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子质量保证制度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玉米留种的质量检测与操作要点

玉米留种的质量检测与操作要点

玉米留种的质量检测与操作要点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保证玉米的种子质量,以提高产量和质量,农业生产者需要进行玉米留种的质量检测与操作。

本文将介绍玉米留种的质量检测要点和操作步骤。

一、质量检测要点1. 种子外观检测种子外观是判断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质量好的玉米种子应具有以下特点:(1)颜色饱满:种子颜色均匀饱满,无明显病斑或虫蛀。

(2)种皮完整:种子表面平滑整齐,无裂纹或损伤。

(3)种子大小一致:选择大小均匀的种子,以确保后续种植的同质性。

2. 种子纯度检测种子纯度是指种子样品中所含纯种的百分比。

进行种子纯度检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杂质检测:通过种子抽样,将杂质与纯种进行分类和计数,计算杂质的比例。

(2)杂种检测:如果需要纯种玉米,需要对样品进行杂种检测,防止杂交污染。

3. 种子发芽力检测种子发芽力是衡量种子活力和品质的重要指标。

进行种子发芽力检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取足够数量的种子作为样本:为了获得准确的发芽力数据,样本量应具有代表性。

(2)适宜的环境条件: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以促进种子发芽。

(3)观察发芽率:记录发芽的数量和时间,计算出发芽率。

二、操作要点1. 种子的采集和储存玉米种子的采集和储存直接影响到种子的质量。

在采集和储存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选择优质种子:选择外观完整、健康的玉米穗进行采摘,避免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2)及时储存:将采集好的种子尽快储存起来,避免失水和病菌感染。

(3)适宜的储存条件:种子应储存在低温、低湿度和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以延长种子的保质期。

2. 种子处理和消毒种子处理和消毒可以减少种子传播病害和杂草的风险,提高玉米的种植健康度。

在进行种子处理和消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处理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种子处理剂,可以是生物制剂或化学制剂。

(2)操作注意事项: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处理,并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玉米质量控制

玉米质量控制

玉米质量控制引言概述: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和生产效益。

因此,对玉米的质量进行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玉米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玉米质量控制。

一、原料质量控制1.1 玉米种子选择选择优质的玉米种子是玉米质量控制的第一步。

优质的种子能够保证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量。

1.2 种植环境管理合理的种植环境管理对玉米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包括土壤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1.3 生长过程监控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控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以保证玉米的生长质量。

二、加工过程控制2.1 种植后期管理在玉米成熟后,需要及时采摘、晾晒等处理,以保证玉米的质量。

2.2 加工工艺控制在玉米加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加工工艺,包括研磨、蒸煮、压榨等环节,以确保产品质量。

2.3 检测与分析对加工后的玉米产品进行检测与分析,包括检测产品的水分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等指标,以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三、储存与运输控制3.1 适宜的储存环境玉米产品在储存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以防止产品受潮、发霉等问题。

3.2 包装与标识在玉米产品的储存与运输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包装与标识,以确保产品的安全运输。

3.3 质量监控对储存与运输过程中的玉米产品进行质量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四、产品质量控制4.1 产品检测对最终产品进行全面的检测,包括外观、口感、营养成份等指标,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4.2 质量标准制定制定适当的玉米产品质量标准,明确产品的质量要求,以指导生产过程。

4.3 质量反馈与改进对产品质量进行反馈与改进,及时调整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5.1 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建立完善的玉米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质量管理流程、质量管理责任制等,以确保质量管理的有效实施。

5.2 培训与教育对相关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培训与教育,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

玉米种子质量保证制度

玉米种子质量保证制度

玉米种子质量保证制度一. 为了使公司生产的玉米杂交种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逐步使一级种的比例达到50%以上,二级种降到50%以下,杜绝不合格种子生产,使整个生产过程制度化、程序化、数字化、规范化。

按照国家GB/T17314—17319—1998标准和GB/T4404.1—2008标准,特制定本规程。

二. 公司产品质量实行全员责任制:公司经理对公司的种子质量负领导责任。

质检部对质量负监督、检验责任;生产、加工、储运、经营等相关部门对质量负有直接责任,涉及产品质量的问题一律应向经理请示后实施。

质检部应对整个生产过程实行全程监督,全面负责本规程的实施,并对不合格产品出厂负有把关不严的直接责任。

生产部应认真落实操作规程,杜绝违规现象的发生,确保质量达标。

三. 实行产品质量档案制度:由公司生产部和质检部负责对公司各个品种从亲本播种、去杂、去雄、加工、包衣、成品出库的环节质量状况进行逐级系统建档,真正做到依据档案可从大田的质量管理状况追溯到具体生产或管理责任人的管理水平。

第一章基地选择和管理1 . 1 基本要求:制种基地应选择海拨1700米以下,有效积温(≥10°C)3000°C,无霜期150天(有特殊要求的组合除外),交通便利,土地平坦肥沃,灌溉便利,无制约玉米生长的病虫害和灾害性天气(常发),村社干部素质高,群众基础好,隔离安全的平川井泉灌区。

1 .2 操作规程和措施1 .2 . 1 隔离区控制:公司基地原则上要采用空间隔离,不同品种之间,制种田与大田之间直线空间距离不小于300米。

亲本繁殖田不小于500米。

采用天然屏障隔离的如村庄(连续一体)不小于200米,成片(多排)的树木不小于200米,时间隔离原则上不得采用,如采用隔离时间不能少于一个月。

1. 2 . 2 基地选择由生产部经理会同生产技术人员进行,应按1 . 1和1 .2. 1两款规定对所选基地进行综合评价。

对所选定基地由技术人员负责实地丈量测定,落实隔离区。

种子检验复习

种子检验复习

一、概念1.种子检验:是利用规定的程序对种子样品的质量指标进行分析、鉴定,判断和评价种子批利用价值的活动2.田间检验: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率,在一定生长时期进行检验。

