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的背景二、问题分析1. 合作意愿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很多学生缺乏合作的积极意愿,他们更倾向于独自完成任务或是依赖于其中个别成员的完成。

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学生缺乏对合作学习的认同感,也可能是由于学生对自己在小组中所扮演的角色不清晰,导致了合作意愿的不足。

2. 任务分工不明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很多小组成员对任务的分工并不明确,导致工作重复、抱怨互相推诿,最终影响了学习任务的质量和效果。

任务分工不明确,也使得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成果难以评估和监督,无法形成合理的奖惩机制。

3. 意见分歧难以解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进度等方面,小组成员之间往往会出现意见分歧。

这种意见分歧不仅会影响学习任务的顺利进行,也会影响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

意见分歧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可能会造成学习氛围的不和谐,甚至导致小组解散。

三、对策探讨1. 增强合作意愿针对学生合作意愿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调整,来引导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愿。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集体活动、设置小组任务、提供小组奖励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合作意愿。

2. 明确任务分工为了解决任务分工不明确的问题,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应该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个体特点,合理分配任务,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责任和角色;教师也应该制定合理的任务评价机制,确保每个小组成员的付出都能得到公平的回报。

3. 有效解决意见分歧意见分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何有效解决意见分歧,是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一大难题。

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小组内部沟通、提供适当的冲突解决机制,来帮助小组成员有效处理意见分歧。

教师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中设置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来促进小组成员的积极讨论,磨合彼此的意见。

四、结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不断地探讨和解决。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合作学习的质量。

本文将分析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小组内部分工不明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小组成员内部的分工不明确的情况。

有些成员可能会在合作学习中躲避责任,不愿意承担自己的分工,导致其他成员需要承担更多的工作量,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解决对策:1. 明确分工: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可以让组员们商讨并制定出各自的工作任务,明确分工,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够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可以避免分工不明确的问题。

2. 建立奖惩机制:为了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可以建立奖惩机制,对于完成任务的成员进行奖励,而对于不愿意承担责任的成员进行惩罚,这样可以提高成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二、沟通不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时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可能不够畅通,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

解决对策:1. 建立交流平台: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交流平台,比如微信群、QQ群等,使得小组成员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沟通,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

2. 定期开会: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定期召开小组会议,讨论和总结学习的进展和问题,以及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这样可以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三、分歧不断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同成员之间的观点和想法可能会产生分歧,这可能会导致小组学习的效果不佳。

解决对策:1. 尊重多元意见:尊重每个成员的观点和想法,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通过探讨和协商来解决分歧,这样可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2. 寻求共识:在产生分歧的时候,可以通过多方协商和讨论,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避免分歧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不利影响。

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其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其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其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学习方式,它可以促进学习的效率和交流的效率,然而,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例如缺乏自主性、学习进程受阻碍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尤为重要。

一、小组合作学习可能遇到的问题
1、缺乏自主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组员都有自己的角色
和职责,但这种角色定位往往会导致小组成员遇到缺乏自主性的问题,即他们不能自主地发展自己的潜力。

2、学习进程受阻碍: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团队合作,但一旦有组
员因分歧或其他原因而影响了小组合作效率,学习进程就会遇到阻碍,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3、缺乏责任感:团队合作完成任务,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缺乏责任感的问题,导致小组学习的效果下降。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解决策略
1、强调互动性:尽量创造一种浓厚的互动氛围,让学生在互动
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鼓励每个组员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想象力,减少小组合作学习中缺乏自主性的问题。

2、建立信任感:建立小组之间的信任感,在完成任务时促进小
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减少学习进程受阻碍的问题。

3、强调责任感:组织者可以对小组成员进行感性的管理,强调责任的重要性,使小组成员有更强的责任感,减少小组合作学习中缺乏责任感的问题。

三、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学习方式,它可以促进学习和交流的效率,但是它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例如缺乏自主性、学习进程受阻碍和缺乏责任感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一些策略,包括强调互动性、建立信任感和强调责任感。

以上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其对策的要点。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学习效果。

本文将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学生缺乏合作意识的情况,他们更倾向于独立完成任务,不愿意与他人合作。

