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概述

合集下载

法律小常识及案例(3篇)

法律小常识及案例(3篇)

第1篇一、法律小常识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它通过规定权利、义务和责任,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2. 法律的特征(1)普遍性: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强制性: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规范性:法律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指导、规范和约束作用。

(4)稳定性:法律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3. 法律的种类(1)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基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2)刑法: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3)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

(4)行政法:调整国家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之间行政关系的法律。

(5)经济法:调整国家在经济活动中与公民、法人之间经济关系的法律。

(6)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

(7)诉讼法:规定诉讼程序和诉讼活动的法律。

4. 法律的效力(1)空间效力:法律在国家主权范围内的效力。

(2)时间效力:法律在特定时间内的效力。

(3)对人效力:法律对特定主体的效力。

二、法律案例1. 案例一:盗窃案案情简介:被告人李某,男,35岁,无业。

2019年5月,李某在夜间潜入邻居王某家中,盗走现金人民币5000元。

案发后,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处理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李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 案例二:交通肇事案案情简介:被告人张某,男,40岁,司机。

2019年6月,张某驾驶一辆重型货车行驶过程中,因超速行驶,与前方行驶的摩托车发生碰撞,造成摩托车驾驶员刘某死亡。

处理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张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概论

法律概论

法律概论一、法律概述(一)法律的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2、法是由公共权力机构指定或认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

3、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

4、法是以权力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

5、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法律程序保证实现的社会规范。

(二)法的定义:法律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是保护、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

二、法律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法律的产生法律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法律最初是以不成文的形式出现的,即所谓的习惯法。

它是统治阶级将那些有利于本阶级的习惯由国家加以确认,使其具有法律效力。

后来,出现了成文法,并有了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

(二)法律的历史类型自从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以来,它经历了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四种不同的形态。

与此相适应,也产生了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即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

前三种类型的法律,尽管它们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阶级性质不同,但都是建立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核心的生产关系基础上,体现着剥削阶级的意志,是少数人统治大多数人的工具。

因此,它们统称为剥削阶级的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是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核心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它体现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意志,是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

(三)法律消亡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它属于一个历史范畴。

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法律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自行消亡。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当然,法律消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条件。

三、法律渊源法律的渊源一般是指法律的表现形式。

我国的法律渊源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国际条约等。

(一)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的知识讲解及案例(3篇)

法律的知识讲解及案例(3篇)

第1篇一、法律概述法律是一种规范性的社会规范,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具。

1. 法律特征(1)普遍性: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不论性别、年龄、民族、地域、职业等,都应遵守法律规定。

(2)强制性: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制裁。

(3)规范性:法律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为目标,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

(4)稳定性:法律具有相对稳定性,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

2. 法律分类(1)按照调整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劳动法、诉讼法等。

(2)按照法律效力等级,可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

(3)按照法律内容,可分为实体法、程序法。

二、法律知识讲解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案例:2018年,我国宪法修正案中增加“生态文明”条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体现了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2. 民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

民法包括物权法、债权法、继承法、婚姻法等。

案例:2018年,我国《民法典》正式实施,其中规定夫妻共同财产制度,明确了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3. 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

刑法以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为目的。

案例:2019年,我国刑法修正案中增加“高空抛物罪”,对高空抛物行为进行处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 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之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

行政法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责任法等。

案例:2020年,我国《行政处罚法》修订,明确行政处罚的种类、程序和处罚原则,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

综合法律知识考点法律概述

综合法律知识考点法律概述

2021综合法律知识考点:法律概述导语:2021综合考点:法律概述。

2021年考点精讲之法律体系,综合法律知识科目跨度比较大,涉及内容繁多,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重点难点,希望大家在备考的时候要多加研究,多做练习。

如果对某个知识点有疑问,可以进入论坛和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ﻭ精彩链接:第一章法学基础理论第一节法律概述一、法、法律的概念(一)法的概念法是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ﻭ(二)法律的概念ﻭ广义上的法律与法的含义相同,狭义上的法律既不包括国家最高行机关及其所属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也不包括地方**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在我国,狭义上的法律仅指全国大会及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ﻭ二、法律的基本特征ﻭ(一)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系统ﻭ第一,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

ﻭ第二,具有严格的结构和层次。

(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系统ﻭ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制定一般是指成文法创制的过程。

