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作业(1)
《第三章1探索勾股定理》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12七年级上册
《探索勾股定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使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问题分析,培养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直观感受和运用能力。
3. 强化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预习勾股定理的背景及基本概念: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勾股定理的介绍,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渊源和基本概念,并尝试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2. 勾股定理的初步应用:让学生选择几组不同的直角三角形边长,验证勾股定理的正确性,记录计算结果,并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3. 小组合作问题探讨: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围绕生活中常见的与勾股定理相关的场景(如建筑物高度测量、篮球框尺寸判断等)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合作制定出问题解决方案。
4. 实践操作:利用身边的材料(如硬纸板、尺子等)制作直角三角形模型,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三、作业要求1.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对勾股定理的背景和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2. 在验证勾股定理时,应保证选择的边长符合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准确记录计算结果。
3. 在小组探讨过程中,每个学生应积极参与讨论,尊重他人的意见,并以严谨的逻辑思维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4. 实践操作要求规范使用材料和工具,完成三角形模型的制作,并注意安全事项。
5. 所有作业需按时提交,字迹清晰、整洁。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程度、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小组合作的表现以及实践操作的规范性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教师批改作业时,结合学生的预习笔记、计算结果、小组讨论记录以及实践操作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
3. 鼓励性评价: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存在不足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促进其进步。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批改后的作业发回给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2.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彼此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学习收获。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运动与静止同步作业(含答案)
第一节运动与静止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也不同。
课时作业1、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______运动,根据其运动路线可分成______运动和______运动两种情况。
2、根据机械运动的含义,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机械运动就是一切机械的运动,像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机械运动就是物质的一切运动C.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D.物体做怎样的运动跟参照物的选择无关3、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茹萍同学去年种的小树长高了B、花园里开的鲜花散发出香味C、苹果树上熟子的苹果落了下来D、人类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4、小明在窗前看见小狗欢欢正在墙边晒太阳.过一会儿,小明又发现欢欢已躺在花园中.小明笑了笑说:“欢欢跑得真快啊!”小明判断小狗欢欢在跑动的依据是:欢欢相对于窗户的 ______ 改变了.这里的窗户就是我们研究机械运动必须选定的 ______ .5、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是 ( )A.比较速度大小 B.比较路程长短C、比较时间长短 D,比较与参照物间的位置是否变化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静止是相对的B.参照物一定要选择不动的物体C.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D.研究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7、甲、乙两辆公共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某一段时间内它们之间距离不变,以______为参照物,这两辆汽车都是静止的,而以______为参照物,这两辆汽车又都是运动的.从上可知,运动和静止都具有______性(选填“绝对”、“相对”).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能说地球绕太阳运动,而不能说太阳绕地球运动;B.汽车驶过一楼房,只能说汽车在运动,而不能说楼房在运动;C.一幢大楼造好后,因为固定不动,所以房子是绝对静止的;D.整个世界由运动物质组成,自然界里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中考练兵9、如图3—1—1所示,飞机空中加油时,受油机与加油机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1—1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B.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10、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动时,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11、两辆汽车并列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看见甲车不运动。
课后作业
第三章课后作业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什么?试说明在证明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无偏性和有效性的过程中,哪些基本假设起了作用? 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有:(1) 解释变量是非随机的或固定的,且相互之间互不相关(不存在多重共线性);(2) 随机扰动项具有0均值、同方差以及不存在序列相关(不存在自相关);(3) 解释变量与随机扰动项不相关; (4) 随机扰动项服从正态分布;(5) 样本容量趋于无穷时,各解释变量的方差趋于有界常数; (6) 回归模型的设定是正确的。
