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铜技术--2
电镀技术教材2
![电镀技术教材2](https://img.taocdn.com/s3/m/dfc5213beefdc8d376ee32eb.png)
第一章.電鍍概論1.電鍍定義2.電鍍的目的3.鍍金屬方法4.電鍍流程5.電鍍藥水組成6.電鍍條件7.電鍍厚度8.電鍍檢驗第二章.電鍍計算1. 電流密度2. 耗金計算3. 理論厚度4. 陰極電鍍效率計算5. 綜合計算第三章.電鍍實務1. 電鍍底材(素材)2. 電鍍前處理3. 水洗工程4. 電鍍溶液5. 電鍍流程6. 電鍍設備第四章.電鍍不良對策1.表面粗糙2.沾附異物3.密著不良4.露銅5.刮傷6.變形7.壓傷8.白霧9.針孔10.錫鉛重烙11.端子融熔12.鍍層燒焦13.電鍍厚度太高14.電鍍厚度不足15.電鍍厚度不均16.鍍層暗紅17.界面黑鎳、霧燥18.焊錫不良19.鍍層發黑電鍍應用單位換算1. 長度換算2. 面積換算3. 體積換算4. 重量換算第一章.電鍍概論1. 電鍍定義:電鍍為電解鍍法金屬法之簡稱。
電鍍乃是將鍍件(制品),浸於含有欲鍍上金屬的離子溶液,接通陰極,另一端置適當陽極(可溶性或不溶性),通以直流電後,鍍件的表面即析出一層金屬薄膜的方法。
2.電鍍的目的:1.增進美觀(如光亮、色澤)2.提升抗環境能力(如抗蝕、耐熱、耐磨等)3.提升密著能力(如打底電鍍)4.配合後加工制程(如焊接、折彎)5.提升使用功能(如導電、潤滑、強度、彈性等)6.降低制造成本(如取代物)3.鍍金屬方法:1.電解鍍金法(俗稱電鍍)2.化學鍍金法(俗稱化學電鍍)3.熔融鍍金法4.熔射鍍金法5.氣相鍍金法(俗稱真空電鍍)6.沖挈鍍金法(俗稱機械電鍍)4.電鍍流程:(未含水洗工程)1.研磨polish (機械、化學、電解)2.前處理pretreatment (脫脂、活化、清潔)3.電鍍electroplating (鍍底、選鍍)4.後處理aftertrcatment (著色封孔上臘)5. 乾燥drying (air ,heater ,IR)5.電鍍藥水組成:1.純水2.金屬鹽3.陽極解離助劑4.導電鹽5.緩衝劑6.添加劑(如光澤劑、平滑劑、軟劑、濕潤劑、抑制劑等) 6.電鍍條件:1.電流密度(鍍液特性,鍍件結構)2.電鍍位置(陰陽極相對距離、位置)3.攪拌狀況(速度←→穩定度)4.電流波形(濾波度, PR, 脈波等)5.陽極(可溶性, 不可溶性,輔助性)6.鍍液溫度(Λu-50℃,Ni-55℃,SnPb-20℃)7.PH值(酸性, 中性,鹼性)8.比重(粘度←→導電度)9.鍍液組成分為(金屬離子含量、比例等)7.電鍍厚度:在現今電子連接器端子之電鍍厚度的表示法:有(1)μn (micro inch )微英寸,即是10–6inch,(2)μm(micrometer)微米,即是10-6M。
电镀铜(二)
![电镀铜(二)](https://img.taocdn.com/s3/m/77bbbc57a98271fe910ef9f5.png)
电镀铜(二)3.4操作条件的影响3.4.1温度温度对镀液性能影响很大,温度提高,会导致允许的电流密度提高,加快电极反应速度,但温度过高,会加快添加剂的分解,使添加剂的消耗增加,同时镀层光亮度降低,镀层结晶粗糙。
温度太低,虽然添加剂的消耗降低,但允许电流密度降低,高电流区容易烧焦。
一般以20-300C为佳。
3.4.2电流密度当镀液组成,添加剂,温度,搅拌等因素一定时,镀液所允许的电流密度范围也就一定了,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在保证镀层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使用高的电流密度。
电流密度不同,沉积速度也不同。
表8-5给出了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沉积速度(以阴极电流效率100%计)。
表8-5 电流密度与沉积速度镀液的最佳电流密度一定,但由于印制电板的图形多种多样,难以估计出准确的施镀面积,也就难以得出一个最佳的电流值。
问题的症结在于正确测算图形电镀的施镀面积。
下面介绍三种测算施镀面积的方法。
1)膜面积积分仪:此仪器利用待镀印制板图形的生产底版,对光通过与阻挡不同,亦即底版黑色部分不透光,而透明部分光通过,将测得光通量自动转换成面积,再加上孔的面积,即可算出整个板面图形待镀面积。
需指出的是,由于底片上焊盘是实心的,多测了钻孔时钻掉部分的面积,而孔壁面积只能计算,孔壁面积S=πDH,D一孔径,H一板厚,每种孔径的孔壁面积只要算出一个;再乘以孔数即可。
此法准确,但价格较贵,在国外已推广使用,国内很多大厂家也在使用。
2)称重计量法:剪取一小块覆铜箔单面板,测量出一面的总面积,将板子在800C烘干1小时,干燥冷至室温,用天平称取总重量(Wo).在此板上作阴纹保护图形,蚀掉电镀图形部分的铜箔,清洗后按上法烘干称重,得除去电镀图形铜箔后的重量(W1),最后全部蚀刻掉剩余铜箔,清洗后按上法干燥称重,得无铜箔基体的净重(W2),按下式可算出待电镀图形的面积S:S=S0X(W0-W1)/(W0-W2)式中:S0 覆铜箔板的面积。
(W0-W1) 电镀图形部分铜箔重量。
电路板电镀(PTH)化铜介绍2
![电路板电镀(PTH)化铜介绍2](https://img.taocdn.com/s3/m/2172098884868762caaed50e.png)
微蝕量
已知面積A=10 x 10 cm2 之銅板兩片 120oC 烘乾 15分鐘,冷卻後秤重得W1(g) 經過 Micro Etch 後 120oC 烘乾 15分鐘,冷卻後秤重得W2(g)
Etching Amount = ( W1 – W2 )* 92900 2A * 2.1
μ”
參考範圍 : 20 ~ 40 μ”
陽離子型界面活性劑例子
CH3 CH2….CH2 CH2
CH3
N+ CH3
Cl-
CH3
溶於水
水 水
水
水
CCHH3 3
水水 水
CH3 CH2….CH2 CH2
NN+ + CCHH3 3
Cl-
水
水 水
CCHH3 3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烷基三甲基氯化銨
酸浸
品名:H2SO4
目的:酸浸一方面能去除板面的氧化物外,另一方面將 殘留於的孔壁上的銅鹽能徹底的清除。
2077A 2077B 2077M 66H
膠體吸附機構
鑽完孔後 孔壁表面鍵結破壞
電性中和 降低孔壁表面張力
Si O-
GLASS
Si = O
GLASS
C O-
EPOXY
膠體可吸附於 帶正電性的孔壁上
清潔整孔劑
品名:ML – 371
目的:清潔整孔劑是一微鹼性的化學品,它主要含有陽 離子界面活性劑,使得原本帶負電性的孔壁能形成帶 正電性,以利於活化劑鈀的附著;另一方面,使槽浴 的表面張力降低,讓原本不具親水性的板面及孔壁也 能夠具有親水濕潤的效果,以利於後續的藥水更能發 揮最好的效果。
化學銅
OH- 8 ~ 12 g/l 25 ±2 12 ~ 15
电镀的工艺(3篇)
