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_胺、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肟的还原 醛酮与羟胺缩合生成的肟可被还原为伯胺,这是由醛 酮制备伯胺的方便方法。常用的还原剂有金属钠/乙 醇、氢化铝锂,也可用催化氢化法还原
O CH3(CH2)6CCH3
NH2OH
NOH CH3(CH2)6CCH3
Na, EtOH
NH2 CH3(CH2)6CHCH3 62%~69%
NH2 NOH H2, Raney-Ni CH3CH2CH2CHCH3 CH3CH2CH2CCH3 EtOH 85%
1
2
3
N-甲基-N-乙基丙胺(1)
3-甲基-N-乙基戊胺(3)
N, N-二甲基-4-甲氧基苯胺 (2)

结构比较复杂的胺和含有多官能团的化合物,也可以把烃或其 它官能团作为母体,氨基作为取代基来命名
CH3 N CH3 CH3 H2NCH2CH2CHCH2CH2OH
HO2C
4-(N, N-二甲氨基)苯甲酸
Br
NaN3, EtOH SN2 91%
N N N
NH2

(4)亚胺的还原(醛酮的还原氨化))
R C O R' + H2NR" R C N R' R" + H2O
R C N R'
R"
[H]
R'
R C NHR" H
CHO
+
NH3
H2, Ni, EtOH 70oC, 9 MPa
CH2NH2 89%
HCHO
13.3 胺的碱性和酸性

胺中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使它能够接受质子而显碱性,能进攻 缺电子中心而显亲核性
+ RNH3 + OH 共轭酸 + RNH3Cl RNH2 + H2O + NaCl
RNH2 + H2O 碱 RNH2 + HCl + RNH3Cl + NaOH
胺的碱性通常用它的共轭酸(即烃基取代的铵离 子)的pKa值大小来表示
pKa ~36
氨基离子
13.4

胺的制备
13.4.1 氨和胺的烃化
胺和氨一样,可以与烃发生烃化反应,产物是高一级 的胺,最终生成季铵盐。

季铵盐与AgOH反应生成季铵碱。
RX RNH2 ArNH2 R4N + X RX ArNHR AgOH R2NH RX R4NOH RX RX R3N ArNR2 RX + R4N X ArNR3 + X
NH2 碱性(pKa): > NH2 > OCH3 OCH3 NH2
NH2 碱性(pKa): >
NH2 > NO2
NH2
NO2
13.3.2 胺的酸性

伯胺和仲胺的孤对电子能结合质子,体现出碱性,同时氮上所 连的质子又可以提供给碱,生成氨基离子(amide ion),表现 出酸性
R NH2 + B R NH + HB

综上,胺的碱性强弱可能是电子效应、立体效应和溶剂 化效应共同影响的结果,碱性强弱一般有: 脂环仲胺>脂肪仲胺>脂肪伯、叔胺>芳伯胺>芳仲胺>芳 叔胺
NH2 (C2H5)2NH N H N H (C2H5)3N C2H5NH2
pKb
2.73
2.86
3.02
3.40
3.70
9.42

胺分子中连在氮原子上的取代基团为吸电子基,则吸电子诱导 效应可使胺的共轭酸的正电荷更集中,铵离子的稳定性降低, 从而使胺的碱性降低。 三(三氟甲基)胺[N(CF3)3] 苯胺的苯环上有其它取代基时,取代基的诱导效应和共 轭效应可协同影响胺的碱性。
C2H5
CH3 I N+ C H 6 5 CH2CH CH2
CH3 I +N C6H5 C2H5 CH2 CHCH2 -
(S) (S)
(R)
13.2 胺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征

13.2.1 熔点、沸点和溶解度 A.沸点 氮上有氢的胺可通过氢键缔合,氢键N-H…N比O-H…O弱, 因此,胺的沸点比醚(无氢键缔合)高而比分子量相当的 醇低;
第13章 胺、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本章内容
13.1胺的命名和结构 13.2胺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征
13.3胺的碱性和酸性
13.4 胺的制备 13.5胺的反应 13.6季铵盐和季铵碱 13.7 重氮化合物 13.8 芳基重氮盐
13.1 胺的命名和结构

