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悟读课文》

合集下载

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这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长期以来的一种讲读方法。

为使学生容易接受,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在教学中我做到以下两个方面:1.能准确地理解字、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比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生字新词,抓了“又窄又深船艄翘起船舱软软轻快灵活操纵自如左拐右拐高声谈笑哗笑告别”八个词。

首先提醒学生“艇、艄、舱”都是“舟”旁,再带学生书空“舱”字,提醒学生右边不要封口。

再点生词旁边的图片“小艇”,引导学生说出:威尼斯的小艇——船艄翘起,船舱——软软,看起来——又窄又深,划起来——轻快灵活。

通过读词语“操纵自如、左拐右拐”让学生体会船夫驾驶技术好;通过“高声谈笑、哗笑告别”读懂乘客们高兴的心情。

在学生通过自己读课文想象出画面后,又让学生齐读以上八个词语,听老师读,再次想象画面,谈感受。

再由学生的感受出发,引出课文“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

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接下来通过选择词意,理解“情趣”一词,再找出课文中体现情趣的句子。

在理解船夫驾驶技术好的句子时,又抓了关键词:“不管……总能”这个关联词。

2.阅读一般的或较复杂的记叙文,抓住关键词能理清层次,能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会和分析语言特点和表现方法。

在教学《生命桥》时则重点抓了“奇迹”一词。

首先由普通桥引出生命桥,再引导学生质疑。

比如:生命桥用什么搭的?为什么叫生命桥?为什么课题上要加引号等。

然后进行初读课文。

和肖老师一样,重视生字词语的检查。

提醒学生“狩猎”的“狩”读第四声,让学生猜猜“狩猎”什么意思,然后给予正确的答案。

“蹬”与“瞪”读音不同。

通过比较偏旁,掌握“蹬”与“瞪”的字形。

“悬崖、山涧”与理解课文重点段有关,就通过简笔画在旁边注明。

通过简笔画,学生一目了然:什么是悬崖,什么是山涧。

通过老师引导“如果说悬崖是高而陡,那么山涧就是——万丈深渊”,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描述,就有了“走投无路,九死一生”等词语。

巧引导助 领悟促 表达——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表达效果

巧引导助 领悟促 表达——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表达效果

102巧引导助领悟促表达一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表达效果小学中段课文中有些关键词句即为本篇课文的 主要内容所在,能统领全文;有些关键词句蕴含着文 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些关键词句则能体现一篇 文章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也就抓 住了一篇文章的精髓。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 关键词句表达效果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学习表达 策略,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从三单元开始就陆续有引 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表达效果的练习题出现。

其中,"语文园地三”还专门安排了 "我的发现”这个栏目的 专项训练。

在这段时间的阅读教学中,我将"引导学 生抓住重点词语品读感悟,体会其表达效果”作为阅 读教学训练的重点之一,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多种方 式的引导,提高学生领悟表达方法的能力,促进学生 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

下面就谈谈我是如何引导学 生体会重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的。

一、换词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课文中有些动词 用得极其准确,引导学生关注这样的动词,体会其在 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表达和作 文中有意识推敲词语,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换词 法”就能非常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这些动词的准确 性,从而体会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如《小英雄雨 来》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 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

”这个句子中的 "扎”字用得特别妙,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感悟它的妙 处的:扎进水里意思是什么?”学生很轻松想到"跳 进水里”。

那么我们将这个‘扎’换成‘跳’行吗?为什 么?”话咅刚落,学生立即反应过来,纷纷举手发表意 见:‘扎’比‘跳’速度快。

”‘扎’比‘跳’动作更灵敏”。

‘扎’比‘跳’好,是头先入水,雨来能更好地逃 命……”这里,老师运用换词法成功地引导学生体会 到‘‘扎”这个动词的表达效果远比‘‘跳”好,而且学生 准确用词的能力得到提高。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2020年20期┆193随笔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潘思贝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体系当中的一个关键模块,具有综合性。

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对于语言文字的综合理解能力。

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阅读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形成这种认知的原因在于其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这就使得教师应该培养学生通过找到文本中的关键词来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关键词:小学语文;关键词句;阅读理解能力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提出疑问,能够根据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理解词句和语段的意思,通过关键词句分析其在情感和思想表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把握课文的大意。

因此,以培养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为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其能够准确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为开展有效阅读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借助微课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之前,应该组织学生进行预习,使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形成基本认知。

