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公式大全集锦,必背!(最新版)_ss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常用公式大盘点(高中地理中所有的计算题)

高中地理常用公式大盘点(高中地理中所有的计算题)

高中地理常用公式大盘点⒈时区(1)为了各地交往得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得地方时作为全时区得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得时区计算: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2.区时(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2)公式计算: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

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得日期差别。

3.地方时(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得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

(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得变化,地方时就变化)要求:能在任意形式得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得分布。

(2)图上计算: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3)公式计算:(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

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得日期差异。

4.太阳高度角得计算方法两地之间得太阳高度角得差=两地之间得纬度差5.日出、日落时刻(1)地方时、区时计算(2)日出时刻=(24-昼长)/2日出时刻=12-昼长/2(3)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日落时刻=12+昼长/26.正午太阳高度(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得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得太阳高度。

(2)图上推导(略)(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得角度差得绝对值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得绝对值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7.某日(R)太阳直射点得地理纬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说明:(1)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得纬度位置;(2)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3)R为某日日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月22日相差得天数,(23°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得纬度距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公式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公式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公式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一周为24小时,产生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 地球公转:地球按一定轨道绕太阳旋转,公转一周为365.25天,产生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面距离的比值。

- 方向:通常以北方为基准,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

- 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和颜色。

3. 坐标定位- 经纬度系统:通过经度和纬度的交叉点确定地球上任一点的地理位置。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 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 气候变化:长期气候平均状态的变化,包括全球气候变暖现象。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河流的类型:内流河和外流河。

- 湖泊的分类:淡水湖和咸水湖。

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 地貌类型:山地、高原、平原、盆地。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类型:沙质土、粘土、壤土等。

- 土壤形成因素:气候、地形、母岩、生物和时间。

- 植被类型:热带雨林、温带森林、草原、荒漠。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世界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

-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老龄化、城市化。

-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

- 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市场、交通、政策。

- 工业区位因素:资源、市场、劳动力、技术、环境。

3. 交通运输- 交通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

- 交通网络:国家交通网、地方交通网。

- 交通问题:交通拥堵、事故、环境污染。

4. 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 旅游规划:旅游区的规划与开发。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

【导语】⾼中地理学科是⼀门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然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下⾯总结了⾼中地理计算公式,希望可以帮到你。

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2、两点的相对⾼度公式:相对⾼度⼩于(n+1)*等⾼距,⼤于等于(n+1)*等⾼距。

其中n为等⾼线的条数。

3、地⽅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

(地球⾃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时相差1⼩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界线时⽇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经度)*1⼩时/15度=甲地⽅时-⼄地⽅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

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界线两侧的⽇期差异。

4、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时作为全时区的共⽤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5、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界线⽇期要先加减⼀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时区=甲区时-⼄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

正负数已经考虑了⽇界线两侧的⽇期差别。

6、正午太阳⾼度: (1)正午太阳⾼度是指⼀天中的太阳⾼度,即地⽅时12点时的太阳⾼度。

(2)图上推导(略) (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 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将南纬写成负数。

(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 甲H-⼄H=(甲纬度-⼄纬度)的绝对值 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7、⽐例尺 ⽐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注意:⽐例尺本⾝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

最新最全高中地理计算公式汇总!

最新最全高中地理计算公式汇总!

最新最全高中地理计算公式汇总!
关注“高中生学习方法”公众号
获取更多高中学习方法知识!
方法君精心整理了《全套高中电子课本》学习资料包!
需要的同学,在我们公众号后台回复:“电子课本”免费领取!
地理学习的支柱是教材的阅读理解,地理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积极思考。

有了老师的引导,可以少走弯路。

为此,今天方法君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希望对你有帮助。

1、极昼衱夜的泡函=90-太阳言射点的度数
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千(n+l)嗡高距,大于等于(n+l)*
等高距.其中n为等高滋内条数.
3呱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时百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千昼半球
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
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今经度1分/4秒钟),
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
(3)公式计算:
所以这种笨方法可以为同学们挣得3�4分,甚至更多。

