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分析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混凝土未能充分搅拌,和易性差,无法振捣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不当,发生石子与砂浆分离造成离析;
4、漏振造成蜂窝;
5、模板上有大孔洞,混凝土浇筑时发生严重漏浆造成蜂窝。
1.采用电子自动计量拌和站拌料,每盘出料均检查混凝土和易性;混凝土拌和时间应满足其拌和时间的最小规定;
2、未按顺序振捣混凝土,产生漏振;
3、混凝土坍落度太小,无法振捣密实;
4、混凝土中有硬块或其它大件杂物,或有其它工具落入;
5、不按规定程序下料,或一次下料过多,来不及振捣造成。
1.粗骨料最大粒径应满足规范要求;
2.防止漏振,专人值班检查;
3.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附合现场浇筑条件,浇筑时检查每盘到现场的混凝土,不合格坚决废弃不用;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现 象
原 因 分 析
预 防 措 施
混凝土表面缺浆、粗糙、凸凹不平,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
1、模板表面在混凝土浇筑前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
2、未全使用钢模板,夹杂其它类型模板;
3、模板表面脱模剂涂刷不均匀,造成混凝土拆模时发生粘模;
4、模板拼缝处不够严密,混凝土浇筑时模板缝处漏浆;
4.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其它杂物;防止杂物落入正浇筑的混凝土中,如发现有杂物应马上进行清理。
2.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两米以上应使用串筒或滑槽;
3.混凝土分层厚度严格控制在30厘米之内;振捣时振捣器移动半径不大于规定范围;振捣手进行搭接式分段,避免漏振;
4.仔细检查模板,并在混凝土浇筑时加强现场检查。
混凝土结构内有空隙,××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巨大。
1、钢筋、预埋件密集,粗骨料粒径大混凝土无法进入,无法将模板填满;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
混凝土质量通病混凝土工程施工时,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不能根除,在施工时只能进行防治,就从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方面进行探讨。
1、蜂窝1。
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
2产生的原因(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1。
3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2、麻面2.1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2产生的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2。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通病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裂缝1.通常是由于混凝土干缩引起的,特别在高温或干燥环境下更容易出现。
2.防治措施: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减水剂和膨胀剂,增加混凝土的延性,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同时在浇注混凝土后,要及时进行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二、强度不达标1.可能是由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混凝土强度低于要求。
2.防治措施: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使其更加符合工程要求;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混凝土的搅拌、浇注、养护等环节符合要求。
三、水泥渗漏1.一般是由于混凝土中水泥的质量不合格或混凝土孔隙结构不合理造成。
2.防治措施:选用质量可靠的水泥,并控制混凝土中水灰比;增加混凝土内的过渡带,减缓渗漏的速度;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提高表面光洁度。
四、腐蚀1.通常是由于混凝土中含有有害化学物质,如氯离子、硫酸盐离子等,与钢筋发生化学反应引起腐蚀。
2.防治措施: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中潜在腐蚀物质的含量;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添加适量的防腐剂,形成保护层;加强钢筋的防腐措施,如涂覆石蜡或防锈涂料等。
五、空鼓1.通常是由于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未充分振捣或浇注后长时间未进行养护所导致的,也与混凝土的质量有关。
2.防治措施: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及时进行养护,防止混凝土干燥收缩;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提高其抗裂性能。
六、空鼓1.通常是由于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未充分振捣或浇注后长时间未进行养护所导致的,也与混凝土的质量有关。
2.防治措施: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及时进行养护,防止混凝土干燥收缩;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提高其抗裂性能。
综上所述,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通病,但通过适当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重视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工艺和养护等环节,确保混凝土质量达到要求,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和持久性。
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加强养护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 止开裂和收缩。
控制温度
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混凝土性 能的影响。
定期检查
对养护过程中的混凝土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 保混凝土质量。
合理设计结构
1 2
优化结构设计
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混凝土结构 形式和尺寸,减少应力集中和裂缝产生。
合理配合比设计
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强 度和耐久性。
优化施工工艺
改进施工方法