![电镀的工艺(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86a17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65.png)
第1篇一、电镀工艺的基本原理电镀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电极表面还原成金属,从而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层金属薄膜。
电镀过程中,工件作为阳极,金属离子作为阴极,电解质溶液作为介质。
1.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是电镀工艺的核心,它含有待镀金属的离子。
根据镀层材料的不同,电解质溶液的种类也有所区别。
2. 阳极:阳极是电镀过程中提供金属离子的电极,通常使用与镀层材料相同的金属或导电材料。
3. 阴极:阴极是电镀过程中沉积金属薄膜的电极,通常使用工件。
4. 外加电源:外加电源提供电镀过程中的电流,促使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
二、电镀工艺流程1. 工件预处理:工件预处理是电镀工艺的第一步,主要包括表面清洗、去油、去锈、去氧化膜等,以确保工件表面干净、平整。
2. 电镀液配制:根据镀层材料的要求,配制相应的电解质溶液。
3. 电镀:将工件放入电解质溶液中,接通电源,使工件成为阴极,阳极接通电源。
在电解过程中,金属离子在工件表面还原成金属,形成镀层。
4. 镀层后处理:镀层后处理包括清洗、干燥、抛光等,以提高镀层的质量和外观。
5. 检验:对镀层进行质量检验,确保镀层厚度、均匀性、结合力等符合要求。
三、电镀工艺分类1. 按镀层材料分类:包括镀锌、镀镍、镀铜、镀银、镀金等。
2. 按镀层用途分类:包括装饰性电镀、功能性电镀、耐磨性电镀、耐腐蚀性电镀等。
3. 按电镀工艺分类:包括酸性电镀、碱性电镀、中性电镀、盐浴电镀等。
四、电镀工艺应用1. 金属制品:电镀工艺广泛应用于金属制品的表面处理,如汽车零部件、自行车、手表、首饰等。
2. 电子产品:电镀工艺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手机、电脑、家电等。
3. 医疗器械:电镀工艺可以提高医疗器械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如手术刀、牙科器械等。
4. 建筑材料:电镀工艺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包括镀锌钢管、镀锌铁丝等。
5. 航空航天:电镀工艺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包括飞机、火箭等零部件的表面处理。
电镀镀铜原理
![电镀镀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e2f5aa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4.png)
电镀镀铜原理电镀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原理将金属离子沉积到导体表面的方法。
电镀镀铜是一种常见的电镀工艺,在电子、通信、汽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电镀镀铜的原理主要包括电解液、阳极、阴极和电流等要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镀镀铜的原理及相关知识。
首先,电镀镀铜的原理是利用电解液中的铜离子在电流的作用下沉积到导体表面。
电解液中的铜离子是通过铜盐溶液或酸性铜盐溶液提供的。
在电镀过程中,阳极是铜板或铜棒,而阴极则是需要进行镀铜的导体表面。
当外加电流通过电解液时,铜离子会向阴极移动,与阴极上的金属离子结合,从而在导体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铜镀层。
其次,电镀镀铜的原理还涉及电流密度的控制。
电流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通过的电流量,它对电镀的均匀性和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在电镀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导体形状和表面特性来控制电流密度,以确保铜镀层的均匀性和致密性。
通常情况下,电流密度较大的地方会形成较厚的铜镀层,而电流密度较小的地方则会形成较薄的铜镀层。
另外,电镀镀铜的原理还与电解液的温度、搅拌速度、PH值等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会影响电解液中铜离子的浓度和运动速度,进而影响铜镀层的厚度和质量。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和产品特性来合理控制这些因素,以确保电镀效果符合要求。
总的来说,电镀镀铜的原理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将铜离子沉积到导体表面,通过控制电流密度和电解液的各项参数,实现对铜镀层厚度和质量的精确控制。
电镀镀铜工艺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它不仅可以提高导体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还可以美化产品表面,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因此,深入理解电镀镀铜的原理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电镀镀铜的原理涉及电解液、阳极、阴极、电流密度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通过合理控制这些因素可以实现对铜镀层厚度和质量的精确控制。
电镀镀铜工艺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
电镀铜工艺原理
![电镀铜工艺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499457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9.png)
电镀铜工艺原理
电镀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电解作用,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均匀的铜膜,提高金属的质量和美观度。
