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县旅游资源调查
浅析淮阳旅游现状
浅析淮阳旅游纪念品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摘要:时代带动潮流的发展,于是就有了旅游行业的兴起,同时也预示着一个时尚的名词应运而生,而旅游活动是人们物质消费与文化相结合的高层次活动,把旅游活动的一次性消费化作实物的过程产生了旅游纪念品,也正是旅游纪念品的流通带动着旅游地与客源地的情感交流。
然而旅游纪念品的发展据考究尚不成熟,就淮阳旅游纪念品的旅游市场现况发现,该县旅游区出售的旅游纪念品做工粗糙、价格不合理,整体上缺乏设计,无法形成河南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
而其所具有的开发潜力尚待挖掘。
其发展规划的合理一定可以更好的带动该县的旅游产业,更进一步。
淮阳旅游纪念品发展现状旅游纪念品一词来源于拉丁语Subenir,基本意是为回忆一次旅游而购买的商品,是纪念特殊时期或经历的事物。
过去,旅游纪念的范围非常狭窄,主要指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购买的具有浓厚当地特色的土特产品或手工艺品。
如今,无论是日常生活用品还是其他产品,只要是游客为纪念的目的而购买的商品都可以称为旅游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顾名思义即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精巧便携、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工艺品礼品,并让人铭记于心的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并不是一般商品,它是具有当地真实性和象征性的一种特殊文化产品,是旅游者亲自接触当地历史文化的可见性的证明,也是自我实现的手段。
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有人把旅游纪念品比作是一个城市的名片,这张名片需要典雅华丽,有极高的收藏与鉴赏价值。
它浓缩着一个地方的民俗风情,沉淀着一次旅行的记忆。
是旅游风景区独特文化的载体,具有文化含量高、工艺性强、有纪念意义、可收藏性、地方性、实用性等特点。
旅游纪念品种类繁多,按其形式可分为文物古董、书画金石、工艺美术品、土特产品和药材、珠宝首饰、服装等几大类。
河南旅游纪念品的市场调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世界范围内旅游正在成为人类社会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
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近几年来,中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均快速增长,旅游产业规模日渐庞大,已位居全球五大旅游国之列,旅游纪念品的市场需求随之大大增加。
淮阳调研报告
淮阳调研报告淮阳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淮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
为了进一步了解淮阳的现状和发展潜力,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淮阳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主要产业;2. 探讨淮阳的农业资源利用情况;3. 分析淮阳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和问题;4. 提出相关建议,促进淮阳的经济发展。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目的是获取全面的信息和数据。
四、调研结果1. 经济发展状况及主要产业调研结果显示,淮阳的经济发展较为繁荣,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
农业是淮阳的支柱产业,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迅速,市场需求量大,但存在农产品价格波动和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
制造业也在淮阳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集中在纺织、建材和机械制造等领域。
服务业方面,淮阳的餐饮、旅游和物流等领域具有较大的潜力。
2. 农业资源利用情况淮阳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在调研中发现,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环节还存在不足。
一方面,农产品加工程度低,缺乏附加值;另一方面,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农民难以直接参与市场竞争。
建议淮阳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动农产品加工,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 旅游业发展潜力和问题淮阳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太行山风景区、温泉度假村等,但在调研中发现,淮阳的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其次,旅游产品开发和宣传力度不够,缺乏特色和吸引力。
建议淮阳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并通过强化品牌建设和推广,打造独特的淮阳旅游品牌。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认为淮阳拥有较为繁荣的经济发展,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推动淮阳的经济和农业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二是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三是加大旅游业的发展投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打造独特的淮阳旅游品牌。
浅谈淮阳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浅谈淮阳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淮阳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在漫长的岁月里,淮阳县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还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深入挖掘和有效利用淮阳县的文化资源,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淮阳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一番探讨。
一、淮阳县的文化资源概况淮阳县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县,其文化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历史遗迹、古代建筑、传统技艺、民俗民风等。
龙湾古镇、唐河古城、夏庄古村等历史遗迹和古代建筑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淮阳县还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如皮影戏、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俗节庆等,为地方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尽管淮阳县的文化资源丰富,但目前的开发利用情况并不乐观。
一方面,淮阳县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科学规划和系统布局,导致资源利用不够充分、不够集中,影响了资源的整体效益。
