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馈线监控终端共147页文档

合集下载

1南方电网公司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资料

1南方电网公司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资料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B/T2423.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d:自由跌落
e)所有紧固件均应选用不锈钢材质。
f)终端的端子板定义须采用印刷字体并贴于箱门内侧。
4.2.2.2箱式结构
a)挂箱颜色:RAL7035,挂箱宽深高尺寸不大于:500mm×350mm×700mm。
b)采用304不锈钢材质,表面拉毛工艺或喷塑工艺处理。前门加工所使用的板材厚度≧2.0mm,箱体板材厚度≧1.5mm。
4.1.2.1周围空气温度
对于周围环境空气温度高于40℃处的设备,其外绝缘在干燥状态下的试验电压应取本标准的额定耐受电压值乘以温度校正因数Kt:
式中:T ——环境空气温度,℃。
4.1.2.2海拔高度
对于安装在海拔高于1000m处的设备,外绝缘在使用地点的绝缘耐受水平应为额定绝缘水平乘以海拔修正系数Ka。海拔修正系数Ka可按下式计算,且对于海拔1000m及以下不需要修正:
c)月平均值不超过:95%;
d)最大绝对湿度:35g/m3。
4.1.1.4耐受地震能力
规定为8度,应满足表4.1的规定。
表4.1 耐受地震烈度试验
考核波形
设防烈度
8度
9度
人工合成地震波或实震记录
0.25g
0.5g
正弦共振拍波
0.15g
0.3g
注:g为地心引力加速度,g=9.8m/s2
试验方法按GB/T 13540进行。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技术规范目录1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标准技术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环境条件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试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A馈线终端无线通信安装位置、航插尺寸定义(参考性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B 馈线终端接口定义(规范性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技术规范1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GB/T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GB/T 阻尼振荡磁场的抗扰度试验GB/T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B/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兼容性GB/T 11022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GB/T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GB/T 5096 电子设备用机电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GB/T 19520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GB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五部分:对户外公共场所的成套设备—动力配电网用电缆分线箱(CDCs)的特殊要求DL/T 637-199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DL/T 7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DL/T 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Q/GDW 382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Q/GDW 513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Q/GDW 514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Q/GDW 625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标准化设计技术规定2 技术要求概述馈线终端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箱式馈线终端和罩式馈线终端。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

(2)利用重合器和重合器
线路上开关均采用重合器,采用重合器作为馈 线分段开关。重合器具有切断短路电流的能力, 并且自身具有保护与自动化功能。
第六页,共七十八页。
(3)利用点对点通信
采用具有电动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或环网柜作 为馈线分段开关,同时配置具有通信功能的馈 线监控终端。在线路故障、变电站出线断路器 跳闸后,线路各分段负荷开关的馈线监控终端 间通过点对点通信交换故障信息,经馈线监控 终端分析判断,识别故障区段,并自动隔离故 障,自动恢复非故障区段的供电。
5) 又经过一段延时后,重合器A进行第二次重合,而分段器C保持在分闸状态,从而隔离了故 障区段,恢复了健全区段的供电。
第二十五页,共七十八页。
1.隔离永久故障区段
图6-5 重合器与过电流脉冲计数型分段器配合隔离永久性故障区段的过程
a)正常运行 b~d)故障隔离过程 e)故障隔离
第二十六页,共七十八页。
4) 经过7s的X时限后,分段器B自动合闸,将电供至b区段。
5) 又经过7s的X时限后,分段器D自动合闸,将电供至d区段。
6) 分段器B合闸后,经过14s的X时限后,分段器C自动合闸。
7) 重合器A再次跳闸后,又经过5s进行第二次重合,分段器B、D和E依次自动合 闸,而分段器C因闭锁保持分闸状态,从而隔离了故障区段,恢复了健全区段供 电。
第三十六页,共七十八页。
2.矩阵运算型配电网馈线故障区段定位算法
矩阵算法因其简明直观、计算量小等特点, 应用更为广泛。这类方法首先针对配电网的 拓扑结构获得一个网络描述矩阵,在发生故 障时,根据馈线分段开关处和主变电站处的 馈线监控终端上报的过电流信息生成一个故 障信息矩阵,通过网络描述矩阵及故障信息 矩阵的运算得到故障判定矩阵,由故障判定 矩阵就可判断和隔离故障区段了。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版本号:2016版V1.1编号: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3月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目录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书使用说明1. 本技术规范书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 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 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南方电网公司10kV/20kV电压等级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

4. 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

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表 2.7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本单位公章,提交物资招标组织部门。

物资招标组织部门及时将“表 2.7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移交给技术标书审查会。

