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韩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合集下载

日韩两国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比较分析

日韩两国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比较分析

此, 本文拟从社会资本 角度来 比较分析 日韩两国的 经济发展情况 , 以期对我 国有 一定 的借鉴作用。把
这两个国家放在一起 比较分析 , 不仅是 因为这两个 国家 的经济实力强大 , 由于它们和我 国都有共 同 还 的儒家文化背景 , 在某些方 面拥有相似 的伦理观和 价值观。比如 , 国与 日 我 韩都强调社会和经济生活
第 2 卷第 1 1 期
Vl. 1No 1 0 2 . 1
日韩两 国社会资本在经济发 展中的作用 比较分 析
牛海涛 , 于 晶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湖北 武汉 4 0 6 ) 3 0 4
摘要 : 韩两 国的经济实力在亚洲经济乃 至世界 经济 中都 占据 着重要 地位 。两 国经济 的发 展与 它们 的社会 资 日
境等因素有关 , 中观层次 的社会资本则存在于组织
作者简 介 : 牛海涛( 9 7 , , 17 一) 女 河南南阳人 , 中南财 经政 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 究生, 究方向: 研 工业经 济。

8 -
维普资讯
牛海涛 。 于
晶 日韩两 国社会 资本在经济 发展中的作用比较分析
社会结构 , 促使规范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 以 及正式的制度关系 和制 度结构 , 比如政权 、 法律规 则、 法院体系 、 民自由和政治权力等。 公 ( 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

社会资本概述
( 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 一) 首先将社会资本概念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的是 格伦 ・ 卢里( l nL uy , Ge or)他在 17 n 97年发表 的论文的社会资本。

具有社会结构的某些特征 , 并且能够促进内部 的结
构——无论是私人参与者还是组织中的参与者—— 行使某种行为。该定义暗示着社会资本的考察对象 从仅仅关注个体之间的关系扩展到关注组织和集 团 之间的关系。社会资本内涵最广的定义还包括塑造

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现代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简析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严志梁一、现代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17—1945年),这是战争与革命的阶段。

这个阶段又可分为以下4个时期:(1)1917—1923年,是革命高涨时期;(2)1924—1929年,是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3)1929—1939年,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时期;(4)1939—194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第二阶段(1945年-20世纪90年代),这是由革命与战争逐渐转向争取和平与发展的阶段。

这个阶段是资本主义由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

它又可细分为以下4个时期:(1)二次大战后到50年代初,是资本主义的战后恢复时期;(2)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3)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时期;(4)80年代中期以后,是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缓慢发展时期,只有美国从1991年3月起出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局面。

现代史上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灾难时期。

两场世界大战,把资本主义世界打得落花流水。

接着是两次世界性的革命浪潮,作为资本主义对立物的社会主义制度登上历史舞台,在一系列国家中出现。

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其危机之深,连像美国这样的最强盛的资本主义经济几乎也难以承受,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在许多地区被一扫而空,法西斯势力在世界各地快速挺进。

此时此刻,为了自卫,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暂时携手,共同抗击法西斯。

这样,资本主义总算从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和战争这三场灾难中死里逃生。

经过这段劫难,资本主义也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并从社会主义制度那里学到了一些东西。

二次大战后的资本主义起死回生,甚至创造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如上所说,世界现代史的前期(即1945年以前的世界现代史)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灾难时期,这时期发生的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深刻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一、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1、五六十年代:(1)表现:美国工业生产空前发展,经济实力急剧膨胀。

(2)原因:①美国大力拓展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②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大力发展高新产业。

③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七八十年代:(1)表现:①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

②80年代调整,经济开始复苏。

(2)原因:①经济发展弊端显露。

②受到危机严重打击通货膨胀,债务沉重。

3、九十年代:(1)表现:①经济高速增长,经济状况大大优于其他发达国家。

②率先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

(2)原因:①突出面向未来的投资。

②以高科技带动经济发展。

③重视对外贸易,推行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方针。

④积极推动多边经济合作。

二、欧洲联盟:1、经济的恢复:(1)西欧工业基础雄厚,劳动者技术素质高。

(2)各国政府不同程度地实行干预经济和社会福利政策。

(3)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大量“美援”涌入西欧。

2、欧洲的联合:(1)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联邦德国等先后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组织。

(2)1965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组成欧洲共同体。

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

(3)1993年,成立了欧洲联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三、日本经济的发展:1、原因:(1)战后美国在日本强制推行民主改革,并实行非军事化政策。

(2)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

(3)日本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表现:(1)50年代中期,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

(2)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3)1987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问题:存在严重的对外依赖性。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一、苏联的改革与解体:1、赫鲁晓夫改革:(1)时间:从1953年起开始改革。

(2)内容: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日韩工业化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日韩工业化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日韩工业化发展特点及其规律作者:王世珍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24期[提要] 工业化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本文通过分析发达国家日本与韩国的工业化发展特点,并总结发展规律,以期对我国城市工业化发展起到启示作用。