由于管理和保护措施不到位,一些珍贵的文化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严重影响了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淮阳县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也制约了文化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为了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淮阳县的文化资源,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策略:1.加强规划引领,科学布局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要制定出科学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明确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和重点区域,加强资源整合和统筹利用,提高资源的整体效益。
2.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确保文化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要建立健全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加大对古建筑、历史遗迹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文物修缮和保护管理,确保文化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3.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丰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
要支持和引导文化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有特色、有市场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丰富文化产业供给,促进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产业化发展。
4.加强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升文化资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浅谈淮阳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浅谈淮阳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淮阳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县,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古代遗址、古墓葬、寺庙、古镇街道、传统工艺等。
如何开发利用淮阳县的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淮阳县文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深入挖掘淮阳县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淮阳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包括商周文化、汉代文化、唐宋文化、明清文化等。
要充分认识它们的价值和意义,加强文物保护和修缮,打造精品文化旅游区。
同时,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开设文化知识普及活动,加强对城墙、古建筑、古道、祠堂等文化遗产的介绍和解读,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淮阳县历史文化发展。
其次,注重淮阳县民俗文化的活化和传承。
淮阳县是典型的农业县,拥有典雅的农民风情和乡村景观。
可以通过开办文化课堂、民俗展览等方式,让游客和当地居民一起感知这段纯朴的农村文化。
同时成立文化节庆活动团队,塑造属于淮阳的民俗文化节庆形态,增强文化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
再次,注重淮阳县的文化教育、艺术培训,为培养人才提供平台。
成立淮阳县文化艺术学院、文化艺术中心,多办文化艺术课程和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和百姓群众接受正规系统的文化教育,使文化艺术得到普及和传承,为文化旅游输送人才。
最后,完善淮阳县文化旅游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建设教育基地、展览馆、文化文艺演出场所,多建设环保公厕、文化餐饮、休闲娱乐设施等,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周到、优质的服务,提升淮阳县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淮阳县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作为文化旅游,它不仅是淮阳县的一道亮丽风景,同时也是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面旗帜。
因此,淮阳县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全面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提升淮阳县的文化旅游品质,推动淮阳县文化建设的发展。
浅谈淮阳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浅谈淮阳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淮阳县是中国河南省的一个县级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淮阳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地方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淮阳县文化资源的概述、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浅谈。
淮阳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资源包括历代遗址、古建筑、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
淮阳县是中国仅有的一个以“三坟”命名的地方,分别是宋代名将杨业的墓、唐代诗人杜牧的墓和西周京官虞宗的墓。
这三座坟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可以成为淮阳县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对象。
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淮阳县可以通过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开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可以修复和保护古建筑,打造具有浓厚历史氛围的旅游景点;可以开展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可以组织传统民俗文化的展演和表演,增强地方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淮阳县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可以提升地方的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软实力,展示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
深入挖掘和利用淮阳县的文化资源,可以打造淮阳县的文化名片,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淮阳县。
可以组织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增强人们对淮阳县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开展文化交流和合作,与其他地方的文化产业进行合作,扩大淮阳县的影响力。
在淮阳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需要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古建筑、文物等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资源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和修复,确保其能够长期保存下去。
