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事故心理分析通用版
从事故案例解析安全心理四大祸
加强沟通协作,建立良好工作关系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及时有 效的沟通可以避免安全心理四大 祸的发生。
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交流活动,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协作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增强团队 凝聚力,共同应对安全问题。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和隐 患排查,共同营造安全的工作环 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事故案例:某工人因与同事争吵, 操作失误引发事故
事故案例:某运动员因紧张情绪, 动作失误导致比赛失利
缺乏沟通,信息不畅
事故案例:某工厂因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沟通不畅,导致生产事故
事故原因:操作人员未及时上报设备故障,管理人员未能及时了解情况并进行处理
事故后果:设备损坏,生产中断,造成经济损失 教训:加强沟通,确保信息畅通是避免事故的重要保障
事故原因:操 作工人过于自 信,认为自己 经验丰富,未 严格按照操作 规程进行操作
事故教训:盲 目自信会导致 操作失误,给 安全生产带来
极大隐患
安全建议:加 强员工安全培 训,提高安全 意识,严格按 照操作规程进
行操作
情绪波动,失去理智
事故案例:某司机因情绪波动, 闯红灯导致车祸
事故案例:某飞行员在压力下失 去理智,导致飞机失事
损害身心健康
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发心 理疾病
容易引发身体疾病,如高血压、 心脏病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缺乏安全感,导致焦虑、抑郁等 情绪问题
影响家庭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
影响人际关系和团队凝聚力
影响人际关系:安全心理会导致人们过于谨慎,缺乏信任和沟通,从而影 响人际关系。
安全事故原因心理分析事前事中事后
安全事故原因心理分析事前事中事后安全事故原因心理分析/事前事中事后事故多种多样,事故原因也很复杂。
我们结合各类安全事故的实际情况,对事故发生前、过程中、事故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待对以后的工作有一定的借鉴。
一、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客观上,一种系统的组合、设备的运转、人员的操作等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者说潜在危险,总是存在的。
由于人员的心理不良,有时可能成为事故的“触发”因素。
有时当其他原因引发事故时,操作人员心理因素关系,可能使可以避免的事故没有避免,甚至人为地扩大了事故。
所以,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分析,也极为重要。
1、侥幸心理企图意外地免去不幸或可能获得成功的心理即侥幸心理。
有的工作人员总是以为“就这一次,不会发生什么问题”、“没关系,以前有一次我这么干过”、“不会那么巧,灾难不会落到我头上”,结果图省事,明知故犯,导致事故发生……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巧,好象专门来“惩罚”那种存有侥幸心理的人似的。
侥幸心理是安全的大敌。
2、责任心不强责任心不强表现在:有的人工作吊儿郎当,什么事都敷衍了事,有的人脑子里想的是金钱,对主业工作不感兴趣,有的人图省事,不严格要求,不按章办事等,总之,责任心不强表现在方方面面。
3、意识迂回意识迂回又称白日梦。
这是一种内心引发的不注意现象。
它的表现是意识处于朦胧状态,注意的对象在内心,好象在凝视某个对象,实际上视而不见,充而不闻,心不在焉,木然地处于白日做梦的状态。
所以,白日梦的心理状态对安全威胁很大。
4、思想麻痹这里所指的是疏忽大意,失去警惕性。
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没有经验的青工身上,因为他们遇到的事故不多,不知有些险情已预示着需要及时处理。
这种情况也发生在有经验、有技术的职工身上,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工作不知干过多少次了,不会有危险”、“设备情况好不会有事”,因而放松警惕,对操作或监护人就不那么谨慎和思想中了。
5、盲目自信有的老值班员认为自己干了十几年的工作,管道怎么走,阀门开多少一清二楚,图纸全在脑子里,不会有事,凭经验工作。
安全事故心理分析
安全事故心理分析精品管理制度、管理方案、合同、协议、一起学习进步安全事故心理分析1、侥幸心理是许多违章人员在行动前的一种重要心态。
把出事的偶然性绝对化,在现实工作中,对发生侥幸心理的人时有所见。
a.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技术水平不低,而是“明知故犯”。
b.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己。
2、惰性心理也称为“节能心理”,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懒惰行为的心理依据。
a. 干活图省事,嫌麻烦。
b. 节省时间,得过且过。
3、麻痹心理麻痹大意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
行为上表现为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口是心非。
盲目自信。
