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及去除工艺进展_宋清爽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及去除工艺进展

l s e vt e, x et g t rv o e rf e c rd c o n eerh pamad r ai s ep c n o poiesm e rn efrpou t n a d rsac . i v i d e o i
[ y wod ] vrsiat ai ;v srm vl bod po ut Ke r s i nc vt n i e oa; lo rd cs u i o u r
S e z e e w a g n il g c l P o u t Co,L d h n h n 51 0 ,Ch n h n h n W i u Gu n mi g B o o i a r d cs . t ,S e z e 81 7 ia
Co r s o d n a t o . rep n ig uh r E- i:g p x O 0 @y h 0 c m.n ma l c z y 4 2 a 0 .o a
生产及科研提供参考。
[ 键词 ] 病毒灭活 ; 毒去除; 液制 品 关 病 血 [ 中图 分 类 号 ] R17 4 7 8 ;R 5 [ 献标 识 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0 — 0 2 2 1 )4 0 2 — 4 文 0 9 0 0 (0 2 0 — 6 7 0
[ s a t Wi h ee p n fmeia si c n mpoe e to iig cn io sfrh ma,te sf y Abt c】 r t te d vl meto dcl c n e ad i rvm n fl n od i o u n h a t h o e v tn e o l m e vt e ae b e ee ig m c r atn o .I re o e sr te s e fpam ei - fpa a dr a vs hv en rci n u h moe t t n n dr t nue h a t o s a d r a s i i v ei o f y l v
血液成分病毒灭活的研究进展_谭美芳

1.1 加 热 法 1.1.1 湿热法 巴 斯 德 液 态 湿 热 法 最 早 用 于 白 蛋 白 的生产过程中。将液态白蛋白经60 ℃恒温处理10 h, HBV、HCV 和 HIV 均可被 灭 活[1]。 巴 斯 德 法 也 应 用 于生产静脉注 射 用 的 丙 种 球 蛋 白 (intravenous immu- neglobulin,IVIG),凝 血 因 子 FⅧ、FⅨ,纤 维 蛋 白 原 (fibrinogen,FIB)等 产 品 的 处 理。 目 前 巴 斯 德 法 主 要 应用于白蛋白和IVIG 的病 毒 灭 活。 该 方 法 能 灭 活 所 有脂包膜病毒和大部分非脂包膜病毒。 1.1.2 干热法 热 灭 活 法 是 将 冻 干 后 的 制 剂 经 加 热 处理、干 热 杀 灭 病 毒 的 方 法。 Mannucci等[2]研 究 以
【基 金 项 目 】 广 州 市 科 技 计 划 项 目 (10C36091671) 【作者单位】 510010 广东广州,广州军区广 州 总 医 院 输 血 科 [谭 美 芳 (广 州 中 医 药 大 学 在 读 硕 士 研 究 生 )、单 桂 秋 ) 【通讯作者】 单桂秋,E-mail:rabbit_2007@126.com;Tel:020-36653445
2 血 液 成 分 的 病 毒 灭 活 方 法
常用 的 血 液 成 分 制 剂 包 括 血 浆、红 细 胞、血 小 板、 冷 沉 淀 等 ,及 从 人 血 浆 蛋 白 成 分 中 分 离 出 来 的 制 剂 ,包 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 血 因 子 制 剂 (纤 维 蛋 白 原 浓 缩 剂 、冷 沉 淀 、Ⅷ 因 子 浓 缩 剂 、凝 血 酶 原 复 合 物 、纤 维 蛋 白 胶 )。 2.1 血 浆 的 病 毒 灭 活 方 法
干热法对猪凝血酶的病毒灭活效果及其对凝血酶活性影响的评价_李岳飞

0. 5 mL / 瓶( 50 mL 细胞培养瓶, 下同) ; 在 Vero 细胞 生长为单层时接种 EMCV 和 Sindbis, 接种量为 0. 5 mL / 瓶, 继续培养, 至出现明显的细胞 病 变。 在 - 20℃ /37℃ 反复冻融 3 次, 收集病毒液。 1. 3 病毒细胞半数感染量 ( 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 , TCID50 ) 的测定 胞培养板中测定病毒 TCID
1. 2
10 , 11]方 法 培 养 细 胞。 病 毒 制 备 按 文 和 PPV, 在 PK接种量为
48 h 后 ≥ 80% 的细胞出现细胞病 脱落、 呈拉网状, 72 h PK15 出现病变, 变, 培养液中都悬浮大量的脱 15 贴壁生长 落坏死细胞; 未接种病毒的 Vero 和 PKPK无明显病变, 分别收集接毒 48 和 72 h 的 Vero、 15 培养液作为病毒原液, 统计并计算稀释的病毒液 TCID50 : EMCV、 PPV、 Sindbis 及 PRV 由低到高依次 6. 57 、 6. 83 及 6. 96 Log10 /0. 1 mL。 为 6. 34 、 2. 2 猪凝 血 酶 样 品 冻 干 前 后 病 毒 滴 度 测 定 按
* 基金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 ) ( 2006AA020503 ) ; 通信作 者: 孙德军( 1963. 11 ~ ) , 男,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生物化学 043185619233 Email: sundjjl@ 126. com 与分子靶向药物研究,
· 1206· 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
0. 1 mL and PRV with 6. 96 Log10 /0. 1mL to porcine thrombin samples of 500 U,and 2 000 U. Virus inactivation with boiling water ( 98 ~ 100℃ , 30 min ) , then detectied the effect and activity influence of porcine thrombin. Results heating the TCID50 of the Sindbis virus,PPV , EMCV and PRV effectively decreased from 6. 83 ,6. 57 ,6. 34 ,and 6. 96 Log10 /0. 1 mL to 1. 21 , 1. 43 , 0. 96 and 1. 38 Log10 /0. 1 mL, the activity loss of 500 U thrombin lyophilized preparation was 2 000 U ≤ 4% . Conclusion ≤ 10% , The indicator virus titer of porcine thrombin lyophilized preparation could be effectively decreased, and the influence on processed thrombin activity is in line with national standards. So 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virus inactivation of porcine thrombin lyophilized preparation. Key words: porcine thrombin; dry heating; virus inactivation; indicator virus; virus titer; thrombin activity
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

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目前已知经血液制品传染的病毒主要有HBV、HCV、HIV-1、HIV-2、HTLV和细小病毒B19。
尚未发现经血液制品传染CJD。
但有少数研究报告发现有实验性传染现象,因此要密切关注CJD,特别是vCJD的发展动向。