关键词:日本;韩国;工业化中图分类号:F1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7年10月13日一、日本的工业化及特点(一)日本的工业化历程。

日本的工业化是在明治维新之后,在近代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而发展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工业化初始阶段(1885年到一战开始)。

在农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日本工业开始迅速发展,工业化首先以纺织业为中心开始。

到19世纪末,日本的纺织业出口迅猛发展,形成生丝出口美国,纺织品出口亚洲的格局,同时大量的贸易顺差,也为产业升级、技术改造提供了资金保证。

在此阶段,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比重开始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则分别上升,日本处于工业化初始阶段。

2、工业化畸形发展阶段(一战开始到二战结束)。

此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一战开始到1920年;二是1921年到二战结束。

前一阶段,日本抓住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机,快速发展本国工业和外贸出口。

后一阶段,日本利用西方国家忙于战争的时机,拼命扩大出口,轻重工业均得到快速发展。

到1920年,日本已成为亚洲工业实力最强的国家。

到1938年,日本的重工业超过轻工业,尤其以军事重工业为中心的重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直至战争结束,日本的工业发展都是在以重工业为主的不均衡的发展之下,此阶段日本的工业化是严重畸形的发展。

3、工业化快速发展并完成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1946~1955年,日本重点发展煤炭和钢铁产业,并实施土地改良政策,以恢复粮食生产,这10年是日本战后经济恢复时期。

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日本抓住战争特需订货增加的有利时机,扩大出口,工业技术进一步提升,直接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恢复。

日、韩、法、德国混合所有制模式.

日、韩、法、德国混合所有制模式.

日本的混合所有制模式:日本战后对其经济体制进行了大力改造,其所形成的现代经济体制一般称之为“政府指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

它有以下基本特征:建立了广泛的私人企业制度,作为经济体制的基础;市场进行配置资源的原则;凭借强有力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政府干预经济的运行和发展;重视培养政府与企业的伙伴式关系,在政企关系中保留了较浓的东方文化传统色彩。

从结构分析的角度来看,日本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特征可以概括为:多种所有制和所有者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市场和计划并存,以市场为主的信息结构;分散和集中相结合,以分散为主的决策结构;多种刺激手段并存的动力结构。

日本混合所有制及其运行模式是我们重要关注的地方,其所有制结构有以下特征:公私并存,但以私有制为主;个人、法人所有制并存,但以法人所有制为主。

日本混合所有者结构有着多样化的特点,在性质上,体现为公私并存,且私有制为主,公有制又包括国家所有制和社团所有制。

企业形态上来说,既存在着所有权归私人的私人企业,又存在着所有权归国家、地方公共团体所有或者资产归私人、国家、地方公共团体共有,但以公有为主的公营企业。

日本政府不会对私人资本和私人企业随便干涉,因为日本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存在三大基本原则:神圣不可侵犯的私有制;契约自由;自我负责。

只要私人资本在法律范围内运行,国家只会通过法律手段在宏观上加以指导,对其发展的限制较少,因此,在日本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私人资本一直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

日本政府坚持“官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只要私人资本和私人企业能够经营好的经济领域或者经济活动,国家资本都不会进入,任由私人资本的发展。

尽管如此,在日本国民经济活动中,政府以及相关公共团体也兴办了许多的公营企业,这些公营企业基本上从事的都是私人不愿意去干或者干不好的经济领域和经济活动,公营企业的投资主要分布于生活基础设施、水资源开发、农业振兴、能源、邮政、公路、福利、医疗、教育、港湾、铁路、地区开发、广播、金融等。

日本和韩国的殖民化和现代化的经验对比

日本和韩国的殖民化和现代化的经验对比

日本和韩国的殖民化和现代化的经验对比亚洲在殖民时期经历了很多相似的历史事件,日本和韩国都曾在19世纪的封建社会阶段迎来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并遭受了殖民化的摧残。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两国有着类似的现代化和经济发展路径,然而实际上,这两个国家却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历史进程。

该文将就日本和韩国在殖民化和现代化方面的经验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深入了解两国现代化的不同点以及所体现的文化和社会差异。

第一章:殖民化在殖民时期,韩国是大韩帝国而日本是大日本帝国,并且两国不仅被不同的殖民者所占领,而且被占领的方式也存在着差异。

在日本,长达二百多年的封建社会被美国黑船的到来打破,之后通过其自身的努力,日本经历了一次蜕变,在进入近代化阶段之后,日本也通过其殖民策略向周边地区扩张,本土的近代化成为了日本殖民统治下直接影响其-colonies的重要基础。

相比之下,韩国则是在1910年被日本光复,直接受到了日本近代化及其殖民统治的抑制和压迫。

日本在韩国采取了种种残忍手段,包括强制的语言和文化改革,以及根除朝鲜民族文化的企图,这些残酷的手段对韩国民族自尊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章:现代化两国对待现代化的态度也十分不同。