3.品种真实性:是指一批种子所属品种与文件(品种证书、标签等)是否相同,是否符合其实4.品种纯度:是品种在特征、特性方面典型一致的程度,用本品种种子数占供检本作物种子数的百分率表示5.扦样:是指利用专用的扦样器具,从袋装或散装的种子批中扦取适量有代表性、供分析检验用的样品的过程6.种子批:指同一品种、同一来源、同一年度、同一时期收获、质量基本一致,在规定数量之内的种子。

7.送验样品:送到种子检验机构或检验室供检验用的样品。

8.试验样品:简称试样,在实验室中从送验样品分出的供测定某一检验项目用的样品。

9.发芽力:指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并生长成正常植株的能力。

通常用发芽势和发芽率表示10.发芽势: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初期计数时间内长成的正常幼苗数占供检种子数的百分率。

11.发芽率: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末次计数时间内长成的正常幼苗占供检种子数的百分率。

12.种子含水量:种子中含有的水分重量占种子种子重量的百分数13.种子生活力: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或种胚所具有的生命力,通常是指一批种子中具有生命力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率14.种子活力: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或种胚所具有的生命力15.种子净度:是指种子清洁干净的程度,即样品中除去杂质和其他植物种子后,留下的本作物净种子重量占样品总重量的百分率。

16.下列凡能明确的鉴别出它们是属于所分析的种(也变成菌核、黑穗病孢子或者线虫瘿除外),即使是未成熟的、瘦小的、皱缩的、带病的或发过芽的种子单位都应作为净种子。

17.重型杂质:指重量和体积明显大于所分析种子的杂质。

18.种子发芽试验:指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和发育到一定程度,其幼苗构造表现在田间适宜条件下能进一步生长成为正常的植株。

19.种子的真实性:是指一批种子所属品种、种或属与文件描述(description)是否相符。

玉米种子质量保证制度

玉米种子质量保证制度

思想品德:第九课试题(人民版七年级上)一、单项选择题1、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灌木、花草是大地的饰物和衣裳。

再也没有比只有石子、烂泥、沙土的不毛之地更凄惨悲凉的了。

”他这句话表明()A只有石子、烂泥、沙土的不毛之地比有灌木、花草的大地更凄惨悲凉B地球已经成为一个只有石子、烂泥、沙土的不毛之地C人类肆意破坏会使美丽的地球成为只有石子、烂泥、沙土的不毛之地D理解地球的人太少,致使其成为一块不毛之地2、2008年4月14日,《昆明日报》报道:云南省普洱市栽培茶树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普洱市在普查中发现,这些野生茶林个别存在被砍伐、被采摘过度的现象,有的还因管理不当导致茶树死亡。

这一事件说明()A云南省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砍几棵古茶树算不了什么B砍掉、死掉几棵古茶树是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C砍掉几棵古茶树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可以理解的D野生茶林是我国的珍稀物种,保护古茶树资源刻不容缓3、请看漫画,这幅漫画反映的问题是()①在当今社会,有些地区仍然存在着乱砍滥伐的现象②一些人的资源环保意识比较差,破坏资源环境现象严重③保护资源、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④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可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4、2008年4月出版的《没有大树的国家》一书中指出:海南是中国两大热带雨林区域之一。

然而,这些年来,热带雨林所遭破坏的现实却让人触目惊心。

大片天然林被砍掉,造成气候异常,大量生物物种灭绝或濒危。

造成这种恶果的根本原因是()A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导致生态环境遭严重破坏B人口的急剧增加,大大增加了对自然资源的索取量C一些生物物种生存能力比较差,不适应气候的变化D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5、树木、花草、植被都是地球的秀发。

人们应当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秀发。

如果地球的秀发大片大片地脱落,地球也就没有了()①月亮和星星②人类和动物③生机和活力④草原和绿洲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 D①③④6、2008年8月18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布:近日,枣庄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种子企业对玉米种子质量的过程控制和规范管理

种子企业对玉米种子质量的过程控制和规范管理

种子企业对玉米种子质量的过程控制和规范管理展规划,加强对制种规划区的基础设施和农机投入,同时保障制种基地全面享受国家粮食直补和种子生产补贴政策。

3.2品种、技术和管理上创新3.2.1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对制种技术的支持与管理,建立缺陷品种与企业的退出制度。

随着世界经济危机日趋深化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将持续突出,同时四川、江苏等水稻制种大省的制种成本也在大幅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安徽杂交水稻制种区的各级政府应重视科学引导、合理规划和大力支持,逐步改变省外制种占主导地位、省内基地不断削弱的局面,使得各方的效益和积极性不断提高。

3.2.2加大投入,搞好某地建设。

切实做到种子经营者、制种基地和制种户三者利益的结合,跟踪服务指导,对基地有必要进行基础设施投入和感情投资,以战略眼光去培育和经营制种基地。

3.2.3加强制种技术的研究。

探讨方向为省力、省工、节本的技术。

如免耕直播技术,父母本混播制种技术,重烤田和多效唑的应用,培育矮秆、耐抗性强的不育系等。

我省制种有效穗偏少是制约单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努力完善和推广直播不倒伏技术,积极试验和推广母本机械化插秧技术。