需要加强对文化资源的整理和研究工作。
只有充分了解和研究淮阳县的文化资源,才能更好地进行开发利用。
还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培养一批有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还需要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引导和扶持,为文化创意项目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浅谈淮阳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浅谈淮阳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淮阳县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济源输水段经过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也是河南省驻马店市下辖的一个县。
淮阳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其文化资源丰富多样,但开发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淮阳县文化资源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发利用方向与途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淮阳县文化资源现状淮阳县位于中国中原地带,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
淮阳县曾是楚国的疆域,南北朝和唐代时期,淮阳县是军事重镇和文化中心。
淮阳县现存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淮阳龙船”、“淮阳蒿饼”等。
此外,淮阳县还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如唐代越王墓、金代高铎塔、明代乐平寺塔等。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和古迹,构成了淮阳县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
尽管淮阳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古迹,但淮阳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1、资源保护不够细致。
由于淮阳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古迹分布较广,保护工作的分散性和管理难度的加大,使其资源保护不够细致。
2、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单一。
目前淮阳县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旅游业领域,开发模式也以单一的传统旅游方式为主,对其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价值。
3、资源文化价值的认识不足。
淮阳县的文化资源是其重要的文化资本,但现在对文化资本的认识还不足,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1、加强文化资源保护。
淮阳县应加强对其历史文化遗产和古迹的保护,保护工作要做到位,形成良好的文化保护氛围和文化保护机制。
2、开拓文化旅游市场。
淮阳县可以通过开设更多的文化旅游产品以及推广非传统旅游方式,如自驾游、生态旅游、户外冒险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淮阳县。
3、丰富文化产品内容。
淮阳县应该在开发文化产品时,加强文化遗迹的科学评价,通过科学评价,丰富文化产品的内涵内容,使游客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
4、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建设。
淮阳县应该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加强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培育和推广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并开发更多的文化产业项目。
论河南省淮阳县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策略
论河南省淮阳县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策略摘要:文化旅游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衍生出的较为高端的特色旅游项目,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但由于起步较晚,文化旅游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还存在着很多值得我们研究和拓展的领域。
而河南省淮阳县景点众多,文化厚重,历史悠久,生态秀美,具有发展文化旅游的先天条件,潜力巨大。
本文在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以科学的旅游理论作指导,从多角度分析了淮阳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开发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从淮阳文化旅游资源、景区建设、市场营销三个层面出发,对淮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文化旅游;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淮阳县1.引言近年来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已将传统的观光旅游业带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文化旅游正在演变为一个多层面、多方位、多维度的综合性产业。
现阶段,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图1: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河南省淮阳县景点众多,文化厚重,历史悠久,生态秀美,具有发展文化旅游的先天条件,潜力巨大;其次淮阳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域内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但是从游客数量增减趋势和旅游者的满意度来看,淮阳县的文化旅游在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本文在分析开发成效时,对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2.淮阳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淮阳县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现状淮阳历史悠久,古时被称为陈州,是我国龙图腾和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八卦文化都在这里得到了新的发展。
淮阳政府近年来围绕文化旅游,确定了“经济+旅游”的县域发展道路,不断增强区域旅游影响力。
在发展思路上,淮阳县找准“文化”二字,充分挖掘伏羲文化潜力,建设伏羲文化改革试验区,并将传统的精品民俗项目纳入其范围,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中原古韵,龙湖旅游赏荷花,羲皇故都朝祖会等;在此基础上推出东方神话游乐园,龙湖码头,陈楚古街等重大项目来带动淮阳县其他旅游项目的联动发展。
浅析淮阳太昊陵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这一部分游客并不是抱着来欣赏太昊陵的历史文化资源 的 目
的而来 , 而是单纯 的上香祈福, 为 自己以及家人祈求平安幸福 ,
以及陵区建筑群 的参观 , 游客参与性较弱, 同时存在“ 重人文 , 可 以直接与之 “ 亲密接触” , 从而发生 古柏被香客们焚烧的香