不过这种方法有时也许会很烦而且不管用,特别是涉及到地方时计算时。

高中地理万能公式总结大全,一文总结用三年

高中地理万能公式总结大全,一文总结用三年

高中地理万能公式总结大全,一文总结用三年高中地理万能公式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4、空气密度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4、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2、政治因素3、军事因素4、宗教因素5、科技因素6、旅游因素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高中地理常用计算公式大盘点

高中地理常用计算公式大盘点

高中地理常用计算公式大盘点地理学涉及到大量的计算,下面是一些高中地理常用的计算公式的大盘点。

1.地球的周长地球的周长可以通过经纬度的计算来获得,计算公式为:周长= 2π × R,其中 R 为地球半径,约为6400 km。

2.地球的纬度和经度之间的距离在纬度相等的情况下,经度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纬度之间的距离= 2π × R × cos(纬度),其中 R 为地球半径,约为6400 km。

3.计算两地之间直线距离和方位角通过给定两个地点的经纬度,可以计算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和方位角。

直线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直线距离 = arccos(sin(纬度1) × sin(纬度2) + cos(纬度1) × cos(纬度2) × cos(经度2 - 经度1)) × R,其中纬度和经度均以弧度表示,R 为地球半径。

方位角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方位角 = arctan(sin(经度2 - 经度1) / (cos(纬度1) × tan(纬度2) - sin(纬度1) × cos(经度2 - 经度1)))),其中经度和纬度均以弧度表示。

4.计算河流的平均流速河流的平均流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平均流速=断面积/跨越该断面的水流的平均流量。

5.计算城市人口密度城市人口密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人口密度=城市总人口/城市的面积。

6.计算产业密集度产业密集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产业密集度=第一产业总产值+第二产业总产值+第三产业总产值/地区面积。

7.计算流域的平均降水量流域的平均降水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平均降水量=流域总降水量/流域的面积。

8.计算地形坡度地形坡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地形坡度=(高程差/距离)×100。

9.计算城市的人均绿地面积城市的人均绿地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人均绿地面积=绿地面积/城市总人口。

高考地理万能公式

高考地理万能公式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4.空气密度☆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4.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2.政治因素3.军事因素4.宗教因素5.科技因素6.旅游因素☆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高考地理24个地理计算公式

高考地理24个地理计算公式

高考地理24个地理计算公式地理计算公式在高考地理考试中非常重要,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与地理有关的问题。

以下是24个高考地理常用的地理计算公式:1.速度计算:速度(v)=距离(s)/时间(t)2.加速度计算:加速度(a)=变化的速度(v)/变化的时间(t)3.力的计算:力(F)=质量(m)×加速度(a)4.体积计算:体积(V)=长(l)×宽(w)×高(h)5.面积计算:面积(A)=长(l)×宽(w)6.比例计算:比例(P)=已知量(K)/需求量(D)7.密度计算:密度(ρ)=质量(m)/体积(V)8.水的比热容计算:热量(Q)=质量(m)×比热容(C)×温度变化(ΔT)9.比例尺计算:比例尺(E)=实际长度(L1)/图上长度(L2)10.尺寸计算:实际长度(L)=比例尺(E)×图上长度(l)11.重力加速度计算:重力加速度(g)=地球重力恒量(G)×地球质量(M)/地球半径(R)²12.地势高程计算:地势高程(H)=大气压强(P)/密度(ρ)×重力加速度(g)13.图上距离计算:图上直角三角形计算公式:a²+b²=c²14.图上角度计算:图上角度和计算公式:角度和(∑A)=180°×(n-2)15. 黄赤交角计算:黄赤交角(ε)= 23.5° × sin(366.24 / 365.24 ×(d - 81))16.温度转换计算:摄氏温度(°C)=(华氏温度(°F)-32)/1.817.人口密度计算:人口密度(D)=人口总数(P)/地区面积(A)18.坡度计算:坡度(S)=地形高差(h)/水平距离(l)19.平均高程计算:平均高程(H)=平均地势高程(h)+平均洼地深度(h1)20.角度计算:弧度(θ)=角度(°)×π/18021.大洋年龄计算:大洋年龄(A)=地壳年龄(C)+洋壳年龄(O)22. 地震震级计算:震级(M)= log(能量释放速度(E))/ 4.823.土地退化指数计算:土地退化指数(LDI)=单项指数(SI)+土地能力指数(LCI)24.基尼系数计算:基尼系数(G)=(A/A+B)×100以上是高考地理常用的24个地理计算公式。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总结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总结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总结总结的最全地理公式分享给大家,把这些计算公式了解透,吃透。