这种情况会影响小组学习的效果,也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冲突和不愉快。

2. 任务分配不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很容易出现一些学生任务繁重,而一些学生却懒惰不愿意承担责任的情况。

这样会导致小组学习的效果不佳,也会影响学生之间的关系。

3. 沟通不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学生不擅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合作效果不佳。

4. 难以达成共识在小组学习中,很容易出现学生意见不统一,难以达成共识的情况,这会导致小组学习的效果不佳,也会给学生带来挫折感。

二、对策1. 培养合作意识学校和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明白合作的重要性,鼓励他们主动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2. 均衡任务分配老师在组队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长进行合理的任务分配,避免出现任务分配不均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承担责任,鼓励他们发挥个人的优势。

3. 提升沟通能力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小组讨论、团队合作等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倾听和表达。

4. 培养共识在小组学习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且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共识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是可以通过一些对策来解决的。

学校和老师应该充分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沟通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从而提高小组学习的效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反思(5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反思(5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反思(5篇)第一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反思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反思摘要:针对现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缺乏合作意识、缺乏主动、缺乏思维流动、缺乏正确认识磨合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从优化分组、合作意识的调动,明确分工、激励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力求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果有效率。

关键词:缺乏合作意识、缺乏主动、缺乏思维交流、缺乏正确认识磨合当今的时代是充满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可以说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今天的教育改革中,小组合作学习已被我们越来越多的老师接纳,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使课堂教学的气氛得到了活跃,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学到了东西。

为此我们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在真正的运行中,或多或少地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和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一、缺乏主观上的真正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要通力合作,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而做好自己份内事的目的就是合作,但是在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只顾做好自己的事,而不懂合作,甚至不愿合作,各做各的,各说各的。

这样根本就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只是一个形式,根本不叫合作学习。

究其原因是很多方面的第一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在家中孩子就自私惯了,大多喜欢独立,个性化强。

不愿意合作或者说是缺乏合作的主观意识;其二不同的层次孩子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心理的距离,优秀的学生认为自己高高在上不屑于和后面的学生交流,甚至是怕影响自己的学习,后面的学生认为自己水平低存在自卑的压抑心理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中间的学生应该成为合作组的主力成员,但是相对于后面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自信和优势相对于前面的学生来说也是缺乏一定的自信和底气,他们也需要后面的学生的支持和前面的学生的鼓励和引导甚至是认可。

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不够强,合作效果不佳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1. 学生合作意识不足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个体主义意识比较强,他们更习惯于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

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些学生可能缺乏合作意识,导致无法与小组成员有效地合作。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合作技能,如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协商决策等。

一些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技能,导致合作效果不佳。

3. 小组内部关系复杂小组内部关系的复杂性也是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学生可能存在着互相不合作、互相攀比等不良现象,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无法有效进行。

二、对策为了解决学生合作意识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合作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为了解决小组内部关系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对小组进行积极的引导和管理,让学生明确小组内部的分工和责任,避免出现不良的小组关系。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和特长,合理地进行小组编排,避免出现不合理的小组组合。

以上对策只是帮助学生克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些措施,实际上还需要教师和学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相信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中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分工不均、沟通不畅、利益分配不公等。

本文将围绕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讨论。

一、问题分析1. 分工不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时会出现分工不均的现象。

即使在分工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有的同学可能会只负责一小部分工作,而其他同学则需要承担更多的工作量,这会导致不公平的情况出现。

2. 沟通不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间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有时可能会出现沟通不畅的情况,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理解存在偏差等问题。

3. 利益分配不公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很可能出现对成果分配利益不公的情况。

有些同学可能因为工作付出不多而获得较多的收益,而其他同学则需要承担更多的工作量,但最终分配到的利益却很少。

二、对策提出1. 制定明确的工作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初,应该明确分工,确保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工作任务。

可以设立一个互相监督的机制,确保每位成员都按时按质完成自己的任务。

这样可以避免分工不均的情况出现。

2.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为了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成员之间可以定期召开会议或者使用在线工具进行沟通,及时交流想法、反馈问题,确保每位成员都清楚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进展情况。