在日本,它早期的现代化是由内部推动的,而在韩国则是由外部带动的。

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走上了一条艰辛却有成效的现代化之路,通过国家的计划和集中式的改革来推动现代化进程。

相比之下,韩国的现代化则是被迫出现的,并且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之前,韩国在现代化上几乎没有什么作为。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二战后的日本经济奇迹,而韩国则在二战后遭受了几十年内战和经济危机的磨难,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开始走上逐渐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随着韩国的现代化进程推进,它逐渐成为了亚洲的工业大国,并且在市场经济方面,韩国一度成为了全球知名的经济大国。

可以看出,日本历史上是通过自我意识的提升来实现现代化,而韩国则是靠外部力量的引导和帮助。

二者的现代化进程,有着明显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政治经济因素的差异。

九年级历史上册全部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上册全部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上册全部知识点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的一扇窗户,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演进和发展。

九年级历史上册内容丰富而有趣,本文将对其中的全部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代文明与帝国崛起古代文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学习了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从远古文明的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到古希腊、古罗马的帝国崛起,我们了解到了不同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二、中世纪欧洲与伊斯兰世界中世纪欧洲和伊斯兰世界是世界历史上两个主要的文明圈,通过学习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我们能够了解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其中包括中世纪欧洲的封建主义和宗教改革,以及伊斯兰世界的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和伊斯兰教对社会的影响。

三、中国古代历史作为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九年级历史上册涵盖了从周代到明代的中国古代历史。

我们学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农业经济、科技发展以及文化传承。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和影响。

四、日本与韩国的发展史日本和韩国是我们的邻国,通过学习他们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历史与文化。

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包括了日本的风土人情、政治制度和军事扩张,以及韩国的三国时代、统一与独立运动等。

五、近代世界的变革近代世界的变革是世界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其中包括了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殖民主义和其他一系列的事件。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了解到近代世界的重要变革,以及这些变革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六、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资本主义的崛起是近代世界的重要特点之一,九年级历史上册也涉及了这一知识点。

我们学习了资本主义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对外扩张。

七、中国近代历史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中国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

本部分的知识点包括了晚清政治的动荡、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以及新中国的成立等。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和历史背景。

韩、日经济发展模式之比较

韩、日经济发展模式之比较

韩、日经济发展模式之比较崔志鹰内容提要:韩、日两国经济发展模式有四个共同点:政府都对经济进行干预,储蓄率较高,重视节能和环保,企业管理崇尚权威。

本文着重对韩、日两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点进行比较,指出韩国奉行“出口第一”,日本奉行“国内市场第一”;韩国以“大企业为主”,日本则“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并举”;韩、日企业决策模式不同,韩国负债率和通货膨胀高于日本,经济稳定性不如日本,但韩国比日本更重视科技和人力资源的投资。

关键词:韩国日本经济模式韩国与日本都是东亚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

尽管日本的经济基础要好于韩国,但韩国能在短短几十年内,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迅速成长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创造了可与日本的“隅田川奇迹”相媲美的“汉江奇迹”,其经济发展的经验仍值得关注。

本文拟对韩国与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作些比较。

(一)韩国是朝鲜战争结束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1960年,韩国的人均GNP(国民生产总值)只有80美元。

那时很少有观察家认为韩国贫困落后的经济能有希望得到改善。

然而,从1963年起,韩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持续的高增长期,到1970年韩国达到了“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水平。

1986年,伴随着当时国际经济环境的“三低”现象(低汇率、低利率、低油价),韩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韩国国内储蓄率首次超过投资率,国际收支也从长期的赤字转向了盈余。

结果,韩国能迅速减少因接受发达国家援助而造成的巨额外债,实现了“经济独立”的早期目标。

韩国经济进入了“依靠自身维持发展”的阶段。

1986年,按照消费价格指数测算的韩国年度通货膨胀率稳定在2%-3%的水平。

1986-1988年,韩国经济增长率每年超过12%,为当时全球最高的增长率。

1995年,韩国人均GNP(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

11〔韩〕Byung-Nak Song:《THE RISE OF THE KOREAN ECONOMY》,Published by in the United States by随着经济发展,韩国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农业持续减少,而非农业――主要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大量增加。

国家资本主义的模式及其发展状况

国家资本主义的模式及其发展状况

国家资本主义的模式及其发展状况张建刚(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100732)[摘 要]二战后,主要有“赶超式”、“凯恩斯式”、“莱茵式”和“计划式”四种国家资本主义模式,它们在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和后进国家赶超先进国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次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又将引发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次高潮。

[关键词]国家资本主义;模式;金融危机[中图分类号]F03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0)03-0064-06国家资本主义是相对私人资本主义而言的,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与资本紧密结合而成的,其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国家资本大规模的建立,二是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强有力的干预和控制。

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国有制,国家干预的主要形式就是经济调控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

推动国家资本主义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二是后进国家的赶超战略。

二战后所实行的国家资本主义,基本都是由这两个原因所导致的。

在这两种原因的交错作用下,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非常迅速,呈现出多种模式并存的状态。

