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品味论语赏析

合集下载

《论语》精彩片段赏析

《论语》精彩片段赏析

《论语》精彩片段赏析《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的学生及其后人的记录,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部重要的哲学经典。

它不仅涵盖了孔子的思想和观点,也记录了他与学生们的对话和交流。

下面是《论语》中的一些精彩片段赏析:1.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侯。

《论语·卫灵公》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修身为本的思想,嘲讽了那些只会说空话而不实际行动的人。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才华和魅力来自于做事实际而不是空洞的口头表达。

2.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公冶长》这句话强调了孔子对于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标准。

他认为,只会花言巧语和装腔作势的人,并不真正具备仁德的品质。

他认为真正的仁人是以实际行动来表现自己的。

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张》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君子能够平和相处,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而小人却只会一味地追随他人,没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4. 彼无道则无德,何以做彼?斯可矣矣!《论语·子路》这句话告诉我们,道德和品德是紧密相连的,没有道德的人也就没有真正的品德。

它引导人们要努力追求道德的真理和实践,才能实现真正的品德修养。

5.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子路》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君子和小人的态度。

君子可以规避比拼,而是通过周知和自省来不断提升自己;小人则喜欢相互攀比,却没有足够的智慧和见识来应对自己的不足。

这些精彩片段展现了孔子对于道德伦理和修身立德的追求,以及对于真理和智慧的追求。

它们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了后世人们的思考和行为。

古代文学名篇赏析论语中的经典思想

古代文学名篇赏析论语中的经典思想

古代文学名篇赏析论语中的经典思想古代文学名篇赏析——论语中的经典思想古代文学作品是我们了解历史、感受智慧的重要途径。

而《论语》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传承了千年的智慧和思想。

本文将通过赏析《论语》中的几个经典思想,探讨古代文学名篇如何展现哲人智慧和价值取向。

一、人伦之道《论语》中的一大特色就是突出了人伦关系的重要性。

孔子强调了孝、悌、忠、信等美德,并提醒人们要尊敬父母、孝顺长辈、彼此友爱。

他认为,只有在人伦关系和谐的基础上,人们才能达到道德的高度,社会才能得到和谐发展。

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谈到了如何以身作则为人民做出榜样,他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这一思想强调了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品质,包括诚信、勇敢和不断改进自己。

这种人伦之道不仅对领导者有指导作用,也对每个人在生活中的互动起到了启示。

二、教育之道《论语》中有很多关于教育的思想,这与孔子本身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有很大关系。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德行和智慧,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功利性的知识。

他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观念,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强调了不断实践和运用所学知识的必要性。

在《论语·学而》中,有一段著名的对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话表达了孔子对待学习的态度,他希望学生能够虚心向他人学习,不仅要接纳他人的意见,还要保持着对知识的热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反映了孔子对于扩大知识范围和拓宽思维的重视。

三、治国之道孔子是一位思考社会治理的智者,他提出了一些关于治国之道的思考。

在《论语·为政》中,他谈到了君主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比如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一思想强调了君主应该以正义为导向,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权力和利益。

此外,孔子还提出了“民无信不立”的观点。

他认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建立在人民诚信的基础上,只有民众互相信任,社会和谐才能得以维持。

《论语》精彩片段赏析

《论语》精彩片段赏析

《论语》精彩片段赏析
以下是《论语》中的一些精彩片段赏析:
1.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篇》)
这是孔子在《学而篇》中说的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可以带来快乐和满足感。

同时,他还强调了朋友的重要性,认为与好友相聚是一种享受。

2. “巧言令色,鲜矣仁。

”(《里仁篇》)
在《里仁篇》中,孔子谈到了仁义的本质。

他认为,仁义不在于巧嘴巧舌和虚伪的外表,而在于真实和真诚。

这句话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感情和行为的重要性。

3.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卫灵公篇》)
这句名言出自《卫灵公篇》,强调了重要的是选择正确的立场和道路,而不仅仅关注地位和权力。

孔子告诫人们不要担心没有高位,而是要担心自己如何站稳脚跟,以及如何建立起自己的人格和品德。

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罕篇》)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区别。