为了提高血液制品安全性,生产工艺要具有一定的去除/灭活部分病毒能力,生产过程中应有特定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
本技术指导原则是对血液制品(指以人血浆为原料制备的制品)生产过程以及特定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包括指示病毒和病毒去除/灭活方法的选择、验证方案的设计、结果判定以及附录所列技术验证申报的程序。
一、去除/灭活病毒方法的选择由于不同类血液制品潜在的污染病毒的可能性不同,为此选择病毒去除/灭活方法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一)凝血因子类制品生产过程中应有特定的能去除/灭活脂包膜和非脂包膜病毒的方法,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联合去除/灭活病毒。
(二)免疫球蛋白类制品对于免疫球蛋白类制品(包括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特异性人免疫球蛋白)生产过程中应有特定的灭活脂包膜病毒方法。
但从进一步提高这类制品安全性考虑,提倡生产过程中加入特定的针对非脂包膜病毒的去除/灭活方法。
(三)白蛋白采用低温乙醇生产工艺和特定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如巴斯德消毒法等。
二、常用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评价(一)巴斯德消毒法(巴氏消毒法)1.人血白蛋白制品几十年临床应用结果表明,白蛋白的巴氏消毒法对HIV和肝炎病毒是安全的。
其病毒灭活条件已很完善,可不要求进行病毒灭活验证。
但是必须对巴氏消毒法所用设施进行验证,使巴氏消毒各参数符合要求(包括制品内温度分布的均一性和灭活时间)。
2.其它血液制品(液体制剂)由于制品的组成、稳定剂(如:氨基酸、糖、枸橼酸盐等)及其浓度的不同,均会对灭活病毒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采用巴氏消毒灭活病毒方法时必须进行病毒灭活效果验证。
关于印发《血液制品去除_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的通知

关于印发《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的通知国药监注[2002]16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为防止肝炎、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播疾病随血液制品的应用而传播,保证临床使用安全,我局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制定了《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并转发至辖区内各有关单位。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二○○二年五月九日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目前已知经血液制品传染的病毒主要有HBV、HCV、HIV-1、HIV-2、HTLV和细小病毒B19。
尚未发现经血液制品传染CJD。
但有少数研究报告发现有实验性传染现象,因此要密切关注CJD,特别是vCJD的发展动向。
为了提高血液制品安全性,生产工艺要具有一定的去除/灭活部分病毒能力,生产过程中应有特定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
本技术指导原则是对血液制品(指以人血浆为原料制备的制品)生产过程以及特定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包括指示病毒和病毒去除/灭活方法的选择、验证方案的设计、结果判定以及附录所列技术验证申报的程序。
一、去除/灭活病毒方法的选择由于不同类血液制品潜在的污染病毒的可能性不同,为此选择病毒去除/灭活方法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一)凝血因子类制品生产过程中应有特定的能去除/灭活脂包膜和非脂包膜病毒的方法,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联合去除/灭活病毒。
(二)免疫球蛋白类制品对于免疫球蛋白类制品(包括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特异性人免 疫球蛋白)生产过程中应有特定的灭活脂包膜病毒方法。
但从进一步提高这类制品安全性考虑,提倡生产过程中加入特定的针对非脂包膜病毒的去除/灭活方法。
(三)白蛋白采用低温乙醇生产工艺和特定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如巴斯德消毒法等。
二、常用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评价(一)巴斯德消毒法(巴氏消毒法)1.人血白蛋白制品几十年临床应用结果表明,白蛋白的巴氏消毒法对HIV和肝炎病毒是安全的。
生物技术公司企业自主创新事迹材料

生物技术公司企业自主创新事迹材料一、技术创新能力公司已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与多家知名的高校开展产学研的技术创新投入机制。
每年从企业销售收入计提不低于6%作为科技开发资金,其中60%作为科技开发费用;40%作为新产品开发、中试、产业化推广费用。
,公司投入开发经费390万元,占年销售收入14、7%,有力的保障了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
公司内部设有开发技术中心,已经拥有配套齐全的分析测试及监控、研发设备,具体包括拥有752分光光度计、电导率仪、电泳仪、霉菌培养箱、高速冷冻离心机、浮游菌采样器、隔水式恒温培养等先进的分析测试设备。
公司员工及工程技术人员当中,从事胶原蛋白行业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人员占总数75%以上。
公司还通过与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各高校开展多方面的交流、合作,新增企业科技特派员1名。
通过加强同高校的横向联系,加强了公司的人才实力,提高了科研开发的能力。
公司每年安排相关技术人员和新招聘大学毕业生,参加各种培训,包括聘请资深专家讲学、外派学习、参加在职教育等各种途径,提高技术人员技能水平。
部分骨干及技术人员通过与华南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及出国培训等方法培训,通过参与项目建设,培养了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及技术骨干,保证公司技术创新快速发展。
二、技术创新活动公司在加大科研投入的同时分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积极推进科研成果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转化。
近三年来,通过科研项目研发产生了13项科研成果,成果转化率达100%,已成功申请二项发明专利,均已获得授权通知书。
其中,《高活性动物源胶原凝胶》列入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资助项目。
我司与吉林大学于xx年联合开展《I型胶原在眼角膜修复中的应用与产业化推广》项目,该项目作为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
我司作为该项目的主办单位,于xx 年已成功研制成小试的样品。
该项目已顺利通过结题验收。
组织修复材料是临床需求量大的高新技术产品之一,该类材料是目前国内外生物材料届的研究热点。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及去除工艺进展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及去除工艺进展摘要:血液制品主要是通过将多人份血浆进行混合之后,使用特定的分离纯化技术制备的产品,血液制品通常被用在医疗急救以及某些特定的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理论上来说,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也可以经血浆传播,所以,为了能够最大限度保障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就需要严格按照原则要求,在生产血液制品的过程中,就需要使用一定的工艺方法对血液制品中的病毒进行灭活处理,去除其中的病毒,制造出健康的血液制品。