01
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如泵送混凝土、滑模施工等,提
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加强施工监控
02
对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
施工质量。
提高施工人员技能
03
加强施工人员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和责任心。
材料因素
水泥
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 等性能不符合要求,可能导致混 凝土出现裂缝、强度不足等问题
。
骨料
骨料的级配、粒径、含泥量等不符 合要求,可能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 耐久性。
外加剂
外加剂的种类、用量、质量等不符 合要求,可能影响混凝土的施工性 能和强度。
施工工艺
搅拌不均匀
混凝土搅拌不均匀,可能导致混 凝土出现离析、强度不均匀等问
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施工人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和技术创 新活动,提高整体施工质量水平。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加强构造措施
在结构设计中采取加强措施,如增加配筋、设置 伸缩缝等,提高结构抵抗开裂的能力。
3
考虑环境因素
在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对混凝土性能的 影响,如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采取相应的措 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商品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商品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强度不足:通常发生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商品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要求。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原材料不合格、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掺入剂使用不当等。
防治措施:-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确保水泥、砂、石等原材料符合规定标准。
-根据设计要求制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并进行严格的配合比试验。
-使用合适的掺入剂,并确保其按照规定的比例加入混凝土中。
2.混凝土开裂:混凝土开裂是商品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问题。
开裂的主要原因包括胶凝材料的收缩与膨胀、温度变化、荷载应力等。
开裂不仅影响混凝土的美观性,还可能影响其使用功能。
防治措施:-选择合适的胶凝材料,控制混凝土的收缩性能,可以添加适当的收缩剂或控制剂。
-控制温度变化,尽量避免混凝土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下施工。
-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构件,可以采用分段浇筑的方式,减少温度和收缩对混凝土的影响。
-对于承受较大荷载的混凝土结构,应根据设计要求采取合适的加固措施,减少裂缝的产生。
3.空洞和凹陷:空洞和凹陷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混凝土中存在气泡、骨料分离、不均匀振捣等原因引起的。
防治措施:-使用适当的振捣设备,振捣时间和能量要充足,避免出现空隙。
-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使其能够充分填充模板中的空隙。
-选择合适的骨料,并控制骨料的含水率。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其含水量和固含量符合设计要求。
4.钢筋质量问题:防治措施:-选用质量可靠的钢筋材料,并进行必要的防锈处理。
-设计和施工中严格控制钢筋的位置和数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保持钢筋的清洁,避免在未浇筑混凝土前积水长期浸泡。
综上所述,商品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主要包括强度不足、混凝土开裂、空洞和凹陷以及钢筋质量问题等。
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需要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制定合理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并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和检测。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商品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性。
八大常见混泥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八大常见混泥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其质量问题对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八大常见混凝土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1.压缩强度不达标压缩强度是评价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常见的原因包括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材料质量不达标、施工过程中控制不严格等。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设计配合比、采用优质原材料、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等。
2.开裂混凝土开裂是常见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温度变化、变形不均匀、收缩应力等。
防治措施可从设计上考虑收缩、热变形等因素,采用伸缩缝、抗开裂剂等材料,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等。
3.不均匀性混凝土的不均匀性表现为浇筑和养护后出现明显的色差、孔洞、裂缝等现象,主要原因包括原材料的不均匀性、施工中搅拌不均匀等。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优质原材料、加强搅拌过程的控制和检验等。
4.粘结力不强混凝土的粘结力是测量其与钢筋或其他材料之间的黏结程度的指标。
常见的原因包括原材料的质量不合格、施工过程中对粘结力的控制不严格等。
防治措施可从原材料的选择和检验入手,加强施工工艺控制等。
5.气孔气孔是指混凝土中存在的排气孔或气泡,其存在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
