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

合集下载

地层划分与对比

地层划分与对比
(常规系列包括感应、4m、微电极等曲线)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2、标准层的确定
(1)地层标准层: 在整套旋回沉积中,哪些岩性稳定具有
特殊标志,易于鉴别的单层或岩性组和明显的层段。
同时性、稳定性、特殊性
标准层根据其稳定程度及可控制范围可分为二级:
一级标准层:在油田范围内可进行对比使用。稳定程度大 于70%。
这表明地层对比不是新技术,但要掌握对比的方法、干活要仔细,否则要出错。
目录
一、概述 二、地层对比划分方法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二、地层对比划分方法
主要包括: 生物地层学(古生物化石)、 岩石地层学(岩性、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组合等) 地层记录的地球物理响应:(地震与电测) 层序地层学(沉积物供给与可容空间变化速率) 重矿物、稳定同位素、古地磁、事件地层
1、对比前的准备工作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1、对比前的准备工作
(4)、根据综合 录井图、取心图 及相应的资料划 出各层段的沉积 相及沉积微相, 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不同的沉积 相模式,其对比 模式是不同的。
桩74-9-2
滨浅湖 扇三角洲
近岸湖底 扇
-2050 -2100 -2150 -2200 -2250 -2300 -2350 -2400 -2450 -2500 -2550 -2600 -2650 -2700 -2750 -2800 -2850 -2900 -2950 -3000 -3050 -3100 -3150 -3200 -3250 -3300 -3350 -3400 -3450 -3500 -3550 -3600
Z52-2
Z52-2Z074-7-6Z74-8-6ZZ7744--1100--G6Z674-12-6 Z74-14-6

江苏省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

江苏省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
四 江苏各地层区地层主要发育特征
一) 华北区(江苏部分)
1 新太古代地层 泰山群是该区最老地层,区域上分柳杭组、山草峪组、雁翎关组、孟家屯组。但省内未 见出露,仅在少数钻孔有揭露,无法细分,故统称泰山群, 2 元古代地层 该区古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因五台、吕梁运动作用,地壳上升,缺少沉积。晚期才 逐步接受了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形成了兰陵组、新兴组及淮河群的城山组、贾园组、 赵圩组、倪园组、九顶山组、张渠组、魏集组、史家组、望山组。其中,兰陵组为潮下高能 环境下形成的浅海石英砂岩建造,新兴组为潮下低能环境下形成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沉积, 城山组与兰陵组相似,贾园组则以砂岩为特征,赵圩组—张渠组,从多次灰岩—白云岩组合, 反映了海水张渠组由深变浅、盐度由低增高,魏集组—望山组,由潮下低能环境—潮间—潮 上环境的多次更叠,组成页岩—灰岩—白云岩多次旋回变化。 新元古代晚期,该区因受地壳上升影响,仅于震旦纪接受海侵沉积,形成金山寨组之页 岩夹砂岩、灰岩组合,其与上、下地层均为平行不整合。 3 早古生代地层 该区缺少早寒武世梅树村期、筇竹寺期、沧浪铺早期的沉积,在沧浪铺早期以后,丰沛 地区隆起,南側才形成猴家山组、昌平组、馒头组之页岩、灰岩、砂岩等沉积,中、晚寒武 世,区内接受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沉积,形成张夏组及炒米店组。 该区寒武纪地层与下伏地层为平行不整合。
该区,前第四纪岩石地层,自下至上共分 42 个单位,包括 7 个群、27 个组、8 个段。 其中,创建于本省的有 8 个岩石地层单位。
二) 连云港区
该区地层发育不全。主要展布有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之区域变质岩系(东海岩群),中 元古代含磷碳酸盐岩—砂泥质变质地层(锦屏岩群),中—新元古代海相中、酸性火山岩、 硬砂岩变质地层(云台岩群),构成本区主体。

地层对比

地层对比

地层对比地层对比的目的主要是统一不同地区地层的划分,在区域上取得统一的地层分层数据,并通过从点到面、由近而远对各个相应地层层位的对比,掌握其岩性、厚度以及生储盏组合在区域上纵横向变化的规律,为油气勘探与开发的各种地质研究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地层对比也叫钻井剖面对比,指的是钻井过程中钻遇的地层与邻井或邻区的地层对比。

其目的要达到本井与邻井、邻区统一地层的划分,也可为钻井工作优质快速地完成钻探目的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录井过程中,对采取的钻时和岩屑等资料,都要及时与邻井对比,了解相同层位地层的变化,从而作出地层预告,以便卡准取心层位,确定完钻深度,以及修正设计等。

因此地层对比工作,不但是研究区域地质的基础,而且也是做好录井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地层对比前准备工作1.收集区域及邻井的地层、古生物、岩矿等资料。

2.收集工区构造井位图、地震测线位置图、地震剖面图、地震标准反射层构造图。

二、标准剖面的建立1.标准剖面一个地区用以认识地层层序,地层特征,作为分层对比标准的一个井剖面叫做“标准剖面"。

标准剖面应具备以下条件:1)地层完整无缺,没有断缺或剥蚀。

2)能反映这一地区地层的一般特点。

3)各项分析化验资料和录井资料较齐全。

4)油气层的分布和厚度有代表性。

在一个新地区找油,开始由于缺少地层资料,往往只有根据地面露头或基准井(或参数井)所揭示的地层剖面,建立盆地内部的标准剖面。

但是,随着打井和钻井资料不断增多,对盆地内部地层变化规律的认识也逐步地深入,就可以选择更有代表性的井剖面作为标准剖面。

当地层横向变化大时,可以根据地层变化的规律,分相带、分地区建立各自的标准剖面,作为分区对比的依据或标准。

然后,各地区之间再用它们的共性对比连接起来。

2.地层划分欲进行地层对比,了解井与井之间地层的关系,必须首先进行单井剖面分析,把各井所钻穿的地层剖面特点搞清楚。

利用各项资料,把一个剖面在纵向上分成若干特征有明显区别的段落,并寻找组、段划分的依据,合理地划出地层界限,这就是地层划分。

如何划分与对比地层?进行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有何意义?