在电镀铜的过程中,常用的电解液是含有铜离子的溶液。
在电极槽中,放置有被镀件作为阴极,以及被称为“铜源”的铜板或铜丝作为阳极。
在通电的情况下,铜离子从铜源中溶解出来,由电解液向阴极移动,并在阴极表面沉积下来,形成一层均匀的铜镀层。
电镀铜的质量和均匀性与电流密度、电解液浓度、温度、PH值等多个因素相关。
因此,在进行电镀铜之前,需要对电镀工艺参数进行仔细地调节和控制,以确保铜镀层的厚度和均匀性符合要求。
除了提高金属表面的美观度,电镀铜还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和导电性。
这使得电镀铜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机械等行业中,尤其是在制造电子电路板、连接器、导电线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电镀铜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如电镀液中含有有毒物质,通电时也需注意安全。
另外,电镀铜工艺也需要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否则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综上所述,电镀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其工艺参数调节、安全措施以及环保要求都是需要重视的。
只有加强对电镀铜工艺的研究和掌握,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
铜母线的电刷镀锡施工工法(2)
![铜母线的电刷镀锡施工工法(2)](https://img.taocdn.com/s3/m/025a4ff8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1.png)
铜母线的电刷镀锡施工工法铜母线的电刷镀锡施工工法一、前言铜母线作为电力传输和分配的重要部件,其表面的镀锡处理能够提高其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进而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电刷镀锡是一种常用的施工工法,本文将介绍电刷镀锡施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等要点。
二、工法特点电刷镀锡是以铜母线为基材,利用电解原理在其表面涂覆一层薄膜,提高导电性和耐腐蚀性的特殊工法。
其特点如下:1. 焊接性能好:电刷镀锡后的铜母线表面平整,能够提高焊接质量,减少焊接过程中的电阻和热量损耗。
2.降低电阻:镀锡层能够提高铜母线的导电性能,降低电流通过铜母线时的电阻损耗。
3. 抗腐蚀性好:镀锡层能够有效防止铜母线表面的氧化和腐蚀,提高其耐腐蚀性能。
4. 施工周期短:电刷镀锡施工工法简单,施工周期相对较短,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三、适应范围电刷镀锡适用于各种规格的铜母线,在电力系统、电气设备、轨道交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无论是新建工程的母线制造,还是老旧系统的维护和升级,都可以采用电刷镀锡工法进行处理。
四、工艺原理电刷镀锡的工艺原理是利用电解作用,在铜母线表面涂覆一层均匀、致密的锡层。
具体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预处理:将铜母线表面进行清洗、除油、除氧等处理,以确保镀锡效果的质量。
2. 电解液配制:根据实际需要,配置镀锡所需的电解液,包括锡盐、助剂等。
3. 镀锡操作:将铜母线浸入电解液中,通过电流控制,使铜母线表面镀上一层均匀的锡层。
4. 清洗处理:将镀锡后的铜母线进行清洗和除渣,以保证镀锡层的附着力和质量。
五、施工工艺 1. 铜母线的表面处理:对铜母线进行清洗、除油、除氧等处理,以保证表面干净。
2. 覆盖保护:在铜母线接头、焊接处等需要保护的部位覆盖保护剂,避免影响镀锡效果。
3. 电解液配置:根据实际需要配制电解液,包括锡盐、助剂等。
4. 电刷镀锡:将铜母线浸入电解槽中,通过电极将电流引入槽内,使铜母线表面均匀镀上锡层。
电镀黄铜生产工艺
![电镀黄铜生产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7f873b91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6.png)
电镀黄铜生产工艺电镀黄铜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技术,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黄铜制品的耐腐蚀性能和美观度。
电镀黄铜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前处理、电镀、后处理等步骤。
首先,在进行电镀黄铜之前,需要对黄铜制品进行前处理。
前处理主要包括除油、除锈等步骤。
首先,将黄铜制品浸泡在碱性溶液中,通过搅拌或超声波清洗除去表面的油污。
然后,使用酸性溶液去除黄铜制品表面的氧化层和锈蚀。
此外,还可以采用机械方法,如喷砂、抛光等,去除黄铜制品表面的污垢和不平整。
接下来,进行电镀黄铜的工艺步骤。
电镀黄铜通常采用直流电镀方法。
首先,将黄铜制品作为阴极,放置在含有黄铜离子的电解液中。
然后,将阳极(通常为黄铜板)放置在电解槽中,与黄铜制品相连接。
通过施加电流,将黄铜阳极上的金属溶解成黄铜离子,并在黄铜制品的表面上还原沉积。
在电镀黄铜的过程中,需要控制电镀时间和电流密度等因素,以获得理想的镀层厚度和质量。
一般来说,电镀时间越长,镀层的厚度越大。
而电流密度越高,镀层的质量越好。
在电镀过程中,还需要定期检查电解液的成分和pH值,以保持良好的电镀效果。
最后,进行电镀黄铜的后处理。
后处理主要包括洗净、抛光、封闭等步骤。
洗净是将电镀完成的黄铜制品浸泡在水中,去除表面残留的电解液和杂质。
抛光是使用抛光机或手工磨光,使黄铜制品表面光亮。
封闭是通过使用密封剂,使黄铜制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增加其耐腐蚀性能和寿命。
总之,电镀黄铜的生产工艺包括前处理、电镀、后处理等步骤。
通过合理控制各个步骤的参数,可以获得具有良好表面处理效果和耐腐蚀性能的电镀黄铜制品。
镀铜工艺流程,化学镀铜工艺与电镀铜工艺的区别