a.盲目相信自己的以往经验,认为技术过得硬,保准出不了问题。
(以老同仁居多)b.是以往成功经验或习惯的强化,多次做也无问题。
(我行我素)4、逆反心理是一种无视社会规范或管理制度的对抗性心理状态,一般在行为上表现“你让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越不许干,我越要干”等特征。
a.显现对抗:当面顶撞,不但不改正,反而发脾气,或骂骂咧咧,继续违章。
b.隐性对抗:表面接受,心理反抗,阳奉阴违,口是心非。
5、逞能心理争强好胜本来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但如果它和炫耀心理结合起来,且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就会走向反面。
a.争强好胜,积极表现自己,能力不强但自信心过强,不思后果、蛮干冒险作业。
b.长时间做相同冒险的事,无任何防护,终有一失。
6、凑趣心理也称凑兴心理。
是在社会群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融洽而在个体心理上的反映。
a.个体为了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温暖,喜欢凑热闹,寻开心忘忽所以。
b.过火的玩笑,伤害成员之间的感情,产生误会和矛盾。
7、冒险心理冒险也是引起违章操作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
a.理智性冒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b.非理智性冒险,受激情的驱使,有强烈的虚荣心,怕丢面子。
硬充大胆。
8、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在群体中由于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象到的社会压力与群体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念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煤矿事故遇险人员心理分析及调节
致 事 故 时秩 序 混 乱 , 造 成 严 重 的损 失 。 ( 5 ) 狂 躁心理 。 煤矿 事故发 生时 , 井 下 环 境 往 往 会发 生 急剧 的变 化 , 温度 的骤 升 , 压 力 迅 速 升
在我国, 频 繁 发 生 的 各 类 煤 矿 事 故 严 重 威 胁 1煤 矿 事故 发 生 时 出现 的不 良心 理 着 广大矿 工 的生命 安全 。 井 下 遇 险 人 员 良好 的 心
理对脱险、 救 援 工 作起 到 积极 的 作用 , 不 良的心 理 会增加 遇 险人 员的心理 负担 , 降低救 援效率 和
3 遇 险 人 员心 理 调 节 的三级 管理
事 故 救 援 系 统 最 重 要 的 因 素 之 一 是 遇 险 人
高, 极 端 的 情 况 会 出现 爆 炸 、 火 灾事故 。 此 时 遇 险 员 自 己 , 煤 矿 事 故 发 生 时 如 果 遇 险 人 员做 好 充 足 人 员 的 心 理 受 井 下 环 境 的影 响 而 恶 化 , 容 易 出现 的心理 准 备 , 具 备 良好 的 心理 素 质 , 将 会 大大 提
煤矿事故遇险人员 心理分析及调 节术
王 同友 ’ 李 西 安 白若 男
1 . 山 东唐 e , l 煤 业 有 限公 司 2 . 矿 山 灾 害预 防控 制 国 家重 点 实验 室( 培育) / 山 东科 技 大 学
【 摘 要 】通过对 煤矿 事故 时遇 险人 员 的紧张心 理 、 恐 惧心理 、 无所谓 心理 、 自私心理 、 狂躁 心理等 不
逃 生几率 。 因此 灾 难 时 心 理 调 节 对 逃 生 救 援 工 作 意 义重大 , 有时决定 着遇险人 员的生死存亡 。 目前 对 煤 矿 工 人 心 理 方 面 的 研 究 主 要 包 括
事故发生的心理状态
通过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和案例说明,人的不安全因素有生理、
心理、动作几个方面的原因。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在事故发
生之前,操作人员的心理状态,多数情况不外乎如下几种情况。 1.习以为常,思想麻痹 例如由于经常干的工作,所以习以为 常,并不感到有什么危险;因这种工作已做过多少次,满不在乎; 责任心不强,没有注意到反常现象等。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作业 人员就凭印象,毫不怀疑地根据过去的经验,习惯性的开始了作 业,或者由于没有进行日常检查,或者在麻痹思想指导下,检查不 够详细,结果出现了与预料相反的状况,由于太突然,就会惊慌失 措、手忙脚乱,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而终于造成事故。
8.知识陈旧,得过且过
这种状况的人是“不思进步,
撞好现在的钟就行了,没必要再去想更远的事”。其必然是 维持现状,靠过去的技术知识和安全教育时硬灌的一点安全
知识维持工作,看不科学在进步,社会在前进,生产在发展,
知识需要更新。对新的安全规章不了解,还按过去的老套套 操作,结果发生了事故。
5.依赖别人,心存侥幸
这类情况中,多数是在与他人共
同作业时自己不积极主动、不严格按照自己应承担的操作项目 和操作规程进行,而总是图省事、省力、想依赖别人,侥幸取 胜,结果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6.心情紧张,判断错误
这种情况是操作人员由于某些原因
心情紧张,对外界情况没有正确的反应,是在“急急忙忙的操作”
2.受情绪的影响,思想不能集中
这种情况是因为操作人员
有特别高兴或忧虑生产的事情而发生事故。例如,作业人员和同 事或家属发生争执、夫妻不各睦而心里不痛快、受过批评而有情 绪或遇到特别高兴的事感情冲动等,使思想不能集中,在操作程 序中失误,结果导致事故的发生。 3.技术不熟,能力不强 这种情况是作法正确,但结果事与