常见的原因包括不适当的原材料、掺加剂等。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抹光、振捣等。
6.钢筋锈蚀钢筋锈蚀是由于混凝土中存在的氯离子、硫酸盐等导致钢筋腐蚀而产生的问题。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钢筋、控制混凝土中氯化物含量、采用外加碱氧化物防腐涂层等。
7.暗沉混凝土表面的暗沉是由于混凝土中含有较多的机械杂质、有机杂质、水泥分散剂等导致的。
防治措施包括增加水泥用量、加强拌制过程的控制、采用外加剂改善混凝土工艺等。
8.凝结时间过长混凝土凝结时间过长会导致施工过程中的延误和不便。
常见的原因包括材料中用水量过大、气候条件不佳等。
防治措施包括优化配合比、控制施工环境温度和湿度等。
综上所述,八大常见混凝土质量通病可以通过适当的设计和施工措施进行防治。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及预防
混凝⼟⼯程质量通病原因及预防混凝⼟质量通病有:混凝⼟未按配合⽐进⾏配料、柱墙混凝⼟烂根、构件错位、护筋性能不良、梁板起拱不⾜或反拱、夹渣、缺棱掉⾓、蜂窝⿇⾯,露筋、空洞、漏浆、缝隙、爆模、表⾯平整度差、混凝⼟结构裂缝、养护不到位等。
通病案例1、混凝⼟坍落度差原因分析:1、预拌混凝⼟设计坍落度偏⼩,运输途中坍落度损失过⼤。
2、现场搅拌混凝⼟设计坍落度偏⼩。
原材料的颗料级配、砂率不合理。
预防(维修)措施:1、正确进⾏配合⽐设计,保证合理的坍落度指标,充分考虑因⽓候、运输距离、泵送的垂直和⽔平距离等因素造成的坍落度损失。
2、混凝⼟搅拌完毕后,及时在浇筑地点取样检测其坍落度值,有问题时及时由搅拌站进⾏调整,严禁在浇筑时随意加⽔。
3、所⽤原材料如砂、⽯的颗粒级配必须满⾜设计要求。
对于泵送混凝⼟碎⽯最⼤粒径不应⼤于泵管内径的1/3。
细⾻料通过 0.35mm筛孔的组分应不少于15%,通过0.16mm筛孔的组分应不少于5%。
外加剂掺量及其对⽔泥的适应性应通过试验确定。
通病案例2、混凝⼟离析原因分析:1、运输过程中产⽣离析主要原因是⼩车运输距离过远,因振动产⽣浆料分离,⾻料沉底。
2、浇捣时因⼊模落料⾼度过⼤或⼈模⽅式不妥⽽造成离析。
混凝⼟⾃⾝的均匀性不好,有离析和泌⽔现象。
预防(维修)措施:1、通过对混凝⼟拌和物中砂浆稠度和粗⾻料含量的检测,及时掌握并调整配合⽐,保证混凝⼟的均匀性。
2、控制运输⼩车的运送距离,并保持路⾯的平整畅通,⼩车卸料后应拌匀后⽅可⼊模。
3、浇捣竖向结构混凝⼟时,先在底部浇50~100mm厚与混凝⼟成分相同的⽔泥砂浆。
竖向落料⾃由⾼度不应超过2m,超过时应采⽤串筒、溜管落料。
正确选⽤振捣器和振捣时间。
通病案例3、混凝⼟凝结时间过长原因分析:1、混凝⼟⽔灰⽐过⼤,或现场浇筑混凝⼟时随意加⽔。
外加剂使⽤不当(如⾼效缓凝型减⽔剂与所⽤⽔泥的适⽤性未经试验),或掺量过⼤。
预防(维修)措施:1、正确设计配⽐,尽可能采⽤较⼩的⽔灰⽐,⼯地上发现混凝⼟和易性不能满⾜施⼯要求时应与搅拌站联系,采取调整措施,严禁任意往混凝⼟中加⽔。
混凝土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麻面1.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凹坑与麻点,形成粗造面,影响外表美观,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原因分析:(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有附有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或清理不彻底,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木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而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使混凝土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局部漏刷或隔离剂变质失效,拆模时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未振捣密实,气泡未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6)拆模过早,使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粘在模板上,也会产生麻面。
3.预防措施:(1)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并清扫干净。
(3)模板拼缝应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纸、塑料条、纤维板或腻子堵严。
(4)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并防止漏刷。
(5)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排除气泡为止。
(6)拆模不应过早。
(二)露筋1.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裸露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裹。
2.原因分析:(1)浇筑混凝土时,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致使钢筋下坠或外移紧贴模板面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3.预防措施(1)浇筑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如设计图中未注明时,可参照图集规定。
(2)钢筋过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
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间距的3/4.截面较小钢筋教密的部位,宜用细石混凝土浇筑.(3)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直径较小的振动棒进行振捣;保护层处混凝土要仔细振捣密实;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踏或脱扣等应及时调直.(三)蜂窝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类似蜂窝状的大量空隙/窟窿,使结构受力截面削弱,强度和耐久性降低.2.原因分析(1)模板缝隙未堵严,振捣时水泥浆大量流失;或模板未支牢,振捣混凝土时模板松动或位移,或振捣过度造成严重漏浆.(2)混凝土未分层分段下料,振捣不实或靠近模板处漏振,或使用干硬性混凝土,振捣时间不够;或下料与振捣未很好配合,未及时振捣就下料,因漏振造成蜂窝.(3)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混凝土被卡住,造成振捣不实.3.预防措施(1)混凝土浇筑宜采用带浆下料法或赶浆捣固法.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气以东间距不应大于起作用半径的 1.5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和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的良好结合,振捣棒应插入上下层混凝土5㎝;平板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2)浇筑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浇筑层的厚度不得超过25公分,并防止漏振.(3)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模板/支架/拼缝等情况,发现模板变形/走动或漏浆,应及时修复.