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八课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八课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八课主要讲述的是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与文化交流。
在这个
时期,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海外贸易,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贸易国家之一。
在海外贸易的过程中,中国不仅向世界输出了丰富的商品,还引入了许多外来文化和技术,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主要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
叶等商品被远销到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区,与当地的商品进行交换。
这种海上贸易不仅使中国的商品流通到世界各地,还带动了海外贸易港口的繁荣,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其次,中国在海外贸易中还吸收了外来文化和技术。
随着海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开始引入外国的科学技术、艺术文化等,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例如,明朝时期的中国陆续引进了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等知识,丰富了中国的科学文化。
此外,海外贸易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随着海外贸易的扩大,外国势力开始
渗透中国,对中国的社会稳定和政治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在明朝晚期和清朝初期,外国侵略势力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中国的疆域受到了严重的侵蚀。
总的来说,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与文化交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对
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有需要可以继续咨询。
谢谢。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艰苦创业年代的英雄模范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8课艰苦创业年代的英雄模X〖教学目标〗通过搜集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等英雄人物的资料,了解他们的主要事迹。
学习英雄人物的伟大精神,并努力将其内化为自己成长的指导和动力。
寻找自己身边的人(主要是同学)身上的优良品质,培养互相学习、互相尊敬的品德。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及社会调查的能力。
〖教学方法〗提前两周布置任务,进行准备。
1. 按照自愿原则将学生组成四个小组,分别命名为“王进喜小组”“焦裕禄小组”“邓稼先小组”“雷锋小组”。
每小组十余人,自行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活动。
2.各组负责收集其中一位英雄人物的资料(可以查阅有关书籍、报刊、观看影视片、进行社会调查等),先在组内交流,然后由组长将这些资料汇总,制定出本组的活动方案。
对需要制定课件的小组进行相应的指导。
每小组的活动时间为5分钟左右,选出小组上台展示的学生和主持人。
3. 对于英雄人物的事迹、精神品质,进行一定的思考,形成一定的认识。
4. 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每人都要有相关的资料及心得体会。
5. 由各小组推荐评委一名,组成评审团,进行各小组活动评比。
评审团要根据本课内容、形式等制定评比标准并制出评比表格一X。
6. 教师要多渠道查阅和整理相关资料,总揽全局,精心设计问题。
〖教学重难点〗了解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并学习他们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教师说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
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从人民中间涌现出了许多英雄。
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前进和发展历程中的宝贵财富。
“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华人民某某国的英雄人物是我们对爱国主义理解的最好诠释。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焦裕禄同志的一生为国为民,不辞劳瘁,身患绝症,仍心系某某,感人至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C.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
D.建立乡镇企业,为农村的发展开辟新路
2.下图所示信息反映了( )
C
A.农民工群体素质提高 B.农业劳动力迅猛增加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D.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3.邓小平说:“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
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计划经济体制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
国家
工人
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适应的僵化 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
政企职责不分 管的过多过死
国有 企业
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的过死,忽
吃“大锅饭” 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 劳动积极性低 中平均主 义严重 。 这就造成 了企业缺 乏应有
2.1992年中共十四大 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 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 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 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发
改革的特点及启示:
特 1.从农村(旧制度最薄弱环节)开始到城市深化
点
2.从群众自发到中央推动 3.从局部试点到全国推广
点拨:
农村改革没有改变生产资料 所有制;国有企业改革中并 不改变公有制的经济性质。
启
1.改革要勇于创新 2.改革要关注民生
示 3.改革要根据国情
4.改革要持续深入
归纳小结
农村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城市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堂笔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堂笔记
本课讲述了197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一、背景
1978年,中国国内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问题,经济增长缓慢,物资短缺,生产效率低下,农村集体生产制度存在很大问题,人民生活状况较差,加上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改革。
二、内容
1. 食品问题:1985年,实行集体企业自负盈亏制度,集体企
业可以自主经营,尝试在市场上销售食品,使社会分配更加灵活。
2. 私有经济:引入外资和技术,建立了各种各样的企业,比如外商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让私有经济参与到国民经济发展中。
3. 完善计划经济:通过控制供给和需求,调整价格,实现计划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增加商品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4. 农村改革:引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承包土地以后,可以自由选择工作和生活方式,增加了农民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三、意义
1. 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实现现代化:1980年代以来,中
国经济开始迅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一部分。
2. 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改革后,国家经济水平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得到提升,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
3. 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次改革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且在制度建设方面建立了先进的市场经济体制。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第8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学习目标】1.记住农村改革开始的时间和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记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记住所有制改革的方针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版权所有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和改革农村产业结构的深远影响;理解国企改革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理解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关系。