一、二战后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二战后,主要有四种国家资本主义模式,即“赶超式”国家资本主义、“凯恩斯式”国家资本主义、“莱茵式”国家资本主义和“计划式”国家资本主义。

实行“赶超式”国家资本主义的国家主要有日本、韩国等国家,实行“凯恩斯式”国家资本主义的国家主要是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实行“莱茵式”国家资本主义的国家主要有德国等莱茵河畔国家和北欧等国家,实行“计划式”国家资本主义的国家主要是印度。

在不同模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中,国有经济的比重有所不同,“赶超式”和“计划式”国家资本主义中国有经济的比重比较高。

而在“凯恩斯式”和“莱茵式”国家资本主义中国有经济的比重就比较低。

这些不同模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在进行国家干预时,所使用的政策、手段、方式会有很大不同,干预的程度也会有很大区别。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四)垄断特征:由于俄国帝国主义带有浓厚 的封建性和军事性特点,因此被称为“军事封 建帝国主义”。
七、日本:
(一)经济状况: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 速发展。1885年前后,工业革命出现高潮。20世纪初, 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二)发展原因:①明治维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二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③对外掠夺以满足其市场 和资源需求。④政府保护、扶植下产生垄断组织。
(二)美德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 原因和启示?
(1)共同原因: ①政治稳定: ②统一的国内市场: ③资金充足: ④技术先进: ⑤资源丰富: (含:政治 (局)稳定;有广阔的国内市场;有充足的资金和资 源;重视科学技术;稳定的国际环境等。
(三)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
(三)垄断特征:托拉斯是美国最盛行的垄断组织形 式,所以美国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
三、德国:
(一)经济状况: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发展速度仅次 于美国,工业总产值从1870年的第3位跃居世界第二位。
(二)发展原因:①1871德国的统一,开辟了统一的 国内市场;②1870普法战争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为 其提供了必要的资金;③取自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 为其补充了重要的资源;④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 更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⑤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 动。
五、法国:
(一)经济状况: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到19世纪 末,其工业生产总值降到世界第四位。
(二)发展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相对雄厚;②第二次工 业革命的推动。 (三)不利因素:①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造成农业生产技术发 展的滞后和国内市场的狭窄;②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不利于 采用新装备和新技术;③1870普法战争大量的赔款;④垄断资 本家把大量的资本投资到信贷领域,而不是投资在生产领域, 不利于生产技术的提高;⑤投资国外远远多于投资国内。

论日本模式——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新变化新特点

论日本模式——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新变化新特点

国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 借鉴意
义和启示作用。
一、日本模式的历史渊源
日 本模式, 也称东方模式、东亚模式, 它以日 本为主, 包括新加坡、 韩国等亚洲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 其本质是政 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日 本模式的 形成和确立是二战以后 的事情, 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过渡阶段,即从统制经济向政府主导型市场 经济过渡,时间从二战结束到20 世纪50 年代中期。自明治 维新后,为了适应天皇专制制度和军事扩张需要,日 本资本 主义经济始终是在政府直接扶植、保护和控制下发展的。所 以, 早期的市场经济体制 “ 兼有国家性、垄断性、封建性
06 收稿 日期 : 2006 一 一14
工业化国家年均增长率就可清楚地看出: 1960- 1973 年, 美国为 2. 1% ,日本为 8. 5% ,西德为 4. 4% ,法 国为 4. 7% , 英国为2. 9% ; 1974- 1982 年, 美国为0. 4% ,日 本 为3.4%, 西德为2. 3% , 为2.4% , 为1.6%a[3l 法国 英国 第三阶段为放松规制阶段,即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 日 本开始沿着放松规制,限制政府主导经济的思路进行改
肖爱民
( 湖南 城市学院, 湖南 益阳413000)
摘要: 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可概括为六种,其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三种,即美国模式、德国模式和日 本模 式; 后发资本主义国家也有三种,即东亚模式、 拉美模式和非洲模式。 从日 本模式的历史渊源、基本特征、利弊得失的分 析, 可得到一些对我们有益的结论和启示。 关健词: 当 代资本主义; 市场经济; 发展模式; 日 本模式 中图分类号: D033. 3 文献标识码: A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较为成功的具有代表性的模式 有三种: 美国模式、德国模式和日 本模式, 这是发达资本主 义国家三种典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后发资本主义国家也有三 种典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东亚模式、拉美模式和非洲模 式。深人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历史渊源、基本特征 和利弊得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尤其对中

另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有何不同?

另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有何不同?