导致事故发生的9种心理状态
图省劲
6.1疲劳感加重,欲节省体力、满足休息需要
6.2一贯懒惰、责任感差
7
逞能、炫耀能力
7.1社会助长
7.2好胜性格
8
丧失责任感
8.1职业道德低下,在关键时刻脱岗,或故意给他人造成机器故障
8.2人际冲突、赌气
9
动作失调或体力不支
9.1疲劳、疾病、体弱
9.2饮酒过多、酗酒
导致事故发生的9种心理状态、原因分析
序号
事故发生前生理心理状态原因析1情绪波动所致注意分散和注意分配不当
1.1情绪忧郁,头脑被不愉快的事件所占据
1.2由于发生了令人高兴之事而过于兴奋
1.3牵挂工作之外的事务
1.4注意分配不当,专注于某种操作而没有留意其他变化
2
急于求成
2.1性格急噪,急于求成
3
冒险与侥幸
3.1任务繁重、时间较紧
3.2计件性高额奖金诱使
3.3生产热情高,不重视安全
3.4自恃经验丰富,过于自信
4
瞌睡
4.1班前忙外务、体力疲劳积累
4.2各种原因导致的睡眠不足
4.3因身心过度疲劳而产生睡意
5
缺乏知识和经验
5.1工龄较短、不能预知危险
5.2急欲完成任务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操作
5.3受指派(违章指挥)而被迫进行不熟练的操作
事故安全隐患的心理浅析.doc
事故安全隐患的心理浅析事故隐患是安全生产的大敌。
因此在安全生产检查时最重要的是查隐患。
在工作中经常查的是设备和设施的隐患,而忽视了人自身隐患。
人的几种心理,也可能成为重大的事故隐患,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人的冷漠心理人的冷漠心理是对外界所发生的与本人无切身利害关系的事情,持一种无所谓的心理,一种毫不关心的心理,甚至有一种排斥心态。
总认为安全是别人的事,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谁出了事故,谁负责,该他倒霉。
因此,对安全宣传毫无兴趣,对安全教育毫不重视,对他人违章视而不见,对事故隐患熟视无睹,对发生的事故冷眼旁观。
二、人的麻痹心理因为天天喊安全如何如何重要,可是工作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却从来没有发生事故。
具有麻痹心理的人就认为安全不再是什么重要的事,慢慢放松了警惕。
迫于上级的要求或各级的安全检查,表面上做些安全工作应付应付,搞搞形式而已。
思想上对安全教育、安全活动、违章作业麻痹大意,长期如此,安全意识也变淡薄了。
三、人的侥幸心理具有侥幸心理的人认为事故发生的概率很小,况且那么多人,哪有那么巧,事故就发生在自己身上。
身边违章的人也不少,也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尤其是本人习惯违章过,也从来没有出过任何事故,再违章一次也不见得就会出事。
四、人的省事心理有些职工明明知道自己是在违章作业,但就是不自我纠正。
为什么?因为大多数违章作业是习惯性的,已经形成了一种省事心理。
大凡违章作业,都是少了一些保护性的程序,工作起来图方便省事,明知违章而不自我纠正。
五、人的盲从心理如果别人都在违章,而只有他一个人遵章守纪就显得与大家不一样,别人会认为这个人不合群,给人一种很怪的感觉。
因此,大多数人都有一种随众的心理。
这就是群体违章的心理原因。
六、人的同情心理一些管理人员对于违章者,不能狠下心来进行处罚,更没有耐心进行安全教育。
在现场发现了违章,为了不伤和气,轻描淡写地说几句。
久而久之,职工掌握了安全管理人员对违章者有同情心理,认为违章不会受到什么经济损失,对管理人员的检查也就再不当回事了。
事故中安全行为与心理的分析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118事故中安全行为与心理的分析通用版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事故中安全行为与心理的分析通用版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安全行为安全心理与事故关系密切。
根据近几年对事故的研究表明:80%以上的事故原因与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相关,即人通过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心理直接或间接地与事故发生联系。
通过对事故规律的研究,人们已认识到:生产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的不安全心理与行为。
因此,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以激励安全行为,避免和克服不安全行为,对于预防事故有重要作用和积极的意义。
行为科学的理论指出:人的行为受个性心理、社会心理、社会、生理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因而,生产中引起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人为失误和"三违"的原因是复杂的。
有了这样认识,对于人为事故原因的分析就不能停留在"行为"这一层次上,应该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
例如在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时,应分清是生理还是心理的原因;是客观还是主观的原因。
对于心理、主观的原因,主要从人的内因入手,通过教育、监督、检查、管理等手段来控制或调整;对于生理或客观的原因,除了需要管理和教育的手段外,更主要的是从物态和环境的方面进行研究,以适应人的生理客观要求,减少人的失误。
事故中安全行为与心理的分析
事故中安全行为与心理的分析事故中安全行为与心理的分析一、行为与心理的关系行为与心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行为可以影响心理状态,而心理状态也可以反过来影响行为。