如何划分与对比地层?进行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有何意义?
土壤类型划分
通过地层划分,了解土壤类型、 土壤质地、土壤肥力等特征,为 土壤改良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改良措施
针对不同地层土壤类型,采取相应 的改良措施,如增施有机肥、掺沙 改土、排水洗盐等,提高土壤肥力 和生产能力。
土地资源利用
地层划分有助于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根据不同地层土壤特性,选择适 宜的作物种植和耕作方式,提高土 地资源利用效率。
如何划分与对比地层?进行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有何意义 ?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地层划分概述 • 地层对比方法 • 地层划分与对比在地质研究中
的应用 • 地层划分与对比在环境保护领
域的应用
目录
• 地层划分与对比在城市规划建 设领域的应用
• 地层划分与对比在农业领域的 应用
01
地层划分概述
地层定义及特点
地层定义
地层是地球表面或内部由一层或 多层岩石组成的层状结构,具有 连续性和层序性。
地层特点
地层具有连续性、层序性、沉积 性、成层性和时代性等特点,是 研究地球历史和地质构造的重要 依据。
划分目的与意义
目的
地层划分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地 球历史和地质构造,为地质研究和资 源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
地质意义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结果可以揭示不同地区的地质历史和演 化过程,为地质学、矿产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 重要信息。
03
地层划分与对比在地质研究中 的应用
地质年代划分与对比
确定地质年代
通过地层划分与对比,可以确定地层形成的时间和先后顺序,进而确定地质年 代。
建立地质年代表
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地层,可以建立全球或区域性的地质年代表,为地质研究 和资源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地层划分对比

地层划分对比
❖ 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的时代相同,不同时代的地层所含 的化石不同
标准化石法、化石组合法
标准化石: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 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 在应用标准化石法时应注意其精度
(2)生物学方法
化石组合法是根据地层的化石组合对比地层的方法
化石组合:指在一定的地层层位中所共生的所有化 石的综合。
2.地层对比的方法
(1)岩石学方法 按两地岩层的颜色、成分、结构和构造的相似性来
建立其对比关系的方法。
❖ 岩层在侧向连续的条件下,不同地区的岩石学特征相当 的地层是可以对比的。
❖ 绝大多数岩石地层单位是穿时的。
标志层方法
❖ 标志层:指厚度不大、岩性稳定、特征突出、易于识别、 分布广泛接触关系类型 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类型的差异是地壳运动
及其性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往往会引起自然 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造成生物界的重要变 革。 1)、整合接触(Conformity) 连续沉积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无明显的截然 变化(沉积作用基本没有停止,无缺失地层 现象)。
岩性由一种或一种以上构成,厚度几米乃致数百米, 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上、下界线清晰;是野外地质 调查和填图中最重要的基本岩石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组
建组条件:
❖ 岩性相对一致(均一、夹层、互层或特别复杂) ❖ 内部结构一致(内部不分段的组为一种结构类型,内
部分段的组可有多种结构类型) ❖ 顶底界线明显(不整合或明显的整合) ❖ 一定和厚度和分布范围(一般要求能在区域地质图
(1)岩石学方法
标志层通常用于地层对比
标志层有两种类型:
❖ 穿时性的标志层,如地层中的砂岩夹层、煤层、蒸发岩 层等;
❖ 等时性的标志层,如火山灰层、小行星撞击事件层及风 暴岩层等。

地层对比

地层对比

反韵律
旋回对比,分级控制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砂岩与页岩 石灰岩与页岩 砾岩与页岩
依据岩石(性)组合对比主要地层单元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2 生物地层学方法
指利用地层中古生物化石类型、化石组合及含量差异,鉴别 地层时代,划分与对比地层的方法。
基础:生物演化的发展性、阶段性、不可逆性、迁移理论 不同地区地层所含化石或化石组合若相同→它们的地质时代 相同和大致相同。
一、常规地层对比方法
岩石地层学方法 生物地层学方法 地球物理学方法 层序地层学方法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1 岩石地层学方法
岩性法
标准层
特殊岩性
沉积旋回法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岩性法
标准层
特殊岩性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岩性对比法
岩性标准层法
岩性标准层--在地层剖面中分布广泛,特征明显(突出), 岩性稳定、厚度不大(适中),易于识别的岩层。
▲ 旋回界限:多以水进开始部分的粗粒沉积或间断面为界; ▲ 沉积旋回类型:正旋回、反旋回、复合旋回(中间粗上下细)。 ▲ 旋回对比所选用曲线:
碎屑岩地区:一般利用SP曲线和R曲线; 碳酸盐岩地区:一般利用自然伽马GR曲线。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正韵律 反韵律
正韵律
根据沉积韵律对比地层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 岩性对比只适用于具有相同地质条件的较小范 围,限制在一定的岩性、岩相范围内。
• 岩性对比大多数在测井曲线上完成的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沉积旋回法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一)地层的划分依据所谓地层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包括变质的和火山成因的成层岩石在内。

