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掮客”行为的合同效力
分析民事法律行为_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它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障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手段。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对民事法律行为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案例背景某市甲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与乙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一批货物,总价款为100万元。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按约定支付了50万元预付款。
然而,在货物交付过程中,乙公司因经营不善,导致无法按期履行合同。
甲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三、案例分析(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1. 合同主体本案中,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合法的民事主体,具备签订合同的资格。
2. 意思表示甲公司与乙公司在签订合同时,均真实、明确地表达了各自的意愿,即甲公司购买货物,乙公司出售货物。
3. 合同内容甲乙双方签订的货物买卖合同,内容具体、明确,包括货物种类、数量、价格、履行期限等。
4. 合同形式甲乙双方签订的合同为书面形式,符合《合同法》规定的合同形式要求。
5. 合同效力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甲乙双方签订的合同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属于有效合同。
(二)违约责任的承担1. 违约行为本案中,乙公司未能按合同约定履行交付货物的义务,构成违约行为。
2. 违约责任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违约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甲公司可以要求乙公司继续履行合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
(三)诉讼请求甲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包括:1. 继续履行合同,交付货物;2. 赔偿因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失;3. 支付违约金。
四、案例分析结论本案中,甲乙双方签订的货物买卖合同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属于有效合同。
乙公司未能按合同约定履行交付货物的义务,构成违约行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甲公司可以要求乙公司继续履行合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
民法典被挂靠人买卖合同连带责任

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合作日益频繁,挂靠经营作为一种常见的合作模式,在建筑、运输等领域尤为普遍。
然而,在挂靠经营中,由于被挂靠人(即实际经营者)与挂靠人(即名义经营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复杂,往往容易引发纠纷。
其中,被挂靠人买卖合同连带责任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将围绕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对被挂靠人买卖合同连带责任进行探讨。
二、挂靠经营与买卖合同1. 挂靠经营的概念挂靠经营是指一方(挂靠人)以自己的名义,将另一方的业务、资产、设备等挂靠在自己的名下,共同从事经营活动。
挂靠人作为名义经营者,享有相应的经营权益,而被挂靠人作为实际经营者,承担实际经营责任。
2. 买卖合同的概念买卖合同是指当事人双方约定,一方将某项商品的所有权转让给另一方,另一方支付相应价款的合同。
在挂靠经营中,买卖合同是挂靠人对外从事经营活动的常见形式。
三、被挂靠人买卖合同连带责任的法律依据1. 民法典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该规定明确了合同违约责任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一十六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处理。
”该规定明确了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情况。
2. 相关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挂靠经营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挂靠人以自己的名义对外从事经营活动,被挂靠人明知或者应当知道,但未采取必要措施制止的,被挂靠人与挂靠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四、被挂靠人买卖合同连带责任的构成要件1. 挂靠人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被挂靠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前提是挂靠人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若挂靠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则被挂靠人无需承担连带责任。
2. 被挂靠人明知或应当知道挂靠人从事经营活动被挂靠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前提是明知或应当知道挂靠人从事经营活动。
最高院买卖合同司法解释逐条解读

最高院买卖合同司法解释逐条解读一、引言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并于2020年进行了部分修正。
此司法解释的制定旨在正确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确保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这一司法解释进行逐条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二、买卖合同的成立及效力第一条:当事人之间没有书面合同,一方以送货单、收货单、结算单、发票等主张存在买卖合同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以及其他相关证据,对买卖合同是否成立作出认定。