另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有何不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世界范围的经济发展环境。

尤其是我们周围像日本、韩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其经济发展同时也吸引了广大群众的关注。

那么,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中国有何不同呢?在本文中,我们将会介绍3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分析它们与中国的异同点。

一、日本的“东亚模式”日本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实力异常强大。

而且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制造业著称于世界。

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也被称为“东亚模式”,其核心便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和国家干预相结合。

总体上看,日本这一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化的支持:高度关注制造业和工业化进程,国家通过大力集中资源发展成熟的工业链条,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2、系统化的国家干预:政府部门可通过诸如中央银行、广义财政、政府间合作等方式,保障全社会的利益,并支持制造业、创新和技术进步,形成稳健的市场经济的基础。

3、长期积累的管理模式:日本企业文化相对严格,员工忠诚度高,管理模式上更为人性化,具有长期可持续性。

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国有企业和进一步市场化的转型相比,日本的发展得益于其长久以来坚韧不拔的基于制造业的经济增长。

二、美国的强劲市场经济美国是另一个极富魅力的经济体。

在美国,市场经济是非常强劲的,公司和企业几乎是完全由市场决定其发展。

美国的经济和商业环境促进了企业家精神和消费文化。

在这个经济体系中,政府的角色非常小,并且市场本身几乎完全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而美国的发展模式基本分为以下几个特点:1、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企业呈现出充分的竞争状态,加上美国政府庞大的市场、稳健的财政体系、灵活的劳动力市场,使得市场体系非常健康。

2、强大的金融体系:美国是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机构可以持续负债和为企业提供资金。

这促进了创新和技术进步,成为美国经济活跃的关键。

3、创业精神和消费文化:美国的社会文化鼓励创业和创新,并且有着强烈的消费文化。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D
4.19世纪末德国的容克阶级是指 A.垄断资产阶级 B.封建贵族地主 c.垄断军政要职阶层D.资产阶级化的地主
D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德国经济迅速发展 的原因是 A.国家的统一,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B.获得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c.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D.拥有广大殖民地
D
四、英国:
1、经济特点: 发展相对缓慢 ①表现: 除造船业和金融业,经济被美德两国赶超, 退居世界第三位(资本输出仍占世界第一位)
4、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评价
世界整体性
不平等性
8.俄国工业发展落后于其他帝国主义,对外 依赖性较强,主要依赖 A.英国的贷款 B.法国的贷款 c.美国的贷款 D.德国的贷款
B
9.证明日本已经走向帝国主义对外扩张道路的 是:①打开了朝鲜门户。②甲午中日战争③日 俄战争④吞并朝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②甲午战争进一步推动发展 ③政府大力扶持,产生垄断组织 2、帝国主义特点: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3、对外侵略 (1)背景: ①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②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 ③经济缺乏竞争力 ④日本天皇政府发展军国主义制 定“大陆政策”
日本对朝鲜、中国的侵略
强迫朝鲜 垄断组织的封 1876年《江华条约》 大 1. 承认朝鲜独立; “大陆政策” 开放通商口岸; 建性和军事性 1895年《中日马关条 陆 增强了日本控制 在通商口岸,设 1.征服中国台湾;约》 政 朝鲜的实力。 立领事馆,享有 1904--1905年日俄战争 2.征服朝鲜; 近代天皇制半封 领事裁判权。 策 2. 割占中国的台 建性和军国主义 3.这是朝鲜同 征服中国满蒙; 湾;大大加深了 《朴茨茅斯条约》: 4.征服中国内地; 资本主义国家签定 中国的半殖民地 沙皇政府承认朝鲜为日本的 的第一个不平等条 5.征服世界。 势力范围; 化。 约。 旅顺、大连的租借权转让日本

日本帝国主义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日本帝国主义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日本帝国主义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日本的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工业化是在明治维新后靠国家资本大力扶植、自上而下地实现的,因此几乎没有经过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很快就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在政府的保护下,日本的垄断组织也较早地产生了,出现了一些大的垄断资本集团——财阀。

这些财阀的主要代表有三井、三菱、安田、住友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也向帝国主义过渡了。

日本帝国主义的特点——“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日本的近代工业从一开始就操纵在少数特权资本家手中。

他们在转化为垄断资本集团——财阀以后,仍然保留着商业高利贷资本与特权资本的特征,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

日本帝国主义的封建性表现在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半封建的落后的农业同时并存。

明治政府对地主阶级采取联合的政策,保留了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其目的是要通过它来剥削农民,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由于明治政府实行保护地主的土地政策,农村中半封建的地方剥削制度不仅继续保留,而且有所发展。

其结果是,迅猛发展的资本主义工业与落后的农业,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

垄断资本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即垄断资本家来自封建特权商人或封建大地主。

从1880年开始,明治政府将大部分国营企业以现金出售、分期付款、无偿赠与等形式,向大资本家转让。

如三菱、三井、住友、大仓、古河等,分别在航运、煤矿、金融、制丝、纺织等部门获得了经营特权,逐渐形成为财阀集团。

这些工业资本构成了日本近代资本主义的核心。

这些新兴的工业资本家,并不是由一般的手工业工场主成长而来的,而是同藩阀、官僚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政商”,在国家直接扶植下发展起来的。

这就使日本的资本主义,无论在经济结构以及在经营管理制度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封建性质。

