位置,应该先调节指针归零。
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
![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https://img.taocdn.com/s3/m/d41df52a5901020207409ce2.png)
三、对力的理解与表示
问题 1:力是什么?每一个力对应的两个物体叫 什么? 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②每一个力总对 应着一对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是——“
力”的问题
二、力的作用效果
效果一:力引起形变 你能操作演示一个例子吗? 效果二:力引起运动状态改变 你再演示一个例子吧!
注意: 运动状态变化可有三种表现形式哦!你 能说说吗? ①小球由静止开始运动 ②小球的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②小球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思考与讨论:
下述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说明正确吗?
问题 2:力用什么字母表示?力的单位是什么? 简称和符号如何 ? 理解:力用F 表示,大小以“牛顿”为单位,简 称牛,符号是“N”。
思考与练习:
下列那些情境要用到大约1N的力?
A.拿起一本书 B.提起一瓶啤酒 C.拉单杠做引体向上 D.握住一只铅笔
A正确。BC中的力大于1N。D中的力小于1N
D 两只手对着摩擦,最后两只手都热了,这是两手间有一对相 互作用的结果。
A正确。 B错。支持力与重力不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 不是相互作用力。C正确。D正确。
当堂达标:
1一名举重运动员,两手用1000N的力举起了一个杠铃,试作 图画出其受力的示意图,并标上相应的
大小。 2.一个吊灯受吊线拉力是F1=4N , 吊线对天花板的拉力也是F2=4N,试画 出这两个力的示意图,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吗?
《力》PPT课件(人教版)
![《力》PPT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0a1cda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0.png)
第一节 力
神舟号为什么能 离开地球,升上天空, 实现我国的飞天梦?
手拍桌子
左手拍右手
人推车
这是人对力最 早的认识,从肌肉 的紧张感觉中得到 的.
如果没有人,是 不是就没有力的作用 呢?
推土机推土
木块将弹簧拉长 耕犁推土
地球对苹果的万有引力
磁铁对小球的磁力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左手 人
运动员
拍 推 举 作用
相互
右手 车 杠铃
力的作用 是相互的。
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单位 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体验1N的大小: 让学生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 力大约是1N。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 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1. 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 作用点
2. 力
单位: 牛顿,简称牛,符号为 N 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打台球时,力 的大小、方向、作 用点都很重要
三、力的三要素
踢足球时,用力越大,球就飞得越远。
——力的大小
踢足球时,球总是沿着所受的力的方向飞去。
——力的方向
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时,每次手的位置 离门轴远近不同,力的效果也不同。
——力的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个箭头,表示物体 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我为什么后退?
脚好痛
这两图说明了什么?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 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d501f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c.png)
知识点拨 1.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叫做相互作用力,这两个力的特点: 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异体),大小相等(等大),方向相反(反向),在一条 直线上(共线),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同时性)。
1.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孤掌难鸣”是因为一只手掌的力太小 B.力的单位是以科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 C.托起一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2 N D.只要有物体,就一定会产生力
图2
知识点拨 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三要素中任意一个要素改变时,力的作用效果就会改变。 探究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时,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 力的示意图
例4 如图3所示,小明用水平推力F推车,请画出推力F的示意图。 如答图1所示
图3
答图1
例5 (传统文化)“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图4是 小朋友放风筝的情景,风筝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对风筝的拉力 为20 N,请画出这个拉力的示意图。如答图2所示
知识点 力的概念
例1 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B.只有人能做施力物体
C.有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D.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知识点拨 1.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即发生力的作用时, 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两个物体。
2.一个物体可能同时与几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 3.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没 有力。
5 . 物 理 学 中 通 常 用 __带__箭__头__的__线__段____ 表 示 力 。 箭 头 表 示 力 的 ____方__向____;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__作__用__点____;线段的__长__度____ 反映力的大小。
第七章力(知识点梳理归纳)
![第七章力(知识点梳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a98a2e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3.png)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 的” 可知,甲与乙同时 会受到一个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 上的作用力,所以会同 时相对离开。
知识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
A. 甲仍然静止,乙被推开 B. 乙受到甲的推力作用,甲不受乙的推力作用 C. 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 D. 甲、乙同时相对离开
答案:D。
第二节 弹力
知识点:①弹性和塑性; ②弹力; ③弹簧测力计
弹性形变
知识一 弹性和塑性 弹力
1.弹性和塑性:
有些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弹性;这
力的示意图
A
B
C
D
答案:改变物体形状的是 AC;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BD。
知识三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中有一个要素变化,力的作用效果也将发生变化。
2.力的示意图 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