鉴于此,本文就血液制品制造过程中的病毒灭活方法和去除工艺展开如下探讨。
关键词:病毒灭活;病毒去除;血液制品1.病毒灭活方法1.1物理方法1.1.1巴氏消毒法这种方法的应用对温度和时间的要求非常高,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在溶液状态下,对白蛋白进行10h的60℃加热处理,能够灭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即巴氏消毒,从而提高白蛋白在病毒安全方面的可靠性。
最近这些年,经常将巴氏消毒法用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生产以及纤维蛋白原的处理中。
没有经过巴氏消毒法灭活处理的产品,其输血传播病毒率高达50%~75%,而经巴氏消毒灭活处理之后,产品阳性检出率为0[1]。
1.1.2干热法(冻干制品)干热法也就是对冻干后的制剂使用干热处理和加热处理来杀活病毒的一种方法,常见的干热法主要有10~72h,60~80℃加热法及72h,80℃加热法。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于FⅧ冻干浓制剂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处理,就有人用到了10~72h,60~80℃加热处理方法,但是,现在这种方法的使用已经无法满足彻底灭火HCV、HBV、HIV病毒的目的。
1.1.3γ射线辐照法γ射线主要由光子组成,来自于核转变,在放射性衰变过程中形成的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和激发状态,在从高激发态跃迁到低激发态的过程中,就会将γ射线释放出来。
钴-60和铯-137是常用的两种γ射线放射源。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微生物,比如无包膜病毒、有包膜病毒以及所有的基因型物质,经过γ射线的辐照都有杀灭作用。
血液制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

血浆蛋白分离纯化的工业化生产技术
血浆蛋白分离纯化的工业化生产技术
无菌灌装技术
巴氏病毒灭活和低pH孵放病毒灭活技术
三、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和病毒灭活
血浆相关病毒的概念
原料血浆筛查及检疫期管理
血液制品生产工艺去除病毒能力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去除工艺
保证血液制品病毒安全性的其他措施
工艺技术应适应工业化规模生产,分离步骤力求简便、低消耗、高产出。如由Cohn’氏法改良后的Kistler和Nitschmann法工艺,白蛋白的收率由20g/L增加到27g/L;
分离过程最大程度地避免或排除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污染。如热原质检测、无菌检查等;
从血浆中可分离出多种蛋白质成分,符合血浆综合利用的原则。
150-180
+
DNA
+
-
甲型肝炎病毒(HAV)
27-32
-
RNA
+
-
丁型肝炎病毒(HDV)
28-39
+
RNA
+
+
人细小病毒(HPV)
18-26
-
DNA
+
+
克-雅氏病(CJD)
蛋白质源性的传染因子(朊蛋白-Prion Protein)
埃博拉病毒(Ebola)、西尼罗病毒(West-nile)、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
中国药典(二部) 药用辅料管理办法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中国药典(三部)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指导原则 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 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
原料血浆管理
其他原辅料管理
药品经营管理
药品生产管理
一种对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进行病毒灭活处理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对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进行病毒灭活处理的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ffd9a39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6e.png)
(10)申请公布号(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553174.0(22)申请日 2014.10.17A61K 35/16(2015.01)A61K 47/34(2006.01)A61K 47/24(2006.01)A61K 38/38(2006.01)A61K 39/395(2006.01)(71)申请人同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地址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燕子河路376号(72)发明人胡辉恒 邓坤 董海军(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代理人王菊珍(54)发明名称一种对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进行病毒灭活处理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进行病毒灭活处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混合血浆;(2)加入CaCl 2溶液搅拌后使用滤芯过滤澄清,得到过滤液;(3)加入吐温-80和磷酸三丁酯混合液,使得过滤液中tween-80和TNBP 的最终体积百分比分别为(1±0.3)%和(0.3±0.1)%,保持反应液的温度在24±2℃,恒温4-6小时;(4)加入植物油,使得最终植物油的体积百分比为(5±2)%,降低反应液温度至16±2℃;(5)搅拌、静置;(6)抽提,弃除油相,得到的液相。
本发明的方法极大提高原料血浆的安全性,降低二次污染的几率。
(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 104367591 A (43)申请公布日2015.02.25C N 104367591A1.一种对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进行病毒灭活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多人份血浆在常温下混合;溶液使得混合后的(2)混合后的血浆精确计量体积,温度控制在24±2℃,加入CaCl2为(2±0.5)mmol/L,搅拌10分钟后使用孔径1μm的滤芯过滤澄清,得到血浆中最终CaCl2过滤液;(3)根据过滤液的体积量,加入30%的吐温-80(tween-80)和磷酸三丁酯(TNBP)混合液,使得过滤液中tween-80和TNBP的最终体积百分比分别为(1±0.3)%和(0.3±0.1)%,保持混合液的温度,控制在24±2℃,恒温4-6小时;(4)恒温结束后,根据混合液体积,加入药用级的植物油,使得最终植物油的体积百分比为(5±2)%,降低反应液温度至16±2℃;(5)快速搅拌15分钟,静止放置30分钟,使得油液相完全分层,得到混合液;(6)使用隔离泵从混合液底部进行抽提,弃除油相,得到的液相作为血液制品的原料进行人血白蛋白及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制品的制备。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及去除工艺进展分析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及去除工艺进展分析发表时间:2019-10-25T15:53:28.243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6期作者:涂强[导读] 本文对血液制品病毒灭活以及去除工艺的进展进行了研究探讨。