在预习环节,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课文中存在的生字词。

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生字词归纳下来,将其读音与意思的讲解录制成微课的形式,融入图片、简单的文字和动画效果,供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观看。

这样的方式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预习环节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另外,在微课中,教师也可以布置学习任务,比如,让学生自主利用工具书或者信息化软件查找一些字词的意思,并将其标注在课文当中。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随机抽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引导学生课堂自读对词句形成初步感知在课堂中,进入到学生自读环节,教师应该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将课文当中自己没有完全理解的词句划出来,对于自己感受较为深刻的语句,在旁边写几句自己的理解,或者针对于课文中的某些语句提出相应的问题。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古人云:学起XXX。

可见,理解课文的关键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如何指导学生思维呢?做法是: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关键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句,抓住关键句理解全文。

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以适时的点拨,促进学生及时排疑纠偏,打通思路,准确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对于中段学生要做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要达到上述目标,老师就得深挖教材,找准读懂文章的切入点,沿着一条主线来设计教案,其中抓关键词语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读懂文章的方法。

什么是关键词语呢?我认为就是指能体现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的词语。

它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地位。

关于词语,应该是一个难点。

首先一篇文章的中央找不到,就无法体会到哪些词语是关键的,重点的。

其次,为突出中央,有时不只一个重点词语,需要几个重点词语的运用才能突出中央。

因此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是相当难的。

我认为关键是能使学生经由过程某个词语能够阐发出词语在语句语境中的作用,这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

初期能够帮助学生寻找重点词语,使学生初步感触感染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如何去发觉或寻找到重点词语。

中期勉励学生本人找不同类型的文章的重点词语,教师加以点评,哪些是重点词语,哪些不是,为何是,为何不是。

后期着重在培养学生根据重点词语来揣摩语句或段落的中央思想,领悟文章表达的内容。

找出重点段理解文章应该是找出重点词理解文章的基础,就像分析物体的不同一样,先宏观再微观。

找出重点段后再去找重点词,分析重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理解句子后再回归到段落。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这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长期以来的一种讲读方法。

为使学生容易接受,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小学生怎样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生怎样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生怎样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首当其冲,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

怎样才能把孩子领进这样一个广阔的天地,让祖国的语言丰富他们的思维;让祖国的文字净化他们的灵魂;让经典优美的篇章在他们的心灵里生根,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呢?这就需要我们直奔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导、培养孩子们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要指导、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绝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连续培养、指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知道哪些是重点句子。

小学语文中的重点句子主要有中心句和过渡句。

“中心句”就是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

它的特点是:1、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2、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3、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4、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什么是过渡句呢?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这个句子就是过渡句。

总体上过渡句的作用是: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具体可以分为:1、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2、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3、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4、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常见的过渡方式有:1、用小标题过渡;2、用一个句子过渡,承上启下;3、用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落;4、用关联词过渡(通常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为多);5、用提示句过渡;6、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7、过渡词,增强文章逻辑性。

学生知道了重点句子的种类和特点,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教会学生找重点句子的方法小学语文中的重点句子,一般从课文、课前导读、单元导读或课后问题中就可以找到,所以找重点句子的方法一般有三种:1、从课文中找重点句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只要学生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熟,就都能找到。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案例主题与背景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则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学生阅读能力较弱,一直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大困惑,尤其是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抓关键词句进行教学也是由三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决定的,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篇章段落的理解都建立在对重点字词把握的基础上。

字词句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知识,也是朗读的起点。

我们要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要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

重点词句可以为我们的朗读起到提示作用,读好关键词句为读好全文奠定了基础。

学生也正是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

我们从培养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方面做了如下探究:案例描述一、课前预习,解决生词。

让学生充分做好预习,划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利用字典、词典解决这些生词。

课上同桌汇报,教师抽查。

二、课堂自读,初步感知词句。

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提醒学生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或在感受深刻的词句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也可以对文中重点词句提出问题等,以便在精读课文时交流感悟。

例如,在自读感知《给予树》一课中的词句时,学生针对课文最后一句话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个圣诞节,金吉娅送给家人的只是棒棒糖,妈妈为什么说她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为什么说她还送给我们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这两个问题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说明学生已初步养成了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习惯。

三、教给学生抓重点词句的方法。

1、抓中心句理解课文。

很多课文往往会有蕴含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我们通常把这类句子叫做“中心句”。

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抓住关键词,轻松学语文

抓住关键词,轻松学语文

抓住关键词,轻松学语文作者:林雪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4年第12期江苏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213161)林雪对一篇文章来说,关键词主要指的是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显示文章脉络,在文中有着特殊意义的词语。

