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西三家辽墓发掘简报

合集下载

辽宁朝阳市金代纪年墓葬的发掘_韩国祥

辽宁朝阳市金代纪年墓葬的发掘_韩国祥
土坑墓圹呈圆形, 由于基建施工时破 坏, 开口已不清楚。墓顶距现地表深 1175 米。在墓葬前方( 甬道的砖券上方) 有一现代 下水管道, 受其影响, 墓道、墓门未能清理, 形制不清楚。
甬道前接墓门, 后达墓室, 用立砖封 堵。平面近正方形, 券顶, 南北长 0163、东西 宽 0166、底部至券顶高 1134 米。两壁从底 部向上 0132 米处砌砖外延 0103 米, 从高
铁灯檠 291 陶洗 碗 411 铭文砖
31、34、401 陶盆 36、381 陶双系罐 391 陶釜及盖 ( 编号为 42~ 45 的器物出土位置不详, 不见于此图)
红色。东北壁中部砌有一柜,

# 52( 总 244) #
考古
图三 M 1 墓壁立面结构展开图
0174、高 0132、凸出壁面 0105 米; 下设支 架, 高 0118 米。柜体涂成红色, 正面上部用 墨线绘一锁。柜上置砖雕剪刀、熨斗各一, 剪 刀用整砖侧面雕刻, 长 0132 米; 熨斗用整砖 侧立面雕刻, 柄长 0118、通长 0137 米; 斗身 正面为八边形, 两对边间距 0119 米。东南壁 中部砖雕一案, 案上无物, 长 0182、通高 0168、凸出壁面 0105 米; 案面两角上挑, 高 出案板 0105 米; 案腿下部呈梯形, 凸出壁面 0115 米。
斗。齐心斗、散斗上承撩檐枋, 枋面墨绘木 纹。枋上的砌砖层层内收, 形成穹
隆式顶。墓顶中间用砖及石块封
堵。斗 的各部分均用墨线勾绘
轮廓。栌斗、华 、齐心斗涂朱红
色, 华 正面又用白线绘出四半 方胜。散斗未着色, 上用墨线勾画
草叶状纹, 泥道 面用墨线绘蕃
草纹。
角柱、普拍枋之间砌作壁面,
高 0198 米。除南壁与 甬道相通 外, 其他各壁均砌有砖雕家具 ( 图

朝阳新出五方辽代墓志及相关问题考论

朝阳新出五方辽代墓志及相关问题考论

(四)《杨从显墓志》
第 21 行:“皆以情深遗财,追思怃育之恩; 033
第 1 行:“昌黎韩遂阴撰”。缺疑一字,查图 版当为“迁”。
痛阴号天,穸结幽冥之恨。公这生平”。其中 “财”“穸”“这”悉误,当改为:“皆以情深遗体,
渤 海 大
第 2 行:“详夫患身起歏,本自于考聃;逝水 追思怃育之恩;痛极号天,空结幽冥之恨。公之 学
兴嗟,翩阴因于孔氏。若圣,宁亮于去留”。此句 夺讹较多,当为打字之误,此据图版改为:“详夫
生平”。 第 22 行至 23 行:“禀性阴毅。呜呼哀哉!遐
学 报


患身起叹,本自于老聃;逝水兴嗟,肇因于孔氏。 年不享,寿阴难过。”缺疑二字,图版分别为“节” 一
若贤若圣,宁免于去留”。
“数”。又,“娘子即礼备,送终仪行。扫諲斋射,
误。
第 23 行:“意态关身,行藏洁巳”。“关”当为
第 6 行:“生居俣胤……投班神神阴候”。依 “周”之误,“巳”当为“己”之误。
图版改为:“生居缑胤……投班祗候”。
第 24 行:“魂兮安在哉,空播令名光授词”。
第 7 行:“晨趋一凤关……本望从微致若”。 图版“魂兮”叠用,录文脱;“授词”,图版作“后
032

海 大 学
朝阳新出五方辽代墓志及相关
学 报
问题考论



会 科
陈守义(朝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辽宁 朝阳 122000)


摘 要:2016 年,辽代刘知新三兄弟、杨从显和王仲兴五方墓志相继出土于辽宁朝阳。这批墓志相对集
中地反映了辽代中后期兴中府一带汉族聚居区的生态状貌,但由于是分别发表,各言其说,加之录文失
一、墓志录文校订

朝阳岛古墓辽代皇家墓葬的珍贵遗迹

朝阳岛古墓辽代皇家墓葬的珍贵遗迹

朝阳岛古墓辽代皇家墓葬的珍贵遗迹朝阳岛位于中国辽宁省大连市,是一个美丽的海岛,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在这个小岛上,隐藏着一处珍贵的遗迹——辽代皇家墓葬。

这些墓葬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考古发现,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还为我们了解辽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朝阳岛古墓群是辽代皇家墓葬的集中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陵墓。

这座陵墓建于辽太宗在位期间,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

陵墓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巨大的地下宫殿,宫殿内有多个殿堂和墓室,布局精密,工艺精湛。

宫殿的墙壁上绘有精美的壁画,描绘了辽代的宫廷生活、军事活动、宗教信仰等内容,为研究辽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除了辽太宗的陵墓,朝阳岛古墓群还包括其他辽代皇帝和皇后的陵墓。

这些陵墓的规模和建筑风格各不相同,但都展现了辽代皇家墓葬的特点和风貌。

陵墓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石头和砖块,结构稳固,保存完好。

墓葬内的随葬品也非常丰富,有金银器、玉器、陶器、瓷器等,这些随葬品不仅展示了辽代的工艺水平,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风貌。