3.3真正发挥种子协会的服务和行业自律功能,为种业搭建平台,制定制度,做好服务3.3.1为种业搭建平台。

由种子协会来搭建平台,继续探讨和交流水稻制种技术方面的问题,如避灾、防灾的制种经验措施;免耕直播防倒技术(适宜茬口、组合、播差期、适宜选种做法,多效唑的使用);“920”的使用施肥技术,研究不同品种不同时期的用法和用量,找出各类组合科学的施肥方法;研究影响杂交水稻种子质量的因素,不断提高提高种子质量;继续研究激素和农药套餐,结合当地植保部门努力减少用工,做好农药和激素使用的结合,做到有主治有兼治,尽量一次性防治和使用。

3.3.2根据省内实际情况,制定制度进行监督和行业自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除了法律规定之外的许多行为应当可以由半政府性质的种子协会牵头,通过制定行业制度来进行具体充实和规范。

种子生产质量保证制度

种子生产质量保证制度

种子生产质量保证制度为切实加强种子生产质量管理,根据《种子法》规定及农作物安全生产技术,采用生产全程控制方法,我公司建立以下制度。

一、亲本种子(原种)质量保证制度1、亲本种子调入必须由持证检验员检验合格后,专人调运,未达到国家标准的亲本种子,不得调入。

2、亲本种子专人专库保管,防止人为机械混杂。

3、亲本种子使用前,必须由持证检验员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生产。

4、亲本种子必须按照《种子法》标签标注、专人发放、定点供应、登记存档。

5、亲本种子必须定点使用,不得擅自更换种子。

二、制种田隔离制度制种田空间隔离距离和时间隔离天数必须达到国家标准。

不允许搞人工屏障隔离。

在制(繁)种选址,落实制种面积时,由制种单位统一规划,打桩定点,并通知到农户。

在田间检验中,发现隔离区内有其它品种栽植的,强行割除,从严追究责任。

三、田间去杂(玉米制种去雄)1、组建去杂(去雄)专业队,培训相关知识,实地操作训练。

2、去杂(去雄)由基地负责人带头,种子技术员把关,统一组织实施。

3、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抓住关键时期,有针对性地去杂去劣。

4、玉米(1)播种前,曝晒种子,根据籽粒形状,色泽,选出杂粒、异粒、病粒,使种子均匀一致。

(2)在苗期去除异型株、变异株。

严禁父本与母本栽植混杂。

(3)在母本抽雄期,提前带叶去雄,去雄要及时、干净、彻底。

不留残枝,雄穗带出制种区,集中处理。

(4)对不能上林的弱小苗,劣质株要一并清除。

(5)授粉时,要保证粉源纯洁,防止人为机械混杂。

(6)授粉结束,铲除父本。

(7)成熟时,进行田间验收,发放《种子合格证书》。

(8)收获时,根据果穗形状、籽粒色泽与形状、穗轴颜色,去除杂穗,专收专贮,精选和晒干。

5、持证检验员要抓好田间纯度检验,及时铲除质量隐患,并按《种子法》统一建立生产档案。

四、种子收购入库1、无《种子质量合格证》的种子不得入库。

2、由持证检验员,在收购时,按水份、净度、色泽、纯度逐项逐户检验,合格者过磅入库。

制种玉米质量管理方案

制种玉米质量管理方案

制种玉米质量管理方案制种玉米质量管理方案为了确保制种玉米的质量,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产量,制定一个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是一个制种玉米质量管理方案的简述:一、选种与收获管理1. 选用优良的品种: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高产种子,并尽可能避免杂交种。

2. 种子处理:对种子进行清理、消毒、防腐等处理,确保种子的健康和活力。

3. 种植条件:建立合理的种植条件,包括土壤肥力、灌溉水源、气候环境等,以提高种子的质量。

4. 收获管理:及时收获成熟的玉米,避免生长过熟或过早收获。

二、种子的储存与运输管理1. 储存条件:选择干燥、通风、温度适宜的环境储存种子,避免虫害和霉菌的产生。

2. 包装和标识:对种子进行密封包装,并标明品种、批次、生产日期、质量检测等信息。

3. 记录管理:建立种子的追溯管理体系,记录种子的储存时间、温湿度等信息,以便追踪种子质量问题源头。

4. 运输管理:严格控制种子运输的条件,避免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等情况对种子的影响。

三、质量检测与监控1. 外观检测:对种子的外观进行检测,包括外形大小、颜色、干湿度等指标。

2. 发芽率检测:通过发芽率实验,检测种子的发芽率,进一步评估种子的质量。

3. 病虫害检测:进行病虫害的检测,包括病原菌和虫害的分离鉴定,以及对抗病虫害能力的评估。

4. 农田试验:进行农田试验,评估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产量。

四、质量管理体系建立1. 建立质量档案:建立种子的质量档案,包括种源溯源、生产过程、质量检测结果等信息。

2. 培训与资料整理:培训田间管理人员和种子生产者,提高其种子管理和检测能力。

整理相关培训资料和技术指南,供农户参考。

3. 定期评估和改进:定期对制种玉米的质量进行评估,及时掌握质量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提高种子质量。

以上是一个制种玉米质量管理方案的简述,通过合理的选种与收获管理、种子储存与运输管理、质量检测与监控、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等措施,可以提高制种玉米的质量,实现高产稳产。