例如三井财阀的前身是江户幕府时代的钱庄三井组;有的本身兼为大地主,例如三菱财阀就占有2000多町步的土地,是日本最大的地主之一;以皇族为代表的贵族阶级,不仅继续占有大量土地,而且投资金融业,拥有巨额的股票。

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和发展特点 生产方式有哪些特点

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和发展特点 生产方式有哪些特点

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和发展特点生产方式有哪些特点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占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通过购买劳动力进行剥削。

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和发展特点生产方式有哪些特点1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和发展特点1、第一阶段,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此时,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兴起,东西方的交流逐步加强,西欧封建制度开始瓦解,逐渐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由于文艺复兴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使人们思想和行为上走向开放,世界发展由分散逐渐走向整体。

2、第二阶段,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

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英国、美国、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但欧洲封建势力仍比较强大,资本主义制度在建立和复辟中反复。

3、第三阶段,18世纪六十年代-19世纪七十年代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蒸汽时代)。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产阶级力量极大增强,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世界潮流,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英法美俄日等国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开始了对外扩张。

4、第四阶段,19世纪七十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电气时代)。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不平衡,该阶段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世界不断地进行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2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特点1、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全部物质财富都采取商品的形式,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

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商品交换成了资本主义经济中最常见、最普遍、最基本的现象。

2、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用以剥削雇佣工人;无产阶级则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过活。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二)·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演变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二)·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演变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演变一、英国经济的发展和演变1、概况:17世纪,通过圈地运动、殖民掠夺和对外贸易,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

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但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束缚着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640年到1688年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统治,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18世纪,圈地运动进一步推行,基本上消灭了自耕农。

英国取得了向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输入黑人奴隶的专卖权。

18世纪中期又打败法国,国外市场扩大。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上半期率先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处于“世界工厂”地位,也成为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英国由于设备陈旧又不愿意更新生产设备和采用先进技术;拥有广大殖民地而把资本输往国外,利用殖民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榨取高额利润;殖民地的反抗斗争也沉重打击了英国。

因此,英国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下来,工业制造由原先的世界第一位退居世界第三位,丧失了世界工厂地位。

一战以后,海外贸易中各国的购买力锐减,同时受到美国和日本的商业竞争,加上大战期间国内经济损失惨重,使英国工商业呈现出衰退现象,伦敦也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

经济衰退导致政党政治变化、国际地位下降、军事实力削弱和对殖民地控制的减弱。

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严重的打击的英国,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1946年的工业产量仅是1937年的百分之九四。

后来在美国资本援助下,生产水平逐渐增长。

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进入黄金时期,但很快就陷入“滞胀状态”2、特点:英国是世界上率先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国;最早发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占有的殖民地最多,其经济发展受殖民地影响巨大,被称为“日不落帝国”与“殖民帝国主义”;从17世纪到19世纪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一直是资本主义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日本和韩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日本和韩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三分之二。

贫困主要源于失业,尤其是长期失业。

失业人数上升,而失业津贴、失业救济金和社会救济的收入则普遍下降。

从80年代初至1994年,德国西部的失业人数差不多增加了三倍,即从900万人上升到2600万人。

1990年起,德国东部地区的失业人数从400万增加到1200万,整个德国共有3800万人失业,今年将迅速增加到4200万人。

这仅仅是官方统计,还不包括那些因国家经济调整和就业措施而失去劳务市场的求职者。

作者认为,贫困的主要原因在于通过削减社会福利费来降低收入而削弱了消费市场。

任何取消了低收入的市场,消费品需求就会大大下降,这是很简单的经济知识。

而扩大高收入,消费品需求不会明显上升,反而扩大了货币和资本市场的供应。

经济学家诺伯特・罗伊特认为,收入分配越不均,综合经济的消费额就越低。

80年代初起在失业保险、养老金保险和疾病保险方面系统地削减社会福利费。

社会福利费总额虽然大幅度上升,但却更多地用在东部地区的货币兑换上。

这也是东部地区成百万地丧失劳动岗位的原因。

改革福利国家这句空话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只是在穷人中最贫穷的人身上降低收入。

这种非社会性的政策显然还远远未终止,但已经决定进一步削减失业救济。

而国家明确优惠高收入,它不只是免征高收入的税收,而且使穷富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

许多数据证实了这种趋势:1994年全部税收中工资所得税提高到36%,1960年为16%,1980年为30%。

而1960年的利润税是35%,1980年为25%,1994年为13%。

从1961年到1989年,总工资增加了7.7倍,而工资所得税则增加了18倍。

收入和所得税涨速相等。

利润税率和高收入的税率太高,妨碍了投资和创建新的劳动岗位。

因此,国家在1994年把法人税率从50%降到45%,应支付的利润率从36%降到30%。

工商收入的最高所得税从53%降到47%,现在又计划取消资本的营业税和财产税。

据报道,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只支付相当少的税款。

日本明治维新完整总结与解析[整理版]