在证明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无偏性中,利用了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项不相关的假定。
在有效性的证明中,利用了随机项独立同方差假定。
βμX X X βμX βX X X Y X X X β11=′′+=+′′=′′=−−−)()())()(())(()ˆ(1E E E E2.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t检验和F检验有何不同?在一元线性回归中,二者是否具有等价的作用?解:多元回归中,t检验是针对某一个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而F检验则是针对回归方程总体线性关系的显著性检验。
在一元线性回归中,二者具有等价的作用。
实际上,在一元线性回归中二F=。
者存在如下的关系:2t3. 为什么说对模型参数施加约束条件后,其回归的残差平方和一定不比未施加约束的残差平方和小?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受约束回归和不受约束回归的结果相同?解:假设无约束样本回归的矩阵表达式为:e X Y +=βˆ 受约束样本回归的矩阵表达式为:∗∗+=e X Y βˆ 则受约束样本回归的残差平方和RSS R 为:)ˆˆ(ˆˆˆβββββ−−=−+=−=∗∗∗∗X e X e X X Y e 所以于是ee e e **′≥′)ββX(X )ββ(e e e e ****ˆˆˆˆ−′′−+′=′4. 在一项调查大学生一学期平时成绩(Y )与每周在学习(X1)、睡觉(X2)、娱乐(X3)与其它(X4)各种活动所用的时间的关系的研究中,建立如下的回归模型:i i i i i i X X X X Y μβββββ+++++=443322110如果这些活动所用时间的总和为一周的总小时数168。
第3章作业(2016)
第三章 作业题1、在一维双原子晶格振动的情况下,证明在布里渊区边界a q 2π±=处,声学支格波中所有轻原子m 静止,而光学支格波中所有重原子M 静止。
画出这时原子振动的图像。
2、.具有简单立方布喇菲格子的晶体,原子间距为2×10-10m ,由于非线性相互作用,一个沿[100]方向传播,波矢大小为10103.1⨯=q m -1的声子同另一个波矢大小相等当沿[110]方向传播的声子相互作用,合成为第3个声子,试求合成后的声子波矢。
3、试求质量为m ,原子间距为2/a ,力常数交错为1β,2β的一维原子链振动的色散关系。
当1215ββ=时,求在0=q 和a q π=处的)(q ω,并粗略画出色散关系。
4 对NaCl晶体,测知其密度ρ=2.18g/cm3,正负离子的平衡距离α=2.81×10-10m,格波光学支的最高频率为3.6×1013(rad/s),试以一维双原子晶链模型计算:(1)NaCl的恢复力常数β;(2)长声学波的波速;(3)NaCl的弹性模量。
已知Na和Cl的原子量分别为23和35.5,每摩尔的原子数为6.024×1023,且由弹性波理论得到波速υ=(弹性模量/介质密度)1/2=[E/ρ]1/2.(第二问中声学波公式有误,答案正确)5 已知NaCl 晶体平均每对离子的相互作用能为n r r q T U //)(2βα+-=其中马德隆常数75.1=α,9=n ,平衡离子间距m 1082.2100-⨯=r 。
(1)试求离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频率。
(2)计算与该频率相当的电磁波的滤长,并与NaCl 红外吸收频率的测量值61μm 进行比较。
思考题6. 什么叫声子?是否为真实粒子?在热平衡条件下的晶体中说声子从一处跑到另一处有无意义?对于一给定的晶体,它是否拥有一定种类和一定数目的声子?7.请比较纯铜、纯铝与金刚石的热导率,并说明理由?。
第三章作业答案_1-7
a2 N =
1 1 T 1 T − j (4 N π / T ) t 2 x t e dt = x(t )e− j (4 Nπ / T )t dt + ∫T x(t )e− j (4 Nπ / T )t dt ( ) ∫ ∫ T T T 0 T 2 =
T 1 T T ( ∫ 2 x(t )e − j (4 Nπ / T )t dt + ∫T − x(t − )e− j (4 Nπ / T )t dt ) T 0 2 2 T 1 T ( ∫ 2 x(t )e − j (4 Nπ / T ) t dt + ∫ 2 − x(t )e− j (4 Nπ / T )t dt ) = 0 0 T 0
+∞
e − j 2ω (答案) 2 + jω
+∞ +∞ −∞
X ( jϖ ) = ∫ x(t )e − jωt dt = ∫ e −2 ( t − 2) u (t − 2)e − jωt dt = ∫ e −2 ( t − 2) e − jωt dt
−∞ 2
= ∫ e −( 2+ jω )t + 4 dt =
jkπt
,由已知条件 k ≤ 4 时,H(jw)不为零,而 k ≥ 5 ,H(jw)=0
jkπt
故响应为: y k (t ) = H ( jkπ ) a k e 当 k > 5 时,激励 x k (t ) = a k e 此有 y (t ) =
= (1 −
k 5
)a k e jkπt , k ≤ 4
(2) 由于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 h(t)已知,可以据此而求出其频谱。因为 h(t)是方波脉冲,直 接由典型信号的频谱得:
FT h(t ) ←→ H ( jω ) =
第三章第一节 流通加工作业1
广东省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共4页第页组织教学:班委清点人数,登记考勤,做好课堂教学准备。
(5分钟)旧课复习:复习配送中心的核心业务(进货作业、订单作业、拣货作业、补货作业、配货作业、送货作业、退货作业)的相关概念以及配送中心作业总流程。
(10分钟)新课引入:以提问的形式开篇,“配送中心的核心作业我们已经学习完了,配送中心除了日常的核心作业外,还有没有其他作业呢?”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如果货物包装破损换新,或者50个箱装的货物改成20个零散的货物包装,或者货品缠膜防潮,这些包装更换更新以及货物的防护算不算配送中心的作业呢?”总结引导出流通加工作业、装卸搬运作业。
以提问导入课题,并进行分析讲解,深入学习流通加工作业(5分钟)新课内容:运用课件图片介绍,理论授新等方法讲授流通加工作业相关知识。
第三章配送中心其他业务§3-1 流通加工作业一、流通加工的定义(介绍法、讲授法)(25分钟)流通加工,是指产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包装或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挂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它与生产加工最大的不同是注重物品在生产后、流通或使用前的整理,因此又称加工整理。
第页流通加工是为了提高物流速度和物品的利用率,在物品进入流通领域后,按客户的具体要求进行的加工活动,即在物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流动的过程中,流通加工以促进消费、维护产品质量、提供流通效率为目的,对物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它与一般的商品流通、生产加工相比有很大的差别。
流通加工是通过改变或完善流通对象的形态来实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因此流通加工是流通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差别1.加工对象不同流通加工的对象是商品,而一般的生产加工的加工对象是原材料或半成品。
2.加工程度不同流通加工所进行的一般都是简单加工,是对生产加工的辅助和补充,不能替代生产加工。
生产加工是复杂加工,商品的加工大部分过程由生产加工完成。
现代测试技术第三章作业与练习(1)