玉米制种质量控制 27页PPT文档

玉米制种质量控制 27页PPT文档
2、技术规程制定过程中应该注意: 2.1、父母本采用行比尽量避免满天星(二比扔)且应加大行

2.2、最大可能调整花期为父本超前(约有20%),避免母等 父来提高纯度
3、对于新员工可以配给技术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一帮一的带。
四、生产环节(一)
严把亲本质量关
1、亲本纯度:高纯度的亲本是制种纯度的基础; 1.1、对于纯度不高的亲本在基地安排上应该安置到管理水平高,方便管
生产环节(二)
严把基地落实关避免
1、确保有效积温 1.1、出苗差、整齐度差抽雄难 1.2、成熟差芽率低; 1.3、千粒重低商品性低 2、土壤费力差 2.1、出苗差、长势弱、产量低、商品性差 2.2、苗整齐度差、植株生长不整齐,抽雄质量难 3、灌溉条件差 3.1、产量低商品性差 3.2、植株长势整齐度差、抽雄质量差 4、村社干部威信、群众基础差造成管理困难,不能及时播种、抽雄、晾
3、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包衣剂种类,包衣比例等; 4、监督加工部淸机、技术参数的调整; 5、批准加工顺序及技术参数的变更。
2、将母本散粉植株半径2—5米母本雌穗扒除或植株砍 除
3、建立制种户档案登记表并认真填报
生产环节(六)
抽雄过程中检查要点
1、重点放在劳动力不足、生长不整齐、质量意识淡薄 的农户;
2、站在田埂看现在、检查抽出雄穗看过去、深入田间 看未来;
3、认真填档备复检。
附档案记载表
五、加工环节(一)
4、晾晒、加工前去杂:根据穗形、粒形、穗粒行数、粒 色、轴色等形状进行去杂。
生产环节(五)
抽雄
1、抽雄前剔除小苗防止植株矮小难以发现,漏抽,后期 散粉影响质量;
2、抽雄前田间地头设制种户姓名、联系方式,以便检查 监督;

种子生产质量保证制度

种子生产质量保证制度

种子生产质量保证制度种子生产质量保证制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良种供给、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农民的收益。

为了确保种子的质量,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从种子的选择、繁育、生产、包装、储存到销售全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下面将简要介绍一下种子生产质量保证制度的内容和要点。

一、种子选择和繁育种子的选择和繁育是种子生产的基础,对于种子的纯度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种子生产质量保证制度应明确规定以下内容:1.制定种子选择和繁育的标准和要求,确保选择的种子具有良好的遗传特性和农艺性状。

2.采用规范的种子繁育技术进行繁育,确保种子的纯度和品质。

二、种子生产种子生产是种子质量保证的核心环节,也是确保良种供给的关键。

因此,种子生产质量保证制度应明确规定以下内容:1.制定种子生产的标准和要求,包括播种密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

2.对种子生产基地进行认证,确保基地环境和生产设施符合要求。

3.对种子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种子的生产过程符合标准和要求。

4.对种子进行品质检测,包括纯度、活力、种子含量、杂质含量等指标的检测。

5.对种子进行质量追溯,建立种子生产档案,记录种子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检测结果。

三、种子包装和储存种子的包装和储存直接关系到种子的保存期限和质量。

因此,种子生产质量保证制度应明确规定以下内容:1.制定种子包装和储存的标准和要求,确保种子在包装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损坏和污染。

2.对种子包装材料进行检测和认证,确保包装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3.建立精细化的种子储存管理制度,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的控制和卫生管理。

4.对储存的种子进行定期检查和抽检,确保种子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四、种子销售和质量追溯种子销售是种子生产质量保证的最后一环,也是与农民交流的重要环节。

1.确定种子销售的标准和要求,包括种子质量、包装标识、销售渠道等。

2.对种子销售者进行认证,确保种子销售者具备专业的技术和服务能力。

玉米质量控制

玉米质量控制

玉米质量控制引言概述: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许多国家的主要粮食来源。

玉米质量控制是确保玉米产品符合质量标准的重要过程。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玉米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种植环境的控制1.1 土壤管理:合理施肥,保持土壤的养分平衡,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1.2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保护玉米免受病虫害的侵害。

1.3 灌溉管理:合理调节灌溉量,保持土壤湿度,提高玉米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二、种子质量控制2.1 种子选择:选择优质种子,确保种子的发芽率和纯度。

2.2 种子处理:进行种子消毒、营养液浸种等处理,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和生长潜力。

2.3 种子储存:采取适当的储存条件,保持种子的质量和营养,延长种子的保存期限。

三、农艺管理的控制3.1 耕作管理:合理选择耕作方式和耕作深度,保持土壤松软和通气性,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3.2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科学施肥,提供玉米生长所需的养分。

3.3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病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护玉米的生长。

四、采收和加工的控制4.1 采收时机:根据玉米的生长周期和成熟度,选择合适的采收时机,保证玉米的品质。

4.2 采收方式:采用机械化收割,避免机械对玉米的损伤,确保玉米的完整性。

4.3 加工过程控制:对采收的玉米进行清洗、破碎、烘干等加工过程的控制,确保玉米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结论:玉米质量控制是确保玉米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通过种植环境的控制、种子质量控制、农艺管理的控制以及采收和加工的控制,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质量和产量,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玉米产品的需求。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玉米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术,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发展的要求。

玉米种子全球质量标准 -回复

玉米种子全球质量标准 -回复

玉米种子全球质量标准-回复玉米种子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球质量标准是根据国际惯例和各国种植需求而制定的,目的是确保种子的种植、产量和品质都能达到最佳水平。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以"玉米种子全球质量标准"为主题的问题。

第一步:国际种子贸易的背景和重要性为了满足全球各地农民的需求,种子贸易成为了国际农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范围内的玉米种子贸易量逐年增加,种植业的发展趋势也使得玉米种子全球质量标准的制定变得尤为必要。