解读:本条规定了在没有书面合同的情况下,如何认定买卖合同关系。
人民法院将综合考虑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和其他相关证据,以判定买卖合同是否成立。
送货单、收货单、结算单、发票等是判定买卖合同是否成立的重要证据。
第二条:当事人签订认购书、订购书、预订书、意向书、备忘录等预约合同,约定在将来一定期限内订立买卖合同,一方不履行订立买卖合同的义务,对方请求其承担预约合同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预约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解读:本条规定了预约合同的法律效力。
认购书、订购书、预订书、意向书、备忘录等预约合同具有独立的契约效力,一方不履行订立买卖合同的义务时,对方有权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要求解除预约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
第三条: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出卖人因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买受人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解读:本条规定了出卖人在缔约和履约时没有所有权或处分权的买卖合同的效力问题。
即使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处分权,合同并不因此无效。
若因此导致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买受人可以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解除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
三、标的物交付和所有权转移(此处仅列举部分与标的物交付和所有权转移相关的条款进行解读)第四条:标的物为无需以有形载体交付的电子信息产品,当事人对交付方式约定不明确,且依照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买受人收到约定的电子信息产品或者权利凭证即为交付。
居间人法律效应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张某,某市居民,欲购买一处房产。
被告:李某,某房地产经纪公司居间人。
第三人:王某,某市居民,房产所有者。
2018年5月,张某通过李某所在的房地产经纪公司寻找购房信息,李某向张某推荐了王某的房产。
经协商,张某与王某达成购房协议,约定购房价格为100万元。
李某作为居间人,在交易过程中收取了张某1万元居间服务费。
2018年6月,张某支付了首付款,并与王某签订了购房合同。
然而,在办理房产过户手续时,张某发现该房产存在抵押情况,且抵押权人尚未解除抵押。
张某认为李某在居间过程中未尽职调查,导致其购房合同无法履行,遂将李某诉至法院,要求退还居间服务费并赔偿损失。
二、法律分析1. 居间合同的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百二十四条规定:“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本案中,李某与张某之间签订了居间合同,约定李某为张某提供购房信息,张某支付居间服务费。
因此,双方签订的居间合同合法有效。
2. 居间人的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百二十六条规定:“居间人应当向委托人报告订立的合同内容,并对合同的订立提供必要的协助。
”本案中,李某作为居间人,有义务向张某报告订立的合同内容,并对合同的订立提供必要的协助。
然而,李某在居间过程中未尽职调查,未告知张某该房产存在抵押情况,导致张某购房合同无法履行。
因此,李某未能履行居间人的义务。
3. 居间人的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百二十七条规定:“居间人未履行居间义务,造成委托人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李某因未尽职调查,导致张某购房合同无法履行,给张某造成了损失。
因此,李某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4. 居间服务费的退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百二十九条规定:“居间人未履行居间义务,或者履行居间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委托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居间人退还已支付的报酬。
《民法总则》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学习

《民法总则》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学习导读:本文是关于《民法总则》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学习,希望能帮助到您!《民法总则》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学习文 | 唐正洪《民法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追认。
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雇佣、承揽、承包、委托与买卖关系辨析

雇佣、承揽、承包、委托与买卖关系辨析社会生活关系复杂多变,有关雇佣、承揽、承包、委托与买卖关系,在个案中可能会出现不易明确区分的情况,因此有必要从法律特征上对此加以把握,明析概念,以便作出较为准确判断。
一、雇佣与承揽关系的区别。
雇佣与承揽均以提供劳务为基础,是广义上的劳务合同(雇佣合同是狭义上的劳务合同),对雇佣关系的判断不能拘于雇佣的形式(含书面或口头的雇佣合同),应当从实质上加以把握。
对于承揽合同,其已从劳务合同中分离出来,是我国《合同法》中的一个有名合同。
两者的区别似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查。
1.是否以单纯的劳务为标的。
雇佣合同中雇员直接提供单纯的劳务,承揽合同之承揽人以提供劳务为工作手段,以完成工作成果为目的。
并且,承揽合同之定作人对承揽人一般有技能要求,对定作人而言是“不可为而请他人为之。
”,另外,承揽人向定作人交付的工作成果也并非是指仅对工作对象的物理位置的改变。
2.是否有控制、指挥、监督行为。
雇佣关系中,雇员受雇主控制、指挥、监督,雇员是受雇完成某种工作,要服从雇主监督、指导,听命于雇主,雇主为雇员提供工作条件,是故,雇员是为了雇主的利益,是雇主的“手臂延伸”。
雇员的工作对雇员而言是“可为而不为”。
而承揽合同中,承揽人对其完成的工作可自主安排,对完成工作成果的过程,定作人不得干预,承揽人是“独立合同工”。
例如,为装修房屋,业主聘用施工队进行工作,双方之间可形成承揽关系;如若施工队内聘有施工人员,施工队将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过程予以安排、指挥,对质量、安全等加以管理,施工人员与施工队之间可形成雇佣关系。
3.从报酬形式上看。