现代测试技术第三章作业与练习3 – 1用题图中(a)(b)两种电路测电阻R X0,若电压表的内阻为R V,电流表的内阻为R I,求测量值Rx = V/I受电表影响产生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并讨论所得结果。
3 – 2 被测电压的实际值在10V左右,现有150V、0.5级和15V、1.5级两块电压表,选择哪块表测量更合适?3 - 3对某信号源的输出频率fx进行了十次等精度测量,结果为:110.105,110.090,110.090, 110.070,110.060110.050,110.040,110.030,110.035,110.030试用马利科夫及阿卑-赫梅特判据判别是否存在变值系差。
3 - 4已知某被测量的测量值服从正态分布,测量中系统误差可以忽略。
分别求出置信区间为真值附近的三个区间x0±1.5σ(X), x0±2.5σ(X),x0±3.5σ(X)时的置信概率。
3 - 5已知对某电压的测量中不存在系统误差,测量值属于正态分布,电压的真值V。
= 10 V,测量值的标准偏差σ(X) = 0.2 V,求测量值V出现在9.7V - 10.3 V之间的置信概率。
〔解〕由于测量中不存在系统误差,ε= E(V)- V。
= 0。
真值V。
等于数学期望E(V)。
由题可知置信区间在V。
附近的范围。
kσ(X)= 10.3–10 = 10–9.7 = 0.3 V则系数k =k V0.3k===1.5V0.2σσ()()查正态分布表可得,P〔 9.7< V < 10.3V 〕 = P〔│Z│< 1.5〕= 86.6%3 - 6 某测量值X属于正态分布。
已知它的数学期望为E(X) = 50,标准偏差为σ(X) = 0.2,若要求置信概率为99%,求置信区间。
〔解〕已知置信概率为P〔│X - E(X)│< kσ(X) = P〔│Z│< k〕= 99%由正态分布表査得相应的k = 2.576,则置信区间为[E(X) - kσ(X), E(X) + kσ(X)]= (50 - 2.576×0.2) - (50 + 2.576×0.2)= 49.48 - 50.523 - 7用电桥测一批50mH左右的电感,由于随机误差的影响,对每个电感的测量值均在L0±0.8mH的范围内变化。
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课时作业含解析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上的(B)A.磷脂含量B.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C.糖的种类D.水含量解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因此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2.对细胞膜成分的描述最全面的是(C)A.磷脂、蛋白质B.脂质、蛋白质C.脂质、蛋白质和糖类D.磷脂、蛋白质和糖类解析: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还有2%~10%的糖类。
细胞中的脂质主要是磷脂,此外还有少量胆固醇。
蛋白质的含量与种类决定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3.下列关于细胞膜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将产生的抗体分泌到细胞外C.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D.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且细胞间各种信息交流方式都离不开细胞膜上的受体解析:细胞膜具有以下功能:保护性屏障作用,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贯穿细胞壁,将相邻两细胞细胞质连通在一起,为细胞间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这种交流信息的方式和细胞膜上的受体无关。
4.下列关于细胞膜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使生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完成生命活动C.相邻两个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全靠细胞间接触D.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这种功能是相对的解析:细胞膜上含有蛋白质和糖类,这是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基础;多细胞生物体是一个繁忙而有序的细胞社会,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使生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完成生命活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多种方式,除细胞直接接触传递信息外,还可通过细胞通道进行信息交流;细胞膜可根据生命活动的需要控制物质的进出,但这种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细胞不需要的物质,甚至病菌、病毒有时也能进入细胞。
5.取细胞膜上糖蛋白成分相同的两种海绵动物,将其细胞都分散成单个后混合培养,发现两种细胞能够结合在一起;但将细胞膜上糖蛋白成分不相同的两种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后混合培养,发现两种细胞不能结合在一起。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作业1
D.1 mol该有机物分子结构中含有1 mol酚羟基和1mol酯基,酚羟基具有酸性,1 mol酚羟基消耗1molNaOH,该有机物中的酯基水解后形成酚羟基和羧基,1mol酯基消耗2mol NaOH,该物质最多能与含3 mol NaOH的溶液反应,故D错误;
15.苯乙烯( )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下是合成苯乙烯的一种路线:
回答下列问题:
(1)以CH2=CH2为原料制备CH3CH2Cl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写出反应的类型:反应①_______,反应②_______,反应④_______。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反应③:_______
A.分子中有3个手性碳原子
B.分子中有3种含氧官能团
C.该物质既可发生消去反应又可发生加成反应
D.1 mol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时消耗1 mol Br2
7.羟甲香豆素是一种激光染料,应用于可调谐染料激光器。羟甲香豆素分子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式为C10H9O3
B.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10.B
【详解】
A.由甲的结构简式可知,甲中含有酯基和羟基两种官能团,故A正确;
B.乙中含有酚羟基和酯基,1mol酚羟基和1mol酯基均消耗1molNaOH,但该结构中的酯基水解得到酚羟基又消耗1molNaOH,故1mol乙能消耗3molNaOH,故B错误;
C.含碳碳双键、酚-OH,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正确;
D.水解产物含有2个酚羟基和1个羧基,则lmol羟甲香豆素最多能与3molNaOH反应,故D正确;
01-第三章 作业题
第三章作业题学号姓名3-2、由氩离子激光器发出波长=488nm 的蓝色平面光,垂直照射在一不透明屏的水平矩形孔上,此矩形孔尺寸为0.75mm0.25mm。
在位于矩形孔附近正透镜(f=2.5m)焦平面处的屏上观察衍射图样。
试描绘所形成的中央最大值。
3-3、由于衍射效应的限制,人眼能分辨某汽车的两前灯时,人离汽车的最远距离l=?(假定两车灯相距1.22m,人眼瞳孔的直径为6mm,光波长为0.55m)3-4、借助于直径为2m 的反射式望远镜,将地球上的一束激光(λ=600nm)聚焦在月球上某处。