国际种子贸易的规模和重要性不断增长,因此制定统一的全球质量标准可以帮助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同时确保广泛地应用高质量的种子。

第二步:制定全球玉米种子质量标准的需求制定全球玉米种子质量标准的需求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保证高质量种子的供应:全球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高质量的玉米种子,质量标准的制定可以确保农民获得可靠的种子来源。

2. 确保粮食安全:高质量的玉米种子能够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进而更好地满足全球粮食需求,确保粮食安全。

3. 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全球玉米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生产高产量、耐逆性强的新品种,质量标准能够推动育种和品种改良的进程。

第三步:全球玉米种子质量标准的制定过程与内容制定全球玉米种子质量标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国政府、国际农业组织、种子生产商、农民等各方共同参与。

在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品种适应性:根据玉米的不同种植环境和用途,制定对不同品种的适应性的要求,例如耐旱、耐病等特性。

2. 品质要求:包括种子的纯度、发芽率、种子大小等方面的要求,确保种子的质量能够达到预期的标准。

3. 生物安全:确保种子不含有任何有害生物,以防止种子传播病虫害。

4. 遗传资源保护:保护和合理利用玉米的遗传资源,确保种子质量标准的制定不会对基因多样性产生不良影响。

玉米质量控制

玉米质量控制

玉米质量控制一、引言玉米作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为了确保玉米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需要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玉米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文本。

二、玉米质量控制的目的玉米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生产和销售的玉米产品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法规要求。

通过严格控制玉米的种植、收获、加工和储存等环节,可以保证玉米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促进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玉米质量控制的要求1. 种植环节:(1) 确保种子的质量:选择符合质量标准的种子,确保种子的纯度和萌发率。

(2) 控制土壤和水质的质量:合理管理土壤肥力,避免土壤污染;控制灌溉水源的质量,确保无污染。

(3) 病虫害防治:采用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确保玉米的健康生长。

2. 收获环节:(1) 选择适宜的收获时机:根据玉米的生长周期和成熟度,选择适宜的收获时机,确保玉米的品质。

(2) 使用合适的收获工具:使用适当的收获工具,避免机械损伤和污染。

3. 加工环节:(1) 清洁和筛选:对收获的玉米进行清洁和筛选,去除杂质和不良品。

(2) 粉碎和研磨:将玉米加工成适合不同用途的粉碎和研磨产品,确保产品的均匀性和质量稳定性。

(3) 包装和存储: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确保玉米产品的密封性和防潮性;储存时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品质变化。

4. 质量检测:(1) 外观检查:检查玉米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2) 化学成分检测:检测玉米的营养成分、水分含量、油脂含量等,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3) 检测有害物质:检测玉米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有害物质,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五、玉米质量控制的记录和报告为了监控和评估玉米质量控制的效果,需要进行记录和报告。

记录包括种植、收获、加工和质检等环节的数据和信息,如种子来源、施肥记录、病虫害防治措施、收获时间、加工工艺参数、质检结果等。

报告可以根据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生成,用于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

种子质量管理制度范文(通用版)

种子质量管理制度范文(通用版)

种子质量管理制度范文(通用版)1. 引言种子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确保种子质量的稳定和可靠,制定一套科学的种子质量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2. 质量管理目标种子质量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保证种子的纯度、活力和洁净度符合国家的标准要求。

具体来说,种子质量管理制度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保证种子的种类和品种准确无误;- 控制种子的纯度,防止杂质和有害生物的混入;- 确保种子的活力和发芽率高;- 确保种子的贮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到污染和损坏;- 建立完善的档案记录和追溯体系,以便追踪种子的质量和来源。

3. 种子质量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种子质量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种子选购和采购- 根据农作物种植需求制定种子的品种和数量计划;- 选择信誉良好、有资质的种子生产商或供应商进行采购;- 对种子供应商进行审核和评估,确保其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对采购的种子进行验收和检测,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

3.2 种子检测和质量评估- 对采购的种子进行抽样检测,包括种子纯度、活力、发芽率等指标;- 根据国家标准对种子质量进行评估,判定其是否合格;- 对不合格的种子进行处理,包括退换货、销毁等措施。

3.3 种子贮存和运输- 确保种子贮存环境干燥、通风、无害虫;- 分批贮存种子,定期进行检查和抽样检测;- 在运输过程中保护种子免受污染、挤压和震动。

3.4 档案记录和追溯体系- 建立种子质量管理档案,记录种子的采购、检测、贮存和运输等信息;- 建立追溯体系,通过合理的标识和记录,实现对种子质量和来源的追溯。

4. 种子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种子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明确责任分工和监督机制。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制定责任清单,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种子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组织培训和研究,提高相关人员的种子质量管理能力;- 不定期邀请第三方进行评估和认证。

如何保证玉米种子的入库质量

如何保证玉米种子的入库质量

如何保证玉米种子的入库质量种子质量由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等4项必检指标决定。

玉米制种是多环节且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其中种子入库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保证入库玉米种子质量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1提高质量意识,严防不合格种子产生;提高质量意识种子质量主要决定于生产过程,生产者必须树立以质量为本的观念。