朝阳岛古墓辽代皇家墓葬的发现和研究对于我们了解辽代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辽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它的建立和发展对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研究辽代皇家墓葬,我们可以了解到辽代的统治者、社会制度、宗教信仰、艺术水平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完善对辽代历史的认识。

此外,朝阳岛古墓辽代皇家墓葬的保护和利用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这些古墓葬虽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但由于年代久远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墓葬的保存状况并不理想。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这些古墓葬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它们能够得到妥善保存,并为后人研究和欣赏。

总之,朝阳岛古墓辽代皇家墓葬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考古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通过对这些古墓葬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辽代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认识和研究中国历史提供重要的线索和资料。

辽宁朝阳木头城子辽代壁画墓

辽宁朝阳木头城子辽代壁画墓

辽宁朝阳木头城子辽代壁画墓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木头城子辽代壁画墓是1987年8月当地村民丛树勤在自家院内撤院土时发现的。

8月24日朝阳县文物管理所闻讯后,孙国平、杜守昌等同志曾前去现场处理。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得知后,当时建议暂时封存,待上报后再正式进行发掘。

所发现的这座辽墓规模较小,但壁画内容较好。

经文物局批准后,我们于n月6日前往现场进行正式清理发掘工作。

木头城子乡距朝阳市区约·4公里,壁画墓位于木头城子乡东北约2公里的十家村村民丛树勤院中,附近地势较为平坦(图一)。

该墓保存完好,墓中的壁画原来保存相当完整,但当地村民为了寻找宝物,在四周墙壁上乱捅,故将画面破坏多外,但壁画的内容基本还是可以看清楚的。

壁画该墓虽属小型圆形墓,但是在墓室及雨道的两侧满绘壁画,其内容包括男女立侍、家居、宴饮、庭院以及春水秋山图,是近年来辽宁地区发现辽代壁画墓较为丰富的一座。

壁画绘在白灰墙面上,现将壁画内容简介如下。

在甫道的左壁绘一凳发立侍,身前站一骆驼。

右壁绘一男立侍,手执马球拍,身前立马一匹。

雨道顶部绘有暗红色的行云和牡丹花纹。

在墓门的两侧各绘一人,左侧为男性,右侧为女性,均面向墓门。

皆为契丹装束,似为侍者。

男侍立姿,头戴楼巾,身着桔红色长袍,手执长柄兵器,包发长须。

女侍下半身残,体态丰腆,手捧唾盂(图版二:1)。

墓室内按壁画内容可分为五组,由左而右分别为:1.宴饮图,位于墓室左前方,地上放立一方漆桌,桌上置盘盏、杯、执壶等。

桌前坐一男侍执盏,另一男侍执壶。

桌前方绘鸡腿坛。

桌下三人作醉酒态。

一个倒卧地上,另二人坐在地上。

画面把醉酒的姿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桌的左侧亦有一侍者作奉食状(图版二:3)。

2.家居图,位东壁的完中,右上角为卧室,床慢上挂有衣裤;左上角绘书案,案前坐一人,书案前方又置一方桌,桌上放有玉带、官冕;下方有木箱,方桌上还放有元宝,右侧立人合手,身着官服;最下方绘正在玩耍的孩童。

完顶朱绘屋檐、云朵和飞鹤(图版二:2)。

辽宁发现辽代墓葬群

辽宁发现辽代墓葬群

辽宁发现辽代墓葬群
推荐文章
关于我的发现作文600字热度:最新贴吧搞笑语录热度:有关科学的英语作文热度:令人心寒的优秀句子热度:有益长寿的11大惊人发现热度:
辽宁发现辽代墓葬群,含贵族墓葬。

下面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了解。

辽宁发现辽代墓葬群含贵族墓葬
中新社沈阳2月28日电 (记者朱明宇)记者28日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已完成对康平张家窑辽墓群抢救性发掘,10余座辽代墓葬出土。

辽王朝始建于公元10世纪初,由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立国210年,历经9位帝王,与当时统治中原的宋朝对峙,签订澶渊之盟,后被金朝所灭。

其创制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与汉字并行使用。

据考古专家介绍,已勘察出辽代墓葬群5处、遗址6处,出土鸾鹤纹铜镜、绿釉鸡冠壶、莲瓣纹白瓷碗等,时代在辽代中晚期。

目前共发现金银器、陶瓷器等150余件文物,其具有典型的契丹民族特色。

同时发掘的洪家街辽墓中,考古人员发现该墓葬为单室砖石墓,由墓道、天井、墓室组成。

墓葬墓门为砖雕仿木结构,建筑精致,墓内壁采用长条形柏木方构筑的八角形木椁,再将棺床放置在里面。

根据墓葬规模、出土遗物及墓志分析,可确定此处为辽代晚期贵族耶律氏墓葬。

本次发掘为研究辽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各民族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丰富了该墓群的文化内涵,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对研究辽代贵族墓葬分布范围特点也提供了参考价值。

考古学家在辽宁朝阳发现具有西方文化特征的古墓

考古学家在辽宁朝阳发现具有西方文化特征的古墓

考古学家在辽宁朝阳发现具有西方文化特征的古墓近日,一组考古学家在中国辽宁省朝阳市进行的考古发掘中,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具有西方文化特征的古墓。

这一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这座古墓的出土文物和结构特点,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证据。