2.通过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的分析,及改革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综合分析的能力。
通过重点剖析小岗村、宝钢的改革情况,让学生逐步熟悉历史学习和研究中的个案分析发。
3.通过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结果的学习,认识到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是阻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通过农村和城市改革取得的成就的学习,认识到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是评判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第一标准。
【重点难点】:重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难点: 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的必要性;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学法指导】:调查、收集、整理资料;2学会利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2.我的疑惑:学生自主写出自己的疑惑,各小组组长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疑惑,把这些疑惑传递给老师,老师一并把有意义的疑惑呈现给所有同学。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B.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C.适应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是长期农村革命经验的总结5下列哪项不是农村改革的发展方向(D )A.专业化B.商品化C.社会化D.公有化6.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C.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D.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7.国有企业改革首先开始于(B)A.实行政企分工B.扩大企业自主权C.所有权和经营分开D.利税改革8.以下几种做法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是(C)A.按劳分配B.市场经济体制C.大锅饭D.分田到户二、材料解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农业合作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
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 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 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 积极性不高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 削的土地所有制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结果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
复和发展
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 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生 产力
实战演练
2.同学们在手机App上观看历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庆典视频集时, 看到1984年10月1日北京盛大的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
着标语牌走过天安门广场。牌子上的标语最有可能是(C)
A.火热的建设年代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家庭联产承包好 D.“以阶级斗争为纲”
实战演练
3.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
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改革 经营管理方式,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 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都有很 大提高
启示:①发展经济要从国情出发②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第二章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材料: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 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 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 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 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 度上失去了活力。
部编8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含反思第08课 经济体制改革
部编8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
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安徽凤阳小岗村。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提示:乡镇企业。
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航程,揭开了我国农村发展的新篇章。要参观这一纪念馆
应该去(
)
A.四川省广汉市向阳乡
B.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 C.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C
D.广东省深圳市
3.1979年,我国农村地区有这样一副春联:“借新账 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
A “已经过去”。这副春联说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 B.农民对过去丰衣足食生活的怀念 C.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非常喜悦 D.乡镇企业使广大农民的收入提高
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 (资源配置方式)
计划经济体制 资源配 行政手段配置 置方式
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配置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对于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的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课堂小结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 1984年 国有企业改革
主要 形式
保证国 家的, 留足集 体的
有土地的 使用权而 没有土地 的所有权
剩下的 都是自 己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1979年,小岗生产队迎来第一次大丰收
无人机航拍安徽凤阳小岗村
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 1976年产粮 0.77亿公斤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中.共公十司二制届、三股中份全制会的会推场行
A政.企家分庭开联,产逐承步包扩责大任企制业深的得生人产心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促市进场其 经改济革不步等伐于加资快本的主主义要,因社素会是主义( 也有) 市场。 (----1-)- 凤把阳原花来鼓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 下19了78基年础12,月改,革农的民浪们潮按从下农红村手涌印向的城“大市包干”契约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
平均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 职工积极性 提高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三十年来,海尔集团(前身为青岛电冰箱厂)由一个亏空147 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4年全球营业额1016亿元的中国 第一品牌。
海尔集 团总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 2.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 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超市 中琳 琅满 目的 商品
改对 革内 开改 放革
农村: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城市:国有企业改
改革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革(增强企业活力)