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关键词主要是指能使语文教学目标轻松完成的词语,它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回归语文本色,使语文课堂变得简约。

在语文教学中,把关键词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带领学生学习语文,可以开启学生的多向思维,使课堂教学返璞归真。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抓住关键词学习语文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抓住关键词,以点带面,统领全文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整体出发,通盘进行考虑,否则,教学就会给人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感,又或者“东打一枪,西鸣一炮”,从整体上难以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因此,在教学时,抓住关键词,以点带面,让学生复述课文,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如在学习苏教版第十册《郑和下西洋》这篇课文时,由于课文内容较长,学生对主要内容不好把握,因此我在教学时,主要采取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提炼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学生通过自读,大都知道这部分主要写了郑和做好了航海出发的准备。

这时,我再引导学生尝试用一个关键的词语来概括内容,学生在我的启发下用“扬帆起航”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然后,我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自读第4、第5自然段。

由于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学生可以很顺利地提炼出“友好交往”以及“战胜凶险”这两个关键词。

最后,我再让学生结合“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这几个关键词,把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经过复述一下。

这样一来,学生概括起主要内容来就显得简单且轻松多了。

抓住关键词,拟出小标题,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有效手段。

对于学生来说,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内容丰富,学生不容易对主要内容有整体把握。

在教学时,从关键词入手,提炼小标题,可以使复杂的文本内容变得简单、明朗,能够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这也是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如何指导学生通过抓取关键词理解课文

如何指导学生通过抓取关键词理解课文

如何指导学生通过抓取关键词理解课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

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

但是近年来对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批评总是不绝于耳。

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

阅读教学到底怎么了?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下面我就以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期中的一方面。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各种项目一齐上”、“从头到尾逐段教”的局面。

面面俱到的结果,常常是面面不到。

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

为此,近几年来我坚决摈弃了逐段串讲串门的模式,并探索如何突出教学重点,优化阅读教学过程,特别是如何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重点词句,有效学习课文,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认为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提高:一、钻研文本,把握文本精华。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作者的写作目的,往往体现在他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中。

而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或句又是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泉眼。

如果教师善于发现这些泉眼,并以此展开教学,那么学生思维和情感的活水就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一)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当然教学中不能对所谓的重点词句加以单一、孤立的分析、讲解或者简单地一股脑儿地对字、词、句面面俱到地“肢解”,也不一厢情愿地设计一些练习横亘在研读品析中,而是保存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和意境完美性。

为阅读教学找到“支点

为阅读教学找到“支点

为阅读教学找到“支点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一、找准“关键点”一般来说,一篇文章总有它的关键词,作为教师,我们应深入文本,找出关键词作为解读文本的突破口。

如教学鲁迅的《故乡》,笔者引领学生聚焦一个“变”字,然后追问“故乡的什么变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很快总结出:故乡的景和人都发生了变化。

然后,通过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青年杨二嫂和老年杨二嫂的对比,以及对他们变化原因的思考,体悟到小说深刻的主题,也学到了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故乡》这篇小说,笔者没有刻意去讲小说的三要素,但对三要素的解读已经包涵其中。

这样,一篇3000多字的小说,按照传统方法去讲,3课时未必完成。

而用这种方法去讲,仅用2课时,学生品读细腻,活动充分,理解深刻。

用一个词切入文章,笔者还尝试过多次,如:《我的叔叔于勒》用一个“钱”字,《孔乙己》用一个“哀”字,《安塞腰鼓》用一个“好”字。

二、捕捉“模糊点”模糊点就是指学生阅读过程中似懂非懂的地方。

由于学生欣赏能力有限,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往往具有片面性。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反馈信息准确捕捉学生认识的模糊点,提问引导,能有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孔乙己》一文以“我”的推测“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作结。

孔乙己到底有没有死?学生对此理解往往有些模糊,有的认为孔乙己死了,有的认为没死。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大约”“的确”是否矛盾?它们分别有什么含义?从而启发学生理解“大约”“的确”这两个词的隐含意义。

像孔乙己这样身份低微的多余人,死于何时何地何因,无人过问,也无人知晓,所以说“大约”死了;他最后一次来咸亨酒店的情形和掌柜后来不再提起他,“我”也没有再看见他,表明这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已经从历史舞台上消失,“的确”死了。