(四)缺棱掉角1.现象:结构构件边角处或洞口直角边处,混凝土局部脱落,造成截面不规则,棱角缺损.2.原因分析(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未充分浇水润湿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棱角处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造成混凝土失水,强度降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2)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3.预防措施(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润湿,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2)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时,防止撞击棱角;运料时,通道处的混凝土阳角,用角钢、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介绍
1. 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 原因:配合比不合理、原材料质量差、施工工艺不规范等。
- 后果:降低结构承载能力,影响工程安全。
- 对策:合理设计配合比、使用优质原材料、严格按照施工规
范施工。
2. 混凝土表面开裂
- 原因:干缩、温度应力、膨胀等。
- 后果:影响混凝土外观,减弱抗渗性能。
- 对策:控制施工阶段的温度变化、增加混凝土的抗裂剂。
3. 混凝土抗渗性差
- 原因: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不当。
- 后果:容易渗水,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 对策:合理设计配合比、采用防渗材料、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二、混凝土施工质量防治措施
1.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 对水泥、骨料、掺合料等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2. 加强施工工艺管控
- 采用现代化施工设备,保证施工操作规范。
- 控制浇注温度、铺面养护等环节,避免开裂和强度不达标。
3. 配合比设计合理
- 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科学确定配合比。
4. 采用适当的外加剂
- 如抗裂剂、防渗剂等,提升混凝土的性能。
5.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 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以上是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的介绍。
通过加强质量管控、合理设计和选用适当的材料,可以有效预防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其中包括材料质量、施工环境、施工工艺等方面的不符合设计要求以及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
为了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治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混凝土材料质量通病: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抗渗性差等问题。
防治措施:合理设计配合比,选用合适的水泥、骨料等原材料,并进行适当的试验检验。
2.原材料偷工减料: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甚至出现开裂、渗水等问题。
防治措施:加强对原材料供应商的管理和质量把控,确保原材料的质量。
3.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水用量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开裂、渗水等问题。
防治措施:合理控制水灰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控,严格控制用水量。
4.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搅拌和浇注不均匀: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均匀、开裂等问题。
防治措施:合理选择搅拌设备,确保搅拌均匀;控制浇注速度和质量,避免混凝土分层。
二、施工环境和工艺通病:1.施工现场环境不洁净: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质量不达标、强度降低等问题。
防治措施: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清洁管理,确保施工环境的整洁。
2.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强度低等问题。
防治措施:合理控制施工温度和湿度,可采取加热、湿喷雾等方法进行调控。
3.混凝土养护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开裂等问题。
防治措施:对刚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养护,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过早蒸发。
三、其他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1.混凝土表面麻面:可能由于混凝土坍落度过大、养护不当等原因导致。
防治措施:加强对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注意养护工作,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过早蒸发。
2.混凝土开裂:可能由于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引起。
防治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混凝土抗裂措施,如加纤维等。
3.混凝土强度低:可能由于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原材料质量差等原因引起。
防治措施:合理设计配合比,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管控,确保混凝土强度。
现浇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的常见问题和防治措施
现浇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的常见问题和防治措施一、裂缝:1. 产生原因:施工缝的留置位置不正确,通常是由于施工单位的操作不规范或者施工场地受限所导致的;在搅拌和运输过程中,没有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降温处理,导致混凝土内部热量过大,产生裂缝;没有按照规范要求对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导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出现裂缝;由于模板支撑体系不够牢固或者模板的刚度不够,导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出现裂缝;由于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合理,导致混凝土的收缩过大,产生裂缝;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没有及时进行浇水保湿,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缩裂缝。
