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制剂复配最佳配方精修订

合集下载

农药复配混用知识大全及经典配方

农药复配混用知识大全及经典配方

农药复配混用知识大全及经典配方在病虫害防治中,单剂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为增加防效达到兼治的效果,农药的混用得到推广和应用。

农药的合理混用,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防治不同病虫的农药混用还可以减少施药次数,从而降低劳动成本。

农药混用次序①农药混配顺序要准确,叶面肥与农药等混配的顺序通常为:微肥、水溶肥、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水、乳油依次加入(原则上农药混配不要超过三种),每加入一种即充分搅拌混匀,然后再加入下一种。

②先加水后加药,进行二次稀释混配时,建议先在喷雾器中加入大半桶水,加入第一种农药后混匀。

然后,将剩下的农药用一个塑料瓶先进行稀释,稀释好后倒入喷雾器中,混匀,以此类推(想药效好,就千万别偷懒)。

③无论混配什么药剂都应该注意“现配现用、不宜久放”。

药液虽然在刚配时没有反应,但不代表可以随意久置,否则容易产生缓慢反应,使药效逐步降低。

农药混用原则● 不同毒杀机制的农药混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混用,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

● 不同毒杀作用的农药混用杀虫剂有触杀、胃毒、熏蒸、内吸等作用方式,杀菌剂有保护、治疗、内吸等作用方式,如果将这些具有不同防治作用的药剂混用,可以互相补充,会产生很好的防治效果。

● 作用于不同虫态的杀虫剂混用作用于不同虫态的杀虫剂混用可以杀灭田间的各种虫态的害虫,杀虫彻底,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 具有不同时效的农药混用农药有的种类速效性防治效果好,但持效期短;有的速效性防效虽差,但作用时间长。

这样的农药混用,不但施药后防效好,而且还可起到长期防治的作用。

● 与增效剂混用增效剂对病虫虽无直接毒杀作用,但与农药混用却能提高防治效果。

● 作用于不同病虫害的农药混用几种病虫害同时发生时,采用该种方法,可以减少喷药的次数,减少工作时间,从而提高功效。

农药混用的注意事项农药混用虽有很多好处,但切忌随意乱混。

不合理地混用不仅无益,而且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芸苔素内酯复配好吗 芸苔素内酯的复配配方.doc

芸苔素内酯复配好吗 芸苔素内酯的复配配方.doc

芸苔素内酯复配好吗芸苔素内酯的复配配方芸苔素内酯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因其芸苔素内酯用量最小而效果最高,被称为第6类植物激素。

具有提高光合作用、调节营养分配,促进茎叶碳水化合物向子粒转运、提高作物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抗逆能力、促进植物弱势部位的生长能力等功能。

那么芸苔素内酯复配好吗?芸苔素内酯如何复配其他药剂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吧。

芸苔素内酯复配好吗芸苔素内酯复配好,且效果显著。

芸苔素内酯其主要功效为提高酶的活性,芸苔素内酯提高种子活力,芸苔素内酯促进早期发育;芸苔素内酯增强光合效率,芸苔素内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芸苔素内酯提高作物耐寒、耐旱、耐涝、耐盐碱能力,提高抗逆能力。

芸苔素内酯减轻农药药害及化学污染药害;芸苔素内酯抗多种病毒、细菌、真菌的危害,并增强作物抗病能力。

芸苔素内酯的复配配方1、氯吡脲+芸苔素内酯氯吡脲膨果效果显著;与芸苔素内酯复配,既能促进果实膨大,又能促进植物生长,保共保果,防止落果,对器官的横向生长和纵向生长都有促进作用,从而起到膨大果实的作用。

有效的改善果实的品质。

试验证明,用在小麦和水稻上,能增加千粒重,达到增产的效果。

2、叶面肥+赤霉素+芸苔素内酯能促进幼苗生长及果实膨大促进坐果、增产促进坐果及膨大促进坐果增产及体眠芽萌发促进壮苗促进生长增收。

喷保果药一般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前约15天喷1次,以后每隔约15天喷1次,一般喷2~3次。

3、芸苔素内酯+胺鲜酯芸苔素内酯和鲜露胺鲜酯其制剂为水剂,是最近两年流行起来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效果好、安全性高。

4、芸苔素内酯+乙烯利乙烯利可以矮化玉米株高,促进根系发育,抗倒伏,但果穗发育也明显受抑制。

与芸苔素内酯复配后处理玉米,比单独用乙烯利或芸苔素内酯,具有明显增强根系活力,延缓后期叶片衰老,促进果穗发育,植株矮化,茎粗,纤维素含量高,增强茎杆韧性,在大风天气里对照倒伏率大大降低,较对照增产52.4%。

5、芸苔素内酯+胺鲜酯+乙烯利这种复配方式是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玉米控旺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是现在控制玉米株高最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农药的复配和混配

-农药的复配和混配

农药合理使用技术漫谈之十三责任编辑:风摇一叶舟原创作者:一意孤行赵占周来源:论坛2012-11-09 11:17农药合理使用技术漫谈之十三------------农药的复配和混配生产中,同一块农田里往往有多种病虫草同时在为害,为了提高防治效率减轻劳动程度,这就需要多种农药混配(桶混)或复配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当某种病害或虫害对某种农药产生抗药性时也需要混配上靶标生物更为敏感的药剂。

农药的混配,在生产中是最常见的一种使用方法。

农药的混配,往往不是那么简单的仅凭自己的防治意愿把几种药剂混合在一起就可以使用。

农药化合物的性质、制剂工艺、田间病虫害的发生变化趋势等,都是制约药剂混配配方的重要因素。

农药的混配目的是为了把田间病虫害予以控制,所以,不同药剂混配之后要达到以下指标。

1、混配后不影响药剂的生化稳定性进而降低药效或出现药害: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等不能和碱性物质混配,有机硫杀菌剂代森类和福美类对酸性物质敏感,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常识。

但更需要注意的是,药剂之间混配后不能降低其生物活性。

例如,氟虫腈和阿维菌素不能混配使用。

因为氟虫腈的作用靶标位点是害虫的氯离子通道抑制剂,阿维菌素则是氯离子通道激活剂,作用方向相反。

可想而知这两种药剂混配使用,药效会不增反降!2、混配后不影响药液的物理性状:众所周知,我们之所以要把药剂做成一定含量的制剂、再按要求兑水把药剂配制成药液、再用适宜的喷药器械喷在作物体上或杂草上,其目的就是要把实际剂量很小的药剂均匀的分散在靶标生物体上达到杀虫、杀菌、除草或调节作物生长的目的。

在这诸多环节中,从喷头喷出的药液变成的药滴能否很好的落在靶标上并均匀展开湿润,是能否达到较高防效的关键环节之一。

研究发现,药滴落在植物体上后要经过接触、湿润和展开三个步骤。

大家知道,诸如水稻、甘蓝、小麦、果树等作物的叶片表面往往是高度不亲水的,落在上面的水滴很难展开湿润。

为了达到药剂在作物体上能够均匀湿润展开,在药剂中添加乳化剂、湿润剂等辅料物质把药剂制成乳油、可湿性粉、水分散粒剂等,其目的是降低药剂在植物体表面上的表面张力不易聚并成大药滴滚落下去。