遇到题直接拿公式上去套,但也要学会灵活运用。

地理计算没想象中那么难,慢慢来给自己一些信心。

一、距离计算1.原理:纬度1 的经线长度=111km;赤道上经度1 的纬线长度=111km任何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111 cos km2.运用:首先确定两点间距离与经度还是纬度大致相当,而后确定大约相当于多少经度或纬度,结合上述原理进行计算。

3.案例:我国的黄河站(78 55ˊ,11 56ˊ&Epsilon;)距离北极多远?计算方式是:111km/1(90 -78 55ˊ)1221km二、地方时计算1.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 l时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 4分钟/1 经度差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O 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O 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2.计算地方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经度差;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入公式计算。

3.案例:当120 &Epsilon;地方时为12点时,60 W的地方时是多少?计算过程:确定经度差(120 &Epsilon;+60 W=180 );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180 15 =12);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120 &Epsilon;位于60 W以东);代人公式计算(12-180/15=0)。

三、区时计算1.计算公式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士1小时两地相隔时区数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区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时区差的计算: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大数减去小数;如果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则两时区数相加。

时区数一所在地经度/15 ,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

即为时区数。

2.计算区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时区;确定两地的时区数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人公式计算。

高考地理公式整理

高考地理公式整理

高考地理公式整理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于(n+1)*等高距,大于等于(n-1)*等高距。

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

3、地方时:(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

(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3)公式计算:(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

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时区:(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5、区时(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2)公式计算: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

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6、正午太阳高度:(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图上推导(略)(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7、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注意: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

比例尺大小实际上是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

高考地理万能公式,需要的拿走

高考地理万能公式,需要的拿走

干货!高考地理万能公式,需要的拿走!高考地理万能公式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1964年12月,我们小分队在滇西北找矿。

小分队一共8人,其中4名警卫战士每人配备一支冲锋枪。

一天,出发前,一位纳西族老乡搭我们的车去维西。

那天路上积雪很大,雪下的路面坑洼不平,车子行驶一段就会被雪坞住。

我们不得不经常下来推车。

就在我们又一次下车推车的时候,一群褐黄色的东西慢慢向我们靠近。

我们正惊疑、猜测时,纳西族老乡急喊:“快、快赶紧上车,是一群狼。

”司机小王赶紧发动车,加大油门……但是很不幸,车轮只是在原地空转,根本无法前进。

这时狼群已靠近汽车……大家看得清清楚楚——8只狼,个个都象小牛犊似的,肚子吊得老高。

战士小吴抄起冲锋枪,纳西族老乡一手夺下小吴的抢。

比较沉着地高声道:“不能开枪,枪一响,它们或钻到车底下或钻进树林,狼群会把车胎咬坏,把我们围起来,然后狼会嚎叫召集来更多的狼和我们拼命。

”他接着说:“狼饿疯了,它们是在找吃的,车上可有吃的?”我们几乎同声回答:“有。

”“那就扔下去给它们吃。

”老乡像是下达命令。

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除了紧张,大脑似乎已经不会思考问题。

听老乡这样说,我们毫不犹豫,七手八脚把从丽江买的腊肉、火腿还有十分珍贵的鹿子干巴往下丢了一部分。

狼群眼都红了,兴奋地大吼着扑向食物,大口的撕咬吞咽着,刚丢下去的东西一眨眼就被吃光了。

老乡继续命令道:“再丢下去一些!”第二批大约50斤肉品又飞出了后车门,也就一袋烟的工夫,又被8只狼分食的干干净净。

吃完后8只狼整齐地坐下,盯着后车门。

这时,我们几人各个屏气息声,紧张的手心里都是冷汗,甚至能够清晰的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我们不知道能有什么办法令我们从狼群中突围出去。