认可,是指国家承认某些上已有的行为规则具有法律效力。

国家认可的法律主要指判例法、习惯法或其他不成文法。

ﻭ(三)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系统国家强制力包括、、监狱、法庭等,这些机关的执法活动使法律实施得到直接保障.(四)法律是以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作为主要调整手段的行为规范系统三、法律的作用ﻭ(一)法律的规范作用法律的规范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对主体的意志行为发生影响,从而对主体的行为具有指引、评价、预测、强制和教育的作用。

ﻭ(二)法律的作用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具有维护一定阶级和执行一定公共事务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律在治方面的作用。

第二,法律在经济方面的作用。

ﻭ第三,法律在执行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

ﻭ第四,法律的阶级作用与法律的公共作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三)我国法律在建立与完善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1)确认并保护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共同的所有制结构,确认公有制经济是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导力量.(2)运用法律形式确认市场主体的资格和法律地位,明确产权,平等地保护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作为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保证多种市场主体的长期共存、共同.ﻭ(3)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法律秩序,规定相应的竞争规则,创造竞争的环境和机会,促进和保障公平竞争,制裁不正当竞争,建立和培育统一的市场体系。

经济法基础知识 经济法概述

经济法基础知识 经济法概述

(三)法的表现形式
1.宪法:我国根本大法 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
2.法律:《***法》
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
员会指定的规范性文件
3.行政法规:《***条例》
国务院制定
4.地方性法规:《**省**条例》 省级人大
(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5.行政规章:《**部关于**办法》 国务院各部委
(部门规章)
二、法的特征
当假设情况出现时,该法律
才发生法律效力。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 法》第46条规定:合伙协议约定合 伙企业经营期限的,有下列情形之 一时,合伙人可以退伙……”。
(二)行为
是法律规范中列举的允许、
要求或不允许人们做出一定行为
的表述。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 法》第58条规定:任何机关和单 位不得侵犯企业依法享有的经营
6.《教师法》 第三十九条 教师认为当地人 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 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 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 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 理。
7.《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条 对交通 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 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 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三)四种不同类型的法律: 1.奴隶制法律 2.封建制法律 3.资本主义法律 4.社会主义法律
第二节 法律的概念、特征及 效力
一、法的概念
(一)法的概念:反映统治阶级意 志和利益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社会 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法的本质:统治阶级国家意 志的体现。
经济法基础知识 经济法概述
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概述
第一节 法律概述 第二节 法律概念、特征及其效力 第三节 经济法概述 第四节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法理概述

法理概述
❖ 一、法的起源 ❖ (一)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 ❖ (二)法的起源经历了从氏族习惯到习惯法,
再到成文法的发展过程 ❖ (三)发的起源过程受到宗教规范和道德规
范的深刻影响
❖ 二、法的发展
❖ 1、在发展模式上,有进化论和建构论之分。 ❖ 2、在发展道路上,有本土化和国际化两种道
路选择。
❖ 三、法律的基本特征 ❖ (一)特殊的社会规范 ❖ (二)法律具有国家意志性 ❖ (三)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
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 ❖ (四)法律是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社会规范
❖ 四、法的作用 ❖ (一)法的社会作用 ❖ 1、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 ❖ 2、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使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能够正常有序的
观的有( )。 ❖ A.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 B.法律所体现的是被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统治阶级意
志,而不是统治阶级的所有意志。 ❖ C.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
定的。 ❖ D.法律是神意的体现 ❖ 2.法律的基本特征包括( )。 ❖ A.特殊的社会规范 ❖ B.法律具有国家意志性 ❖ C.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社会具有普遍约束
❖ 3.法律是由( ) 保证实施 ❖ A.社会舆论 ❖ B.道德 ❖ C.国家强制力 ❖ D.个人力量 ❖ 4.法律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 A.宗教 ❖ B.道德 ❖ C.武力 ❖ D.社会生产力
)。
❖ 5.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是( )。 ❖ A.原始习惯的发展 ❖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C.智慧的提高 ❖ D.阶级的对立 ❖ 6.在法律发展模式上,可以分成( )。 ❖ A.进化论和建构论 ❖ B.本土化和国际化 ❖ C.内源型和外源型 ❖ D.进化论和国际化

法律概述

法律概述
法律概述
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 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 内容,一种概括、普遍和严谨的行为规 范。
法律特征: (1)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和严谨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法律 来源上的重要特征)——法律必须由代表国家的 机关来直接规定 (3)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法 律较其他社会规范而言,它强调了权利和义务, 同时这种权利和义务是比较具体的、明确的。 (4)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体现国家意志,它的实施也自然由国法的创制或立法, 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 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 照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和废止法 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 法律的一项专门性活动