文句的言外之意无穷,耐人寻味。

三、深究“疑难点”“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者,觉悟之机也”。

疑是思之源,质疑是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基础。

小学语文五年级提高阅读速度之抓住关键词句读

小学语文五年级提高阅读速度之抓住关键词句读

小学语文五年级提高阅读速度之抓住关键词句读作者:王兰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1年第05期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小学语文课程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要求,学生们需要掌握抓住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阅读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课文的情感表达,积累阅读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速度;关键词引言:长期以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两日就能速成的。

在小学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文本内容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找到文章的关键词句。

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轻松、快速地提升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抓住关键词句是提升阅读能力至关重要的阅读方法,对于如何抓住关键词句阅读课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住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要找关键词句,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就是一些能表達作者思想感情、体现文章主要内容或是文章的线索等。

通过一些阅读训练,可以发现关键词句通常出现在段落的开头、结尾或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等,例如统编版教材《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中,关键句就很容易找出来,通过关键词句我们就可以轻易了解到什么事物比猎豹的速度快。

还有一些其他的关键句,不像上述那样暴露明显,这类关键词句,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表达,贯穿在整篇文章之中,使整个文章紧密联系着。

例如在西师版五年级课文《母鸡》中,整篇文章的叙事以“我”对母鸡的感情为线索,叙述了母鸡孵化小鸡,养育雏鸡的整个过程,来体现母爱的伟大。

在这篇课文中,我对母鸡的感情变化像“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就是文章的关键词句,在这种情感变化下,学生们会思考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的“我”为什么又不讨厌了呢?学生们带着这个疑惑简单地品读课文,很快就会弄懂作者再也不讨厌母鸡的原因了,而不是去逐字逐句,慢慢查找了。

阅读课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自我感悟文本

阅读课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自我感悟文本

在学 生 感 悟 的 过 程 中 , 有 不理 解 的句 段 . 时教 师 要 总 这 异 议 的 地 方 ,组 织 全 班 同 学展 开讨 论 并 交 流 。在 讨论 过 程

当学 生 回答 正确 时 , 抓住 学 生 回答 中有 价值 的 信 息 。 让 学 生 抓 住句 中 的关 键 的 字 词 质疑 ,提 出 自 己不 理解 或 有
的儿 子 。
作 者说 “ 有 什 么 别 的话 比这 句 最 简单 的话 更 足 以表 达 我 还
这 时 的全 部 感 情 呢? ”
四、 引导 学 生 有 感 情 的 朗读 课 文 . 以读 促 悟 。 深化 感 悟
师 : 哪 儿 看 出他 不 放弃 自己 的儿 子 呢 ? 从 生 : 他 挖 儿子 的过 程 中可 以看 出来 。 从
中 , 师 引 导 学 生 摆 观 点 、 道 理 , 励 学生 大 胆 发 表 自己 教 讲 鼓
的意 见 。
如 在 教 学 《 忘 的 一课 》 , 难 时 学生 对这 句 话 — — “பைடு நூலகம்有 什 还
学 生 对 这 个 句 子 “ 挖 了 8小 时 、2小 时 、4小 时 、6小 么 别 的 话 比这 句最 简 单 的 话 足 以表 达 我 这 时 的 全 部 感 情 他 1 2 3
历 代 伟 人像 重 新 出 现 在礼 堂而 激 动 :为 教 师 和孩 子们 强 烈
的 民族 精 神 、 深厚 的爱 国情 意而 感 动 。正 是 因 为 这样 , 以 所
生 : 读懂 了这 位 父 亲很 有 责 任 心 。 我
师 : 什 么 说 这 位父 亲有 责任 心 呢 ? 为 生 : 为 他 不放 弃 自 己的儿 子 , 顾 一 切 的 要救 出 自己 因 不

浅谈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课文主要内容

浅谈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课文主要内容

浅谈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课文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而阅读能力较差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之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是我们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中重点提高内容。

对于这个问题,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经验,深刻的感受到实施教学需要重点提高的是“抓住重点文章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掌握关键词和句子,引导学生彻底理解它们,往往对理解全文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帮助。

这是一种耗时且有效的方法。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掌握关键词和句子来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呢?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把握中心句的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文本的语境,准确地理解全文的内容。

例如,当我在三年级教《虾》时,我设计了以下链接:“虾的特点是什么?让我们用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请打开书,快速阅读第三段自然段。

思考一下:这段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句子?这句话也叫作这个自然段的什么句子?(生:中心句)那哪些句子是在具体写小虾有趣的?请你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来读读,并在旁边批注你的体会。

