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教育部解读国办高中改革意见,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素材

合集下载

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讨论稿)第十章教学实施中的若干问题四、专题式教学有哪些特点和要求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课程结构的变化——确立模块教学和专题型体系。

新课程设置九个模块课程,教学单元是围绕一个专题展开的,因此又称为专题式教学。

那么,这种教学结构有什么特点和要求呢?面对这种专题式的教学结构,我们教师该如何适应呢?一、专题式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以往的高中历史教材是按照章节体通史的形式编写,其特点是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强,严格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的逻辑性(即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来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的。

此种方法又被称为通史或编年史的教学模式。

而现在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是按照“模块”加“专题”的形式(即模块单元体专题型)编写。

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围绕某一主题,采取纵向跳跃、横向截取剖面的方法,选取一些典型的历史事实,进行更加深入的阐述和更具示范性的探究。

其特点是内容精炼,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开展。

从而给教学组织和实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具体表现为:1.设置了3+6的学习模块,即《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必修模块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 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六个选修模块。

学习模块的设置,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学习计划。

三个必修模块分别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等领域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内容,可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学会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六个选修模块的设置,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开拓学生的历史视野,适应了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钻研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钻研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钻研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作者:陈宏刚来源:《家长·中》2024年第02期高中历史新教材采用了“通史+专题史”的编写方式,将历史时间和历史专题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探究古今中外历史,进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高中历史必修教材包括《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册,提纲挈领讲述了古今中外通史,选择性必修教材包括《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

要想用好新教材,高中历史教师首先要把握好新课标,把核心素养贯穿于课前预习、课堂精讲和课后辅导环节,搜集课内外史料,引导学生自主整合课内外史料,鼓励他们进行探究式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让他们接受传统文化、家国情怀和红色文化的熏陶,进一步发挥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价值。

一、高中历史新教材解读(一)总体容量偏大,课文较为浓缩《中外历史纲要》,从“纲要”两字即可窥见,其编写特点在于提纲挈领,用精炼简短的语言,系统地阐述了中外历史的重要事件和时间节点。

其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为指导,通过对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叙述,展现了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从而不断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总共包含了10个单元,30课内容,其中常规课29节,外加一节活动课,本册书的单元标题都带有“与”“和”两个字,每一课的标题中含有这两个字的也超过了一半。

由此可见,每个单元的主题不是唯一的。

一般来说,一个学期新课教学为20周左右,在这短短的20周完成29课的内容教学,意味着每一个课时需要讲完一课,这样的内容篇幅按照惯例是讲不完的。

(二)知识密度大,内容涵盖广、理解难在必修教材的某些单元中,其内容涉及的时间跨度很大,比如,《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课出现的历史人物14个、具体年份8个,涉及的历史概念共有30多个。

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下施行的策略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下施行的策略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下施行的策略分析近年来,中国教育界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出,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下施行的策略也随之调整和完善。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展开分析,深入探讨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下的策略变化及其影响。

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下的策略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的调整。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教学的课程内容相对于以往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不再是单一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而是将历史与文化、地理、政治等多个领域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和影响。

新课程标准还规定了一系列的核心素养和能力,如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文化价值观、历史研究方法等,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能够培养出更多的综合能力。

二是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

传统的“讲述式”教学逐渐被“探究式”教学所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

老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和辅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小组研究、项目设计等多种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是评价体系的调整。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教学的评价体系也得到了调整和完善。

不再只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复述能力,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开放性题目、课堂演讲、小组研究报告等,更能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下的策略变化是十分明显的。

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评价体系的完善上,更是体现了教学理念的深刻变化。

而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的变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

课程内容的丰富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将更加愿意、更加主动地去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去,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必修一教学指导意见(讨论稿).

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必修一教学指导意见(讨论稿).