他认为,君子胸
怀坦荡,品行光明正大,而小人则常常狭隘自私,常常活在痛苦和不安之中。

这句话呼吁人们要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直的行为。

5. “有教无类。

”(《雍也篇》)
这句话强调了教育的普遍性和平等性。

孔子认为,教育是每个人应该享有的权利,不应受到社会地位、贫富和性别的限制。

他主张教育应该普惠全民,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

以上是《论语》中的一些精彩片段赏析,这些片段体现了孔子对于人性、道德和教育的深刻思考,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论语》经典赏析

《论语》经典赏析

《论语》经典赏析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选自《学而第一》)【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吗?”【赏析】孔子的这几句话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主张在《论语》中多处可见。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是孔子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中不应只专注于书本,更应结合实际,从实践中获取经验。

就像古人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要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

所以,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要把书本知识读活,做到活学活用,为自己将来在社会上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材建设中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一观点其实就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传承和延续。

我国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此教育思想更有深刻的认识。

早在四十年代,他曾经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了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能力。

这是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记住的。

”到了六十年代进一步强调:“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

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的通顺,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才算达到学语文的目的。

”到了七十年代针对当时人们认为语文教学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弊端,更加深刻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丁培忠先生生前对叶老的思想进行了明了的诠释:“(语文课)教一篇又一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其目的不是文章本身,而是为了借助文章教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其他学科注重的是内容,而语文学科注重的是语言文字这种形式,也就是语言这种工具”,“千万不要以为发在你们手里的课本就是教材。

论《论语》的文学性

论《论语》的文学性

《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这部价值凸显为“仁者”的哲学著述,在构建中国主流仁义思想的背后,还被视为一部记录春秋史学的巨著;管理学上,《论语》为历代君王重视,至于后世论及“半部论语治天下”更为广大儒者所称道;到今天,《论语》依然被国人奉为经典,它的作用与诠释被普及到了经济、教育、文化、思想等诸多方面。

当然,作为一部语录体散文,我们不应忽视的还有它富有魅力的文学价值。

这部堪称先秦语录散文典范的经典,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虽然只有寥寥数语甚至只有语言对话,却让人顿觉生意,心领神会;它精炼的语言,字里行间妙语天然,精思之处令人折服,那么本文试图从《论语》本身刻画的人物形象、《论语》的文体特征、以及《论语》的语言艺术等三方面入手,对《论语》的文学性作一个探视和简要的分析。

一:《论语》中的人物形象刻画《论语》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是《论语》文学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论语》人物形象的刻画主要集中在对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形象特征的描述。

孔子是《论语》人物刻画的中心。

《论语》中不仅有关于他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可谓“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

胡念贻先生认为,《论语》“这部书所写的人物,都以孔子为中心。

在我国文学史上,以表现一个人物为中心,这是第一次出现。

”“《论语》中对孔子形象的描绘,它的动人之处……是在于它通过孔子生活中,一些具体事件的描写表现了他的性格”(胡念贻《从人物形象看(论语)的文学价值》,《文史哲》,1962年第3期,第48—54页)。

吴景和先生认为,《论语》“所描写出来的孔子形像,按照其性质来说,是个喜剧角色。

”这一角色的成因是“孔子追求的目的与历史发展的不协调”,“他做了一件最滑稽可笑的事情时却像演着悲剧那样严肃”,“作者很善于通过行动写出孔子这种复杂的精神生活”,“写人叙事时,重在人物精神面貌的描写”,因而是“当之无愧的传记文学的祖型”(吴景和《(论语)文学价值初论》,。

论语赏析评价及感悟(精选6篇)

论语赏析评价及感悟(精选6篇)

论语赏析评价及感悟(精选6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论语赏析评价及感悟6篇,以供大家参考!论语赏析评价及感悟精选篇1我们从进校,就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古诗文的诵读,我们就在经典古诗文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我们读的经典古诗文有《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还有我最喜欢的《论语》。