聚氧乙烯醚和聚羧酸盐复配体系在430 g·L-1戊唑醇水悬浮剂中的应用

聚氧乙烯醚和聚羧酸盐复配体系在430 g·L-1戊唑醇水悬浮剂中的应用

聚氧乙烯醚和聚羧酸盐复配体系在430 g·L-1戊唑醇水悬浮剂中的应用作者:朱红翁雨佳任天瑞张博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第03期摘要:研究了聚羧酸鹽分散剂SD-840和聚氧乙烯醚分散剂601P的复配体系对430 g·L-1戊唑醇水悬浮剂(SC)悬浮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戊唑醇SC热贮前后各样品的粒径大小、Zeta电势、黏度、悬浮率的变化,发现与单独使用SD-840,601P相比,两者的复配体系制备的430 g·L-1戊唑醇SC稳定性能好,尤其在SD-840和601P质量比为m(SD-840):m (601P)=0.75体系中,水悬浮剂稳定性能最佳,热贮前后的粒径和悬浮率变化最小,热贮前后粒径分布D90分别为2.35 μm和2.50 μm,悬浮率热贮前后分别为99.47%和96.58%.关键词:戊唑醇; 水悬浮剂(SC); 聚羧酸盐; 聚氧乙烯醚; 悬浮稳定性中图分类号: O 614.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5137(2020)02-0158-09The application of the mixed system of polyoxyethylene ether and polycarboxylate in 430 g·L-1 tebuconazole suspension concentrateZHU Hong, WENG Yujia, REN Tianrui*, ZHANG Bo*(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Abstract: The mixed surfactant system is helpful to improve suspension stability of pesticide suspension concentrate(SC). Herein,the effect of the mixed system of polysacchanate dispersant SD-840 and polyoxyethylene ether dispersant 601P on the stability of 430 g·L-1 tebuconazole SC was studied.The changes of the particle size,zeta potential,viscosity,and suspension rate of 430 g·L-1 tebuconazole SC before and after the thermal storage were carefully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spension stability of 430 g·L-1 tebuconazole SC obtained by the mixed system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SC prepared by only SD-840 or 601P, respectively.Especially,the SC obtained by the mixed system with a 0.75 mass ratio between SD-840 and 601P exhibited the superior suspension stability and minimum variation of particle size and suspension rate before and after thermal storage.The suspension rates and D90 particle diameters before and after thermal storage were99.47%,96.58% and 2.35 μm,2.50 μm, respectively.Key words: tebuconazole; suspension concentrate(SC); polyoxyethylene ether; polycarboxylate; suspension stability0 引言表面活性剂复配因其优秀的综合性能,在农药制剂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农药水悬浮剂(SC)以水作为介质,具有分散性好、悬浮率高、渗透力强等优点[1-2].但水悬浮剂是热力学不稳定多相分散体系,贮存期间容易出现颗粒聚集、析水、沉降、分层结底等物理稳定性问题[3-4].研究表明,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可有效提高农药水悬浮体系的物理稳定性能[5-7].黄亚雄等[8]使用聚羧酸盐分散剂SD-815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P-10复配研制出250 g·L-1莠去津40 g·L-1甲基磺草酮水悬浮剂,在热贮14 d后,在标准硬水和3倍硬水中悬浮率均大于90%,其他各项性能均达标.黄亚雄等[9]使用单十二烷基磷酸钾与NP-10复配体系制备了35%嘧菌酯悬浮剂,热贮后在标准硬水和3倍硬水中悬浮率均达到90%以上,且未出现析水分层现象.与单一表面活性剂制备的35%嘧菌酯悬浮剂相比,产品性能有明显提高.由此可见,研究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对改善农药水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选用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的戊唑醇作为研究对象,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32 mg·L-1,20 ℃)且稳定,适宜加工成水悬浮剂,选取阴离子型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SD-840与非离子型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剂601P作为分散剂,考察了不同分散剂体系对戊唑醇水悬浮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希望对其水悬浮剂的配方筛选起到借鉴作用.1 实验1.1 实验试剂与仪器戊唑醇原药(质量分数为93%,派斯蒂公司);SD-840(质量分数大于等于95%,聚羧酸盐类分散剂,为阴离子型分散剂,上海是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601P(质量分数大于等于95%,聚氧乙烯醚类分散剂,为非离子型分散剂,上海是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乙二醇(质量分数为99%,国药集团试剂有限公司);黄原胶(工业级,河南西纳生物有限公司);AFE-1410消泡剂(质量分数为10%,DowCorning公司);锆珠(质量分数为95%,浙江金琨镐业公司).QBZY型全自动表面张力仪,上海衡平仪器仪表厂;JL-1198型激光粒度仪,成都精新粉体测试设备有限公司;ZETASIZER Nano-ZS90,英国马尔文公司;DHG-9101.OS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齐欣科学仪器有限公司;MCR-102型智能流变仪,奥地利安东帕(中国)有限公司.1.2 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室温下,采用铂金板法[10],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下分散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值,每个浓度测量3次,取平均值.1.3 430 g·L-1戊唑醇SC的制备配置原药为39%(质量分数),单一或复配分散剂为4%(质量分数),黄原胶为0.1%(质量分数),乙二醇为3%(质量分数)的水溶液.按上述比例称取除黄原胶外各组分,加入锆珠100 g,于1 200 r·min-1转速下研磨2 h,再加入黄原胶,转速降至700 r·min-1,研磨10~15 min,过滤即得430 g·L-1戊唑醇SC.1.4 430 g·L-1戊唑醇SC物理稳定性能的测定1.4.1 热贮稳定性测试按照GB/T 19137-2003方法进行热贮.1.4.2 粒径的测定采用JL-1198型激光粒度仪测定戊唑醇SC粒径.1.4.3 悬浮率的测定参照国家标准GB/T 14825-2006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进行测试.1.4.4 Zeta电势的测定使用Zetasizer Nano-ZS90测试试样的Zeta电位,测试温度为25 ℃.1.4.5 黏度和流变性能的测定使用MCR-102模块化高级旋转流变仪测试戊唑醇SC的黏度、剪切速率-黏度和三段式剪切流变稳定性[11],测试温度为25 ℃.2 结果与讨论2.1 分散剂表面张力的测定在控制溫度为25 ℃,压强为101 kPa的条件下,测定分散剂表面张力,绘制表面张力(γ)-物质的量浓度(C)曲线,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看出,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小于CMC时,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达到CMC时,表面张力降低不显著,根据曲线拐点确定分散剂的CMC(Y).实验测得的Y如表1所示,根据Y从小到大依次为2,3,1,4,5.其中,X SD-840为SD-840占分散剂总量的质量分数,1,2,3,4,5的X SD-840值分别为0,0.25,0.50,0.75和1.00.ГCMC=(-1/2.303nRT)(dγ/d lg C)T,(1)式中,ГCMC为最大吸附量(mol·cm-2);γ为溶液的表面张力(mN·m-1);C为溶液特质的量的浓度(mol·L-1);n是其界面浓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而变化的物种数;R为气体常数,其值为8.314 J·mol-1·K-1;T为热力学绝对温度(K),T为298 K.本文作者选用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的戊唑醇作为研究对象,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32 mg·L-1,20 ℃)且稳定,适宜加工成水悬浮剂,选取阴离子型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SD-840与非离子型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剂601P作为分散剂,考察了不同分散剂体系对戊唑醇水悬浮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希望对其水悬浮剂的配方筛选起到借鉴作用.1 实验1.1 实验试剂与仪器戊唑醇原药(质量分数为93%,派斯蒂公司);SD-840(质量分数大于等于95%,聚羧酸盐类分散剂,为阴离子型分散剂,上海是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601P(质量分数大于等于95%,聚氧乙烯醚类分散剂,为非离子型分散剂,上海是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乙二醇(质量分数为99%,国药集团试剂有限公司);黄原胶(工业级,河南西纳生物有限公司);AFE-1410消泡剂(质量分数为10%,DowCorning公司);锆珠(质量分数为95%,浙江金琨镐业公司).QBZY型全自动表面张力仪,上海衡平仪器仪表厂;JL-1198型激光粒度仪,成都精新粉体测试设备有限公司;ZETASIZER Nano-ZS90,英国马尔文公司;DHG-9101.OS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齐欣科学仪器有限公司;MCR-102型智能流变仪,奥地利安东帕(中国)有限公司.1.2 表面張力和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室温下,采用铂金板法[10],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下分散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值,每个浓度测量3次,取平均值.1.3 430 g·L-1戊唑醇SC的制备配置原药为39%(质量分数),单一或复配分散剂为4%(质量分数),黄原胶为0.1%(质量分数),乙二醇为3%(质量分数)的水溶液.