![镀铜工艺流程,化学镀铜工艺与电镀铜工艺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e715f1d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6.png)
镀铜工艺流程|化学镀铜工艺与电镀铜工艺的区别镀铜工艺流程镀铜工艺种类不止一种,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镀铜工艺特点包括了优点和缺点。
我们先来说下什么是镀铜工艺?镀铜工艺通常分为化学镀铜工艺和电镀铜工艺。
化学镀铜工艺是在有钯等催化活性物质的表面,通过甲醛等还原剂的作用,使铜离子还原析出。
化学镀铜工艺是相对于电镀铜工艺的优势主要有基体范围广泛,镀层厚度均匀,工艺设备简单,镀层性能良好等一系列优势。
电镀铜工艺,PCB制造业中,电镀铜已经应用许多年了,印制板电镀铜溶液属酸性溶液,具有高酸低铜特点,有极好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镀后的铜层有光泽性。
通俗的说,镀铜工艺其实是一种表面处理技术,在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起保护、美观的作用。
只要你需要保护的,认为有价值的,都可以给它镀上。
镀铜工艺种类1、化学镀铜工艺:是电路板制造中的一种工艺,通常也叫沉铜或孔化(PTH)是一种自身催化性氧化还原反应。
2、电镀铜工艺:用于铸模,镀镍,镀铬,镀银和镀金的打底,修复磨损部分,防止局部渗碳和提高导电性。
电镀铜工艺分为碱性镀铜和酸性镀铜二法。
电镀铜工艺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1)氰化镀铜工艺:氰化物镀铜是应用最早和最广泛的镀铜工艺方法。
镀液主要由铜氰络合物和一定量的游离氰化物组成,呈强碱性。
(2)硫酸盐镀铜工艺:氰化物镀铜,硫酸盐镀铜工艺早期应用于塑料电镀、电铸、精饰等方面,包括装饰层和功能镀层。
在电子工业中较早的应用是印刷电路、印刷板、电子接触元件。
(3)焦磷酸盐镀铜工艺。
(4)无氰镀铜工艺:无氰镀铜工艺完全取代传统氰化镀铜工艺和光亮镀铜工艺,适用于任何金属基材:纯铜、铜合金、铁、不锈钢、锌合金压铸件、铝、铝合金工件等基材上,挂镀或滚镀均可。
镀铜工艺流程1、化学镀铜工艺步骤:膨胀→去钻污→中和→除油→微蚀→预浸→活化→加速→化学镀铜。
2、电镀铜工艺步骤:(1)氰化镀铜工艺步骤:1、浸酸→全板电镀铜→图形转移→酸性除油→二级逆流漂洗→微蚀→二级→浸酸→镀锡→二级逆流漂洗。
Copper plating 技术资料
![Copper plating 技术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dc85b1f650e52ea5518988f.png)
电镀铜 (层间互接)I .镀铜层要求:良好的导电性和机械特性,能和其他金属层有良好的键合作用(如Ni,Pd etc )1.1 铜层要求:(1) 要有良好的导电性纯度 > 99.9%,其他金属元素和有机杂质不得过0.01%,少用添加剂和不纯阳极。
亚光镀铜层比较好。
(2) 优良的延伸率和抗张强度金属的韧性(Tou )是由金属的相对拉伸率和抗张强度之积来表达的Tou = ēð式中 ē—相对伸长率ē = (L 1-L 0)/ L 0 x 100%L 1为拉力作用下断裂时的长度一般相对伸长率为8%-12%ð—抗张强度该金属单位面积上受的拉力大小(3) 铜层厚度工业:> 20um ( 0.8mil ) , 单点 > 18um军标:> 25um (1.0mil )铜的连接伸长率化学镀铜层相对伸长率一般为8%,处理后可达12%电镀铜层大多为12%。
甚至超过20%,抗张强度20-50kg/mm 2之间镀铜槽液的选择(1) 高分散能力铜的CTE :17PPM 树脂的CTE :是铜的5~20倍,特别是过Tg 之后,成倍增长,会拉断孔内的铜层(孔内镀铜受到热风焊料整平(HASL , 一般为232摄氏度),焊接(峰波,热风焊或红外焊240~270度))抗污性差,稳定性差 对PCB 基材,抗蚀膜剂,环境有腐蚀性和污染性 分散能力好(2) 抗污性(3) 稳定性(4) 操作保护常见酸铜镀液高分散能力要求:高酸低铜高韧性: 低铜高酸或中等,偏低电流实现波浪板电镀铜机理:(1) 电极反应:酸性硫酸铜镀液在直流作用下,在阴,阳极上将反应Cu 2+/Cu 0 = + 0.34V < Cu +/Cu 0 = +0.51V ,所以在阳极上的反应为:Cu 0 – 2e → Cu 2+在少数情况下,铜阳极也可能产生如下溶解反应:Cu 0 – e → Cu +镀液中有足够的H 2SO 4,O 2 , Cu +→ Cu 2+2 Cu + + 1/2O 2 + 2H + → 2 Cu 2+ + H 2O酸度不足时,2 Cu + + 2H 2O → 2 Cu(OH) + 2H +(2) 深孔电镀:E △ =J 为阴极电流密度;L 为板厚;K 为电导率;D 为孔径低酸类高酸类活化镀液 磷阳极长黑膜 Cu 2O + H 2O JL 22KD镀铜中成分作用(1)硫酸铜,主盐提铜铜浓度,可以提高阴极电流密度的上限值,从而提高阴极电流效率,沉积效率。
电镀铜的温度
![电镀铜的温度](https://img.taocdn.com/s3/m/0ef55f34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c.png)
电镀铜的温度
(原创版)
目录
1.电镀铜的概述
2.电镀铜的温度范围
3.温度对电镀铜的影响
4.控制电镀铜温度的措施
5.结论
正文
1.电镀铜的概述
电镀铜是一种在金属或非金属表面涂覆一层铜的方法,以提高其导电性、耐腐蚀性和美观性。
在电镀铜的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到镀层的质量。
2.电镀铜的温度范围
电镀铜的温度一般在 20-30 摄氏度之间,这个温度范围有利于铜离子的还原反应,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镀层的均匀性和光滑度。
3.温度对电镀铜的影响
温度对电镀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温度过高,会导致铜离子的还原反应速度过快,形成的镀层粗糙,甚至出现烧焦现象。
同时,过高的温度还会导致溶剂挥发过快,影响电镀液的稳定性。
(2)温度过低,会导致铜离子的还原反应速度过慢,形成的镀层薄,甚至出现漏镀现象。
同时,过低的温度还会影响电镀液的活性,降低镀层的质量。
4.控制电镀铜温度的措施
为了保证电镀铜的质量,需要对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主要措施有:(1)选择合适的电镀液配方,使得电镀液在特定温度下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活性。