3. 设立公平的成果评价机制结束小组合作学习后,需要对成果进行评价和分配,为了确保利益分配公平,可以设计公平的成果评价机制。

可以采用360度评价的方法,让每位成员都有机会对其他成员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以作为最终收益的分配依据。

三、对策的实施1. 成立小组合作学习的领导小组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初,可以成立一个领导小组,由成员中的一两位同学担任领导,负责制定工作计划、监督成员工作进度、协调成员之间的矛盾等工作。

2. 明确责任,建立奖惩机制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每个任务,都应该明确每个成员的责任和工作内容,建立奖惩机制,对于工作表现出色的成员进行奖励,对于工作不力的成员进行惩罚。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通过团队合作和协作,促进学生的交流、学习和成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小组合作学习在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学生之间的沟通困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沟通不畅、信息传递不准确等情况,导致团队合作效率低下。

任务分工不明确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有时候学生在小组中没有清晰地分配任务和责任,导致工作重复、效率低下。

个人主观意识强、缺乏团队精神也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协作困难、目标不明确等情况发生。

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通过深入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共同成长。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以上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1.2 问题概述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沟通困难、任务分工不明确、个人主观意识强、缺乏团队精神等方面,这些问题既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也影响着学生个体能力和共同进步的可能性。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探索,可以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改进和提升做出贡献,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习质量提供支持和帮助。

1.3 研究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教育教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经常存在着各种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一、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强力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中,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诸多问题。

通过课堂观察、访谈等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我们经过梳理,表述如下:(一)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不合理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学生能不能正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只有当学生明白任务是什么时,才能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

在访谈中问到在什么情况下考虑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某教师说:“一个问题提出来以后,会有很多种想法时(使用小组合作学习)。

如果是很简单的问题,在一起合作是浪费时间,学生不会喜欢的。

”一位数学教师说,“有不同思想撞击的情况下,不同思维、不同观察视角下学生得到的信息是不一样的情况下,这就需要交流,这个时候比较适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教师已基本明白在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教师在课前设计小组合作任务时已经注意到要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是什么环节都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但有些任务的设计还是不利于学生小组开展合作活动。

案例一:北师大版四年级音乐《上行与下行》这是一节乐理知识课,要求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歌曲来判断上行与下行。

当学习到上行时,教师要求学生翻开书第 12 页,请小组内学生自己创编一段上行或下行的乐句,写好之后在小组内唱一唱、拍一拍。

创编开始,很多学生一直盯着书看,只有几个学生明白要怎样做,开始动笔。

交流时教师只让一个小组在全班范围内展示,这个小组也是磕磕巴巴,好像不能完全理解题目,教师接着又请一位学生来把创编的要求说一说,这名学生的表现明显好于前一组。

教师宣布让小组开始讨论时,很多学生不能理解这个题目,一直盯着黑板,没有小组讨论的行动,教师也没有发现这个题目对学生来说好像太难了,只是催促说:“快点儿,快点儿,小组讨论一下。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共同解决问题,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学生之间的角色分配不均、合作不密切等。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出发,分析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1. 学生之间的角色分配不均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学生占主导地位,而另一些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

这种情况使得学生之间的角色分配不均,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 合作不密切有的小组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不够密切,导致学生之间的交流不畅,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

3.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一些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导致整个小组的学习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二、解决策略1. 总体设计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设计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合理设计任务,并明确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和分工。

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并在合作中相互补充。

2. 抓住合作学习任务的关键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好关键环节,引导学生们思考问题的解决路径。

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关键的环节,例如启动时的问题引导、学习过程中的交流鼓励、总结时的成果分享等。

通过指导学生们在关键环节上的合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3. 引导学生分工合作,推动角色发挥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引导学生们进行分工合作,推动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角色。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可以分为领头者、记录者、讨论者等不同的角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特点安排不同的分工,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非常重要。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讨论、讲解、互相帮助来实现知识的共同建构和共享。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沟通不畅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员之间的沟通。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小组可能会出现沟通不畅的情况。

主要表现为组员之间交流不畅、理解不到位、想法不同,甚至存在交流障碍,无法顺利进行合作学习。

2. 任务分工不清在小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任务分工不清的情况,导致一些组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某些任务上,而其他任务却得不到充分的关注,影响了小组整体的学习效果。