据考古学家介绍,这座古墓位于朝阳市郊区的一处山脚下,墓葬的规模较大,结构复杂。

墓主人的身份至今尚未确定,但从墓葬中出土的文物来看,墓主人的地位应该非常高贵。

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包括陶器、青铜器、玉器等,其中一些文物上刻有外国文字和图案,这些文字和图案与古希腊、古罗马等西方文化有着明显的联系。

考古学家们通过对这些文物的研究,发现它们与古希腊、古罗马等西方文化的联系非常紧密。

例如,一些陶器上刻有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图案,这些图案与古希腊陶器上的图案非常相似。

另外,一些玉器上刻有古罗马帝国的标志,这些标志与古罗马硬币上的标志非常相似。

这些发现表明,古代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广泛和深入。

这座具有西方文化特征的古墓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证明了古代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在经济和政治领域,还涉及到了文化和艺术领域。

其次,它揭示了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更广泛,不仅仅局限于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最后,它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新视角和新方法。

考古学家们表示,他们将继续对这座古墓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揭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奥秘。

同时,他们也呼吁学术界加强对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研究,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考古学家在辽宁朝阳发现具有西方文化特征的古墓,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证据。

这一发现将对我们重新认识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重要影响,也将为我们研究古代文明和人类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我们期待着更多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揭示古代文明的奥秘。

朝阳发现的几座北朝墓葬

朝阳发现的几座北朝墓葬

朝阳发现的几座北朝墓葬作者:朝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来源:《文物春秋》 2018年第5期朝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朝阳 122000)【关键词】辽宁朝阳;北朝;墓葬;发掘简报【摘要】 2000年前后,为配合基本建设,朝阳市文物部门在朝阳市区西北部的凌河古墓群与东南部的中山古墓群勘探并发掘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有属于凌河古墓群的朝阳九中古墓、电信局古墓、朝重机械厂北朝墓和属于中山古墓群的马厂古墓。

这些墓葬的发现与发掘为研究朝阳地区的历史增添了新的资料。

凌河古墓群和中山古墓群分别位于朝阳市区的西北部和东南部,这两处墓群曾多次出土魏晋、北朝及辽金时期的墓葬。

2000年前后,为配合基本建设,文物部门又在这两处范围内勘探并发掘了一批古代墓葬。

包括位于朝阳市区西北部、属凌河古墓群的朝阳九中古墓、电信局古墓和朝重机械厂北朝墓。

马厂古墓地处朝阳市南部,属中山古墓群范围,距离其他三个墓地较远(图一)。

现按发掘时间分别简报如下。

一、朝阳九中古墓(96CJM1)位于黄河路以北,距离市中心 4 公里。

1996年清理,刀形砖室单室墓,方向206°,由墓道、墓门、甬道与墓室组成(图二)。

墓道斜坡式,宽0.7~2米。

其中斜坡部分长3.75米,水平部分2.55米,墓门砖券拱顶,高1.25米,宽1.04米。

门外用大石块封堵,与甬道相连。

甬道位于墓门与墓室之间,长1.25米,宽1.04米,高1.25米。

墓室平面整体呈前宽后窄的梯形,土圹(包含甬道部分)前宽2.5米,后宽2.3米,长4.1米,距地表0.6米。

圹壁直立,圹内用青砖砌筑墓室,四壁采用一层丁砖与三层顺砖相间的方法砌筑。

墓室长 2.55 米,宽 1.6~1.7米,高 1.9米。

墓底西侧平铺一层青砖为棺床。

棺床上有南北向摆放的两具木棺痕迹,东侧木棺压于西侧木棺上。

棺均为前大后小。

东侧木棺前宽0.6米,后宽0.38米,高0.5米,长1.95米,墓主为男性,仰身直肢,骨架较全,一次葬。

辽宁朝阳马场村辽墓发掘简报

辽宁朝阳马场村辽墓发掘简报

辽宁朝阳马场村辽墓发掘简报作者:朝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来源:《文物春秋》2016年第05期【关键词】辽宁朝阳;马场村;辽代墓葬;发掘简报【摘要】2012年3月,朝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市区南部马场村发掘清理了三座辽代墓葬,出土了一批随葬遗物。

这一区域属于朝阳市公布的中山营子古墓保护区,曾发掘三燕、唐、辽等各时代墓葬数十座。

此次发掘为研究朝阳(辽代兴中府)地区的历史又增添了一份宝贵资料。

2011年11月,受朝阳市文物局委托,朝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市区南部马场村的珠江华府小区工地进行了文物勘探,共发现古墓4座。

2012年3月,经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朝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这4座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

依发掘顺序,4座墓编号为M1—M4,其中M4为唐代墓葬,本文不作介绍。

下面仅对辽代墓葬M1—M3简报如下。

一、地理位置墓地位于朝阳市区南部,东距疏港路200米,距大凌河1千米,南侧100米为天骄城小区(原为朝阳市师范专科学校),北侧为玫瑰家园小区,东北为朝阳市检察院,西侧200米为朝阳机场家属区和怡盛园小区(图一)。

这里地势平坦,原为马场村居民住宅和耕地,属于朝阳市公布的中山营子古墓保护区范围。

在此区域内曾发现和发掘了三燕、北魏、唐、辽等各时期墓葬几十座,是朝阳市重要的古代墓葬区。

二、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1. M1(1)墓葬形制为砖筑单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墓室4部分组成,方向200°(图二)。