如果月球距地球4×105km,忽略地球大气层的影响,试计算激光在月球上的光斑直径。
3-5、一准直的单色光束(=600nm)垂直入射在直径为1.2cm、焦距为50cm 的会聚透镜上,试计算在该透镜焦平面上的衍射图样中心斑的角宽度和线宽度。
3-6、(1)显微镜用紫外光(λ=275nm)照明比用可见光(λ=550nm)照明的分辨本领约大多少倍?(2)它的物镜在空气中的数值孔径为0.9,用紫外光照明时能分辨的两条线之间的距离是多少?(3)用油浸系统(n=1.6)时,这最小距离又是多少?3-7、一照相物镜的相对孔径为1:3.5,用λ=546nm 的汞绿光照明。
问用分辨本领为500 线/mm 的底片来记录物镜的像是否合适?3-9、用波长=0.63m 的激光粗测一单缝缝宽。
若观察屏上衍射条纹左右两个第五级极小的距离是6.3cm,屏和缝的距离是5m,求缝宽。
3-10、今测得一细丝的夫琅禾费零级衍射条纹的宽度为1cm,已知入射光波长为0.63m,透镜的焦距为50cm,求细丝直径。
3-11、考察缝宽a=8.8×10−3cm,双缝间隔d=7.0×10−2cm,波长为0.6328µm 时的双缝衍射,在单缝衍射中央极大值两侧的两个极小值间,将出现多少个干涉极小值?若屏离开双缝457.2cm,计算条纹宽度。
微机原理作业与答案第三章
8086第三章作业3-11在实模式下,若段寄存器中装入如下数值,试写出每个段的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1)1000H 10000H-1FFFFH(2)1234H 12340H-2233FH(3)E000H E0000H-EFFFFH(4)AB00H AB000H-BAFFFH3-12对于下列CS:IP组合,计算出要执行的下条指令存储器地址。
(1)CS=1000H和IP=2000H 答:下条指令存储器地址:12000H(2)CS=2400H和IP=1A00H 答:下条指令存储器地址:25A00H(3)CS=1A00H和IP=B000H 答:下条指令存储器地址:25000H(4)CS=3456H和IP=ABCDH 答:下条指令存储器地址:3F12DH3-37 指出下列指令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1)MOV AX,1200H;立即数寻址(2)MOV BX,[1200H];直接寻址(3)MOV BX,[SI];变址寻址(4)MOV BX,[BX+SI+1200];相对基变址寻址(5)MOV [BX+SI],AL;寄存器寻址(6)ADD AX,[BX+DI+20H];相对基变址寻址(7)MUL BL ;寄存器寻址(8)JMP BX ;间接寻址(9)IN AL,DX ;寄存器间接寻址(10)INC WORD PTR[BP+50H] ;相对基址寻址小结:虽然对存储器的访问指令、输入/输出指令(IN指令和OUT指令)、跳转指令(JMP指令)都有直接寻址和间接寻址,但是形式是有很大差别的:1.直接寻址:(1)对于存储器的访问用方括号括起来的二进制数,如:MOV BX,[1200H](2)对于输入/输出指令(IN指令和OUT指令)用二进制数如:IN AX,8FH 又如: OUT 78H,AL(3)对于跳转指令(JMP指令)是以目标标号为直接地址的如: JMP ADDR12.间接寻址:(1)对于存储器的访问有分为基址寻址、变址寻址、基址加变址寻址以及带位移量的所谓相对基址寻址、相对变址寻址、相对基址加变址寻址如:MOV AX,[BP](2)对于输入/输出指令用DX做间接寻址寄存器如:IN AX,DX 又如: OUT DX,AL(3)跳转指令直接写明寄存器即可 (段内)如: JMP BX段间需组合:如: JMP DWORD PTR [BX+ADDR1]3-38指出8086/8088下列指令中存储器操作数地址的计数表达式。
《第三章1重力与弹力》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重力与弹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重力与弹力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物理学习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巩固(1)要求学生复习并掌握重力、弹力的基本概念及产生条件。
(2)理解重力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熟悉弹力产生的原理及分类,如拉伸力、压缩力等。
2. 知识点应用(1)设计一份关于重力与日常生活的实例分析报告,例如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等。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如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量,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结合弹力知识,设计一个关于弹簧特性的探究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和结论。
3. 拓展提高(1)利用重力与弹力的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物理模型或玩具,如弹簧床垫等。
(2)分析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复杂场景(如蹦床、弹簧电梯等),写出其中涉及的物理原理和过程。
三、作业要求1. 所有作业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
2. 基础知识的巩固部分需详细记录学习过程和结果。
3. 知识点应用部分需有明确的实验设计和详细的实验步骤记录,实验结果需准确无误。
4. 拓展提高部分需有创意性和实践性,可适当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
5. 按时提交作业,并注明作业名称和学号等信息。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价。
2. 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3. 对学生的创意和实践能力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
4. 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及时将作业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2. 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3.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动和学习氛围的形成。
通过以上的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物理学习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配位化学第一组第三章作业
第三章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作业1.下列各组中,哪种配体与同一种中心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稳定性较高,为什么?(1)Cl- , F-和Al3+(2)Br-,I-和Hg2+(3)2CH3NH2,en和Cu2+(4)Br-,F- 和Ag+(5)RSH,ROH和Pt2+(6)Cl-,OH-和Si4+(7)RSH,ROH和Mg2+解(1)F-与Al3+形成配合物更稳定,因为F-电负性大,离子半径更小(2)I-与Hg2+更稳定,因为碘离子的电负性较大,离子半径更小(3 )2CH3NH2与Cu2+形成的配合物更稳定,因为它的碱性比en更强与形成的配合物更稳定(4)Br-与Ag+形成的配合物更稳定,因为与Ag+形成配合物Br-变形性比F-强(5)RSH与Pt2+形成配合物更稳定,因为在与Mg2+形成配合物时S 的半径小于O的半径(6)OH-与Si4+形成的配合物更稳定,因为在与Si4+形成配合物时OH-的电荷比更多(7)RSH与Mg2+形成配合物更稳定,因为在与Mg2+形成配合物时S 的半径小于O的半径2.写出下列,配体与中心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次序。