2. 防治措施:在施工前应确定正确的施工缝留置位置,严格控制新旧混凝土接茬处施工质量;在搅拌和运输过程中,应采用冷却水进行降温处理,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按照规范要求对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控制每层浇筑厚度和浇筑时间;加强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和施工,确保模板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合理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控制水泥用量和用水量,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采用浇水保湿等方法避免干缩裂缝的产生。
二、缓凝型减水剂掺入量过多或外加剂细度不符合要求:1. 产生原因:缓凝型减水剂是一种常见的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稳定性,但如果掺入量过多或者外加剂细度不符合要求,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当外加剂中含有大量未碾细的颗粒时,这些颗粒遇水会膨胀,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开花”现象。
此外,外加剂掺入量过多也会导致混凝土离析、泌水等问题。
2. 防治措施: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缓凝型减水剂的掺入量和外加剂细度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对于缓凝型减水剂的掺入量,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控制,并进行试验验证。
对于外加剂细度,应确保符合要求的标准。
同时,应加强外加剂的储存和使用管理,避免混淆或变质等情况的发生。
对于已经出现“开花”现象的混凝土,可以采取剔除鼓泡部分、用砂浆修补等措施进行修复。
三、鼓泡:1. 产生原因:鼓泡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土表面缺陷,通常是由于气泡没有完全排出或者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所导致的。
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1. 引言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现代道路建设中常用的结构层,但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本文将介绍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的质量通病,并提出预防措施。
2. 质量通病及原因分析2.1 开裂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是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材料配合比不合理,过量的水灌入导致收缩过大;- 施工时混凝土浇筑厚度不均匀,导致内部应力不平衡;- 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 不合理的路面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2.2 坑槽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坑槽的原因主要有:- 施工时混凝土振捣不均匀;- 材料质量不过关,混凝土中存在杂质和空洞;- 排水系统存在问题,导致水积聚;- 车辆碾压引起的表面磨损。
2.3 薄弱处水泥混凝土路面薄弱处的出现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施工工艺不合理,未按要求进行分层施工;- 没有对基础进行充分加固处理;- 基础土壤不稳定,承载能力不足;- 设计问题,路面厚度不合理。
3. 预防措施3.1 控制质量- 严格按照配合比要求选取优质的原材料;- 控制水灰比,避免过量的水分进入混凝土;- 加强施工技术培训,确保振捣均匀。
3.2 加强路面设计- 合理设计路面层厚度,适应当地交通状况;- 选取合适的基础材料,加固路基;- 考虑排水系统,保证路面排水畅通。
3.3 加强养护管理- 合理控制施工季节,避免温度变化过大;- 定期检查路面质量,及时补修;- 建立完善的维护养护制度,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4. 结论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影响道路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通过控制质量、加强路面设计和加强养护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工程质量通病分析(混凝土工程和易性差)
4)根据需要,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水泥含量及均匀性。
5)坍落度不同应调整单位用水量。适宜的坍落度必须有适宜的用水量,一般按坍落度增减10mm,单位用水量增减1.2%来调整。
6)水灰比不同应调正砂率:砂率增加,拌合物的流动性减小‘反之,砂率减小,混凝土拌合物就会出现离析,水泥浆流失。砂率增减时,单位用水能量也应调整;
4)搅拌时间少于规定时间,拌合料不均匀。
3.预防措施
1)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控制好原材料质量,检查进场材料的质量保证书和复试合格证、浇筑构件断面的大小、钢筋的疏密程度、施工环境等,综合编制科学的配合比,及时检查试拌混凝土的质量标准指标。
2)检查拌合物的确稠度,应在浇筑地点取样测试,每一工作班的检测不因应少于一次。在检测坍落度时,还应观测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4.处理方法
1)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及时调整配合比,随时随地测定拌合物的坍落度。
2)调整石子的粒径和级配。
3)严格搅拌混凝土的材料的计量。
4)检查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工程和易性差)
1.存在现象
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泥砂浆填不满石子间的缝隙,则松散离析;或在运输、浇乍过程中分层离析,不易粘结,不易密实。
2.分析原因
1)配合比不科学,用高标号水泥配制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因水泥用量少则和易性别差。
2)石子粒径小,级配又不好,砂率过小。
3)混凝土配合比计量不准确,用水量过大。
混凝土质量通病
