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医学病原微生物
医学微生物—常见病原性细菌(厌氧性细菌)
A、正确 B、错误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厌氧性细菌——厌氧芽孢梭菌
⒈掌握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⒉熟悉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特征及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⒊了解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的生物学特征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厌氧性细菌——厌氧芽孢梭菌
1.厌氧性细菌是一大群必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 繁殖的细菌 2. 根据是否形成芽孢,将厌氧性细菌分为两大类: 厌氧芽孢梭菌和无芽孢厌氧菌 3.临床厌氧菌感染以无芽孢厌氧菌多见
正确处理伤口 ;接种类毒素 实施人工主动 免疫;注射抗 毒素紧急预防
产气荚膜梭 菌
G+大杆菌,有 明显荚膜,芽 孢圆形,小于 菌体
外毒素、侵袭 性酶
创口感染消化 道感染
气性坏疽食物 中毒
正确处理伤口
肉毒梭菌
G+大杆菌,芽 孢椭圆形,大 于菌体,位于 次极端,呈网 球拍状
肉毒毒素
消化道感染 食物中毒
加强食品管理 ;多价抗毒素 血清治疗
22
22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产气荚膜梭菌×1200
产气荚膜梭菌×1200
23
23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汹涌发酵”
汹涌发酵
能分解糖类,产酸并产生大量气体。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2.致病性 1)致病性物质
破坏细胞膜, 使血管通透 性增加,导 致组织水肿。
卵磷脂 酶
胶原酶
分解胶原蛋 白,使局部 组织崩解。
引起腹泻
3.防治原则
正确处理创口 • 清创、扩创等。
人工主动免疫
• 成人:接种破伤风类毒素 • 儿童:接种白百破三联制剂
人工被动免疫 • 防治: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病原微生物 定义
病原微生物定义
病原微生物是指一类能够引起人、动物或其他生物体发生感染或传染病的微生物,这类微生物进入宿主体内后,能够在一定条件下生存、增殖并导致宿主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
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
1.细菌:如肺炎链球菌引发肺炎,结核杆菌引发结核病等。
2.病毒:如流感病毒引发流感,新冠病毒引发COVID-19疾病,乙肝病毒引发肝炎等。
3.真菌:如念珠菌引发鹅口疮和深部真菌感染,曲霉菌引发肺部感染等。
4.支原体:如肺炎支原体引发社区获得性肺炎。
5.衣原体:如沙眼衣原体引起眼部感染和生殖系统感染。
6.立克次体:如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引发斑疹伤寒。
7.螺旋体:如梅毒螺旋体引发梅毒。
8.朊毒体:非典型微生物,蛋白质构象异常引发的疾病,如疯牛病和克雅氏病。
9.寄生虫: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微生物,但也属于病原体范畴,如疟原虫引发疟疾,蛔虫引发肠道寄生虫病等。
病原微生物还包括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才会转变为病原体的微生物,它们可能在正常情况下是共生菌或对人体无害,但在特定条件下,如免疫功能下降时,转而成为致病因子。
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对于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和防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医学微生物—常见病原性细菌(肠道杆菌)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肠道杆菌——志贺菌属
⒈掌握志贺菌属 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⒉熟悉志贺菌属 的生物学特征。 ⒊了解志贺菌属 的微生物检查方法。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志贺菌属
临床病例: 王某,女,18岁。一天前发热38℃,腹痛、腹泻,
水样便。现腹痛加剧,3 便检:镜下满视野白细胞。血液检查:血白细胞为
15000/mm3,中性粒细胞90%。请问: 根据症状初步诊断是什么?
➢ 内毒素肠壁通透性↑内毒素吸收↑ 发热、神志障碍、中 毒性休克等;
➢ 内毒素肠粘膜炎症、溃疡、出血脓血粘液便; ➢ 内毒素肠壁植物神经肠功能紊乱腹痛、里急后重。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⒉所致疾病 —细菌性痢疾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粪-口径 临床类型: 急性菌痢:起病急、病程短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沙门菌属
临床病例: 患者,男,20岁。腹泻8天,大便每天5-6次,偶尔
有粘液和血丝,伴食欲差。之后持续高热,表情冷漠。 体检:肝脏右肋下2cm,脾脏左肋下1cm,躯干腹侧
可见散在的,压之退色的淡红色皮疹。血液检查:白细 胞数量减少。
问题: 你的初步诊断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需要进一步进行的检查是什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志贺菌属
志贺菌属细菌又称痢疾杆菌,是人类细菌性 痢疾的病原菌。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 见病,主要流行于发展中 国家,全世界年病例数超过2亿例,其中500万例需住 院治疗,年死亡病例达65万例。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志贺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杆菌。无鞭毛,有菌毛。
志贺菌,革染,×1000
鼠伤寒沙门菌 革染,×1000
鼠伤寒沙门菌 电镜,×20000
病原学特点
病原学特点病原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及其引起的疾病的科学,是医学和生物学的重要学科。
病原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的特征、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感染机制等。
下面将介绍病原学的一些特点及相关参考内容。
1.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病原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多个类别。
各类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特点以及相关的参考内容如下:- 细菌: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形态各异。
常见的细菌病原有结核杆菌、沙门氏菌等。
主要参考内容包括《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手册》、《细菌学》等。
- 病毒:病毒是非细胞的微生物,依赖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常见的病毒病原有流感病毒、艾滋病毒等。
主要参考内容包括《病毒学》、《病毒学原理》等。
- 真菌:真菌是一类真核生物,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等。
常见的真菌病原有白色念珠菌、隐球菌等。