墓道长方形,圹壁直立,七级阶梯式。

长3.1米,宽1.46米,深2.16米。

台阶高0.2~0.42米,宽0.2~0.94米。

墓门仿木结构券拱式。

通高2.16米。

券拱形门,高1.5米,宽1米。

门两侧单排立砖砌立颊。

门顶上砌两个砖雕门簪,其上砌有三组斗拱。

墓门用卧砖封堵。

甬道长方形,券拱式,长0.86米,宽1米,高1.5米。

底部未铺砖。

墓室圆形,直径2.78米。

自底至1.42米处起券顶,存高2.06米。

墓壁以“一立三卧”形式砌筑。

辽宁朝阳马场村辽墓发掘简报

辽宁朝阳马场村辽墓发掘简报

【关键词】辽宁朝阳;马场村;辽代墓葬;发掘简报【摘要】2012年3月,朝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市区南部马场村发掘清理了三座辽代墓葬,出土了一批随葬遗物。

这一区域属于朝阳市公布的中山营子古墓保护区,曾发掘三燕、唐、辽等各时代墓葬数十座。

此次发掘为研究朝阳(辽代兴中府)地区的历史又增添了一份宝贵资料。

辽宁朝阳马场村辽墓发掘简报朝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朝阳122000)图一墓葬位置示意图2011年11月,受朝阳市文物局委托,朝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市区南部马场村的珠江华府小区工地进行了文物勘探,共发现古墓4座。

2012年3月,经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朝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这4座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

依发掘顺序,4座墓编号为M1—M4,其中M4为唐代墓葬,本文不作介绍。

下面仅对辽代墓葬M1—M3简报如下。

一、地理位置墓地位于朝阳市区南部,东距疏港路200米,距大凌河1千米,南侧100米为天骄城小区(原为朝阳市师范专科学校),北侧为玫瑰家园小区,东北为朝阳市检察院,西侧200米为朝阳机场家属区和怡盛园小区(图一)。

这里地势平坦,原为马场村居民住宅和耕地,属于朝阳市公布的中山营子古墓保护区范围。

在此区域内曾发现和发掘了三燕、北魏、唐、辽等各时期墓天骄城小区街珠江路街路河珠江大桥玫瑰家园小区怡盛园小区龙山朝阳大大凌疏港北考古发朝阳市检察院50--. All Rights Reserved.1、5、9、13、17.陶罐 2.陶壶 3.铁铊尾4、19.铁椭圆6、10、15.釉陶碗7、8.陶碗11.釉陶盘12、18、23.陶盆14.陶瓶16.瓷碗20.铁方21.铜钱22.陶盏托图二M1平、剖面图葬几十座,是朝阳市重要的古代墓葬区。

二、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1.M1(1)墓葬形制为砖筑单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墓室4部分组成,方向200°(图二)。

墓道长方形,圹壁直立,七级阶梯式。

长3.1米,宽1.46米,深2.16米。

辽代耶律延宁墓发掘简报

辽代耶律延宁墓发掘简报

作者: NULL
作者机构: 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
出版物刊名: 文物
页码: 18-22页
主题词: 辽代;契丹文;节度使;耶律;墓志;辽宁省朝阳县;朝阳地区;契丹民族;羽厥里部;出土
摘要: <正> 1964年冬季,辽宁省朝阳县西五家公社石片大队柏树沟村西北,柏木山的山坡下(图一),发现古墓一座。

我馆闻讯后,立即会同朝阳地区、县文教局同志,及时进行了清理发掘。

墓内出土了一合汉文与契丹文合刻的墓志,墓主耶律延宁葬于统和四年(986年),曾出任过羽厥里节度使。

为我们研究辽代早期我国北方的疆域以及契丹民族的文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辽宁朝阳马场村辽墓发掘简报

辽宁朝阳马场村辽墓发掘简报

图一 墓葬位 置示意 图
5 O一
放 置 一 盏顶 式 石 函 , 下 砌 砖 座 ,座长 0 . 7 4米 ,
宽0 . 5 8米 ,高 0 . 1 米。
石 函盖 长 0 . 7 4米 , 宽
0 . 5 8米 ,通 高 0 . 4 2米 。 墓 壁 四 周 砌 有 4根 立
葬 M1 一 M3简报 如 下 。

为马 场村居 民住 宅 和耕地 ,属 于朝 阳市 公 布 的 中 山营子古 墓保 护 区范 围。在此 区域 内曾 发现 和 发 掘 了三 燕 、 北魏 、 唐、 辽等 各 时 期 墓

地理 位置
墓 地 位 于 朝 阳市 区南 部 , 东 距疏港 路 2 0 0 米 ,距 大凌 河 1 千 米, 南侧 1 0 0米 为 天骄城 小 区 ( 原 为朝 阳市 师范 专科 学校 ) , 北 侧 为 玫瑰 家 园小 区 ,东 北 为朝 阳市 检 察 院 ,西 侧 2 0 0米 为朝 阳机 场 家
两椅一几 、 一 假 门 和 一
陶碗 1 1 . 釉 陶盘 1 2 、 1 8 、 2 3 . 陶 盆 1 4 . 陶瓶 1 6瓷 碗 2 f ) 铁 方铮
2 2陶盏 托
2 1 . 铜 钱
窗一 案 , 均 凸 出于墓壁 。
棺 床 上 及 石 函 内 均 遗
留有 骨灰 。随 葬遗物 出 葬几十 座 , 是 朝 阳市 重要 的古 代墓 葬 区 。
2 0 1 1 年 1 1 月, 受 朝 阳市 文物 局 委托 , 朝
属 区和怡盛 园小 区( 图一 ) 。 这 里地 势平 坦 , 原
阳市 文物 考古研 究 所对位 于市 区南 部 马场村 的珠 江华 府小 区工 地进 行 了文物勘 探 ,共 发 现 古墓 4座 。2 0 1 2年 3月 , 经上 级 文物 主 管 部 门批 准 ,朝 阳市文 物考 古研究 所 对 这 4座 古 墓 进 行 了 发 掘 清 理 。依 发 掘 顺 序 , 4座 墓 编 号 为 M1 一 M4 ,其 中 M4为 唐 代 墓 葬 , 本 文不 作介 绍 。下 面仅对 辽代 墓