(2)采用水冷或油冷方式,对电镀槽进行实时温度调控,保证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3)定期检测电镀液的性能,及时调整,保证电镀液的稳定性和活性。
5.结论
电镀铜的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需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以保证镀层的质量。
电镀镀铜原理
![电镀镀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7d182b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1c.png)
电镀镀铜原理电镀是一种在金属表面沉积金属或合金的方法,其中电镀镀铜是一种常见的电镀工艺。
电镀镀铜是将铜盐溶液中的铜离子通过外加电流的作用,沉积在导电基底上的一种表面处理工艺。
电镀镀铜的原理主要包括电解液、阳极、阴极和外加电源四个方面。
首先,电解液是电镀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解液中的铜盐溶液是电镀镀铜的主要原料,其中包括硫酸铜、铜氨水等。
在电解液中,铜盐会分解成铜离子和阴离子,成为电镀的原料。
此外,电解液中还需要添加一定的助剂,如增塑剂、缓蚀剂等,以提高电镀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阳极是电镀过程中的正极,通常由铜制成。
在电镀过程中,阳极会释放出铜离子,补充电解液中的铜离子,以保持电解液中铜离子的浓度。
同时,阳极还会起到保护阴极的作用,防止阴极被氧化或腐蚀。
然后,阴极是电镀过程中的负极,通常由需要镀铜的基材制成。
在电镀过程中,阴极会吸引电解液中的铜离子,使其沉积在基材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铜镀层。
通过控制电镀时间和电流密度,可以控制镀层的厚度和质量。
最后,外加电源是电镀过程中的能量来源,通过外加电源提供稳定的电流和电压,使阳极和阴极之间建立电场,促使铜离子在阴极表面沉积成铜镀层。
外加电源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对电镀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电镀镀铜的原理是通过电解液中的铜盐溶液,利用外加电源的作用,使阳极释放铜离子,阴极吸引铜离子,最终在导电基底上沉积成一层均匀的铜镀层。
这种电镀工艺可以提高基材的导电性、耐腐蚀性和外观质感,广泛应用于电子、通讯、汽车等领域。
通过了解电镀镀铜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电镀工艺的核心技术,提高电镀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满足不同领域对于镀铜产品的需求。
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电镀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而更好地解决电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电镀生产的顺利进行。
电镀铜的原理
![电镀铜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e754522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05.png)
电镀铜的原理
电镀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它通过在金属表面沉
积一层铜膜来改善金属的性能和外观。
电镀铜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电
化学的原理,在适当的条件下将铜离子还原成固体铜沉积在金属表
面上。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电镀铜的原理。
首先,电镀铜的原理是基于电化学反应的。
在电镀铜过程中,
需要将含有铜离子的电解液注入电镀槽中,然后通过外加电流,在
金属表面上沉积出一层均匀的铜膜。
这是通过电化学的原理实现的,电化学是研究电与化学变化之间相互转化的科学,电镀铜正是利用
了电与化学反应的相互转化来实现的。
其次,电镀铜的原理涉及到电化学反应的具体过程。
在电镀铜
的过程中,金属表面作为阴极,铜离子在电解液中被还原成固体铜,沉积在金属表面上。
同时,在阳极处也会发生氧化反应,这些反应
共同构成了电镀铜的原理。
通过控制电流密度、温度、PH值等因素,可以调节电镀铜的速度和质量,确保铜膜的均匀性和致密性。
最后,电镀铜的原理还涉及到电镀液的成分和电镀工艺的选择。
电镀液中的铜盐、酸碱度、添加剂等成分会直接影响电镀铜的效果,
不同的电镀工艺也会对电镀铜的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电镀液和工艺参数,以确保电镀铜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电镀铜的原理是基于电化学反应的,通过控制电流和电解液的条件,在金属表面沉积一层均匀致密的铜膜。
了解电镀铜的原理对于掌握电镀工艺和提高电镀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
实验3-2电镀铜教案(人教版选修2).doc
![实验3-2电镀铜教案(人教版选修2).doc](https://img.taocdn.com/s3/m/6dfd097e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4.png)
实验3-2 电镀铜教案实验目的1.通过电镀铜的实验,加深对电镀原理的理解。
2.通过电镀铜的实验中的问题分析,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用品大烧杯、铜片、铁片、电流表、直流电源、导线若干、1 mol/L CuSO4溶液实验记录资料卡片钢铁为何进行发蓝处理一般钢铁容易生锈,如果将钢铁零件的表面进行发蓝处理,就能大大增强抗蚀能力,延长使用寿命。
像武器、弹簧、钢丝等,就是常用这种方法来保护的。
铁在含有氧化剂和苛性钠的混合溶液中,一定温度下经一定时间后,反应生成亚铁酸钠(Na2FeO2)和铁酸钠(Na2Fe2O4),亚铁酸钠与铁酸钠又相互作用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膜。