主要参考内容包括《真菌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等。
- 寄生虫:寄生虫是一类依赖于宿主生物进行生活和繁殖的微生物。
常见的寄生虫病原有疟原虫、血吸虫等。
主要参考内容包括《寄生虫学》、《感染相关的寄生虫》等。
2. 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具有一系列生物学特性,如生长速度、营养需求、致病能力等。
相关参考内容如下:- 《医学微生物学》一书中有关于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的介绍。
- 国内外的微生物学杂志中,常有关于病原微生物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论文。
3.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病原微生物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传播,如空气传播、飞沫传播、食物水源传播等。
相关参考内容如下:- 《传染病学》一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
- 卫生部发布的关于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指南中,详细描述了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4.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机制:病原微生物通过不同的途径感染宿主,引起相应的疾病。
相关参考内容如下:-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程》一书中有关于病原微生物感染机制的介绍。
- 医学研究期刊中,常有关于病原微生物感染机制的研究成果发表。
综上所述,病原学的特点是研究病原微生物及其引起的疾病的科学,涉及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感染机制等方面。
医学常识病原体
口服 皮下接种 皮下接种 皮下接种 皮下接种 皮下接种 皮下接种
预防人类病毒性疾病的疫苗
抗病毒作用
灭活和清除游离病毒
1.主要靠中和抗体 2.补体能增加抗体的中和活性 3.巨噬细胞清除病毒
保护邻近细胞免于感染、抑制病毒的增殖
破坏感染病毒的靶细胞: 病毒增殖中断
1.抗体加补体的溶细胞作用 2.CTL及某些细胞因子 3.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NK细胞) 4.激活的巨噬细胞 5.自然杀伤性(NK)细胞
衣原体属三个种的鉴别
沙眼衣原体
两种动物一起生活的现象:共生
01
互利共生:双方受益,互相依赖
02
共栖: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03
寄生:一方受益,一方受害
0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寄生虫
05
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别
寄生虫的类别
宿主的类别
专性寄生虫
兼性寄生虫
偶然寄生虫
终宿主
中间宿主
保虫宿主
新洁尔灭
易溶于水,刺激性小,稳定,对芽胞无效;遇肥皂或其他合成洗涤剂效果减弱
0.05~0.1%
杜灭芬
稳定,易溶于水,遇肥皂或其他洗涤剂效果减弱
0.05~0.1%
洗必泰
白色结晶,稳定.略溶于水,溶于醇.应用其盐类,与升汞配伍禁忌
0.02~0.05%水溶液
环氧已烷
常温下无色气体,沸点10.4℃,易燥易燃、有毒(100~200ppm对人能致死)
使用方法
脊髓炎质炎 麻疹 腮腺炎 风疹 乙型肝炎 乙型脑炎 狂犬病
人二倍体细胞系 鸡胚细胞培养 鸡胚细胞培养 鸭胚或人二倍体细胞 血源纯化HBsAg、酵母表达 重组HBsAg 地鼠肾细胞培养 地鼠肾或人二倍体细胞
病原生物学知识点
病原生物学知识点病原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及其致病机制的学科。
它涉及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以及它们引起的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病原生物学的相关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病原微生物及其致病机制。
病原生物分类根据生物形态、生境、生活方式等特征,病原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病原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
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能独立进行代谢和增殖,可引起细菌性感染;病毒是非细胞的微生物,依赖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引起病毒性感染;真菌是多细胞的真核生物,以真菌丝体和孢子形式存在,可引起真菌感染;寄生虫是一种寄生生物,依靠宿主生物的体内或体表进行寄生,引起寄生虫病。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在人类和动物之间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
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食物水源传播、垃圾污染传播等。
空气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悬浮传播至宿主,如结核菌;飞沫传播是指呼吸道或唾液中的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传播至宿主,如流感病毒;接触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至宿主,如手足口病病毒;食物水源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食物或水传播至宿主,如霍乱弧菌;垃圾污染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垃圾或污染环境传播至宿主,如寄生虫。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病原微生物引起疾病的致病机制主要包括侵入宿主、繁殖感染、毒素产生等过程。
病原微生物通过侵入宿主细胞或组织,破坏机体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炎症反应和病理变化;病原微生物在宿主内繁殖感染,扩大感染范围,使宿主受到更严重的损害;病原微生物产生毒素,直接损害宿主细胞或组织,引起毒素性疾病。
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预防传染病是病原生物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加强环境卫生、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及时接种疫苗、合理用药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同时,及时发现疫情、做好疫情监测、控制传染源等工作也至关重要。
检验科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
检验科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在检验科工作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准确、快速地检测出病原微生物,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更精准的诊断,从而有效地指导治疗措施。
本文将从细菌、病毒和真菌三个方面介绍检验科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一、细菌检测方法1. 细菌培养法细菌培养法是最常用的细菌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在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培养样本,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可以初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