轻 自然” 的现象, 旅游资源 尚未完全开发 。比如泥泥狗和布老 火 熏 烤 而 死 的 悲剧 。
虎, 作为太昊陵伏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没有形成系统化、
体 系化 的开发 ,而是在 陵区外 甚至在 2 0 0 8 年
这么 多游客在有限的陵 区里熙熙攘攘 , 制造 的噪声影响 从游客来源上看 , 淮 阳县本地或周边相近地区的游客 占 分析 , 绝大多数 。除历届“ 姓 氏文化节” 举办期间会吸引海 内外 寻根 无法估量 , 无形 中是对干百年古建筑的一种损坏 。另外, 陵区 内大 部 分 碑 文 没有 受到 任 何 保护 , 均 被 裸 露在 外 , 随着 长 年 累 问祖的游客 , 其余时间大 多数都是本地游 客。
建议措施 。
关键词
太昊陵
旅游资源 保护 开发
文献 标 识 码 : A
1 _ 3 环 境 问题 比较 突 出
中 图分 类 号 : K 2 0 7
太 昊 陵 位 于 河 南省 淮 阳县 , 为 全 国重 点 文物 保 护 单 位 , 中
国十八大名陵之一, 因其是祭祀 中华民族 “ 人文始祖” 太吴伏
有 时 甚 至 带有 浓 重 的封 建 迷 信 色彩 。
阴影淮阳
阴影区旅游地如何凸显光芒——以淮阳为例摘要:旅游地之间总是存在激烈的竞争,而这些竞争实质上更多的是形象上的竞争,形象好、知名度高的旅游地往往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对其他旅游地形成遮蔽效应,处于阴影区的旅游地如何挖掘自身优势、塑造差异化形象、摆脱形象遮蔽成为其首要难题,本文分析了阴影区旅游地发展旅游需要考虑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以淮阳为例,分析淮阳资源特色以及被遮蔽处于阴影下的原因,并给出淮阳旅游发展走出阴影区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形象遮蔽;阴影区;淮阳一、形象遮蔽不同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不仅仅取决于其资源品级、组合丰度、市场区位、服务水平等因素,更重要的是它的形象定位,即游客对一个旅游地的第一印象和认识感知。
一个旅游地的形象定位准确与否关乎着整个景区经营状况的好坏,好的形象往往能吸引更多的客源;获取政府和企业更多的财力、人力、物力支持,而这些因素无疑是一个景区发展最重要的支撑因子。
而良好的印象和感知更是吸引游客的关键,也是吸引回头客的重要原因。
因此,越来越多的景区开始注意其形象的策划与制定,以期获得更好的发展。
旅游地形象有核心形象、情境形象以及外延形象之分,核心形象是一个旅游地的最基本形象,是以旅游地的核心资源及市场等因素为支撑形成的形象;情境形象是游客对旅游地的最真实感受,是游客深处其中亲身感受得出的形象;外延形象是通过广告、书刊杂志等媒介形式传播而知晓的形象。
旅游地在制定其形象时,要深入的考虑到这三层形象,且除了考虑自身因素外,还要考虑区域内其他旅游地的形象定位,避免形象重复,而同一地域的旅游地之间,更要考虑到形象遮蔽问题。
所谓的形象遮蔽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分布着若干旅游地(风景区),其中旅游资源级别高、特色突出或者产品品牌效应大或者市场竞争力强的一个旅游地(风景区),在旅游形象方面也会更突出,从而对其他旅游地(景区)的形象形成遮蔽效应。
二、阴影区旅游地旅游形象突出的景区往往能对区域内其他景区产生负面影响,使其他景区湮没在其光环之下。
豫东淮阳“担经挑”田野调查及文化研究
豫东淮阳“担经挑”田野调查及文化研究豫东淮阳“担经挑”田野调查及文化研究豫东淮阳地区以其独特的文化习俗而闻名,其中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就是“担经挑”。
本文将对这一活动进行田野调查,并结合对淮阳文化的研究,探讨其历史背景、意义以及对当地社区的影响。
一、担经挑的历史背景淮阳作为河南省的一个县,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因其地处淮河与颍河之间而得名,是古代运河航运的交通枢纽。
担经挑作为传统民俗活动,其历史可追溯至明代中期。
在这个时期,由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担经挑逐渐兴盛起来。
在古代,信仰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担经挑则是淮阳古代民众独具特色的宗教活动之一。
担经者会将经书装订起来,然后抬在肩上或头顶上,辗转于村镇之间,以示对神明的虔诚。
这一活动凝聚了民众的力量,也成为社区凝聚感情的一种方式。
二、担经挑的意义1. 宗教信仰的表达:担经挑是民众将自己的宗教信仰融入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
通过担经挑活动,民众表达对神明的敬仰和虔诚,传递对宗教文化的传统承载。
2. 社区凝聚力的提升:担经挑的举办需要很多志愿者一同参与,他们合力完成整个活动。
这不仅仅加深了参与者之间的联系和纽带,也增强了整个社区的凝聚力。
3. 传承与保护:担经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是淮阳独特的文化遗产之一。
通过此次田野调查,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和保护这一传统活动,使其得以代代相传。
三、担经挑对当地社区的影响1. 文化底蕴的提升:淮阳地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习俗而闻名。
担经挑作为传统民俗活动之一,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底蕴,也为社区带来了更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2. 旅游资源的开发:由于淮阳地区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担经挑这一传统活动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通过合理的开发和宣传,可以将担经挑作为旅游资源进行推广,为当地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结语:通过对豫东淮阳“担经挑”这一传统活动的田野调查和文化研究,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一活动的历史背景、意义和对当地社区的影响。
淮阳龙湖湿地资源和环境现状调查及修复对策
淮阳龙湖湿地资源和环境现状调查及修复对策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淮阳龙湖湿地资源和环境现状,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和创新性的湿地修复对策和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淮阳龙湖湿地;现状;修复Hair yang longhop wet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d repair measuresJi Zhihong,Sheng Dongfeng*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Zhoukou 466001,China Abstract: we investigated the Longhu Lake, to some extent, clarified the wetland resources and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recognizing the Lake wetlands as municipal solid waste, fisheries, over-fishing and over-exploitation of land,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wetlands Huaiyang Lake had a greater negative impact and to address the problem and propose a workable and innovative measures of wetland restoration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words: Huaiyang Lake wetland; Resources situation; Repair引言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浅析淮阳太昊陵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浅析淮阳太昊陵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作者:崔昕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年第02期摘要太昊陵历史悠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在其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着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客源市场开拓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