考古工作有序 简报

考古工作有序 简报

考古工作有序简报
尊敬的团队成员,
我写这份简报是为了向大家汇报我们在考古工作中取得的进展和成就。

本简报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考古地点:
我们目前正集中精力进行考古挖掘的地点是XX遗址。

这个遗址是一个重要的考古发现,距今已有XXX年的历史。

我们选择这个地点是因为历史上的文献资料显示这里可能存在一些珍贵的文物和遗迹。

2. 挖掘工作:
我们已经进行了大约X个星期的挖掘工作。

在此期间,我们成功发现了一些古代陶器、石器和动物化石。

这些发现对于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3. 考古成果: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发现了XX件文物,并对其中一部分进行了初步整理。

这些文物包括陶器、石器、铜器等。

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可能属于古墓的墓地,在进一步调查之前,我们尚不能确定其具体归属和年代。

4. 安全措施:
在考古工作中,我们非常重视安全问题。

我们已经在挖掘区域设立了警告标志,以确保工作人员和参观者的安全。

此外,我们还配备了必要的防护装备,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了安全培训。

5. 下一步计划:
接下来,我们计划继续挖掘XX遗址,并加强对发现文物的鉴定和整理工作。

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更多关于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线索,并对遗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感谢大家在这段时间里的辛勤工作和努力。

如果你们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提出。

让我们继续保持团结合作,为考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

辽宁省康平县辽墓发掘简报

辽宁省康平县辽墓发掘简报

辽宁省康平县辽墓发掘简报一、引言康平县位于辽宁省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下,隐藏着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

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一处辽墓的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次发掘为研究辽代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二、墓葬地理位置与环境这座辽墓位于康平县_____镇_____村,周边地势较为平坦,视野开阔。

墓葬所在区域原为农田,附近有一条小河蜿蜒流过,为当时的居民提供了生活和灌溉用水。

三、墓葬形制该辽墓为砖石结构,由墓道、墓门、墓室等部分组成。

墓道呈斜坡状,长度约_____米,宽度_____米。

墓门为拱形,高约_____米,宽约_____米,门楣上刻有简单的花纹。

墓室为长方形,长约_____米,宽约_____米,高约_____米。

墓室墙壁用砖石砌成,十分规整。

四、出土文物(一)陶器出土的陶器数量较多,主要有罐、壶、碗等。

陶罐造型古朴,肩部多有弦纹装饰;陶壶形制多样,有长颈壶、短颈壶之分,壶身多有精美的刻划花纹;陶碗多为敞口,腹壁较直,底部平坦。

(二)瓷器瓷器有盘、碗、瓶等。

瓷盘釉色莹润,多为白釉或青釉,盘心常有印花装饰;瓷碗造型优美,釉质细腻;瓷瓶则多为小口、长颈、鼓腹,瓶身绘有精美的图案。

(三)金属器金属器主要有铜镜、铜钗、铁刀等。

铜镜保存较好,背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铭文;铜钗制作精巧,头部多有装饰;铁刀锈蚀较严重,但仍能看出其形制。

(四)其他此外,还出土了一些玉石器、木器等。

玉石器有玉佩、玉簪等,造型精美;木器有梳子、盒等,虽然已腐朽,但仍能看出大致轮廓。

五、墓葬年代推断通过对墓葬形制、出土文物的风格和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考古研究成果,初步推断这座辽墓的年代为辽代_____时期。

六、文化内涵与价值这座辽墓的发掘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首先,出土的文物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

陶器、瓷器的制作工艺精湛,花纹装饰精美,展现了辽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辽宁朝阳市姑营子辽代耿氏家族3、4号墓发掘简报

辽宁朝阳市姑营子辽代耿氏家族3、4号墓发掘简报

The Excavation of the Tombs Nos.3 and 4 of the Geng Family Cemetery at Guyingzi
Village,Chaoyang City,Liaoning 作者机构: 朝阳博物馆朝阳市城区博物馆
出版物刊名: 考古
页码: 31-45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8期
主题词: 辽宁;姑营子;3号墓;4号墓;耿氏家族墓地
摘要:耿氏家族墓地位于辽宁朝阳市西北15公里的朝阳市龙城区边杖子乡姑营子村后一座小山的南坡,山坡坡势较缓。