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方向,线段的起点或中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 示力的方式叫做力的示意图。
当弹簧的长度为 6.5 cm 时,伸长的长度为
△x=6.5cm4cm=2.5cm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 拉力与其受到的拉力成 正比,所以
F1:△x1= F2:△x2 F1:2.5cm= 1N:2cm F1= 1.25N
(2)由图象得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_______与其 受到的拉力成______。
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力》优质教学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力》优质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2d505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3.png)
第1节 力
拓展训练
2. 如图所示.跳水运动 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 压跳板的力的作用效果是 使跳板发生 ___形__变____, 跳板弹起过程中跳板对运动 员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运动员的 _运__动___状__态__ 发生改变。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 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大胆地说 说自己的体会、感受或想法。
第1节 力
新课讲授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作用点 方向
大小和 单位)
F=100N
第1节 力
新课讲授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作用点必须画在受力物体上。 2 .力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不能省略不画。 3. 线段的长度必须与比例相符。 4 .必须标出力的大小、单位、有角度的力必须标明角度。 5 .必须画成实线。
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
第1节 力
目录
01 力 是 什 么 02 力 的 作 用 效 果 03 力 的 三 要 素 和 力 的 示 意 图 04 力 的 作 用 是 相 互 的
第1节 力
新课பைடு நூலகம்入
攀岩者运用抓、撑、蹬等动作,用“力”到达山顶。
第1节 力
新课讲授 一、力是什么
推 拉
第1节 力
新课讲授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人推墙,墙受力,但人后退,人受到向后的力。
第1节 力
课堂小结
• 力是什么 • 力的作用效果 • 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1节 力
拓展训练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___运__动___状态发 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或 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
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4d4538dcaaedd3382c4d347.png)
第七章知识点概括第1节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符号F2、单位: 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概有1N3、条件:起码要有两个物体物体间要有互相作用③接触和不接触的物体之间都可能有力的作用4、作用成效: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指:速度大小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运动状态不变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5、三因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受力物体上〕,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成效。
6、特色: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
同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力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
互相作使劲特色:同时产生,同时消逝。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向来线上,作用在两个不一样的物体上。
第2节弹力1、弹性和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还本来的形状的特征叫做弹性。
〔弹性有必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可以完整还原。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可以自动恢复本来形状的特征叫做塑性。
2、弹力:〔施力〕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产生的条件:两物体互相接触〔挤压〕并发生弹性形变4、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相关方向:与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作用点:受力物体的接触面上5、常有的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
6、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答: (1) “三看清〞:看清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能否瞄准零刻线,假定不是,应调零。
(2)被测力的大小不可以高出量程。
(3)使用前,用手轻轻地往返拉动几次,防备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响丈量的正确性。
(4)使用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
(5)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视野一定与刻度面垂直。
第3节重力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2、重力定义: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遇到的力。
符号 G施力物体:地球受力物体:地球邻近的全部物体3、重量:重力的大小。
《力》力PPT优秀课件
![《力》力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5bdfd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7.png)
二、力的作用效果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变静为动 变动为静 快慢改变 方向改变
二、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 使物体的运动 状态发生改变
变静为动 变动为静 快慢改变 方向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和示意图
成人和中学生拉同一个 拉力器,产生的作用效果一 样吗?
力可以使物体形变,形变包 括形状和体积的改变,可以 是明显的,也可以是微弱的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由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止、速度大 小的改变,速度方向的改变。
互动新授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
提出问题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再见 进行猜想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设计并进行实验
再见 现象:磁铁靠近小钢球时小钢球开始运动。
观察:小钢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 如果在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小球 的运动有什么变化?
现象:小球的运动方向改变。
做做: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现象:弹簧的形状变化了,变长或变短。
互动新授
观察:力使物改变了什么?