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必修一教学指导意见(讨论稿)第一章必修课程《历史Ⅰ》一、教学内容说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历史Ⅰ》,着重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模块共设有9个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在上述专题中,前五个专题基本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不同发展阶段政治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征,后四个专题基本反映了世界历史中不同发展阶段政治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征。

九个学习专题共同构成高中历史必修课程《历史Ⅰ》的主要学习内容。

人类社会政治领域中的问题是极其复杂的。

由于学时的限制,我们要事无巨细的学习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的。

我们选取的九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则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内容。

力图通过这九个专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从而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起源分封制宗法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皇帝制度的创立郡县制秦朝的中央官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3)汉中央政治制度的变化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汉、唐、宋、元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4)明内阁制清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本专题讲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上起先秦,下讫明清,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钻研新教材,用好新教材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使用的若干建议

钻研新教材,用好新教材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使用的若干建议

钻研新教材,用好新教材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使用的若干建议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教材的使用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新教材的使用更是关系到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钻研新教材、用好新教材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以期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我们将分析新教材的特点和变化,探讨使用新教材的方法和策略,并针对实际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帮助历史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新教材,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教材的特点和优势新教材在编写理念和内容呈现上,都展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教育创新。

它突破了传统历史教材的局限,以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深入的角度,揭示历史的演变规律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考。

新教材不再仅仅停留在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简单叙述上,而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去理解和评价历史,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和态度。

新教材的特点之二,是强化了跨学科的知识融合。

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能理解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新教材的特点之三,是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新教材在介绍历史事件和人物时,不仅关注历史的本身,还注重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让学生能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更好地理解现实社会,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新教材的优势在于,它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新教材在呈现方式上也更加多样化和生动化,如通过图表、图片、案例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新教材在编写理念、内容呈现和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展现出了鲜明的特点和优势,为高中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主要参考文献素材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主要参考文献素材

主要参考文献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朱汉国,王斯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历史课程标准研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钟启泉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9.廖哲勋,田慧生主编.课程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0.李雁冰.课程评价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1.王策三.教学论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2.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4.汪霞主编.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5.石鸥.结构的力量---<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理解与实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7.李稚勇,方明生.社会科教育展望.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赵亚夫.日本学校社会科教育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9.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0.朱煜.历史课程与教学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1.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赵亚夫.国外历史教育透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3.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陈伟国,何成刚.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5.张静等.历史学习方略.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6.王宏志.历史教材的改革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7.臧嵘.历史教材纵横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8.李纯武.历史文稿选存.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9.朱煜主编.历史教材学概论.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30.于友西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1.于友西等.历史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932.于友西、叶小兵等.素质教育与历史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3.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4.王铎全、李稚勇.比较历史教育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35.冯一下、李洁.历史教育新探.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36.冯长运,李明海.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7.钱君端.高中历史百问百解.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8.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历史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9.王仲孚.历史教育论集.台中:大同资讯图书出版社,200140.张元,周樑楷主编.方法论:历史意识与历史教科书的分析编写国际学术探讨会论文集.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199842.陈冠华.英国中学历史教育改革.台北:龙腾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43.黄炳煌.社会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与教学策略.台北:师大书苑,200244.杨秀珠主编.老师谈教学(历史教学篇).香港:中华书局,200345.[美]帕米拉·J法丽丝.美国中小学社会课教学实践.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46.[美]Donald A·Ritchie.大家来做口述历史.台北:远流出版社,199747.陈丰祥主编.高级中学(历史)教师手册.台北:建宏出版社,200148.《历史教学》月刊.天津:历史教学社,1990-200449.《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月刊.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1990-200450.《课程·教材·教法》月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00451.《清华历史教学》半年刊.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创刊号-第15期52.《历史教育》半年刊.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创刊号-第10期5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4.曹大为,赵世瑜.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长沙:岳麓书社,2004150。

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下施行的策略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下施行的策略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下施行的策略分析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下,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个对此进行分析的论述,总体分为三部分。

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下,需要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历史教学注重纸上谈兵,但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应该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等,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生动和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教师还可以引入项目学习、讨论式教学等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合作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下,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不仅仅是记住并背诵古代事件,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历史背后的原因、影响和规律。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开放性问题、分析性案例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论证。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进行历史辩论、历史写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下,需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重要的是为了指导现在和未来。