在事故中,这种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安全行为和心理因素是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事故中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在事故中,不安全行为往往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
恐惧、焦虑、压力等心理因素可能导致人们做出不安全的决策和行为。
例如,在恐慌状态下,人们可能会不顾安全规定而盲目逃生,从而增加了事故的风险。
三、事故中安全行为的心理学原理事故中安全行为的心理学原理包括认知失调理论、归因理论、动机理论等。
这些理论表明,人们倾向于寻找内在的动机和外在的原因来解释自己的行为。
在安全行为方面,内在动机包括对安全的重视和自我保护意识,外在原因包括宣传和教育等。
四、心理因素对事故的影响及预防措施心理因素对事故的影响不容忽视。
例如,情绪不稳定、疲劳和压力等心理因素可能导致人的注意力和判断力下降,从而增加事故的风险。
为了预防事故,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心理素质等。
五、安全行为的心理培养与实践通过心理培养可以增强安全行为。
例如,通过宣传和教育培养安全意识,通过心理训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
同时,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安全技能和提高心理素质。
六、事故应对中的心理干预与救援在事故应对中,心理干预和救援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受害者和相关人员减轻心理创伤和痛苦,并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例如,通过心理援助来帮助受害者缓解情绪,提高应对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七、安全文化与心理素质的培养安全文化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预防事故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宣传和教育等手段,可以提高人们对安全的重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可以培养人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例如,通过开展安全文化活动、培训课程和实践经验等途径来培养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电力事故原因心理分析
电力事故原因心理分析事故多种多样,事故原因也很复杂,电力事故也是如此。
我们结合电力事故的实际情况,对事故发生前、过程中、事故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以期待对以后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
一、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客观上,一种系统的组合、设备的运转、人员的操作等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者说潜在危险,总是存在的。
由于人员的心理不良,有时可能成为事故的“触发”因素。
有时当其他原因引发事故时,操作人员心理因素关系,可能使可以避免的事故没有避免,甚至人为地扩大了事故。
所以,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分析,也极为重要。
1、侥幸心理企图意外地免去不幸或可能获得成功的心理即侥幸心理。
有的工作人员总是以为“就这一次,不会发生什么问题”、“没关系,以前有一次我这么干过”、“不会那么巧,灾难不会落到我头上”,结果图省事,明知故犯,导致事故发生……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巧,好象专门来“惩罚”那种存有侥幸心理的人似的。
侥幸心理是安全的大敌。
2、责任心不强责任心不强表现在:有的人工作吊儿郎当,什么事都敷衍了事,有的人脑子里想的是金钱,对主业工作不感兴趣,有的人图省事,不严格要求,不按章办事等,总之,责任心不强表现在方方面面。
1992年8月12日,天富热电厂因值长误发命令:“退出#2炉给粉机动力箱电源”造成#2炉灭火事故,实际上只需要退出检修的某台给粉机的电源即可。
分析许多事故原因,责任心不强是人为事故的主要原因。
3、意识迂回意识迂回又称白日梦。
这是一种内心引发的不注意现象。
它的表现是意识处于朦胧状态,注意的对象在内心,好像在凝视某个对象,实际上视而不见,充而不闻,心不在焉,木然地处于白日做梦的状态。
所以,白日梦的心理状态对安全威胁很大。
4、思想麻痹这里所指的是疏忽大意,失去警惕性。
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没有经验的青工身上,因为他们遇到的事故不多,不知有些险情已预示着需要及时处理。
这种情况也发生在有经验、有技术的职工身上,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工作不知干过多少次了,不会有危险”、“设备情况好不会有事”,因而放松警惕,对操作或监护人就不那么谨慎和思想中了。
人的事故心理分析
人的事故心理分析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过渡到科学安全管理,需要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科学的预防和控制。
为此需要研究导致事故的心理因素。
安全生产与安全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把灾害和事故降到最低限度。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看,要求我们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过渡到科学管理,使灾害安全管理工作适应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需要。