老师有个温馨提示:你可以抓住关键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你的感受才会更深刻。

”在这堂课中,我觉得整节课是不但抓住了词语,而是在句子当中提炼词语去进一步感悟小虾的吃食的小心和脾气不好的特点,并结合整个句子整段话进一步让孩子品读,达到感悟的效果。

所以说这节课是以读为本,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学生学校兴趣浓厚,也进一步进行了文本细读。

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读一本书破万卷,写一个神”,“读一百遍,其意义不言而喻”这些被人们广泛引用的古老教育谚语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

巧设突破口 引导学生读书

巧设突破口 引导学生读书
情 , 受 到 彼 得 的 不 甘 心 。再 引导 学 生 读 课 文 的 第3 6 感 ~ 自然 段 , 论 交 流 :就 在 淘 金 者们 纷 纷 离 去 的 时 候 , 讨 “ 是
是 如何 巧 设 突 破 口, 导学 生 进 入 文 本的 。 引


抓住关键词巧设 突破 口。 引导学生读书
三、 抓住中心句巧设突破口 。 引导学 生读书
有 些 课 文 ,如 果 我 们 能 够 抓 住 中 心 句 来 作 为 教 学
了课 文 内 容 。针对 这 种 睛况 , 师 可根 据 学 生 的读 书 现 教 状 , 住 第 一 自然段 的 “ 对 碧 空 ” 个 词 作 为 突 破 口 , 抓 傲 这
然 出 现 在 文 末 ,但 我 发 现 这 句 话 恰 巧 把 这 篇 文 章 作 者
所 要 表述 的中 心概 括 了 出来 。不 管 作 者有 意 还 是无 意 , 这 句 感 叹语 确 实起 了篇 末 点题 的作 用 。 于 是 , 设 计 教 学 、 织 课 堂 教 学 时 , 紧 紧 抓 住 在 组 我 文 末 这 一 句话 。 第 一 教 时 ,我 在 学 生 初 步 感知 课 文 以 后。 引导 学 生 读 好 这 一 句 感 叹 句 , 会 藏 族 同 胞 对 红 军 体 的 感 激 之情 。 第二 教 时 , 一 开 始 就 亮 出这 个 句 子 , 我 组 织 学 生 研 究这 句 话 , 借 此 理 解 课 文 : 胞 为 什 么 全 都 并 藏
前 顾 后 、 通 下 达 的 复 杂 的 思 维 过 程 , 而 充分 感受 到 上 从
的 司 令 、 萨一 样 的兵 啊 ”带 着 这 两 个 问 题 , 生研 读 菩 ? 学
课 文 。当 学生 通 过 对 课 文 中大 量 语 句 的研 读 以 后 , 藏 对

如何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课文

如何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课文

如何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课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知道“读”、“品、”悟”是阅读的有效手段。

其中,“读” 是读者与作者心灵交汇的起点,是读者了解作者想要表达思想的开端,只有通过“读,”我们才能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得到知识、了解事件、获得体验。

“品”是我们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验与文本进行对话,将自己的经验与作者的感受相融合,徜徉于文本,获得新的体验。

“悟”是对文本阅读的提升,是通过阅读懂得道理,感受情感,以及对表达技巧的学习,以实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那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去读、去品、去感悟呢?作者表达思想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运用一些关键词句,在文章中起到点名主旨、埋下伏笔、引出线索、流露情感的作用。

有时候,这些关键词句能够在文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它们有时是句子的中心,统帅全句,全段,乃至全文,有时表达见解和观点,有时是点明事件的必然性。

作者总是呕心沥血找到最合适的语言是去表达,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关键词句的作用。

新课标中对小学三到四年级段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我们如果能抓住这些闪烁着作者智慧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抓好这些关键词句,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反复咀嚼,通过各个方面,多角度地赏析词句,启发学生挖掘、揣摩它在特定语言环境中起到的作用,深层次地领悟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品味文本所传达的语境,必定会有利于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我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一、找到关键词句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怎样在文章、段落或句子中找到这些关键的词句,学生才能去理解这些关键词句。

在《新华字典》中,“关键”一词是这样解释的: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最关紧要的。

那么关键词句就是承载着句子主要信息、对理解句子起最关紧要作用的词语。

在描述性的句子中,描述事物特征或含义丰富的词语,即为关键词句。

如何抓住阅读关键期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

如何抓住阅读关键期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

如何抓住阅读关键期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作者:阳雪林来源:《新课程教学》2017年第02期[摘要]阅读对人生、对社会都产生着重要作用。