细菌培养法可以对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为抗生素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2. 快速细菌检测方法为了缩短检测时间,提高诊断效率,现代医学发展了多种快速细菌检测方法,如PCR法、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地鉴定出致病细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及时的支持。
二、病毒检测方法1. 病毒抗体检测病毒感染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或其他体液中的病毒抗体水平,可以确定是否感染了某种病毒。
常用的方法包括ELISA法、免疫荧光法等。
2. 核酸检测病毒的核酸检测是一种非常敏感和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可以在感染初期就能够检测到病毒的存在。
PCR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核酸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出病毒种类。
三、真菌检测方法1. 真菌培养法真菌培养法是检测真菌感染的常规方法之一。
通过在含有真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培养样本,观察真菌的生长情况,可以确定感染的真菌种类,并进行药敏试验。
2. 真菌抗体检测真菌感染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真菌抗体水平,可以确定感染的真菌种类。
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等是常用的检测方法。
综上所述,检验科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三个方面,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迅速性。
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
病原微生物名词解释
引言概述:在医学领域中,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小生物。
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繁多,掌握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相关知识对于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名词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概念。
正文内容:一、病毒1.定义: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微小病原体,无自主代谢功能,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才能生存和繁殖。
2.蚊媒传播:某些病毒需要介体才能在不同宿主间传播,蚊媒传播是其中一种常见的传播途径。
3.裂解与溶原:病毒对寄生细胞的损害方式有裂解和溶原两种,前者是破坏细胞膜而释放病毒颗粒,后者是病毒颗粒通过膜融合而释放。
二、细菌1.定义: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中,并且存在于人体内。
2.革兰氏染色:细菌的分类中,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
3.耐药性:由于细菌的繁殖速度快且变异频繁,耐药性的产为严重的医学难题,导致抗生素治疗缺乏效果。
三、真菌1.定义:真菌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生物,它们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对人体而言,真菌通常存在于皮肤、黏膜和毛发中。
2.真菌感染:真菌引起的感染多发生在皮肤、指甲和头发上,常见的疾病包括白色念珠菌病和足癣。
3.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感染的方法主要是使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等,但长期使用可能引起抗药性。
四、寄生虫1.定义:寄生虫是一类依靠寄生宿主生活、以其为食物来源的生物,它们从人体中获取所需的养分以维持生存。
2.虫媒传播:蚊虫、跳蚤等昆虫是一些寄生虫的传播媒介,它们在咬宿主时将寄生虫传播给宿主。
3.防治措施:寄生虫感染常通过卫生条件的改善、环境杀虫和个人防护等手段来进行控制。
五、立克次体1.定义:立克次体是一类由细胞内寄生的类细菌生物,它们只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生存和繁殖。
2.腺鼠疫:腺鼠疫是由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常见于啮齿动物,通过跳蚤咬人传播。
3.典型代表:立克次体中的典型代表包括钩端螺旋体、流行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等,它们均对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病原微生物名录
病原微生物名录在生物界中,病原微生物是那些能够引起动植物及人类疾病的微生物。
它们是生物界中的一大类,且对人类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特点、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这些微生物有的可以引起人类疾病,有的则可以引起动物疾病。
根据其寄生的宿主不同,病原微生物可以分为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和特定宿主病原微生物。
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是指那些既可以感染人类,又可以感染动物的病原微生物,如结核分枝杆菌;特定宿主病原微生物则是指那些只能感染特定宿主的病原微生物,如引起禽流感的禽流感病毒。
病原微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它们都具有致病性,能够对宿主造成损害。
它们都具有传染性,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宿主之间传播。
病原微生物还具有潜伏期,在潜伏期内,病原体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具有传染性。
病原微生物的防治难度较大,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其传播。
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它们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传染病,导致大量的病例和死亡。
病原微生物还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慢性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产生长期的影响。
为了防治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我们应该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消毒环境,减少病原体在环境中的存在。
我们应该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在人体内的传播。
我们还应该加强疫苗接种计划,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对于特定宿主病原微生物的防治,我们应该加强对特定宿主的监测和管理,防止病原体在特定宿主中的传播。