法律学习笔记

法律学习笔记

法律学习笔记1. 引言法律研究是培养法律专业学生综合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的重要环节。

通过研究法律学科,我们可以掌握法律体系、法律原则和法律程序等方面的知识,培养法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旨在总结和记录我在法律研究过程中的笔记和心得体会。

2. 法律概述2.1. 法律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实施和保护的一定社会关系的规范。

它是国家行使权力的结果,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

2.2. 法律的分类法律可以分为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劳动法等多个领域。

不同的法律领域针对不同的社会关系制定了不同的规范。

3. 法律的原则3.1. 法治原则法治原则是现代法律体系的核心原则,它要求一切行为都要遵循法律规定,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需要依法进行。

3.2. 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法律对待所有人应当平等,不得以种族、性别、国籍等因素进行歧视。

4. 法律的程序4.1. 立法程序立法是国家制定法律的过程,包括制定法律的机关、程序和决策过程等。

4.2. 司法程序司法程序是通过法院审判案件的过程,包括开庭审理、法庭辩论和判决等环节。

5. 法律实践5.1. 法律解释法律解释是揭示和说明法律含义和适用范围的行为,可以通过立法机关的解释、法院的解释和学术界的解释等进行。

5.2. 法律研究法律研究是对法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的过程,可以通过查阅法律文献、进行案例分析和参与学术研讨等形式进行。

6. 结论通过对法律研究的笔记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法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程序,培养合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法律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研究和研究法律,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和专业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遵循法律道德要求,坚守法律原则,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张仲景,杨宇明. 法律基础概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 李建中. 法律学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法律知识大全资料内容

法律知识大全资料内容

法律知识大全资料内容一、我国法律体系概述我国法律体系是指由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基础的法律组织系统。

我国的法律体系主要分为宪法与法律层面。

宪法是最高法律权威,对其他法律具有指导性作用;法律则是在宪法的框架下制定的一系列具体规定。

我国法律体系的特点包括立法机关的多元化、法律的层次性和权力机构的分立等。

二、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依法治国、保障人权、平等和公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方面的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为我国的法律实施提供了指导和规范。

三、我国刑法中的几个重要罪名1.故意伤害罪:指故意造成他人身体伤害或者严重危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构成犯罪。

2.走私罪:指违法出入境管理法律,擅自运输、贩卖、收购、运输跨境货物的行为。

3.经济犯罪:包括贪污、受贿、贿赂等行为,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

4.毒品犯罪:指非法制造、贩卖、运输、走私毒品等行为,对社会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四、婚姻法中的一些重要规定我国婚姻法是规范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法律,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同时,维护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的法律。

婚姻法中的一些重要规定包括:1.婚姻自由原则:强调婚姻的自愿性和平等性,禁止包办婚姻和其他影响婚姻自由的行为。

2.忠实义务:夫妻应忠实互助,维护夫妻关系稳定,不得有外遇行为。

3.财产分割制度:离婚时,夫妻应协商财产分割问题,保护妇女和子女的合法权益。

五、劳动法中的工人权益保障我国劳动法是保护工人权益的基本法律,保障工人的劳动权益和社会福利。

劳动法中的工人权益保障主要包括:1.工资支付制度:规定用人单位应按时足额支付工人工资,禁止延迟支付或拖欠工资。

2.劳动安全保护:用人单位应提供安全的劳动环境,保障工人的劳动安全。

3.劳动合同制度:用人单位应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4.工时和休假制度:规定工人的工作时间和休假时间,保护工人的合法休息权益。

法律基本知识什么是法律义务

法律基本知识什么是法律义务

法律基本知识什么是法律义务法律基本知识—什么是法律义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法律义务这个词汇,但对于法律义务的定义却不太清楚。

本文将简要介绍法律基本知识,重点解释什么是法律义务。

一、法律概述法律是由国家依法制定、公告并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则,以调整社会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权益的一种方式。

它是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工具。

法律主要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等各个领域的法律,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法律体系。

二、法律义务的定义法律义务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个人或组织在特定情况下应该履行的法定义务。