低年级小学生正处于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把握好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段,抓好小学生的起步阅读。

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始,同时也要注重传授适用的阅读方法,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更是突破传统语文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阅读关键期低年级学生培养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培养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人类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也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阅读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储备,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学记》里谈到:“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由此可知,教育得抓住机遇,适时施教,错过重要的学习时期以后再去学习,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

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有密切的联系。

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强的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越快,成绩越优秀。

而且阅读越早开始越有利。

6~8岁的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也是自学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阅读能力和综合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因此,如何在关键期抓好低年级学生的起步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人手。

一、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6~8岁的孩子正处于一个求知欲汹涌勃发的阶段,一本稍微有趣的读物,就能引发他们对书籍的兴趣,内心的好奇感就会驱动他们主动去寻找读物。

如此,阅读对他们来说就会显得很轻松。

因此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应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

1.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小学生所在的班级、学校、家庭都是一个小社会,要发动一切力量,帮助学生驶上读书的快车道。

抓住关键词语 指导学生朗读

抓住关键词语  指导学生朗读

抓住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朗读
袁寿芳
【期刊名称】《语文天地:小教版》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正>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通过朗读、体会和感悟,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受到启发,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留心提示语,读
好人物对话课文中人物的语言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在人物的语言前面往往有
一定的提示语,在课堂教学中,
【总页数】1页(P69-69)
【作者】袁寿芳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森达实验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3
【相关文献】
1.抓住关键词语引导真情体验——以《丑小鸭》为例谈低段朗读的有效性 [J], 汪
永平
2.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导读设计——《装满昆虫的衣袋》导读教学 [J], 周玲
3.抓住关键词语,凸显高年级阅读教学特色 [J], 曾令浩
4.抓住关键词语深入诗词妙境——中学古诗词教学中创造性鉴赏方法例谈 [J], 姚
永强;
5.抓住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朗读 [J], 周小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悟读课文》原题目《让学生收获语文学习的“真金”》——特级教师滕衍平《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赏析近期,崔峦老师《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讲话刊出以后,引起了小学语文界老师们的极大关注。

其发言内容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准确的分析,并提出了富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

然而,文章内容需要经过老师们的学习、理解、内化,再转化为实在的教学行为才能体现其真正的意义,对广大的一线教师而言,感其理念的多,明其做法的少。

最近举行的市教材培训会上特级教师滕衍平为老师们执教了苏教版第5册第22课《金子》一文,这课堂很好地体现了崔峦先生提出的“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的关键词,很好地体现了老师对学生语文学习方式、方法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收获了鲜明的人文精神,而且在实实在在的听说读写训练中得意、得言、得法。

一、词语复习,对比切入师:首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中出现的几个词语。

生读,纠正读音,点明易错字。

师:再看这两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生:一组是绝大多数人的表现,他们没有得到金子;另一组是彼得的做法,他收获了真金。

师:是的,我们看一看第一组词语,这些词语就出现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着画面。

生:你仿佛看到了样什么画面?生:人山人海,成群结队。

师:哪个词带给我们这样的感受呢?生:“蜂拥而至”(板书),“蜂”是蜜蜂,“拥”是拥挤。

见过蜜蜂在蜂巢边拥挤的情景吗?那么,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说一说。

生:我们镇子上赶集的时候,人山人海,川流不息。

生:超市门前搞庆典的时候,人们都围着上前抢购东西,人很多啊!师:通过其中的关键词,联想到生活的内容,看到文字,头脑中就放映出相应的画面,用这样的方法再读一读。

学生练读。

指名读。

师:读书读出画面来,还要能够读出不同的情感来。

“蜂拥而至”和“扫兴离去”,这段话中前后人们的心情一样吗?生:不一样!前面是高兴、急切的,后面的是失望、扫兴的。

师:再试着读出前后之间不同的情感来。

学生练读。

师:另一组词语是彼得的表现,他找到了真金。

读一读课文中的最后一段,哪些词语读的时候需要强调出来?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从“终于”看出他一定很高兴。

还有,他是“唯一”的找到真金的人。

师:抓住了这些词语就能帮助我们了解彼得此刻的内心世界,“不无骄傲”的意思,就是——生:非常骄傲。

师:怎么读好这段话呢?学生练读。

【第一段的教学,滕老师没有纠缠于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说实话,内容浅显、直白,确实学生一读就懂。

他在这里体现的理念是教材为我所用,选准适宜的训练点,有效地将指导学生读书作为教学的目标——读出画面,读出情感,让学生收获读书的方法,摒弃了将感知内容作为终极目的的取向。