先农村,后城市;先试点后推 经济体制改革特点: 广;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转变
1.(2021•四川南充)1978年,安徽风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私下
尝试: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分田到户,自负盈亏)
中国第一份农村改革宣言书
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1978年12月18日晚,在队长 严俊昌的带领下,小岗生产队在 全国农村率先搞“包干到户”, 这一天,正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幕之日。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 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 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的契约。这种新的土地经
营形式是指( C ) A.农业合作化
B.人民公社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集体经营
2.(2021•四川遂宁)在安徽凤阳小岗村改革的同一年,时任遂
宁市蓬溪县群利乡党委书记邓天元在九龙村与各村干部达成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说课讲稿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说教材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4 年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全面展开;1992 年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经济体制向纵向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出生在21世纪,对上世纪农村经济改革不熟悉,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更是陌生。
但是他们的父母或祖父母都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人,对本课中涉及的历史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可以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这是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基本掌握了多渠道搜集资料并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调查访问作业,让学生对长辈进行访谈,还可以通过一些记录片了解这段历史说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内容,以及实行这种制度所取得重要成果。
2.了解国家对城市进行改革的办法和改革目标。
3.分析我国城市平均工资水平,与改革之前进行对比,简单论述改革的好处。
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提出这个观点的时间和会议内容。
说教学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说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说教法学法:主要通过分析材料法、问题研讨法,让学生树论从史出观点说教学过程:一、导入:《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命运多劫的母亲,长期的灾难让她一贫如洗,周围的人都看不起她,地痞流氓也不断地欺负、凌辱她,母亲每日以泪洗面,忍辱负重。
后来她有了几个令她骄傲自豪的儿子。
大儿子智慧勇敢,赶走了地痞流氓,母亲过上了安定舒心的日子。
小儿子聪明善于经营,几年时间他们就脱贫致富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二、筑路——农业怎么改
小岗村秘密大包干 解放农村生产力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
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 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 (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 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 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 (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 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24915.8 2000年
2017年
分析上表,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虽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比农村复杂,但有了农村改 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城市改革很有信心。
——邓小平(1984年10月)
问题——城市为什么改?
材料一:
统得过多过死
那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
最大的家电工业园——海尔工业园 2022年海尔集团 全球营业额3506亿元!
筑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目标)
1980年12月,章华妹从鼓楼 工商所拿到了由毛笔书写的“ 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个体工 商业营业执照”,证号为 “10101号”,经营范围为“ 小百货”,开业日期为“1979 年11月30日”。这是中国第一 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1978年,全国 还有2亿多农民 没有解决温饱问 题。 ——《中国近现
代史纲要》
集中劳动
缺少生产 自主权
平均分配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 女劳力上工带纳鞋。 头遍哨子不买账,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干啥都归公社管, 种啥自己说不算。 工资分配特平均, 不论多少和好坏。
一、问路——农业为何改
——人民日报1979年6月29日《实行大包干责任制,凤阳县大旱之年夺得丰收》
二、筑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权利:分田到户 责任:保证国家集体的 利益:剩下全是自己的
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能够阐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其意义。
活动:阅读课本,找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概况
过程: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 产到户,自负盈亏 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特点/方式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材料一:(张瑞敏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上班八点钟来,九点 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吃“大锅饭”,职工没有积极性
材料二:那年夏天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 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 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 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开始: 1984 年 10 月 , 中 共 十 二 届 三 中 全 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 革的决定》,初步提出和阐明了经济 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 题,要求加快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 改革步伐。
目标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及作用。
活动:阅读课本,找出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能够阐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其意义。
活动:阅读材料,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背景。
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 阳县许多人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 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坐等饿死,不 如大胆想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12 月的一个夜晚,他们聚在一起,开了 个秘密会议,决定冲破旧的经营管理 体制,并写下了保证书,实行分田包 产到户,自负盈亏。
存在问题 解决办法
影响
所有制
结构 单一公有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土地改革》课件
2.经济上:
材料四:
140
120
100
80
1949年
60
1951年
40
20
0 1949年
1951年
1949年与1951年粮食产量对比
“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 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 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毛泽东