混凝土质量通病1、蜂窝(1)配合比计量不准,砂石级配不好;(2)搅拌不匀;(3)模板漏浆;(4)振捣不够或漏振;(5)一次浇捣混土太厚,分层不清,混凝土交接不清,振捣质量无法掌握;(6)自由倾落高度超过规定,混凝土离析、石子赶堆;(7)振捣器损坏,或监时断电造成漏振;(8)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
2、麻面(1)同“蜂窝”原因;(2)模板清理不净,或拆模过早,模板粘连;(3)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刷;(4)木模未浇水湿润,混凝土表面脱水,起粉;(5)浇注时间过长,模板上挂灰过多不及时清理,造成面层不密实;(6)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
3、孔洞(1)同蜂窝原因;(2)钢筋太密,混凝土骨料太粗,不易下灰,不易振捣;(3)洞口、坑底模板无排气口,混凝土内有气囊。
4、露筋(1)同“蜂窝”原因;(2)钢筋骨架加工不准,顶贴模板;(3)缺保护层垫块;(4)钢筋过密;(5)无钢筋定位措施、钢筋位移贴模。
5、烂根(1)模板根部缝隙堵塞不严漏浆;(2)浇注前未下同混凝土配合比成份相同的无石子砂浆;(3)混凝土和易性差,水灰比过大石子沉底;(4)浇注高度过高,混凝土集中一处下料,混凝土高析或石子赶堆;(5)振捣不实;(6)模内清理不净、湿润不好。
6、缺棱掉角(1)模板设计未考虑防止拆模掉角因素;(2)木模未提前湿润,浇注后木模膨胀造成混凝土角拉裂;(3)模板缝不严,漏浆;(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佳,造成拆模粘连;(5)拆模过早过猛,拆模方法及程序不当;(6)养护不好。
7、洞口变形(1)模内顶撑间太大,断面太小;(2)模内无斜顶撑,刚度不足,不能保持方正;(3)混凝土不对称浇注将模挤偏;(4)洞口模板与主体模板固定不好,造成相对移动。
8、错台(1)放线误差过大;(2)模板位移变形,支模时无须直找正措施;(3)下层模板顶部倾斜或涨模,上层模板纠正复位形成错台;9、板缝混凝土浇筑不实(1)板缝太小,石子过大;(2)缝模板支吊不牢、变形、漏浆;(3)缝内杂物未清,或缝内布管;(4)无小振动棒插捣或不振捣或振捣不好。
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与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密切相关。
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混凝土质量不良的情况,这些质量问题通常被称为混凝土质量通病。
下面将介绍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原因1.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为水泥、石子和砂子。
如果原材料质量不合格,会导致混凝土质量出现问题。
例如,水泥的标号不对、含有过多的杂质或过多的水分,石子和砂子大颗粒、含有较多的粉末等等。
2.搅拌不均匀混凝土的搅拌至关重要。
如果搅拌不均匀,就会导致坍落度不稳定,强度不均等问题。
搅拌时间不够、设备不足、操作不规范、混凝土过于干硬等原因都会导致搅拌不均匀。
3.浇注不当混凝土浇注的方法、层数和时间都需要严格控制。
如果控制不当,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过多的气泡,从而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4.混凝土养护不当混凝土养护是混凝土混凝土的重要环节。
如果养护不当,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龟裂、空鼓、碳化等问题,从而影响混凝土耐久性。
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在混凝土施工前,要对原材料进行检测,确保原材料符合相应的标准。
应选用优质的水泥、石子和砂子,确保原材料的质量达标。
2.严格控制混合比例和搅拌时间为了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应该严格控制混合比例和搅拌时间,保证混合充分。
同时,要确保设备设施齐备、操作规范,控制搅拌的温度和时间。
3.控制浇注方法和时间浇注混凝土时,应该采用合适的浇注方法和时间,保证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和均匀性。
同时,要严格控制浇注的层数和时间,避免过早的脱模和后期破损。
4.合理控制混凝土养护时间和方法混凝土养护时间和方法也非常重要。
应合理控制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和方法,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和温度稳定。
同时要注意混凝土表面的维护,避免出现龟裂、空鼓等问题。
结论以上是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混凝土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保证混凝土质量,才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处理方法
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处理方法A、砼麻面现象: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
原因分析: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板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密,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末排出停在模式板表面形成麻点。
预防措施: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木模板灌注砼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填严,防止漏浆。
钢模板涂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砼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砼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处理方法: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就在麻面局部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B、蜂窝现象: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原因分析:1、砼配合比不合理,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砼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灌注砼,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砼离析。
4、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振捣又下料。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6、钢筋较密,使用碎石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子、墙根部位末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预防措施: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采用电子自动计量。
砼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定。