按上述比例称取除黄原胶外各组分,加入锆珠100 g,于1 200 r·min-1转速下研磨2 h,再加入黄原胶,转速降至700 r·min-1,研磨10~15 min,过滤即得430 g·L-1戊唑醇SC.1.4 430 g·L-1戊唑醇SC物理稳定性能的测定1.4.1 热贮稳定性测试按照GB/T 19137-2003方法进行热贮.1.4.2 粒径的测定采用JL-1198型激光粒度仪测定戊唑醇SC粒径.1.4.3 悬浮率的测定参照国家标准GB/T 14825-2006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进行测试.1.4.4 Zeta电势的测定使用Zetasizer Nano-ZS90测试试样的Zeta电位,测试温度为25 ℃.1.4.5 黏度和流变性能的测定使用MCR-102模块化高级旋转流变仪测试戊唑醇SC的黏度、剪切速率-黏度和三段式剪切流变稳定性[11],测试温度为25 ℃.2 结果与讨论2.1 分散剂表面张力的测定在控制温度为25 ℃,压强为101 kPa的条件下,测定分散剂表面张力,绘制表面张力(γ)-物质的量浓度(C)曲线,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看出,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小于CMC时,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达到CMC时,表面张力降低不显著,根据曲线拐点确定分散剂的CMC(Y).实验测得的Y如表1所示,根据Y从小到大依次为2,3,1,4,5.其中,X SD-840为SD-840占分散剂总量的质量分数,1,2,3,4,5的X SD-840值分别为0,0.25,0.50,0.75和1.00.ГCMC=(-1/2.303nRT)(dγ/d lg C)T,(1)式中,ГCMC为最大吸附量(mol·cm-2);γ为溶液的表面张力(mN·m-1);C为溶液特质的量的浓度(mol·L-1);n是其界面浓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而变化的物种数;R为气体常数,其值为8.314 J·mol-1·K-1;T为热力学绝对温度(K),T为298 K.本文作者选用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的戊唑醇作为研究对象,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32 mg·L-1,20 ℃)且稳定,适宜加工成水悬浮剂,选取阴离子型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SD-840与非离子型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剂601P作为分散剂,考察了不同分散剂体系对戊唑醇水悬浮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希望对其水悬浮剂的配方筛选起到借鉴作用.1 实验1.1 实验试剂与仪器戊唑醇原药(质量分数为93%,派斯蒂公司);SD-840(质量分数大于等于95%,聚羧酸盐类分散剂,为阴离子型分散剂,上海是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601P(质量分数大于等于95%,聚氧乙烯醚类分散剂,为非离子型分散剂,上海是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乙二醇(质量分数为99%,国药集团试剂有限公司);黄原胶(工业级,河南西纳生物有限公司);AFE-1410消泡剂(质量分数为10%,DowCorning公司);锆珠(质量分数为95%,浙江金琨镐业公司).QBZY型全自动表面张力仪,上海衡平仪器仪表厂;JL-1198型激光粒度仪,成都精新粉体测试设备有限公司;ZETASIZER Nano-ZS90,英国马尔文公司;DHG-9101.OS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齐欣科学仪器有限公司;MCR-102型智能流变仪,奥地利安东帕(中国)有限公司.1.2 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室温下,采用铂金板法[10],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下分散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值,每个浓度测量3次,取平均值.1.3 430 g·L-1戊唑醇SC的制备配置原药为39%(质量分数),单一或复配分散剂为4%(质量分数),黄原胶为0.1%(质量分数),乙二醇为3%(质量分数)的水溶液.按上述比例称取除黄原胶外各组分,加入锆珠100 g,于1 200 r·min-1转速下研磨2 h,再加入黄原胶,转速降至700 r·min-1,研磨10~15 min,过滤即得430 g·L-1戊唑醇SC.1.4 430 g·L-1戊唑醇SC物理稳定性能的测定1.4.1 热贮稳定性测试按照GB/T 19137-2003方法进行热贮.1.4.2 粒径的测定采用JL-1198型激光粒度仪测定戊唑醇SC粒径.1.4.3 悬浮率的测定参照国家标准GB/T 14825-2006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进行测试.1.4.4 Zeta电势的测定使用Zetasizer Nano-ZS90测试试样的Zeta电位,测试温度为25 ℃.1.4.5 黏度和流变性能的测定使用MCR-102模块化高级旋转流变仪测试戊唑醇SC的黏度、剪切速率-黏度和三段式剪切流变稳定性[11],测试温度为25 ℃.2 结果与讨论2.1 分散剂表面张力的测定在控制温度为25 ℃,压强为101 kPa的条件下,测定分散剂表面张力,绘制表面张力(γ)-物质的量浓度(C)曲线,如图1所示.從图1中可看出,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小于CMC时,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达到CMC时,表面张力降低不显著,根据曲线拐点确定分散剂的CMC(Y).实验测得的Y如表1所示,根据Y从小到大依次为2,3,1,4,5.其中,X SD-840为SD-840占分散剂总量的质量分数,1,2,3,4,5的X SD-840值分别为0,0.25,0.50,0.75和1.00.ГCMC=(-1/2.303nRT)(dγ/d lg C)T,(1)式中,ГCMC为最大吸附量(mol·cm-2);γ为溶液的表面张力(mN·m-1);C为溶液特质的量的浓度(mol·L-1);n是其界面浓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而变化的物种数;R为气体常数,其值为8.314 J·mol-1·K-1;T为热力学绝对温度(K),T为298 K.本文作者选用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的戊唑醇作为研究对象,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32 mg·L-1,20 ℃)且稳定,适宜加工成水悬浮剂,选取阴离子型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SD-840与非离子型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剂601P作为分散剂,考察了不同分散剂体系对戊唑醇水悬浮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希望对其水悬浮剂的配方筛选起到借鉴作用.1 实验1.1 实验试剂与仪器戊唑醇原药(质量分数为93%,派斯蒂公司);SD-840(质量分数大于等于95%,聚羧酸盐类分散剂,为阴离子型分散剂,上海是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601P(质量分数大于等于95%,聚氧乙烯醚类分散剂,为非离子型分散剂,上海是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乙二醇(质量分数为99%,国药集团试剂有限公司);黄原胶(工业级,河南西纳生物有限公司);AFE-1410消泡剂(质量分数为10%,DowCorning公司);锆珠(质量分数为95%,浙江金琨镐业公司).QBZY型全自动表面张力仪,上海衡平仪器仪表厂;JL-1198型激光粒度仪,成都精新粉体测试设备有限公司;ZETASIZER Nano-ZS90,英国马尔文公司;DHG-9101.OS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齐欣科学仪器有限公司;MCR-102型智能流变仪,奥地利安东帕(中国)有限公司.1.2 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室温下,采用铂金板法[10],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下分散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值,每个浓度测量3次,取平均值.1.3 430 g·L-1戊唑醇SC的制备配置原药为39%(质量分数),单一或复配分散剂为4%(质量分数),黄原胶为0.1%(质量分数),乙二醇为3%(质量分数)的水溶液.按上述比例称取除黄原胶外各组分,加入锆珠100 g,于1 200 r·min-1转速下研磨2 h,再加入黄原胶,转速降至700 r·min-1,研磨10~15 min,过滤即得430 g·L-1戊唑醇SC.1.4 430 g·L-1戊唑醇SC物理稳定性能的测定1.4.1 热贮稳定性测试按照GB/T 19137-2003方法进行热贮.1.4.2 粒径的测定采用JL-1198型激光粒度仪测定戊唑醇SC粒径.1.4.3 悬浮率的测定參照国家标准GB/T 14825-2006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进行测试.1.4.4 Zeta电势的测定使用Zetasizer Nano-ZS90测试试样的Zeta电位,测试温度为25 ℃.1.4.5 黏度和流变性能的测定使用MCR-102模块化高级旋转流变仪测试戊唑醇SC的黏度、剪切速率-黏度和三段式剪切流变稳定性[11],测试温度为25 ℃.2 结果与讨论2.1 分散剂表面张力的测定在控制温度为25 ℃,压强为101 kPa的条件下,测定分散剂表面张力,绘制表面张力(γ)-物质的量浓度(C)曲线,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看出,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小于CMC时,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达到CMC时,表面张力降低不显著,根据曲线拐点确定分散剂的CMC(Y).实验测得的Y如表1所示,根据Y从小到大依次为2,3,1,4,5.其中,X SD-840为SD-840占分散剂总量的质量分数,1,2,3,4,5的X SD-840值分别为0,0.25,0.50,0.75和1.00.ГCMC=(-1/2.303nRT)(dγ/d lg C)T,(1)式中,ГCMC为最大吸附量(mol·cm-2);γ为溶液的表面张力(mN·m-1);C为溶液特质的量的浓度(mol·L-1);n是其界面浓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而变化的物种数;R为气体常数,其值为8.314 J·mol-1·K-1;T为热力学绝对温度(K),T为298 K.本文作者选用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的戊唑醇作为研究对象,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32 mg·L-1,20 ℃)且稳定,适宜加工成水悬浮剂,选取阴离子型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SD-840与非离子型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剂601P作为分散剂,考察了不同分散剂体系对戊唑醇水悬浮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希望对其水悬浮剂的配方筛选起到借鉴作用.1 实验1.1 实验试剂与仪器戊唑醇原药(质量分数为93%,派斯蒂公司);SD-840(质量分数大于等于95%,聚羧酸盐类分散剂,为阴离子型分散剂,上海是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601P(质量分数大于等于95%,聚氧乙烯醚类分散剂,为非离子型分散剂,上海是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乙二醇(质量分数为99%,国药集团试剂有限公司);黄原胶(工业级,河南西纳生物有限公司);AFE-1410消泡剂(质量分数为10%,DowCorning公司);锆珠(质量分数为95%,浙江金琨镐业公司).QBZY型全自动表面张力仪,上海衡平仪器仪表厂;JL-1198型激光粒度仪,成都精新粉体测试设备有限公司;ZETASIZER Nano-ZS90,英国马尔文公司;DHG-9101.OS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齐欣科学仪器有限公司;MCR-102型智能流变仪,奥地利安东帕(中国)有限公司.1.2 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室温下,采用铂金板法[10],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下分散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值,每个浓度测量3次,取平均值.1.3 430 g·L-1戊唑醇SC的制备配置原药为39%(质量分数),單一或复配分散剂为4%(质量分数),黄原胶为0.1%(质量分数),乙二醇为3%(质量分数)的水溶液.