它是一种对公民和法人的责任和义务的约束,是法律所赋予的权益和责任相对应的一方。

三、法律义务的特点1. 法律约束力:法律义务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的特点,不论个人或者组织的身份地位,都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否则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2. 法律平等性:法律基于平等原则,所有的公民和法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义务也同样适用于所有人。

3. 法律明确性:法律必须明确具体,以确保公民和法人能够明白自己的法律义务是什么,以及如何履行。

四、法律义务的种类法律义务的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1. 常规法律义务:诸如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劳动合同、缴纳税款等都属于常规法律义务。

2. 契约法律义务:契约法律义务是指个人或组织在签订合同时约定的义务,如按时履行合同、保密协定等。

3. 监护法律义务:指父母照顾未成年子女、监护人对被监护人保护等义务。

4. 法定法律义务:法定法律义务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个人或组织具有的义务,如救灾义务、举报犯罪等。

五、履行法律义务的意义履行法律义务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维护社会秩序:法律义务的履行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

2. 保护公民权益:法律义务的履行有助于保护个人和组织的权益,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

3. 促进社会发展:法律义务的履行有利于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法律概述案例分析题(3篇)

法律概述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企业(以下简称“甲企业”)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甲企业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在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然而,甲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涉嫌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

2019年,乙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发现甲企业生产的某款电子产品涉嫌侵犯其专利权。

乙公司遂向我国某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企业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经法院审理查明,甲企业生产的某款电子产品在技术特征上与乙公司拥有的专利存在相同之处,构成专利侵权。

甲企业辩称,其生产的电子产品与乙公司的专利在技术特征上有所不同,不构成侵权。

二、法律概述1. 知识产权概述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创造和运用知识、技术、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

我国《知识产权法》规定,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2. 专利权概述专利权是指发明创造人或者其权利继承人依法享有的独占实施其发明创造的权利。

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创造人或者其权利继承人可以申请专利,获得专利权。

3. 专利侵权概述专利侵权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实施专利权人享有的专利权的行为。

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侵权行为包括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专利产品,或者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三、案例分析1. 专利侵权认定根据法院审理查明的事实,甲企业生产的某款电子产品在技术特征上与乙公司的专利存在相同之处,构成专利侵权。

甲企业辩称其生产的电子产品与乙公司的专利在技术特征上有所不同,但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主张。

因此,法院认定甲企业的行为构成专利侵权。

2. 损害赔偿根据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本案中,甲企业侵犯了乙公司的专利权,给乙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

因此,甲企业应赔偿乙公司的经济损失。

3. 侵权责任承担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法律基础知识讲义

法律基础知识讲义

法律基础知识讲义1. 引言法律是指国家或社会公认的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制度。

它是保障社会秩序、维护公正和平等的重要手段。

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本讲义将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基础知识,包括法律的概念、法律的来源与层级、法律的实施和适用等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法律有更清晰的认识。

2. 法律的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公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行为的准则。

它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工具,通过法律人员的努力,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权益。

在法律中,行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行为是指个人或团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行动或不行动。

根据行为的性质和影响,法律对行为进行分类,并赋予不同的法律后果。

3. 法律的来源与层级法律的来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司法实践等。

宪法是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其他法律以宪法为基本依据,从而形成了法律的层级关系。

法律的层级关系表现为上位法与下位法之间的关系。

上位法包括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下位法包括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

上位法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下位法应当依据上位法而制定。

4. 法律的实施与适用法律的实施和适用是指将法律规定的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在社会中得以执行的过程。

法律的实施主要包括法律的颁布、修改和废止等过程。

法律的适用是指根据具体情况,判断适用哪一条法律以及如何操作的过程。

在法律的实施与适用中,常常需要借助法律机构的力量。

法律机构包括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负责审理和解决各类案件,行政机关负责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

5. 个人的法律责任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个人因违反法律规定而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根据法律规定,个人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等。

刑事责任是最严重的法律责任,包括犯罪行为的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个人在民事关系中违反法律规定而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行政责任是指违反行政法规而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法律基础知识案例课本(3篇)

法律基础知识案例课本(3篇)

第1篇第一章法律概述案例一:法律的定义与特征【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对法律的概念和特征产生了疑问。

在一次课堂上,他向老师提出了以下问题:“老师,什么是法律?法律有哪些特征?”【案例分析】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法律具有以下特征:1. 国家性: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2. 普遍性: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 强制性: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4. 规范性:法律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规范人们的行为。