日本明治维新完整总结与解析[整理版]

日本明治维新一、历史背景——幕府统治危机(明治维新物质基础)⑴表现:①城市: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发达,形成江户,大阪,京都三个中心,并开始参与藩政。

②农村:商品经济也渗透到农村,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A.经济较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普遍发展起来。

B.有些商人组织资本主义性质家庭手工业或直接投资手工工场。

C.一小部分兼营手工业的农民,开始使用雇佣工人,扩大自己的作纺。

③这些人在经营商业、高利贷或资本主义家庭劳动同时,还投资于土地,变成新兴地主。

⑵影响:①加速了日本社会分化,一部分成为资本家性质的剥削者,一部分破产沦为工资劳动者。

②使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部分大名逐渐与商人资本家接近。

③大批武士经济陷入困境,不满幕府统治。

农民起义,城市“米骚动”。

⑵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1837年,大阪,大盐平八郎起义:①原因:中下级武士经济状况恶化,对现实不满,②影响:充分显示幕府统治的危机。

直接打击幕府和巨商,暴动得到广泛响应和效仿。

③地位: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由武士联合农民和贫民的暴动。

(性质)⑶大名也开始挑战幕府权威;萨摩、长州等大名,加强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

争取在幕府政权中更多的话语权。

⑷天皇力图恢复统治权:被称为“京都囚徒”的天皇也利用反幕府力量恢复自己统治地位。

(“黑船来航”)⑴时间:1853年,美国,佩里。

⑵条约:《日美亲善条约》,也称《神奈川条约》。

⑶影响:使日本彻底结束闭关锁国的状态。

①政治上:国家主权受损害,内政遭干涉,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加深。

②经济上:A.日本成为列强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中下级武士生活恶化,幕府大名财政更困难。

B.列强侵略客观上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③阶级上:激化了日本社会的矛盾,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统治。

④思想上:先进思想的传入,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要求变革的呼声更加强烈。

⑴森严的等级制度激化了阶级矛盾:日本社会被分为士(将军,大名,武士)、农、工、商四个等级。

【历史】部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历史】部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欧洲发展的原因有: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国际地位。欧盟的成立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是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以上三段材料均摘自《世界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所呈现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欧洲政治家们表达了什么愿望?结合材料分析形成这种愿望的原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70年代欧洲共同体六国经济发展相对于美国呈现什么特点?并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昔日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严重衰落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发出了新的欧洲统一的呼声。
材料三 1958—1972年期间,欧洲共同体六国的出口额从227亿美元增长到1412亿美元,增加了5.2倍,而美国只增加了1.7倍。共同体国家间的相互贸易更为迅速。从1958年到1972年的15年间,增长了9.7倍……1959—1969年期间,共同体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5%,高于美国的4.3%。
(3)材料三中,此时的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具有怎样的经济地位?材料三表明日本、欧共体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怎样的局面?
(4)结合材料三,请你谈谈日本、西欧的经济崛起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分之二。

贫困主要源于失业,尤其是长期失业。

失业人数上升,而失业津贴、失业救济金和社会救济的收入则普遍下降。

从80年代初至1994年,德国西部的失业人数差不多增加了三倍,即从900万人上升到2600万人。

1990年起,德国东部地区的失业人数从400万增加到1200万,整个德国共有3800万人失业,今年将迅速增加到4200万人。

这仅仅是官方统计,还不包括那些因国家经济调整和就业措施而失去劳务市场的求职者。

作者认为,贫困的主要原因在于通过削减社会福利费来降低收入而削弱了消费市场。

任何取消了低收入的市场,消费品需求就会大大下降,这是很简单的经济知识。

而扩大高收入,消费品需求不会明显上升,反而扩大了货币和资本市场的供应。

经济学家诺伯特・罗伊特认为,收入分配越不均,综合经济的消费额就越低。

80年代初起在失业保险、养老金保险和疾病保险方面系统地削减社会福利费。

社会福利费总额虽然大幅度上升,但却更多地用在东部地区的货币兑换上。

这也是东部地区成百万地丧失劳动岗位的原因。

改革福利国家这句空话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只是在穷人中最贫穷的人身上降低收入。

这种非社会性的政策显然还远远未终止,但已经决定进一步削减失业救济。

而国家明确优惠高收入,它不只是免征高收入的税收,而且使穷富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