其反应方程式为:3Fe+NaNO2+5NaOH=3Na2FeO2+H2O+NH3↑8Fe+3NaNO3+5NaOH+2H2O=4Na2Fe2O4+3NH3↑Na2FeO2+Na2Fe2O4+2H2O=Fe3O4+4NaOH这层氧化膜呈黑色或黑蓝色,它结构致密,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实验习题一、选择题1、某同学按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过程中,铜电极上有H2产生B、电解初期,主反应方程式为:Cu+H2SO4CuSO4+H2↑C、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上有铜析出D、整个电解过程中,H+的浓度不断增大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用铁作阳极,Cl-发生氧化反应B.电解法精炼铜时,纯铜作阴极,Cu2+发生还原反应C.电镀铜时,金属铜作阳极,电镀液可用硫酸铜溶液D.铜锌原电池中,锌作负极,电子从锌极流向铜极3、下图有关电化学的图示,完全正确的是4、如图所示,a、b是石墨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溶液显红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 极是电源负极,Y极是电源正极B.Pt 极上有6.4gCu析出时,b极产生2.24L(标准状况)气体C.电解过程中 CuSO4溶液的pH逐渐增大D.a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1--2e-=C12↑5、下列能够使反应:Cu+2H2O=Cu(OH)2+H2↑获得成功的是:A.铜片作原电池的负极,碳棒作原电池的正极,氯化钠作电解质溶液B.铜——锌合金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电化学腐蚀C.用铜片作阴、阳电极,电解氯化钠溶液D.用铜片作阴、阳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6、用含有少量银和锌的粗铜做阳极,纯铜片做阴极,CuSO4溶液做电解液,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质量减少了m g,则A.电解液质量增加m g B.阴极质量增加x g ,x>mC.阴极质量增加m g D.阴极质量增加y g ,y<m7、将粗铜精铜和硫酸铜溶液组成电解池,利用电解的方法可以将粗铜提纯。
化学镀铜工艺流程解读(2)
![化学镀铜工艺流程解读(2)](https://img.taocdn.com/s3/m/b574cf4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3.png)
PCB化学镀铜工艺流程解读(一)化学镀铜(Eletcroless Plating Copper)一般也叫沉铜或孔化(PTH)是一种自身催化性氧化还原反映。
一方面用活化剂解决,使绝缘基材表面吸附上一层活性旳粒子一般用旳是金属钯粒子(钯是一种十分昂贵旳金属,价格高且始终在上升,为减少成本目前国外有实用胶体铜工艺在运营),铜离子一方面在这些活性旳金属钯粒子上被还原,而这些被还原旳金属铜晶核自身又成为铜离子旳催化层,使铜旳还原反映继续在这些新旳铜晶核表面上进行。
化学镀铜在我们PCB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旳应用,目前最多旳是用化学镀铜进行PCB旳孔金属化。
PCB 孔金属化工艺流程如下:钻孔→磨板去毛刺→上板→整孔清洁解决→双水洗→微蚀化学粗化→双水洗→预浸解决→胶体钯活化解决→双水洗→解胶解决(加速)→双水洗→沉铜→双水洗→下板→上板→浸酸→一次铜→水洗→下板→烘干一、镀前解决1.去毛刺钻孔后旳覆铜泊板,其孔口部位不可避免旳产生某些小旳毛刺,这些毛刺如不清除将会影响金属化孔旳质量。
最简朴去毛刺旳措施是用200~400号水砂纸将钻孔后旳铜箔表面磨光。
机械化旳去毛刺措施是采用去毛刺机。
去毛刺机旳磨辊是采用品有碳化硅磨料旳尼龙刷或毡。
一般旳去毛刺机在清除毛刺时,在顺着板面移动方向有部分毛刺倒向孔口内壁,改善型旳磨板机,具有双向转动带摆动尼龙刷辊,消除了除了这种弊病。
2.整孔清洁解决对多层PCB有整孔规定,目旳是除去钻污及孔微蚀解决。
此前多用浓硫酸除钻污,而目前多用碱性高锰酸钾解决法,随后清洁调节解决。
孔金属化时,化学镀铜反映是在孔壁和整个铜箔表面上同步发生旳。
如果某些部位不清洁,就会影响化学镀铜层和印制导线铜箔间旳结合强度,因此在化学镀铜前必须进行基体旳清洁解决。
最常用旳清洗液及操作条件列于表如下:3.覆铜箔粗化解决运用化学微蚀刻法对铜表面进行浸蚀解决(蚀刻深度为2-3微米),使铜表面产生凹凸不平旳微观粗糙带活性旳表面,从而保证化学镀铜层和铜箔基体之间有牢固旳结合强度。
电镀原理及其工艺简述
![电镀原理及其工艺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d93594a8ba0d4a7303763a3c.png)
电镀原理及其工艺简述摘要:通过有关电镀方面文献的查阅,本文概述了电镀的工作原理、分类、工艺过程以及影响电镀工艺质量的因素。
关键词:电镀、原理、工艺、质量。
Abstract:Check out the electroplating through literature,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principles of electroplating, classification,process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plating process.Keywords:electroplating, principle, process, quality1 概述电镀是指在含有欲镀金属的盐类溶液中,以被镀基体金属为阴极,通过电解作用,使镀液中欲镀金属的阳离子在基体金属表面沉积出来,形成镀层的一种表面加工方法。
镀层性能不同于基体金属,具有新的特征。
根据镀层的功能分为防护性镀层,装饰性镀层及其它功能性镀层。
2 电镀的基本原理电镀是一种电化学过程,也是一种氧化还原过程.电镀的基本过程是将零件浸在金属盐的溶液中作为阴极,金属板作为阳极,接直流电源后,在零件上沉积出所需的镀层。
例如:镀镍时,阴极为待镀零件,阳极为纯镍板,在阴阳极分别发生如下反应:阴极(镀件):Ni2++2e→Ni(主反应)2H++2e→H2↑(副反应)阳极(镍板):Ni-2e→Ni2+(主反应)4OH--4e→2H2O+O2+4e(副反应)不是所有的金属离子都能从水溶液中沉积出来,如果阴极上氢离子还原为氢的副反应占主要地位,则金属离子难以在阴极上析出.根据实验,金属离子自水溶液中电沉积的可能性,可从元素周期表中得到一定的规律。
