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日积月累中40则《论语》经典名句

合集下载

《论语》中的名句以及翻译

《论语》中的名句以及翻译

《论语》中的名句以及翻译《论语》中的名句以及翻译《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下面和店铺一起来看《论语》中的名句以及翻译,希望有所帮助!《论语》中的名句以及翻译篇11、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译文: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译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6、言必信,行必果。

译文: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

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1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1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流水一样,不分日夜的流淌。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13、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完整word版)小学生必背《论语》经典名句50则

(完整word版)小学生必背《论语》经典名句50则

(完整word版)小学生必背《论语》经典名句50则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为了帮助你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论语》,我们整理了50句经典名句,希望你们能够认真背诵,并从中汲取营养。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6. 朝闻道,夕死可矣。

7.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8.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0.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1.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3.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4.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 君子不器。

16.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7.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8.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19. 君子忧道不忧贫。

20. 君子谋道不谋食。

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21.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22. 君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不食。

臭恶,不食。

失饪,不食。

不时,不食。

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

23. 君子远庖厨。

24. 君子不器。

25.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6.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7.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28. 君子忧道不忧贫。

29. 君子谋道不谋食。

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小学日积月累中40则《论语》经典名句

小学日积月累中40则《论语》经典名句

【求学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知新)【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举一反三)【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论语中的名言警句论语中的名言警句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寝不尸,居不容。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7、主忠信。

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9、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朝闻道,夕死可矣。

12、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1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5、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18、"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无兄弟也?1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0、能够托六尺之孤,能够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3、“中人以上,能够语上也,中人以下,不能够语上也。

”2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2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2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7、子不语:怪,力,乱,神。

2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9、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1、君子居之,何陋之有?32、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3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4、君子周急不继富。

3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之一,他的思想被后世奉为经典,被整理成书《论语》。

下面是《论语》中的100句经典名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0.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4.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4.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8.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2.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3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6.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3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经典名句50则

论语经典名句50则

论语经典名句50则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2. 君子之交淡如水。

-《论语·子路》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4. 巧言令色,难洵远矣。

-《论语·子罕》5.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论语·子张》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里仁》7.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8.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公冶长》9.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季氏》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11. 求之不得,舍之不得,得之思疑,失之思疑。

-《论语·圣人》12.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泰伯》1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微子》14.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尧曰》15. 左右之言,无善袪也。

-《论语·子张》16.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季氏》17. 纲常极则矣,而民无猗矣。

-《论语·卫灵公》18. 擧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论语·为政》1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述而》20.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公西华》2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述而》2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2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雍也》24. 妄言谓之狂,不孔不愿谓之傲。

-《论语·憲问》25. 论之不言而善诔,答之不言而善对。

-《论语·阳货》26.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公冶长》27.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28.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使不信也!-《论语·八佾》29.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关于论语中的名言

关于论语中的名言

关于论语中的名言《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下面收集了关于《论语》中的名言名句:1、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3、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丘8、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9、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1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11、信则人任焉。

——论语12、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3、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14、君子周急不继富。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16、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18、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9、君子居之,何陋之有?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1、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里面的六十句经典名句

《论语》里面的六十句经典名句

《论语》里面的六十句经典名句1、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4、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10、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论语·卫灵公》1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1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1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1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1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1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20、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22、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23、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25、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2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四年级下册语文论语

四年级下册语文论语

四年级下册语文论语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知新)【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讲解】: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1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

四年级语文下册日积月累中40则《论语》经典名句

四年级语文下册日积月累中40则《论语》经典名句

【求学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知新)【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举一反三)【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论语》里的经典名言

《论语》里的经典名言

《论语》里的经典名言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2.君子不器。

3.君子谋道不谋食。

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5.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8.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3.巧言令色,鲜矣仁!14.礼之用,和为贵。

15.敏于事而慎于言。

1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7.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9.朝闻道,夕死可矣。