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

地层和岩层这两个名词相似,但岩层一般是泛指各种成层岩石,而不必具有时代的概念。

地层既然具有时代的概念,所以地层就有所谓上下或新老关系,这叫做地层层序,也就是相当于一本书的页次。

如果地层没有受过扰动,愈处于下部的地层时代愈老,愈处于上部的地层时代愈新,叫做正常层位。

前面已经讲过,这种上新下老的关系叫地层层序律。

但是,组成地壳的地层是十分错综复杂的,或者由于地壳运动造成地层缺失,或者由于构造变动弄得层序颠倒,或者由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改变了地层的产状和面貌。

这就如同一本年代久远并保存不好的古书一样,已经变成残篇断简,字迹模糊,必须进行一番校订考证工作,分章划段,才能读懂其内容;地层也是如此,既要把地层整理出上下顺序,又要划分出不同等级的阶段和确定其时代,这就是地层的划分。

划分地层的主要根据如下:1.沉积旋回和岩性变化对于一个地区的地层进行划分时,一般是先建立一个标准剖面。

凡是地层出露完全、顺序正常、接触关系清楚、化石保存良好的剖面就可以做为标准剖面。

如果是海相地层,往往表现出岩相由粗到细又由细到粗的重复变化,这样一次变化称一个沉积旋回,也就是每一套海侵层位和海退层位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

例如,在剖面中共包括三个大的沉积旋回,那末就可以据此把地层划分为三个单位。

根据沉积旋回划分地层应当注意这样几点:第一,因为地壳升降运动是波动性的,所以沉积旋回的级别有大有小,即一个大旋回中可以有几个小旋回,而一个小旋回中又可以包括几个更小的旋回,根据具体情况,划分的地层单位也有大有小。

第二,每一旋回中的海侵层位容易保存,而海退层位则不易全部保存或者根本不保存,因此一个沉积旋回不一定是完整的。

第三,每一沉积旋回一般总是由粗碎屑岩(通常是砾岩)开始,称底砾岩,因此,底砾岩的下部层面往往是两个地层单位的分界面。

地层、油层划分与对比

地层、油层划分与对比

②第四纪
⑥二叠纪
地层明显地分为上下两层(陆相和海相)。发生于石炭 纪的海西运动,到二叠纪时更为激烈。在我国北方形成 了几个陆相盆地,与石炭纪连续沉积,一般称石炭二叠 纪;在南方发生大规模海侵,沉积了巨厚的海相石灰岩, 海水退去后,又开始新的海侵。 主要生物为纺锤虫、珊瑚、腕足类和菊石等,前一时 期极盛一时的三叶虫、四射珊瑚等逐渐灭绝。出现了高 级爬虫类——锯齿龙。植物中封印木、鳞木开始衰落, 代之而起的是松相类、苏铁类以及大羽羊齿等。
表3 地层顺序表
续表3 地层顺序表
三、地质时代单位与地层单位的关系
表4 地质时代单位与地层单位对照表
四、各地质时代单位的含义
1、太古代
(1)定义
从地壳形成到原始生物出现前为止,这一段地 质时代叫太古代或隐生宙,也叫前寒武纪。外 国地质学者也将太古代和以后的元古代合称为 前寒武纪。
(2)主要特征
③志留纪
志留纪仍然是一个平静的海侵时期。奥陶纪 末期部分地区海退;到志留纪海侵又继续发生 ,开始沉积碎屑岩;中志留纪时海侵继续扩展 ,沉积岩主要为石灰岩;到上志留纪时发生海 退,沉积泥质灰岩与硅质页岩互层,构成许多 小的沉积旋回。海退期间在我国西南还造成了 一些内海盆地。 主要生物有笔石、层孔虫、温瑚、苔醉虫、 三叶虫、腕足类等。
地层、油层 纲
绪论
第—章 地质时代与地层
第—节 地质时代 第二节 地层单元的划分与命名
第二章 地层对比
第一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 第二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步骤 第三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应用实例
第三章 油层对比
第—节 单层(小层)对比的依据 第二节 油层对比的步骤 第三节 油层对比应用实例
④泥盆纪
志留纪末期发生了加里东造山运动,到泥盆 纪时期发展剧烈,在震旦纪陆台的周围形成了 许多山脉,同时也形成了许多高原和盆地。 主要生物有三叶虫和笔石衰落,水中出现了 鱼类,陆地上出现了大量棵蔗植物群,还有古 鳞木和古芦木等。

地层划分类型和地层单位表

地层划分类型和地层单位表

地层划分类型和地层单位表
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对照表
在使用地质年代名称时,要与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名称相符合。

界、系、统地层单位,一般划分为下、中、上三部分或下、上两部分,而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则为早、中、晚三部分或早、晚两部分。

如古生代形成的地层称古生界,二叠纪形成的地层称二叠系,早寒武世的地层称下寒武统,中寒武世形成的地层称中寒武统,晚寒武世形成的地层称上寒武统等。

在一个区域,地质年代单位是连续的,而年代地层单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地层地质年代表
宇(宙)、界(代)、系(纪)、统(世)、阶(期)、时间带(时)。

第三节地层划分与对比
一、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概念
1、地层划分:对某一地区的地层根据形成的次序及岩石性质、化石和接触关系等特征,将它们划分成许多单元并建立地层层序的工作。