在这条主线的推进中学生理解了词语,感知了课文的内容,比如:“蜂拥而至”这个词,通过想象生活场面,想象当时的心情,提高了学生的读书水平,同时,词句在孩子的心中也扎下了根。

】二、聚焦话题,圈画批注师:前后两组词语给我们的信息大不相同,为什么彼得能找到真金呢?读一读课文的2——6自然段。

你能发现他成功的秘诀吗?学生圈画。

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圈出语句后,寻找其中的关键词语,写一写自己的理解;鼓励学生找到一处后,不要满足,继续发现。

三、对话交流,触摸语言(一)“不甘心”生:当别人离开的时候,彼得不甘心落空。

他在河床附近买了一块没人要的土地,一个人默默地挖着,埋头苦干了几个月,几乎翻遍了整块土地。

师:说说你的理解?生:这段话让我感受到了彼得不甘心落空,他一心想挖到金子,自己干了很长时间。

师:(板书:不甘心)读这句话,你谈了自己的整体感受。

如果能把目光锁定在一些关键的词语上,你的感受可能会更深刻。

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彼得的不甘心呢?生:“几乎翻遍”,从“翻遍”,我想到他找金子的迫切心情,还从“苦干了几个月”我知道他“不甘心”,干了很长时间。

师:你知道他挖了几个月吗?生:6个月。

师:课文后面确实有,“6个月后他连买面包的钱都没有了。

”你们看,抓住词语去谈感受,就有话说了吧!“埋头苦干”这个词都听说过,想一想在这里彼得会遇到哪些苦呢?生:没有吃的了。

生:没有钱了。

生:劳累、生病了!生:在挖地的时候,他会遇到哪些苦呢?生:手都磨泡了,手臂都震麻了。

师:你们挖过地吗,找一位挖过地的同学说一说。

生:我挖过地,很难挖,我累得要酸腿疼,手都磨泡了,泡破了更疼。

师:有感受,这段话就能读好。

你来读。

该生读。

师:同学们,在这么大的困难面前不灰心,不放弃。

这就是“不甘心”呀。

都来读一读这段话。

学生练习读。

师:他默默地挖着,嘴里没说,心里可在想呀,他在想什么呢?生:我不会轻易放弃的,我一定要找到金子。

师:同来的人都劝他,“彼得,你还是回去吧,别傻了。

”彼得会说——生:不,你们走吧,我要坚持一段时间再看看。

生:我就不信,这里没有,我一定要多挖几个地方,我一定能找到金子。

师:真是一个不甘心失败的彼得。

学生齐读这一段。

【以往教学,老师们也常常让学生找词语、谈感受。

习惯上,往往是学生找到词语就完事了。

因此,读书的过程就成了一个找答案的过程,学生没有情感的触动,读而不知其味;学生没有思维的参与,往往只是在浅层浮游。

滕老师的教学极其注重品味词句方法的引领。

首先引导学生聚焦“不甘心”。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感悟词语的能力是有限的,在学生整体模糊的原生态感知下,老师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进行思考,不断地进行点拨、追问,比如扣住“苦”字展开想象,通过“劝”字走进内心,这样就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有内容,有层次。

“不甘心”三个字仿佛就在学生的眼前立体了,丰满了,鲜活了。

然后通过反复地读书,让学生逐层地深入到课文的文字之中去。

】(二)“若有所悟”生:彼得若有所悟,这里土地肥沃,可以种花,种花可以换钱……我觉得彼得很聪明。

师:你读懂了彼得的心思,你也很聪明。

(板书:若有所悟)同学们,看一看“悟”这个字,仔细看一看它的左边是什么偏旁?生“竖心”旁。

师:想一想,会与什么有关?是什么意思呢?生:悟,就是用心想,思考。

师:“悟”,“吾”是我的意思,我的心在想什么。

就是在思考,在领会的意思。

彼得若有所悟,他悟到的东西与金子有关吗?生:种花可以卖出许多的钱,这不就是财富吗?师:好一个“若有所悟”啊,如果不动脑子,再挖六个月、六年能找到金子吗?生:不能。

【汉字的构成有着独特的魅力。

这里,滕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出现的汉字特征,渗透着学生对汉字构成的了解,熏陶着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感悟。

说明的是,滕老师没有故意的无中生有,硬找字词做文章,而是对典型汉字、关键汉字的即时捕捉、巧妙延展。

在对汉字的品味中,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明白了彼得如果没有用心的思考,仅有“苦干”是无济于事的。