按上述比例称取除黄原胶外各组分,加入锆珠100 g,于1 200 r·min-1转速下研磨2 h,再加入黄原胶,转速降至700 r·min-1,研磨10~15 min,过滤即得430 g·L-1戊唑醇SC.1.4 430 g·L-1戊唑醇SC物理稳定性能的测定1.4.1 热贮稳定性测试按照GB/T 19137-2003方法进行热贮.1.4.2 粒径的测定采用JL-1198型激光粒度仪测定戊唑醇SC粒径.1.4.3 悬浮率的测定参照国家标准GB/T 14825-2006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进行测试.1.4.4 Zeta电势的测定使用Zetasizer Nano-ZS90测试试样的Zeta电位,测试温度为25 ℃.1.4.5 黏度和流变性能的测定使用MCR-102模块化高级旋转流变仪测试戊唑醇SC的黏度、剪切速率-黏度和三段式剪切流变稳定性[11],测试温度为25 ℃.2 结果与讨论2.1 分散剂表面张力的测定在控制温度为25 ℃,压强为101 kPa的条件下,测定分散剂表面张力,绘制表面张力(γ)-物质的量浓度(C)曲线,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看出,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小于CMC时,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达到CMC时,表面张力降低不显著,根据曲线拐点确定分散剂的CMC(Y).实验测得的Y如表1所示,根据Y从小到大依次为2,3,1,4,5.其中,X SD-840为SD-840占分散剂总量的质量分数,1,2,3,4,5的X SD-840值分别为0,0.25,0.50,0.75和1.00.ГCMC=(-1/2.303nRT)(dγ/d lg C)T,(1)式中,ГCMC为最大吸附量(mol·cm-2);γ为溶液的表面张力(mN·m-1);C为溶液特质的量的浓度(mol·L-1);n是其界面浓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而变化的物种数;R为气体常数,其值为8.314 J·mol-1·K-1;T为热力学绝对温度(K),T为298 K.本文作者選用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的戊唑醇作为研究对象,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32 mg·L-1,20 ℃)且稳定,适宜加工成水悬浮剂,选取阴离子型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SD-840与非离子型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剂601P作为分散剂,考察了不同分散剂体系对戊唑醇水悬浮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希望对其水悬浮剂的配方筛选起到借鉴作用.1 实验1.1 实验试剂与仪器戊唑醇原药(质量分数为93%,派斯蒂公司);SD-840(质量分数大于等于95%,聚羧酸盐类分散剂,为阴离子型分散剂,上海是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601P(质量分数大于等于95%,聚氧乙烯醚类分散剂,为非离子型分散剂,上海是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乙二醇(质量分数为99%,国药集团试剂有限公司);黄原胶(工业级,河南西纳生物有限公司);AFE-1410消泡剂(质量分数为10%,DowCorning公司);锆珠(质量分数为95%,浙江金琨镐业公司).QBZY型全自动表面张力仪,上海衡平仪器仪表厂;JL-1198型激光粒度仪,成都精新粉体测试设备有限公司;ZETASIZER Nano-ZS90,英国马尔文公司;DHG-9101.OS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齐欣科学仪器有限公司;MCR-102型智能流变仪,奥地利安东帕(中国)有限公司.1.2 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室温下,采用铂金板法[10],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下分散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值,每个浓度测量3次,取平均值.1.3 430 g·L-1戊唑醇SC的制备配置原药为39%(质量分数),单一或复配分散剂为4%(质量分数),黄原胶为0.1%(质量分数),乙二醇为3%(质量分数)的水溶液.按上述比例称取除黄原胶外各组分,加入锆珠100 g,于1 200 r·min-1转速下研磨2 h,再加入黄原胶,转速降至700 r·min-1,研磨10~15 min,过滤即得430 g·L-1戊唑醇SC.1.4 430 g·L-1戊唑醇SC物理稳定性能的测定1.4.1 热贮稳定性测试按照GB/T 19137-2003方法进行热贮.1.4.2 粒径的测定采用JL-1198型激光粒度仪测定戊唑醇SC粒径.1.4.3 悬浮率的测定参照国家标准GB/T 14825-2006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进行测试.1.4.4 Zeta电势的测定使用Zetasizer Nano-ZS90测试试样的Zeta电位,测试温度为25 ℃.1.4.5 黏度和流变性能的测定使用MCR-102模块化高级旋转流变仪测试戊唑醇SC的黏度、剪切速率-黏度和三段式剪切流变稳定性[11],测试温度为25 ℃.2 结果与讨论2.1 分散剂表面张力的测定在控制温度为25 ℃,压强为101 kPa的条件下,测定分散剂表面张力,绘制表面张力(γ)-物质的量浓度(C)曲线,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看出,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小于CMC时,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达到CMC时,表面张力降低不显著,根据曲线拐点确定分散剂的CMC(Y).实验测得的Y如表1所示,根据Y从小到大依次为2,3,1,4,5.其中,X SD-840为SD-840占分散剂总量的质量分数,1,2,3,4,5的X SD-840值分别为0,0.25,0.50,0.75和1.00.ГCMC=(-1/2.303nRT)(dγ/d lg C)T,(1)式中,ГCMC为最大吸附量(mol·cm-2);γ为溶液的表面张力(mN·m-1);C为溶液特质的量的浓度(mol·L-1);n是其界面浓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而变化的物种数;R为气体常数,其值为8.314 J·mol-1·K-1;T为热力学绝对温度(K),T为298 K.本文作者选用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的戊唑醇作为研究对象,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32 mg·L-1,20 ℃)且稳定,适宜加工成水悬浮剂,选取阴离子型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SD-840与非离子型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剂601P作为分散剂,考察了不同分散剂体系对戊唑醇水悬浮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希望对其水悬浮剂的配方筛选起到借鉴作用.1 实验1.1 实验试剂与仪器戊唑醇原药(质量分数为93%,派斯蒂公司);SD-840(质量分数大于等于95%,聚羧酸盐类分散剂,为阴离子型分散剂,上海是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601P(质量分数大于等于95%,聚氧乙烯醚类分散剂,为非离子型分散剂,上海是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乙二醇(质量分数为99%,国药集团试剂有限公司);黄原胶(工业级,河南西纳生物有限公司);AFE-1410消泡剂(质量分数为10%,DowCorning公司);锆珠(质量分数为95%,浙江金琨镐业公司).QBZY型全自动表面张力仪,上海衡平仪器仪表厂;JL-1198型激光粒度仪,成都精新粉体测试设备有限公司;ZETASIZER Nano-ZS90,英国马尔文公司;DHG-9101.OS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齐欣科学仪器有限公司;MCR-102型智能流变仪,奥地利安东帕(中国)有限公司.1.2 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室温下,采用铂金板法[10],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下分散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值,每个浓度测量3次,取平均值.1.3 430 g·L-1戊唑醇SC的制备配置原药为39%(质量分数),单一或复配分散剂为4%(质量分数),黄原胶为0.1%(质量分数),乙二醇为3%(质量分数)的水溶液.按上述比例称取除黄原胶外各组分,加入锆珠100 g,于1 200 r·min-1转速下研磨2 h,再加入黄原胶,转速降至700 r·min-1,研磨10~15 min,过滤即得430 g·L-1戊唑醇SC.1.4 430 g·L-1戊唑醇SC物理稳定性能的测定1.4.1 热贮稳定性测试按照GB/T 19137-2003方法进行热贮.1.4.2 粒径的测定采用JL-1198型激光粒度仪测定戊唑醇SC粒径.1.4.3 悬浮率的测定参照国家标准GB/T 14825-2006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进行测试.1.4.4 Zeta电势的测定使用Zetasizer Nano-ZS90测试试样的Zeta电位,测试温度为25 ℃.1.4.5 黏度和流变性能的测定使用MCR-102模块化高级旋转流变仪测试戊唑醇SC的黏度、剪切速率-黏度和三段式剪切流变稳定性[11],测试温度为25 ℃.2 结果与讨论2.1 分散剂表面张力的测定在控制温度为25 ℃,压强为101 kPa的条件下,测定分散剂表面张力,绘制表面张力(γ)-物质的量浓度(C)曲线,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看出,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小于CMC时,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达到CMC时,表面张力降低不显著,根据曲线拐点确定分散剂的CMC(Y).实验测得的Y如表1所示,根据Y从小到大依次为2,3,1,4,5.其中,X SD-840为SD-840占分散剂总量的质量分数,1,2,3,4,5的X SD-840值分别为0,0.25,0.50,0.75和1.00.ГCMC=(-1/2.303nRT)(dγ/d lg C)T,(1)式中,ГCMC为最大吸附量(mol·cm-2);γ为溶液的表面张力(mN·m-1);C为溶液特质的量的浓度(mol·L-1);n是其界面浓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而变化的物种数;R为气体常数,其值为8.314 J·mol-1·K-1;T为热力学绝对温度(K),T为298 K.。