2、地层对比:在一个区域内,确定不同地区各地层单元相互对应关系的工作。

划分与对比是相辅相成的。

地层划分与对比分为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和油气层划分与对比。

二、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
1、古生物化石法:
2、沉积旋回法:
3、构造地质学法:
4、地球物理特征法:
三、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
(一)、古生物化石法
1、标准化石法
2、生物群组合法
3、微体古生物法(介形虫、孢粉)。

长庆志丹地区延长组地层划分方法

长庆志丹地区延长组地层划分方法

长庆志丹地区延长组地层划分研究2016年1月目录一、区域地质背景二、准确划分延长组小层的基础工作1、准确落实井深和岩屑迟到时间2、准确建立延长组以上地层的岩性剖面三、延长组以上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四、延长组地层划分及标志层1、标志层2、区域性标志层—长7油页岩五、延长组各层厚度及岩性组合特征六、延长组地层划分的方法摘要志丹油田是近年来长庆油田分公司增储上产的新区块,地质录井工作任重道远,能否准确卡取油气层是地质录井工作的核心任务,而准确划分目的层—延长组小层,对卡取油气层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本课题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开展工作的。

关键词:标志层K1~K9地层划分油页岩凝灰质泥岩碳质泥岩一、区域地质背景鄂尔多斯盆地也称陕甘宁盆地,是华北地台解体后独立发展起来的一个中新生代大型内陆沉积盆地,是一个多构造体系、多旋回坳陷、多沉积类型的大型克拉通沉积盆地。

经历了中晚元古代拗拉谷、早古生代陆表海、晚古生代海陆过渡、中生代内陆湖泊及新生代边缘断陷湖泊五大构造发展阶段。

盆地边缘断裂褶皱较发育,而盆地内构造相对简单,地层平缓,平均倾角不足1°,依据基底性质、地质演化历史及构造特征,将盆地本部分为六大构造单元,分别为:伊盟隆起、伊陕斜坡、天环坳陷、晋西挠褶带、西缘褶曲带和渭北隆起。

鄂尔多斯盆地具有与华北地台相同的前震旦亚界基底,吕梁运动后进入地台发育期,震旦亚代至中奥陶世存在一中央隆起,其两侧为沉积中心,沉积物厚1300m左右,晚三叠纪大型盆地的轮廓已经形成,整个中生界表现为全面下降。

接受了近5000m的陆相沉积,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表1)。

鄂尔多斯盆地从晚三叠纪开始进入内陆坳陷盆地沉积,形成一个面积大、水域广、深度浅,基底平的大型湖泊,延长组是第一个沉积旋回,延长期构造稳定,气候温暖潮湿,发育了一套以河流、湖泊、湖泊三角洲为主的沉积,整个延长期湖盆经历了发生-发展-消亡阶段。

使延长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储、盖组合。

浅析地层划分与对比

浅析地层划分与对比

浅析地层划分与对比本文简明的阐述了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包括岩石地层方法、生物地层单位划分与对比、年代地层单位划分与对比、层序地层单位划分与对比四种方法。

标签:岩石体;地层;划分;对比1 岩石地层方法1.1 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岩石体在岩性、岩相以及地层关系上往往存在一定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按地层对其进行划分的单位,就称为岩石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分为正式岩石地层单位、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和特殊岩石地层单位。

(1)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包括组、段、层、群以及岩石地层面。

最小的岩石地层单位为层,上一级称为段,而组是基本的岩石地层划分单位,常包含几个段,用于地质填图及描述岩石地层的特征。

比组更高一级的称为群。

岩石地层面则是指相邻两个岩石地层间的转变面,可以理解为一个明显的地层界线,也可以是作为标志的一个岩性特殊的极薄的地层。

(2)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某些特殊的岩石体无需命名,如含水层、煤层或含有其他矿产等有经济价值的地层,或根据岩石形成的方式、形状等能够鉴别的岩石地层,类似的这种为满足某些特殊需要所提出的岩石地层单位被称为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3)特殊岩石地层单位。

特殊岩石地层单位分为岩群和岩组。

岩群相当于正式岩层地层单位中的“群”;岩组则相当于正式岩层地层单位中的“组”,是岩群的下一级单位。

特殊岩石地层单位的提出,使岩石体的描述更为完善。

1.2 岩石地层对比不同地区(或剖面)的岩石体在岩性、岩相特征及地层关系上存在一定的不同,根据岩石地层单位对其进行划分,论证其岩石地层单位间的特征或属性一致,和(或)地层位置相当,这种工作称为岩石地层对比。

2 生物地层单位划分与对比2.1 生物地层单位划分岩石地层中的某些部分会存在一定的化石,将此部分按照能够反映相同或相似化石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划分的单位,就称为生物地层单位。

这种划分方法是根据岩石地层中所包含的化石种类进行划分的。

从概念上分析,生物地层单位可看成客观存在的实体。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及地质年代表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及地质年代表

第二节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及地质年代表一、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概念(一)地层划分地层的划分是地层学的一项基础任务,也是地质工作的基础。

其目的在于确定区域地层层序和建立相应的地质年代系统。

我们把一个地区的岩层,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岩性、化石等特征归纳成不同级别的地层单位,建立区域地层层序,了解该区域地层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称为地层划分。

如果地层形成以后,一直保持其原始生成顺序,即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属正常层序。

但在地壳发生过强烈运动的地区,由于岩层遭受褶皱和断裂的影响,使原始地层产状发生变动,甚至倒转,使早期形成的岩层覆盖于晚期形成的岩层之上。

因此地层划分首先要判定地层的正反顺序,建立正常层序。

地层的特征和属性是多种多样的,如岩层的几何形态、接触关系、岩性、岩石组合、化石特征、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性质等,其中任何一种特征都可以作为划分地层的依据。