在雇佣关系中,雇员领取工资较为固定,雇员只要付出劳务,即便未达雇主期望达到的结果,雇主仍应支付报酬。
承揽合同中,报酬一般是一次性给付,承揽人提供劳务,但未完成工作或未达定作人要求的,无权请求支付报酬。
二、承揽与承包关系的区别。
承揽与承包关系之间的区分主要地可从法律关系的特征上考查。
什么是掮客?(肩客)

掮客掮客-掮客读音:Qian(上音)ke(下音)掮客-掮客简介: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指那些替人介绍买卖从中赚取佣金的人。
不少人对这个词感到陌生,事实上掮客现象在掮客现实中无处不在。
不仅有诉讼掮客,还有政治掮客、学术掮客等等。
他们的角色就是经纪人或中介人,起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掮客,又称“托儿”,辞典解释是:为买主与卖主之间签订买卖(如房地产、货物或证券)契约(合同)收取手续费或佣金的人。
掮客指替人介绍买卖,从中赚取佣金的人。
搞政治的说客则叫政治掮客。
掮客-掮客具备的条件:根据居间行为的特点,掮客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完全行为能力;(2)具有居间能力和所从事居间业务的专门知识;(3)应当是具有商业道德、恪守商业信誉者;(4)掮客应当是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5)有一定的资金。
掮客-掮客的权利与义务:义务掮客应承担以下义务:据实报告及妥为媒介之义务。
掮客应将其所知的有关订约的各种情况,据实报告给各当事人。
对显然无支付能力者或知其无订立该合同之能力者,不得为其媒介。
(2)对于委托人忠实之义务。
掮客应尽力维护委托人的利益,不得与委托人之相对人合谋以损害委托人利益。
(3)保守商业秘密之义务。
如果委托人或相对人要求掮客不得暴露其姓名或商号,掮客应承担此义务。
同时,对存货数量、制作或保管技术、进货渠道等,凡有约在先者,掮客均应保守秘密。
掮客在居间活动中违反国家法律规定,依情形可被撤销掮客身份。
权利:掮客在居间活动中事有的基本权利是请求给付报酬。
这项权利在居间活动促使合同成立后得以行使。
如果掮客从事居间活动没有达到促成合同签订的效果,则无权请求给予报酬。
报酬数额,事前有协议的,按议定数额给付;事前未议定的,按议定数额给付;事前未议定的,按照一般的习惯给付。
报酬的承担,在掮客受单方委托时,按协议由单方委托人承担;在掮客受双方委托时,由双方委托人承担。
掮客-现代掮客: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趋;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法律民事案例分析代理(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市居民张某,因工作原因长期在外地,家中事务繁多,遂委托邻居李某代为处理。
双方口头约定,李某在张某授权范围内,代表其处理家中事务,包括但不限于房屋租赁、子女教育、家庭维修等。
在李某的代为处理下,张某的生活得到了很大便利。
然而,在一次房屋租赁过程中,李某因个人原因与承租人发生纠纷,导致房屋租赁合同被解除。
张某因此遭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张某认为李某的行为超出了其授权范围,要求李某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李某则辩称其行为是在张某授权范围内,且已尽到合理注意义务,不应承担责任。
双方就此发生争议,诉至法院。
二、案件焦点本案的焦点在于代理关系的认定、代理权限的界定以及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
三、案例分析1. 代理关系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法律行为。
在本案中,张某与李某之间形成了口头代理协议,李某以张某的名义处理家中事务,符合代理的定义。
因此,双方之间存在代理关系。
2. 代理权限的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代理权限应当明确、具体。
在本案中,张某与李某口头约定,李某在张某授权范围内代表其处理家中事务。
然而,由于双方未对具体代理事项进行明确约定,导致代理权限的界定存在争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六十六条的规定,代理人在被代理人授权范围内,可以独立决定代理事项。
因此,李某在处理房屋租赁事务时,属于在其授权范围内独立决定代理事项。
3. 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承担责任的,代理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本案中,李某在处理房屋租赁事务时,因个人原因与承租人发生纠纷,导致房屋租赁合同被解除,张某遭受经济损失。
根据代理关系的原理,李某的行为属于超越代理权限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应由张某承担。
居间的责任与义务

居间的责任与义务居间是指在经济交易中作为中间人或调解方的角色,通过促成交易双方的合作达成一致。
居间人在交易中担负着一定的责任与义务,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出发,探讨居间人在交易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并分析相关案例。
一、居间人的责任在居间交易中,居间人必须履行一定的责任。
首先,居间人应当具备居间资格,也就是说,他必须是一名经过相应培训或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合格人员。
其次,居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循商业道德,必须以诚信为原则,保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
最后,居间人应当保守交易双方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与交易有关的机密信息。
居间人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应当以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为交易双方提供咨询和建议。
例如,在房地产交易中,居间人应当对房屋的地理位置、价格走势等进行充分了解,并向买卖双方提供相关信息,协助双方进行交易。
同时,居间人还应当对交易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确保交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居间人的义务居间人的义务主要包括义务调查、义务提供信息和义务保密。
首先,居间人在履行居间义务时应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交易双方的真实意愿和实际情况,以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其次,居间人应当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包括交易双方的身份证明、资信情况、交易物品的质量等,确保交易双方具有充分的知情权。