阳极分为可溶性阳极和不溶性阳极,大多数阳极为与镀层相对应的可溶性阳极,如:镀锌为锌阳极,镀银为银阳极,镀锡-铅合金使用锡-铅合金阳极.但是少数电镀由于阳极溶解困难,使用不溶性阳极,如酸性镀金使用的是多为铂或钛阳极.镀液主盐离子靠添加配制好的标准含金溶液来补充.镀铬阳极使用纯铅,铅-锡合金,铅-锑合金等不溶性阳极。
DIN 50960-2-2006 电镀层.第2部分:技术图纸的说明
![DIN 50960-2-2006 电镀层.第2部分:技术图纸的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a15b5b4f43323968001c9229.png)
德国标准 2006年1月DIN 50960-2DINICS25.220.40 作为DIN 50960-2:1998-12版本的替代件电镀层-第2部分:技术图纸的说明共16页前言该标准是由标准委员会技术准则(NATG)-专业领域F“产品技术文件”、工作组NATG-F.5“技术标识”和工作组NMP176“电镀层”共同制定出来的。
该标准对技术图纸的说明进行了调整,依据DIN EN 1403所规定的和DIN 50960-1所补充的标识方法。
DIN 50960是由以下几部份组成:-DIN 50960-1: 电镀层-第1部分:技术文件中的标识-DIN 50960-2:电镀层-第2部分:技术图纸中的说明更改相对于DIN 50960-2:1998-2做了如下更改:a)涂层标识中的标识表面性能的符号和技术图纸中对表面性能的说明都依据DIN EN ISO 1302做了调整。
b)图1、3、4、5、7、8、11、A.1、A.2、A.4和A.5对涂层的标识作了详细准确的规定。
c)图6、9、10、A.5和B.1中的涂层说明符合DIN EN ISO 6158。
d)将附件C中的删除e)对文段中引用的标准进行了更新f)该标准在编辑上作了修订。
以前的版本DIN 50960:1955-01, 1963-06DIN 50960-2: 1986-02, 1998-121.应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技术图纸中的电镀层。
备注:带螺纹的参见DIN EN ISO 40422.标准参阅以下所引用的文件是在使用该标准时所需要的。
标明日期的参阅说明只适用于相关的版本。
没有标明日期的参阅说明只适用于相关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更改)。
DIN 30-10,技术图纸-简化图纸-第10部分:简化后的说明和综合说明,详细说明DIN 406-10, 技术图纸-尺寸标注-第10部分:概念和一般原理DIN 406-11,技术图纸-尺寸标注-第11部分:应用原理DIN 6773,铁制产品的热处理-热处理部件在图纸上的表述和说明DIN 50902, 金属防腐蚀层-概念、方法和表面准备DIN 50960-1,电镀层-第1部分:技术文件中的标识DIN EN1403,金属防腐层-电镀层-规范一般要求的方法DIN EN12329,金属防腐层-带补充处理的铁和钢电解锌镀层DIN EN12540,金属防腐层-镍、镍加铬、铜加镍和铜加镍加铬的电镀层DIN EN ISO1302,产品技术文件(GPS)-产品技术文件对表面性能的说明DIN EN ISO 2064,金属和其它无机层-关于测量镀层厚度的定义和规定DIN EN ISO6158,金属镀层-技术用电镀铬层DIN ISO128-24,技术图纸-表述的一般原理-第24部分:机械工程制图线3.概念DIN50902、DIN EN ISO2064和DIN EN ISO6158中的概念适用于该文件的使用。
电镀二
![电镀二](https://img.taocdn.com/s3/m/f7a08deb551810a6f52486b5.png)
Flashover ——闪络,在线路板面上,两导体线路之间(即使有阻焊绿漆),当有电压存在时,其间绝缘物的表面上产生一种 “击穿性的放电”,称为“闪络”。
Flammability Rate ——燃性等级,是指线路板板材的耐燃性的程度,在既定的试验步骤执行样板试验之后,其板材所能达到的何种规定等级而言。
Flame Resistant ——耐燃性,是指线路板在其绝缘的树脂中,为了达到某种燃性等级(在UL中分HB,VO,V1及V2),必须在其树脂的配方中加入某些化学药品(如在FR-4中加入20%以上的溴),是板材之性能可达到一定的耐燃性。通常FR-4在其基材表面之径向方面,会加印制造者红色的UL水印,而未加耐燃剂的G-10,则径向只能加印绿色的水印标记。
3.我们主管说想要在keypad上镀硬金(像是手机的keypad)那可以某一部份镀硬金吗?其它正常吗?
答:Keypad提供接点用硬金耐碰触。
4.镀硬金或软金是属于加工过程吗?
那他们是用化金,还是浸金还是电镀金软金,是否只用在wire bond硬金只用在金手指谢谢答;硬金软金在制程上属电解金,用途上只要是耐插拔,耐碰触采用硬金,例如金手指Card板,Keypad,计算器板等.但是要打线(Wire bonding)则采软金,取其高纯镀金.化金浸金属无电解金制程,"浸金“因较薄,通常是代替喷锡,可取其表面平坦有利装配优点,无铅要求也是其一.化金较厚,可代替电解金制程上因无法拉导电线的选折性电镀.有人用化金打线(通常是铝线)但化学EN,P含量6-10﹪影响到硬度,Wire Bond底金属要够硬,否则打线高温会造成Wedge Bond(超过Tg时),结合强度无法及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泽剂过高的影响:
深镀能力下降,产生Fold缺陷,表面变光亮。
副产物的生产机理:
RS-SR′(光剂)→ RSH+R′SH(副产物) 副产物具有更强的光剂特性,其在电镀过程中逐渐积累,产生 较大的负面影响。
16
Cu+
添加剂
光泽剂副产物过高的影响: 产生Folds缺陷,深镀能力下降,出现狗骨现象。 镀层表面变光亮,硬度增加,镀层变脆,可靠性下降。 副产物的除去方法: 通过碳处理,先用H2O2将副产物氧化,再用活性碳将其吸附
五、机器设备:-------------------------------------------- 23
六、制程控制及接受标准:----------------------------- 31
七、能力研究:-------------------------------------------- 33
24
搅拌方式的介绍
传统方法: 垂直板面或斜向15~45°,1″~3″摆幅,总摆幅据孔内铜
离子交换来计算,通常采用1m/min,配合空气搅拌有时会加上
振荡或超声波振荡。
25
搅拌方式的介绍
改进方法:
采用喷射系统(如GZ Phase IV),利用高压泵浦在缸内靠近板 面位置(距离约为2″),以1~2kg/cm2压力喷出镀液,搅动镀液, 同时配合沿板面方向摇摆,使喷射均匀。此法对于电镀厚板及盲 孔很有帮助; 采用Eductor,此法是在缸底加装喇叭形喷咀,利用喷射的镀液带 动缸内镀液,流量约增加3~4倍,可使搅拌强度成倍增加。