由于切分地层的依据和标准不同且具有多样性,因而可以划分出多种地层系统,不同种类的地层划分可以重叠在同一剖面上进行,这就是地层单位和地层划分的多重性。

目前常用的有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三种。

(二)地层对比在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将不同地区(或剖面)的地层进行比较,论证其地质时代、地层特征和地层层位的对应关系,即为地层对比。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特征和依据不同,有不同种类的对比。

例如:岩石地层对比是论证岩性特征和岩石地层位置是否相当;年代层对比是要论证地层的地质年龄和年代地层单位的位置是否相当;生物地层对比是要说明含化石层的化石内容和生物地层位置是否相当。

地层划分与对比两者在原则和依据上是同一的,在方法上是有密切联系的。

二、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一)岩石地层学方法凡是以地层的岩性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岩性界面变化为准,划分地层,是建立区域地层层序的主要方法统称为岩石地层学方法。

岩石特征主要指岩性、岩石组合、岩相、岩层的横向展布和岩石的变质程度等。

根据岩石特征的相似程度,对地层进行划分,并建立岩石地层系统。

地层划分对比的沉积学方法及原理

地层划分对比的沉积学方法及原理
• 穿时普遍性原理是shaw(1964)首先提出的,他 把陆表海的沉积物分为两种沉积环境的产物。
– 一种是直接来源于海水本身原地生成的沉积物; – 一种是来源于海水范围之外的陆源异地生成的沉积
的。
11
在陆表海沉积二元论的指导下,根据陆表海的 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以及总机械能量的分析 得出两条基本的结论,即穿时普通性原理。
(4)重矿物法
沉积岩中矿物按其相对密度可以分为两类: 相对密度大于2.9的叫重矿物,小于2.9的叫轻矿 物。
重矿物如锆英石、磷灰石、电气石、金红石、 钛铁矿等。在不同的地层层位内重矿物组合和含 量是变化的。
在同一物源区的前提下,它可作为地层划分 对比的依据。我国中、新生界以陆相为主,一个 沉积区往往受到多个物源的影响,地层对比成效 不很明显,一般情况下不常使用此法。
海相沉 积旋回模式: 由海进至海 退组成的完 整旋回(等 时面为一理 想的等时界 面)。
陆相沉积 (河湖沉 积)造成 的沉积旋 回还显示 出级别性。
四、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一)、基本概念 1、地层划分(Subdivision):根据地层各种属性 和特性,按照地层的原始顺序,系统地把一个地区 的地层划分为各种地层单位。 2、地层对比(Correlation):根据地层各种属性 和特征,对不同地区的地层单位进行比较,找出这 些地层单位的相应关系和分布规律。在地层学的意 义上是表示地层特征和地层位置的相当。 3、地层划分与对比:确定地层的相对新老关系及 其分布规律。
– 如果能量的迁移是在缓慢的过程中完成的,则形成 的异地岩石单位侧向可以追溯,就是穿时的。
– 如果能量的迁移突然,这时,在过渡区内就不复存 在这种岩石,则岩石单位不能追溯。于是,所有非 火山形成的、异地生成的和侧向连续的陆表海沉积 的岩石单位,以及在无间断的连续剖面中位于其上 或其下的相邻异地生成岩岩石单位,都必然是穿时 的。

地层划分——精选推荐

地层划分——精选推荐

地层分类(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是指根据岩石本身客观存在的不同特征或属性,将组成地壳的岩层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地层。

目前国际上主要把地层分为三大类型:①以岩性作为主要划分依据的岩石地层(岩性地层);②以化石作为划分依据的生物地层;③以形成时间作为划分依据的时间地层或年代地层。

另外一种意见认为,年代地层也就是生物地层。

尽管在年代对比方法上虽然有许多种,但以古生物和同位素年龄测定的方法具有普遍意义。

并指出,虽然同位素年龄测定是前寒武纪和寒武纪以后的深度变质地层时代对比的重要方法,但它在显生宙地层的详细划分和对比方面,还不够完善。

而古生物(生物地层)的方法,在地质时期划分和地层的时代对比方面,具有全球的相对同时性。

而且,迄今为止,年代地层单位(界、系、统、阶)也像生物地层一样,都主要是以化石作为划分和对比依据的,因而年代地层也就是生物地层,进而主张把地层分为两大类型。

20世纪中、后期,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和新理论的产生,地层学出现一系列新分支学科,因而地层分类也随之扩大。

目前除以上三大类以外,还出现了以岩石体剩余磁性方向的变化作为划分依据的磁性地层;以各种客观存在的,且易用近代地质地球物理方法追踪而识别的物理界面(不整合面、地层结构转换面等)作为划分标志的层序地层等等。

地层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出露地表和地下的岩层剖面,分析和研究各地的岩层剖面,并进行剖面间的地层对比,是区域的乃至全球的地层综合研究的基础。

地层划分地层划分是地层学研究和实践中的基本程序,现代地层学十分注重地层划分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岩层具有多种作为地层划分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可以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地层划分,也可以根据多种特征的综合分析得出的属性(如时间、气候、环境、事件、成因解释等)进行地层划分。