现笔者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并经过实地调研,对其保护与开发提出四项切实可行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太昊陵旅游资源保护开发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太昊陵位于河南省淮阳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八大名陵之一,因其是祭祀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之陵庙。
太昊伏羲陵占地875亩,规模宏大,肃穆庄严,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历代帝王52次御祭,备受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尊崇。
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考察并亲笔题词留念。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1太昊陵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可以说太昊陵当前的发展模式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仍然会发现在太昊陵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亟须去解决。
1.1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历史文物古迹的精髓与要义就在于它独特的文化,太昊陵拥有独树一帜的文化内涵,然而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却没得到科学的深度开发,目前太昊陵的旅游就是简单的陵庙参观,停留在“符号旅游”阶段,远远没有达到“文化旅游”层面,游客只能从表层很浅显的了解伏羲文化,或是满足于“到此一游”、“留影为证”;太昊陵多年来向人们展示的就是祭祖仪式以及陵区建筑群的参观,游客参与性较弱,同时存在“重人文,轻自然”的现象,旅游资源尚未完全开发。
比如泥泥狗和布老虎,作为太昊陵伏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没有形成系统化、体系化的开发,而是在陵区外广场被零散小摊贩销售。
文化资源加工整理与文化产业脱节现象突出。
1.2客源市场开拓不足从游客来源上看,淮阳县本地或周边相近地区的游客占绝大多数。
除历届“姓氏文化节”举办期间会吸引海内外寻根问祖的游客,其余时间大多数都是本地游客。
浅谈淮阳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浅谈淮阳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淮阳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淮阳县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历史建筑、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等。
这些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特色,有着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本文将从历史建筑、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三个方面,浅谈淮阳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淮阳县拥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如清朝时期的古城墙、明代的县衙、宋代的古桥等等。
这些历史建筑承载着淮阳县的历史记忆,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这些历史建筑的开发利用,可以结合文化旅游的理念,打造成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可以建立相关的文化展览馆、博物馆等,通过展览、解说等形式,将淮阳县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淮阳的历史。
淮阳县还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如陶瓷制作、剪纸、木雕等等。
这些传统手工艺代表了淮阳县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通过振兴传统手工艺,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可以在淮阳县设立相关的培训机构或经营手工艺品的工艺品店,传授相关技术,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手工艺制作中来。
可以举办手工艺比赛、展览等活动,提高传统手工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前来购买和欣赏。
淮阳县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淮阳县的农民工文化、婚嫁习俗、节日庆典等都具有较高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价值。
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民俗文化节、农民工文化艺术表演等活动,展示淮阳县的民俗文化,吸引更多游客和观众的关注。
可以借助网络和新媒体等渠道,将淮阳的民俗文化宣传推广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淮阳县。
淮阳县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通过开发利用淮阳县的历史建筑、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可以提升淮阳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
通过传承和保护这些文化资源,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淮阳县的历史和文化。
相信在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淮阳县的文化资源一定能够得到更好地开发利用。
浅谈淮阳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浅谈淮阳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淮阳县位于河南省南部,素有“中原明珠,深耕文化之地”的美誉。
淮阳县域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淮阳县对于其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围绕淮阳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概念、现状、问题与对策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是一种以文化为基础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它是指通过挖掘和开发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可经济化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的。
文化资源不仅仅包括文物、历史遗迹等直接的文化内容,还包括民俗、文艺、艺术、音乐等文化活动及其传播方式。
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更应该是为了传承和保护文化基因,让文化传承有着更全面更深入的发展。
淮阳县的文化资源可以概括为四大类:历史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体现、文学、艺术和音乐。