技术标书审查会确认“表2.7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内容的可行性并书面答复:1)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2)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3)需要修正污秽、温度、海拔等条件。

当发生需求变化时,需由技术规范组织编写部门组织的标书审查会审核通过后,对修改形成的“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技术规范书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5. 技术规范的页面、标题、标准参数值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6. 投标人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1 标准技术参数”、“2 项目需求部分”和“3 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

填写“2 项目需求部分”时,应严格按“项目单位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招标文件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

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时,如有偏差除填写“表3.2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相应试验报告。

目录1 总则 (1)2 工作范围 (1)2.1 工程概况 (1)2.2 范围和界限 (1)2.3 服务范围 (2)3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 (3)4 使用条件 (4)4.1 正常使用条件 (4)4.2 特殊使用条件 (5)5 技术要求 (6)5.1 技术参数 (6)5.2 设计和结构要求 (6)6 试验 (17)6.1 试验条件 (17)6.2 型式试验 (17)6.3 出厂试验 (18)6.4 现场试验及调试 (18)7 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19)8 企业VI标识 (19)9 技术文件要求 (20)9.1 一般要求 (20)9.2 资料文件 (21)9.3 设计联络 (22)10 监造、包装、运输和贮存及质量保证 (22)10.1 监造 (22)10.2 包装 (22)10.3 运输 (23)10.4 安装指导 (23)10.5 质量保证 (23)11 接口要求 (24)附录A 设备标准配置表 (29)附录B馈线终端通信安装位置、航插尺寸定义(参考性附录) (30)1总则1.1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中国南方电网公司采购的10kV/20kV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它提出了该设备本体及附属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技术规范目录1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标准技术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环境条件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试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A馈线终端无线通信安装位置、航插尺寸定义(参考性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B 馈线终端接口定义(规范性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技术规范1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GB/T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GB/T 阻尼振荡磁场的抗扰度试验GB/T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B/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兼容性GB/T 11022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GB/T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GB/T 5096 电子设备用机电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GB/T 19520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GB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五部分:对户外公共场所的成套设备—动力配电网用电缆分线箱(CDCs)的特殊要求DL/T 637-199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DL/T 7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DL/T 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Q/GDW 382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Q/GDW 513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Q/GDW 514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Q/GDW 625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标准化设计技术规定2 技术要求概述馈线终端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箱式馈线终端和罩式馈线终端。

SY802A配电监控终端说明书V5.0

SY802A配电监控终端说明书V5.0

SY802A配电监控终端使用说明书市三源电力设备制造目录1.概述 (2)2.功能特性 (3)2.1测量计算功能 (3)2.2数据统计存储功能 (3)2.3无功自动补偿控制功能 (4)2.4开关量采集功能 (4)3.技术参数 (4)4.外形结构 (6)5.端子接线 (6)5.1 SY802A终端端子接线图 (6)5.2 SY802A端子接线说明 (7)5.3 SY802A-16终端端子接线图 (12)5.4 SY802A-16端子接线说明 (12)6.按键及显示 (13)6.1 终端面板及按键 (13)6.2 终端的按键使用 (14)6.3 显示功能 (14)6.3.1终端信息菜单 (15)6.3.2实时数据菜单 (16)6.3.3无功控制参数 (20)6.3.4远方抄表 (22)6.3.5基本参数 (22)6.3.6谐波数据 (24)6.3.7 投切测试 (25)7.选型参照表 (25)8.订货信息 (28)1. 概 述SY802A 配电监控终端(简称终端)是一种微机型、数字式三相高级电力监控终端,终端集综合配电参数监测、电压监测、谐波监测、电度计量、无功补偿控制及其他监控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可以取代常规仪表、RTU 及变送器,实现综合监控任务,具有远程通信和集中数据采集功能。

该终端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工矿企业的配电室中,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系列产品之一。

该终端符合如下标准:《市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技术条件》; 《0.2和0.5级电子式交流有功电度表》;《DL/T597-1996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订货技术条件》;通讯规约支持配电网监控管理系统通讯规约、IEC-870-5-101规约。