解(1)CH3NH2,en,NH2-NH2,NH2-OH和Cu2+en > CH3NH2 > NH2-NH2 > NH2OH(2)R3CCOOH,CH3COOH,Cl3CCOOH,I3CCOOH和Fe3+ R3CCOOH > CH3COOH > I3CCOOH > Cl3CCOOH(3)NH3,NH2-NH2,NH2-OH,R-OH和Ag+NH3 > NH2-NH2 > NH2-OH > R-OH(4)N, NH2与Zn2+N>NH2(5)NH2O2N,NH2CH3,NH2NO2与Cu2+NH2 CH3>NH2NO2>NH2O2N(6)NOH,NOHCH3与Ni2+NOHCH3>NOHCH33.下列二组试剂与同一种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时,估计lg k的大小次序:解:(1)NH 2NO 2NH2CH3NH2NO2 2 > 3 > 1(2)1. 2.3. 4.3 > 2 > 1 > 4(3)M(en)3,M(Pn)3,M(dien)2M(en)3 > M(dien)2 > M(Pn)34.解释下列各胺与Cu(II)形成配离子稳定性的差别:配体lgk1(25oC)乙二胺10.551,2-二氨基丙烷10.651,3-二氨基丙烷9.981,2,3,-三氨基丙烷11.1解:当配位原子相同时,配体碱性越强,越易给出电子,形成的配合物往往越稳定。
一村一农村环境保护基本作业
(1)大气环境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通过叶片吸收空气中的CO2,借助于叶片中的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中的化学能,从而供给植物生长。而植物在这一过程中产生O2释放到大气层中。
(2)水体环境 水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可为人类所利用的淡水资源确实很少,随着农业的发展,水体污染严重,污染物质主要分为有机污染物合物及污染物两大类。
《农村环境保护》作业及参考答案
作业1(第一章----第三章)
1、什么叫环境、农业环境?农业环境的主要组成是什么?P2-4 环境:广义的环境一般来说是指除生物圈之外的其他圈层是广大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狭义的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人周围的大气、水、土壤、岩石、动植物等自然环境,是人类的环境。 农业环境:农作物(或以农业生产)为主题的周围环境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参考答案
第三章作业参考答案1.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1)计算机网络中,层、协议和层间接口的集合被称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基本原理是分层原理:计算机网络中采用了分层方法,把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单一的局部问题,在不同的层次上予以解决。
2.什么是实体?什么是对等实体?什么是服务数据单元?什么是协议数据单元?答:(1)实体:任何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软件进程;(2)对等实体:分别位于不同系统对等层中的两个实体;(3)服务数据单元:指定层的接口数据的总和;(4)协议数据单元:网络体系结构中,对等层之间交换的信息报文统称为协议数据单元。
3.什么是网络协议?它在网络中的作用是什么?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什么?答:(1)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2)作用:约定通信双方在通信时必须遵守的规则;(3)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同步”也可以,但不如“时序”更贴切)。
4. 协议与服务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答:协议:对等实体间通信时必须遵守的规则;服务:某一层向它的上一层提供的一组操作,定义了该层要代表其用户执行哪些操作;协议是不同网络系统对等层之间的关系,而服务则是相同网络系统上下层之间的关系。
5. 服务分哪两类?有什么区别?比较数据报与虚电路两种服务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答:(1)服务分为: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区别如下:1)面向连接服务: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当数据交换结束后,则应终止这个连接;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三个阶段;静态分配资源,传输前需建立连接;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无错、按序、无丢失、不重复;仅在连接阶段需要完整的目的地址;适用在一段时间内向同一目的地发送大量报文,实时性要求高的场合。
2)无连接服务:两个实体在数据传输时动态地进行分配通信时所需的资源。
动态分配资源,不能防止报文的损失、失序、丢失和重复;需要为每一个报文提供完整的目的地址,适用少量零星报文的场合。
第三章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第三章课后作业参考答案练习题一1.目的:掌握账户的内容2.资料湖场公司为一家俱生产企业,其2005年7月末的经济活动状况如下:(1)仓库储存木料500 000元;(2)仓库储存油漆17桶,价值21 000元;(3)运输汽车5辆,价值450 000元;(4)应付京西公司木材款430 000元;(5)职工唐某未归还差旅费借款3 000元;(6)生产设备价值1 200 000元;(7)京汉投资公司、北极联合公司分别持有本企业股权3 000 000元和2 000 000元;(8)未偿还银行3年期贷款2 800 000元;(9)存入市建行的款项1 800 000元;(10)职工未领取工资16 000元;(11)欠交营业税6 500元;(12)持有康赛公司3年期债券100 000元;(13)零用现金3 200元。
3.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确定该公司需要使用的账户的名称。
练习题一参考答案要点需要使用的账户:(1)原材料——木料(2)原材料——油漆(3)固定资产——运输汽车(4)应付账款(5)其他应收款(6)固定资产——生产设备(7)股本(8)长期借款(9)银行存款(10)应付职工薪酬(11)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12)持有至到期投资(13)库存现金练习题二1.目的:熟悉会计科目的分类方法及其内容。
2.资料某企业3月1日有关资金内容及金额如下:(1)存放在企业的现款1 000元;(2)存放在银行的款项300 000元;(3)库存的各种材料19 000元;(4)房屋900 000元;(5)机器设备800 000元;(6)投资者投入资本1 755 000元;(7)购货方拖欠货款80 000元;(8)从银行借入的半年期借款120 000元;(9)库存的完工产品50 000元;(10)拖欠供货方货款350 000元;(11)企业留存的盈余公积金75 000元;(12)尚未完工的产品150 000元。
3.要求:根据所给资料,利用下表说明每一项资金内容应属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哪一类会计要素,具体归属于哪一个会计科目,并计算表中的合计数。
信息论编码与纠错课后作业答案3
第三章作业参考答案:3.2 答:(1)当log ()n D LH X ≥时,可实现无失真编码;(2)等长编码时,从总的趋势来说,增加L 可提高编码效率,且当L →∞时,1η→。
但不一定L 的每次增加都一定会使编码效率提高。