以质论价,用经济手段刺激生产者提高质量。

发挥监督作用,使生产者提高质量意识,如果一块地玉米种子降级或报废,则相邻地块也受影响,充分发挥生产者间的互相监督作用,以保障质量。

;生产环节质量控制控制隔离、播种、去杂、抽雄授粉、田间管理、收获、脱粒等7关,将导致不合格种子的因素控制在最小限度。

保证纯度措施有:选用高纯度的亲本种子;保证隔离安全,做到及时去杂去雄,严防生物学混杂;花期后要及时割除父本;防止收获、翻晒、脱粒时的人为机械混杂。

加强田间管理,搞好花期预测,适时收获达到籽粒饱满,以提高净度。

保证发芽率措施是成熟后期站秆剥皮或削头降低果穗水分;收获后及时上架晾晒,防止种子发热霉变或受冻害;严格果穗去杂去劣;掌握好脱粒时水分,减少种子机械破损。

;2有效控制不合格种子,防患于未然;坚决不允许生产者私留滥用不合格种子在”公司+农户”现行制种模式下,种子无论质量如何都应交回公司,由公司统一处理,生产者无权私留滥用。

健全基地档案,为不合格项处理提供依据。

分析生产中出现的不合格项,及时纠正。

当净度未达标时,可重精选或捡烂籽、破烂;如果水分超标时,可烘干、晾晒等。

;凡不合格种子经纠正确实无法达标时,决不能让它留在生产者手中,而应由公司收回统一处理。

否则,劣质种子会继续危害农业。

;严厉打击非法制种加强亲本繁殖基地管理,防止亲本种子流失,切断非法制种源头;隔离区以外的非法制种的伪劣种子,有可能流入公司库,影响公司种子质量,或直接流向社会坑害农民。

加大执法力度,果断地取缔非法制种。

;3做好种子入库工作,保证种子质量;把好用人关,发挥检验机构权威选责任心和原则性强,有收种经验的人员收种。

玉米亲本种子纯度保障技术

玉米亲本种子纯度保障技术

玉米亲本种子纯度保障技术玉米亲本种子质量直接关系到制种的成败,也关系到种子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承德县种子公司几年来繁殖玉米亲本种子采取的做法有:1、亲本种子的防杂保纯机械和生物学混杂,变异和不正确的选择等,均导致不同程度的混杂退化现象。

采用三年一循环保纯方法,不仅有效地防止亲本纯度和质量降低,也克服了亲本连续套袋自交生活力降低等现象。

具体做法是,对混杂的亲本第1年套袋自交,收获典型性状的单株,混合脱粒,单存单放。

第2年将套袋自交的种子,在隔离安全的地块繁殖。

按生长发育时期严格剔除非典型植株,收获典型植株的种子作原种。

第3年继续在隔离安全的地块繁殖,并严格管理,认真去杂去劣,收获的种子做为良种,用于制种田用种。

为使种子较长期保持较高纯度,应在第2年原种里取一部分种子放在试验田种植,继续套袋自交,再将其隔离繁殖为原种,原种扩繁为良种。

依次循环可保障亲本种子纯度。

2、专人负责亲本种子田由于在制种田蹲点的技术员带1~3个亲本繁殖,到花期只忙于制种田去雄,往往会造成顾此失彼现象,亲本纯度较差。

采取专人负责亲本种子田办法,将工资下浮20%作为风险抵押金,纳入承包费管理。

随机抽样,密码鉴定,以良种纯度国标为基准,每提高1%嘉奖200元,否则降低1%扣罚200元。

3、管理人员考核为调动基地管理人员积极性和确保亲本种子质量,实行了百分制考核。

拿出资金对亲本繁种基地有贡献的管理人员,按百分考核结果给予数量不等的服务费。

考核办法:负责落实亲本繁殖基地,并很好地解决隔离区问题达到规定标准为20分(以花期检查为准)。

每出现一处隔离不合格者不得分;如有计划外繁制种且知情不报者不得分。

积极组织培训种农按操作规程操作为10分。

凡有不按规程操作办,又不积极督促和解决问题每次扣1分。

积极组织种农(保质服务队)认真去杂去劣,去雄(母本去雄、父本授粉后割除)为50分。

在雄穗抽出至种子收获前,检查组和蹲点技术员检查发现杂株(异型株)、漏抽雄穗(应去的雄穗,包括抽剩的小枝、小码,跟班小穗,有一个算一个)每次每株扣1分。

玉米质量控制

玉米质量控制

玉米质量控制
引言概述: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玉米质量的控制对于农民和消费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玉米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
1. 玉米品种选择
1.1 确定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玉米品种
1.2 选择高产、抗病虫害的优质玉米品种
1.3 选择适合加工和食用的玉米品种
2. 种植管理
2.1 土壤准备:确保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2.2 播种和密度控制:适时、适量进行播种,控制植株密度
2.3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生长阶段进行合理施肥
2.4 病虫害防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定期巡视和喷洒农药
3. 灌溉管理
3.1 确定适宜的灌溉时机和水量
3.2 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等
3.3 定期检查灌溉设施和管道,确保正常运行
4. 收获和贮存
4.1 确定适宜的收获时间,避免玉米过熟或者过早收获
4.2 使用合适的收获工具,避免损伤玉米颗粒
4.3 确保玉米贮存环境干燥、通风良好,防止霉变和虫害
5. 检测和质量控制
5.1 进行玉米质量检测,包括含水量、杂质、霉变等指标
5.2 使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进行质量控制
5.3 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确保玉米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总结:
玉米质量控制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过正确选择品种、科学种植管理、合理灌溉、正确收获和贮存以及严格的质量检测和控制,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农民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推动玉米质量控制工作的发展,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种子质量保证制度一. 为了使公司生产的玉米杂交种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逐步使一级种的比例达到50%以上,二级种降到50%以下,杜绝不合格种子生产,使整个生产过程制度化、程序化、数字化、规范化。