看到这样的情形,老乡又发话道:“还有吗?一点不留地丢下,想保命就别心疼这些东西了!”此时,除了紧张、害怕还有羞愤……!作为战士,我们是有责任保护好这些物资的,哪怕牺牲自己。

高中地理25个公式

高中地理25个公式

地理常用公式如下:1、时区(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2、区时(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2)公式计算: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

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3、地方时(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

(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3)公式计算:(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

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5、日出、日落时刻(1)地方时、区时计算(2)日出时刻=(24-昼长)/2即:日出时刻=12-昼长/2(3)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即:日落时刻=12+昼长/26、正午太阳高度(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3)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7、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说明:(1)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2)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3)R为某日日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月22日相差的天数,(23°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

这些都是,高中地理常用计算公式,赶快收藏!

这些都是,高中地理常用计算公式,赶快收藏!

这些都是,高中地理常用计算公式,赶快收藏!高中地理常用计算公式1.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注意: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

比例尺大小实际上是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

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是距离的缩放、并非面积的缩放。

图上距离往往需要在地图上量取。

2.经纬度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积的计算: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②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③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④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00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高中地理万能公式

高中地理万能公式

地理万能公式☆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4.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2.政治因素3.军事因素4.宗教因素5.科技因素6.旅游因素☆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地理144个万能公式

地理144个万能公式

地理144个万能公式引言概述: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它包含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在地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本文将介绍地理学中的144个万能公式,这些公式涵盖了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和人类活动的规律。

正文内容:1. 地球的形状和尺寸1.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几何体,其形状可以用椭球体的参数方程来表示。

1.2 地球的尺寸:地球的半径和周长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其中包括赤道半径、极半径和子午线弧长等。

2. 大气与气候2.1 大气压力的计算:大气压力与高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大气压力的变化。

2.2 气温的计算:气温的计算涉及到海拔高度、纬度和季节等因素,可以通过公式进行估算。

2.3 相对湿度的计算: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与饱和水蒸气含量之间的比值,可以通过公式计算。

3.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经纬度3.1 地球的自转速度: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可以通过公式计算。

3.2 地理经纬度的计算:地理经纬度是描述地球表面位置的坐标系统,可以通过公式计算经纬度的数值。

3.3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线之间的夹角,可以通过公式计算。

4. 地理统计与地图制图4.1 地理统计中的平均数计算:地理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等,可以通过相应的公式计算。

4.2 地图比例尺的计算:地图比例尺是指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值,可以通过公式计算。

4.3 地理数据的插值计算:地理数据的插值是指通过已知数据点推算未知点的数值,可以通过插值公式进行计算。

5. 地理过程与地质力学5.1 河流的流速计算:河流的流速与河道横截面积和水流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公式计算河流的流速。