其南1公里有一条自西向东流的季节性小河,东南地势平坦开阔,可直达朝阳市区。

墓地背依连绵起伏的山峦(辽代称“八角山”,现当地仍用此名),面对平坦开阔的平川,两侧为错落的山峦(图一)。

朝阳市西三家辽墓发掘简报

朝阳市西三家辽墓发掘简报
釉 。内底有三个 渣状 垫 痕 。 口径 l 厘 米 , 径 4 底
图二
M 1平 、 面 剖
东 西耳 室
于 甬道 两壁 正 中开 门 , 门宽
2厘米 。 内底有 四个渣状 垫痕 。口径 l 米 , 4厘
05 , 1 .米 高 . 4米砌 至 1 米 处 内收成 三角形 。 . 2 室 内 为长方 形 , 1 6米 , 08 长 . 3 宽 . 8米 , 1 高 . 7 米 ,四壁 在砌 至 1 . 2米后 叠 涩 内收砌成 攒尖
陶 盆 l
件。 M1: , 3 泥
质 灰 陶 ,圆
唇 ,折 沿 , 弧
图四
腹 , 底。口 平 径 3. 米 , 22厘 底 径 1. 75厘
1 2瓷 碗 ( 、 M1: 、 1: ) 3陶盆 ( 1: ) 4人 头像 ( 1: ) 5骆 驼 头 ( 1: ) 1M 2 . M 3 . M 5 . M 6 (、 12为 1 , /4 3为 1 , 、 /8 4 5为 1 ) /2
残 。帽径 43厘米 , ” 东 三个字 。 主 室 平 面 为 椭 圆形 ,最 大 直 径 27 , 窿顶 , . 4米 穹 高度 不详 。室 底距 地表
深52 . 米。砖砌 、 0 影作仿木构件 , 壁顶横 连影 作 阑额一周 , 托砖 砌斗 拱 , 为一 上 均
上半部有腐烂的木质 , 应为棺木之上使用。 钉 身为 四棱柱 状 , 8 长 . 米。 9厘 M1: 0 呈环状 , 1,
钉 头残 , 身 扁 圆形 , 21 米 , 1 钉 长 .厘 宽 . 5厘
米 , 7 厘米( 高 . 7 图四,) 3。
三、 墓葬 壁 画
米。M1 l , : 1锥状 , 钉头扁平弯折 , 通体有腐

朝阳辽代古墓遭盗挖殆尽 附近松林里坑洞遍布

朝阳辽代古墓遭盗挖殆尽 附近松林里坑洞遍布

2015辽宁公务员考试兵法十三篇2015年辽宁抚顺省考笔试课程辅导简章2015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网校课程抚顺中公微信:zhonggongfushun2015抚顺省考交流群:262086573朝阳市建平县深井镇宽昌沟村附近山坡上有一处辽代古墓群,近些年被多次盗挖,当地文物部门负责人表示在此处文物保护方面,面临着人手和经费短缺的问题。

目前公安机关已经对盗挖立案侦查。

网友曝墓群被盗挖殆尽近日,记者注意到一则发自多年前的博客,这篇博主为“高某某”的博客写道:“2007年3月,我的父亲去世,我回到家乡辽宁省建平县为之寻找墓地,发现了一座古墓群,有被盗的迹象。

于是我马上联系到了朝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希望他们能派专门人员考察,同时,我带些瓦片回到哈尔滨请教专家,得知这是契丹族墓群。

”博客称,“这个墓群座(坐)落在建平县老虎山至叶柏寿公路线上,当地村民称为北山。

两年过去了,再次探询(寻)这个墓群,已经被盗墓者挖掘迨(殆)尽。

这里除起到增加标示契丹族墓群的数量意义外,已经没有文物价值了”。

探访:松林里坑洞遍布按照博客描述的方位,从建平出发,往老虎山方向一路前行,边走边打探,附近居民都没有听说北山和契丹古墓。

行至大概20公里处的宽昌沟村,几位村民表示,前面不远处有一座“小北山”,“山上有几处被挖的古墓,具体是啥时候的不知道,都挖了多少年了。

车上不去,离山下老远了”,“被挖好多次了,都是外地人挖的,有些都回填了,去了也看不见啥东西”,“听说挖出来不少珠宝大钱啥的,但是咱也没见过”。

来到小北山,坡下是一片片耕地,山上是郁郁葱葱漫山遍野的松林。

大概半小时后,在一片开阔地带,回头一望,对面的景色和博客上的照片几乎一模一样,看来这里就是博客里所说的北山。

博客里只说墓群在面向东南的山坡上,而“小北山”形状不是十分规则,面向东南的山坡就有两片,而且面积不小,布满松柏。

距离松林不远处,有几座坟包,刚进入松林地面还算平坦,地表大部分是红土,十分松软,经过多年雨水的冲刷,里面尽是深浅不一的沟壑。

江苏连云港朝阳遗址发掘简报

江苏连云港朝阳遗址发掘简报

江苏连云港朝阳遗址发掘简报
南京博物院;连云港市博物馆
【期刊名称】《东南文化》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连云港朝阳遗址的发掘,北辛文化时期遗存较少,龙山文化遗存相对丰富,并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为了解这一地区史前文化面貌增添了新材料.
【总页数】17页(P32-48)
【作者】南京博物院;连云港市博物馆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1
【相关文献】
1.辽宁朝阳马场村辽墓发掘简报 [J], 蔡强;刘超
2.江苏连云港将军崖旧石器晚期遗址的考古发掘与收获 [J], 房迎三;惠强;项剑云;骆琳;刘锁强
3.江苏连云港藤花落遗址考古发掘纪要 [J], 南京博物院;云港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连云港市博物馆
4.城起源研究的重要突破——读八十土当遗址发掘简报的心得,兼谈半坡遗址是城址 [J], 张学海
5.河南新安县太涧遗址发掘简报──黄河小浪底水库淹没区考古发掘简报之一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阳市西三家辽墓发掘简报作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来源:《文物春秋》2010年第01期【关键词】辽宁朝阳;辽代墓葬;壁画;发掘简报【摘要】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阜新至朝阳的高速公路建设工地抢救发掘了一座辽代墓葬,出土少量瓷器、陶器和泥塑,墓室内绘有四神、仆侍、十二生肖和竹林幔帐等内容的壁画。