常用农药复配配方

常用农药复配配方

小菜蛾: 甲维盐+辛.毒阿维+毒死蜱阿维+丙溴磷氟铃脲氟腚脲+毒死蜱丁醚脲苏云金杆菌制剂噻虫嗪、氟虫腈、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茚虫威、多杀菌素、联苯菊酯、硫丹、涕灭威、克百威、乙酰甲胺磷、丙溴磷、顺式氯氰菊酯、乐果、马拉硫磷、S-氰戊菊酯、多杀霉素甲维盐+毒死蜱丁醚脲+阿维+高氯甲维盐+氟铃脲印楝素、丁烯氟虫晴水稻螟: 甲维盐+辛.毒甲維鹽+氟鈴脲或阿維菌素阿维+毒死蜱氟虫腈+丁醚脲甲维盐阿维菌素甲微盐+三唑磷丙溴磷/毒死蜱+甲维盐/阿维阿维菌素+40%毒死蜱氟铃脲+毒死蜱杀虫单+氟虫腈甲维盐+三唑磷毒死蜱氟虫腈+阿维辛硫磷+三唑磷氯虫苯酰氨+噻虫晴跳甲: 啶虫脒+氟虫腈啶虫脒+哒螨灵啶虫咪+毒死蜱螺虫乙酯?蓟马: 阿维+吡虫啉毒死蜱+高氯高氯+比虫啉溴氰菊酯乳油顺式氯氰菊酯乳油啶虫咪+联苯菊酯功夫+吡虫啉螺虫乙酯烟粉虱: 啶虫咪+烯啶虫胺啶虫咪+联苯菊酯绵蚜: 毒斯蜱+高氯辛硫磷+灭多威高氯+阿维桃小食心虫:毒斯蜱+高氯稻飞虱: 丁硫克百威+仲丁威烯啶虫胺+毒死蜱扑虱灵,乐果阿维+灭多威氯虫苯酰氨+噻虫晴钻心虫: 阿维+丙溴磷阿维+毒死蜱阿维+氟铃脲介壳虫: 40%速扑杀乳地下害虫: 毒斯蜱+高氯红蜘蛛: 阿维菌素+哒螨灵炔螨特唑螨酯苯丁锡杀虫脒双甲脒三环锡华光霉素浏阳霉素哒螨灵四螨嗪石硫合剂,松碱合剂,阿维菌素单甲脒,三唑锡,果圣,虫螨克,克螨特,尼索朗,螨克盲椿象: 毒死蜱+功夫斑潜蝇: 阿维·高氯灭蝇胺松树害虫: 灭幼脲+滴滴畏锈病:多菌灵+丙环唑配比3:1水稻纹枯病: 井冈霉素+丙环唑防治多抗霉素炭疽病: 凯润{吡唑醚脂类}+苯醚甲环唑丙硫咪唑咪鲜安咪酰胺+异菌脲病毒病: 吗啉胍乙酸铜+复效酚钠三氯异氰尿酸加复效粉纳三氮唑核甘+嘧肽霉素+牛奶+蚜虫药霜霉病: 烯酰吗啉+锰锌+乙瞵铝锰锌.霜脲72%50%氟吗啉·三乙膦铝多抗霉素灰霉病: 多菌灵+密霉安+有机硅霜脲氰甲霜灵大生70%乙磷铝锰锌克露2%武夷霉素50%扑海因(异菌脲)50%福美双70%甲基硫菌灵50%速克灵(二甲菌核利、腐霉利)5%百菌清36%甲基托布津嘧霉胺,嘧菌环胺+有机硅白粉病: 武夷菌素多抗霉素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已环唑氟环唑15%三唑酮多·硫悬浮剂硫磺熏烟消毒2%农抗120 凯润{吡唑醚脂类}+苯醚甲环唑多菌灵+丙环唑配比:3:1 腈菌唑乙嘧酚多抗霉素三氯异氢脲酸+氯克晚疫病: 64%杀毒矾可湿粉77%可杀得75%百菌清70%乙磷铝锰锌70%代森锰锌叶斑病: 多菌灵百菌清70%代森锰锌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凯润{吡唑醚脂类}+苯醚甲环唑咪酰胺+异菌脲青枯病: 土传病害甲基托布津、苯菌灵、百菌清多抗霉素黑心病: 凯润{吡唑醚脂类}+苯醚甲环唑腈菌唑多抗霉素斑点落叶病: 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已环唑氟环唑己唑醇多抗霉素枯萎立枯: 多菌灵+氢氧化铜水稻穗颈瘟: 丙环唑十三环唑苯醚甲·丙环乳油30%敌瘟磷乳油叶霉病: 甲基硫菌磷+腈菌唑阿维菌素+丁醚脲,防治小菜娥效果不错,还能降低丁醚脲的使用浓度,防止烧菜!阿维加毒死蜱,一,可用于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二,果树卷叶蛾。

复配农药的研究方法

复配农药的研究方法
01
03
02
第二节 复配农药研究的方法
03
04
02
01
2、选择好混剂的组对
2考虑到扩大使用范围,组对应是各有效成分所防治的有害生物谱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且发生的时期或防治的适期吻合或相近。如防除单子叶杂草的除草剂与防除双子叶杂草的除草剂混合;不兼治螨类的杀虫剂和兼治螨类的杀虫剂或杀螨剂混合;杀真菌剂与兼治细菌病害的杀真菌剂混合。
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农药克服抗药性的机理为其中的一种成分能抑制害虫体内的抗性机制从而保证其它成分的杀虫活性。
01
例如黑尾叶蝉对马拉松产生抗药性是因为黑尾叶蝉体内的羧酸酯酶大量降解马拉松,使之失去杀虫活性。马拉松与异稻瘟净复配后,异稻瘟净抑制了羟酸酯酶对马拉松的降解作用,保证了马拉松的杀虫活性,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02
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抗性黑尾叶蝉有增效作用是因为氨基甲酸酯抑制了叶蝉体内脂族酯酶对有机磷的解毒作用。这些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剂克服了黑尾叶蝉的抗药性。
03
2、克服和延缓抗药性
有增效作用的复配还可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如 A、B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虫剂复配,A剂可杀死具有抗B剂基因的个体,B剂可杀死具有抗A剂基因的个体,减少群体中抗单剂的基因频率。其次,抗A、B两剂的基因频率为两单剂频率之积,非常低,同时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剂可杀死这种多抗性个体,从而进一步降低抗性基因的频率。
杀草活力线法
等效线法
等效线的应用 1、判断增效程度和求共毒系数
增效效果的程度可以用相加效果线和实际增效线的距离进行比较。如图此距离可作为共毒系数I。 h表示相加效果线到原点的距离; d表示相加效果线到等效线上某一点的距离。(以相加效果线为基准,向原点方向为正,逆向为负) I=1时表示相加作用, I>1时为增效作用, I<1时为拮抗作用。 I值越大,表示增效程度越大