2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2.朽木不可雕也。

2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5.德不孤,必有邻。

2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27.知者动,仁者静。

28.知者乐,仁者寿。

29.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3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3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6.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37.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3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9.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40.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4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44.食不语,寝不言。

4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6.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7.君子不忧不惧。

48.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4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50.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51.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5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经典20句

《论语》经典20句

《论语》经典20句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篇》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篇》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篇》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篇》5、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篇》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篇》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篇》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篇》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篇》1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篇》11、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里仁篇》12、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篇》1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篇》14、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篇》1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篇》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篇》1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篇》18、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论语·泰伯篇》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篇》2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篇》。

关于论语名句语录(通用40句)

关于论语名句语录(通用40句)

关于论语名句语录(通用40句)关于论语名句语录(通用40句)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6、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唯何甚。

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7、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微子)8、在学习过程中,学和思是不能偏废的。

学而不思有其局限性,思而不学也存在很多弊端,学与思相结合才行。

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

9、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11、小不忍,则乱大12、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人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13、朋友切切思思。

《论语》14、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5、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6、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路》1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雍也》19、不贰过。

——《论语·雍也》20、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21、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2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出处:《论语》23、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出处:《论语》24、巧言令色,鲜亦仁!25、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出处:论语26、君子不器。

经典《论语》名句五十条带翻译

经典《论语》名句五十条带翻译

经典《论语》名句五十条带翻译经典《论语》名句五十条带翻译求学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温故知新)【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论语?为政》【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举一反三) 【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论语》必背80句

《论语》必背80句

《论语》经典名句背诵进度参考:四年级整个学年背诵篇目。

上个学期背诵前40条。

下个学期背诵后40条。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1?1》)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1?4》)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学而1?12》)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1?16》)5.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为政》)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为政2?2》)7.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2?3》)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为政2?4》)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2?11》)10.子曰:?君子不器。

?(《为政2?12》)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2?13》)1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2?14》)1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2?17》)1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yì),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为政2?22》)15.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3?1》)16.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3?3》)17.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里仁4?2》)18.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4?3》)19.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论语》中的名言名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论语》中的名言名句,欢迎阅读。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1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15、朽木不可雕也。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7、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1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0、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1、主忠信。

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3、巧言令色,鲜亦仁!24、子不语:怪,力,乱,神。

2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6、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27、食不语,寝不言。

2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0、朝闻道,夕死可矣。

3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32、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3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4、父母在,不远游。

游必有方。

3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6、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37、德不孤,必有邻。

38、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39、寝不尸,居不容。

40、未能事人,焉能事鬼?41、未知生,焉知死?4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论语经典句子四年级

论语经典句子四年级

常见常用《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8、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0、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12、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名句语录(通用40句)

论语名句语录(通用40句)

论语名句语录(通用40句)论语名句语录(通用40句)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3、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子路》5、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9、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10、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11、三思而后行。

12、宁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切·格瓦拉13、德不孤,必有邻。

1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子曰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1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呼?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7、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8、大德必得其寿。

——《礼记·中庸》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出处:《论语》2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出处:《论语子罕》2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出处:论语22、不怨天,不尤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学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知新)
【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举一反三)【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立志篇】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讲解】: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品德篇】
1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17.巧言令色,鲜矣仁。

【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

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

18.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19.德不孤,必有邻。

【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2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讲解】: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21.君子不器。

【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22.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2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杀身成仁)
【讲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

2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讲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

2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讲解】:聪明的人不会疑惑,实行仁德的人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2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讲解】: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

聪明智慧的人爱活跃,有仁德的人爱沉静。

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27.当仁不让于师。

【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

2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29.过而不改,是谓过已。

【讲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30.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31.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讲解】: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根本。

3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3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处世篇】
3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

3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36.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

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

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

3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

3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

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3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讲解】: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是否忠实呢?与朋与交往,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老师传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