2006年6月,在阜新至朝阳段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座辽墓,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即对该墓进行了清理发掘,编号M1。

墓葬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七道泉子镇西三家村东北约500米的山坡上,东南距朝阳市区约7公里(图一)。

其西200米有一处辽金时期遗址[1],500米有一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

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该墓整体为砖砌,由墓道、墓门、甬道、东西耳室和主室五部分组成,墓向185°,全长约11米(图二、三)。

主室已经坍塌,主室、耳室及甬道内填满沙土。

墓道为斜坡式,长6.1米,坡度25°。

入口处上宽0.76米,下宽0.6米,靠近墓门处上宽1.84米,下宽0.7米,深4.42米。

墓道内填黄褐色杂土及大小石块,未发现遗物。

墓门通高2.7米。

门洞为圆拱形,高1.8米,抹白灰,大部分已脱落,露出青砖。

门上砖砌仿木斗拱,已损坏,应为一斗三升。

拱眼壁板位置砌立砖。

墓门应为大石封堵,封堵石已被盗扰到耳室及主室内。

甬道拱形。

进深2.2米,宽1.2米,高1.8米。

两壁砌至1.4米叠涩内收为券顶。

甬道顶上垫土,厚度为0.4~0.6米,垫土之上砌砖,使甬道顶部平面呈方形。

东西耳室于甬道两壁正中开门,门宽0.5米,高1.4米砌至1.2米处内收成三角形。

室内为长方形,长1.36米,宽0.88米,高1.7米,四壁在砌至1.2米后叠涩内收砌成攒尖顶。

四壁转角处绘朱红色线条,向上延伸至室顶相交,绘出绳结。

东耳室的北壁中部有红色颜料书写的“东耳堂”三个字。

主室平面为椭圆形,最大直径2.74米,穹窿顶,高度不详。

室底距地表深5.02米。

砖砌、影作仿木构件,壁顶横连影作阑额一周,上托砖砌斗拱,均为一斗三升,栌斗正中出昂,齐心斗。

斗拱为彩绘,墨线勾边,内填赭色。

斗拱之上影作替木,替木上影作橑檐枋一圈,栌斗之下影作朱红立柱,室内共影作8条立柱,立柱下影作地栿一圈。

墓壁砌砖为一立一平,至1.92米处开始砌平砖叠涩内收。

在墓室清理中未发现尸骨及棺椁。

二、出土遗物该墓经过多次盗掘,破坏严重,随葬品很少,且不在原位,主要分布在主室的南半侧。

东西耳室内未发现遗物。

(一)墓室遗物1、瓷碗2件,均为碎片,形制基本相同。

M1∶1,敞口,圆唇,斜腹,圈足。

口沿外有凹弦纹一周。

胎为白色,较粗,含有小颗粒,通体施白釉,圈足不施釉。

内底有三个渣状垫痕。

口径14厘米,底径4厘米,高5.4厘米(图四,1)。

M1∶2,圈足,外近足处一周无釉,宽约2厘米。

内底有四个渣状垫痕。

口径14厘米,底径4.8厘米,高5厘米(图四,2)。

2、铁器5件。

铁泡钉M1∶7,呈蘑菇状,锈蚀,钉尖残。

帽径4.3厘米,长7.2厘米。

铁钉M1∶8,整体为钩状,锈蚀,钉身上半部有腐烂的木质,应为棺木之上使用。

钉身为四棱柱状,长8.9厘米。

M1∶10,呈环状,钉头残,钉身扁圆形,长2.1厘米,宽1.5厘米。

M1∶11,锥状,钉头扁平弯折,通体有腐烂的木头,长4.8厘米。

铁环M1∶9,形如“8”字,已锈蚀。

通体长6.2厘米,宽2.3厘米。

3、透孔铜珠1件。

M1∶4,直径1.2厘米,孔径0.25厘米。

4、骨簪1件。

M1∶12,通体磨光,断面为椭圆形,残长11.3厘米。

5、泥塑保存很差,只发现一些残块,可辨造型有人头像和骆驼头部。

其他残块形状为三角形,应为泥塑骆驼的驼峰部分。

人头像1件。

M1∶5,泥质,黄褐色,头顶至颈部有一圆孔。

头顶扁平,只残留两耳及鼻子,未塑眼睛,面部残存桔黄色彩绘,推测为彩绘人俑。

根据发现的泥塑骆驼眼睛为黑墨绘成,推测人眼也为墨绘。

残高5.4厘米(图四,4)。

骆驼头2件。

M1∶6,泥质,黄褐色,塑有口鼻、鬃毛,墨线绘眼,残高5.8厘米(图四,5)。

M1∶20,个体较M1∶6小,口鼻不清,墨线绘眼。

(二)填土遗物陶盆1件。

M1∶3,泥质灰陶,圆唇,折沿,弧腹,平底。

口径32.2厘米,底径17.5厘米,高7.7厘米(图四,3)。

三、墓葬壁画该墓壁画绘于甬道及主室,局部脱落,总面积约91平方米。

1、甬道壁画拱顶和两壁绘有壁画。

拱顶壁画为流云阴阳图,拱顶中轴线上绘阴阳图,两侧绘流云。

甬道北端两侧各绘一个男吏,高108厘米。

东壁保存较好,男吏头戴尖顶圆帽,浓眉,怒眼,眼角上翘,大耳,颌下蓄浓密长须,身穿团领缀花长袍,右手握一棍状物放于胸前,两脚脚尖向左,足穿软靴站立在山石上(图五,1)。