5. 稳定性:法律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不会随意改变。

【案例启示】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了解到法律的定义和特征,这对于我们理解和遵守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法律关系案例二: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案例背景】小王和小李是邻居,因邻里纠纷引发了一场法律纠纷。

在一次调解会上,小王提出了以下问题:“老师,法律关系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案例分析】法律关系是由法律主体、法律客体和法律内容三个要素构成的。

1. 法律主体: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等。

2. 法律客体: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等。

3. 法律内容:法律内容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规定。

在这个案例中,小王和小李是法律关系的主体,邻里纠纷是法律关系的客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内容。

【案例启示】了解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法律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三章法律行为与法律责任案例三:法律行为的分类及效力【案例背景】小张是一名高中生,他在一次法律知识竞赛中遇到了以下问题:“老师,法律行为有哪些分类?它们具有怎样的效力?”【案例分析】法律行为按照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和客观后果,可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1. 合法行为:合法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定,能够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法学基础理论

法学基础理论
4
法的一般定义是: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经国家制定
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
行为规范体系,它通过对人们的权利义务的规定,确认、
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5
四、法律的作用
(一)法的规范功能 1、指引
授权性规范 禁止性规范 禁止性指引 “禁止、不得”
授权性指引(有选择的指引) “可以、有权、不受干涉”
6、特别行政区制定的法律和法规;
22
三、法的分类 (一)国内法与国际法 (二)根本法与普通法 (三)一般法与特别法
(四)实体法和程序法
(五)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23
四、法律体系
1、宪法 2、行政法 3、民法 4、商法:破产法、证券法、海商法、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 5、经济法:税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垄断法、土地管理法等 6、刑法 7、诉讼法/程序法 8、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9、环境法
第六章
法学基础理论
0
第一节 法律概述
一、法的词源与词义 中文:古体法字-灋 《论衡· 是应》曰:“觟豸者,一角之羊也, 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 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 西语:law legal jus- jury justice jurisprudence 广义的法:泛指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 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狭义的法: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立法机关依照立法 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9
二、奴隶制法
(一)奴隶制法的产生 1、经济原因: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的出现;产品交换;私有制产生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人的出现

法律,法规,规章的区别

法律,法规,规章的区别

法律,法规,规章的区别标题:法律、法规、规章的区别引言概述:法律、法规和规章是指导和约束社会行为的重要法律文本,它们在法律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层级和作用。

本文将分别从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概念、制定过程、适合范围以及具体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匡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一、法律1.1 法律的概念: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1.2 法律的制定过程:法律的制定经历立法机关的提案、审议、表决等程序,最终由国家主席或者国家立法机关主席签署成为法律。

1.3 法律的适合范围:法律适合于整个国家范围,具有广泛的约束力和适合对象。

二、法规2.1 法规的概念:法规是由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2.2 法规的制定过程:法规的制定通常经历行政机关的研究、起草、公开征求意见等程序,并最终由国务院或者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颁布实施。

2.3 法规的适合范围:法规适合于特定的行政范围,如国家、省级、市级或者行业范围,对相关主体具有约束力。

三、规章3.1 规章的概念:规章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地方政府或者其他组织制定的对特定领域或者特定行为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3.2 规章的制定过程:规章的制定通常经历相关机关的研究、起草、公开征求意见等程序,并最终由制定机关颁布实施。

3.3 规章的适合范围:规章适合于特定的领域、行业或者组织,对特定主体具有约束力,如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学校管理规章等。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关系4.1 法律与法规的关系:法规是法律的具体化和细化,是法律的补充和实施细则。

4.2 法规与规章的关系:规章是法规的具体化和细化,是法规的补充和实施细则。

4.3 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层级关系: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规和规章则在法律之下,挨次具有较低的法律效力。

五、总结本文从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概念、制定过程、适合范围以及关系等方面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文本,法规是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规文本,规章是行政机关、地方政府或者其他组织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规章文本。

法律常识法律保护与维权

法律常识法律保护与维权

法律常识法律保护与维权法律常识:法律保护与维权法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保护了社会的秩序和公平,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作为普通公民,了解法律常识,懂得如何进行法律保护与维权,不仅可以保护自身权益,还能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一、法律概述法律是以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为基础,通过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行为来进行实施和维护的。

它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制定社会秩序,解决争议和纠纷。

法律还分为各个领域,如刑法、民法、劳动法等,不同领域的法律有着不同的规范和适用范围。

二、法律的保护作用法律在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和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规范各方行为,防止不公平待遇的发生。