教学中,滕教师没有过多的在内容上兜圈子,没有过分的在“人文”的界面上乱折腾。

此处时间的节省,为后面的想象练笔提供了保证。

】(三)“全部精力”生:彼得在这段土地上,投入了他的全部精力,不久田地上长出了娇艳美丽的鲜花,“全部精力”这个词语说明了他做事情肯下功夫,肯花时间。

师:(板书:全部精力)同学们,说的好啊。

仔细观察这幅图,看一看彼得在干什么?天热不热?他累不累?他的表情如何?“全部精力”四个字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这幅图只是他5年来中的一个瞬间,1000多个日日夜夜他都是怎样度过的呢?请你们仔细看图,展开想象,完成下面的习作。

师:看谁的想象最细腻,最丰富?生:寒冷的冬天,大雪纷飞,他一个人在那里看守着花房,随时准备扫去上面的积雪;师:有生活啊。

同学们,寒风呼呼地刮着,他的两手会怎么样?这里还可以更细致地展开来想象。

生: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他还在那里除草,正如古诗中的诗句一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师:如果这里再细致地想象当时的画面,你还会想到什么呢?生:豆大的汗珠,湿透了衣服,皮肤晒得发疼……师:这样想,写出来的文字就有味道了!生:遇到干旱,花草的叶子蜷曲了,他心疼地看着,从几十米远的河沟里担水,肩膀压红了,他也不顾。

一天的劳顿,已经让彼得筋疲力尽,可是夜间突然间狂风暴雨,他赶忙起来一盆一盆地将鲜花搬进棚内。

师:这里的想象很细腻!生: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份耕耘,一分收获。

不久,田地里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真是美丽娇艳、五颜六色、争奇斗艳、色彩缤纷啊!这满园的鲜花在彼得的眼里,不就是他日思夜想的金子吗?师:(带头鼓掌)恰当地运用一些名言、成语,让你的表达更出色。

同学们,这就是“全部精力”啊。

没有这样的劳动,怎么会有鲜艳的花朵!【学生的读书感悟不能缺少想象与思考。

滕老师将“全部精力”一词在这里细化了。

“全部精力”里蕴含着丰富的场景和画面,如果仅仅让学生展开想象,学生必然会泛泛而谈。

滕老师深知三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也深知没有巧妙地支招,学生的思维是无法深入的。

这里的教学巧妙之处就在于老师让学生的想象具体化——提供了一定的场景,深入化——写出来比说出来更精准。

特别是交流时的点拨与引导,让学生学会将想象和言语对接起来,让学生领悟细致表达的秘诀在哪里。

可以说,此环节激起了学生的情,点燃了学生的思,学生真实地经历了观察、想象、表达、交流这个四个环节,是得意,是得言,是得法。

】四、深化认知,积累拓展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不甘心”“若有所悟”“全部精力”。

去掉当初的“不甘心”,彼得能有今天的成功吗?生:不能。

师:去掉“若有所悟”,能行吗?生:不行。

师:去掉“全部精力”可以吗?师:彼得找到了成功的办法,这个成功的钥匙就是他找到的真金啊。

(板书:不甘心+若有所悟+全部精力= 真金)师:同学们,很多人在成功的路上都找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金子,听一听他们的真金是什么?师:回顾你自己的学习过程,你找到属于自己的真金了吗?总有一天,当你为了自己的目标,付出努力并收获成功的时候,你一定会在自己的心里欢呼,你也会找到了你自己的真金!【如何处理最后的结尾?有的老师喜欢让学生不停地讨论“真金到底是什么”,结果本来易懂的话题,被学生说得更模糊。

有的老师喜欢安排让彼得对别人讲自己的成功经验,最终学生再次陷入空泛的谈论,且这些谈论多是平移,没有思维的递进。

在这里,滕老师关注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读别人的真金,背诵积累,看似疏远了文本,实则关系紧密,他是在将理解的内化,感悟的延伸与语言的积累有机地整合,这样学生更有收获,教学更为有效。

】整体感受:仔细剖析滕老师本课的教学,我最大感触是他总是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关注学生读书思考的方法,关注学生文本的言与意的品味,关注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

用心地推敲他上课的“来时路”,笔者以为滕老师教学的成功在于:一、文本解读:他注重寻觅教材中的“真金”解读教材,读懂文本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主题,这不是难事。

而将文本转变为教学内容,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