3.7 答:码1:其二次扩展码是奇异码,如u1u2和u5u1对应的码字均为010;码2:是唯一可译码,非奇异等长码是唯一可译码,且是即时码,平均码长为3;码3:是延长码,是唯一可译码,但不是即时码,平均码长为7149 3.0616i i i n p n ====∑ 码4:是非延长码,故是唯一可译码,也是即时码;平均码长为7149 3.0616i i i n p n ====∑码5:是树码,即非延长码,因此是即时码;平均码长为71212.6258i i i n p n ====∑;码6:是非延长码,因此是即时码;平均码长为7125 3.1258i i i n p n ====∑ 综上所述,码2~6均为唯一可译码,码2、4、5、6是即时码。
3.8 解:(1)由等长编码定理 ()log 42log log 2H X n LD ≥==位 (2)按概率进行编码,出现概率大的编短码,概率小的编长码取1234123311112222x x x x X P ⎡⎤⎡⎤⎢⎥=⎢⎥⎛⎫⎛⎫⎛⎫⎛⎫⎢⎥⎣⎦ ⎪ ⎪⎪ ⎪⎢⎥⎝⎭⎝⎭⎝⎭⎝⎭⎣⎦,将其(1/2)的幂次{1,2,3,3}依次取出作为每个符号的码长,即可得到紧致码。
此时1111()(,,,) 1.752488H X H ==bit/符号平均码长41 1.75i i i n p n ===∑编码效率()1log LH X n Dη==因此验证了上述编码方法得到的是紧致码。
3.14 解:(1)()(0.9,0.1)0.469H X H ==bit/符号 (2)信源序列平均长度80i i i l p l ==∑23780.110.90.120.90.130.90.140.90.180.98 2.596=⨯+⨯⨯+⨯⨯+⨯⨯++⨯⨯+⨯= (3)平均码长880.91[10.9]4 2.7086n =⨯+-⨯=码元/符号(4)首先码长组合满足克拉夫特不等式,即841028221in i ---==⨯+=∑又该码为非延长码,故唯一可译。
大一计算机office第三章作业 (1)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3章作业一、单选题(每小题2.78分,共100.08分,得分100.08 分)1、WORD中合并单元格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
A、选中要合并的单元格;选择“工具/合并单元格”B、选中要合并的单元格;按[ENTER]键C、选中要合并的单元格;按[SPACE]键D、选中要合并的单元格;选择“表格/合并单元格”你的回答: D (√) 参考答案:D2、启动WORD的正确操作方法是_________。
A、打开电源/单击“开始”菜单/单击“查找”/单击“MICROSOFTWORD”B、打开电源/单击“开始”菜单/单击“文档”/单击“MICROSOFTWORD”C、打开电源/单击“开始”菜单/单击“程序”/单击“MICROSOFTWORD”D、打开电源/单击“开始”菜单/单击“设置”/单击“MICROSOFTWORD”你的回答: C (√) 参考答案:C3、WORD中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应选择的主菜单项是_______。
A、“工具”B、“表格”C、“格式”D、“插入”你的回答: B (√) 参考答案:B4、在WORD编辑文档时,选择某一段文字后,把鼠标指针置于选中文本的任一位置,按鼠标左键拖到另一位置上才放开鼠标。
那么,刚才的操作是________。
A、删除文本B、移动文本C、复制文本D、替换文本你的回答: B (√) 参考答案:B5、段落标记是在输入___________之后产生的。
A、句号B、Enter键C、Shift+Enter键D、分页符你的回答: B (√) 参考答案:B6、打开WORD文档是指_________。
A、把文档的内容从内存读出,并显示出来B、为指定的文档开设一个新的空白文档窗口C、显示并打印出指定文档的内容D、把文档的内容从外存调入内存,并在文档窗口中显示出来你的回答: D (√) 参考答案:D7、用户在WORD编辑文档时,如果希望在“查找”对话框的“查找内容”文本框中只需一次输入,便能依次查找分散在文档中的“第1名”、“第2名”、…、“第9名”等,那么在“查找”对话框的“查找内容”文本框中用户应输入__________。
钢结构第三章作业答案(供参考)
3.13如图所示梁与柱(钢材为Q235B )的连接中,M=100kN ·m,V=600kN,已知梁端板和柱翼缘厚均为14mm,支托厚20mm,试完成下列设计和验算:(1)剪力V 由支托焊缝承受,焊条采用 E43型,手工焊,求焊缝A 的高度hf 。
(2)弯矩M 由普通C 级螺栓承受,螺栓直径24mm,验算螺栓是否满足要求。
解:(1)验算受剪承载力:a. 确定焊脚高度板件边缘的角焊缝:max 20,20(12)18;f t mm h mm ==-=普通角焊缝:min max min(14,20)14, 1.21416.8;f t mm h mm ===⨯= 则max min(16.8,20)16.8;f h mm == 故取10f h mm =b.0.70.7107e f h h mm ==⨯=设承受静载,支托选用Q235B ,则查表得角焊缝强度设计值2160wf f N mm = 采用三面围焊且为绕角焊:对于水平焊缝,承受正应力,1300w l b mm ==对于竖向焊缝,承受剪应力,2250w l mm =322223401097.14316020.720.710250w f f f w N N mm f N mm h l τ⨯===<=⨯⨯⨯⨯,满足要求。
故焊缝A 的高度10f h mm =。
(2)验算抗弯承载力查表得普通C 级螺栓抗拉强度设计值2170b t f N mm =;公称直径为24mm 的普通螺栓2353e A mm =故抗弯承载力满足要求。
(3)验算构造要求: C 级螺栓00(1 1.5)24 1.525.53325.576.5100d d mm d mm=+=+==⨯=<故满足构造要求综合(2),(3)该螺栓满足要求。
3.14试验算如图所示拉力螺栓连接的强度。
C 级螺栓M20,所用钢材Q235B 。
若改用M20的8.8级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摩擦面间仅用钢丝刷清理浮锈),其承载力有何差别?解:150cos 45150106;210610626.5;26.5;4444V H kN V H Nv kN Nt kN ==⨯=⨯=======(1) 验算拉剪作用查表得普通C 级螺栓2170b t f N mm =; 2140b v f N mm =;Q235B 钢2305b c f N mm =;公称直径为20mm 的普通螺栓2245e A mm =。
第三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置惩罚作业及答案1
B. 一定置信度下以测定平均值为中心包括真值的范围
C. 真值落在某一可靠区间的概率
D. 一定置信度下以真值为中心的可靠范围 9. 有一组测定数据,其总体标准偏差未知,要检验得到这组分析数据的分析方法是否准确可靠,
应该用( C )。
10
A. Q 检验法
B. G(格鲁布斯)检验法
答:t 检验法用于测量平均值与标准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检验------准确度检验
F 检验法用于两组测量内部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检验-----精密度检验
C. t 检验法
某组分的质量分数按下式计算: w乙
c=0.10200.0001,V=30.020.02,M=50.000.01,m=0.20200.0001,则对 w 样的误差来说( A )。
1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力过根保管据护线生高0不产中仅工资2艺料22高试2可中卷以资配解料置决试技吊卷术顶要是层求指配,机置对组不电在规气进范设行高备继中进电资行保料空护试载高卷与中问带资题负料2荷试2,下卷而高总且中体可资配保料置障试时2卷,32调需3各控要类试在管验最路;大习对限题设度到备内位进来。行确在调保管整机路使组敷其高设在中过正资程常料1工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工且25作尽52下可22都能护可地1关以缩于正小管常故路工障高作高中;中资对资料于料试继试卷电卷连保破接护坏管进范口行围处整,理核或高对者中定对资值某料,些试审异卷核常弯与高扁校中度对资固图料定纸试盒,卷位编工置写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试求5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置。4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设3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1:在一个10类的模式识别问题中,有3类单独满足多类情况1,其余的类别满足多类情况2。