(4)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 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 美援朝战争。这一系列事件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
A.祖国统一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历史事
B 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回顾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开展大生产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新解放区
旧解放区
新解放区 3亿人口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 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 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②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 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直接原因)
历史链接
解放区(1947年土地改革) 在中国遭受日本侵略之时,身为当时执政党的中国国民党联手中 国共产党进行了长达8年的顽强的抵抗。中国共产党在敌后的根据 地被称作“解放区”,即从日寇手中解放出来的区域。如:陕甘 宁边区、山东解放区、晋察冀解放区等。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新中国成立 中国人民站起来
改革开放 中国人民富起来
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障法》……
依法治国,知法用法,遵纪守法
小结
请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写出4—6个词汇, 概括出本节的主要知识点。
伟大的 改革开放、经济建设 现代化建设
转折
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 的新时期
课程标准: 1、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两个凡是”继续坚持“左”的错误思想。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立了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思想。
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十
一全 届 政治路线 ---工作重心转移
三会
(改革开放)
中 组织路线 ---第二代领导集体
现设 代新 化时 建期
1978 北京
2.新中国风雨历程中的两次重大转折与巨变 (1949、1978)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1966 ·5------1976 ·10)
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2.二月逆流; 3·“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4·对文革的评价(性质,危害)。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文革”对中国人民来说就像漫长而寒冷的 冬天,“冬天”已经过去,为什么“春天”却 迟迟未能到来?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变化加速了 “春天”的到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运动。它被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使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了。
教师准备具有层次性的题目。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第8课 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一、经济形势的恶化
二、周恩来调整经济和邓小平的全面整顿
三、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和某些成就
四、“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预习下节课
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提示问题,学生自学课本,并总结答案。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或讲述自己知道的小故事。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摩拳擦掌准备接题
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总结。
△简单的提问式导入新课,将学生的注意力拉进课堂。
复习文革开始以来的动乱情况,从红卫兵运动到全面夺权,这样的动乱局面为野心家的夺权提供了方便。
一、经济形势的恶化
1967——1968,经济恶化及主要表现
讨论:P38问题
二、周恩来调整经济和邓小平的全面整顿
1.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1)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形成:1969年,党的九大把林彪确定为接班人,从此势力大增。
认识动乱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严重破坏,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重
点
动乱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难
点
理解经济发展与政局稳定的相互关系。
课
前
准
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教材、相关的文章、图片
2.教师的教学准备:研究课标、教材、学生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张贴相关的挂图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
题目
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总课时
一课时
学校
星火一中
教者
刘远航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历史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2011年3月23日
教
材
分
析
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学
情
分
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对历史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的能力。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见解,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不够全面。这就要求教师能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掌握丰富的课程资源,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鼓励他们多多参与课堂.
(2)“九一三事迹”:1971年9月13日
分析:这一事件是否是必然的?这一事件给人们什么警醒?
2.周恩来调整经济
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日常工作,在批林时,提出批极左思潮,着手恢复国民经济,积极解放干部。到1973年,国民经济形势出现了复苏的局面。
3、邓小平的全面整顿
思考:文革时期经济建设能取得一定成绩的原因?
①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时的努力。②广大干群对左倾错误的抵制。
三、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和某些成就
1、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
2、经济建设的某些成就
四、“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1、“四五运动”的性质和意义的什么?
(其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革命运动,所以遭到“四人帮”的镇压。其意义在于奠定了粉碎“四人帮”的群众基础。)
△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
△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教师对此环节进行细致的讲解
△激发学生去主动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的斗志。
◇教师注意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题目。
△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具体授课节次
导入新课(3分钟)
活动探究
(25分钟)
应用巩固
(10分钟)
小结
(5分钟)
作业
(2分钟)
预习问题
1、“文革”期间本地区人民生活、经济状况
2、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调查、文革的一些特有的时代词汇
3、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等领导人的生平
教
学
目
标
基础知识:经济形式的恶化、国民经济的破坏和复苏;周恩来调整经济和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和某些成就;“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能力培养:
1.感知“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的严重破坏,理解经济发展与政局稳定的相互关系。
2.讨论两个反革命集团先后覆灭的原因以及“文革”的历史教训。
情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