病原微生物是一大类对人类和动物健康产生巨大危害的微生物。
我们需要加强对它们的认识和防治,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病原体在环境中的存在和在人体内的传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在微生物世界中,一些特定的病原微生物会引发人体感染,形成疾病。
这些微生物被称为“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
医学上常见的细菌和病毒
医学上常见的细菌和病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身体健康常常是我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而与我们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就是细菌和病毒。
这些微生物常常会引起各种疾病,让我们不得不关注它们的来源、病症、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简单介绍一些医学上常见的细菌和病毒,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它们。
一、细菌1. 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细菌。
它们通常存在于我们的皮肤、口腔和鼻子等部位,甚至还会存在于我们的衣服、枕头和被子上等物品表面。
在医学上,葡萄球菌会导致各种疾病,如皮肤感染、肺炎和败血症等。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身体卫生和环境清洁,避免葡萄球菌的感染。
2. 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是导致结核病的主要病因。
这种细菌通常存在于患者的唾液、痰液和粪便中,并通过空气传播。
结核病的症状包括咳嗽、胸痛、发热和盗汗等症状。
如果不加以治疗,结核病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肺不张和肺结核等。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环境卫生,避免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
3. 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是导致流感和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这种细菌通常存在于感染者的喉咙和鼻子中,并通过呼吸道传播。
肺炎链球菌感染会引起咳嗽、呼吸急促、胸痛和高烧等症状。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个人卫生保健,避免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并及时就医。
二、病毒1. 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也是导致流感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流感病毒通常通过空气传播,感染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咳嗽、打喷嚏和肌肉疼痛等症状。
流感病毒亚型的变异较为频繁,因此每年都需要定期接种流感疫苗。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持环境卫生,避免接触或传播流感病毒。
2. 乙肝病毒乙肝病毒是导致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这种病毒通常通过血液、性行为和婴儿妊娠等途径传播。
乙型肝炎的症状包括发热、恶心、呕吐和黄疸等症状。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个人卫生保健,避免接触乙肝病毒。
3.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是导致艾滋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这种病毒通常通过血液、性行为和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感染。
医学微生物学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总结简介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科学领域。
在医学微生物学领域,人们探索并理解各种微生物如何与人体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本文将总结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其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基本概念1.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种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它们存在于空气、水、土壤和人体等各种环境中,并在人体内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在宿主体内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3.传染性:许多微生物通过接触、空气、食物或水等途径进行传播,引起感染和传染疾病。
4.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能够识别和消灭侵入体内的病原微生物。
免疫系统可以通过体内的抗体和免疫细胞来对抗感染。
微生物分类医学微生物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下面对它们进行分类和简要介绍。
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它们可以根据其形态、结构和代谢方式等特征进行分类。
常见的细菌分类包括革兰氏染色、形态学分类和代谢分类。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细菌病原体及其相关疾病: - 革兰氏阳性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可引起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 革兰氏阴性细菌:如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等,可引起泄泻和尿路感染等。
- 嗜酸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可引起结核病等。
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的微生物,常见的真菌病原体包括念珠菌和霉菌等。
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或暴露在潮湿环境下的人群中。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真菌感染及其相关疾病:- 念珠菌感染:如阴道念珠菌感染,可引起阴道炎症和瘙痒等。
- 霉菌感染:如肺曲霉病,可引起呼吸道感染和肺部病变等。
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繁殖。
病毒感染可以引起各种传染病,包括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疾病:- 流感病毒感染:可引起流感症状,如发热、咳嗽和鼻塞等。
眼的病原微生物
眼的病原微生物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它们个体微小,却是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生物群体。
在医学领域中,眼的微生物感染是常见的感染途径之一,因为眼睛是人体中暴露于外界的一个器官,容易受到微生物的侵袭。