Date : 10.29, 2002 Presented by : 唐治宇(P&D)
1
为电镀铜工程师提供一份基础教材;
集中电镀铜工艺难点,使之得到更多成员经验,
以便解决问题; 提高电镀铜工程师的整体技术水平。
2
一、制作流程:--------------------------------------------- 4 二、工艺原理:--------------------------------------------- 5 三、物料:--------------------------------------------------- 6 四、操作条件:-------------------------------------------- 18
35
深镀能力
质量传递:
镀液粘度,粘度越大,流动性越小,孔内质量交换能力越差;
不同硫酸铜含量的镀液粘度:
CuSO4·5H2O(g/L) H2SO4(g/L) μ (CP) 20 220 1.136 40 220 1.215 60 220 1.231 80 220 1.282 100 220 1.344
31
测 试 方 法(续)
镀层品质测试项目: 镀层均匀性; 深镀能力(分散能力); 镀层延展性(IPC-TM-650、2、4、18.1); 镀层可靠性; Solder shock(IPC-TM-650.2.6.8D、冷热循环冲击(参 见Lab工作指示)、热油测试(IPC-TM-650.2.4.6)。 抗拉强度。
1)催化下述反应Cu+-e→Cu2+,减少Cu+的含量;
2)阻止Cu+进入溶液,促使它进一步形成Cu2+;
3)减少微小铜晶体从阳极表面脱落。
9
磷铜阳极
铜阳极中含量应该是多少呢? 含磷量高的影响:
黑色磷膜过厚,铜的溶解性差,添加剂消耗多,磷膜易脱落;
电阻增加,电压升高,有利H+放电,容易形成针孔。
搅拌:
消除浓差极化,提高允许电流密度,提高生产效率。
通常采用空气搅拌加摇摆(阴极移动)来实现。 目前尚有采用Eductor或液下喷射等方法。
22
五、机 器 设 备
电镀铜的主要设备为:(以龙门式垂直挂镀线为例)
镀槽:包含阳极杆、阳极钛篮、阴极铜座、摇摆、阳极挡板、
阴极浮夹、空气搅拌管道、循环管道。
29
脉冲整流机
以Shidey PPR系列为例: 电镀/停机状态下,该光剂均与铜阳极产生分解副反应。
该副反应严重影响镀层可靠性,需通过与空气中的氧气
发生反应后,以活性碳过滤除去。
30
六、测 试 方 法
镀液组分测试: 硫酸、硫酸铜、氯离子分析方法参见实验室工作指示。 添加剂一般采用CVS分析或哈氏槽法(IPC-TM-650.2. 3.21),不同系列添加剂由供应商提供相关应用程序。
八、案例及缺陷分析:----------------------------------- 49
3
一、制作流程
内层制作 → 钻孔 → 除胶渣 → 沉铜 →
全板电镀
→ 图形转移 → 图形电镀 → 褪膜、蚀刻、褪锡 →
绿油→ 表面处理
4
二、工 艺 原 理
阴极: Cu2++2e→Cu Cu2++ e →Cu+ °Cu2+/Cu=+0.34V
镀铜在PCB制造过程中,主要用于加厚孔内化学铜层和线路铜层。
Cu++ e →Cu
阳极: Cu-2e→Cu2+
°Cu+/Cu=+0.51V
Cu- e →Cu+
2Cu+ →Cu2++Cu 2Cu++1/2O2+2H+ →Cu2++H2O
5
三、电 镀 物 料
磷铜阳极:镀液中Cu2+的来源。 硫酸铜:镀液主盐。
26
整流机
提供电镀的电源 一般有两种整流机: 传统的直流整流机;
周期反向脉冲整流机。
此种整流机配合专用添加剂可大大改善电镀的分散能力。
27
脉冲整流机
脉冲波形:
波形示意图
I
IF:IR 一般 1:1.5~1:3
TF:TR一般 10:0.5~40:2ms 反向脉冲可使高电流区域
TF
IF
u(m/s)
流速u,管两端压力差ΔP
管长度增加流速迅速减小
38
深镀能力
浓度超电势(ηm ): 定义:电极表面附近溶液反应物浓度与主体溶液中反应物 浓度差引起。 Ηm=(RT/Nf)Ln(Cs/Cb)
39
深镀能力
电极表面附近铜离子浓度分布:
C
Cb Cs
电板 O
δ
X
Cs—电极表面铜离子浓度。 Cb—本体溶液浓度。 Δ—扩散层厚度。
T
TR
IR
更快溶解而低电流密度区域不受影响,从而使孔内镀层分布均匀,
深镀能力提高。
28
脉冲整流机
脉冲电镀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脉冲整流机比较娇贵,需注意日常保养,各接触点清洁, 整流机内部温度控制,以便获得良好、稳定波形; 脉冲电镀需配合以特种添加剂,对不同系列添加剂有不 同注意事项; 不同的脉冲波形对通孔、盲孔电镀深镀能力不同; 有时深镀能力过高时会产生孔角铜薄等缺陷。
后过滤除去。
17
四、操 作 条 件
较为通用的药水浓度控制范围:
CuSO4 H2SO4 Cl添加剂 阳极 60~120g/L 90~140ml/L 40~100ppm 适量(按供应商要求) 含0.035~0.07%磷的铜球/铜条
上述参数亦需依不同供应商光剂系列作适当调整。
18
操 作 条 件(续)
阳极上部应增加适当高度阳极挡板,防止电镀窗顶部镀层过厚; 阳极排布要均匀分布,镀槽两边比阴极应略缩进,防止边缘过厚; 阴极底部应装有合适尺寸之浮夹,当生产不同尺寸之板时遮挡底 部电流,防止局部过厚; 阴极夹应均匀排布,接触良好。
34
深镀能力
影响深镀能力的因素:
质量传递;
电势差; 浓度超电势; 镀液极化。
32
七、能 力 研 究
在电镀铜中研究的主要课题是:
镀层均匀性:
深镀能力(Throwing Power):
镀层可靠性: 以下介绍镀层均匀性及深镀能力。
讨论:如何提高镀层可靠性?
33
Hale Waihona Puke 镀层均匀性 影响镀层均匀性主要有如下因素:
阳极板去度应比阴极短约2~3″,防止电镀窗底部镀层过厚;
40
深镀能力
工作电流密度与极限电流密度:
Cb-Cs δ Cb iL=nFD δ i=nFD D—铜离子扩散系数(cm2/s)
14
添加剂
添加剂一般分为光泽剂与辅助剂。 辅助剂一般抑制铜沉积速率,增加极化电阻,提高分布均匀性; 光泽剂则加速铜沉积速率,减少极化电阻,提高延展性与导电 性。 * 光泽:当金属晶体均匀致密,规则排列时,所反射出的光线
具有金属的光泽。
15
添加剂
光泽剂过低的影响: 镀层不光亮,易出现烧板现象。
硫酸:增加镀液导电性。
氯离子:活化阳极并协同添加剂改良镀层品质。 添加剂:改良镀层品质。
6
磷铜阳极
铜阳极中为什么要含磷? 阳极反应机理: 阳极反应: Cu-e →Cu+(快反应) Cu+-e→Cu2+(慢反应) 上述反应原因表明:阳极溶解过程中伴随有Cu+生成, 且Cu+存在下述反应: 2Cu+→Cu2++Cu
7
磷铜阳极
Cu+的危害: 2Cu++H2SO4 →Cu2SO4 Cu2SO4+H2O→Cu2O(铜粉)+H2SO4 * Cu2O以电泳方式沉积在阴极表面;
* Cu2O分布在阴极表面,Cu2+在其疏松晶体表面沉积,造成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