问该模式识别问题所需判别函数的最少数目是多少?答:将10类问题可看作4类满足多类情况1的问题,可将3类单独满足多类情况1的类找出来,剩下的7类全部划到4类中剩下的一个子类中。
再在此子类中,运用多类情况2的判别法则进行分类,此时需要7*(7-1)/2=21个判别函数。
故共需要4+21=25个判别函数。
题2:一个三类问题,其判别函数如下:d1(x)=-x1, d2(x)=x1+x2-1, d3(x)=x1-x2-11.设这些函数是在多类情况1条件下确定的,绘出其判别界面和每一个模式类别的区域。
2.设为多类情况2,并使:d12(x)= d1(x), d13(x)= d2(x), d23(x)= d3(x)。
绘出其判别界面和多类情况2的区域。
3.设d1(x), d2(x)和d3(x)是在多类情况3的条件下确定的,绘出其判别界面和每类的区域。
答:三种情况分别如下图所示:1.2.3.题3:两类模式,每类包括5个3维不同的模式,且良好分布。
如果它们是线性可分的,问权向量至少需要几个系数分量?假如要建立二次的多项式判别函数,又至少需要几个系数分量?(设模式的良好分布不因模式变化而改变。
)答:(1)若是线性可分的,则权向量至少需要14N n =+=个系数分量; (2)若要建立二次的多项式判别函数,则至少需要5!102!3!N ==个系数分量。
题4:用感知器算法求下列模式分类的解向量w : ω1: {(0 0 0)T, (1 0 0)T, (1 0 1)T, (1 1 0)T} ω2: {(0 0 1)T, (0 1 1)T, (0 1 0)T, (1 1 1)T}解:将属于2w 的训练样本乘以(1)-,并写成增广向量的形式x1=[0 0 0 1]',x2=[1 0 0 1]',x3=[1 0 1 1]',x4=[1 1 0 1]';x5=[0 0 -1 -1]',x6=[0 -1 -1 -1]',x7=[0 -1 0 -1]',x8=[-1 -1 -1 -1]';迭代选取1C =,(1)(0,0,0,0)w '=,则迭代过程中权向量w 变化如下:(2)(0 0 0 1)w '=;(3)(0 0 -1 0)w '=;(4)(0 -1 -1 -1)w '=;(5)(0 -1 -1 0)w '=;(6)(1 -1 -1 1)w '=;(7)(1 -1 -2 0)w '=;(8)(1 -1 -2 1)w '=;(9)(2 -1 -1 2)w '=; (10)(2 -1 -2 1)w '=;(11)(2 -2 -2 0)w '=;(12)(2 -2 -2 1)w '=;收敛所以最终得到解向量(2 -2 -2 1)w '=,相应的判别函数为123()2221d x x x x =--+。
题5:用多类感知器算法求下列模式的判别函数: ω1: (-1 -1)T ,ω2: (0 0)T ,ω3: (1 1)T解:采用一般化的感知器算法,将模式样本写成增广形式,即1231011,0,1111x x x -⎛⎫⎛⎫⎛⎫ ⎪ ⎪ ⎪=-== ⎪ ⎪ ⎪ ⎪ ⎪ ⎪⎝⎭⎝⎭⎝⎭取初始值123000w w w ⎛⎫⎪=== ⎪ ⎪⎝⎭,取1C =,则有第一次迭代:以1x 为训练样本,123(1)(1)(1)0d d d ===,故123111(2)1,(2)1,(2)1111w w w -⎛⎫⎛⎫⎛⎫ ⎪ ⎪ ⎪=-== ⎪ ⎪ ⎪ ⎪ ⎪ ⎪--⎝⎭⎝⎭⎝⎭第二次迭代:以2x 为训练样本,123(2)1,(2)1,(2)1d d d ==-=-,故123111(3)1,(3)1,(3)1002w w w -⎛⎫⎛⎫⎛⎫ ⎪ ⎪ ⎪=-== ⎪ ⎪ ⎪ ⎪ ⎪ ⎪-⎝⎭⎝⎭⎝⎭第三次迭代:以3x 为训练样本,123(3)2,(3)2,(3)0d d d =-==,故123102(4)1,(4)0,(4)2011w w w -⎛⎫⎛⎫⎛⎫ ⎪ ⎪ ⎪=-== ⎪ ⎪ ⎪ ⎪ ⎪ ⎪--⎝⎭⎝⎭⎝⎭第四次迭代:以1x 为训练样本,123(4)2,(4)1,(4)5d d d ==-=-,故112233(5)(4),(5)(4),(5)(4)w w w w w w ===第五次迭代:以2x 为训练样本,123(5)0,(5)1,(5)1d d d ==-=-,故123102(6)1,(6)0,(6)2102w w w -⎛⎫⎛⎫⎛⎫ ⎪ ⎪ ⎪=-== ⎪ ⎪ ⎪ ⎪ ⎪ ⎪--⎝⎭⎝⎭⎝⎭第六次迭代:以3x 为训练样本,123(6)3,(6)0,(6)2d d d =-==,故112233(7)(6),(7)(6),(7)(6)w w w w w w ===第七次迭代:以1x 为训练样本,123(7)1,(7)0,(7)6d d d ===-,故112233(8)(7),(8)(7),(8)(7)w w w w w w ===第八次迭代:以2x 为训练样本,123(8)1,(8)0,(8)2d d d =-==-,故112233(9)(8),(9)(8),(9)(8)w w w w w w ===由于第六、七、八次迭代中对312,,x x x 均以正确分类,故权向量的解为:1231021,0,2102w w w -⎛⎫⎛⎫⎛⎫ ⎪ ⎪ ⎪=-== ⎪ ⎪ ⎪ ⎪ ⎪ ⎪--⎝⎭⎝⎭⎝⎭,可得三个判别函数为:112231210222d x x d d x x =---==+-题6: 采用梯度法和准则函数2(,,)21()8t tw x b J w x b w x b x⎡⎤=---⎣⎦,式中实数b 〉0,试导出两类模式的分类算法。
解:)]sgn(*[*|]|)[(||||412b x w x x b x w b x w x w J tt t -----=∂∂ 其中:⎩⎨⎧≤-->-=-0,10,1)sgn(b x w b x w b x w tt t得迭代式:2(1)()[(())|()|]*[*sgn(())]4||||t t tC w k w k w k x b w k x b x x w k x b x +=+----- 200(1)()()t t t w x b w k w k C b w x x w x b x ⎧->⎪+=+-⎨-≤⎪⎩题7:用LMSE 算法求下列模式的解向量: ω1: {(0 0 0)T , (1 0 0)T , (1 0 1)T , (1 1 0)T }ω2: {(0 0 1)T , (0 1 1)T , (0 1 0)T , (1 1 1)T }解:写出模式的增广矩阵X :00011001101111010011011101011111X ⎛⎫⎪ ⎪ ⎪⎪⎪= ⎪--⎪--- ⎪ ⎪-- ⎪ ⎪----⎝⎭#11000110010111000110110111000100010111110100010111()()001011010011001011011111111101111111111101011111t tX X X X --⎛⎫⎪ ⎪⎪--⎛⎫⎛⎫⎪ ⎪ ⎪------ ⎪⎪ ⎪== ⎪ ⎪ ⎪--------⎪ ⎪ ⎪----------- ⎪⎝⎭⎝⎭⎪-- ⎪ ⎪----⎝⎭=121121212(2)11222224-⎛⎫ ⎪ ⎪ ⎪ ⎪⎝⎭01110001000101110010110111111111-⎛⎫ ⎪--- ⎪⎪--- ⎪----⎝⎭ 200102011002141112-⎛⎫ ⎪- ⎪=⎪- ⎪---⎝⎭01110001000101110010110111111111-⎛⎫⎪--- ⎪⎪---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421001011--⎛⎫ ⎪------ ⎪=⎪------ ⎪--⎝⎭取(1)(11111111)t=b 和1C =第一次迭代:#(1)(1)(1110.5)tX ==--w b(1)(1)(1)(0.50.50.50.50.50.50.50.5)t X =-=------e w b#(2)(1)(1)(1.5 1.5 1.50.75)t CX =+=--w w e (2)(1)[(1)(1)](12111211)t C =++=b b e e第二次迭代:e w b=-=------X(2)(2)(2)(0.250.250.250.250.250.250.250.25)t#w w e(3)(2)(2)(1.75 1.75 1.750.875)t=+=--CXb b e e=++=(3)(2)[(2)(2)](1 2.5111 2.511)tC第三次迭代:=-=------e w bX(3)(3)(3)(0.1250.1250.1250.1250.1250.1250.1250.125)t#w w e=+=--(4)(3)(3)(1.875 1.875 1.8750.9375)tCX=++=b b e e(4)(3)[(3)(3)](1 