呋虫胺与乙酰甲胺磷复配

呋虫胺与乙酰甲胺磷复配

农药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报告试验名称:呋虫胺与乙酰甲胺磷混配用稻茎浸渍法对褐飞虱室内联合毒力测定及其配比筛选试验试验依据:农药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NY/T1154.6-2006,NY/T1154.11-2008试验委托单位: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试验单位: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技术负责人:祝树德试验地点:扬州大学农药生测室报告完成日期:2011年10月9日呋虫胺与乙酰甲胺磷混配用稻茎浸渍法对褐飞虱室内联合毒力测定及其配比筛选试验1实验目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我国水稻重要的农业害虫。

化学防治一直是控制褐飞虱种群的主要手段。

多年以来,由于单一药剂的使用,长期的药剂选择压力导致褐飞虱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

呋虫胺具有触杀、胃毒作用且对褐飞虱有优异防效,并在很低的剂量即显示了很高的杀虫活性,但对哺乳动物十分安全。

乙酰甲胺磷为内吸杀虫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并可杀卵,有一定的熏蒸作用,毒性低,可用于防治褐飞虱。

为了提高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延缓其抗药性的发展,作用方式互补,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拟开发呋虫胺与乙酰甲胺磷混配的新型复配剂,进行配方筛选。

受该公司委托根据农业部农药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的有关准则,将呋虫胺和乙酰甲胺磷的不同配比制成混剂,用稻茎浸渍法对褐飞虱进行室内联合毒力测定及配比筛选试验,以期获得对褐飞虱较高共毒系数的新型复配剂。

2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条件2.1.1 供试昆虫供试昆虫为短翅型褐飞虱成虫。

虫源采自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实验田。

2.1.2 培养条件将褐飞虱在人工气候箱内(温度25℃±1℃,相对湿度70%,光照14h,黑暗10h)用水稻品种武育粳3号饲养2代以上的若虫作为供试昆虫。

2.1.3 仪器设备试管,吸虫器,光照培养箱,电子天平,烧杯,脱脂棉,保鲜膜,秒表等。

2.2 供试药剂呋虫胺(91%原药):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乙酰甲胺磷(98%原药):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3 试验处理2.3.1 剂量设臵根据市场调研产品价格分析及有关预备试验,将呋虫胺和乙酰甲胺磷设计5个不同的配比(见表)。

农业生产万能杀虫剂“阿维菌素”25种复合配方

农业生产万能杀虫剂“阿维菌素”25种复合配方

万能杀虫剂“阿维菌素”25种复配方一、阿维菌素+杀虫剂(一)阿维菌素+菊酯类1、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

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后,触杀、胃毒、渗透性比较强,药效迅速。

主要用于十字花科蔬菜(白菜类、甘蓝类、芥菜类等)、柑橘等作物。

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比如菜青虫、小菜蛾、潜叶蛾等。

用在柑橘上时,一般在柑橘的嫩梢生长期开始喷药。

2、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

具有触杀、胃毒和一定的趋避作用(让害虫不愿意接近)。

主要用于十字花科蔬菜(白菜类、甘蓝类、芥菜类等)、水稻、棉花、果树、小麦等作物。

用于防治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蚜虫、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叶蝉、蓟马、棉铃虫等害虫。

3、阿维菌素+甲氰菊酯。

两者复配,杀虫又杀螨,但没有杀卵的作用。

主要用于苹果树、棉花、十字花科蔬菜(白菜类、甘蓝类、芥菜类等)等作物。

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和刺吸式口器害虫以及叶螨类,比如红蜘蛛、白蜘蛛,还有小菜蛾等。

注意:两者混配后,不能和强酸、强碱类农药混用。

4、阿维菌素+联苯菊酯。

具有触杀、胃毒和比较强的渗透作用,同时具有速效性和持效性。

主要用于十字花科蔬菜(白菜类、甘蓝类、芥菜类等)、茶树等作物。

主要防治小菜蛾、菜青虫、潜叶蛾、茶毛虫、茶尺蠖(huo)等害虫。

尤其是在虫螨并发时使用,省时省药、效果不错。

5、阿维菌素+氰戊菊酯。

主要用于十字花科蔬菜(白菜类、甘蓝类、芥菜类等)、水稻等作物。

主要防治鳞翅目害虫,比如菜青虫、小菜蛾、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等。

6、阿维菌素+溴氰菊酯。

两者复配后属于神经毒剂(可以使昆虫过度兴奋,麻痹死亡)。

药剂主要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对菜青虫有一定的趋避和拒食作用(菜青虫不愿意接近和打药以后不吃东西而死)。

主要用于十字花科蔬菜(白菜类、甘蓝类、芥菜类等)以及豇豆、瓜类、茄子等作物,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和双翅目害虫,比如小菜蛾、菜青虫、美洲斑潜蝇等。

(二)阿维菌素+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类杀虫剂7、阿维菌素+氟铃脲。

HGT2467.12-2003农药颗粒剂产品标准编写规范

HGT2467.12-2003农药颗粒剂产品标准编写规范

HGT 2467.12-2003农药颗粒剂产品标准编写规范ICS 65. 1<>00; 71. 040. 40G 23备案号: 13257-2<>004 HG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2<>004-01-09 发布HG/T 2467. 1......2467. 20~2<>003代替 HG/T 2467. 1 ~2467. 7一1996.HGjT 2473.1~2473. 6-1996 农药产品标准编写规范Guidelines on drafting specifications of pesticides2<>004-05-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HG/T 2467. 1-2467.20-2<>003目U言本标准代替 HG/T 2467. 1-2467. 7-1996((农药产品标准编写规范》和 HG/T 2743. 1-2743. 61996 ((农药复配制剂产品标准编写规范讥HG/T 2467.1- 2467. 20-2<>003((农药产品标准编写规范》是由推荐性化工行业标准 HG/T2467.1-2467.7-1996 和 HG/T 2743.1-2743. 6-1996 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本标准与 HG/T 2467. 1-2467. 7-1996 和 HG/T 2743. 1-2743. 6-1996 的主要差异为增加了农药母药、水乳剂、微乳剂、悬乳剂、颗粒剂、水分散粒剂、可分散片剂、可溶粉剂、可溶粒剂、可溶片剂、烟粉粒剂、烟雾片剂及超低容量液剂等 13 种制剂产品标准的编写规范。

一一去掉了 HG/T 2467. 1-2467. 7-1996 和 HG/T 2743. 1-2743.6一1996 中标准的附录。

HG/T 2467. 1-2467. 20-2<>003 ((农药产品标准编写规范》是系列标准,由 20 个标准组成。

农药复配,效果翻倍!30种农药复配配方

农药复配,效果翻倍!30种农药复配配方

农药复配,效果翻倍!30种农药复配配方在具体实践用药过程中,农药之间的科学复配非常重要,直接决定着病虫害防治效果。

特别是在防治抗性厉害的病虫害过程中,有的时候单纯利用单剂成分容易产生抗性,防治效果不佳,必须要进行不同成分的复配。

具体复配配方需要广大菜农朋友们不断总结,提高植保技术水平。

将一些好的农药复配方法总结一下,希望能够对广大菜农朋友们的用药有所帮助。

1、丙溴磷和灭多威复配可以防治钻心虫、食心虫等害虫,而且具有一定的杀卵作用。

2、阿维菌素+丁醚脲,防治小菜娥效果不错,还能降低丁醚脲的使用浓度,防止烧菜。

3、阿维加毒死蜱。

可用于南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果树卷叶蛾;地下害虫。

4、防治世代重叠的稻纵卷叶螟建议使用配方:30-40毫升阿维或20-30毫升甲维盐配合60-80毫升毒死蜱兑水45公斤使用。

5、丁硫+吡虫林。

抗性蚜虫、蓟马。

6、三氟氯氰菊酯加吡虫啉防治蚜虫成本低,效果好7、阿维+丙溴磷;阿维+毒死蜱防治稻纵卷叶螟,如果防治钻心虫共同防治,可以再复配三唑磷。

用阿维+氟铃脲,效果也特别好。

8、甲微盐加三唑磷打螟虫。

9、丙溴磷/毒死蜱+甲维盐/阿维,水稻钻心虫,稻纵一起打,速效+持效,效果就是好,阿维三唑磷这个效果也不错,防治对象也很广。

10、2.0含量阿维菌素+40%毒死蜱按1:1的比例混用,防治线虫一亩地1公斤,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且持效期比使用单剂要长很多能达到90多天。