5.2 地质力学中的应力计算:地质力学中的应力计算涉及到岩石的弹性模量、应变和应力等参数,可以通过公式进行计算。

地理高二期末公式总结

地理高二期末公式总结

地理高二期末公式总结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面广,包含许多概念、公式和定律。

对于高中生来说,熟练掌握地理的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在高二期末考试中,地理公式的掌握将对考试成绩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总结高二地理期末考试需要掌握的重要公式,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地球的形状与尺度公式:1. 圆周率π的大小:π = 3.14159265352. 地球的赤道半径r1 ≈ 6378.137千米3. 地球的极半径r2 ≈ 6356.752千米4. 地球的平均半径r3 ≈ 6371千米二、地球的自转与黄赤交角公式:1. 地球的自转周期T = 23时56分4秒2. 黄赤交角ε ≈ 23°27'三、地球的公转与定日线公式:1. 地球的公转周期T = 365地球日/1太阳年2. 定日线的位置:东经180°3. 定日线的移动速度v = 15度/时四、经纬度与时间公式:1. 一度的经纬度长度约为111千米2. 经线的长度L = 2πRcosφ3. 一小时代表的经度差Δλ = 15°4. GMT时间与本地时间的差值 = 经度差/15五、时间与时区公式:1. 一地时间与本初子午线时间的差异ΔT = (本地经度 - 本初子午线经度) × 4分2. 中国所在的东八区为GMT+8六、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公式:1. 时区的数量N = 360°/Δλ,其中Δλ为时区的经度差值2. 地方标准时 = 本地正太阳时± Λ/15,其中Λ为本地经度与标准经度之差七、地质学公式:1. 地壳以外各层的厚度之和H = 6371千米2. 地壳厚度H1 ≈ 5-35千米3. 地幔厚度H2 ≈ 2900千米4. 地核厚度H3 ≈ 3480千米八、地层学与地学公式:1. 泯没线:垂直对经线地壳内无磁性物质与有磁性物质底界面2. 磁矩M = UH,其中U是位移磁力和m磁极之间的夹角,H是外磁场的大小3. 地壳内物质体密度ρ = m/V,其中m是物质体的质量,V是物质体的体积4. 地方引力加速度g = G(M1/r1^2 + M2/r2^2 + … + Mn/rn^2),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量,Mi为地球内某一部分质量,ri为地心某点与Mi之间的距离九、景观与水文要素公式:1. 实际蒸发E = 潜在蒸发(常数或瞬时) - 降水 - 渗漏 -径流 -需用量2. 马斯洛夫湿润指数(MMI) = 年降水量/年蒸发量3. 原始流量P = 降雨量 + 雪水通量 +潜融通量 +冰雹通量4. 径流系数K = (径流长+半径+蒸腾面积/径流总时间)/(降水量+冰雨+ 潜融 + 冰雹)以上是高二地理期末考试需要掌握的重要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公式大全集锦,必背!(最新版)_ss 高中数学点击免费领取更多资料 高中地理公式大全(最新版)高中数学点击免费领取更多资料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于(n+1)*等高距,大于等于(n+1)*等高距。

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

3、地方时:(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

(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3)公式计算:(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

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时区:(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5、区时(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2)公式计算: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

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6、正午太阳高度:(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图上推导(略)(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高中数学点击免费领取更多资料 7、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注意: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

比例尺大小实际上是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

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是距离的缩放、并非面积的缩放。

图上距离往往需要在地图上量取。

8、实际距离(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2)在经纬网图上:经线上跨纬度1度=111千米纬线上跨经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纬度9、人口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常住人口(人)/该地土地面积(平方千米)10、人口耕地密度人口耕地密度=该地常住人口数/该地耕地面积11、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某时段末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12.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总人口/总人口13.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14、昼长、夜长(1)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注意:前后时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时,比如都是北京时间(2)昼长=(12-日出地的地方时)*2昼长=(日落地的地方时-12)*2注意:均指该地地方时(3)图上计算:昼长=24小时*昼弧/360度(4)北纬某地昼长=对应南纬的夜长(5)夜长=24-昼长15、日出、日落时刻(1)地方时、区时计算(2)日出时刻=(24-昼长)/2 日出时刻=12-昼长/2 (3)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日落时刻=12+昼长/216某地昼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高中数学点击免费领取更多资料 17 某地夜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即纬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长+夜长=24小时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说明:1 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 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3 R为某日日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 月22 相差的天数,(23°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18.人口计算公式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人口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人数/该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总和生育率是指一定时期育龄妇女各年龄组生育率之和,以千分数表示。

反映育龄妇女在15至49周岁总的生育水平,也可看成为如果一批妇女按照目前各年龄的生育水平度过整个生育期,则一生可能生育的孩子数。

19.外流区的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XXXX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2 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3 R为某日日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 月22 相差的天数,(23°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4 此公式用于锻炼观察力思维力计算能力,没经过验证。

24.人口总负担系数什么是人口总负担系数?指被抚养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例。

什么是被抚养人口?指0—14岁和65岁以上的人口。

25.性别比性别比是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

通常用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应有多少男性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性别比是多少?106.74。

26.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技措施的总称。

复种指数是一农业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

而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地区已开高中数学点击免费领取更多资料 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反映出某地农业生产力水平、耕地重复利用和开发的程度。