成都蓉生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成都市610000【摘要】在临床上血液制品能够为有需要的病患提供治疗帮助,但是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血液制品有传播病毒的风险,因此对血液制品进行病毒灭活以及去除是对其质量的重要保证,随着人们思想水平和安全意识的提高,对血液制品的质量也越加重视,本文对血液制品病毒灭活以及去除工艺的进展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去除工艺;进展在临床上血液制品是用于对病患进行治疗和抢救的重要作用制剂,主要是由健康人群提供血浆或者是将拥有特异免疫的人群的血浆进行分离和提纯处理,从而得到相关的血细胞组分以及血浆蛋白组分等[1]。
血液制品能够用于对病患病情的诊断治疗,具备稳定性较强以及使用方便等特点[2]。
但是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制品的原材料来源于人体的血液,本身会潜在着携带病毒的风险,一旦处理不当,容易对病患造成血液污染,从而造成二次伤害。
随着人们卫生意识的不断提高,对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以及去除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对血液制品病毒灭活以及去除工艺的进展进行了研究探讨,报道如下。
1血液制品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根据目前的研究资料发现,在制作血液制品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不安全因素主具体为病原微生物和代谢产物。
血液制品的原材料人体的血液当中会存在着病原微生物及其相关的代谢产物,这两种物质能够和同种的抗原性蛋白相互作用,导致相关临床疾病的发生[3]。
经过研究证实能够通过人体血液以及血液制品进行传播的病毒类型主要为肝炎病毒、人体T淋巴细胞N型病毒、微小病毒、免疫缺陷病毒以及雅克氏病毒等。
当这些病毒通过血液制品进入到人体当中之后会对人体的正常细胞造成伤害,导致严重疾病的发生[4]。
一种核黄素法血液病毒灭活系统发明专利

一种核黄素法血液病毒灭活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核黄素法血液病毒灭活系统。
背景技术血液病原体灭活是保障血液安全的重要手段。
血液病原体灭活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使病毒蛋白的结构或病毒核酸受到破坏,让血液中可能存在的病毒失去感染、致病和繁殖能力。
血液灭活技术常见的方法有巴斯德消毒法、有机溶剂/去污剂混合物(S/D)法、膜过滤法、亚甲蓝光化学法、补骨脂素光化学法、核黄素光化学法等。
其中,亚甲蓝法在国内应用较广,该方法要求亚甲蓝达到足够用量,可亚甲蓝具有残余毒性,处理后的血浆蛋白损失较大。
核黄素光化学法是新型的更为安全的病原体灭活方法,具有灭活谱广、添加剂安全等特性,应用前景更好。
核黄素病毒灭活法是先将一定量的核黄素加入到血液或血液制品中,然后将其放置到紫外光照射环境内,吸收光子能量后,对病毒核酸进行破坏,使病原体丧失复制活性,从而达到病毒灭活的目的。
现有的灭活柜虽然能够杀灭血液中的病毒,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缺陷:1、紫外灯在工作时会释放较多的热量,从而使灭活柜中的温度升高,进而对血袋内的血液加热,从而降低了血液的质量。
2、血袋是静止不动,处于血袋中部的病毒并没有受到紫外光的照射,造成血液照不均匀,存在灭活病毒不彻底的缺陷。
3、现有的灭活设备只能单次进行灭活,存在制备量少的缺陷。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制备量大、提高制造效率、防止灯珠烧毁、提高血液质量、光照均匀、操作简单的核黄素法血液病毒灭活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核黄素法血液病毒灭活系统,它包括箱体外壳、调温系统、摆动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箱体外壳内固设有机架,机架的外壁与箱体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循环通道,机架内且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紫外灯板,紫外灯板内开设有水平设置的腔体,紫外灯板的上下表面上均设置有多个灯珠,机架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连通腔体的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调温系统包括风扇I、风扇II、制冷系统、蒸发器、进风口温度传感器和出风口温度传感器,蒸发器设置于循环通道内,且位于机架的右侧,制冷系统设置于箱体外壳的下方且与蒸发器经管道连接,风扇I固设于出风口的外侧,风扇II固设于循环风道的顶部,所述出风口温度传感器和进风口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机架的左右外侧壁上;所述摆动系统包括动力单元、摇摆架和活动血袋托架,所述动力单元和摇摆架均设置于机架内,摇摆架设置于紫外灯板的后侧,摇摆架上设置有多个活动血袋托架,活动血袋托架设置于相邻两个紫外灯板所形成的区域内,动力单元固设于箱体外壳的底壁上,动力单元的输出轴与摇摆架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摇摆架做左右往复直线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控制系统与进风口温度传感器、出风口温度传感器、灯珠、风扇I、风扇II、动力单元、制冷系统电连接。
动物血清病毒灭活研究进展

动物血清病毒灭活研究进展石真真;李倬【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加热法、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S/D法)、甲醛灭活法、亚甲蓝光化学(MB)法、β-丙内酯法等五种动物血清病毒灭活技术及目前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寻找出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省时,效果又好,又可应用到具体生产过程中去的新型灭活方法,从而为动物血清中各种病毒的灭活开辟一务全新的途径.【期刊名称】《甘肃农业》【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3页(P9-10,12)【关键词】动物血清;病毒;灭活【作者】石真真;李倬【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30;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30【正文语种】中文动物血清作为医药生物技术产品中重要的原辅材料之一,是细胞培养用培养基的主要成分。
细胞培养在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尤其在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研究生产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价值,不但生物技术药物很多是通过细胞培养来实现的,而且细胞工程、杂交瘤单克隆抗体、基因治疗、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等同样也依赖于细胞培养的过程来实现。