终端在电力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示意如图1所示:图1 SY802A 终端在电力监控系统中的应用SY802A监控终端电缆故障指示器电量表2.功能特性2.1测量计算功能终端主要对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进行测量,并计算三相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电气参数,测量及计算的数据如下:➢三相电压、三相电流。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技术规范目录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2 技术要求 (1)3 标准技术参数 (10)4 环境条件表 (12)5 试验 (13)附录A馈线终端无线通信安装位置、航插尺寸定义(参考性附录) (14)附录B 馈线终端接口定义(规范性附录) (28)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技术规范1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关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626.1 电磁兼容试验与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GB/T 17626.2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8 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0 阻尼振荡磁场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1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与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B/T 15153.1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与电磁兼容兼容性GB/T 11022 高压开关设备与操纵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GB/T 14285 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GB/T 5096 电子设备用机电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GB/T 19520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GB 7251.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与操纵设备第五部分:对户外公共场所的成套设备—动力配电网用电缆分线箱(CDCs)的特殊要求DL/T 637-199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DL/T 7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DL/T 634.5101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T 634.5104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使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DL/T 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Q/GDW 382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Q/GDW 513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Q/GDW 514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Q/GDW 625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标准化设计技术规定2技术要求2.1概述馈线终端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箱式馈线终端与罩式馈线终端。

[配电网,馈线,系统,其他论文文档]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

[配电网,馈线,系统,其他论文文档]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一引言配电自动化技术是服务于城乡配电网改造建设的重要技术,配电自动化包括馈线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通信技术是配电自动化的关键。

目前,我国配电自动化进行了较多试点,由配电主站、子站和馈线终端构成的三层结构已得到普遍认可,光纤通信作为主干网的通信方式也得到共识。

馈线自动化的实现也完全能够建立在光纤通信的基础上,这使得馈线终端能够快速地彼此通信,共同实现具有更高性能的馈线自动化功能。

二。

配电网馈线保护的技术现状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和配电三部分组成。

发电环节的保护集中在元件保护,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发电厂发生电气故障时将设备的损失降为最小。

输电网的保护集中在输电线路的保护,其首要目的是维护电网的稳定。

配电环节的保护集中在馈线保护上,配电网不存在稳定问题,一般认为馈线故障的切除并不严格要求是快速的。

不同的配电网对负荷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要求不同。

许多配电网仅是考虑线路故障对售电量的影响及配电设备寿命的影响,尚未将配电网故障对电力负荷(用户)的负面影响作为配电网保护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用户用电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供电可靠性和供电电能质量成为配电网的工作重点,而配电网馈线保护的主要作用也成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提高电能质量,具体包括馈线故障切除、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

具体实现方式有以下几种:2.1传统的电流保护电流保护实现配电网保护的前提是将整条馈线视为一个单元。

当馈线故障时,将整条线路切掉,并不考虑对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这些不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

另一方面,由于依赖时间延时实现保护的选择性,导致某些故障的切除时间偏长,影响设备寿命。

2.2重合器方式的馈线保护实现馈线分段、增加电源点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基础。

重合器保护是将馈线故障自动限制在一个区段内的有效方式「参考文献」。

参见图1,重合器R位于线路首端,该馈线由A、B、C三个分段器分为四段。

当AB区段内发生故障F1,重合器R动作切除故障,此后,A、B、C分段器失压后自动断开,重合器R经延时后重合,分段器A电压恢复后延时合闸。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课件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课件

馈线自动化的优势与必要性
馈线自动化可以实现对配电网的实时监测与远程控制,提高故障定位与恢复速度,降低事故风险和能源损耗, 同时也可以提升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运行效果。
馈线自动化的基本原理
馈线自动化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采集与传输、远程监测与控制、自动化设备 与系统集成以及智能算法与决策支持等方面。这些原理相互协作,实现对馈 线的全面管理和控制。
馈线自动化的系统架构
馈线自动化的系统架构包括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监测与控制子系统、远程操作与管理子系统以及智能算法 与决策支持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馈线自动化系统。
馈线自动化的设备组成
馈线自动化的设备组成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远程控制装置、智能终端装置和管理系统。这些设备共同 工作,实现对馈线的监测、控制和管理。
馈线自动化的数据通信技术
馈线自动化的数据通信技术包括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和互联网通信。通过这 些技术,可以实现实时数据传输、远程控制和远程管理,进一步提高馈线自 动化的效果。
馈线自动化的控制策略
馈线控制策略包括传统策略和智能策略。传统策略基于经验规则和规则库, 智能策略则采用智能算法和优化模型。合理的控制策略可以提高馈线运行的 效率和稳定性。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 PPT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基本概念、优势与必要性、系统架构、设 备组成、数据通信技术、控制策略以及操作方式等内容,深入讨论了其运维、 安全性、应用案例、发展趋势与技术挑战。
什么是配电网馈线自动化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是一种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配电网馈线的自动监测、自 动控制和自动操作的系统。它可以提高能源管理的效率,减少人工操作的工 作量,并增强配电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配电网馈线监控终端