砼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
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应堵塞严密,基础、柱子、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隔1~1.5h沉实后再浇灌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通病
一、施工缝(梁、楼板)夹渣、润泵砂浆遗撒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润泵砂浆在楼板上没有强度,给结构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1.1原因分析:1、在浇注混凝土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浇注过程中,振捣不够密实。
2、楼板、梁在混凝土浇筑前清理不到位,或在梁内示设置清扫口,楼板上的锯未和木块等细小垃圾存在梁内,无法清理出来。
3、分层分段施工时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积存在混凝土表面,未认真检查清理,再次浇注混凝土时混入混凝土内。
4、浇筑顶板混凝土时,润泵砂浆没有妥善处理,导致砂浆遗撒到楼板面。
1.2预防措施:1、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注混凝土前,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清除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
2、在浇注前,施工缝宜先铺抹水泥净浆或与去石子的同配比混凝土相同的水泥砂浆一层,也可采用涂刷界面剂的方法。
3、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以便清理杂物和冲洗。
冬季施工时可采用高压风吹。
全部清理后,再将通条开口封闭,并抹水泥浆或减石子混凝土砂浆,再浇注混凝土。
4、润泵砂浆一律采用专用的灰斗吊运下楼,不允许直接浇筑到楼板当中。
1.3处理措施:1、对结构构件承载力无影响的细小裂缝,可将裂缝处加以冲洗,用抗裂砂浆抹补。
如果裂缝开裂较大较深时,应将裂缝、夹层附近的混凝土表面凿毛,将夹层中的杂物和松软混凝土清除,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再采用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浇注捣实并认真养护。
对裂缝、夹渣的剔凿、切割都要弹线,修补做到方正、平直,修补美观。
2、楼板面遗留的润泵砂浆,专人仔细排查后做好记录。
遗留砂浆的部位要全部剔凿干净,剔至混凝土密实处,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再采用高强修补料修补密实并认真养护。
二、钢筋外露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主筋、负筋或箍筋等露在混凝土表面。
2.1原因分析:1、因配合比不当混凝土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
道面混凝土质量通病
一、混凝土混合料(一)混凝土和易性差1、现象(1)、混合料,松散,粘结力差,道面混凝土表面粗糙。
(2)、混凝土水泥用量过大,粘结力大,容易成团,流动性差,浇注困难。
(3)、混合料中水泥砂浆量过少,石子空隙填充不满,混凝土不密实。
(4)、混合料在运输、浇注过程中,产生离析、分层,表面泌水严重。
2、原因分析(1)、水泥用量控制不当,当水泥量过少,水泥浆不足,混合料松散;当水泥量过多,水泥浆过多,易成团,难浇注。
(2)、沙率选择不当,砂率过大,混合料粘聚性差,;过小,不易振捣密实。
(3)、水灰比选择不当,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均匀度娜以保证,出现分层离析。
(4)、水泥品种选择不当,选择玻璃体含量较大的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较易造成泌水,离析。
(5)、混合料配合比不准,上料计量不精确,搅拌时间不足,都会对混合料的均匀性、和易性产生直接影响。
3、预防措施(1)、严格按试验操作规程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验。
(2)、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水灰比和塌落度。
(3)、根据砂的实际粗细情况选用砂率,砂粗时,选用较大砂率,砂细时,选用较小砂率。
(4)、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可掺加碱水剂,掺前要进行试验。
(5)、严格控制计量系统的标定和使用,加强原材料和混合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保证混合料配比。
(二)、外加剂使用不当1、现象(1)、混凝土浇筑较长时间内不凝结硬化。
(2)、混凝土浇筑后表面出现鼓包或在夏季出现收缩裂缝。
(3)、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快,混合料浇筑时,难以振捣密实。
2、原因分析(1)、缓凝型减水剂掺量过多。
(2)、采用干粉状外加剂时,未碾碎,遇水膨胀形成鼓包。
(3)、混凝土凝结时间过快,切缝不及时,导致过早出现收缩裂缝。
(4)、外加剂选择不当或运输距离过长,造成塌落度损失严重。
3、预防措施(1)、外加剂使用前,必须结合工程特点、施工工艺进行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不同厂家、品种、用途外加剂分别放置,严格禁止混用,中途更换外加剂时,应将减水剂容器、管道清洗干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分析
水泥
水泥浆体在硬化前起润滑作用,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硬化后将骨料胶结在一起,形成坚固的整体。
其结构如图1。
粗骨料-石子
•普通混凝土常用的粗骨料分卵石和碎石两类。
•卵石是由自然风化、水流搬运和分选、堆积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5(4.7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卵石、海卵石、山卵石等。
•碎石是天然岩石或卵石经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大于5(4.75)mm的岩石颗粒。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建筑用碎石和卵石》GB/T14685-2001•卵石、碎石按技术要求分为Ⅰ、Ⅱ、Ⅲ类。
•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混凝土。
细骨料-砂子
•普通混凝土的细骨料主要采用天然砂和人工砂。
•天然砂是由自然风化、水流搬运和分选、堆积形成的粒径小于5(4.75)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石的颗粒)。
按产源不同,天然砂分为山砂、河砂和海砂。
•人工砂是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的统称。
•《建筑用砂》(GB/T14684-2001)•《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类别不同,要
求不同)。
•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建筑砂浆。
混凝土用水