而在细胞培养的发展过程中,培养基的质量又是其中的关键,直接影响着生物技术药物的质量安全。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制药的进步,细胞培养用动物血清的安全性愈来愈受到关注。
目前美国等国家提出用“三重安全网”(tr iple safety net)来保证动物血清等血液制品的安全[1]。
即:加强血源管理;增加必要的检验项目和提高要求;改进工艺,在制造过程中引入去除或灭活病毒的步骤。
其中,对血液制品进行灭活病毒处理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也是保证血液制品安全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动物血清的特性及主要病毒动物血清是一种很复杂的混合物,其具有促细胞贴壁、分裂生长、抑制胰蛋白酶、解毒等功能,人类已知的主要成分有激素类蛋白、α2-巨球蛋白、转铁蛋白、成纤维促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促细胞生长因子等多肽以及胰岛素、促生长激素等激素和与蛋白相结合状态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对培养细胞的生长繁殖发挥着极其重要甚至是难以替代的作用[2]。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及去除工艺进展_宋清爽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ce and improvement of living conditions for human, the safety of plasma derivatives have been receiving much more atten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lasma deriva⁃ tives, the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issued some guidelines, demanding manufacturing process should has the ability to inactivate and remove virus. Moreover, manufacturing process must include some specific viral in⁃ activation and removal procedures.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ed several viral inactivation and removal procedures for plasma derivatives, expect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Key words] virus inactivation; virus removal; blood products
1.1.1 巴氏消毒法 此方法的理论依据是通过选择 适 宜 的 温 度 及 作 用 时 间 ,使 病 毒 结 构 的 破 坏 速 率 远 大 于 蛋 白 质 结 构 的 破 坏 速 率 。 近 50 年 的 临 床 使 用 结 果 及 近 来 的 动 物 实 验 均 证 实 ,白 蛋 白 在 溶 液 状 态 下 经 60℃ 、10 h 加 热 处 理 [2],即 巴 氏 消 毒 后 ,不 仅 能 灭 活 乙 肝 病 毒(HBV),也 能 灭 活 丙 肝 病 毒(HCV)和 人 免 疫 缺 陷 病 毒(HIV),使 白 蛋 白 成 为 在 病 毒 安 全 方 面 最 可 靠 的 一 种 血 液 制 品 。 近 来 ,巴 氏 消 毒 法 被 扩 大 应 用 于 生 产 静 脉 注 射 免 疫 球 蛋 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因 子 Ⅷ(FⅧ)、因 子 Ⅸ(FⅨ)、 纤 维 蛋 白 原 等 产 品 的 处 理 。 Bridonnccu[3]等 在 低 温 乙 醇法生产 IVIG 的工艺中加入此病毒灭活工艺,即在 无 稳 定 剂 、低 盐 、酸 性 条 件 下 实 施 巴 氏 消 毒 法 ,病 毒 滴 度 下 降 5Log(lg LD50/mL)。 Simmonds[4] 等 在 对 英 国临床应用的 FⅧ、FⅨ浓缩制剂进行的输血传播病 毒(transfusion transimitted virus,TTV)检 测 中 发 现 , 未经巴氏消毒法灭活的产品,其 TTV 检出率为 50%~ 75% ,经 巴 氏 消 毒 法 灭 活 后 的 产 品 阳 性 检 出 率 为 零 。 1.1.2 干 热 法(冻 干 制 品) 干 热 灭 活 法 ,即 冻 干 后 的 制 剂 经 加 热 处 理 、干 热 杀 灭 病 毒 的 方 法 。 常 用 的 干 热 法 有 60~80℃、10~72 h 加 热 法 及 80℃、72 h 加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去除方法概述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去除方法概述迟妍妍;王斐;张惠;臧恒昌【摘要】血液制品属于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类生物制品,由于是以人的血液为原料,病毒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广为关注的问题。
为了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生产过程中应该对可能存在的病毒进行有效的灭活/去除。
本文介绍了血液制品中病毒灭活/去除的方法,并对相关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了评价。
【期刊名称】《药学研究》【年(卷),期】2014(033)004【总页数】3页(P227-229)【关键词】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病毒去除【作者】迟妍妍;王斐;张惠;臧恒昌【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3血液制品[1]是指各种人血浆蛋白制品,包括人血白蛋白、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等,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类重要的生物制品。
血液制品原料是人类血浆,而目前已知经血液制品传染的病毒[2]主要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巨细胞病毒(CMV)、人体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和细小病毒B19等。
为保证血液制品安全性,主要采取三个有效措施[2,3]:①对献血者的精密筛选,确保血源的安全性;②对每人份血液/血浆进行病毒的系统检测;③生产过程中进行的有效的病毒灭活/去除。
因此,为提高血液制品安全性,病毒灭活/去除方法[4]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1 化学法1.1 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S/D)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S/D法开始发展应用,目前依然是血液制品中一种核心的病毒灭活方法。
此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有机溶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能够破坏脂包膜病毒的类脂膜,从而使类脂从病毒表面脱落,使病毒失去黏附和感染细胞的能力。
Roberts[5]对S/D法用于高纯度的凝血因子进行病毒灭活的有效性进行了详尽的考察。
结果显示,以0.3%的TNBP和1%的Triton-X100为S/D试剂,在22℃条件下处理30min后可以对凝血因子制品中的牛痘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辛德毕斯病毒等模拟脂包膜病毒进行有效的灭活,证实了S/D法用于脂包膜病毒灭活的稳健性和有效性。