11、阿维、甲维之类与有机磷复配,增效明显;与菊酯类增效不明显,有时还会减效。

12、毒死蜱+功夫,对防治棉花盲椿象效果很好,13、吗啉胍乙酸铜+复效酚钠复配(4天内喷施两次)防治蔬菜病毒病效果显著!14、多菌灵加嘧霉胺加有机硅复配防治灰霉病效果较好可以一试15、啶虫脒+氟虫腈跳甲和蓟马效果好。

16、阿维+吡虫啉,防治蓟马,阿维含量可适当提高,建议做成悬浮剂。

17、阿维+丁醚脲防治小菜蛾,建议做成悬浮剂,可有效规避丁醚脲的药害。

农药复配的最佳配方二

农药复配的最佳配方二

农药复配的最佳配方二在病虫害防治中单剂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为增加防效达到兼治的效果,农药的复配得到推广和应用!欢迎技术人员在指导施药过程中发现比较不错的配方无私的奉献出来,让大家共同受益,减少药效试验烦琐的环节!得到大家认可的配方(写明防治对象)1. 好的话题!先说个丙溴磷和灭多威复配效果不错。

2.阿维菌素+丁醚脲,防治小菜娥效果不错,还能降低丁醚脲的使用浓度,防止烧菜!3. 阿维加毒死蜱,这个产品在我公司销售量非常大的。

一,可用于南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二,果树卷叶蛾。

三,地下害虫,至于其它方面的应用推广还有待大家补充。

4.防治世代重叠的稻纵卷叶螟建议使用配方:30-40毫升阿维或20-30毫升甲维盐配合60-80毫升毒死蜱兑水45公斤使用,还可以用氟.毒配方的产品80-100毫升5. 抗性蚜虫、蓟马,丁硫+吡虫林,专利产品是金好年,效果确实不错!6. 抗性蚜虫、蓟马,丁硫+吡虫林,专利产品是金好年,效果确实不错!7. 乐果加吡虫啉防治蚜虫成本低,效果好8. 防治稻纵的话:阿维+丙溴磷阿维+毒死蜱效果都不错如果钻心虫一起治加点三唑磷应该不错我这边都这样配的9. 我在市场上有些地方在去年稻纵卷叶螟非常厉害的情况下,用阿维+氟铃脲,效果也特别好。

10. 甲微盐加三唑磷打螟虫11. 丙溴磷/毒死蜱+甲维盐/阿维,水稻钻心虫,稻纵一起打,速效+持效,效果就是好12. 阿维三唑磷这个效果也不错,防治对象也很广13. 2.0含量阿维菌素+40%毒死蜱按1:1的比例混用,防治线虫一亩地1公斤,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且持效期比使用单剂要长很多能达到90多天。

14. 甲維鹽加氟鈴脲或再加點阿維菌素,打水稻,較果剛剛滴.15. 阿维、甲维之类与有机磷复配,增效明显;与菊酯类增效不明显,有时还会减效。

16. 毒死蜱+功夫,对防治棉花盲椿象效果很好,17. 吗啉胍乙酸铜+复效酚钠复配(4天内喷施两次)防治蔬菜病毒病效果显著!18. 多菌灵加密霉安加有机硅复配防治灰霉病效果较好可以一试19. 安打+阿维+灭多威,打蔬菜小菜蛾,水稻稻纵。

最全的杀菌剂混配大全!(经典收藏)

最全的杀菌剂混配大全!(经典收藏)

最全的杀菌剂混配⼤全!(经典收藏)我国⽣产的农药品种中有⼤量的混剂,杀菌剂与杀菌剂或其他类型的农药现混现⽤的现象也很普遍。

使⽤混剂或混⽤的⽬的在于扩⼤防治范围,延缓抗药性,增效,降低⽤药成本,省⼯省时。

混剂或混⽤组合包括杀菌剂+杀菌剂、杀菌剂+杀⾍剂、杀菌剂+叶⾯肥、杀菌剂+⽣物⽣长调节剂、杀菌剂+桶混助剂(如加⼊0.03%有机硅表⾯活性剂)。

⼀、杀菌剂混剂和杀菌剂混⽤的概念混合使⽤是由农药使⽤者根据需要将农药混合使⽤。

混剂则是预先加⼯好的商品化制剂,⽤户买到了混剂后已不能改变其中的农药有效成分组成,因此,不管需要不需要,买来的混配制剂中的各种成分都只能⼀次性地全部喷出,⼀些原本并不需要的农药也都喷到作物上,可能会造成浪费,也会增加对环境保护的压⼒。

农民在选⽤农药混剂产品时要查明其配⽅组成,避免造成浪费。

杀菌剂之间能否混⽤及杀菌剂与其他药剂能否混⽤取决于药剂作⽤机理、内吸传导性、防治对象的互补性,药剂混合后有⽆拮抗作⽤,混剂储存过程中及配制的药液理化性能是否稳定,对⾮靶标⽣物是否安全等。

配制⼀种杀菌剂的药液后加⼊另⼀种杀菌剂或其他农药(杀⾍剂、植物⽣长调节剂)或肥料,如果出现絮状沉淀或出现变⾊、分层、⿎⽓泡等现象,说明杀菌剂不能与这些农药或肥料混⽤。

混剂或混⽤通常有以下三种⽅式:1、保护性与内吸性杀菌剂混合使⽤。

例如,精甲霜灵+代森锰锌、霜脲氰+代森锰锌、烯酰吗啉+代森锰锌、噁唑菌酮+代森锰锌提供内外双重保护,即⼴谱性的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在植物表⾯杀死分⽣孢⼦(或游动孢⼦)减少病菌侵⼊植物组织,从⽽起到预防发病作⽤,⽽精甲霜灵、霜脲氰、烯酰吗啉、噁唑菌酮可被植物组织吸收,抑制已侵⼊植物组织的病菌萌发的分⽣孢⼦(或休⽌孢)芽管伸长或附着孢⽣长、菌丝⽣长,从⽽起到治疗作⽤。

这种模式的混⽤往往有增效作⽤,同时扩⼤杀菌谱,这也是应⽤最多的混⽤⽅式。

2、不同作⽤机理或作⽤⽅式的杀菌剂混合使⽤。

如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QoI类杀菌剂为呼吸作⽤抑制剂,对孢⼦萌发具有较强抑制作⽤,与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啶菌恶唑等菌丝⽣长抑制剂混⽤也可起到增效作⽤。

伊维菌素和丁氟螨酯复配最佳配比筛选及田间药效评价

伊维菌素和丁氟螨酯复配最佳配比筛选及田间药效评价

伊维菌素和丁氟螨酯复配最佳配比筛选及田间药效评价田亚;赵恒科;严伟;卢文才;钱坤;魏朋;何林【摘要】本研究采用药膜法测定了伊维菌素、丁氟螨酯对朱砂叶螨的室内毒力.采用共毒因子法、共毒系数法对最佳配比进行筛选并加工成5%伊维菌素·丁氟螨酯水乳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伊维菌素∶丁氟螨酯=1∶1时,共毒系数(CTC)高达265.66.伊维菌素·丁氟螨酯配比的数学模型为y=-1.3787X2+79.264X-881.41,R2=0.9154,理论最佳配比为1∶1,CTC=257.77.田间防效显示:5%伊维菌素·丁氟螨酯水乳剂药效良好,有效成分用量为25~50 mg/L时,药后3、10、20 d 防效均高于80%.【期刊名称】《植物保护》【年(卷),期】2016(042)005【总页数】4页(P221-224)【关键词】伊维菌素;丁氟螨酯;最佳配比;田间防效【作者】田亚;赵恒科;严伟;卢文才;钱坤;魏朋;何林【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重庆400716;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重庆400716;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重庆400716;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重庆400716;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重庆400716;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重庆400716;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重庆4007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5伊维菌素(ivermectin)是一种新型抗生素类驱虫药剂,对农业害虫、害螨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生物活性略低于阿维菌素,但具有毒性更低、使用更安全等特点[1-2],并且和阿维菌素无交互抗性[3]。

目前伊维菌素主要用于防治家畜寄生虫,在农业上应用相对较少,因此,将伊维菌素作为农药进行开发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丁氟螨酯(cyflumetofen) 是日本大冢化学公司于2007年研发的苯酰乙腈类新型杀螨剂,杀螨效果好,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安全,且与现有杀螨剂均无交互抗性[4]。