13.1.1普通命名法
对于简单的胺,命名时以氨基作为官能团,命名为“某 胺”。把氨基上所连烃基的数目和名称写在前面,若有两 个或三个不同的烃基时,按简单到复杂先后列出
(1)胺的碱性强弱和氮上电子云密度有关。氮上电子云密度越大, 接受H+的能力越强,碱性也就越强。 各类胺的碱性是:脂肪胺>氨>芳香胺。
在气相中测定的乙胺、二乙胺、三乙胺和氨的碱性 强弱次序为: (C2H5)3N (C2H5)2NH C2H5NH2 NH3,
(2)从溶剂效应看,脂肪胺在水中的碱性还与水的溶剂化作用有关。 如果胺上氮的氢原子越多,溶剂化程度越大,铵正离子就越稳 定,碱性就越强。 在水溶液中测定的乙胺、二乙胺、三乙胺和氨的碱性强 弱次序为: (C2H5)2NH (C2H5)3N C2H5NH2 NH3, (3) 从电子效应看,胺的碱性与氮原子相连烃基的数目有关。 烃基越多,空间位阻越大,不利于氮原子接受质子。
3-甲基-5-氨基-1-戊醇

季铵离子则按正负离子命名
+ (CH3CH2)4NBr
CH3NH2 HCl
(C6H5NH2)2 H2SO4
甲胺盐酸盐
苯胺硫酸盐
溴化四乙铵
13.1.3 胺的结构
胺的结构和氨相似,呈三角锥形,分子中氮原子为sp3 杂化, 四个杂化轨道中,有一个为电子对所占据,其他三个sp3轨道则 与氢或碳原子生成σ键。
仲胺的N—H伸缩振动在3500-3300cm-1处有一个吸收峰。
伯胺的N—H弯曲振动吸收在1650-1590 cm-1(面内变形振动) 和900-650 cm-1(宽,面外变形振动)有特征吸收,可用于伯 胺的鉴定
丁胺的红外光谱
N-H伸缩振动
N—H弯曲振动
13.2.3 核磁共振谱


氨基氮上的质子的化学位移由于氢键缔合的程度不同而有较大 的变化,一般在0.5-5ppm范围内,峰形较宽,加入D2O后峰消失, 可用于鉴定氨基的存在. 在脂肪胺中,与氨基相连的甲基、亚甲基和次甲基的化学位移 分别在2.2、2.4和2.5ppm左右,而-碳上质子的化学位移处于 1.1-1.7ppm之间。如果-碳上连有苯环,则-氢的化学位移向 低场移至4ppm左右。
RCONH2 NaOH, Br2 RNCO H2O RNH2
CH3(CH2)6CH2CONH2
NaOH, Cl2 H2O
CH3(CH2)6CH2NH2 66%

反应机理
O R C NH2
O R C NH
+
OH
O R C NH
O R C NH X
+
H2O
+
X X
+
X
O R C NH + X O R C N X
酰基叠氮在惰性溶剂(如苯、环己烷等)中加热分解,失去 氮气,也生成氮烯中间体,后者发生重排,接着水解得到伯 胺,这个反应被称为Curtius反应
H3CH2C N H3C H N CH3 H CH2CH3
N-甲基乙胺对映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具有刚性环状结构的三级胺Trö ger碱,并成功地分离 得到光学活性的对映体
N N CH3 CH3 CH3
N N CH3
(+)-Trö ger碱
(-)-Trö ger碱

在季铵盐分子中,氮的四个sp3杂化轨道均用于成键,这与碳的 四面体相似,不易发生上述对映体的构型转化.氮上的四个基 团不同时,有对映体存在。
OH
O R C N X + H2O
O R C N 酰基氮烯
+
X
O R C N
O C N R 异氰酸酯
O C N R +
H2O
O RNHCOH
RNH2 + CO2
在Hofmann 重排反应中,如果发生迁移的烃基碳原 子为手性碳,迁移时其构型保持,
H C6H5CH2 C CONH Br2, NaOH, H2O 2 CH3 H C6H5CH2 C NH 2 CH3
+
NHCH2C6H5
NaBH3CN MeOH
NCH2C6H5 CH3 100%

醛、酮在高温下与甲酸铵反应,也可得到伯胺,这个反应称为 Leuckart反应
O HCO2NH4 CCH3 185oC NH2 CHCH3 66%

13.4.5 Hofmann 重排和Curtius反应
酰胺与氯或溴在碱溶液中反应,生成少一个碳原子(羰基碳)的 伯胺,称为Hofmann 重排:
CH3CH2NH2 (CH3CH2)2NH NH2 CH3NCH2CH3 CH2CH2CH3
乙胺
二乙胺
苯胺
甲(基)乙(基)丙胺
13.1.2