3. 个人主观性太强有些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存在个人主观性太强的问题,他们可能会忽略其他组员的意见和建议,一意孤行、自行其是,影响了整个小组的学习氛围和效果。

4. 缺乏合作意识有些学生可能缺乏合作意识,个人主义意识过重,不愿意与他人共同合作,或者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得消极懈怠,这些都会影响整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效果。

二、对策建议1.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针对沟通不畅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始阶段,给予学生一定的沟通训练和指导,帮助他们了解良好的沟通方式和技巧,如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协调不同观点等。

教师也应该及时关注小组的沟通情况,对沟通不畅的小组进行指导和调整。

2. 设立明确的任务分工针对任务分工不清的问题,可以通过设立明确的任务分工来解决。

在小组学习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商讨、确定每个人的任务,并建立明确的角色分工和任务分配,确保每个组员都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

3. 引导学生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观念针对个人主观性太强和缺乏合作意识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观念。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受到广泛赞扬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沟通技能。

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许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探究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将对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2. 存在的问题(1)不同学生的参与度不一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学生积极参与,而另一些学生却很 pass。

这种不同学生的参与度不一致,容易导致小组学习效果的不均衡,并给教师带来管理上的困难。

(2)学生合作能力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但是很多学生的合作能力不足。

这种不足的合作能力表现为沟通不畅、责任心不强、合作技能不足等问题。

(3)学生分工不明确很多时候,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工并不明确,有些学生可能会感到任务分配不公,导致合作氛围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小组学习效果。

(4)学习动机不足有些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兴趣,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浪费时间,从而导致学习动机不足,影响学习效果。

3. 对策提出(1)建立明确的合作规则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制定合作规则,并且让学生明确规则的重要性。

通过建立明确的合作规则,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合理分工,从而提高小组学习效果。

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可以采用一些小组游戏、合作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沟通能力、责任心和合作技能。

(3)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积极性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需要关注个体学生的差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可以通过点名提问、小组任务评比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积极性。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合作任务4. 结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建立明确的合作规则、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关注个体差异和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合作任务等对策,可以有效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小组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和协作,可以促进知识的共享和深入理解。

在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沟通不畅小组成员之间沟通不畅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见问题之一。

沟通不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语言表达不清楚、沟通方式单一、信息传递不及时等。

解决沟通不畅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1.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多读书、多听讲座、多模仿优秀演讲者等方式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参加一些口才培训班,提高语言表达的技巧。

2.多样化沟通方式:小组成员可以通过使用手机、电脑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沟通,如微信群、QQ群、Skype等。

还可以组织定期的线下交流会议,面对面交流,提高沟通效果。

3.及时传递信息:小组成员应该养成查看各种通讯工具的习惯,及时回复消息,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

二、分工不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工不明确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分工不明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任务分配不合理、各自为政、工作重复等。

解决分工不明确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1.明确任务:小组成员在开始工作之前,应该明确任务的目标和具体要求,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和分工。

2.合理分配:任务分配应该根据每个人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合理分配,可以通过讨论、问询等方式了解每个人的意愿和特长,从而更好地分配任务。

3.建立沟通渠道:小组成员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沟通工作进展和问题,避免出现重复劳动和工作漏洞。

三、个人主义态度小组合作学习中,个人主义态度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指的是小组成员以个人的利益为先,缺乏合作精神,工作缺乏团队意识。

解决个人主义态度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1.培养合作意识:小组成员应该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明白合作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转变个人主义态度。

2.建立团队意识:小组成员应该培养团队意识,明白只有整个团队做得好,个人才能取得成功。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听了向阳名师的讲座后,我把学到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际,收获很大,特别是小给划分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对我的启发大,但也出现一些小问题,现在抛砖引玉,让大家能一起成长。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及成因:1、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不能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合作,而是为了解决自己不能解决,只有依靠同学合作才能完成的学习而合作。