其中,历史文化遗产主要有淮阳城墙、古黄河故道等;民俗文化体现主要有烧龙节、打地鼓、大馍等;文学方面有非常有名的古诗词《花木兰诗》是出自淮阳县人熊山灵之手;艺术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如堆绣、剪纸和皮影戏等;音乐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基础和传统。
但是,淮阳县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相对滞后,缺乏全面规划和有效的推广手段,限制了文化资源的实现经济价值的能力。
另外,一些传统文化已经遭到了破坏或快速消失,也存在着文化资源更新换代不及时的问题。
1. 缺乏全面规划淮阳县的文化资源开发缺乏全面的规划,导致各类文化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的整合和利用,存在资源浪费和低效利用的问题。
因此淮阳县需要有一个全面规划调研的系统来协调各类文化资源的互相融合。
2. 缺乏有效的推广和宣传手段淮阳县的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对外的展示和推广方式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这影响了文化资源的利用程度。
淮阳县必须要制定一个有效的推广计划,将其推广到全国乃至全球的范围内。
推广计划中包括制定详细的推广策略、使用多种艺术手段等。
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
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作者:李玉民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05期摘要通过对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阐述了该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特征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就龙湖湿地旅游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该地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现状调查;保护对策中图分类号 TU98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149-02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河南省淮阳县东部,紧邻淮阳县城区。
2009年12月经淮阳县政府申报,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15年经国家林业局验收,被正式命名为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其地理位置为北纬33°43′15″~33°44′50″,东经114°53′05″~114°54′53″。
地处暖温带,属温带季风性半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平均气温在14 ℃左右,雨水充沛,平均年降水量在740 mm左右。
无霜期长,日照时数较多,四季分明,气温、降水、风向随季节变化显著,具有冬长寒冷雪少、夏季炎热雨集中、春秋温暖季节短、春夏之交多干风的特点。
因此,淮阳龙湖湿地气候兼有南北之长:春季回暖早,解冻快;夏季无酷暑,降水集中;秋季降温慢;冬季无严寒,少雨雪。
1 湿地类型与面积按照《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的湿地分区标准,淮阳龙湖在黄河中下游湿地区内,属淮河水系,是黄淮平原湖泊湿地的典型代表。
湿地各种生境分化明显,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同时,龙湖湿地具有改善淮阳生态环境、调节区域气候、净化和补充城市用水、蓄洪抗旱等功能。
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504.7 hm2,以水面为主,达231.5 hm2,占总面积的45.9%,其中围网养鱼面积达144 hm2,占总面积的28.5%。
陆地面积中,芦苇滩涂面积56 hm2。
浅谈淮阳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浅谈淮阳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淮阳县位于河南省信阳市下辖,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其发展
的重要支撑。
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淮阳县的文化资源,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升文化品位、增强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淮阳县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
淮阳县传统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如舞龙、舞狮、龙
舟竞渡等活动在淮阳县非常盛行。
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还成为了淮
阳县独特的文化品牌。
通过挖掘和保护这些传统文化,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感受淮阳
县的独特魅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淮阳县拥有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
淮阳县境内山水相依,河流纵横,拥有丰富的自然
资源。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庞泉沟、剑阁山、清明山等,自然风光独特迷人。
这些自然景
观为淮阳县提供了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的绝佳资源。
通过开发这些自然文化资源,可
以丰富淮阳县的旅游产品,提升其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
淮阳县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需要注重保护和传承。
在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的要保护好这
些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防止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对其造成破坏。
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教育,培养更多的文化传承人,将淮阳县的文化资源传承下去。
淮阳县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提升文化品位、增强城市
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淮阳县的文化资源,可以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提升淮阳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要注重保护和传承这些文
化资源,使其继续为淮阳县的发展和繁荣贡献力量。
淮阳农村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淮阳农村旅游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淮阳农村旅游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将从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规划等方面对淮阳农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淮阳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如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优美的乡村风光等,为农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同时,当地政府也加大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为农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