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寻求法律保护。

例如,在购买商品时,如果所购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我们可以要求退货、换货或索赔。

三、法律保护的途径为了保护自身的权益,我们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如:1. 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

首先,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只有了解法律,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2. 寻求法律援助。

在遇到法律问题时,我们可以咨询律师,寻求专业的法律援助。

律师会根据具体情况,为我们提供法律建议和帮助。

3. 提起诉讼。

如果我们的权益受到损害,通过和解无法解决争议时,可以选择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院将会对案件进行公正的审理,还原真相,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四、法律维权的重要性维权是指通过合法的手段,保护自身的权益和利益。

法律维权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因为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依法进行维权时,社会才能更加公正和有序。

五、法律维权的限制和注意事项在进行法律维权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了解维权的条件和程序。

不同的法律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所以我们需要了解相关法律的适用范围,以及维权的条件和程序。

法律知识大全常识

法律知识大全常识

法律知识大全常识一、法律概述法律是一套社会规则,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确保公正公平。

它是由国家制定和执行的,以法律文本的形式存在。

法律的核心原则是平等、公正、法治和尊重人权。

二、法律分类1.刑法刑法是指规范犯罪行为和对犯罪者进行惩罚的法律。

它包括各种犯罪行为的定义、犯罪构成要件、刑罚种类和量刑原则等内容。

2.民法民法是指规范私人关系和权益的法律。

它包括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等各个方面的法律规定,用于维护个人财产权、人格权和家庭关系等。

3.行政法行政法是指规范行政机关行为和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

它涉及政府的权力行使、行政程序和行政责任等方面,旨在保证行政机关的合法性和行政过程的公正性。

4.国际法国际法是指规范国家间关系和国际组织行为的法律。

它包括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两个领域,主要涉及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安全、外交关系等问题。

三、常见法律概念解释1.法人法人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的组织或机构,可以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包括国家、企业、社会团体等。

2.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因违反民事法律规定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当个人或组织违反民事法律义务,导致他人权益受损时,应承担民事责任,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因违反刑法规定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当个人犯罪时,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并受到刑罚处罚。

4.合同合同是指自愿订立的双方或多方之间的法律协议。

它规定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律约束力。

四、法律程序法律程序是指依法处理法律事项的一系列程序和步骤。

1.起诉与答辩当一方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被告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答辩意见,以回应诉讼请求。

2.证据收集和调查法院会根据双方的诉辩意见进行证据收集和调查。

它可以包括书面证据、证人证言、物证等。

3.庭审和辩论法院会组织针对诉讼案件的庭审和辩论。

原告和被告可以在法庭上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证据,并进行辩论。

4.判决和执行法院会根据收集到的证据、法律规定和程序规则,作出判决决定。

法律概述知识点总结归纳

法律概述知识点总结归纳

法律概述知识点总结归纳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国家制定和公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是社会管理的工具和手段,是社会秩序的保障。

法律的制定依据国家的宪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经过立法机关的讨论和决定,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实施。

2. 法律的基本原理(1)法治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保护。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上同一的权利和义务适用于所有的公民及组织,不分亲疏、贵贱、贫富。

(3)合法性原则:所有的法律行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4)公正原则:法律的实施和适用应充分体现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5)权责一致原则:法律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实行对等原则。

(6)关系确立原则:法律应当建立在社会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上。

(7)稳定性原则:法律在一定时期内应尽量始终如一。

二、法律的类型和层级1. 法律的类型法律可分为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

(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是最高法律,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制定,对行政管理具有普遍约束力。

(3)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对本行政区域行政管理具有约束力。

(4)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制定,对本部门的行政管理具有约束力。

2. 法律的层级法律可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部门规章等五个层级。

(1)宪法:居于法律的最高层级,其他各类法律都必须服从宪法。

(2)法律:宪法下的第二层级,是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3)行政法规:在法律之下,具有对行政管理的普遍约束力。

(4)地方性法规:在行政法规之下,对地方行政管理具有约束力。

(5)部门规章:在地方性法规之下,对部门行政管理具有约束力。

三、法律的立法过程和原则1. 法律的立法过程法律的立法过程一般包括法律的起草、决定、修订、公布和实施等环节。

(1)法律的起草:由相关部门或专家学者起草法律的草案。

(2)法律的决定:由立法机关进行讨论审议,决定法律的通过与否。

法律法规大全

法律法规大全

法律法规大全一、概述: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规范公民行为的标准,涵盖面非常广泛,包括宪法、行政法规、法律、司法解释、行业规章等。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涉及到的法律法规。