细菌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感染,主要由细菌引起,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这类感染通常表现为眼部充血、水肿、眼部分泌物增多,并伴有疼痛、瘙痒等症状。
病毒性结膜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的病毒包括腺病毒、肠道病毒等。
这类感染通常表现为眼部充血、疼痛、流泪等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
真菌性角膜炎是由真菌引起的,常见的真菌包括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等。
这类感染通常表现为眼部疼痛、视力下降、畏光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角膜穿孔、失明等。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部清洁,避免用手揉眼睛。
保持环境卫生:保持生活和工作环境清洁,减少微生物的滋生。
佩戴防护眼镜:在粉尘较多的环境中工作或外出时,佩戴防护眼镜可以减少微生物进入眼睛的机会。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眼部感染。
药物治疗:根据感染的微生物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等。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眼部感染,如角膜穿孔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支持治疗:如保持眼部清洁、减轻疼痛等,以缓解症状和提高治疗效果。
了解和预防眼部微生物感染对保护眼睛健康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减少眼部感染的风险。
如果不幸感染眼部微生物,应及时就医并接受治疗。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医学、兽医学和生物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实验室操作和研究的病原微生物存在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定义、背景、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流程、风险评估以及结论。
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一、基本概念1、微生物:是一大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微小生物。
2、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
病原体中,以细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
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寄生虫(原虫、蠕虫、医学昆虫)、真菌、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
3、细菌:是属于原核细胞型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各种细菌有相对恒定的形态与结构。
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
4、质粒:为细菌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的遗传物质,一般为超螺旋体,如DNA链中一条被切开,则成为环状,两条被切开则成为线状。
5、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环境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一个小体,称为芽孢。
6、菌落: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结构等特征的子细胞的群落。
7、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细菌的繁殖体和芽孢。
8、无菌:是指我踢或环境中没有任何获得微生物存在。
9、防腐:通过采取各种手段,保护容易锈蚀的金属物品的,来达到延长其使用寿命的目的,通常采用物理防腐,化学防腐,电化学防腐等方法。
10、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真菌和螺旋体等微生物细胞中得病毒。
其体积微小、只能在一定种类的或微生物细胞内复制增值、是一类转型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
11、S-R变异:细菌菌落由光滑型变为粗糙型的变异成为S-R变异,细菌的毒力、生化反应及抗原性等也同时发生改变。
12、感染: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内生长繁殖,与宿主相互作用,导致宿主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
13、毒力:是指细菌治病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侵袭力和毒素。
14、医院内感染:原无感染又不在传染病潜伏期的病人入院后在医院内受到的感染。
简称院内感染。
病原微生物分类
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根据中国微物菌种保藏委员会管理和组织条例的规定,为了加强医学微生物菌种(以下简称菌种)的保藏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组织及任务在卫生部领导下,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指导下,设下列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中国医学真菌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防治研究所负责。
中国医学细菌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由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负责。
中国医学病毒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由中国预防医学中心病毒学研究所负责。
保藏管理中心的任务是;(一)负责本门类微生物菌种的选择、收集、鉴定、保藏、交换和供应;(二)开展菌种分类、鉴定及保藏管理的研究;(三)组织学术交流和经验交流;(四)办理国内外菌种交换;(五)编制保管的菌种目录。
保藏管理中心下设专业实验室,承担全国性的业务工作。
专业实验室对其直接领导机构和保藏管理中心负责,并定期向管理中心汇报工作情况。
其具体任务是:(一)负责本专业有关微生物菌种的选择、收集、鉴定、保藏、交换和供应;(二)承担本专业有关疑难菌种鉴定;(三)开展有关菌种分类、鉴定、保藏的研究,包括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四)办理对外交流和交换菌种。
各专业实验室科研技术人员的编制和经费由所属主管部门负责。
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的菌种按“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种、毒种管理规程”执行,统一由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办理。
第二条菌种的分类菌种的分类根据其危险性决定(包括实验室感染的可能性,感染后发病的可能性,症状轻重及愈后情况,有无致命危险及有效的防止实验室感染方法,用一般的微生物操作方法能否防止实验室感染、我国有否此种菌种及曾否引起流行、人群免疫力等情况)。
依其危险程度的大小,我国的菌种分为四类。
一类:实验室感染的机会多,感染后发病的可能性大,症状重并能危及生命,缺乏有效的预防方法,以及传染性强,对人群危害性大的烈性传染病,包括国内未发现或虽已发现,但无有效防治方法的烈性传染病菌种。