目前,淮阳农村旅游业已初具规模,涌现出一批特色农家乐、乡村旅游景点和农产品加工基地。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体验农耕生活、品尝农家美食、参与农事活动,感受到别样的乡村风情。
同时,一些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与,成为当地乡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然而,淮阳农村旅游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部分农家乐和景点的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还不够完善,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受。
二是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淮阳的农村旅游品牌知名度较低,需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三是农村旅游产业链条有待完善,需要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加工、特色手工艺品等相关产业,提升农村旅游的综合效益。
为了进一步推动淮阳农村旅游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规划,一是加大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挖掘和整合更多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二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家乐和景点的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提高游客满意度。
三是加强对外宣传,提升淮阳农村旅游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四是推动农村旅游产业链的完善,发展农产品加工、特色手工艺品等相关产业,提升农村旅游的综合效益。
总的来说,淮阳农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动淮阳农村旅游业迈上新台阶,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让我们共同期待淮阳农村旅游的美好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阳民俗旅游资源调查报告12资环三班夏贺冰3120503325摘要:淮阳太昊陵庙会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以前,是豫东乃至中原地区规模较大的庙会之一。
近几年,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都会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来庙会进香朝拜或是旅游观光,以庙会为表现形式的传统民俗文化旅游正在兴起,它丰富了现代城精神文化和物质生活。
关键词:太昊陵庙会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一、太昊陵庙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太吴陵庙会,当地人又俗称“人祖庙会”、“二月会”。
相传,6000多年前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太吴伏羲氏曾定都宛丘(即今淮阳地区),在以淮阳地区为中心的黄淮平原上,开启了华夏民族的文明起源。
伏羲氏教会大家打猎捕鱼,饲养牲畜,加热食物,进而创立婚姻制度,结束原始时代生活方式。
后人为了追念他的功德,在太吴伏羲氏的长眠之地淮阳建有陵庙,且于每年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都在太吴陵举办“朝祖进香”庙会,其声势之大、会期之长,为中原地区庙会所独有。
每次逢会,整个太吴陵区到处都是人山人海。
到了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徐世昌等,也都曾亲制匾额,以示奉祀。
如今的太吴陵庙会,会期与以往相同,但规模却更加宏大,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朝祖盛会。
朝圣者已遍及全国以致世界各地,在庙会期间,每天人流量都会多达达20多万人。
庙会除举办盛大的祭祖大典外,还在太吴陵午朝门前面积达约为六万平方米的广场上搭建临时的商铺,所经营类别主要是日常祀神用品和生产生活用品,以及民间工艺品等,另外还有各种极具当地特色的风味小吃,供游客自由选择。
庙会上的娱乐方式除担“担经挑”等传统的祭祀活动外,还有唱大戏、跑旱船、舞狮子、扭秧歌、走高跷等传统民间艺术。
二、太昊陵庙会的意义“借端演戏,男妇趋走若猛,原非淳俗,乃穷乡僻壤人民,资生不给,独喜看戏。
好事者为首敛财,从中射利,而穷民偏安心忍受,乐此不疲。
”这是清代一位县令评论当地庙会活动所说的一番话,从中我们看出庙会活动对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意义,另外庙会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商贸。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资需要整逐渐得到满足,但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从未没有停止过。
而传统的民俗文化是正是民族精神情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
三、淮阳太昊陵庙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内容1.太昊陵朝祖庙会文化产业⑴“活化石”泥泥狗、布狗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⑵淮阳众多的博物馆资源。
⑶延伸太昊陵朝祖会,依托女娲岛,举办相亲庙会,发展女性文化产品。
利用龙湖优美自然生态,策划水上实景演出,发展文艺演出业。
2.中华姓氏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淮阳“中华姓氏源,陈姓祖庭地”的优势。
3.淮阳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民间演艺、民间工艺、民俗服饰等民俗文化产业。
开发过程中,首先要照顾到广大民众的需要,然后才是旅游者的需要,不能本末倒置。
庙会之所以会形成对旅游者的吸引力,首先在于这个民间系统对当地民众的吸引力,正是由于广大民众的广泛参与,才形成了伏羲陵庙会今天的规模、声势和吸引力。
所以民众的参与是庙会进行旅游开发的前提,也就是说由于民众的广泛参与才形成了庙会这种旅游资源。
其次,旅游部门要注意加强对淮阳太昊陵庙会特有的民俗旅游资源的宣传,让五湖四海的游客可以真正的通过这些民俗旅游资源了解其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
再者,开发过程中要处理好传统与时尚的问题,传统旅游资源可以融入一些现代元素,但要掌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
最后,旅游商品是拉动旅游经济的重要环节,政府部门在开发过程中要加强对旅游商品质量的监控。
四、淮阳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劣势分析1.观赏性差,缺乏资源整合中原民俗旅游资源以无形为主,在开发过程中并未体现出真正的民俗内涵,多是一些外在的表面现象,观赏性不强。
中原地区的民俗目前处于分散、独立的状态,在发展中未打破地域限制,没有与相关地区共同构建起多层次、逐级推进的民俗文化旅游圈,未实现在市场产品、信息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互补与分工合作,因此造成了资源重复开发现象;同时,一些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未进行合理系统的规划、分类、收集和挖掘,整合效益差,使得中原民俗文化旅游业发展缓慢,缺乏活力。
2.缺乏民俗精品,挖掘深度不够上自三皇五帝,下至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此句说明河南民俗文化内容的博大精深、内容广泛。
古意盎然的淮阳太吴陵庙会、浚县正月庙会等在全国都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