IUPAC命名法
选择含氮的最长碳链为母体,称为“某胺”,氮上的其它烃基 则作为取代基,在其前面加上N-,以明确取代基的位置
CH3NCH2CH3 CH2CH2CH3 CH3O N CH3 CH3 CH3 CH3CH2NHCH2CH2CHCH2CH3
13.4.3
硝基化合物的还原
硝基化合物还原生成伯胺
NO2 1. Fe, HCl, H2O 2. OH97% NH2
氯化亚锡比较温和,用它做还原剂可以避免分子中的醛基 被还原,但用锌还原,醛基可被还原为甲基
NH2 Zn, HCl CH3 CHO NO2 SnCl2, HCl CHO NH2

硫氢化钠、硫氢化氨、硫化钠等也是比较温和的还原剂,可通 过控制还原剂的用量来选择性地还原二硝基化合物分子中的一 个硝基
O2N NO2 NaSH, EtOH O2N NH2
79%~83%
催化氢化法是一种将硝基化合物转化为伯胺的清洁方法
NO2 CH(CH3)2 H2, Raney-Ni MeOH 92% NH2 CH(CH3)2
13.4.4

其他含氮化合物的还原
(1)酰胺的还原
O CN(CH3)2 1.LiAlH4, Et2O 2. H2O CH2N(CH3)2 88%
N
H
H
142 .
5o

在苯胺分子中,苯环平面与NH2的三个原子所在平面的夹角 (142.5o)要比甲胺分子中C—N键与NH2所在平面之间的夹 角(125o)大得多,而且苯胺的C—N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 键长(140pm)要比甲胺和三甲胺的C—N键长(147 pm)短。

胺的对映体却未分离得到过,原因是它们之间很容易相互转化, 这种转化就像雨伞在大风中由里向外翻转一样,所需活化能很 低(一般为6-37.6 KJ/mol),在室温下就能够快速地相互转 化
(3) 腈和叠氮的还原
RX [H]
RCH2NH2 RNH2
Br(CH2)8Br
NaCN DMSO
NC(CH2)8CN 93%
H2, Raney-Ni H2NCH2(CH2)8CH2NH2 100 atm 80%
1. LiAlH4, Et2O 2. H+, H2O 89%
.. N H H H .. N CH3 H H .. N CH3 H CH3

在芳香胺如苯胺分子中,氮原子仍是sp3杂化,但却接近于 平面构型。氮上的孤电子对的sp3杂化轨道比氨分子中氮上 的sp3杂化轨道具有更多的p轨道成分,可以与苯环中π电子 的轨道重叠,当这两种轨道接近平行时重叠最有效,共轭也 最有效。可以说,氮原子的杂化状态处于sp3和 sp2之间, 比甲胺更接近于sp2杂化。 苯胺的C—N键具有部分双 键的性质,键长(140pm) 要比甲胺和三甲胺的C—N 键长(147 pm)短
O NH O KOH O N-K+ O RX O N R O H2NNH2 NaOH H2O CO2-Na+ + CO2-Na+ O NH NH O + RNH2 RNH2

除卤代烷外,磺酸酯也能够与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盐反应,经肼 解后生成伯胺。
O N- K+ R OH TsCl R OTs SN2 O O N R O NH2NH2 R NH2

叔胺分子不能缔合,沸点与相应的烃相差不大。
B.溶解度 各种胺都能与水形成氢键,因此,分子量低的胺可溶 解于水;

芳香胺一般难溶或微溶于水。

13.2.2 红外光谱
大多数伯胺的N—H伸缩振动在3400-3300cm-1和3300-3200cm-1 处有两个中等强度的吸收峰.
芳香族伯胺则在3500-3390cm-1和3420-3300cm-1区域。
CH3(CH2)6CH2Br
过量NH3
CH3(CH2)6CH2NH2 + [CH3(CH2)6CH2]2NH 45% 43%
NH2
+ ClCH2
NaHCO3, H2O 90~95oC, 4 h
NHCH2 85%~87%

13.4.2 Gabriel法
以邻苯二甲酰亚胺的钾盐为亲核试剂,与卤代烷进行烷基化 反应,所得到的N-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经水解或肼解得到伯 胺(Gabriel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