常用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研究进展

常用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研究进展作者:王晓丽徐涛刘亚绒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6期【摘要】科学、有效的病毒灭活工艺是确保血液制品安全的重要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因输注血液制品而产生的患病风险。
基于此,文章以血液制品病毒灭活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当前常用的集中血液制品病毒灭活技术,然后讨论了血液制品病毒灭活技术的发展趋势,希望对我国血液制品安全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血液制品;病毒灭活;技术血液制品一般是指以健康人或经特异免疫的人的血浆为原材料,经过提纯、分离,最后制备成血浆蛋白、人血白蛋白、人凝血因子、人免疫球蛋白或其他血液细胞有形成分的统称。
血液制品通常用于治疗及被动免疫预防。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血液制品的原材料主要来源于人,理论上通过血液传播的病毒也可通过血液制品进行传播,因此,需要对血液制品进行全面的病毒灭活和去除工作,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
一、常用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工艺研究现状(一)S/D处理法S/D处理法是利用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分解脂包膜病毒的类脂膜,使其失去黏附、感染和复制能力的灭活技术,并且大多数血液制品在经过S/D处理后还能保持蛋白质的生物活性。
常用有机溶剂为磷酸三丁酯(TNBP),表面活性剂有胆酸钠、吐温80、TritonX-45、TritonX-100等。
S/D法中所使用的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需要在灭活之后去除,以免对相关蛋白的回收率和纯度造成影响。
根据欧洲药典,S/D处理的最后产物所允许的残留量分别是TNBP小于2和TritonX-100少于5,事实上,在发达国家,大多数S/D血浆中的添加剂检测阈值分别低于0.5和1,其毒性水平比欧洲药典的低得多。
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只适用于对脂包膜病毒的灭活处理,对于无外壳病毒则需要辅助使用其他灭活方法,而且灭活剂的去除过程不仅复杂而且较为昂贵。
(二)低pH孵化法低pH值孵化法是指在pH=4,温度为30~37℃的环境下,持续保温20h,使病毒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变质作用,从而降低病毒复制能力的技术。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新版GMP)附录:血液制品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新版GMP)附录:血液制品第一条本附录中的血液制品特指人血浆蛋白类制品。
本附录的规定适用于人血液制品的生产、质量控制、贮存、发放和运输.第二条本附录中的血液制品生产包括从原料血浆接收、入库贮存、复检、血浆分离、血液制品制备、检定到成品入库的全过程。
第三条生产血液制品用原料血浆的采集、检验、贮存和运输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血液制品生产用人血浆"的规定和卫生部《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规范》。
第四条血液制品的管理还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第二章原则第五条原料血浆可能含有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HIV、HBV、HCV),为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必须确保原料血浆的质量和来源的合法性,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病毒的去除和/或灭活工序,必须对原辅料及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第三章人员第六条企业负责人应当具有血液制品专业知识,并经过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
第七条生产管理负责人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如微生物学、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至少具有三年从事血液制品生产或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第八条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如微生物学、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至少具有五年血液制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从事过血液制品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
第九条从事血液制品生产、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及其他相关人员(包括清洁、维修人员)应当经过生物安全防护的培训,尤其是经过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方面的知识培训。
第十条从事血液制品生产、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及其他相关人员应当接种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疫苗。
第四章厂房与设备第十一条血液制品的生产厂房应当为独立建筑物,不得与其它药品共用,并使用专用的生产设施和设备.第十二条原料血浆、血液制品检验实验室应当符合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的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原料血浆检验实验室应当独立设置,使用专用检验设备,并应当有原位灭活或消毒的设备。
血液制品中人细小病毒污染及其灭活进展

【综述】血液制品中人细小病毒污染及其灭活进展王敏侯继锋【摘要】人细小病毒感染率高,献浆员中阳性捐献者的病毒载量很高,导致病毒对原料血浆污染率高,血液制品生产工艺中现有的病毒灭活方法不能将细小病毒有效的灭活,因此存在潜在传播病毒的风险。
对血液制品中病毒,尤其是无包膜病毒的有效去除/灭活迫在眉睫。
用紫外线对病毒灭活处理由来已久,一种新的短波紫外灭活方法对无包膜病毒灭活效果好,血液制品蛋白回收率高,具有好的研究应用前景。