导致事故的各种心理因素,是造成事故的人为因素,我们对此进行研究以求对控制事故的综合系统工程提供一定的心理科学理论依据和设想。
事故原因与心理因素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
人的因素中除了生理上的因素,还有心理的因素。
(1)发生事故的心理因素。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以判断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个体根据。
大多数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由于人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
分析事故原因的关系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已知道的不安全行为:①有意违反安全规程;②无意违反安全规程;③破坏或错误地调整安全设备;④放纵的喧闹、玩笑分散了他人的注意力;⑤安全操作能力低,工作缺乏技巧;⑥与人争吵,心境下降;⑦匆忙的行动,行动草率过速或行动缓慢;⑧无人道感,不顾他人;⑨超负荷工作,力不胜任。
第二,可能成为直接的人为事故的原因:①没有经验,不能查知事故危险;②缓慢的心理反应和心理上的缺陷;③各器官缺乏协调;④疲倦,身体不适;⑤找工作“窍门”,认为不安全的方法方便;⑥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⑦职业、工种选择不当;⑧夸耀心,贪大求全。
第三,心理上影响行为的不利原因:①激情、冲动、喜冒险;②训练、教育不够、无上进心;③智能低、无耐心、缺乏自卫心、无安全感;④涉及家庭原因、心境不好;⑤恐惧、顽固、报复或身心缺陷;⑥业余生活单调;⑦轻率、嫉妒;⑧未受重用、身受挫折、心绪不佳;⑨自卑感、冒险逞能、渴望超群;⑩受到批评、心有余悸。
(2)心理因素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
劳动条件和心理因素在事故致因中有一定地位,人在发生事故时具有的心理状态,依事故发生的频率、作业条件不同而异。
事故心理指数分析
事故心理指数分析事故心理指数分析一、心理压力分析心理压力是指个体在面对生活、工作、学习等压力时所感受到的心理负担和紧张程度。
对于驾驶员来说,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精神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问题,进而影响驾驶安全。
在驾驶过程中,应尽量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二、心理疲劳程度心理疲劳是指个体在长时间工作或重复性劳动过程中所出现的心理疲惫和失去兴趣的状态。
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疲劳,表现为精神不集中、反应迟钝、操作失误等问题。
为了减轻心理疲劳,驾驶员应该合理安排行车时间和路线,避免长时间连续驾驶,注意休息和放松。
三、注意力集中程度注意力集中是安全驾驶的重要保障。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对道路和交通状况进行敏锐观察和分析,以便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
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会导致反应迟缓、操作失误,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因此,驾驶员应该培养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能力,克服分散注意力的干扰因素,如使用手机、听音乐等。
四、情绪稳定状况情绪稳定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情境和刺激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和正常的情绪状态。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如果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如愤怒、焦虑、沮丧等,可能会导致操作失误和判断错误。
因此,驾驶员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影响驾驶安全。
五、心理适应能力心理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环境变化和工作压力时,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以适应新环境和新任务的能力。
驾驶员在面对不同交通状况和路况时,需要具备较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如应对堵车、超车、变道等情况。
为了提高心理适应能力,驾驶员应该多了解交通规则和路况信息,积累驾驶经验,培养灵活应变的能力。
六、心理自我控制能力心理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个体能够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需要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如避免冲动驾驶、控制车速等。
导致事故的心理因素