我听过一节《三角形的初步认识》的小组合作学习课,教学内容是通过合作学习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知识点,教师发给各个小组若干张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三角形纸片,学生拿到纸片后,有的叠一叠、有的画一画、有的剪一剪,用一种方法得出结论后开始汇报。

表面上看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但是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

二是教师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学生只是停留在会用一种方法得出结论的层面上,没有通过集体的力量发现更多的方法。

2、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

我在听课时和看录像课感觉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

往往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他们扮演的教师的角色。

小组只是一位好学生表演的舞台,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其他学生只是观众、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

凡是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学习中讨论很热烈,但是仔细一听,每组都是一两个负责人在发表演讲,汇报时他们更是责无责无旁贷。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教师上公开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困难学生发言;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互动的环境中相互学习、成长和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沟通不畅、分工不均、组织能力差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探究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一、沟通不畅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沟通不畅往往会导致任务无法完成、情绪无法释放,最终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效果。

原因分析:沟通不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个人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文化差异等。

对策:提前进行沟通技巧和方法的培训,让学生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老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沟通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二、分工不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工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分工不均,往往会导致一些成员承担过多的工作,而另一些成员却贡献较少,从而导致整个小组任务无法完成。

原因分析:分工不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成员之间不了解彼此的能力、个人意愿不同、贡献精神不足等。

对策:老师在分组时可以考虑学生的能力和个人意愿,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老师也需要教育学生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分担任务,共同完成任务。

三、组织能力差小组合作学习中,组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组织能力差,往往会导致整个小组活动的混乱,影响学习效果。

原因分析:学生的组织能力差可能是因为缺乏实践经验、缺乏活动规划经验、个人能力不足等。

对策:老师可以在平时课堂上安排一些小组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

老师也可以在活动前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帮助他们规划好整个活动流程,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

四、协作能力不足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协作能力。

如果协作能力不足,往往会导致小组活动的停滞不前。

对策:老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多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多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五、冲突处理能力差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合作、交流和共同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习目标不统一、组员分工不明确、沟通不畅等,这些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1. 学习目标不统一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同,可能会导致学习目标不统一。

有些学生可能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是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样会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不佳。

2. 组员分工不明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时候组员之间的分工不明确,每个人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

有时候又可能存在"搭便车"的情况,导致任务无法完成。

3. 沟通不畅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在实际学习中,有时候因为沟通不畅导致学生之间的合作效果不佳。

有些人可能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造成信息传递的不完整。

或者是因为个人意见过于强烈,导致合作时的纷争。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对策1. 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之前,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他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些小组学习目标,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统一小组的学习目标。

2. 合理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专长来合理分配任务,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

可以通过讨论和协商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确定分工,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被重视。

3. 提高沟通技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沟通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意见。

也可以教授一些沟通技巧,如有效倾听、善于提问等。

4. 培养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组游戏、合作实践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善于分享和协作。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增强学习效果。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不平等的贡献有时候,小组成员的工作分配不均,导致其中一些成员承担更多的工作量,而另一些成员则较少参与。

这种不平等的贡献会影响学习效果和小组的凝聚力。

对策:1. 公平的工作分配: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前,可以让成员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能力,然后进行合理的工作分配,确保每个成员都能有机会参与,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监督和评估机制:设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不平等的贡献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例如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教师的观察等方式,鼓励每个成员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二、问题:沟通不畅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不畅,无法有效地交流和合作。

这会导致信息不对称、任务不清晰和意见不一致等问题。

对策:1. 建立沟通渠道:为小组成员提供多种多样的沟通渠道,如面对面交流、在线讨论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沟通的便利性和效率。

2. 培养良好的沟通氛围:鼓励小组成员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尊重每个成员的想法,并倾听其他成员的意见。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团队建设活动,提高沟通技巧和沟通效果。

三、问题:个人主义有时候,小组成员之间存在个人主义的心态,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成就,忽视了整个小组的共同目标和合作精神。

对策:1. 设立共同目标:确立小组的共同学习目标,并让每个成员意识到他们的个人努力和贡献对于整个小组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2. 强化合作意识:通过开展合作性强的任务和项目,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问题:冲突与分歧小组成员之间可能会出现冲突和分歧,这会干扰小组学习过程,甚至影响到成员之间的关系。