【关键词】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率;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紫外灭活Contamination of human parvovirus B19 in plasma-derived medicinal products and its inactivated progressW ANG Min, HOU Ji - fenObjective:The infection frequency of human parvovirus B19 is high in general population, and in the plasma donors, this resulting in the high viral load in source plasma. At the same time, human parvovirus B19 can not be inactivated or removed effectively by the existing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e there are potential risk of transmission after administing some blood products. It is imminent to explore a new way to due with the virus especially the uncoated virus in blood products. It is a long time history of using ultraviolet radiation to keep sterilization, and recent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shortwave ultraviolet has a perfectly good effection on uncoated virus inactivation, meanwhile rarely damage the protein of products. The author suppose the new way has a bright prospect.Key word: human parvovirus B19; infection rates; blood products; virus inactivation; ultraviolet inactivation血液制品的独特疗效和安全性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原料血浆的病毒安全性控制是血液制品(血浆蛋白衍生物)的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关键,世界各国药品监管机构都非常关注这一问题。
血细胞成分的病毒灭活和去除

血细胞成分的病毒灭活和去除
兰蓉;陆萍;钱开诚
【期刊名称】《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年(卷),期】2001(024)001
【摘要】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是提高血液制品安全性的重要手段,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快,本文主要介绍血细胞成分的病毒灭活方法及其效果.
【总页数】3页(P51-53)
【作者】兰蓉;陆萍;钱开诚
【作者单位】200062,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200051,上海市血液中心传染病研究室;200051,上海市血液中心传染病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
【相关文献】
1.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去除方法概述 [J], 迟妍妍;王斐;张惠;臧恒昌
2.人抗凝血酶Ⅲ生产工艺中的病毒灭活/去除效果的研究 [J], 孙科;丁显平
3.血细胞成分病毒去除和灭活研究进展 [J], 王憬惺
4.人抗凝血酶Ⅲ生产工艺中的病毒灭活/去除效果的研究 [J], 孙科; 丁显平
5.论文摘要主题3 血液成分病毒灭活和血液成分保存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henzhen Weiwu Guangming Biological Products Co., Ltd, Shenzhen 518107,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gcpzxy0402@
血液制品是由健康人血浆或经特异免疫的人血 浆 ,经 分 离 、提 纯 或 由 重 组 DNA 技 术 制 成 的 血 浆 蛋 白 组 分 ,以 及 血 液 细 胞 有 形 成 分 ,如 人 血 白 蛋 白 、人 免 疫 球 蛋 白 、人 凝 血 因 子(天 然 或 重 组 的)等 ,用 于 治 疗 和 被 动 免 疫 预 防 [1]。 在 医 疗 急 救 、战 伤 抢 救 及 某 些 特 定 疾 病 的 预 防 和 治 疗 上 ,血 液 制 品 有 着 其 他 药 物 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血液制品来源于人血 浆 ,通 常 由 多 人 份 血 浆 混 合 后 经 特 定 分 离 纯 化 技 术 制 备 而 成 ,理 论 上 经 血 液 传 播 的 疾 病 也 可 经 血 液 制 品 传 播 。 为 了 提 高 血 液 制 品 的 安 全 性 ,根 据 相 关 指 导 原 则 要 求 ,血 液 制 品 生 产 工 艺 要 具 有 一 定 的 去 除 / 灭 活 部 分 病 毒 能 力 ,生 产 过 程 中 应 有 特 定 的 去 除 /灭 活病毒方法。
1.1.1 巴氏消毒法 此方法的理论依据是通过选择 适 宜 的 温 度 及 作 用 时 间 ,使 病 毒 结 构 的 破 坏 速 率 远 大 于 蛋 白 质 结 构 的 破 坏 速 率 。 近 50 年 的 临 床 使 用 结 果 及 近 来 的 动 物 实 验 均 证 实 ,白 蛋 白 在 溶 液 状 态 下 经 60℃ 、10 h 加 热 处 理 [2],即 巴 氏 消 毒 后 ,不 仅 能 灭 活 乙 肝 病 毒(HBV),也 能 灭 活 丙 肝 病 毒(HCV)和 人 免 疫 缺 陷 病 毒(HIV),使 白 蛋 白 成 为 在 病 毒 安 全 方 面 最 可 靠 的 一 种 血 液 制 品 。 近 来 ,巴 氏 消 毒 法 被 扩 大 应 用 于 生 产 静 脉 注 射 免 疫 球 蛋 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因 子 Ⅷ(FⅧ)、因 子 Ⅸ(FⅨ)、 纤 维 蛋 白 原 等 产 品 的 处 理 。 Bridonnccu[3]等 在 低 温 乙 醇法生产 IVIG 的工艺中加入此病毒灭活工艺,即在 无 稳 定 剂 、低 盐 、酸 性 条 件 下 实 施 巴 氏 消 毒 法 ,病 毒 滴 度 下 降 5Log(lg LD50/mL)。 Simmonds[4] 等 在 对 英 国临床应用的 FⅧ、FⅨ浓缩制剂进行的输血传播病 毒(transfusion transimitted virus,TTV)检 测 中 发 现 , 未经巴氏消毒法灭活的产品,其 TTV 检出率为 50%~ 75% ,经 巴 氏 消 毒 法 灭 活 后 的 产 品 阳 性 检 出 率 为 零 。 1.1.2 干 热 法(冻 干 制 品) 干 热 灭 活 法 ,即 冻 干 后 的 制 剂 经 加 热 处 理 、干 热 杀 灭 病 毒 的 方 法 。 常 用 的 干 热 法 有 60~80℃、10~72 h 加 热 法 及 80℃、72 h 加
1 病毒灭活方法
1.1 物理方法
收 稿 日 期 :2011-11-29 基 金 项 目 :广 东 省 中 国 科 学 院 全 面 战 略 合 作 项 目(2009B091300101) 作者简介:宋清爽(1983- ),男,助理工程师 通 信 作 者 :郭 采 平 ,(E-mail)gcpzxy0402@
生产及科研提供参考。
[关键词] 病毒灭活;病毒去除;血液制品
[中图分类号] R187; R4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002(2012)04-0627-04
Advance in Virus Inactivation and Removal Processes of Blood Products