二、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各级机关的职权、作用及相互关系等。

全面贯彻落实宪法,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推进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或地方政府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主要规定行政管理的内容和程序。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

四、法律:法律是最高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不仅约束政府行为,也约束个人行为。

常见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

五、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具有规范性的司法文件,主要用于解释法律的适用问题。

常见的司法解释有《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解释》、《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

六、行业规章:行业规章是由行政机关或行业协会组织制定的,对专业领域的行为进行规范。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果转化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

七、总结:1. 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1)法律法规:指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规范公民行为的标准。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全面规范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各级机关的职权、作用及相互关系等。

(3)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或地方政府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主要规定行政管理的内容和程序。

(4)法律:是最高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不仅约束政府行为,也约束个人行为。

(5)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具有规范性的司法文件,主要用于解释法律的适用问题。

(6)行业规章:由行政机关或行业协会组织制定的,对专业领域的行为进行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法律概念)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指统治阶级(泛指政治、经济、思想形态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

包括基本法律、普通法律。

法,可划分为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宪法是高于其它法律部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最基本的原则,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活动的原则等。

法律是从属于宪法的强制性规范,是宪法的具体化。

宪法是国家法的基础与核心,法律则是国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可划分为基本法律(如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行政法、商法、国际法等)和普通法律(如商标法、文物保护法等)。

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规范的总称。

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统称,分别规定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可进行的事务和不可进行的事务。

法律基本内涵法律简述法律通常是指由社会认可国家确认立法机关制定规范的行为规则,并由国家强制力(主要是司法机关)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社会规范)。

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也是捍卫人民群众权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统治者统治被统治者的手段。

法律是一系列的规则,通常需要经由一套制度来落实。

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体系会以不同的方式来阐述人们的法律权利与义务。

其中一种区分的方式便是分为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种。

有些国家则会以他们的宗教法条为其法律的基础。

法学家们从许多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法律,包括从法制史和哲学,或从如经济学与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方面来探讨。

法律的研究来自于对何为平等、公正和正义等问题的讯问,这并不都总是简单的。

法国作家阿纳托尔·法郎士于1894年说:“在其崇高的平等之下,法律同时禁止富人和穷人睡在桥下、在街上乞讨和偷一块面包。

”在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中,创造和解释法律的核心机构为政府的三大部门:公正不倚的司法、民主的立法和负责的行政。

而官僚、军事和警力则是执行法律,并且让法律为人民服务时相当重要的部分。

除此之外,若要支持整个法律系统的运作,同时带动法律的进步,则独立自主的法律专业人员和充满生气的公民社会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法律法的精神封建社会法律由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国王或者大臣制定;资本主义社会法律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议会制定;社会主义社会法律由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人民议会制定。

如:中国的法律是由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这就是法律的基本精神,即它所代表的利益阶层。

革命和改革都是围绕着这一主题。

封建社会的人治也是因为法律的基本精神不在于人民,而仅仅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的统治次序,[2]而弥补其不足。

老百姓的得失主要取决于统治阶级的仁慈。

所以封建社会人治和法治是互补的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由人民而立,并保护人民的利益。

这是社会主义社会法律的基本精神。

法律的基本精神既体现了国家性质,也反映了社会矛盾。

法律是最高的社会规则,掌控了法律就等于掌握了人类的命运。

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应该由人民来制定,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应该被人民所掌握。

如此才可确保国家性质的纯粹性,调和社会矛盾的有效性。

法律条文是死的,人是活的,法律是为了规范活着的人而不是死去的人。

法律工具主义者把法律当成了僵化的工具、不变的教条。

它违反了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

法律是人类社会创造的客体,也是人类解放自身的工具,它反过来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

要避免法律和人类社会主客体地位颠倒的情况发生。

确立起人的主体地位和对法律制度的深刻反思。

因此执法者执法过程中,不仅要熟记法律制度还要深谙法律的基本精神,如:“法律的基本精神就是要在分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弘扬正气、匡扶正义。

”“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所有权。

”“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而不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

”法律法的特征1、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法律首先是指一种行为规范,所以规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

规范性是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

法律同时还具有概括性,它是人们从大量实际、具体的行为中高度抽象出来的一种行为模式,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是反复适用多次的。