导致事故的安全心理因素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每年全世界发生的工伤事故高达上亿起,有30 多万人在事故中死亡。
生产事故,成为仅次于疾病的第二杀手。
因此,加强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当前的头等大事。
那么,如何搞好安全生产,怎样才能预防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除了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外,人为的因素包括心理因素不可忽视。
下面就情绪、性格、气质等心理因素对事故的影响进行分析。
1 情绪对事故的影响情绪是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所保持下来的一种本能的反映。
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情绪也在不断变化。
通常人们把基本情绪分为期望、厌恶、喜欢、忧伤、气愤、惧怕、自满、羞愧、轻蔑、怀疑等10 种。
人的情绪就像一张白纸,环境的种种变化,都会在它上面留下痕迹。
情绪是受客观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对事故的发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心理学上有一种“事故倾向理论”认为: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容易出事故,其主要原因是个人情绪不稳定。
安全管理人员要善于观察分析,工作安排要因人而异,对关键的操作工更要特别注意,最好是安排情绪稳定的人去完成。
下面就周围环境对情绪的影响作简要分析。
1.1 气候气象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身体与精神反应都深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人的行为。
如淫雨霏霏,会使人情绪低落;气压降低,常使人焦躁不安等。
有利的气象条件(气温、湿度、气流、光照等)可使人情绪高涨,干劲充足,效率培增;反之会使人情绪低落,效率下降。
1.2 光线光线暗淡容易使人萎靡不振。
所以,在法国,每当阴雨连绵的季节,一些工厂就用灯光把车间置成旭日东升、曙光万道的景象;临近中午时,华灯齐射,现出万里晴空、“阳光”灿烂;快下班了,又是一番“夕阳”与晚霞的景色。
据说,这样的人造环境能振奋人的精神,提高工作效率。
1.3 色彩色彩在客观上是光的一种特性,在主观上是人的视觉,如同嗅觉、味觉、听觉一样,是人的感官对外界刺激的反映。
人的事故心理分析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208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Object Of The Problem And The Scope Of Influence, Analyzing The Problem, Propos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Cost Planning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Implementation, Follow-Up And Interactive Correction, Summary, Etc.编辑: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人的事故心理分析通用范本人的事故心理分析通用范本使用指引: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对工作想法的进一步提升,对工作的正常进行起指导性作用,产生流程包括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执行,后期跟进和交互修正,总结等。
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过渡到科学安全管理,需要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科学的预防和控制。
为此需要研究导致事故的心理因素。
安全生产与安全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把灾害和事故降到最低限度。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看,要求我们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过渡到科学管理,使灾害安全管理工作适应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需要。
导致事故的各种心理因素,是造成事故的人为因素,我们对此进行研究以求对控制事故的综合系统工程提供一定的心理科学理论依据和设想。
事故原因与心理因素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
人的因素中除了生理上的因素,还有心理的因素。
(1)发生事故的心理因素。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以判断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个体根据。
安全事故原因心理分析事前事中事后
安全事故原因心理分析事前事中事后安全事故原因心理分析/事前事中事后事故多种多样,事故原因也很复杂。
我们结合各类安全事故的实际情况,对事故发生前、过程中、事故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待对以后的工作有一定的借鉴。
一、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客观上,一种系统的组合、设备的运转、人员的操作等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者说潜在危险,总是存在的。