教学内容
点我喔
再见 0
情景引入
1
0
互动新授
2
0 巩固扩展 3 0 课堂小结 4
情景引入
请你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
再见
马拉车
举重运动员 举起杠铃
推土机推土
运动员踢足 球
互动新授
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力”……
人推车,人用了力,车受到了力。
再见
双手拉弹簧,人用了力,弹簧 受到了力。
互动新授
《力——力》物理教学PPT课件(6篇)
![《力——力》物理教学PPT课件(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defaf6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1e.png)
二、力的作用效果3.图甲、乙、丙、丁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A.甲和乙 B.丙和丁C.甲和丙 D.乙和丁
答案
解析
4
4.在冬奥会滑雪比赛时,运动员用力撑雪杖使自己从山上由静止加速滑下,这表明力能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某运动员在滑下过程中碰撞标志杆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它说明力还能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例题】小女孩用80 N的力将水桶提起(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小女孩提桶的力的示意图。
点拨 根据题意,确定力的三要素。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女孩提水桶的力的作用点在水桶的提手上,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大小是80 N。画该力的示意图时,以该力的作用点为起点,竖直向上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并在箭头旁边标上力的符号及力的大小。
第七章 力
第2课时 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相互作用
3.如图所示,小华用绳拉着小车行走,请画出绳对小车的拉力F的示意图。
11.将一个大的塑料饮料瓶顶部做成子弹头形,瓶中装入约的水,瓶口用带有气门芯的橡皮塞塞紧,做成一个“水火箭”。为了使水火箭飞行稳定,还可以装上侧翼,如图。用打气筒通过气门芯向瓶内打气,当气压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高压气体将水向下喷射出去,火箭就会向上腾空而起。水火箭腾飞的施力物体是 水 ;水火箭的工作原理是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9.千古神话“嫦娥奔月”成为中国航天的现实。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在太空多次通过喷射燃气实现变轨( 改变运行高度和运行方向 ),这实际上运用了物理学中的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的原理。
11.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 )A.同学们投出的实心球的运动轨迹是弧线B.龙虾煮熟后变得更弯曲C.壁虎可以稳稳地趴在天花板上不掉下来D.撑竿跳高时运动员把杆压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f7cb15011ca300a7c39046.png)
初中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第七章 力
第一节 力
1 第认七识章无理力数
1 第认1节识无力理数
知识点一 力 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 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物理学中,力用字母F来表示。 2.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是1 N。 3.产生条件:①至少存在两个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现象 ①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分析 运动方向改变
④关闭发动机后缓缓向前运动的汽车 ②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 ③塑料直尺被压弯
答案 B
速度变小 形状改变
判断 受力改 变运动 状态
受力改 变形状
1 第认1节识无力理数
知识点三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如图7-1-3)。
1 第认1节识无力理数
2.力的示意图: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如图7-1-4所 示,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在同一示意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 用数字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1 第认1节识无力理数
解析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发生了作 用;要想产生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故A选项正 确,B、C选项错误。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比如并排放置, 不相互挤压的两个桌子间就没有力的作用,故D错误。 答案 A 点拨 本题是一道关于“力”的概念的辨析题,解答该类问题时,首先 要正确理解相关物理概念,然后利用概念进行辨析解答即可。
7.1《力》教案
![7.1《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3a82b3f121dd36a32d822f.png)
第七章第一节力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N).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能简单描述出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从而对力形成初步的认识.2、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通过探究活动感悟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和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2、通过作力的示意图,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力的概念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三、实验仪器:磁铁、铁钉、铁球、两个弹簧、三角板,四、教学方法:演示法,交流法,观察法。
五,课时安排:2 小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力”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那么谁来表示出来自己的力气最大呢?(请几位同学看看他们怎么做,不同的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自己的力气最大。
)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就是力,板书:第一节力(二)进行新课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15页图7-1的五幅图,并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学生回答可能有: 都有两个物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都有作用………及时给说得好的学生以鼓励。
总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拉、提、压、吸引和排斥等作用,都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我们将这种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做力。
板书:一、力1、定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做力。
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一个物体也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受到力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加力作用的是施力物体.不存在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板书:2、力离不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第七章第一节力PPT课件(人教版)
![第七章第一节力PPT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631ff1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4.png)
一个成熟的苹果,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落到地面
上,在此过程中,苹果( B )
A、一定不吸引地球 B、一定吸引地球 C、不一定吸引地球 D、不能确定
同的力去推它,使其产生(a)、(b)、(c)、(d)
各图中的形变,如果力的大小F1=F3=F4>F2, 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的图是(
C)
A.图(a)和(b) C.图(a)和(d)
B.图(a)和(c) D.图(b)和(d)
用脚踢足球,球飞走了是由于_____对____ 施力的结果;脚感到疼是____对____施力的 结果,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做一做]
小车在A点受到大小为200N、与水平方向呈30˚ 角的拉力F的作用。试画出力的示意图。
F=200N
30˚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一个力至少与两 个物体有关,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即:使物体产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一个力至 少与两个物体有关,一个物体不能产生 力的作用。 2、施加力的物体——施力物体
受到力的物体——受力物体 二者同时存在