最后,居间人应保守交易双方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或滥用交易双方的商业信息。
居间人在履行义务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利益冲突。
即使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居间人也应当保持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
此外,居间人还应当按照交易合同的约定,按时履行相关职责。
三、相关案例分析1. A公司与B公司进行股权转让,在交易中C公司担任居间人。
C公司未对交易双方的资信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导致交易出现争议。
在此案例中,C公司未履行居间人的责任,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D公司委托E公司为其找寻合适的租赁场地。
E公司在履行居间人的义务上提供了不准确的信息,导致D公司遭受经济损失。
082-掮客服务合同

服务合同甲方:****油脂化工有限公司乙方:中国****广西有限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服务项目甲方为销售其“****”牌系列润滑油产品、开拓广西通用润滑油脂市场,委托乙方利用其在客户网络、信息渠道、市场操作、专业人员知识和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为甲方开展品牌推广服务,乙方同意提供服务。
本合同为框架性合同。
第二条甲方责任1、授权乙方为“****”牌系列润滑油产品在广西地区唯一的品牌推广服务商;2、全面、客观的向乙方介绍润滑油系列产品情况,提供相应的证照和产品宣传资料、信息;3、负责项目前期技术交流,积极参加投标及按照标书的要求提供科学、完善、实用的全面解决方案。
4、对乙方提供的服务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和要求。
第三条乙方责任1、应甲方的要求提供品牌推广服务,组建专门小组为甲方提供服务。
2、协助甲方进行市场调研,根据采购单位对甲方主营产品的需求,提出相关营销方案建议;3、发挥自有信息渠道、资源,为甲方提供获得销售产品的机会,促成交易;4、甲方与采购单位签订产品销售合同后,应甲方的要求,乙方为甲方全面履行合同提供合理化建议。
5、乙方须协助甲方进行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
第四条费用及支付甲方与采购单位签订合同并实际结算并实现回款后,甲方按该项目所产生利润的50%向乙方支付服务费,具体结算金额由甲、乙双方每月或每次通过书面结算单确定。
甲乙双方为完成本合同约定义务所发生的交通费、差旅费及其他费用由各自承担。
第五条合同的变更和解除甲、乙双方应严格按照以上合同内容执行。
如有更改和补充,双方应签署补充协议。
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六条保密条款双方同意确保对本合同及对方提供的方案书、合同文本、客户关系情况等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给予法律上的保护。
任何一方违反,受害一方将有权追究对方法律责任。
第七条合同期限本合同期限为年,自 2020年 9月18 日起至2021 年 12月31 日止。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中的重大疑难问题研究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中的重大疑难问题研究引言:民法典合同编通则是我国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合同法的立法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原则。
然而,在实践中,随着合同法的适用和实施,一些疑难问题逐渐浮现出来。
本文将围绕民法典合同编通则中的重大疑难问题展开研究,旨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一、合同成立合同成立问题一直是合同法领域的焦点和难点。
在民法典合同编通则中,要求合同成立必须有要约和承诺的一致意思表示,但如何判断一致意思成为争议的焦点之一。
即使双方达成了一致意思,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如虚假意思表示、错误意思表示等,对于这些问题,如何界定其影响力和效力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合同效力合同效力问题是指合同中的条款是否具有约束力和可执行性。
在民法典合同编通则中,规定了一些合同效力的原则和具体规定,如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等。
然而,实践中,一些问题依然存在,如政府合同、网络合同等,其效力和约束力如何确立和落实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三、合同解除合同解除是指合同当事人主动或被动终止合同关系的一种行为。
在民法典合同编通则中,明确规定了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
然而,在实践中,一些特殊情况的合同解除问题依然存在争议。
例如,当事人协商解除、不可抗力导致的解除等情况,如何确定合同解除的效力和影响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四、合同履行合同履行是指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的义务进行相应的行为。
在民法典合同编通则中,对于合同履行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如按期履行、按方式履行等。
然而,在实践中,合同履行的具体操作问题和解释依然存在争议,如履行方式的选择、履行责任的界定等,这些问题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结论:民法典合同编通则中的重大疑难问题涉及合同成立、合同效力、合同解除和合同履行等方面。
这些问题在实践中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和困惑。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深入分析其根本原因和不同权益之间的平衡。
同时,从案例实践中总结经验,加强法律规范的执行和解释,不断完善和完善我国合同法制度,为合同当事人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法律保障。
政治掮客概念辨析

政治掮客概念辨析作者:王晓斌来源:《领导科学论坛》2015年第03期【摘要】“掮客”概念的原初义和引申义以及“政治”概念的丰富内涵决定了“政治掮客”概念的两种不同定义与多方面的活动内容。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政治掮客一是表现为代理人本身,二是表现为居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投机者。
将政治掮客与权力掮客、政治经纪人、国家经纪人区分开来,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政治掮客” 的概念内涵。