ton X-100 和 胆 酸 钠 组 合 。 S/D 法 灭 活 血 液 制 品 中 脂 包 膜 病 毒 的 效 果 已 得 到 肯 定 ,如 以 0.3% TNBP 和 0.2% 胆 酸 钠 于 24℃ 处 理 F Ⅷ 浓 缩 制 剂 6 h,灭 活 HBV、HCV 均 大 于 4Log,灭 活 HIV 大 于 4.5Log,灭 活 水 泡 性 口 炎 病 毒(VSV)和 Sindbis 病 毒 均 大 于 4.5Log,而 FⅧ促凝活性的回收率高于 90%。通过长 期 临 床 应 用 ,已 证 明 大 量 经 S/D 法 灭 活 的 血 液 制 品 安 全 可 靠 ,因 此 被 广 泛 采 用 。 但 该 方 法 对 细 小 病 毒 B19、戊 肝 病 毒(HEV)及 其 他 非 脂 包 膜 病 毒 无 灭 活 能 力[9]。 1.2.2 低 pH 值孵放法 其原理是低 pH 值(如 pH4) 条 件 可 使 病 毒 表 面 的 细 胞 抗 原 电 荷 发 生 改 变 ,蛋 白 质 的 空 间 结 构 发 生 不 可 逆 变 性 ,从 而 使 病 毒 丧 失 与 细 胞 受 体 结 合 的 能 力 ,不 能 进 入 细 胞 完 成 侵 染 。 其 灭 活 条 件(如 pH 值 、孵 放 时 间 和 温 度 、胃 酶 含 量 、蛋 白 质 浓 度 、溶 质 含 量 等)可 能 影 响 病 毒 灭 活 效 果 ,国 内企业常用 pH4、24℃、孵放 21 d 来灭活 IVIG[10]。 1.2.3 辛 酸 灭 活 法 辛 酸(caprylic acid,CA;或 oc⁃ tanic acid,OA)又名亚羊脂酸,是一种天然存在于蔬 菜 和 动 物 脂 肪 中 的 八 碳 饱 和 脂 肪 酸 ,也 能 通 过 化 学 方法合成。辛酸钠作为稳定剂用于白蛋白制造已有 50 多 年 历 史 ,其 对 人 体 的 安 全 性 及 耐 受 性 已 无 可 置 疑 。1991 年 Lundblad 等[11]发 现 CA 有 灭 活 脂 包 膜 病 毒 的 作 用 ,辛 酸 盐 在 pH4.5 时 ,离 子 化∶非 离 子 化 比 为 1∶2,辛 酸 盐 呈 最 大 的 非 离 子 化 形 式 ,非 离 子 CA 具 有 亲 脂 性 带 正 电 荷 性 质 ,能 进 入 病 毒 脂 包 膜 ,破 坏 磷 脂 结 构 或 /和 嵌 入 磷 脂 膜 的 蛋 白 质 ,从 而 影 响 病 毒 脂 包 膜 的 完 整 性 ,使 病 毒 失 去 复 制 能 力 而 丧 失 感 染 性,达到最佳的灭活病毒效果;当 pH7.0 时,离子化∶ 非 离 子 化 比 为 130∶1,离 子 形 式 的 CA 是 非 亲 脂 性 带 负 电 荷 的 ,不 能 进 入 病 毒 的 磷 脂 包 膜 ,因 此 无 灭 活 病 毒作用。 1.2.4 光化学法 其原理是某些光敏剂对病毒表面及 病毒核酸结构有强烈的亲和性,在适当波长的光照下 易激活,从而通过光化学作用破坏与其接触的病毒结 构。已使用的光敏剂包括血卟啉衍生物、补骨脂内酯 衍生物、吩噻嗪类化合物、酞菁化合物和部花菁 540 等。 这类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对脂包膜病毒有高效灭活作用, 能用于全血浆的病毒灭活,对血小板制品的病毒灭活 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实验医学系 的科学家在 100 多种补骨脂内酯的化学改性产物中, 筛选出一种新的补骨脂内酯衍生物 S-59,用 150 μm 的 S-59 结合 3 J/cm2 UVA 照射处理血小板制品,能灭 活游离的 HIV(>6.7Log)、细胞结合的 HIV(>6.6Log), 而血小板体外功能保存 7 d 后仍保持良好,现已获美 国 FDA 批准进行临床试验[1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ce and improvement of living conditions for human, the safety of plasma derivatives have been receiving much more atten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lasma deriva⁃ tives, the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issued some guidelines, demanding manufacturing process should has the ability to inactivate and remove virus. Moreover, manufacturing process must include some specific viral in⁃ activation and removal procedures.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ed several viral inactivation and removal procedures for plasma derivatives, expect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Key words] virus inactivation; virus removal; blood products
628
生物技术通讯 LETTERS IN BIOTECHNOLOGY
Vol.23 No.4
Jul.,
2012
热 法 。 早 在 20 世 纪 80 年 代 初 期 ,就 有 人 用 60~80℃ 进 行 10~72 h 加 热 处 理 FⅧ冻 干 浓 制 剂 和 凝 血 酶 原 复 合 物 ,但 现 已 证 明 这 种 方 法 不 能 彻 底 灭 活 HBV、 HCV、HIV,而 80℃、72 h 干 热 法 已 被 证 明 能 有 效 灭 活 HBV、HCV、HIV。最近还有将凝血因子冻干制剂 加热至 100℃处理的报告[5]。 1.1.3 γ射 线 辐 照 法 γ射 线 来 自 核 的 转 变 ,由 光 子 组 成 ,在 放 射 性 衰 变 过 程 中 所 形 成 的 子 核 处 于 激 发 和 不 稳 定 状 态 ,当 由 高 激 发 态 跃 迁 回 到 低 激 发 态 时 即 释 放 出 γ 射 线 。 常 用 的 γ 射 线 放 射 源 2 两 种 ,即 钴-60 和 铯-137。 目 前 已 有 大 量 实 验 证 实γ射 线 辐 照 对 各 种 微 生 物 均 有 杀 灭 作 用 ,包 括 有 包 膜 和 无 包 膜病毒及所有的基因型物质。其机制是通过γ射线 辐 照 的 电 离 作 用 直 接 或 间 接 产 生 游 离 基 ,破 坏 生 物 大 分 子 的 共 价 键 。 一 般 情 况 下 ,20~50 kGy 剂 量 的 γ射 线 辐 照 几 乎 能 灭 活 所 有 病 毒 ,但 辐 照 剂 量 越 大 , 对 蛋 白 制 品 成 分 的 损 伤 也 越 大 ,如 何 在 灭 活 病 毒 的 同 时 又 保 留 蛋 白 有 效 成 分 、不 破 坏 蛋 白 成 分 的 活 性 , 这将是γ射线辐照应用于蛋白制品病毒灭活的关键, 如 果 能 研 制 出 效 果 好 的 蛋 白 保 护 剂 ,γ 射 线 辐 照 技 术 将 可 用 于 蛋 白 制 品 的 病 毒 灭 活 处 理 ,蛋 白 制 品 的 临 床 应 用 安 全 系 数 也 会 得 到 明 显 提 高 [6]。 1.1.4 短 波 紫 外 线 灭 活 法 紫 外 线 杀 菌 作 用 显 著 , 可使 DNA、RNA 的碱基生成二聚体或加成物而抑制 病 毒 复 制 ,病 毒 下 降 滴 度 与 光 辐 射 强 度 及 暴 露 时 间 有关。通常,紫外线可分为 3 个波段:A 波段为 320~ 380 nm(UVA),B 波段为 290~320 nm(UVB),C 波段 为 190~290 nm(UVC)。其中,短波紫外线 UVC 对病 毒的灭活效果最好。以往普遍认为紫外线灭活对血 浆 蛋 白 损 伤 较 大 ,因 而 一 度 被 搁 置 。 最 近 不 断 有 研 究 发 现 ,只 要 掌 握 好 辐 射 剂 量 和 暴 露 时 间 ,短 波 紫 外 线 对 病 毒 ,尤 其 是 无 包 膜 病 毒 可 达 到 很 好 的 灭 活 效 果 ,在 不 加 光 保 护 剂 的 情 况 下 对 血 浆 蛋 白 的 损 伤 也 不大 。 [7] Wang 等[8]报道了一种新的紫外灭活仪,在短 时 间 内 就 能 有 效 灭 活 病 毒 ,尤 其 是 无 脂 包 膜 病 毒 ,同 时对血浆蛋白不会造成损伤。这种紫外灭活仪的围 绕灯管的螺旋形结构使血浆料液在压力泵的推动下 形 成 涡 流 ,进 而 使 每 一 部 分 液 体 分 送 速 率 相 同 ,所 受 辐 射 均 匀 ,从 而 达 到 短 的 暴 露 时 间 ,在 不 添 加 任 何 光 保护剂的情况下,无包膜病毒 B19 灭活大于 4Log 值, 制 品 蛋 白 检 测 不 到 损 伤 ,蛋 白 回 收 率 高 。 1.2 化学方法 1.2.1 有 机 溶 剂/去 污 剂(S/D)处 理 法 该 法 是 由 美 国 纽 约 血 液 中 心 的 Horowitz 等 首 先 建 立 的 ,其 原 理 是 有 机 溶 剂 可 使 类 脂 从 病 毒 表 面 脱 落 ,使 病 毒 结 构 被破坏,从而失去感染活性。S/D 法常使用三磷酸正 丁 酯(TNBP)与 不 同 表 面 活 性 剂 ,如 Tween-80、T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