《论语》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谈记录。

其中教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方法。

“温故而知新”告诉我复习的重要性,以前我没有复习的习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了以后,回家就不再看书了,总以为自己学会了,到了要用的时候却发现很多的知识都记不住了。

现在我终于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了,而且在复习中还会有新的收获呢!“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更是一条不变的真理。

以前的我遇到不懂的是不会向别人寻问的,一方面是不好意思;另一方面是觉得我不懂的别人也许也不懂,问了也是白问。

现在我明白了“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

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就向别人寻问,解决自己的疑问,这样我发现自己又进步了不少!《论语》这本书太深奥了,现在我能读懂的实在是太少了,但是这些知识已经让我受益无穷,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对《论语》的诵读,从中汲取更多宝贵的知识。

论语赏析评价及感悟精选篇2我在暑假的时候看了《论语》这本书,知道了很多关于学习。

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言行的书。

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仍然能成为现代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的有力思想劝导。

孔子是我国的教育家。

思想家。

政治家和军事家。

《论语》是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片片断断,留下来的课堂笔记,他的学生把这些给编起来,后来就成了论语。

看了《论语》后,我从中悟到学习应脚踏实地外,还从中得到不少的学习方法。

比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就会从中领会更多的新知识。

《论语》赏析

《论语》赏析

2020/2/28
《论语》赏析
4
2020/2/28
湖北工程学院孔圣广场孔子雕像
《论语》赏析
5
2020/2/28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 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人。孔 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 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赏析
8
《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 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 词,则取前三个字。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 仅可当作页码看待。 + 学而第一 (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
门”) + 为政第二 (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 八佾(yì)第三 (主要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 里仁第四 (主要讲仁德的道理) + 公冶( yě )长第五 (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 雍也第六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 + 述而第七 (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 泰伯第八 (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 子罕(hǎn)第九 (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
2020/2/28
《论语》赏析
27
2020/2/28
《论语》赏析
28
《论语》赏析
24
2020/2/28
《论语》赏析
25
“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 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 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颐自十七八 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得意味 深长。”
——北宋理学家程颐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赏析论语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赏析论语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赏析论语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赏析《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人的语录,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和思想。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经典之一,《论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通过深入的赏析,《论语》中的名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同时也对今天的生活和社会有一定的启示。

一、《论语》中的名篇呈现了孔子的思想理念和教育原则。

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中的名篇通过对话和言行的形式,展示了孔子对于道德、仁爱、教育等方面的观点和见解。

例如,“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些名篇体现了孔子崇尚道德、注重学习的教育思想,对于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智慧具有重要意义。

二、《论语》中的名篇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要求。

古代中国是一个强调家庭和社会伦理的社会,这种伦理观念和道德要求是通过传统文化和经典著作传承下来的。

《论语》中的名篇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对于个人品德的要求和对于社会秩序的关注。

例如,“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这一名篇强调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对于培养道德良知和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三、《论语》中的名篇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文学魅力和艺术特色。

作为一部具有文学性质的经典文献,《论语》中的名篇以其简洁明了、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

例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名篇通过对美的追求和欣赏的叙述,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才情。

在欣赏《论语》名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深邃内涵。

总之,《论语》中的名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思想和道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赏析,《论语》中的名篇可以启迪我们对于道德、教育和社会伦理的思考,同时也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艺术的魅力。

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些文化遗产,让古代经典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注入新的活力和智慧。

《论语》鉴赏

《论语》鉴赏

《论语》鉴赏《论语》鉴赏《论语》鉴赏1《论语》十二章春秋战国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论语》十二章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论语〉》课文赏析

《〈论语〉》课文赏析

《〈论语〉》课文赏析
《〈论语〉十则》课文赏析
千古圣人的人格美:
这则寓言故事以看似平淡的笔调直接叙事,全文没有一句议论或评述,却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哲理的思考。

文中最后一个“决”字,不仅让我们联想到博学的孔子的窘态,更让读者情不自禁地跟着孔圣人一起去“决”这个问题。

现在看来,两小儿的结论都有失偏颇,都不是正确的'。

然而,值得我们肃然起敬的是,孔子在天真无邪的孩子面前,在学术或真理讨论中,表现出不怕露丑、实事求是的可贵态度,表现出伟大思想家、教育家的求实精神,更折射出千古圣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人格光辉。