配电网馈线监控终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配电网馈线监控终端
目录
• 引言 • 配电网馈线监控终端概述 • 监控终端硬件设计 • 监控终端软件设计 • 监控终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 • 监控终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配电网馈线监控的重要性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配电网馈线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 稳定运行对于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馈线监控终端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配电网运行状 态的全面感知和智能决策。
关注新兴技术在馈线监控终端中的应用
关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馈线监控终端中的应用 前景,提升监控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自适应能力。
完善馈线监控终端的标准和规范
推动馈线监控终端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与完善,促进不同厂家和型 号设备的互联互通和互换性,降低系统建设和运维成本。
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处理,实现馈线故 障的快速检测和准确定位,为故障隔离和 恢复供电提供依据。
控制与执行
本地保护与自动控制
接收主站下发的控制命令,对馈线开关进 行远程操控,实现馈线的自动重合闸、负 荷转移等功能。
具备本地保护功能,可在馈线发生故障时 自动切断故障段,同时通过自动控制策略 实现非故障段的恢复供电。
馈线监控终端的应用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馈线监控终端能够有效地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线损和故障率 ,提升供电服务质量。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深入研究馈线监控终端的优化配置
针对不同类型的配电网结构和运行需求,研究馈线监控终端的优化配 置策略,提高监控系统的性价比和实用性。
加强馈线监控终端与配电自动化的协同研究

(完整word版)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技术规范

(完整word版)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技术规范
p)应满足国家发改委14号令及国家电网公司二次安全防护相关要求。
223.2“三遥”FTU功能要求
a)满足2.4.1基本功能要求。
b)具备为开关动作提供配套电源的能力,满足控制开关分合闸,数据远传及远方控制功能。
c)具备就地/远方切换开关和控制出口硬压板,支持控制出口软压板功能;
d)具备双路供电电源输入和自动无缝切换功能。
d)抗浪涌干扰的要求
按GB/T 15153.1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在施加如表5规定的浪涌干扰电压和1.2/50卩s波形的情况下,设备应能正常工作,其性能指 标符合基本性能的要求。
表5高频干扰、快速瞬变和浪涌试验的主要参数
试验项目
级别
共模试验值(*)
试验回路
高频干扰
3
2.5kVP
信号、控制回路和电源回路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626.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
GB/T 17626.2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Leabharlann 5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8
d)无线通信模块与SIM卡的接口应符合GSM11.11的要求,与SIM卡交互数据应符合GSM11.14要 求。
e)无线通信模块支持端口数据监视功能,具备网络中断自动重连功能。
f)无线通信模块应支持SMS管理功能,可通过SMS支持关键参数设置、状态查询、故障诊断功能。
g)无线通信模块应支持本地维护功能,可通过本地维护接口支持调试、参数设置、状态查询和软 件升级。

配电网馈线监控终端PPT课件

配电网馈线监控终端PPT课件
第34页/共147页
4.1.5 环网柜和开闭所的馈线终端单元
图4-3 馈线终端单元 a)多个馈线终端单元组网 b)CAN接口示意图
第35页/共147页
4.2 馈线监控终端数据采集原理
4.2.1 4.2.2 4.2.3 4.2.4 4.2.5
概述 模拟量采集的基本原理 交流采样算法 数字滤波原理 开关量输入/输出
第24页/共147页
5.CPU
馈线终端单元控制器中核心器件CPU的运算速度和位数的选择应以“够用”为原则,以 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完成馈线终端单元必备的功能,并有一定的扩充余地。
第25页/共147页
4.1.4 馈线终端单元的软件
1.测控功能 2.故障检测功能 3.报文转发功能
第26页/共147页
1.测控功能
第19页/共147页
4.1.3 馈线终端单元的硬件
图4-1 馈线终端单元的硬件框图 第20页/共147页
1.交流量采集回路
交流量采集回路的设计需根据应用场合综合考虑:需要监视的交流通道数量和各通道的 输入范围,前置低通滤波器的参数,A/D转换的位数、输入范围和转换速度等。
第21页/共147页
2.数字量输入回路
数字量输入回路比模拟量回路简单。馈线终端单元内部使用的工作电源一般是DC24V 或DC48V,数字量输入回路使用的电源一般也采用DC24V或DC48V。
第22页/共147页
3.数字量输出回路
数字量输出回路是馈线终端单元的执行接口,其安全可靠的工作对馈线终端单元至关重 要。数字量输出从软件和硬件设计都应考虑为顺序逻辑控制出口,以保证动作的可靠性。
第11页/共147页
9) 定值远方修改和召唤定值功能。
为了能够在故障发生时及时地启动事故记录等过程,必须对馈线监控终端进行整定,并 且整定值应能随着配电网运行方式的改变而自适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