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脚踢球 •书压桌子 •磁铁吸引铁钉
磁悬浮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一个力至 少与两个物体有关,一个物体不能产生 力的作用。 2、施加力的物体——施力物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1节力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1节力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02f09d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1c.png)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辅助教学:
1.教具:弹簧测力计、橡皮筋、小球等,用于进行力的实验和演示。
2.多媒体资源:PPT、教学视频、动画等,展示力的作用效果和实验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物理概念。
3.技术工具:互动白板、实物投影仪等,实现课堂上的实时互动和展示,提高课堂效率。
1.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力的现象,如踢足球、拉弓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存在,从而引出力的概念。
2.提问式导入:向学生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需要用力的情况?这些力是如何产生的?”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
(1)力的作用点的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3)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是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能够理解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实验、游戏等互动性强的学习活动更感兴趣,而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可能感到枯燥。在学习习惯上,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依赖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直观展示物理现象,便于学生理解;实现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师生互动:
(1)提问:针对力的概念、作用方式等问题,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演示:进行力的实验演示,邀请学生参与,并解释实验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得出:一个力必然联系着两个物体,对一个力来说,一定有施力物也一定有受力物。学生再举一些例子,并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巩固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理解。
体验: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1N。
一、力的概念
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演示一些力的现象:手托课本、手拉弹簧、用落下的书砸气球、磁铁吸引铁钉等。
归纳总结: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地方: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打击、吸引、举、排斥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授课内容:第七章第1节《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思考:手拍桌面时,手给桌面一个力,对这个力而言,哪个施力?哪个受力?思考:手托一本物理课本与托两本物理课本,哪个力大?要知道具体数值是否需要一个标准?从而引入力的符号和单位。
二、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活动:用手将弹簧拉长、用手压皮球、用手使刻度尺变弯曲。观察物体受力后有什么变化?归纳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教师示范一些作力的示意图的试题。规范画图方法和步骤。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我们知道磁铁吸引铁,说明磁铁给铁一个吸引力。那么磁铁吸引铁的时候,铁吸引磁铁吗?能否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结论。
演示实验:(1)(用投影仪演示)把两块蹄形磁铁固定在小车上,让它们的同名磁极相对,将两个小车在水平桌面上靠拢。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以下三种情况下的现象。
①按住磁铁A,释放磁铁B;
②按住磁铁B,释放磁铁A;
③同时释放两个磁铁。
(2)让两个弹簧对拉,有什么现象发生。这表明一个弹簧对另一个弹簧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弹簧的力。
归纳总结: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观赏、体会与力有关的现象,针对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学生可以再举出一些这方面的生活实例,加深理解
出几道作力的示意图的试题供学生练习
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可以用细线悬吊磁铁,手拿铁块靠近磁铁,如果看到磁铁靠近铁块,说明铁块吸引磁铁。或者把磁铁放在小车上,用铁块靠近,进行实验。
学生观察并描述看到的现象,分析得出:磁铁A对磁铁B施加排斥力的同时,磁铁B也对磁铁A施加排斥力。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我们已经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试着举例说明。
找一名学生按图2进行实验:分别在A、B、C处用力开门,感受开门的难易程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了什么?
思考:一个力有三个要素,所以提到一个力,不仅要关心它的大小,还要关心它的方向和作用点,能否用一个图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力的体间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气球、铁块、小钢球、微小形变演示仪
教案审阅人(组长)签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授课时间
月日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
你背起一个质量是50kg的同学的力大约是400N等等。
学生动手实验、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物体受力后的表现不过两个方面:即形状的改变或运动状态的改变。其中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学生容易想到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得出力作用的地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进而了解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所以物理中通常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手按桌面,桌面是否发生形变呢?有什么办法观察到微小的形变呢?
活动:用磁铁靠近细线下悬吊的铁钉,原来静止铁钉会怎样?
演示:按图1分别演示,观察小钢珠在桌面上的运动情况。注意观察没有磁铁和有磁铁的作用下,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有没有改变
归纳总结: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上面的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实验:(1)用手拍桌子。(2)学生两只手互相拍打。实验后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进行分析。
感受力与美的结合,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从人对物体的作用到一般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由浅入深,从形象到抽象,符合认识规律,学生易于接受力的概念。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类比用光线表示光的方法,它是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那么,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就可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师生总结: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就可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个图就叫力的示意图。其中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这里采用的方法是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由浅入深,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也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通过举例进一步使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从生活到物理,再从物理到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学生的潜意识里是磁铁吸引铁,铁不吸引磁铁。通过实验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设计和进行实验的过程能进一步巩固力的作用效果知识
设计意图
二次
备课
导入:
播放视频:拔河、吊环比赛、推土机推土、火箭发射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
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