【关键词】政治掮客权力掮客政治经纪人国家经纪人【作者简介】王晓斌,广东韩山师范学院讲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与宗教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 D63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3-0029-02人们对政治掮客的行为见惯不怪,但对“政治掮客” (political broker)这一名词及其内涵知之不多,甚至闻所未闻。
笔者尝试对此概念进行学理上的辨析。
一、掮客与政治什么是“掮客”?什么是“政治”?搞清楚这两个问题,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政治掮客”概念。
“掮客”原指帮人扛东西而赚取辛苦费的体力劳动者。
从委托—代理理论看,“掮客”一词仅涉及扛东西的人(代理人)与东西的持有者(委托人)这简单的二元关系,没有“中间人”的概念。
这是“掮客”最原初的意义,但常常为人们所忽略。
现在,“掮客”被引申为那种撮合生意人成交生意而获取中间介绍费的投机者,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托儿”。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与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的三人群体关系理论,此“掮客”概念开始涉及委托人、代理人与投机者(掮客)三角关系,比原初的二元关系要复杂得多。
必须注意,“掮客”的原初义与引申义是我们理解“政治掮客”概念的两个重要角度与起点。
另外,有人将“掮客“与“中间人”“经纪人”相提并论,这其实是一个误导。
无论在何种文化语境中,作为投机者(speculater)的“掮客”一词总是带着歧视与轻蔑。
在英文中,“掮客”只有一个对应的词broker,而“中间人”是middleman,经纪人的英文对应词有好几个:broker 、middleman、agent、man of business。
【新法解读】《九民纪要》关于合同效力的认定及相关法律后果的规定

【新法解读】《九民纪要》关于合同效力的认定及相关法律后果的规定《九民会议纪要》第30至35条就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的强制性规定的效力认定,及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法律后果,包括财产返还、折价补偿、损害赔偿,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规定。
虽然合同的成立、生效、无效认定、撤销、解除等作为民法基础原理,在法律法规等各个层面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在适用中仍常伴随着争议,特别是合同效力的认定问题。
《九民会议纪要》通过六个条款对此予以规范,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也有助于统一司法审判尺度。
一、违反法律法规的合同效力关于合同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效力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合同无效的情形之一。
这从狭义的法律层面确定了违反“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的原则。
合同法施行后,各地各级人民法院对于“强制性规定”的理解和适用标准不完全一致,一些人民法院动辄以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为由认定合同无效,不当扩大无效合同范围的情形,不但破坏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还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
为解决此问题,2009年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即《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14条将《合同法》第52条第5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明确限定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但什么是“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未作进一步说明,其仍旧是一个过于抽象的概念。
相关案例:在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行与台州市中东石化有限公司、吉煌建材有限公司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中,中东石化公司为吉煌公司向上海银行杭州分行借款提供连带责任的最高额保证,在吉煌公司违约后,上海银行杭州分行诉请中东石化公司承担担保责任。
而中东石化公司则辩称,为吉煌公司提供担保,根据公司法、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应当依法经过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的通过,而本案中东石化公司没有任何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的决议,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故本案保证应属无效,其不承担保证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民法典合同编制定的解释性文件,旨在对民法典合同编的相关条款进行具体解释和适用。
这一司法解释在我国合同法领域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和指导作用。
以下将对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进行分析。
首先,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对合同的解释和适用提供了统一的指导。
在民商事合同的处理过程中,合同有时会存在些许模糊性或争议性的条款。
通则司法解释明确了对于这些条款的解释和应用,进一步明确了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这有助于减少合同争议的发生,提高了法院对合同纠纷案件的处理效率和公正性。
其次,通则司法解释强调了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则的重要性。
根据通则司法解释的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则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这一原则要求法院在处理合同纠纷时,应尊重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并根据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来解释和适用合同条款。