由于人员的心理不良,有时可能成为事故的“触发”因素。
有时当其他原因引发事故时,操作人员心理因素关系,可能使可以避免的事故没有避免,甚至人为地扩大了事故。
所以,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分析,也极为重要。
1、侥幸心理企图意外地免去不幸或可能获得成功的心理即侥幸心理。
有的工作人员总是以为“就这一次,不会发生什么问题”、“没关系,以前有一次我这么干过”、“不会那么巧,灾难不会落到我头上”,结果图省事,明知故犯,导致事故发生……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巧,好象专门来“惩罚”那种存有侥幸心理的人似的。
侥幸心理是安全的大敌。
2、责任心不强责任心不强表现在:有的人工作吊儿郎当,什么事都敷衍了事,有的人脑子里想的是金钱,对主业工作不感兴趣,有的人图省事,不严格要求,不按章办事等,总之,责任心不强表现在方方面面。
3、意识迂回意识迂回又称白日梦。
这是一种内心引发的不注意现象。
它的表现是意识处于朦胧状态,注意的对象在内心,好象在凝视某个对象,实际上视而不见,充而不闻,心不在焉,木然地处于白日做梦的状态。
所以,白日梦的心理状态对安全威胁很大。
4、思想麻痹这里所指的是疏忽大意,失去警惕性。
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没有经验的青工身上,因为他们遇到的事故不多,不知有些险情已预示着需要及时处理。
这种情况也发生在有经验、有技术的职工身上,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工作不知干过多少次了,不会有危险”、“设备情况好不会有事”,因而放松警惕,对操作或监护人就不那么谨慎和思想中了。
5、盲目自信有的老值班员认为自己干了十几年的工作,管道怎么走,阀门开多少一清二楚,图纸全在脑子里,不会有事,凭经验工作。
导致事故的心理分析(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导致事故的心理分析(正式)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6297-72 导致事故的心理分析(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性格与事故:性格是一个人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分为情绪型、意志型和理智性。
具有理智型性格的人,由于行为稳重且自控能力强,因而行为失误少;情绪型相比之下就易于发生事故,由于情绪型属外倾性格,行为反应迅速,精力充沛,适应性强,但好逞强,爱发脾气,受到外界影响时,情绪波动大,做事欠缺仔细;意志型的人属内倾性格,善于思考,动作稳当,但反应迟缓,感情不易外露,对外界影响情绪波动小,由于个性较强,具有主观倾向,因此也具有事故心理侧面。
性格是在生理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环境和教育的结果。
情绪与事故:情绪是人心理的微观波动状态,人的行为过程往往受情绪的支配,喜、怒、哀、乐、悲、恐、惧对行为产生影响。
当情绪处于极端状态时,往往是行为失常的基础;行为的失常又常常是事故前提。
气质、兴趣、态度等个性心理因素,也与事故行为具有特定的联系。
心理学的“事故倾向理论”:认为有些人不管工作情境如何,也不管他们干什么工作,易于引发事故。
安全事故心理分析
安全事故心理分析安全事故是指在各行各业中发生的由于意外事件或错误导致的伤害人身状况、损坏财物、破坏环境等不良后果。
安全事故不仅对个人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还会对整个团体、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下面将对安全事故的心理分析进行讨论。
首先,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带来身心上的伤害。
在事故发生时,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都受到了威胁,这会导致人们产生强烈的恐惧和紧张感。
当人们面对威胁时,身体会自动分泌一种叫做应激激素的物质,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
这些物质会引起心率的加快、皮肤的潮红、呼吸的加深等生理反应,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
其次,安全事故还会导致个人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首先,事故受害者可能会产生焦虑和恐惧感。
他们对再次经历类似事故的想法会感到恐惧,对原因和后果的疑惑也会导致他们焦虑不安。
其次,他们可能会产生抑郁情绪。
事故的打击让他们失去了信心,对生活感到绝望。
抑郁情绪会导致他们缺乏动力和积极性,甚至无法正常进行社交活动。
此外,他们可能还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个体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无法通过时间的流逝而自行康复,而是在一段较长时间内持续存在心理或生理上的创伤反应。
这些创伤反应包括回忆创伤事件的恶梦、幻觉、闪回等。
另外,安全事故还会对团体或社会产生心理影响。
首先,安全事故会导致社会的不安定。
当事故发生时,人们往往会产生恐慌情绪,担心类似的事故会再次发生。
这种不安定会导致人们对社会和制度的失去信心,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其次,安全事故还会引发社会上的恐慌情绪。
媒体对事故的报道往往会吸引大众的关注,引发公众对事故的恐慌。
恐慌情绪会导致公众对事故的过度担忧,甚至有些人会对事故做出过激的反应,如抵制、示威等。