岩层有多少种类可作为划分依据的特征和属性,就有多少种类的地层划分。

最常用的有①岩石地层划分,以一种岩石特征或几种岩石的组合特征为基础划分地层单位;②生物地层划分,以含同一生物化石内容及其分布范围为基础划分地层单位;③年代地层划分,以岩层形成的地质时间为基础划分地层单位。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中泥岩 亚段
下 统
上段 柯坪塔格组 中段
下砂岩 亚段
下段
“红泥”的归属及柯坪塔格组“三分”
同位素年龄测定与地层对比
同位素年龄测定是根据放射性同位素衰变 原理进行的。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释 放出能量并转化为终极元素。
用于地层年龄测量的同位素方法主要有铀- 铅法、钍-铅法、铷-锶法、钾-氩法等。 同一地区地层的同位素年龄可以用于地层年 龄的确定,不同地区的地层的同位素年龄可 以用于地层对比。
测井地层对比法
利用地层的视电阻率曲线、自然电位曲线等进行对比地层的 方法。由于不同测井曲线对不同岩性反映的敏感程度不同,实 际对比时要综合考虑(要看总体变化特征)。
事件地层学对比法
利用地史时期突发的稀有地质事件进行对比地层的方法。
地质事件:是指地史上稀有的、突发性的、在短暂时间内影响范围很广的自 然现象,并在地层中留下了能被识别的显著标志。
nestoraebelonechitinaaspera顺1井5329m塔中地区志留系新老划分方案对比表系统组段亚段系统组段泥盆系中下统上段上顶统下段上段泥盆系中下统上段上顶统下段上段下段克孜尔塔克孜尔塔格红色砂岩段克孜尔塔格组红色砂岩段克孜尔塔格组老方案新方案泥盆系中下统中统依木干他乌组泥盆系中下统中统依木干他乌组地层划分下段上统上砂岩段上段中统依木干他乌组红色泥岩段下段上砂岩亚段上段中泥岩亚段中段下砂岩亚段下段柯坪塔格组塔塔埃尔塔格组上统上砂岩段上段中统依木干他乌组红色泥岩段下段上砂岩亚段上段中泥岩亚段中段下砂岩亚段下段柯坪塔格组塔塔埃尔塔格组格组塔塔埃尔塔格组下砂岩段志留系下统下统志留系组塔塔埃尔塔格组下砂岩段志留系下统下统志留系红泥的归属及柯坪塔格组三分同位素年龄测定与地层对比同位素年龄测定是根据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原理进行的

地质学基础第六章地层

地质学基础第六章地层
5
(二)、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
地质学基础
地层有多少种属性,就有多少种地层划分对 比的方法,因此,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很多。但最 常用的方法有: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地球物 理学等方法。
1、岩石地层学方法 基本原理:岩层的岩性(颜色、成分、结构、 构造等)、岩石叠置顺序、沉积旋回和岩相特征等 ,都可以作为地层划分和对比的依据,这是地层学 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在油气勘探的地层划分对比中 得到广泛有效的应用。
地质学基础
1
一、地层概念和地层层序律 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三、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表 四、地层的构造分析 五、稳定地区和活动地区 六、各地质发展历史简介
地质学基础
2
地质学基础
一、地层概念和地层层序律
地层就像一部万卷巨著,记录和保存了地球 形成的45亿年以来地球发展和演化的历史事实。 地层中又蕴藏着丰富的沉积矿产资源。
23
地质学基础
24
三、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表
(一)岩石地层单位及其级别
地质学基础
岩石地层单位分为四级:群、组、段、层, 这是主要单位。
组:是最重要的基本岩石地层单位。其含义 在于具有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一致性。组由 一种岩石构成,或者以一种岩石为主,夹有重复 出现的夹层;或者由两三种岩石交替出现所构成 ;还可能以很复杂的岩石组合为一个组的特征, 而与其它比较单纯的组相区别。
14
3、同位素地质年龄的测定
地质学基础
同位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壳层电子组成的,原 子核除氢外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数相同,中 子数不同的元素称为同位素。
上个世纪初,发现放射性元素都是自动的、恒定 的速率逐渐衰变为非放射性的子体同位素,并释放出 能量来。
如:U238→8α+6β+206Pb U235→7α+4β+207Pb

中国志留纪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

中国志留纪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

中国志留纪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志留纪是地质年代学中重要的一个时期,其发生的时间大约在4.4亿年至3.6亿年前,是古生代最晚期的一个阶段。

同时,志留纪在生物进化和大陆演化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地理辽阔的疆域内,志留纪的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对中国志留纪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进行阐述。

一、基本概述中国是全球志留纪地层研究的重要区域之一,地层研究自19世纪初叶开始。

1940年代,国内首次对志留系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由于中国境内岩石地层气候条件独特,含有大量独特的生物群和化石,所以志留系的第三段也是国际上著名的化石层之一。

根据地层中的生物中的化石和地层中的岩石区分,中国的志留纪可分为上、中、下三个系列。

二、岩石层级1.下志留统下志留统分为龙山期、大洋期、寒武纪晚期大洋沉积岩和除去石灰岩构成的各类岩石。

其节理主要为北南走向,其岩石结晶程度较低,主体以板状岩和细砂岩为主。

2.中志留统中志留统分为皖南时期、不知名堆角石新息的无名世和潜江伏牛期。

且中志留统的地质构造多样,岩石成分矿物品种丰富,以潜江伏牛期砂岩和泥岩为主。

3.上志留统上志留统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候条件的土壤普遍分布于无名世。

由于受古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岩石中常常夹杂大量的珊瑚、螺壳等生物化石结晶,其节理主体为北南走向的或者东西走向的,岩石结晶程度较高。