这既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体现了我国合同法的特点和精神。
再次,通则司法解释对合同条款的解释和适用提供了具体规定。
比如,通则司法解释对于合同中的“交付”、“履行”、“不可抗力”等关键概念进行了明确解释,规定了这些概念的具体含义和适用范围。
这对于判断合同违约责任、确认合同效力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法院对合同纠纷案件的裁判质量和效率。
此外,通则司法解释还对合同违约的损害赔偿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
根据通则司法解释的规定,对于合同违约方应承担的赔偿责任,法院应综合考虑违约行为的严重程度、违约方的过错程度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判断。
这一规定有助于平衡合同双方的权益,保护正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最后,通则司法解释还明确了合同无效和撤销的相关规定。
根据通则司法解释的规定,当事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导致合同无效的,应由法院判决合同无效;当事人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合同的,被欺诈、被胁迫方可以请求法院撤销合同。
充当司法掮客情况报告

一、背景近年来,我国司法领域出现了一些充当司法掮客的现象,这些人员利用自身在司法系统中的关系和影响力,为他人提供不正当的司法服务,严重损害了司法公正和公信力。
为深入了解和掌握充当司法掮客的情况,本报告对相关案例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二、案例概述1. 案例一:某法官陈某利用伪造的大专假文凭骗取司法考试资格,后通过关系晋升为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徇私枉法,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2. 案例二:某律师谢军利用其在律师事务所的职务,通过各种方式拉拢腐蚀司法工作人员,为当事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涉案金额高达300多万元。
3. 案例三:某退休法官郑继安在退休后成立律师事务所,与不良法官串通一气,行贿受贿,进行利益输送,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三、充当司法掮客的主要表现1. 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提供不正当的司法服务,如干预案件审理、偏袒一方当事人等。
2. 通过拉拢腐蚀司法工作人员,为当事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如收取好处费、提供信息等。
3. 利用人脉关系,为他人提供违法犯罪的便利,如帮助逃避法律制裁、协助洗钱等。
四、充当司法掮客的危害1. 严重损害司法公正和公信力,破坏司法权威。
2. 导致社会公平正义受到严重侵害,损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 诱发腐败现象,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五、对策建议1. 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提高司法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2. 严格执行司法考试制度,杜绝伪造学历等违法行为。
3. 完善司法监督机制,加强对司法工作人员的监督和问责。
4. 严厉打击充当司法掮客的行为,依法严惩违法犯罪。
5. 加强对律师行业的监管,规范律师执业行为。
总之,充当司法掮客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司法公正和公信力,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治。
各级司法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大对充当司法掮客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司法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
借用资质的买卖合同判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借用资质的买卖合同判例-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标题:借用资质的买卖合同判例探析引言: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买卖合同作为一种重要的商业交易方式,对于保障买卖双方的利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某些行业对于特定资质的要求,买卖双方可能会选择借用他人的资质来完成交易。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相关的买卖合同判例,探讨借用资质的买卖合同在法律中的地位和相关问题。
一、判例一:甲公司借用乙公司资质进行投标案情介绍:甲公司在进行项目投标时,由于自身缺乏相应资质,选择借用乙公司的资质完成投标。
然而,在中标后的合同履行过程中,甲公司未能按照合同要求提供乙公司的资质证明,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最终引发纠纷。
判决结果:法院认定甲公司应当承担违约责任,需要向乙公司支付相应的赔偿。
分析与观点:在这一案例中,法院明确了借用资质的买卖合同所需履行的义务,即借用方必须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
借用方未能及时提供资质证明,违反了合同约定,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判例二:买方借用卖方的质量认证证书进行销售案情介绍:买方在将产品销售到一些特定市场时,需要提供相应的质量认证证书,但自身无法取得。
买方选择与卖方达成协议,借用卖方的质量认证证书来顺利完成销售。
判决结果:法院认定由于买方未取得合规质量认证证书,违反了市场准入要求,导致交易无效。
分析与观点:在这一案例中,法院明确了借用资质的买卖合同所面临的法律风险。
借用方未能提供合规的质量认证证书,不符合市场准入要求,导致交易无效。
这一案例表明,借用方应该注意确保所借用的资质符合法律要求,以免陷入法律纠纷。
结论: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借用资质的买卖合同在法律中是被认可的,但借用方有责任确保资质的真实合法性,并按照合同要求提供相应证明。
同时,在借用资质合同中,各方应明确权责,规定违约责任,并注重细节、遵守合同的约定,以减少法律风险和纠纷的发生。
然而,需要提醒的是,本文仅对于借用资质的买卖合同判例进行初步探讨,具体问题需要根据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进行具体分析。