总之,安全事故不仅对个人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伤害,还会对整个团体和社会带来影响。
了解安全事故的心理反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帮助个人和社会更好地应对和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287
人的事故心理分析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人的事故心理分析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过渡到科学安全管理,需要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科学的预防和控制。
为此需要研究导致事故的心理因素。
安全生产与安全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把灾害和事故降到最低限度。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看,要求我们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过渡到科学管理,使灾害安全管理工作适应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需要。
导致事故的各种心理因素,是造成事故的人为因素,我们对此进行研究以求对控制事故的综合系统工程提供一定的心理科学理论依据和设想。
事故原因与心理因素
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
人的因素中除了生理上的因素,还有心理的因素。
(1)发生事故的心理因素。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以判断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个体根据。
大多数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由于人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
分析事故原因的关系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已知道的不安全行为:①有意违反安全规程;
②无意违反安全规程;③破坏或错误地调整安全设备;④放纵的喧闹、玩笑分散了他人的注意力;⑤安全操作能力低,工作缺乏技巧;⑥与人争吵,心境下降;⑦匆忙的行动,行动草率过速或行动缓慢;⑧无人道感,不顾他人;
⑨超负荷工作,力不胜任。
第二,可能成为直接的人为事故的原因:①没有经验,不能查知事故危险;②缓慢的心理反应和心理上的缺陷;③各器官缺乏协调;④疲倦,身体不适;⑤找工作“窍门”,认为不安全的方法方便;⑥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⑦职业、工种选择不当;⑧夸耀心,贪大求全。
第三,心理上影响行为的不利原因:①激情、冲动、喜冒险;②训练、教育不够、无上进心;③智能低、无耐心、缺乏自卫心、无安全感;④涉及家庭原因、心境不好;⑤恐惧、顽固、报复或身心缺陷;⑥业余生活单调;
⑦轻率、嫉妒;⑧未受重用、身受挫折、心绪不佳;⑨自卑感、冒险逞能、渴望超群;⑩受到批评、心有余悸。
(2)心理因素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
劳动条件和心理因素在事故致因中有一定地位,人在发生事故时具有的心理状态,依事故发生的频率、作业条件不同而异。
事故发生前人在行动起点上的心理大致有五方面的因素:①素质癖性;②无知、智能低;③无意、缺乏注意力;④被外界吸
引、心不在焉,工作掉以轻心;⑤抑郁消沉。
从下面的实例可以了解到心理因素与事故的关系。
实例一:情绪是影响行为的重要因素,不良的情绪状态是引发事故的基本原因。
一个青年工人因家庭问题与兄嫂闹纠纷,被哥哥打了两耳光,他一气之下拿了根绳子欲寻短见,被老母苦苦劝阻。
没隔几天这个工人在一次作业中发生了事故而丧生。
实例二:济南某青年职工,父母双亡,工资很低,还要供养弟妹,本人又患肺病,27岁也未找到对象,生活的情绪非常低沉。
他常常对人说:“不如死了清心。
”上班经常迟到早退,违章作业不断发生。
企业工会经常派人找小李谈心,发给他困难补助,并送他到苏州疗养,病好后又帮他找到对象,结婚时工会还帮他找了房子。
从此。
他积极工作,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在一年的工作中连续防止了两起重大事故,受到单位表扬和奖励。
上述两个实例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情绪对安全行为的作用和影响。
因此,在安全管理中要善于了解职工的精神状态,通常要注意如下心理问题:
低沉:或为家庭拖累所迫,或工作不如愿,或婚姻遇到阻力,或刚刚与同事、家人吵了架,情绪低沉不快,思想难以集中。
兴奋:朋友聚餐,新婚蜜月,或受到表扬奖励,或在
工作中取得了某种进展,情绪兴奋,往往忘乎所以。
好奇:青年工人一是好险,总想表现自己胆大、勇敢;二是猎奇。
碰到什么新东西总想看一看、摸一摸,往往因为无知蛮干而出事。
紧张:或初次上阵,或刚刚发生过事故,或刚刚受到领导批评,或遇到某种意外惊吓,心情紧张多失误。
急躁:青年人干工作,往往有一种一鼓气的冲劲,当某一件工作临下班快接近尾声时,就想一口气干完它,往往顾此失彼。
抵触:或是对某件事有看法,或是对某个领导不满,或是被人看成是“不可救药者”他会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工作随便,干好干坏无所谓。
厌倦:青年工人喜新厌旧的心理也很强烈,比如开汽车愿开新的不愿开旧的。
又往往富于幻想,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不愿意干琐碎的、平凡的、单调重复的工作。
对这些工作久而生厌,因而容易产生失误。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