细细读来,可谓意蕴悠长,发人深省。

《论语》经典名句赏析

《论语》经典名句赏析

《论语》经典名句赏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论语》是一本颇具影响力的经典著作。

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它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传递了儒家思想的精髓。

本文将选取几个《论语》中的经典名句进行赏析,希望读者通过这些名句,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出自《学而篇》,是孔子对学习和交友的态度的精辟概括。

学习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持续的学习过程会给人带来快乐。

另外,与朋友之间的交流和来自远方朋友的拜访也会给人带来愉悦。

在这句话中,孔子强调了学习和交友的重要性,倡导人们要不断学习、与人交流,从而开拓自己的眼界和视野。

2.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出自《颜渊篇》,是孔子对虚伪行为的批判。

巧言令色都是表面上的美好,但却与真正的仁德相背离。

在这句话中,孔子告诫人们要坚守内心的真实和诚实,去追求真正的道德和善良。

他认为,只有坚守正直的品德才能真正体现出人的内在美和价值。

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是一句关于学习和研究的名句,出自《述而篇》。

孔子认为,只是简单地知道一些道理还不足以展现一个人的真正能力和水平,而是在对某一门学问或技艺的热爱和追求中,人们才能发挥出自己的真正潜力。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不断追求对某一领域的热爱和激情,通过对其深入的研究和学习,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和成就。

4.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是一句关于诚信和信任的名句,出自《述而篇》。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无法为人所接受和信任。

缺乏信用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也无法在社会中立足。

这句话提醒着人们,要重视诚信和信任,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出自《为政篇》,是孔子对学习的方式和态度作出的明确要求。

孔子指出,光有学习而缺乏思考的人是无法真正取得进步的,而仅仅思考而不进行学习,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论语》名句赏析

《论语》名句赏析

《论语》名句赏析《论语》名句赏析《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论语》名句赏析,欢迎阅读。

《论语》名句赏析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译文】孔子说: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6.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8.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9.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1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的文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论语的文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论语的文学常识知识点总结《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作为文学经典,不仅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传承,也是一部非常有代表性的文学精品。

它所涵盖的内容广泛,涵盖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等多个方面,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智慧和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在今天的文学学习中,了解《论语》的文学常识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下面进行总结。

一、《论语》的文学价值1、文学风格独特。

《论语》中采用的语言形式简练、朴素,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文学魅力和艺术价值。

2、寓言和警句性质。

《论语》中很多句子都是短小精悍,直面人生现实,有着强烈的寓言和警句性质。

3、逻辑结构严密。

《论语》中思想纵横交错,以明确的逻辑思维展开,使得整个文本在思想上结构严密,思路清晰,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4、语言形式多样。

《论语》中不仅有寓言故事,还有对话、问答、对句、比喻等多种形式,这种多样性体现了文本的变化性。

二、《论语》的文学常识知识点1、《论语》的篇目《论语》中共有二十篇,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如政治、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

其中每一篇都有自己的主旨,所以了解每篇的主旨和要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本。

2、《论语》中的寓言故事《论语》中很多句子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比如“鲁昭公问政,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句话就是采取的寓言的形式,使人可以通过故事来理解道理,这种形式可以使整个文本更加的生动有趣。

3、《论语》中的比喻方法《论语》中还使用了很多比喻的方法,比如“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这句话使用了“虽小道”的比喻,使得整个文本更加形象化,更容易被读者理解。

4、《论语》中的对诗歌的引用《论语》中还引用了不少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既丰富了文本的内涵,也使文本更加的优美。

比如:“夫子之善也,如是,而已矣。

”这句话中的“而已矣”就是从《诗经》中引用的。

总之,《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它既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又有着独特的文学魅力和艺术价值。

《论语》经典句赏析(大全5篇)

《论语》经典句赏析(大全5篇)

《论语》经典句赏析(大全5篇)第一篇:《论语》经典句赏析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篇)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从小就有志于学。