引起人类传染病的10类病原体●
引起人类传染病的10类病原体为了便于叙述,也为了方便记忆和比较,我把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分为10类,分别是:1、病毒(virus) 病毒是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
病毒最重要的特征是非细胞结构,只含一种核酸,没有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
病毒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病毒体微小,用于测量的单位为纳米(nm),最大直径300纳米(如痘病毒类),最小直径20纳米(如口蹄疫病毒)。
2、支原体(mycoplasma)支原体是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在形态上呈多形性,二分裂繁殖,也见有出芽。
与其它原核生物一样,其基因组为环状双链DNA。
目前已知80多种,是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
3、衣原体(bacterium)衣原体也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类型的核酸,具有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含有核蛋白体。
具有一些酶系统,但缺乏产生代谢能量的作用,必须依靠宿主细胞提供。
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抗生素能抑制其生长。
4、立克次体(rickettsia)立克次体是严格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生物学性状接近细菌,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具有与细菌相似的细胞壁结构,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有较复杂的酶系统,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5、细菌(heredity)细菌是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形体微小,以微米(um)作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原始的核质(染色体),无核膜和核仁,不进行有丝分裂,除核蛋白体外无其它细胞器,具有相对恒定的形态结构。
6、螺旋体(spirochete)螺旋体是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的革兰氏染色阴性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一般细菌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原型核,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7、放线菌属(Actinomyces)既往在医学真菌学中叙述,因为它具有细长的菌丝,有分支并缠绕成团,许多检查方法也与真菌相同,但事实上放线菌是原核细胞,无有形的核,细胞壁中含有典型细菌细胞壁的胞壁酸。
病原微生物知识点高一
病原微生物知识点高一病原微生物是引发传染病的病菌、病毒、真菌以及寄生虫等微生物生物体,对人类健康产生了重大的威胁。
了解病原微生物的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一阶段学习的病原微生物知识点,并希望能增加大家对于病原微生物的了解。
第一部分: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1. 病菌病菌是一类由原核生物构成的微生物,包括细菌和放线菌。
细菌根据形状分为球菌、杆菌、弧菌等。
它们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传播或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2. 病毒病毒是一类由蛋白质壳包裹的核酸构成的微生物,除了细胞内寄生,它们没有自主繁殖的能力。
病毒通过空气飞沫、食物、水或昆虫传播。
3. 真菌真菌是一类由真核生物构成的微生物,包括酵母菌和霉菌。
真菌感染通常发生在人体免疫力低下或接触到有害真菌的环境中。
4. 寄生虫寄生虫是一类由多细胞生物组成的微生物,它们侵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寄生并通过摄取宿主的营养来生存。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蚊子传播的疟原虫和钩虫等。
第二部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1. 空气传播部分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胶传播,如流感和麻疹等疾病。
2. 食物和水传播某些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如霍乱和肠炎等。
3. 接触传播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物品传播病原微生物,如手足口病和流行性感冒。
4. 虫媒传播某些病原微生物通过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传播,如蚊子传播的疟疾和蜱传播的布氏杆菌病。
第三部分: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措施1.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经常洗手、避免触摸口、鼻和眼等,是预防病原微生物传播最基本的措施。
2. 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定期消毒或清洗,避免积水孳生蚊蝇,能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传播。
3. 接种疫苗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及时接种疫苗是防范一些传染病的重要方式。
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提高身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
4. 医学隔离和治疗对患有传染病的患者进行医学隔离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范围,降低疾病的传染率。
病原微生物解释
病原微生物解释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这些微生物在人类的健康和医学领域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深入研究病原微生物,我们能够了解它们是如何带来疾病的,从而开发出适当的治疗方法来保护人类健康。
1. 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它们通过分裂进行繁殖。
某些细菌可以引起疾病,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这些细菌通过生产毒素或直接攻击人体细胞来引起疾病。
大肠杆菌(E. coli)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
某些株E.coli可以引起腹泻、呕吐和发烧等症状。
这些症状是由细菌释放的毒素引起的。
沙门氏菌(Salmonella)通常存在于家禽、家畜和爬行动物的肠道中。
感染沙门氏菌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和发烧等症状。
这些症状是由细菌进入人体后释放毒素引起的。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个常见的人体菌群,通常存在于皮肤和黏膜表面。
某些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引起感染,如皮肤感染、食物中毒和肺炎等。