教师应该将历史事件与当前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和启示。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现实意义,并提供相关的社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下应该采取多种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及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核心能力。

(全方位解读)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

(全方位解读)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

(全方位解读)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
1. 引言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
质人才,我国教育部门对高中历史课程进行了修订。

本 document
将为您全方位解读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帮助您了解其主要变化和
特点。

2. 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
2.1 课程结构
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许多新的模块,如:历史地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化。

2.2 课程内容
新课程标准在内容上更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
对历史事实的深入挖掘和对历史规律的探究。

同时,新课程标准还
加强了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教学,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2.3 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鼓励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新课程标准的特点
3.1 时代性
新课程标准充分反映了新时代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
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3.2 科学性
新课程标准以科学的历史观为指导,尊重历史事实,注重对历
史规律的探究。

3.3 人本性
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结语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是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作为教师和学生,我们应该深入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历史教育质量做出贡献。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课改所提倡的“信息化教学”对于历史教学来说尤为重要,史料教学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在新课改下进行创新和改进。

一、史料教学在新课改下的意义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教科书和老师的讲解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然而,这种方式往往让学生产生距离感,缺乏对历史的真实感知。

而史料教学则能够让学生直接接触到历史的原始资料,提高历史学科知识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在新课改下,加强史料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

二、史料教学的创新模式1.展示式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史料以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

通过直观的方式呈现史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获取更多的史料信息,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2.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传统的史料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历史知识的,而在新课改下,教师可以利用互动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史料教学中来。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让学生根据史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模拟实践的方式来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演变过程。

3.深度挖掘式教学模式史料教学不仅要注重史料的收集和呈现,还要注重对史料的深度挖掘。

在新课改下,教师可以利用课外阅读、讲座、讲解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深入研究。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史料教学的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分析史料在史料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史料中的信息,并分析其背后的意义。

浅议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的使用——以人民版教材为例

浅议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的使用——以人民版教材为例
A 层学生:把魏、蜀、吴设计成鼎的三足,而鼎身写 着三国的名称。
浓厚,差生面越来越小,中等生转化为尖子生也越来越 多了。
参考文献 [1]侯建飞,金波.有效教学·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 与对策[M].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许伟.正视差异 弘扬个性 推进课改.浅析历 史新课程教学中“差异教学法”的运用[J].中小学教材教 学,2004(29). [3]周丽斌.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益尝
. 历Al史l是R全i球g大ht背s景R下e的se历r史ve。 d在.同一模块中,中外史实
被非常清晰地割裂开,不适合全球史观的要求。 教师在 教学时可适当将各专题的先后顺序加以调整,将同时代 的中国和西方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性教学,使学 生学习历史的视野更加开阔,理解更为深刻,认识历史 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
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其指导思想和原则符合 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整个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
课程标准的规定,所体现的教学思想、教学目标都是一 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发展。 选修课是为一部分对历史
致的。 因此,《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学活动、优化 学科有兴趣、有一定历史素养的学生开设的,有利于激
己的专业素养来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有效整合教学内 提醒并帮助学生回顾、复习相关知识。 但是同时应注意
容和教学资源,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上,帮助 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必修一侧重于对各国近代民主
. 学Al生l构建Ri利g于ht深s化R学e生s认er识v的ed历.史知识结构体系。
体制的构建与特点进行评述, 选修二侧重于从英、 美、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
以人民版选修二为例,专题“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