学的内容一般认为是古代典籍,是对于宇宙人生真相的探究,因为若为糊口,乃生活所逼,不必“志”于学。

三十而立。

在《论语》中“立”的含义是“立于礼”的意思。

即在社会道德、礼制允许的范围内有所建树。

孔子十五有志于学,与三十而立在逻辑上应该是一个转承,指他在道德、学问上有所成就,学有所得而且能学以致用。

四十不惑。

不惑是不为外境所惑,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主张和人生价值观。

五十知天命。

这是一个关键。

各注解对天命的理解有所不同。

知天命即是知“大我”了。

在佛家看来,知天命就是“明心见性”,彻悟宇宙人生的真相。

孔子在没有心性修行先师指导的情况下,能“五十而知天命”,是相当不容易的。

六十而耳顺。

耳顺不是说耳朵没毛病,而是说能平等听取顺逆之言,平等心发起了。

孔子五十岁通达天命是个分水岭,之后孔子“我”的执着的习气渐渐就减损,而能平等对待他人的顺逆之言。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表明孔子的修为已经相当纯熟,达到“思无邪”的境界,连坏的念头都没有了。

孔子提出自己的修学报告,其实想是借他本人的修学经验,来表达与为政以德相关的几层含义:其一,人人皆可成圣贤。

通过学习,每个人都可以通达天命,而建立完善的人格。

事实上人们遵守社会礼法,能更好地通达天命,彻悟道体,成就道德学问。

其二,借以表明以德导民的效果,并不会限制人的自由。

孔子三十而立——能融于社会礼法作一番事业,可见德政非但不影响人们建功立业,而且能帮助人们成就。

到七十岁更是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表明德治的极致效果正是人性的自由与解放。

其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政以德仍需要时间来完成,人心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参考《傅佩荣解读论语》)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

论语全文及译文注解赏析

论语全文及译文注解赏析

论语全文及译文注解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论语全文及译文注解赏析《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论语》经典名句释义及赏析

《论语》经典名句释义及赏析
【出处】《论语·学而》
【释义】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赏析】这是孔子的话。他指出仁者必须直言正色,要诚实。仁,绝非外在的华丽,矫揉造作只能是伪善,那种巧言令 色、以假面孔示人的人,是很少有仁者之心的,要注意提防。
0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赏析】这是孔子的话。孔子认为个人的朴实的内心与外在的表现(包括语言、行为、仪态),二者须配合适当。作为一 个君子要使自己内在的良好的品质与外在的表现配合得当,既有内在的美德,而又能表现出文雅的风度,这才叫文质彬彬的君 子。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处】《论语·雍也》
0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出处】《论语·为政》
【释义】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赏析】孔子很重视仁、义、礼、智、信,经常反复地教导学生应该注意提高这五个方面的修养。孔子还以“文、行、 忠、信”即历代文献、社会生活的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际的诚信四种内容教育学生。
【出处】《论语·雍也》
【释义】所谓“仁”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能够就眼 下的事实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做,可以说是实践仁道的方法。
【赏析】孔子的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之所以如此,并不是他不喜欢有好的生活环境,他为的是向各国统治者推行自 己“仁”的思想,实践自己提出的“仁”。仁德的起源和推广都要从自己做起,自己做好了,再推己及人,彰显仁德。
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出处】《论语·里仁》
【释义】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赏析】为了减少父母的担心,古人提出“父母在,不远游”。即便要出行,也不能漫无目的地四处云游,而应有个明确的 落脚处,好让父母能放得下心。

《论语》赏析

《论语》赏析

《论语》赏析《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言行录,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对话和言论。

作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精华之一,《论语》对于引领人们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论语》进行赏析。

首先,值得欣赏的是《论语》中的精辟思想。

孔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个人修行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而篇》中,孔子教导人们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明了持续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在《为政篇》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观点,强调了高尚的行为准则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引导着人们思考,如何在个人生活中做到道德自律,并在社会中塑造积极的价值观。