按照国家GB/T17314—17319—1998标准和GB/T4404.1—2008标准,特制定本规程。

二. 公司产品质量实行全员责任制:公司经理对公司的种子质量负领导责任。

质检部对质量负监督、检验责任;生产、加工、储运、经营等相关部门对质量负有直接责任,涉及产品质量的问题一律应向经理请示后实施。

质检部应对整个生产过程实行全程监督,全面负责本规程的实施,并对不合格产品出厂负有把关不严的直接责任。

生产部应认真落实操作规程,杜绝违规现象的发生,确保质量达标。

三. 实行产品质量档案制度:由公司生产部和质检部负责对公司各个品种从亲本播种、去杂、去雄、加工、包衣、成品出库的环节质量状况进行逐级系统建档,真正做到依据档案可从大田的质量管理状况追溯到具体生产或管理责任人的管理水平。

第一章基地选择和管理1 . 1 基本要求:制种基地应选择海拨1700米以下,有效积温(≥10°C)3000°C,无霜期150天(有特殊要求的组合除外),交通便利,土地平坦肥沃,灌溉便利,无制约玉米生长的病虫害和灾害性天气(常发),村社干部素质高,群众基础好,隔离安全的平川井泉灌区。

1 .2 操作规程和措施1 .2 . 1 隔离区控制:公司基地原则上要采用空间隔离,不同品种之间,制种田与大田之间直线空间距离不小于300米。

亲本繁殖田不小于500米。

采用天然屏障隔离的如村庄(连续一体)不小于200米,成片(多排)的树木不小于200米,时间隔离原则上不得采用,如采用隔离时间不能少于一个月。

1. 2 . 2 基地选择由生产部经理会同生产技术人员进行,应按1 . 1和1 .2. 1两款规定对所选基地进行综合评价。

对所选定基地由技术人员负责实地丈量测定,落实隔离区。

并填报《制种农户落实情况表》和《制种分布图》于2月底前交质检部核查,质检部应在3月20日前对各品种逐村,逐组按品种核查隔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 .2 .3 基地确定后由生产部经理和分片负责人组织建立村制种管理机构,除村支书、主任外,每村设一个专管制种的技术员,每个居民小组再设一名村级技术员负责解决隔离和制种生产中的有关问题的组织,协调解决,要责任到人。

1 . 3 检查验收:在播种至苗期,由基地人员和生产部对隔离情况进行自查,质检部分片抽查,填写检查记录。

1 . 4 处理和奖惩1 . 4 . 1 如发现制种村不执行公司制定的操作规程,擅自变更隔离区范围的,应令其铲除,发现一处,限期纠正一处,并处以罚款300元,由技术员、村、组各承担1/3。

1 . 4 .2 驻点技术员如不深入实际或知情不报者,检验人员发现一处,除限期改正外,罚款200元:检验人员在苗期以前没有发现报告处理者,每发现一处,罚检验人员300元。

1 . 4 . 3 基地面积落实后,如遇公司生产计划调整,生产部应及时调整组合的基地面积,调整后的隔离仍无法达到要求时,应采取空间隔离与人工屏障相结合的办法,两品种之间也可采取制种区不种父本人工授粉的办法进行隔离。

第二章亲本检验、仓储、分发管理2 . 1 基地要求:亲本检验、仓储、加工,分发要做到及时、品种无误、结果可靠、数量准确、杜绝混杂,丢失和外传,保证种质资源安全,使亲本种子、完全用于制种。

2 . 2 操作规范和措施2 . 2 . 1 对公司自产亲本,应在收购入库后当即进行取样检验;对外购亲本,应在入库后三日内取样检验。

检验内容为芽率、活力、净度、水份含量,电泳纯度,对达不到标准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报告经理和质检,生产部。

对不合格又无法补救的亲本种子不得投入大田生产。

如遇亲本本身变异,但不影响杂交种的一致性,或机械混杂,芽率偏低、可采取补救措施的,应说明补救措施和办法经公司办公会议批准后使用。

2 . 2 . 2 质检部应根据亲本来源、质量状况等对各亲本分批次(批号)检验和使用,仓储人员应分批号存放,并严格按品种批号建挡,生产部应分批号使用,严禁混合使用。

2 . 2 .3 仓储亲本种子品名以质检部设定的生产用代号为准,严禁将真实情况和品系名称对外泄露;保管人员应做到亲本入库手续齐全,每天核对出入库亲本名称、批号、数量,保证准确无误,亲本储存实行专库储存,做到“五无”标准。

2 . 2 . 4 亲本收购、脱粒、包衣、加工应坚决按系种分别进行。

品系更换时应彻底清扫机械和场地,严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场地进行不同亲本种子加工。

亲本包衣应严格按生产部提供的用种数量要求进行。

父、母本应采用不同包衣染色,以示区别。

2 . 2 . 5 仓库保管人员应根据生产部呈报、由经理审批的《亲本种子发放表》,在生产技术人员现场监督下,安排种子包衣,依据提货票将种子发放给相应的技术人员或村组。

技术人员应保证在播前10天以内将种子发放到农户手中。

仓库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每天对亲本种子发放情况进行汇总核对,发现问题,当天查清解决。

2 . 2 . 6 生产技术人员应监督亲本种子从村组到农户的分发进程。

在分发前应仔细核对各亲本种子的代号、外观、数量、来源是否与亲本种子发放表一致。

在播种前,生产技术员应随机抽查农户亲本种子的数量、品种,检查有无错发和丢失情况;亲本发放时,应统一放置亲本发放标签。

2 . 2 . 7 在播种时,生产技术人员在现场对农户使用的亲本情况予以检查,发现错种、混种现象应当场予以记录并当场解决。

如发现错发亲本,应立即收回错发种子,找出错发原因,及时予以纠正。

2 . 2 . 8 如财务人员和保管人员发现品系数量据实不符,应会同生产部、科检部立即查明原因,及时纠正,对可疑种源在全生育期进行监控,在生长期间发现品种与分发亲本不符应立即报告经理研究解决。