对策:1. 善于解决冲突:引导小组成员学会解决冲突的方法和技巧,如倾听对方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有效沟通等。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团队合作的环境中,通过互相协作、分享知识和经验来达到共同目标的学习方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和团队的凝聚力。

本文将探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沟通不畅沟通不畅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由于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不顺畅,导致理解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学习的效果和团队的合作。

对策:1.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可以使用学习管理系统、社交媒体或即时通讯工具等,方便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2.明确沟通目标:在沟通前明确沟通的目标,确保团队成员知道自己在沟通中应该做些什么,有了具体的目标,可以更好地进行有效的沟通。

3.及时反馈信息:在接受到信息后,及时给出反馈,保持有效的信息流动。

及时的反馈可以解决沟通过程中的误解和不明确的问题,使得沟通效果更好。

二、个人利益矛盾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同的团队成员往往有不同的目标和利益,这可能导致个人利益和团队的利益产生矛盾。

对策:1.形成共同的目标:团队成员之间应该明确团队的共同目标,并让每个人意识到个人的利益和团队的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共同努力实现团队目标。

2.制定明确的角色和责任:明确每个成员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责任,避免各成员之间的工作重叠和冲突。

3.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建立一个互相信任、相互尊重的团队氛围,减少个人利益矛盾的发生。

三、分工不均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团队成员的能力差异和分工不均,可能导致一些团队成员负荷过重,而另一些团队成员负荷过轻。

对策:1.根据成员特长分工:根据团队成员的特长和能力,合理分配任务,让每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2.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根据团队成员的学习进度和能力,可适当调整学习时间,以达到适应各成员的学习节奏。

3.提供支持和帮助:对于不能完成自己任务的团队成员,其他成员可以提供支持和帮助,共同解决问题,保持团队的协作和凝聚力。

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实践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资源分配不均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能会出现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一些学生可能会感到自己得到的资源少,而其他学生得到的资源多。

对策:1. 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

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和角色,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

2. 提供多样化的资源。

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资源。

4. 引导学生互相帮助。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让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资源和知识。

对策:1. 设计合适的任务。

确保任务的难度适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避免出现一些学生垄断话语权的情况。

2. 鼓励学生交流。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相互沟通和交流。

3. 提供适当的奖励机制。

给予积极参与的学生一些奖励和鼓励,促使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对策:1. 对学生进行角色培训。

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对学生进行一些角色培训,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角色的职责和任务,并提醒学生要互相合作和支持。

2. 循序渐进地分配角色。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循序渐进地分配角色,例如每次更换角色,或者每次增加或减少一个角色,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扮演重要的角色。

3.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角色。

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角色,确保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四、问题:评价方式不合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评价方式不合理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对策:1. 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评价外,可以采用一些开放性的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2. 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共同合作、交流、讨论、实践,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培养学习者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沟通不畅、任务分配不均、合作氛围不佳等。

本文将探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沟通不畅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时候,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存在着不畅的情况。

这可能是因为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或者是因为成员之间存在着不和谐的关系,导致沟通受阻。

针对沟通不畅的问题,小组成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

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团队建设活动、交流分享会等方式,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增进成员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2.提高沟通技巧。

小组成员可以积极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能力、表达能力、谈判能力等,以提高与他人的沟通效果。

3.加强沟通培训。

学校和老师可以加强对小组成员的沟通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沟通技巧,从而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

二、任务分配不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任务分配不均往往会导致一些成员付出较多,而另一些成员却付出较少,造成了合作学习的不公平。

1.公平分配任务。

小组成员在开始合作学习时,可以通过讨论、协商,公平分配任务,确保每个成员都承担了适当的任务。

2.监督和督促。

小组成员可以相互监督和督促,确保每个成员都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避免出现任务分配不均的情况。

3.老师的指导。

老师可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分配进行指导,帮助小组成员合理分配任务,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够有所贡献。

三、合作氛围不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氛围不佳会影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效果,甚至引发矛盾和冲突,影响学习效果。

1.建立良好的团队文化。

小组成员可以共同制定团队文化规范,包括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积极合作等,建立良好的合作氛围。