但这些除了在当地造成“举城若狂”的效应外,真正迈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仅有清明上河园、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三月三黄帝故里祭祖大典等几个廖廖可数的民俗产品。
精品意识不浓、效益低下,挖掘深度和力度不够,导致更多珍贵的民俗文化未被发掘整理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品,淮阳民俗旅游亦是如此。
3.产品雷同,缺乏体验性目前境外游客到河南旅游观光时,除了到常见的郑、汴、洛沿黄一线观光外,很少参与庙会、社火这类民俗旅游项目,包装粗糙、内容简单、产品雷同、缺乏参与性等“软肋”制约了河南民俗旅游业发展;大同小异的秧歌、高跷、捏面人等表演形式缺乏创新意识;而一些民俗文化如笑伞、马皮舞、新密吹歌等真正代表河南民俗产品精华的内容却未被开发利用,而且难得一见,更不用提形成专业表演团队了。
同时,大多数已经开发的民俗产品呈单一观光型特征,游客无法参与其中,也制约了其长足发展。
五、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机会分析1.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民俗旅游近年来,河南省委提出要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目标,因此在发展民俗文化上,政府相关部门已认识到,要把它作为重要的产业链来开发。
加强旅游资源整合,打破地区之间的旅游壁垒、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加大对民俗风情游的扶植力度,使古代优秀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发挥更大的作用。
2.民俗旅游需求旺盛当前民俗、民间文化正成力一种新的旅游热潮,因为传统文化理念被消解,出现了文化的“空位”。
随着西方的麦当劳、肯德基、好莱坞等文化元素的进入,中国大小城市“钢筋森林”的崛起,当代国人觉得自己突然陷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之中。
在西方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兴奋平息之后,失落感、怀旧感随之而来,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到传统民俗中去寻找自己情感的寄托,于熟悉的民间文化中寻求精神的栖息地。
各种民俗村落、边地文化旅游、民间文化节日、传统庆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成为旅游构成的新要素。
这一方面促进了旅游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开发与传承;另一方面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拉动了旅游经济的增长。
在这种大背景下,国民对民俗旅游的需求旺盛。
3.民俗文化保护力度加大民俗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基础,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保护、传承与发展民俗文化,就是在固守我们民族的根脉。
对中原民俗文化来说,发展的最好方式就是传承和保护。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说过,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半在河南。
河南政府和有关民间组织已意识到民俗、民间文化,民间文学研究、发展的重要性:2003年我国启动为期10年的民间文化遗严抢救工程,河南则被列为首批实施省份之一,这对于河南是一次难得的机遇;2005年11月河南举办了首个世界遗产保护日,在这一天所有文化景点向公众免费开放;省政府及有关民间组织向民众多次普及抢救、保护、开发民俗文化等理念。
淮阳民俗旅游开发策划一、淮阳民俗旅游发展思路⑴以伏羲文化为核心,实施“旅游立县”发展战略, 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战略支撑产业来重点培育。
⑵以文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为先导,加快消除制约淮阳县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⑶以“四大计划”的实施为前提和基础,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保护、资源综合价值大幅提升和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坚持差异化发展的方向,以创意创新为主要手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太昊陵综合体、龙湖水上一日游、陈风文化苑、陈楚故城复建等二十几个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打造“淮阳精品旅游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等,加快推动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重点发展三大类文化产业1.太昊陵朝祖庙会文化产业⑴将“活化石”泥泥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一年一度的太昊陵朝祖庙会紧密集合起来,整合淮阳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发展工艺美术、图书出版、文博会展、女性文化用品、文艺演出等多种文化产业。
以文化产业延伸庙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同时以庙会人流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⑵依托重点文化企业,发挥文化产业园的产品研发、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优势,开发出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泥泥狗、布老虎、仿古青铜器等民间工艺品,实现由家庭作坊式生产向企业规模化生产的转变。
⑶全面挖掘淮阳的文化资源,收集整理、研究出版以伏羲氏、女娲氏、神龙氏、中华姓氏、《易经》、《诗经》等为主要内容的图书,音像制品。
⑷依托淮阳众多的博物馆资源,重点举办民间艺术品展示交易会、太昊伏羲文化博览会、中华姓氏文化博览会、中国挂历展示交易会等。
通过举办主题性的专项博览会,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借助会展经济发展相关商品贸易经济。
⑸延伸太昊陵朝祖会,依托女娲岛,举办相亲庙会,以此增加朝祖庙会内容,延长庙会时间,吸引更多游客,发展女性文化产品。
⑹利用龙湖优美自然生态,策划水上实景演出,发展文艺演出业。
2.中华姓氏文化产业⑴充分发挥淮阳“中华姓氏源,陈姓祖庭地”的优势,依托太昊陵、中华姓氏博物馆、中华万姓同根园、陈胡公墓等场地设施,定期举办中华姓氏文化节,开发品种多样、品质较高的姓氏文化产品。
⑵配合“中国淮阳”网站,建立“龙的传人寻根”网站,以网络平台连接海内外,开展寻根文化旅游网上服务。
⑶以“中华姓氏”为内容,开发记载各姓氏始祖、历史名人图像和家谱等文字的竹简类图书、音像制品、工艺品等。
⑷以陈、胡、田等十几个直接起源于淮阳的大姓祖先们的奋斗故事为素材,进行文学创作,拍摄电影、电视剧等,发展影视拍摄服务业。
3.淮阳民俗文化产业依托淮阳民俗博物馆,支持中小民营文化企业,加快发展民间演艺、民间工艺、民俗服饰等民俗文化产业。
民间演艺重点发展担经挑、舞龙狮、旱船等演艺业;民间工艺品除泥泥狗、布老虎、埙外,还要发展根雕、剪纸等文化产品;民俗服饰重点发展新式舞蹈服装、戏曲服装等。
三、淮阳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体系策略1.科学规划,认真评价⑴要对淮阳民俗文化进行开发,首先要对本地区所属的民俗资源进行合理地规剡和有效地评价,并得出有效的、系统的、科学的开发体系策略,从而使中原民俗旅游资源获得最大程度地合理开发和利用。
民俗文化资源的发展要坚持“政府主导、利益带动、市场运作”的经营模式,在有关全局的旅游规划和市场秩序建立等方面,必须由各级政府主导,避免盲目开发、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等现象。
⑵在规划中要打破部门、行业、所有制相分割的文化资源管理体制,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以市场为导向,以资金为纽带重新整合民俗文化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