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是导致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2. 病毒病毒是一种非常小的微生物,它们需要进入人体细胞才能进行复制。
病毒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流感、肝炎和艾滋病等。
病毒通过感染人体细胞来复制自己,这会破坏宿主细胞的功能。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是一种常见的病毒,它可以引起感冒症状,如喉咙疼痛、咳嗽和鼻塞等。
它的变种还可以导致严重的流感病毒,甚至会导致死亡。
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是一种可以引起肝炎的病毒,它通过直接侵害肝细胞来引起肝脏疾病。
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接触污染的血液、性接触、共享注射器和垃圾填埋等途径传播。
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可以导致免疫系统受损的病毒,这使得患者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如肺炎和结核病。
HIV 可以通过性接触、共享注射器和与感染者母亲的婴儿进行垂传等途径传播。
3. 真菌真菌是一种多细胞微生物,它们可以通过分裂或孢子进行繁殖。
医学微生物学-呼吸系统的病原微生物
脑膜炎奈瑟菌 鼻咽腔繁殖 繁殖入血
菌/败血症
寒战高热、恶心 和出血性皮疹
中枢神经系统
主要侵脑脊髓膜
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等
暴发性脑炎
DIC、微循环功能衰竭、内毒素休克
儿童和成人 的脑膜炎 症状
案例三
李某,男,11岁。因发烧水肿血尿入院。自幼时常咽 喉痛、发烧,曾因心脏杂音卧床一个月。入院前3周又因咽 痛、发热而注射青霉素数日,症状消失,入院前3日又因突 发高热、血尿、眼睑水肿。查体:T39 ℃,血压稍高。实 验室检查ASO抗体800单位,可以疾病是急性肾小球肾炎。
2. 治疗: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联合用药,彻底治愈。
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
犰狳
案例二
患儿,5岁。因发热伴头痛、呕吐两天,服退热及消炎 药后,症状无改善,头痛加剧,诉颈部痛,烦躁。入院时, T39℃,呕吐两次,呈喷射状,神智尚清。右眼结膜及全身 皮肤有针头至绿豆大小不等的红色出血点,咽微红,颈硬。 脑脊液检查:外观浑浊,离心沉淀后取沉渣涂片,革兰染色 检查,发现白细胞内外均有格兰阴性双球菌。
结核分枝杆菌(mycobecterium tuberculosis, MT)
结核分枝杆菌(mycobecterium tuberculosis, MT)
致病性 (肺部感染)
飞沫
⑴ 原发感染 结核杆菌
肺泡巨噬 繁殖 巨噬细胞破坏
细胞吞噬
大量结核杆菌
释放至肺泡
肺门淋巴结
淋巴管 炎症 (原发灶)
肺门淋巴结肿大 (原发综合症)
呼吸系统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分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virus)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
来源;⑥对许多抗生素敏感。 与人类有关的衣原体病 沙眼、包涵体性结膜炎、衣原体性肺炎、非淋菌性尿道炎、
衣原体性宫颈炎、性病淋巴肉芽肿等。 2.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目前已知的
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繁殖方式多样,主要呈二分裂繁殖,还有 断裂、分枝、出芽等方式。与人类感染有关的主要是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器 支原体和溶脲脲原体。支原体大多不侵入机体组织与血液,一般为表面感染,在呼吸道 或泌尿生殖道上皮细胞粘附并定居后,通过不同机制引起细胞损伤,如获取细胞膜上的 脂质与胆固醇造成膜的损伤,释放有毒的代谢产物如神经(外)毒素、磷酸酶及过氧化 氢等。支原体对热的抵抗力与细菌相似。对环境渗透压敏感,渗透压的突变可致细胞破 裂。支原体对重金属盐、石炭酸、来苏尔敏感,红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及氯霉素等可 抑制或影响蛋白质合成,有杀灭支原体的作用。
3.螺旋体(spirochete)是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 生物。在生物学上的位置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它与细菌的相似之处是:具有与细菌相 似的细胞壁,内含脂多糖和胞壁酸,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无定型核,对抗生素敏感;与 原虫的相似之处有:体态柔软,胞壁与胞膜之间绕有弹性轴丝,借助它的屈曲和收缩能 活泼运动,易被胆汁或胆盐溶解。在分类学上由于更接近于细菌而归属在细菌的范畴。
人类对致病性葡萄球菌有一定的天然免疫力,只有当皮肤粘膜受创伤后,或机体免 疫力降低时,才易引起感染,患病后所获免疫力不强,难以防止再次感染。应注意个人 卫生,皮肤创伤应及时处理,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
2.链球菌(Streptococcus)是化脓性球菌中的一类常见细菌,广泛存在于人及动 物的粪便和健康人的鼻咽部,引起各种化脓性炎症。其主要致病物质有:链球菌溶血素、 致热外毒素、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和 M 蛋白等。常见所致疾病:
第七章 常见的医学病原微生物
医学病原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 寄生虫等。本章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一、常见的致病细菌
细菌的种类很多,凡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细菌在人体内寄生、增殖并引起疾病的特性称为细菌的致病性或病原性 (pathogenicity),致病性是细菌的特征之一。病原菌的致病作用与其毒力、侵入机体 的数量、侵入途径及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以革兰氏阳性球菌多 见,消化道和泌尿系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多见。
流行性腹泻
腺病毒
支气管炎、肺炎、结膜炎、扁桃腺炎
人疱疹病毒
口唇疱疹、宫颈炎
巨细胞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脊髓灰质炎病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脊髓灰质炎
肝炎病毒(甲、乙、丙、丁、戊型)
病毒性肝炎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HIV-2 型)
爱滋病(AIDS)
须发等组织,顽强繁殖,发生机械刺激损害,同时产生酶及酸等代谢产物,引起炎症反 应和细胞病变。深部真菌可侵犯皮下、内脏及脑膜等处,引起慢性肉芽肿及坏死。
链球菌感染的防治原则与葡萄球菌相同。链球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应对病人和带 菌者及时治疗,以减少传染源。空气、器械、敷料等注意消毒。对急性咽峡炎和扁桃体 炎患者,尤其是儿童,须治疗彻底,防止变态反应疾病的发生。所有溶血性 A 链球菌对 磺胺、青霉素及红霉素等都敏感。
80
3.肺炎球菌(Pneumococcus),学名为肺炎链球菌,常寄居于正常人的鼻咽部,仅 少数有致病力,是细菌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肺炎球菌抵抗力较弱,对一般消毒剂敏感。 荚膜菌株抗干燥力较强,在干痰中可存活 1~2 月。对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等敏 感,但亦有耐药菌株出现。肺炎球菌的致病力,主要是荚膜的抗吞噬作用,有荚膜的光 滑(S)型菌有毒力,失去荚膜的粗糙(R)型菌毒力减低或消失。肺炎球菌主要引起人 类大叶性肺炎(见临床篇·第一章·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立克次体病多数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且人畜共患。节肢动物和立克次体病的传播密 切相关,或为储存宿主,或同时为传播媒介。