2.及时解决矛盾。

一旦出现矛盾和冲突,小组成员应该及时进行沟通,尝试解决矛盾,避免矛盾进一步恶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一、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强力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中,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诸多问题。

通过课堂观察、访谈等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我们经过梳理,表述如下:(一)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不合理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学生能不能正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只有当学生明白任务是什么时,才能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

在访谈中问到在什么情况下考虑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某教师说:“一个问题提出来以后,会有很多种想法时(使用小组合作学习)。

如果是很简单的问题,在一起合作是浪费时间,学生不会喜欢的。

”一位数学教师说,“有不同思想撞击的情况下,不同思维、不同观察视角下学生得到的信息是不一样的情况下,这就需要交流,这个时候比较适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教师已基本明白在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教师在课前设计小组合作任务时已经注意到要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是什么环节都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但有些任务的设计还是不利于学生小组开展合作活动。

案例一:北师大版四年级音乐《上行与下行》这是一节乐理知识课,要求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歌曲来判断上行与下行。

当学习到上行时,教师要求学生翻开书第12 页,请小组内学生自己创编一段上行或下行的乐句,写好之后在小组内唱一唱、拍一拍。

创编开始,很多学生一直盯着书看,只有几个学生明白要怎样做,开始动笔。

交流时教师只让一个小组在全班范围内展示,这个小组也是磕磕巴巴,好像不能完全理解题目,教师接着又请一位学生来把创编的要求说一说,这名学生的表现明显好于前一组。

教师宣布让小组开始讨论时,很多学生不能理解这个题目,一直盯着黑板,没有小组讨论的行动,教师也没有发现这个题目对学生来说好像太难了,只是催促说:“快点儿,快点儿,小组讨论一下。

”教师给出的这个学习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太难,首先,创编的环节过不了,后面的在小组内“唱一唱、拍一拍”也就无从下手,更谈不上小组展示、师生互评了。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把握不当从听评课反应的情况来看,教师对小组合作活动时间的把握不当,主要有三种情况:1.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大部分教师在宣布小组开始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没有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一些反应缓慢的学生还没有想到怎样做,就被反应敏捷的学生“带跑”了,时间一长,可能就会导致这些反应缓慢的学生形成惰性,不积极思考,不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没有自信心。

2.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过短部分教师不能恰当地把握小组合作活动的时间,为了能按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当学生还在激烈地讨论、交流时,教师就强制性地结束了小组活动。

3.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过长部分教师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过长,学生交流完毕之后不知如何安排剩余的时间,于是在小组内嬉戏、打闹,做一些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

(三)组内分工不合理小组内合理的分工即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负责完成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小组的任务。

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并非如此,小组内分工不合理的现象时常发生,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小组内无分工很多合作小组内没有分工,教师宣布活动开始,组内成员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你一言我一句,各说各话,场面十分嘈杂,根本听不清彼此在说什么。

主要集中在中段,活动一开始,小组的成员都在发言,毫无秩序,不知道彼此在说什么,没有小组长或秩序维持员来协调大家的发言顺序,而到了活动的后半截,小组成员要不各说各话,要不就是无关行为,小组的合作活动是无效的。

由此不禁想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使用,小组在发言时应该形成了一定的顺序,每次由谁先发言,接着是谁等等,应该已经形成小组活动的一些规则。

2.小组内分工不全在有些合作小组中,并非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而是只有少数几个人有角色、有分工,剩余的小组成员则没有相应的分工。

3.小组内有分工无合作还有的小组内是有分工的,在很多的课堂中,教师把分工的权力交给小组长,组员先说自己想做什么,然后由小组长协调、分配组员的各项任务,这种方式很好,但由于小组长或成绩优秀的学生的霸权,开始合作活动后,情况则不一样了,这些学生一人多职,忙得不可开交,其他组员则身无一职,轻轻松松,无事可做。

(四)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指导不够教师在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当小组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需要教师恰当地指导,通过对各小组合作活动的指导,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掌握状况如何。

但是在有些课堂中,教师对小组合作活动的指导是不够恰当的,还有的教师只注重指导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合作意识、合作技能等方面基本不予以指导。

