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

诚信是中国人至上的道德要求,是个人修身养性的哲学;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为人处事之本、养德修业之源,更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诚信教育道德观念德育建设

“诚”与“信”在古义中是相通的,“诚”指“内诚于心”,“信”是“外信于人”。诚信是中国人至上的道德要求,是个人修身养性的哲学;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为人处事之本、养德修业之源,更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然而,在社会转型期,就高校大学生而言,缺乏诚实信用的品质缺陷开始凸现;高校注重大学生诚信教育,已成为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

近些年,大学生诚信教育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就。诚信教育得到不断加强,渠道得到进一步扩展,新载体、新途径不断得到拓展。在这些措施的有力推动下,大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电脑网络的普及,新时期大学生在诚信方面还面临着不少的薄弱环节。譬如,很多同学为了获得国家对高校大学生的资助,谎报家庭收入,弄虚作假,编造家庭贫困原因等,以便缓交学费以

及助学贷款;道德失范,交往失信,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恋爱观,朝秦暮楚,对待恋爱态度不够真诚等。以上种种现象表明当代大学生正在遭遇一场诚信文明危机。大学生诚信文明的淡薄和缺失严重危及到了其自身的健康成长。

二、新时期大学生失信的原因

首先,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对大学生的诚信品德的影响很大。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或违法不究等现象存在,使得守信者没有得到相应的鼓励和收益,失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谴责和惩罚。正是由于缺乏对不诚信现象的约束机制,没有进行有效的惩罚或制约,就会助长失信成风。不讲诚信的人竟然能获取更大的利益,大众就纷纷仿效。约束机制的缺乏,不守信现象的泛滥,这些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另外,学校在诚信教育方面的缺失。目前,许多学校还存在重智轻德,对于诚信教育还仅仅停留在一般号召上。评优评奖很少依照学生的诚信度这把尺子衡量。这种轻视道德教育的思想,使诚信失去了文化传承的最佳途径,诚信教育也就相对弱化了。最重要的是大学生自我认识的不足。由于学生个人年龄等因素所限,生理和心理还不是很成熟,部分学生缺乏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光明面与黑暗面之间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当个人利益于诚信相冲突时,往往会迷失自己。

三、大学生诚信道德意识与行为的培养

树立诚信至上的理念。现阶段我国正全力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而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诚信,已经大大超过了个人修身养性的范围。客观存在的信用经济关系自然要求以“诚信”作为宗旨,来构造市场经济道德秩序。从市场经济的发展史看,竞争越是激烈,市场经济制度越是完善,越是在制度上和道义上要求人们守信。然而市场经济要求的道德上的“诚信”并不简单是对个人人品的要求,而是指当事人或交易主体能信守诺言,忠实于自己所承担的义务,并有能力承担义务。如此观之,诚信理念培养应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并着力于这几个方面的培养:1、平等理念。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秩序,首先要求人们具备与封建特权意识有根本区别的平等意识。如果人们没有追求平等的意识,就不可能有对诚信的强烈要求。没有事先机会平等的参与,就不可能有权利与责任相对应的契约,诚信原则就不可能得到贯彻。2、自主人格。市场经济的诚信道德观念必须以承认个体的自由为前提。没有自由竞争,没有个性的独立,就不可能有对诚信的道德要求,也不可能有对取得信任必须承担的责任的规范。3、责任能力。作为在市场交易中所具备的诚信素质,并非仅仅指人品和情操意义上的信任,更主要的是对人的责任能力的信任。市场经济社会所要求的诚信,是以责任能力为基础的,而责任能力不仅仅要求道德意义上的责任感,还需要实现自己道德诺言的能力。

建设诚信校园环境。第一、通过师德师风建设,营造校园诚信氛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传道,传授做

人之道,即以“育人”为本,而育人之本就是诚信。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很强的示范作用。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首先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诚信教育列为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第二、倡导校园诚信文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一切活动,作为学校方都应该为学生树立诚信的旗帜,在处理问题时真正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不弄虚作假。让学生体验到学校的自身行为和对学生的教育要求是统一的,言行尺度是一致的。在教师中大力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学生中强化守约的诚信观念,通过规范、规章制度的强制性和导向性,促进学生良好诚信观念和学术道德的形成。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带动诚信风尚兴起。另外,学校在德育建设中应完善制度,建立健全促进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的长效机制,如:加大诚信教育宣传力度,树立正面引导,要让学生认识到诚信、诚信教育不是约束人、限制人的异己力量,而是一种与个人自身不断发展、完善相一致的力量;要通过校园广播、网络等渠道加强主导性信息的发布,选树先进典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新生进校之初订立诚信公约,使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形成较稳定持久的诚信理念;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如建立健全学生诚信品德评价机制以及学生个人诚信档案,设置投诉站或信箱,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调查处理学生反映的情况,确保诚信档案的真实可靠性,维护高校诚信档案记录的公正、公平秩序,赢得学生及社会对高校的信任。

大学生是最有希望的群体,可塑性很大,学校不能等待社会信用

状况的好转来影响、带动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作为大学生诚信教育主体的高等院校应充分了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根据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