农药复配技术

农药复配技术

农药单剂在使用时往往受防治效果、使用范围和药害等因素制约,而且随着病虫害抗药性的增强,防治效果降低。

目前,农药科研人员在研发新药的同时,主要通过复配来克服原有农药单剂的使用缺陷。

然而,复配农药出现时间不长,尚没有统一的复配原则和标准,不利于复配农药的发展。

本文主要针对近几年国内农药专家的研发经验总结整理而成。

1 农药复配剂的类型农药混合剂按其作用对象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1 杀虫剂混合剂为了克服单一杀虫剂存在的不足,将不同类型、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虫剂复配。

目前主要有有机磷类与有机磷类、有机磷与拟菊酯类、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有机氮与氨基甲酸酯类以及有机氮与拟菊酯类等复配方式。

这是混剂中品种最多的一类,截止到1998年底,在农业药检所注册登记的杀虫剂为4230个,其中杀虫混剂为1684个,占39.8% [1]。

1.2 杀虫杀菌剂混合剂此类型主要用于拌种或土壤处理,发挥杀虫、杀菌兼治作用。

如10%甲柳·酮乳油、35%马·酮乳油和40%氧乐·酮乳油等杀虫杀菌混剂等[2]。

1.3 杀菌剂混合剂为延缓植物病原菌对内吸杀菌剂的抗性,常将内吸性杀菌剂与保护性杀菌剂复配使用。

内吸性杀菌剂能被植物吸收,起到杀菌效果;保护性杀菌剂残留在植物体表,防止病菌入侵感染。

如15%双·多悬浮剂[3]和40%三唑酮·多可湿性粉剂[4]等。

1.4 除草剂混合剂将持效期长、短不同的除草剂搭配;将内吸传导性除草剂与触杀性除草剂搭配;根据杀草谱互补原理,杀单子叶杂草的除草剂与杀双子叶杂草的除草剂混用。

如5.3%丁·西颗粒剂[5]和48%乙·莠可湿性粉剂[6]等。

1.5 杀螨剂混合剂由于单一杀螨剂往往对螨的发育状况具有较大选择性,有效控制期差异较大,为了达到对各个发育阶段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有效控制期适当,常常将两种杀螨特点不同的药剂加工成杀螨剂混合剂。

如5%阿维·达乳油和22%炔螨·噻螨乳油等。

农药制剂复配最佳配方

农药制剂复配最佳配方

农药制剂复配最佳配方【转载】(2011-02-2806:07:56)转载▼标签:阿维吡虫啉灭多威三唑磷毒死蜱杂谈分类:转载篇有一定参考价值:1? 功夫+吡虫啉或啶虫脒,速效控制绿盲蝽2阿维+44%丙氯,在水稻上使用效果非常好3乙羧氟草眯加百草枯定向喷雾夏玉米各种杂草特棒4甲维虫+酰肼在水稻上用5吡虫啉和灭多威的复配剂逐渐代替的单剂吡虫啉6吡虫啉+白糖。

治黄瓜白粉虱效果很好,成本低。

,7功夫+丙溴磷的配方好针对稻纵、吊丝虫、黑头虫等特效8甲维盐加辛硫磷防治稻纵卷叶螟9甲维杀虫单+水胺硫磷对水稻的各种病虫害10毒死蜱+三唑磷防治卷叶螟效果好11功夫+三唑磷稻纵,钻心虫全铲!12灭多威+吡虫啉杀蚜虫效果很好?13马拉硫磷+吡虫啉打硬壳虫效果不错?14氧化乐果+氰戊菊脂杀蚜虫效果不错价格也不高15? 丙嗅磷+氟铃尿打稻种卷叶螟绝对没问题!16? 甲维盐+丙溴磷,虫螨双杀1790%杀虫单100克+80%氟虫腈2克稻虫基本能通杀。

成本低,持效期20天以上18甲维盐0.6%加氟铃脲3.4%加氯氰4.5 00倍打果树食心虫,效果不错19高含量阿维+高含量吡虫啉打梨木虱特效20功夫加吡虫啉防治蚜虫效果不错,速效21丙溴磷+毒死蜱+甲维盐飞虱,稻纵一起22杀虫单+毒死蜱杀生姜钻心虫效果刚刚的!23三唑磷+氟虫腈? 打二化螟、三化螟24异丙威+噻嗪酮? 打稻飞虱25哒螨灵+氧乐果? 打跳甲26阿维+灭蝇胺? ? 打潜叶蛾27啶虫眯+敌敌畏,防止黄粉虫效果好28灭多威加马拉硫磷各20毫升一桶水防治棉花盲椿象与棉象甲效果很理想29天王星+吡虫啉? 茶树和蔬菜害虫30阿维菌素+氟虫双酰胺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很好31甲维盐+虫酰馑打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效果不错32阿维水胺搭配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效果很好!33针对病害1)20%噻菌铜+海藻碘(经验证枯萎高特效)?2)88%水合霉素配98%恶霉灵(高含量)再加海藻碘(个别淋根,经验证药效显着)3)3%中生菌素30克配海藻碘(经证明用各类作物青枯病特效)4)阿维+哒螨灵+苯丁烯,治红白蜘蛛5)菌核净+烯酰玛琳+嘧霉氨,对灰霉病、霜霉病、早晚疫病有疗效6)施保功+朴海因,防治菜心叶斑效果非常好7)18g百菌清+10g甲托(15kg水)防治黄瓜白粉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制剂复配最佳配方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农药制剂复配最佳配方【转载】(2011-02-2806:07:56)转载▼标签:阿维吡虫啉灭多威三唑磷毒死蜱杂谈分类:转载篇
有一定参考价值:
1功夫+吡虫啉或啶虫脒,速效控制绿盲蝽
2阿维+44%丙氯,在水稻上使用效果非常好
3乙羧氟草眯加百草枯定向喷雾夏玉米各种杂草特棒
4甲维虫+酰肼在水稻上用
5吡虫啉和灭多威的复配剂逐渐代替的单剂吡虫啉
6吡虫啉+白糖。

治黄瓜白粉虱效果很好,成本低。


7功夫+丙溴磷的配方好针对稻纵、吊丝虫、黑头虫等特效
8甲维盐加辛硫磷防治稻纵卷叶螟
9甲维杀虫单+水胺硫磷对水稻的各种病虫害
10毒死蜱+三唑磷防治卷叶螟效果好
11功夫+三唑磷稻纵,钻心虫全铲!
12灭多威+吡虫啉杀蚜虫效果很好?
13马拉硫磷+吡虫啉打硬壳虫效果不错?
14氧化乐果+氰戊菊脂杀蚜虫效果不错价格也不高
15丙嗅磷+氟铃尿打稻种卷叶螟绝对没问题!
16甲维盐+丙溴磷,虫螨双杀
1790%杀虫单100克+80%氟虫腈2克稻虫基本能通杀。

成本低,持效期20天以上
18甲维盐0.6%加氟铃脲3.4%加氯氰4.5 00倍打果树食心虫,效果不错
19高含量阿维+高含量吡虫啉打梨木虱特效
20功夫加吡虫啉防治蚜虫效果不错,速效
21丙溴磷+毒死蜱+甲维盐飞虱,稻纵一起
22杀虫单+毒死蜱杀生姜钻心虫效果刚刚的!
23三唑磷+氟虫腈打二化螟、三化螟
24异丙威+噻嗪酮打稻飞虱
25哒螨灵+氧乐果打跳甲
26阿维+灭蝇胺打潜叶蛾
27啶虫眯+敌敌畏,防止黄粉虫效果好
28灭多威加马拉硫磷各20毫升一桶水防治棉花盲椿象与棉象甲效果很理想29天王星+吡虫啉茶树和蔬菜害虫
30阿维菌素+氟虫双酰胺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很好
31甲维盐+虫酰馑打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效果不错
32阿维水胺搭配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效果很好!
33针对病害
1)20%噻菌铜+海藻碘(经验证枯萎高特效)
2)88%水合霉素配98%恶霉灵(高含量)再加海藻碘(个别淋根,经验证药效显着)
3)3%中生菌素30克配海藻碘(经证明用各类作物青枯病特效)
4)阿维+哒螨灵+苯丁烯,治红白蜘蛛
5)菌核净+烯酰玛琳+嘧霉氨,对灰霉病、霜霉病、早晚疫病有疗效
6)施保功+朴海因,防治菜心叶斑效果非常好
7)18g百菌清+10g甲托(15kg水)防治黄瓜白粉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