2.75111 2.7511)tC第四次迭代:e w b=-=------(4)(4)(4)(0.06250.06250.06250.06250.06250.06250.06250.0625)tX#(5)(4)(4)(1.9375 1.9375 1.93750.9688)tw w e=+=--CXb b e e=++=C(5)(4)[(4)(4)](1 2.875111 2.87511)t第五次迭代:=-=------e w bX(5)(5)(5)(0.03130.03130.03130.03130.03130.03130.03130.0313)t#w w e=+=--CX(6)(5)(5)(1.9688 1.9688 1.96880.9844)tb b e e=++=(6)(5)[(5)(5)](1 2.9375111 2.937511)tC第六次迭代:(6)(6)(6)(0.01560.01560.01560.01560.01560.01560.01560.0156)t=-=------e w bX#w w e=+=--(7)(6)(6)(1.9844 1.9844 1.98440.9922)tCX=++=b b e eC(7)(6)[(6)(6)](1 2.9688111 2.968811)t第七次迭代:=-=------e w bX(7)(7)(7)(0.00780.00780.00780.00780.00780.00780.00780.0078)t#w w e=+=--CX(8)(7)(7)(1.9922 1.9922 1.99220.9961)t=++=b b e e(8)(7)[(7)(7)](1 2.9844111 2.984411)tC第八次迭代:e w b=-=------(8)(8)(8)(0.00390.00390.00390.00390.00390.00390.00390.0039)tX#(9)(8)(8)(1.9961 1.9961 1.99610.9980)t CX =+=--w w e (9)(8)[(8)(8)](1 2.9922111 2.992211)t C =++=b b e e第九次迭代:(9)(9)(9)(0.00200.00200.00200.00200.00200.00200.00200.0020)tX =-=------e w b#(10)(9)(9)(1.9980 1.9980 1.99800.9990)t CX =+=--w w e (10)(9)[(9)(9)](1 2.9961111 2.996111)t C =++=b b e e第十次迭代:3(10)(10)(10) 1.010(0.97660.97660.97660.980.980.980.980.98)tX -=-=创------e w b#(11)(10)(10)(1.9990 1.9990 1.99900.9995)t CX =+=--w w e (11)(10)[(10)(10)](1 2.9980111 2.998011)t C =++=b b e e由于31.010e -<?,可以认为此时权系数调整完毕,最终的权系数为:(2221)t ?-w相应的判别函数为:1231()222d x x x =--+x题8:用二次埃尔米特多项式的势函数算法求解以下模式的分类问题ω1: {(0 1)T , (0 -1)T } ω2: {(1 0)T , (-1 0)T }111201022212011222331201222441211021551211121226612112212()(,)()()1()(,)()()2()(,)()()42()(,)()()2()(,)()()4()(,)()()2(4x x x H x H x x x x H x H x x x x x H x H x x x x x H x H x x x x x H x H x x x x x x H x H x x x ϕϕϕϕϕϕϕϕϕϕϕϕ=========-=========2771221021288122112212299122122122)()(,)()()42()(,)()()2(42)()(,)()()(42)(42)x x x H x H x x x x x H x H x x x x x x H x H x x x ϕϕϕϕϕϕ-===-===-===--所以,势函数91(,)()()k iiki K x x x x ϕϕ==∑第一步:取1101X w ⎛⎫=∈ ⎪⎝⎭,故2222212211212()152040243264K X x x x x x x x =-+++-- 第二步:取2101X w ⎛⎫=∈⎪-⎝⎭,12()50K X =>,故21()()K X K X = 第三步:取3210X w ⎛⎫=∈ ⎪⎝⎭,23()90K X =>,故223232211()()(,)20162016K X K X K X X x x x x =-=+--第四步:取4210X w -⎛⎫=∈ ⎪⎝⎭,34()40K X =>,故222224342121212()()(,)152********K X K X K X X x x x x x x x =-=+---+ 第五步:取5101X w ⎛⎫=∈ ⎪⎝⎭,45()270K X =>,故54()()K X K X =第六步:取6101X w ⎛⎫=∈ ⎪-⎝⎭,56()130K X =-<,故2265612()()(,)3232K X K X K X X x x =+=-+ 第七步:取7210X w ⎛⎫=∈ ⎪⎝⎭,67()320K X =-<,故76()()K X K X =第八步:取8210X w -⎛⎫=∈⎪⎝⎭,78()320K X =-<,故 87()()K X K X =第九步:取9101X w ⎛⎫=∈ ⎪⎝⎭,89()320K X =>,故98()()K X K X =第十步:取10101X w ⎛⎫=∈ ⎪-⎝⎭,910()320K X =>,故109()()K X K X =从第七步到第十步的迭代过程中,全部模式都已正确分类,故算法已经收敛于判别函数:221012()()3232d X K X x x ==-+ 题9:用下列势函数2||||(,)k X X k K X X eα--=求解以下模式的分类问题ω1: {(0 1)T, (0 -1)T}ω2: {(1 0)T, (-1 0)T}选取1α=,在二维情况下,势函数为1222212(,)exp{||||}exp{[()()]}k k k k K X X X X x x x x =--=--+-以下为势函数迭代算法:第一步:取1101X w ⎛⎫=∈ ⎪⎝⎭,故22112()exp{(1)}K X x x =---第二步:取2101X w ⎛⎫=∈⎪-⎝⎭,12()exp{4}0K X =->,故21()()K X K X = 第三步:取3210X w ⎛⎫=∈ ⎪⎝⎭,23()exp{1}0K X =->,故22223231212()()(,)exp{(1)}exp{(1)}K X K X K X X x x x x =-=-------第四步:取4210X w -⎛⎫=∈ ⎪⎝⎭,34()exp{2}exp{4}0K X =--->,故222222434121212()()(,)exp{(1)}exp{(1)}exp{(1)}K X K X K X X x x x x x x =-=---------+-第五步:取5101X w ⎛⎫=∈ ⎪⎝⎭,45()1exp{2}exp{2}0K X =---->,故54()()K X K X =第六步:取6101X w ⎛⎫=∈⎪-⎝⎭,56()exp{4}exp{2}exp{2}0K X =-----<,故 2222656121222221212()()(,)exp{(1)}exp{(1)} exp{(1)}exp{(1)}K X K X K X X x x x x x x x x =+=--++---------+-第七步:取7210X w ⎛⎫=∈ ⎪⎝⎭,67()exp{2}exp{2}1exp{4}0K X =-+----<,故76()()K X K X =第八步:取8210X w -⎛⎫=∈⎪⎝⎭,78()exp{2}exp{2}exp{4}10K X =-+----<,故 87()()K X K X =第九步:取9101X w ⎛⎫=∈ ⎪⎝⎭,89()exp{4}1exp{2}exp{2}0K X =-+---->,故98()()K X K X =第十步:取10101X w ⎛⎫=∈⎪-⎝⎭,910()1exp{4}exp{2}exp{2}0K X =+----->,故 109()()K X K X =从第七步到第十步的迭代过程中,全部模式都已正确分类,故算法已经收敛于判别函数:222210121222221212()()exp{(1)}exp{(1)} exp{(1)}exp{(1)}d X K X x x x x x x x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