法律还具有普遍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为标准是按照法律规定所有公民一概适用的,不允许有法律规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触犯法律,便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对其教育,改良。

法律规范不同于其他规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严谨性。

它由特殊的逻辑构成。

构成一个法律的要素有法律原则、法律概念和法律规范。

每一个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构成。

行为模式是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所提供的标准和方向。

其中行为模式一般有三种情况:①、可以这样行为,称为授权性规范;②、必须这样行为,称为命令性规范;③、不许这样行为,称为禁止性规范。

2、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这是法律来源上的一个重要特征。

所谓国家制定和认可是指法律产生的两种方式。

国家制定形成的是成文法,国家认可形成的通常是习惯法。

3、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的权利和义务,它是由国家确认或认可和保障的一种关系,这是法律的一个重要特征。

4、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由于法律是一种国家意志,它的实施就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

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由专门的国家机关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国家的强力部门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有组织的国家暴力。

5、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因为社会是指以物质生产为基础而结成的人们的总体,法律的调整是指向人们的行为,是对人们行为所设立的标准,即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

[8]6、法律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1、普遍的有效性,在一国主权内法具有普遍效力。

2、普遍的一致性,法律不可以强人所难。

法具有可诉性法律的程序性。

法律强制实施是通过法定时间与法定空间上的步骤和方式而得以实现的。

法的本质法的本质就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

具体地说,它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法是被提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①、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这说明法的阶级性。

法不是超阶级的,它总是一定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②、法只能属于统治阶级的。

法只能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支配地位的阶级,即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③、法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是通过自己所掌握的国家政权,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即不是统治阶级中个人意志的体现,也不应是统治阶级个别或部分(阶级、阶层)意志的体现。

④、法是统治阶级的基本意志的体现。

不是全部意志的体现。

统治阶级的意志要靠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去体现、去贯彻。

法不可能包罗万象。

它只规定和调整有关统治阶级基本利益的和社会基本制度和主要的社会关系。

⑤、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的决定,是由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统治阶级所代表的、与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①、法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但统治阶级意志本身并不能直接形成为法。

由统治阶级的国家制定或认可,才能成为法。

②、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之所以采取国家形态是为了取得普遍遵守的行为规则,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①、一切行为规则、社会规范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法所具有的强制性是最强的――即不执行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

不执行――轻者剥夺权利、重者剥夺生命。

②、国家强制力的物质形态:即一系列的国家执法组织:法院、检察院、监狱、军队、警察等保证实施。

法的社会性①、法的基本属性——阶级性。

②、法的社会性。

在阶级社会中,法在实现统治阶级职能的同时,还"执行由一切社会性质产生的各种公共事务"的职能。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进步,法所具有的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社会职能,在有关经济、科技、环境等法律部门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正日益取得发展。

法的作用法律明示作用法律的明示作用主要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告知人们,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违法者将要受到怎样的制裁等。

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立法和普法工作来实现的。

法律矫正作用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的强制执行力来机械地校正社会行为中所出现的一些偏离了法律轨道的不法行为,使之回归到正常的法律轨道。

像法律所对的一些触犯了法律的违法犯罪分子所进行的强制性的法律改造,使之违法行为得到了强制性的矫正。

法律预防作用对于法律的预防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的明示作用和执法的效力以及对违法行为进行惩治力度的大小来实现的。

法律的明示作用可以使人们知晓法律而明辨是非,即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绝对禁止的,触犯了法律应受到的法律制裁是什么,违法后能不能变通,变通的可能性有多少等等。

法律最终作用1、法律的最终作用:就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群众的人身安全与利益。

2、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实现的,它涉及的对象主要是指本人的行为。

3、法的评价功能(作用)是指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或违法及其程度,具有判断、衡量的作用,也就是说,法的评价作用涉及的是法的律他作用,即对他人的行为的评价,这是区别指引作用(涉本人的行为)和评价作用(涉他人的行为)的关键所在。

4、法的预测作用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也就是说,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这里的人们应作广义的理解,即包括国家机关的行为。

5、法的强制作用是指法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惩罚违法行为的作用,也就是说,法的强制作用只能针对违法犯罪人的行为,如果没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那么法的强制作用就不能显现。

6、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律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的诱导影响,也就是说,法的教育作用针对的是一般人的行为,例如,通过对违法行为实施法律制裁不仅对违法者本人起到警示、警戒的作用,而且也对一般人产生了教育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