西壁男吏基本与东壁相同(图五,2)。

2、主室壁画壁画被影作柱子分为7部分,虽有程度不同的脱落,但残留部分多清晰可见。

所有画面均为墨线勾边中间填色,内容主要为仆侍、山水、生肖人物和四神图。

从甬道西侧开始,按照顺时针方向对壁画进行介绍:第一幅为男仆图,由男仆和生肖人物两部分构成。

男仆身高71厘米,弯眉,圆眼,钩鼻,小髭,大耳。

头戴幞头,着团领窄袖长袍,腰系长带,脚穿软靴,面向墓门侧立。

双手平端托盘,托盘之上放一茶杯。

在男仆的左、右下方各有一小生肖人物,左侧人物头戴羊形冠,圆脸,身穿团领宽袖长袍,双手执笏侧立,面向墓门,身高40厘米;右侧人物脱落较多,身着长袍。

三人物均脚踩浅绿色山石(图六)。

第二幅为白虎图,由白虎和生肖人物构成。

白虎位于画面上部,头朝墓门,通长101厘米。

其头似羊,头顶有角,颌下有须,脑后有鬃,背上有鳍,腹下有鳞,身体布满条状花纹,四肢分开,脚踏四朵祥云。

张口睁眼,弓背伸足,头前绘阴阳火焰球。

火焰球和祥云均为赭红颜色。

祥云之下有五个生肖人物,身高约50厘米。

圆脸,八字须,颌下有一撮小胡子,头戴生肖冠,身着交领宽袖长袍,腰系长带,双手执笏放于胸前,脚蹬靴子站在山石上,面向墓门侧立。

从左往右第一人头戴蛇冠,第二人头戴龙冠,其它生肖冠无法辨认(图七)。

第三、四、五幅共同组成一幅完整的竹林幔帐图,主题为居室和庭院。

幔帐为桔红色,代表居室,树木和竹林代表庭院,而画中树木均没有叶子,其所表现的时间为秋冬时节(图八)。

第三幅由树木、竹子和幔帐组成,画面下半部漫漶脱落不甚清楚。

左侧是一株粗树,枝条下垂;中间有一株青竹,枝叶繁茂;右侧植物枝干较细,枝杈向上。

第四幅脱落较多,上部正中绘有玄武,龟头上仰,蛇缠龟身,蛇头不见。

其余内容为整片竹林和幔帐。

第五幅画面底部绘有地面,地面之上长有树木和竹子。

左侧为细株植物,枝杈向上;中间绘一棵粗壮高竹,枝叶四散;右侧是一棵垂枝树木。

第六幅为青龙图,画面结构与第二幅相同。

青龙在上,张口曲颈,弓背翘尾,脚踏祥云,一副腾云奔跑之势,通长100厘米。

祥云之下左右两两站立四个生肖人物,身高47厘米,头戴生肖冠,圆脸,八字胡,身穿吏服,腰间束带,双手执笏,脚穿软靴,身体侧立面向墓门,站在淡蓝色山石之上,头上生肖不能辨认(图九)。

第七幅为女仆图, 由女仆和生肖人物构成。

女仆高69.6厘米,梳双髻,圆脸,身着交领窄袖长袍。

双手平托一盘,盘上放盏。

两脚穿靴,身体侧立朝向墓门。

其左下方有一个生肖人物,身高39厘米,头戴兔形生肖冠,圆脸,八字胡,颌下一撮小胡,身着交领长袍,双手持笏放于胸前,面向墓门侧立。

两个人物脚踩山石(图一○)。

墓室大部分斗拱及阑额已被破坏,依影作立柱应为8朵斗拱,现只残存3朵。

墓室门上穹窿顶绘红色祥云,第二块拱眼壁板画有大朵牡丹,中间花朵怒放,四周绿叶团衬。

三、结语1、墓葬年代该墓经过多次盗掘,出土遗物很少,未见带有纪年的遗物及墓志,因此给墓葬年代及墓主人身份的判定带来了一定困难,因而只能参考已发表的辽代墓葬资料对该墓的年代进行推断。

该墓为单正室,长方形甬道,甬道两侧有方形攒尖耳室,形制与法库叶茂台8号墓[2]、奈曼陈国公主墓[3]、敖汉旗沙子沟辽墓[4]相似,尤其与辽宁朝阳刘承嗣族墓[5]极为相似,另外墓葬出土的瓷碗和生肖人物壁画类似辽韩佚墓[6],因而推测西三家辽墓的年代应不晚于辽代中期。

2、墓主人该墓未出土契丹族典型器物,如鸡冠壶和凤首瓶等陶瓷器,并且壁画中人物为汉人,不见髡发契丹人,也没有辽墓中典型的生活场景,通过对随葬品和壁画的比较,显示出大量汉人风格,推测墓主人是处于当时社会中上层的汉人。

绘图:邓茂、王晓磊、王爽摄影:穆启文执笔:白宝玉[1]徐韶钢:《辽宁朝阳西三家辽代遗址发掘简报》,《北方文物》2009年1期。

[2]何贤伍、张星德:《辽宁法库县叶茂台8、9号辽墓》,《考古》1996年6期。

[3]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哲里木盟博物馆:《辽陈国公主墓》,文物出版社,1993年。

[4]敖汉旗文物管理所:《内蒙古敖汉旗沙子沟、大横沟辽墓》,《考古》1987年10期。

[5]王成生:《辽宁朝阳市辽刘承嗣族墓》,《考古》1987年2期。

[6]北京市文物工作队:《辽韩佚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4年3期。

〔责任编辑:张金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