居间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要求

居间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要求在商业交易或其他法律关系中,居间人的角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居间人作为第三方,协助交易双方达成协议,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
然而,作为一个居间人,其合法性和合规性要求也需要受到严格的监管和依法约束。
本文将重点探讨居间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要求。
一、居间人的定义及作用居间人,亦称为中介人或第三方,指的是在市场经济交易中,以独立的地位、专业的素质和职业操守,为交易双方提供经纪服务,协助双方达成交易目的的人。
居间人的主要职责包括促成交易、协调双方的关系、提供咨询和建议等。
他们承担着引导交易双方、提供专业知识和保护交易安全等方面的责任。
二、居间的合法性要求居间人的合法性要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资质要求、权利义务要求和行为规范要求。
资质要求是指居间人在从事居间服务时应具备的一系列合法资质。
根据不同的行业和业务范围,居间人可能需要获得相关的执照或证书,并遵守相关的业务准入规定。
例如,在房地产交易中,房地产经纪人需要获得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执业证书,以确保其具备从事房地产居间服务的资质。
权利义务要求是指居间人在履行居间服务时应具备的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居间人作为第三方,应保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遵守诚实信用原则,承担保密义务和不得谋取私利等义务。
同时,居间人也应享有一定的权利,如可以要求交易双方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等。
行为规范要求是指居间人在从事居间服务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居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不得虚假宣传或误导交易双方,不得泄露交易双方的商业秘密等。
同时,居间人还应保持职业操守,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如诚实守信、保守商业机密等。
三、居间的合规性要求居间人的合规性要求主要包括信息披露要求、风险提示要求和合规监管要求。
信息披露要求是指居间人在履行居间服务时应向交易双方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交易标的的相关信息、交易条件、交易流程、交易费用等。
通过充分披露信息,居间人可以帮助交易双方了解交易的全部情况,使双方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关于法律行为效力的若干问题(1)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关于法律行为效力的若干问题(1)——关于法律行为的效力李锡鹤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关键词: 意思表示/法律行为/效力问题/效力内容提要: 1、民法学提出行为效力问题,是为了评价行为人追求与行为后果之间的关系。
民法学需要法律行为概念,是为了界定系争行为是否存在效力问题。
行为的效力问题只存在于可明确判断行为人追求内容的行为。
2、所谓双方行为,应为须特定人以特定行为配合方可实现效果意思之法律行为。
双方行为是单个行为,配合其完成之特定行为是双方行为的条件,不是双方行为的组成部分。
3、法律行为的积极效力包括许可追求实现效果意思和实现效果意思。
前者为许可效力,后者为实现效力。
4、法律行为效力有统一的法理根据:公权利禁止侵害,私权利意思自治。
一法律行为概念(一)行为效力和行为效力问题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法律规定了可支配稀缺资源的归属。
行为是主观见诸客观的过程,是可以实际损害归属于他人的稀缺资源的手段。
任何社会都必须维持一种社会赖以存在的秩序,都必须对行为作出评价。
法律是有强制力的行为规范,是社会对行为的评价标准。
在存在法律的社会,任何行为完成后,都会发生两种意义上的后果:一种是行为完成后的事实状态,即事实后果;一种是法律对该行为——其实就是对该行为的事实后果——的评价,即法律后果。
如:某人去商店购物——事实后果是某人到了商店;法律后果是该行为属某人正当行使人身自由权,受法律保护。
法律对该行为的评价是肯定的。
又如:某人骑车不慎撞伤他人——事实后果是他人被某人撞伤;法律后果是某人与伤者发生了侵权之债。
法律对该行为的评价是否定的。
行为的事实后果可以理解为行为的事实效力。
行为的法律后果可以理解为行为的法律效力。
法律社会中的任何行为均有此类事实效力和法律效力。
在这一意义上,行为是否存在效力不成为问题,法学无须讨论行为有无效力,是否生效。
法学中的所谓行为效力问题,实际上不是对行为后果的评价问题,而是对行为人追求与行为后果之间关系的评价问题。
跳单中介合同效力

跳单中介合同效力什么是跳单中介合同在信用渠道不畅的情况下,一些企业或个人可能会通过跳单的方式获取资金。
跳单是一种非法集资行为,指的是借助中介人之间的信用背书,以扣掉一定的手续费或者利息的方式来获得现金借贷。
因此,跳单中介合同就是中介人与出借人之间签订的一种合同,它规定了中介人向出借人展示自己的信用背书,并承担借款本金和利息的偿还责任,从而使出借人愿意将资金借给中介人。
跳单中介合同效力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是自由平等的协议,当事人可以约定合同效力。
而跳单中介合同的效力则取决于该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
首先,跳单中介合同涉及到的借款行为实际上违反了我国相关的金融法律法规,属于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违反法律法规的合同无效。
因此,跳单中介合同在法律上是无效的。
其次,即使跳单中介合同被确认为有效合同,该合同的效力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为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债务人为了偿还债务可以向第三人提供担保,但在接受担保时,第三人并不承担实际借款责任。
而跳单中介合同实质上是转移借款责任的行为,因此中介人如果无法偿还借款,出借人不能直接向中介人追偿,而只能寻求追偿担保人或法律途径追回损失。
因此,跳单中介合同的效力存在一定的合法性问题。
维权问题如果借款人在跳单中介合同中无法实现借款的追溯权,如何进行维权?首先,出借人可以通过诉讼途径向中介人主张借款追溯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无效的合同被视为没有效力,因此,出借人可以请求法院宣告跳单中介合同无效,并寻求追偿赔偿。
另外,如果出借人拥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的借款资金是用于跳单中介合同的,那么出借人同样有权向中介人主张追溯权。