许多数据证实了这种趋势:1994年全部税收中工资所得税提高到36%,1960年为16%,1980年为30%。

而1960年的利润税是35%,1980年为25%,1994年为13%。

从1961年到1989年,总工资增加了7.7倍,而工资所得税则增加了18倍。

收入和所得税涨速相等。

利润税率和高收入的税率太高,妨碍了投资和创建新的劳动岗位。

因此,国家在1994年把法人税率从50%降到45%,应支付的利润率从36%降到30%。

工商收入的最高所得税从53%降到47%,现在又计划取消资本的营业税和财产税。

据报道,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只支付相当少的税款。

德国银行不纳税的利润从1990年至1993年上升了77%。

然而银行却支付不到9%的税。

1983年每年100多万的收入实际要承担48.5%的税,1989年只承担40%。

可见,工薪阶层承担了大部分的纳税负担,而这些工薪阶层都是低收入的人。

过去10年里工资所得税翻了一番,达2800亿马克。

尽管国家免去一些特惠企业和个人的利润和收入税,但是他们不但未创建一些新的劳动岗位,反而还削减了劳动岗位。

如蒂森财团的职工人数从1993年到1995年由58000人减少到39600人,1996年底将减少到35000,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西门子公司、赫希斯特公司等等都在裁员。

德国东部地区职工人数下降,而整个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并未下降,甚至每年还上升1%。

作者认为,关注政治新动向的主要是那些社会的受害者和大部分劳动者。

因此,左翼政党和工会就需要至少在欧洲联盟里制定一个共同政策,来消灭竞争条件下涉及到工资、社会公共福利税和税款的差异,以改善低收入阶层的状况,也就是从综合经济的角度来保障消费品需求。

如果资本日益国际化,而劳动组织却囿于国家的分散状态,又如何防止自然生长的资本过程及其唯利是图者引起的不幸呢?
(安 琪摘自德《新社会与法兰克福杂志》
1996年第4期)日本和韩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德〕Ch-K.科
本文作者在《马克思主义更新》杂志第26期里批判地探讨了“儒教”经济学的观点,同时指出了对“亚洲”资本主义从文化方面加
88
论著提要
以阐述的片面性。

作者认为,关于“亚洲”资本主义的讨论应该把文化差异以及政治经济的一定关系作为分析的中心。

作者在本文中试图从工人运动的失败和分裂这个角度来探讨日本和南朝鲜经济发展的另一种类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出一派梦幻景色。

在1974—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前资本主义的黄金年代里,日本经济增长率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各国平均数的二倍以上。

1950年至1973年,日本经济平均每年增长8.4%,60年代甚至增长10%以上。

虽然日本在战争中属帝国主义国家,但在1950年差不多有一半人从事农业。

出口结构也很落后,1955年棉纺织品、钢铁、鱼、服装和人造丝是五种最重要的出口商品。

今天出口美国的90%以上的货物都是消费品和资本货物,其中80%以上来自机器制造业、飞机制造和电子工业。

韩国的发展也令人震惊。

它在1962—1987年长期的增长阶段里年平均增长率达8.6%。

60年代初它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低于100美元,1995年就超过了1000美元。

引起更大轰动的是,韩国在一些工业部门挤进了世界行列,例如半导体行业在日本和美国之后,居第3位,该国已成为电视机、录相机等产品的主要供货商。

1995年南朝鲜制造了250万辆汽车、在美、日、德、法之后,居第5位,造船业在日本之后居第2位。

今天,人们不仅关注日本、韩国的发展,而且也关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台湾的发展。

这种发展状况被称之为亚洲发展形态。

这种发展形态最引人关注的可能就是资本的独一无二的结构:1、工业、财政和商业资本之间的联系;2、等级制和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控制。

例如日本的“三菱”集团。

汽车、化学、钢铁、船泊、飞机、酿造业、机器制造等等是“三菱”集团的核心公司。

它在国内外购买和出售从墨斗鱼到卫星的各种货物。

“三菱银行”和“三菱信托银行”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从事一切与钱有关的事务。

韩国的“三星集团”也有与日本近似一致的结构。

日本的6个企业集团以及韩国的5个企业集团控制着国家四分之一的销售额。

除这一地区外,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有这样一种联系。

这种经济的优势在于能使少数大企业把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划成等级并加以控制。

这是这种经济的主要结构特征,它的产生和发展首先是一个政治过程,它使整个经济变成剥削的金字塔。

这种“封建残余”在全球资本主义国家里则是提高生产、降低成本的动力。

(肖 摘自《马克思主义更新杂志》
1996年第27期)联邦德国的住房政策
〔德〕W.埃伯特
在联邦德国,有近100万无家可归者, 150万人住房短缺,尤其是一些中低收入阶层不再可能在正常的住房市场上搞到住房。

在一些大城市及工业和人口稠密地区,一些迫切的征房者不得不在恶劣的居住条件下生活。

今天的这种状况有它的来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头几年住房政策就力图尽快解决因战争破坏和东欧国家成千上百万的移民造成的严重的住房短缺问题。

当时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都把巨大的资金投到住宅建筑上,那时便出现了公共住房建筑。

从1948年至1965年建造了110万套新住宅,其中大部分是国家资助建造的住房,房租高于周边国家的标准租金。

50年代,一个专业工人的三口之家需把净收入的7—8%用于房租。

50年代中起,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和自由民主党就要求减少国家资助建造的住房、并取消租金限制。

在讨论并通过基本法时就表明,战后资本又回升的这些政党不关心
89
《国外社会科学》一九九七年第二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