其次,《论语》文笔简洁,语言生动。

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将复杂的思想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例如,在《述而篇》中,孔子说:“君子不器。

”这句话短短四个字,却道尽了君子的品质要求。

又如在《颜渊篇》中,孔子说:“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这句话通过对比,生动地表达了难为富贵,不骄傲的真谛。

这样简洁而形象的语言,直击人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最后,《论语》为人们提供了与古代智者对话的机会。

读《论语》就像与孔子和他的学生进行对话一样,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思考方式和智慧。

通过与孔子的对话,读者可以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拓宽自己的思维。

同时,读者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应用于现实生活。

与古代智者进行对话,使《论语》具有了超越时间的力量,成为了一本永恒的经典。

综上所述,《论语》具有精辟的思想、简洁生动的语言以及与智者对话的机会。

通过阅读《论语》,人们不仅可以获得智慧的滋养,还能够提升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社会交往中,《论语》都能为我们提供指导,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让我们珍视这本古代经典,用心去品味《论语》中的智慧和人生哲理。

关于论语的传统文化品味与鉴赏

关于论语的传统文化品味与鉴赏

关于论语的传统文化品味与鉴赏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lso known as the Lunyu in Chinese, is a collection of sayings and ideas attributed to the Chinese philosopher Confucius. It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ex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Chinese society for centuries. Confucius' teachings on ethics, morality, and governance have shaped the moral and social values of the Chinese people for generations.《论语》是孔子的言论和思想的集合,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文本之一,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关于伦理道德和治理的教导塑造了中国人民的道德和社会价值观数个世纪。

One of the key themes of the Analects is the importance of filial piety, or the duty and respect that children owe their parents. Confucius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harmonious family relationships and believed that filial piety was the foundation of a stable and well-ordered society. This emphasis on family values continues to be a central tenet of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ety today.《论语》的一个关键主题是孝道的重要性,即子女对父母的责任和尊重。

论语的经典名句赏析

论语的经典名句赏析

论语的经典名句赏析《论语》中有为人之理,求学之途,为政之法。

所以我选修了《论语导读》。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论语的经典名句赏析,欢迎阅读论语的经典名句赏析篇一《论语》中有为人之理,求学之途,为政之法。

所以我选修了《论语导读》。

但求能修身养性,改正自己身上诸多当代国人之通病:例如好说脏癖,怠慢他人,不敬父母,重利而不好礼义。

我相信,只有孔子之学最适合此时的我。

学生有志于学习孔孟,并非一时兴起。

高中时,学历史,书上说,洋务运动时期,保守派反对引进西方文化,反对派代表人物倭仁说“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仪为干橹”,“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认为引进西方技术是“夷华夏”,我心想,此人大愚,愚不可及,身居高位,祸国殃民。

国都要忘了,还管什么孔孟,什么人心?儒学岂能救国?(数年后,我才知,倭仁之长子在太平天国运动时为清朝殉国,八国联军入京,其阖家又以死殉国)。

而后学到新文化运动,书上说: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蔡元培等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旗帜,痛斥礼教制度,控告吃人的旧社会。

偏激者甚至呼吁打倒孔家店,废除汉字。

每每读到这些文字都令我愕然,莫非中国人真不如洋人,中国之儒学远逊西方新哲学?中国的汉唐盛世,究竟算什么?中国浩瀚的经典到底算什么?苦于知识面有限,学习风气所影响,虽有问,久不得解,亦未尝求于师长。

高三,在繁忙的学习中,在一次语文考试中,一篇现代文阅读《“现代新儒家”的困境和理论局限》牢牢吸引了我,我始知有现代新儒家,有熊十力,有牟宗三,有冯友兰,儒学未绝。

所以我开始留心于新儒家。

之后在背书时,读了《礼记》中的《大道之行也》,虽不明晓夫子之大道,然为之折服。

高中毕业后,进入了大学,我就先读了一点《大学》,想知道为什么是大学,大学何谓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有注释:“大学,大人之学。