2 .3 检查验收:亲本的收购、加工、包衣、分发具体操作人员应按品系填写工作记录,仓储人员应按品种批号建挡,质检部负责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并对记录档案进行统一汇总;亲本农户分发和播种过程由生产部组织检查,检查的农户不少于30%2 . 4 处理和奖惩2 . 4 . 1 质检部对亲本来源不清,批号、品种编排错误,每发现一次罚50元;收购、加工、包衣过程中违章操作,除立即停止作业、清理改正外,对造成混杂的种子按报废处理,当事人按报废种子价格的2倍进行赔偿,并罚款100元;仓储人员造成亲本种子标识不清,每次罚款30元;如发生人为混杂,按报废损失的2倍承担赔偿责任;如发生亲本种子的错发,在未播种前收回着,罚款50元;如造成损失,当事人除承担造成的损失外,应以解除劳动合同处理;农户分发过程中如发生错发,应由技术员负责处理,如造成播种错误或播期延误,每次罚技术员100元;如分发错误,技术员没有发现而在检查中发现的,罚技术员200元。

第三章播种3 . 1 基本要求:精细播种,规范种植,出苗整齐一致,真正达到苗全、苗齐、苗壮、苗匀。

3 . 2 操作规范与措施3 . 2 . 1 在播前,应由生产部主管对技术人员、村组技术人员进行全面培训,由生产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全面培训,受训农户达到100%。

3 . 2 . 2 精细耕地,施足底肥,做好土壤处理;要求在解冻后进行精细耕地,并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公斤,N10—15公斤,P2O510—12公斤,锌肥1公斤,增施钾肥和微肥,有土传病害的有针对性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土地平整后,在3月25日起开始覆膜,提高土温,春水播种的地区应掌握在4月初以前覆膜待播为宜。

3 . 2 . 3 播种时期根据地墒和地温稳定,一般在气温较高超过10°C、地温稳定在7°C以上为宜,一般应控制在4月5日—15日之间,播种深度应根据墒情在1.5—2寸为宜。

3 . 2 .4 播种密度应根据亲本株型由生产部确定,按组合执行,行距一般为宽行60㎝,窄行40㎝,株距按密度确定。

3 . 2 . 5 父母本同期播种的,应先播母本,然后按母本顺序播种父本,需要错期播种的,必需严格按播种错期规定的时间或者苗龄掌握,适时播种,防止混播、错播、迟播现象发生。

3 . 3 播种时间,生产技术人员应亲临地块指导,检查播种质量,及时检查行比、播量,核对有无错播、混播现象。

出苗后应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并填写《播种及出苗情况检查表》上报质检部。

质检部在出苗后进行核查,核查汇总后报总经理。

3 .4 生产部和质检部在播种、出苗期进行巡回检查,每发现错播、混播现象应立即改正,并每户罚生产技术员10元,如无特殊原因,播期推迟一天,罚生产技术员20元或未按期完成播种,每推迟一亩罚1元;未执行规定密度,严重超标的,应责令在定苗时降低密度;出苗率达到90%以上的地块应占到80%以上,85%以上的应占20%以下,严禁补苗。

出苗率达不到85%的地块超过20%时,每超1亩罚技术员2元,生产部和质检部一起对出苗情况进行全面评比,分片评定名次,获第一名的奖励200元,倒数第一名的罚200元,公司检查发现的,按生产技术人员的2倍处罚检查人员。

第四章清理弱小株和去杂4 . 1 标准和要求根据亲本特征、特性,通过间苗、定苗和去杂过程,在母本抽雄前,使父本杂株率不超过1‰,母本杂株率不超过6‰,抽雄前将瘦小弱株全部清除。

4 . 2 操作规范和措施4 . 2 . 1 在玉米进入三叶一芯到六叶一芯期进行间苗、定苗结合间苗、定苗,去除杂苗、弱苗、可疑株和不正常株,使田间苗势和特征特性一致。

间苗和定苗要根据组合要求密度和间苗出苗情况确定间苗方式,使密度达到适宜范围。

4 . 2 . 2 在间苗、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和去雄前分三次统一组织去杂,在去杂时要注意拔除弱小苗和异型株。

去杂工作要在技术人员统一现场指导下进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如对杂株辨别有疑问,应向生产、质检部汇报后处理。

4 . 3 在去雄前,应由技术员自查,生产部、质检部抽查验收去杂情况,对未达标地块统一组织去杂、费用由农户和技术员承担。

4 . 4 . 1 基地技术员检查合格而质检、生产部抽检不合格,抽查中每发现一棵母本杂株罚款1元,父本杂株罚款5元,并限期达标。

检验人员抽检合格,公司抽检不合格按上述标准,以其杂株超标率乘以该片亩数、株数进行折合罚款。

4 . 4 . 2 去杂验收结果时,应填写去杂情况登记表,依据去杂情况进行初步分级,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去杂彻底、长势整齐的为A级,其它为B级;对亲本纯度与田间杂株类型及杂株率不一致的或田间去杂不及时、去雄未达标的定位C级;对划入C级的农户,应督促加强管理,收获时先鉴定、后收购处理。

第五章去雄5 . 1 标准与要求:去雄期父本杂株散粉率累计不超过1‰,母本散粉株累计不超过2%,每块地从开始去雄到去雄结束,必须在15天内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