三、对比分析我国志留纪各层的特性是不尽相同的。

在岩石结晶程度、成分、构造、含水、含气、矿物数量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质。

同时,各地的气候、环境条件不同,更是让志留纪各层出现差异。

相对于下志留统和中志留统,上志留统的土质、水质、生态环境都比较优越,文化、历史遗迹也较为丰富。

因此,对于不同层级进行研究和比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意义中国志留系为世界上重要的研究对象,在国际地层学界具有重要地位。

对中国志留系的科学研究与应用,有助于深入了解古地理环境在生物进化和大陆演化上的作用,深入探讨古地理环境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对于推动地质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
1.基准面旋回与可容空间变化原理
• 基准面旋回与沉积旋回都普遍具有多级次性。 最短期的沉积旋回被称为成因地层单元(或成 因层序),它是在一次完整的基准面旋回期间由 成因相关的沉积环境中堆积和保存下来的沉积 物所组成,是符合相序或相序定律(Walther定律) 的最小进积/加积地层单元。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关键术语
B、中期旋回层序(IV级)
• 中期旋回层序属Ⅲ级长期旋回层序中的次一级湖进-湖退 旋回产物,发育于区域性湖进或湖退过程中,大多数具 有较完整的旋回结构。
• 于盆地边缘发育的此类旋回之间,大多发育有间歇暴露 面、较大规模的侵蚀冲刷面和岩性突变面,盆内则以相 关整合面为主。
古暴露标志,大型冲刷间断 面或侵蚀面,岩性、岩相突 变面
反映同一或相邻沉积体系的 大套进积→退积组合的测井 相转换面、突变面
限于盆地边缘的构造削截削 蚀面,沉积超覆面,反映地 层不协调关系的连续强反射 界面和反射终于类型
Ⅳ类
与偏心率周期中 气候波动引起的 基准面升降和物 质供给变化有关
局部发育的沉积间断面和 相关整合面,较大范围内 具较好的等时性
风化壳,底砾岩,下伏地层 部分缺失的假整合,岩性、 岩相的突变面
反映不同沉积体系和不同测 井相组合特征的转换面、突 变面
盆地范围内的大型构造削截 削蚀面,沉积超覆面,微角 度或假整合面
Ⅲ类
与同一构造演化 阶段中的次级构 造活动强度周期 性幕式变化有关
限于盆地范围的次级构造 不整合面和相关整合面, 具幅度不大的穿时性
最大洪泛面系指基准面旋回中水位上涨达最高点 位置、湖域范围最大和沉积速率最低时发育的沉积 界面,代表基准面持续上升的进积→退积序列折向 下降的加积→进积序列的相转换面,一般由前三角 洲、浅—半深湖相的暗色泥岩、页岩或泥灰岩组成, 剖面上位于密集段的顶部。
三、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
1.基准面旋回与可容空间变化原理 2.沉积物体积分配原理 3.相分异原理 4.物质守恒原理 5.短期旋回层序结构特征与分布
• 层序的时限跨度相对较短,变化亦不大,一般为0.1-1Ma, 说明控制层序发育的基准面升降也与P.R.Vail的Ⅳ级层序 (体系域)基本一致
• 主要受天文因素中偏心率长周期变化引起的气候波动和 物源供给有关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关键术语
C、长期旋回层序(III级)
• 依据Ⅲ级界面所限定的沉积充填体所划分的长期 旋回层序,具有区域性湖进-湖退的地层旋回性
控制基准面的地质因素: • 沉积地形 • 海湖平面升降 • 盆地沉降 • 沉积物补给 • 沉积负荷补偿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关键术语
2.基准面旋回 基准面的一个上升与下
降旋回称为一个完整的基 准面旋回。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关键术语
自旋回与异旋回
自旋回:是指主要受发生于沉积盆地内部或盆地 内某一局部区域自身的过程所控制的沉积旋回。自 旋回形成的沉积层通常连续性差且延续时限较短。 非周期性的风暴沉积、浊流沉积、冲积环境的河道 及凸岸沉积的侧向迁移等都属于自旋回沉积。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关键术语
1.基准面
基准面、可容空间和反应可容空间与沉积物供给之间 平衡时的地貌状态(据Cross T A,1994,修改)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关键术语
基准面是 H.E.Wheeler于1964年提出的, 是指相对地球表面波状升降的、连续的、略 向盆地方向下倾的抽象面非物理面,其位置、 运动方向及升降幅度不断随时间变化。
偏心率长周期 偏心率短周期
岁差周期
Ⅳ级层序(或体系域)
可 基 本 Ⅴ级层序(或准层序组) 对 比
Ⅵ级层序(或准层序)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关键术语
A、短期旋回层序(V级)
• 是根据钻井岩芯和测井曲线等实际资料所识别的最小成因地层 单元
• 以小规模韵律性湖进面或侵蚀冲刷面及与其可对比的整合面为 边界的,彼此间具成因联系的若干单一岩性层或多个岩性韵律 层叠加组合而成。
间歇暴露面,较大规模的冲 刷面,岩性、岩相的突变面 或均变面
反映同一沉积体系中相似或 相邻相序的进积→退积组合 的测井相转换面、突变面
未作特殊处理的剖面很难识 别,或表现为地震反射结构 变化的分界面,地震相类型 转换面
Ⅴ类
与斜率周期中气 候波动引起的基 准 面 升 降 和 A/S 值变化有关
局部发育的沉积间断面和 相关整合面,区块内基本 等时
4.可容空间与沉积物供给通量比值(A/S)
可容纳空间是指地球表面与基准面之间可供沉积 物堆积的空间。可容纳空间增大,沉积物在该可容 纳空间内堆积的潜在速度增加,但沉积物堆积的实 际速度还受沉积物补给速率的控制。
可容纳空间控制了某一时间内在某一地理位置沉 积物堆积的最大值,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量之 间的比值 A/S 决定了在可容纳空间内沉积物实际堆 积和保存的程度。