课堂中,从教师的教学行为中都能反映出来,在小组活动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合作技能方面只会稍微带过。

案例二: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作为练习课,教师既能放手让学生练习,又注重在知识形成中的引导,能让学生在联系中概括出求算圆面积的几种情况:利用半径、直径、周长求面积。

其中有一道练习题:估一估半径是1 米的圆有多大?大约能站几名同学?半径是10 米的圆有多大?大约有几个教室那么大?教师组织学生思考题目,先是在全班范围内提问单个学生,后来教师可能觉得内容太多。

单个学生自己练习太吃力了,因此要求小组一起合作,讨论这道题的难点有哪些。

10 秒钟过后,学生说不知道1 米的圆究竟有多大。

提出问题之后,教师没有再把问题交给学生,而是直接请了一名学生上讲台,请全班其他学生想象1 米有多长。

再自己估算。

面对站在讲台上的学生,教师告诉学生他大概有1.5 米,但学生是站着的,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不能将其转化为半径是1 米。

如果教师给予小组及时的指导,发现问题之后,指导学生分步骤,先讨论清楚半径是1 米的圆自身有多大,一个人站着需要占多大的面积,再用两者相除,进行估算,那么在小组合作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就能给学生搭建起学习的脚手架。

二、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之所以存在必定有其原因,本文重点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探讨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与模式探索不够,培训不足目前,无论是全体性的通识培训还是每周一次的组内教研,我们都只是泛泛地要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对于小组合作的具体理念、模式等培训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培训还停留在对课程纲要和课程标准的解读上,因此它很难与实际学科相结合,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相结合,教师也很难把一些理解转化为实际的东西。

因此,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就只能是单纯地模仿。

目前,这所小学的教师正在一步一步地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是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怎样指导,只能是发现一些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改进措施,逐步积累实践经验,进展缓慢。

如果教师真正理解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那么在课堂实践中就不会那么被动,教师就会知道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自己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指导、怎样指导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二)教师还没有真正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是课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课程的执行者,教师的每一个举措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程度。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接受与否、理解程度等因素是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首要因素。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得不深刻、不全面,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甚至有些小组活动不是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

可见,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被教师愉快地接受并在课堂内取得实效,非常关键的一点是让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一个合理、准确、深刻的认识。

对小组合作学习内涵的理解是教师在课堂中应用的前提条件,理解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之后,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应用,而不是生搬硬套,这样才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

(三)现代学生缺乏合作意识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我行我素,普遍缺乏合作意识和机会,不愿与人合作,在小学部,学生刚刚接触小组合作,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指责和埋怨,所以在合作学习中很难关注别人的意见,而只是关注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这种缺乏合作意识下的合作,背离了合作学习的本质,使学习小组内缺乏合作的氛围。

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等素质是一个从少到多、逐步发展的过程。

在低年级,学生刚入学,还沉浸在“小皇帝”“小公主”的角色中,很少有合作的观念,在教师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以自我为中心,很难与其他组员沟通、倾听他人的观点,又由于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不高强特点,与小组合作学习无关的行为时常发生,这都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四)学生缺乏合作技能,不会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合作的技能和技巧被认为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学生的合作技能主要包括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吸收与保留意见的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

有些学生既信任合作学习又愿意合作学习,但并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

如,有的学生讨论分工就花很多时间,自主学习后的讨论,往往你一言我一语,磨磨蹭蹭,慢慢腾腾。

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对方,信任对方,并进行清晰正确的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建设性地解决矛盾冲突。

有的小组也有分工,小组长、督察员、发言员等,但他们没有各司其职,工作很混乱,他们没有掌握自身职责的工作技能,不知该干什么。

还有的学生因为年龄特点,缺乏自制力,不专心,易受干扰,在小组合作的时候做小动作,讲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或过于喧闹,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五)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不得不承认,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某小学,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农村生源,他们淳朴、能吃苦,同时,也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习惯于讲座式课堂教学。

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有的学生基础较好,但不善于争取机会。

因此,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选择不主动发言。

还有部分学生只顾自己思考,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有的甚至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活动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学生自身的这些差异,也给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增加了合作学习的复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