•对混凝土用水的质量要求:不得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凝结;不得有损于混凝土强度的发展;不得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加快钢筋锈蚀及导致预应力钢筋脆断;不得污染混凝土表面。
•《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 63—1989)对混凝土用水提出了具体的质量要求。
混凝土拌合物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
现象:混凝土未按配合比进行配料、未达到设计和施工要求;
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等级要求(抗压强度和抗渗强度),混凝土性能不满足施工要求(凝结时间、稠度等)
主要预防措施:通过对混凝土原材料、搅拌时间、投料计量、运输浇筑等全过程,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
麻面
麻面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不光滑振捣时发生漏浆,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涂刷脱模剂或脱模剂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防治的措施:
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筑混凝土前,模板缝隙,应用双面胶条、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砼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蜂窝
蜂窝现象:混凝土下料不均造成砼浆与石子分离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或浇筑方法不当,或振捣不足,以及模板严重漏浆。
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料、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灌上层混凝土
防治的措施
1、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薄壁墙、肋板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一段时间,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处理:砼表面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孔洞
孔洞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钢筋过密影响混凝土下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隔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防治的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筑、捣实。
缝隙夹层
缝隙、夹层现象: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主要是混凝土内部处理不当的施工缝、温度缝和收缩缝,以及混凝土内有外来杂物而造成的夹层
产生的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疑土浇筑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防治的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纸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一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浇筑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缺棱掉角
缺棱掉角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产生的原因:1、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2、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
被碰掉;
3、模板未涂刷脱模剂,或涂刷不均。
防治措施: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
/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
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
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
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
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露筋
露筋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产生的原因: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
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
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
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振
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模板不润滑.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
角,导致漏筋
防治的措施:
1、浇筑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看,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
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
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
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松顶
现象:砼柱、墙、基础浇筑后,在距定面50~100mm高度内出现粗糙、松散,有明显的颜色变化,内部呈多孔性,基本上时砂浆,无石子分布其中,强度低,影响结构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经不起外力冲击和磨损原因:1)砼配合比不当;2)振捣时间过长,造成离析;3)砼的沁水没有排除。
预防:1)设计砼配合比,水灰比不能过大,以减少沁水性及良好的保水性;
2)掺加加气剂或减水剂;
3)控制振捣时间;
4)采用真空吸水工艺等。
酥松脱落
现象:砼结构构件浇筑脱模后,表面出现酥松、脱落等现象,表面强度比内部强度低很多。
原因:1)木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润湿不够;
2)炎热刮风天,砼脱模后,未浇水养护;
3)冬期浇筑砼时,没有采取保温措施。
预防:1)注意以上所分析的原因;
3)砼在特殊天气下的施工时,应制定特殊的施工措施;
4)加强砼的养护及保温工作;
4)出现通病后,制定出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