其次,出借人还可以设法寻找跳单中介合同的背书人进行追偿。
出借人可以通过查阅跳单中介合同中的背书人信息,尝试联系并追溯背书人的责任,甚至可以通过法律途径主张背书人的追偿责任。
涉及风险跳单中介合同作为一种非法金融活动,存在诸多风险。
工程合同中间人法律责任

工程合同中间人法律责任在工程合同中,中间人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他们协助双方完成合同的签订和履行。
然而,中间人在工程合同中的法律责任却常常被忽视。
本文将探讨中间人在工程合同中的法律责任。
首先,中间人在工程合同中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连带责任是指中间人与合同双方共同承担责任的一种形式。
当合同一方未能履行合同义务时,另一方有权要求中间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是因为中间人作为合同的参与者,对合同的履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例如,如果中间人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合格的材料或设备,导致工程质量问题,那么中间人应当与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共同承担责任。
其次,中间人在工程合同中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如果中间人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者造成损失,那么中间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例如,如果中间人未能按照约定的时间提供材料或设备,导致工期延误,那么中间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此外,如果中间人提供的材料或设备存在质量问题,导致工程质量问题,那么中间人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此外,中间人在工程合同中还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如果中间人的行为侵害了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比如泄露了合同双方的商业秘密或者提供了侵权的材料或设备,那么中间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中间人应当遵守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尊重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不得进行任何侵犯对方权益的行为。
最后,中间人在工程合同中还应当承担监管责任。
中间人作为合同的参与者,应当对合同的履行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管理。
如果中间人未能对合同的履行进行有效的监管,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者造成损失,那么中间人应当承担相应的监管责任。
中间人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合同的履行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中间人在工程合同中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和责任。
他们应当承担连带责任、违约责任、侵权责任和监管责任。
为了保障工程合同的顺利进行和双方的合法权益,中间人应当严格遵守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
同时,合同双方也应当加强对中间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掮客”行为的合同效力
案情简介
原告陈某(女)经人介绍认识被告黄某。
2009年5月18日,因被
告许诺可以为原告的儿子安排落实工作,原告遂通过银行转账10万
元款项给被告。
当时被告承诺,如当年内不能帮原告的儿子安排落
实工作,上述款项将如数退还。
之后,被告并没有帮原告的儿子安排落实工作,经原告多次催促还款后,被告一直以各种理由拖延还款,直到2013年11月1日才
向原告出具收款“收条”,承诺两个月内还款,但被告至今仍未履行,故请求人民法院判令:1、被告归还本金10万元并支付逾期利
息(利息从2014年2月1日起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2、本案诉讼费由被告承担。
浅析“掮客”行为的合同效力
观点争议
在审理过程中,被告黄某认为原告转账的该10万元款项,是原
告为感谢被告照顾其儿子在大学期间的生活、学习等自愿给付的,
并非之后委托被告帮助找工作的费用;2013年11月1日写下了“收条”是事实,但由于实际并未收到原告的钱,也就没有帮助原告的
儿子安排落实工作。
因此,请求人民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裁判要点
法院判决被告黄某向原告陈某返还10万元及支付逾期利息(利息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从2014年2月1日起至本
案生效判决规定的履行期限最后一日止)。
案情分析
对此后果,双方均有过错,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
返还”之规定,原告陈某要求被告黄某返还因该合同收取的10万元
款项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
由于被告出具收条后,逾期仍拒不返还所收款项,给原告造成了实际的损失,因此,原告要求被告从2014年2月1日起按照中国人
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利息的诉讼请求,符合法律规定,予
以支持,但利息应计算至本案生效判决规定的履行期限最后一日止。
被告辩称所收取的10万元款项与原告委托被告帮助禤某安排落实工
作之间没有关联性,缺乏证据证实,不予采信。
相关阅读:
合同的形式
经济合同的形式是指经济合同当事人之间明确权利义务的表达方式,也是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的表现方法。
根据经济合同法规定,
经济合同的形式主要有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两种。
口头形式
口头形式是指当事人双方用对话方式表达相互之间达成的协议。
当事人在使用口头形式时,应注意只能是及时履行的经济合同,才
能使用口头形式,否则不宜采用这种形式。
书面形式
书面形式是指当事人双方用书面方式表达相互之间通过协商一致而达成的协议。
根据经济合同法的规定,凡是不能及时清洁的经济
合同,均应采用书面形式。
在签订书面合同时,当事人应注意,除
主合同之外,与主合同有关的电报、书信、图表等,也是合同的组
成部分,应同主合同一起妥善保管。
书面形式便于当事人履行,便
于管理和监督,便于举证,是经济合同当事人使用的主要形式。
看过“浅析“掮客”行为的合同效力”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