27.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

28.耕地比重=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高中数学点击免费领取更多资料 一、月相的变化:“上上西西,下下东东”。

“上上西西”是指上弦月(农历初七、八)出现在上半夜的西天,月面朝西。

“下下东东”是指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日)出现在下半夜的东天,月面朝东。

二、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地球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三、地球的公转速度:“近快远慢,近冬远夏”。

地球绕日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地球离太阳的距离越近,公转的速度越快;离太阳越远,公转的速度越慢。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此时属于我国的冬季;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此时属于我国的夏季。

四、地球自转偏向力:“北右南左,赤道不偏”。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会发生一定的偏转。

在北半球向左偏,在南半球向右偏,在赤道上不发生偏转。

五、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求出时差,东加西减”。

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因此时刻要更早一些。

计算的方法分两步:(1)根据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时间相差4分钟,求出两地的时间差;(2)未知时间=已知时间±时差。

若未知时间在已知时间的东面,则相加;若未知时间在已知时间的西面,则相减。

六、气压高低的比较:“上低下高,高高低低”。

垂直方向气压高低的比较,符合“上低下高”原则,即越往上,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越往下,气压越高。

水平方向气压高低的比较,看等压面的弯曲状况,符合“高高低低”原则,即等压面向高处弯曲为高压,向低处弯曲为低压。

七、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两个8字,上逆下顺”。

全球大洋环流分为两大环流:一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中低纬环流,二是以副极地为中心的中高纬环流。

可在南北半球各写一个“8”字来掌握其运动方向,两个“8”字以赤道为界。

每个“8”字,上面那个圈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可表示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和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的运动方向;下面那个圈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可表示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的运动方向。

八、北印度洋季风环流运动方向:“夏p冬b,夏顺冬逆”。

在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的影响,形成季风洋流。

夏季吹西南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像字母“p”;冬季吹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像字母“b”。

用字母的线段表示季风的风向,用弧线表示洋流的流向,形象直观,便于理解掌握。

九、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排列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十、等高线图的判读:“凸高则低,凸低则高”。

“凸高则低”是指一组等高线由数值低处凸向数值高处,则该地区地势比相邻地区更低,高中数学点击免费领取更多资料 为山谷:“凸低则高”是指一组等高线由数值高处凸向数值停薪留职处,则该地区地势比相邻地区更高,为山脊。

高中数学点击免费领取更多资料 考场答题要领答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思维过程。

当你进入考场拿到试题后,要注意以下几点:(1)先不要急于解答,要将整个试卷先大致看一遍,先用一二分钟大体看一下试卷有几个大题目,是39题还是40题?通观全卷,做到心中有数。

(2)要仔细、认真地看清楚试卷前对考生的要求,对答题的说明,使你的答卷符合规定,减少或避免失误。

(3)开始答题时,要十分认真仔细地领会每一道大、小题目的要求,比较有把握才开始下笔。

审题要做到,一不看错题;二不遗漏题;三要看全题;四要审准题。

(4)答题前只要明确考题问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给的条件有哪些?在心中打好腹稿,安排好答题要点的先后顺序。

(5)要根据各种类型题型,有针对性地回答。

如读图填充题要求简明、扼要;简答题和综合题则要求内容充实、要点精确。

(6)答题要先易后难。

刚一进入考场,在开始答卷时的前几分钟,心情多数是比较紧张的。

这样,思维、记忆都难以达到最佳状态。

如再遇上难题,心情就更易慌乱。

因此,做题时先要从容易的入手,当你做过几道有把握的试题后,心情就会自然地稳定下来,这时再做较难的试题,思维也活跃多了,增加了自信心,以后的考试也将顺利得多了。

(7)书写要整洁、清晰。

答题的书写不能粗枝大叶,要按照试卷的要求,注意答题的格式。

书写要清楚,特别是地名不能写错别字,整洁的卷面使阅卷教师能看清答题的内容,而不易遗漏。

综合题答题切忌错位。

(8)答完综合题后要认真检查。

检查的目的就是要看答案与题目是否一致,有无答非所问,有没有看错题,综合题该答的是否都已完成,有无漏题现象,试题是否都已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