”那时的我深受触动,我暗想::父母不求我有五车之学,不求我日后能有高官俸禄,皆说我不善于生财之道,那我一生所求为何?或唯有德行。

论语名篇赏析

论语名篇赏析

论语名篇赏析—【原文】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读“lè”,快乐)乎?(《学而》)【直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情吗?【意译】有好多朋友从远方到中国来研究学问切磋技艺,不也是让我们感到很快乐的事情吗?【原文】2.礼之用,和为贵。

(《学而》)【直译】礼的应用,以和为贵。

【意译】我们之所以用最高的礼节热烈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是因为我们认为同世界各国的朋友和谐相处是最可宝贵的。

【原文】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为政》)【直译】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是怎么可以在社会上站住脚的。

【意译】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在社会上是怎样可以站住脚的。

【原文】4.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直译】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意译】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原文】5.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公冶长》)【直译】让年老的人得到安适,让朋友们得到信任,让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意译】孔子的志向是:让普天下年老的人得到安适,让普天下的朋友得到信任,让普天下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原文】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雍也》)【直译】自己想安身立命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安身立命,自己想兴旺发达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兴旺发达。

【意译】一个高尚的人自己想安身立命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安身立命,一个高尚的人自己想兴旺发达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兴旺发达。

【原文】7.知(通“智”,读“zhì”)者乐,仁者寿。

(《雍也》)【直译】机智的人动而不括故乐,仁厚的人静而有常故寿。

【意译】一个机智的人乐于自由运动,一个仁厚的人长于保持操守。

【原文】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述而》)【直译】学习知识从不满足,教诲别人从不懈怠。

【意译】一个谦虚的人学习知识从来不会满足,一个敬业的人教诲别人从来不会懈怠。

【原文】9.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述而》)【直译】以道为志向,以德为准则,以仁为凭借,以六艺为学习活动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品味]如何画出生命的年轮——《论语》一则赏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本章内容是孔子一生的写照,被后人千古传诵。

明末思想家李贽曾经评论此章说:“孔子年谱,后人心诀”。

从本章内容来看,孔子在十五岁时就树立了自己的志向。

告诉我们,少年时期就应该立志,然后向着人生目标努力前行。

经过青年时期的刻苦奋斗,到三十岁时,自己在学业和修养方面就可以自立了;也可以理解为自我人格已经成熟,成为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人,可以自食其力,立足于社会了。

再经过十年的磨炼,四十岁时就不会再受外界的干扰迷惑,内心会有一个自足、澄明、通透的世界,开始进入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入理解阶段。

许多大器晚成的人,或者厚积薄发的人,也就在中年这个阶段开始取得成功。

更多的普通人,在这时候应该认清了自己,不再心浮气躁,不再患得患失,开始步入生命的全盛期。

五十岁理解天命,意思是懂得了世事无常,懂得了爱恨宠辱,真正地彻悟人生命运。

正如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所言:“谨慎敬畏地承担起一切外在的偶然,不怨天不尤人,在经历各种艰难险阻的生活历程中,建立起自己不失其主宰的必然。

”也就是说,在这个年纪,我们应该明白
自己的不足,懂得适可而止,坦然面对命运的给予。

言外之意是仍然需要不断学习,进行自我认知,调适自我与外界的关系。

六十耳顺,指的是能够全面接纳自己和外在世界,无论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都能够平心静气地接受。

即现代心理学所说的“悦纳自我”,让自我与外在的世界和谐融洽。

这个阶段的人们,大多会脾气温和,人际关系顺畅,可以为自己的一生做总结或反思。

“人道七十古来稀”,七十岁的人从心所欲,像孩童一般,也是真实性情的表现。

但是,孔子认为最重要的却是,“不逾矩”,也就是说,无论你怎样地随心所欲,但因为有了几十年的持续不断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你的品德、人格、性情、习惯等,都已经定型,所以,即使再怎么放纵,也不会超出既定的规矩,做出出格的事情。

从这样的年谱来看,说明人的一生都需要学习,需要领悟,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同时,生命的走向应该是一级一级向上的台阶,少年、青年和中年时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老年时的自足、坦荡和圆满。

如此,作为独一无二的生命本身,也就体现出了其存在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