• 主要受同一构造演化阶段或亚阶段控制,并具有 与构造山系的逆冲推覆过程相对应的地质特点。
• 长期旋回层序由次级的构造作用强度及活动方式 的长周期变化所影响的基准面升降作用控制
• 层序的时限跨度较长,一般为1-10Ma的特点,因 而将其定格为相当于P.R.Vail Ⅲ级层序的级别上。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关键术语
一、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及特点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核心是在基准面旋 回变化过程中,由于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通 量比值 (A /S) 的变化,相同沉积体系域或相域 中发生沉积物的体积分配作用,导致沉积物的保 存程度、地层堆积样式、相序、相类型及岩石结 构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储层的展布及其物性也发 生相应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其在基准面旋回中 所处的位置和可容空间的函数。
三、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
1.基准面旋回与可容空间变化原理 • 基准面是一个相对于地表波状起伏且略向盆地方
向下倾的抽象等势面,是沉积物搬运或沉积的能 量平衡面。 • 基准面的升降变化导致沉积物可容纳空间的产生 或消失等沉积条件的改变。可用 A/S 值进行综合 表征。 • 基准面一次连续的上升和下降运动构成一个完整 的基准面旋回,并导致地层的旋回性沉积响应。 表明基准面旋回是地层沉积旋回的动力学成因。 • 沉积旋回是基准面旋回的地层记录,因此基准面旋 回要由地层的沉积旋回来识别。
间歇暴露面,小型冲刷面和 非沉积作用间断面,相似岩 性和岩相组合的分界面
反映韵律性沉积旋回的进积 →退积组合的测井相组合转 换面
一般不能识别
Ⅵ类
与岁差周期中气 候波动引起的基 准 面 升 降 和 A/S 值变化有关
分布范围有限的小间断面 和非沉积作用间断面,主 体为整合面,区块内基本 等时
小型冲刷面,非沉积作用间 断面,相似岩性、岩相组合 的地层分界面
产状及等时性
地表和岩芯剖面
主要识别标志 测井剖面
穿越盆地边界的区域构造 不整合面,具大幅度穿时 性
风化壳,角度不整合或下伏 地层大套缺失的假整合
各项测井参数的 突变面
地震剖面
大型构造削截面、沉积超覆 面,角度不整合面
与盆地构造演化 各阶段相关的应 力场转换有关
遍及盆地和对应构造演化 各阶段的构造不整合面, 具较大幅度的穿时性
通过对基准面旋回的分析,在等时对比的基础 上,可以预测等时地层单元的地层分布样式、空 间展布和储层的非均质性。
一、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及特点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特点(邓宏文,2002)
①基准面是控制地层形成的不同地质过程的综合反映,不需 要以海平面为参照面,因此可以同时运用于海相盆地和陆相 盆地; ②该项技术将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相结合,以相互标定的岩 心、测井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为基础,依据可容纳空间和A/S 比值的变化趋势识别基准面旋回界面。因而各级次、不同性 质的基准面旋回均具有可识别性。在缺乏不整合发育的地层 中,根据沉积作用的转换即可识别高频时间界面,因此可以 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③基准面旋回内部相域构成的二分特征在不同沉积环境不同 级次的层序中是客观存在的,基准面变化过程中相域的构成 是由特定的沉积背景与沉积环境所决定的,不一定符合被动 大陆边缘受海平面控制的三分低位、海进、高位地层模式。
中期 短期 超短期
Ⅳ类 Ⅴ类 Ⅵ类
0.1-1 0.01-0.1
<0.01
一套水深变化幅度不大的、彼此间成 因联系密切的地层叠加所组成的湖 进—湖退沉积序列
天 一套具低幅水深变化的、彼此间成因 文 联系极为密切,或由相似岩性、岩相 因 地层叠加组成的湖进—湖退沉积序列 素
一套代表最小成因地层单元的单一岩 性或相关岩性的叠加样式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关键术语
A/S比值决定了沉积 物的内部结构。
当A/S比值>1: 水进作用发生,地层呈 退积叠加样式。 当A/S比值<1: 水退作用发生,地层呈 进积叠加样式。 当A/S比值=1: 地层呈加积叠加样式。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关键术语
5. 洪泛面与最大洪湖泛面
洪泛面是一个将较新地层与较老地层分开的面, 跨过这个面水深突然增加。
T.A.Cross引用并发展了这一概念,并赋予 其时间单元意义。他进一步阐明,基准面既 不是海平面,也不是海平面向陆方向延伸的 水平面。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关键术语
因此基准面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要求搬 运沉积物的能量同储存沉积物的能量是平衡的。基 准面又是一个势能面,它反映了地球表面与力求其 平衡的地表过程间的不平衡程度。
• 层序的底、顶界可以是小型侵蚀冲刷面、间歇暴露面,也可以 是欠补偿或无沉积作用的间断面,但更多的是相关整合界面。
• 时间跨度短,但最为均一,为0.01-0.1Ma • 控制层序发育的基准面升降分别与天文因素中的偏心率短周期
和岁差周期引起的气候波动和物源供给有关。 • 相当于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中的准层序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