立克次体感染的传播媒介是节肢动物,如虱、蚤、蜱、螨等。进入人体后,立克次 体首先侵入局部淋巴组织或小血管内皮细胞内,随后分裂繁殖,导致细胞肿胀、中毒, 出现血管炎症、管腔堵塞而形成血栓,导致组织坏死,而且血管内皮细胞的破坏,导致 血管透性增加、血容量下降和水肿。立克次体也能进入血流而扩散,到达皮肤、肝、脾、 肾等处而出现毒血症症状。另外,血管活性物质的激活可加剧血管扩张,导致血压降低, 休克、DIC 等。发病后期由于免疫复合物等的参与还可使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加重。
三、常见的真菌性疾病
对人类致病的真菌分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前者侵犯皮肤、毛发、指甲,为慢性, 对治疗有顽固性,但对机体的影响较小;后者可侵犯全身脏器,严重的可引起死亡。此 外有些真菌寄生于粮食、饲料、食品中,能产生毒素引起中毒性真菌病。
(1)真菌性感染 主要是外源性感染,浅部真菌有嗜角质性,侵犯皮肤、指甲及
81
表 2-7-1 常见的致病病毒
病毒
所致主要疾病
流感病毒(甲、乙、丙三型)
流行性感冒
副流感病毒
普通感冒、小儿支气管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
细支气管炎、肺炎、麻疹
腮腺炎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病毒
风疹、先天畸形
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的部分型别 普通感冒、支气管炎
冠状病毒
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呼肠孤病毒
对人体有致病性的有:回归热螺旋体(引起回归热)、奋森氏螺旋体(引起咽峡炎 和溃疡性口腔炎等)、梅毒螺旋体(引起梅毒)及钩端螺旋体(引起人和动物的钩端螺 旋体病)。螺旋体感染首选青霉素类的抗生素。
4.立克次体(rickettsia)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在形态 结构、化学组成及代谢方式等方面均与细菌类似:具有细胞壁,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含 有 RNA 和 DNA 两种核酸,由于酶系不完整需在活细胞内寄生,对多种抗生素敏感等。
4.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 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引起腹泻,统称为致病大肠杆菌。所引 起的疾病多数为内源性感染,以泌尿系感染为主,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多见 于已婚妇女。也可引起腹膜炎、胆囊炎、阑尾炎等。婴儿、年老体弱、慢性消耗性疾病、 大面积烧伤患者,大肠杆菌可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早产儿,尤其是生后 30 天内的 新生儿,易患大肠杆菌性脑膜炎。某些血清型大肠杆菌能引起人类腹泻。治疗可选用庆 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抗生素。
5.绿脓杆菌(P.aeruginosa)属假单胞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皮肤、 肠道和呼吸道,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其致病物质有内毒素、外毒素 A、 弹性蛋白酶、胶原酶、胰肽酶等,其中以外毒素 A 最为重要。绿脓杆菌感染可发生在人 体任何部位和组织,常见于烧伤或创伤部位、中耳、角膜、尿道和呼吸道,也可引起心 内膜炎、胃肠炎、脓胸甚至败血症。患者感染后可产生特异性抗体,有一定的抗感染作 用。治疗选用半合成青霉素类、氨基甙类、头孢类等抗生素,联合用药可减少耐药菌株 的产生。绿脓杆菌是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所以消毒措施对预防感染有重要作用。
1.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是一群革兰氏阳性球菌,常堆聚成葡萄串状。 多数为非致病菌,少数可导致疾病。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也是医院交叉感 染的重要来源。其致病物质包括: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 (可污染牛奶、肉类、鱼虾、蛋类)、表皮溶解毒素等。葡萄球菌所致的常见疾病有:
(2)条件性真菌感染 主要是内源性感染(如白色念珠菌),亦有外源性感染(如 曲霉菌),此类感染与机体抵抗力、免疫力降低及菌落失调有关,常发生于长期应用抗 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和放疗的患者。
(3)过敏性真菌病 系在各种过敏性或变态反性疾病中,由真菌性过敏原(如孢 子抗原)引起的过敏症,如哮喘、变态反应性肺泡炎和癣菌疹等。
四、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
1.衣原体(chlamydia)是一类严格在真核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 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衣原体的共同特性是:①革兰氏染色阴性,呈圆形或椭圆形 体;②含有 DNA 和 RNA 两类核酸;③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行二分裂方式繁殖;④具有 细胞壁,其组成与革兰阴性菌相似;⑤含有核糖体和较复杂的酶类,能进行多种代谢, 但缺乏供代谢所需的能量来源,必须依靠宿主细胞的三磷酸盐和中间代谢产物作为能量
病毒主要通过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传播,但在特定条件下 可直接进入血循环(如输血、机械损伤、昆虫叮咬)而感染机体。病毒进入人体后,先 在咽部或消化道上皮细胞和淋巴组织内繁殖。在敏感的儿童或缺乏免疫力的成人中,病 毒进一步扩散到血液循环,引起病毒血症,此时病人出现低热。随后病毒很快进入全身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继续繁殖,同时侵犯敏感的器官或组织,引起以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 的多种特殊临床表现。在炎症反应中可看到细胞坏死及单核细胞浸润,在中枢神经系统 中,炎症反应在血管周围比较明显。肠道病毒可直接引起组织病理损害,如脊髓灰质炎、 无菌性脑膜炎、疱疹性咽峡炎、结膜炎、流行性肌痛、甲型肺炎等。另外近年来的研究 结果表明,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心肌炎或心包炎、肾炎、肌炎等除病毒原发感染作用外, 还有免疫病理反应的参与。常见的致病病毒见表 2-7-1。
(4)真菌毒素中毒症 真菌毒素已发现 100 多种,可侵害肝、肾、中枢神经系统 及造血组织。如黄曲霉素可引起肝脏病变,导致肝坏死、肝硬化,甚至肝癌;桔青霉素 可损害肾小管和肾小球,发生急、慢性肾病;黄绿青霉素引起中枢神经损害;某些镰刀 菌素和黑葡萄穗素主要引起造血系统损害,发生造血组织坏死或造血机能障碍。
①化脓性炎症:由皮肤侵入,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化脓性炎症,如疖、痈、蜂窝组 织炎、丹毒等。沿淋巴管扩张,引起淋巴管炎、淋巴腺炎、败血症等。经呼吸道侵入, 常有急性扁桃腺炎、咽峡炎,并向周围蔓延引起脓肿、中耳炎、乳突炎、气管炎、肺炎。 经产道感染,造成“产褥热”。②猩红热:是由产生致热外毒素的 A 族链球菌所致的急 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皮疹和疹退后的明显脱屑。③ 链球菌感染后疾病:主要是病原菌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