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特点分析及使用建议课件

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特点分析及使用建议课件

二、教材使用和备课建议
4、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导向,转变教学观念 ,实施情境化教学。
转变观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课程标准为依托,革新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设计,实施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个最基本的办法就是历史教学情境化 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为核心 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注意读图识图 在课堂上多组织分组讨论,实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放假布置探究性 作业是必要的。
二、教材使用和备课建议
3、注意新增知识,关注新高考的变化。
新增国家主权和海权方面的知识 新增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方面的知识 新增生态文明方面的知识 新增其他
二、教材使用和备课建议
3、注意新增知识,关注新高考的变化。
新增国家主权和海权方面的知识 新增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方面的知识 新增生态文明方面的知识 新增其他
一、新教材的特点
3、课程栏目设置的新变化。
除正文外,由导入(图文并茂)、学习聚焦、思考点、 学思之窗、史料阅读、历史纵横和课后的探究与拓展组成。
学习聚焦、思考点、史料阅读、历史纵横与旧教材相比 变化不大
导入、学思之窗、课后的探究与拓展变化很大
一、新教材的特点
4、课程观的变化。
统编本历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新时期国家需要历史唯物பைடு நூலகம்义的课程观 国家对教材进行顶层设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 课程改革,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部编版新教材 的特点分析和使用建议
一、新教材的特点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册 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 《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 共三册 选修:《史学入门》、《史料研读》, 共两册。

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引言2023年,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将全面实施。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这一新课程标准对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更新和改革。

本文将对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目标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并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针对这一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学生应该能够正确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事件的特点,避免片面的观点和偏见。

2.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能力:学生应该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分析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评价。

3.培养学生历史应用能力:学生应该能够将历史知识应用到现实问题中,能够通过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4.培养学生历史研究能力:学生应该能够独立进行历史研究,并能够运用相关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教学内容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事记:学生应该掌握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发展过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历史人物:学生应该熟悉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包括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等。

3.文化与艺术:学生应该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各种文化和艺术形式,包括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

4.传统与现代:学生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能够对比和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

5.地理与历史:学生应该掌握地理和历史之间的关系,了解地域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讲授: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历史知识和事件,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思考和探索。

2.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历史研究和讨论,通过合作来培养自己的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研究及使用分析

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研究及使用分析

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研究及使用分析摘要:新课标背景下,我国高中历史有了新型要求,基于传统授课环节对学生的应试心态,逐渐演化为高中历史综合层面的探究走向,摒弃传统教学薄弱环节,依托新教材特点出发,利用多元化、多元素教学策略渗透,致力于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本文围绕高中历史新教材这一话题进行讨论,以即将用的新教材人教版的《中外历史纲》要为例,阐明新教材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教材;研究;应用;分析引言: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高中历史教材也有了实质性的改变,新教材内容、形式都与传统教材有明显的差异,从传统的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三大必修选块改和六个选修模块,在模块之下又分社若干专题阐述。

《中外历史纲》采取通史形式编写,历史线索较为清晰,有利于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时空理解。

1.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新课标背景下,《中外历史纲》最大特点即编写体例上有了实质性的改变,主线清晰分明,适用于培养学生主体地位。

其从原有的思想、经济、政治三大板块以及每一板块内容都科学、合理引用了诸多经典历史事件点明、表现了历史文明发展的趋势、脉络转化为通史形式,不仅清晰呈现了历史线索,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其中,经济文明的历程就是基于自然经济发展,逐渐演化为市场经济,发展至工业文明;政治文明的历程即人治发展演化至今天的法治,民众也从历史中臣民发展到如今的公民;思想文明的历程即在扬弃中进行批评和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

这些素材都为历史教师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时空理解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历史教师在开展历史课堂教学中,应明确教材内容,结合新课改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点拎线,针对不同历史事件在属性上的差异、相同,利用移植、模拟等形式进行想象、联想历史事件间的关联,同时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其综合类比和因果类比,启发学生对某些历史事件中的因果联系进行分析,进而了解事件之间存在的差异、想用,有效的推动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历史领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徘徊在历史知识海洋中,肆意畅快进行历史事件遐想,从多视角、多维度感知历史事件的真知灼见[1]。

新课改背景下关于高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的探讨

新课改背景下关于高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的探讨

新课改背景下关于高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的探讨一、历史课堂实行史料教学的必要性什么是史料?《史学概论》这样定义——史料即历史资料,反映过去发生,存在过的所有事物的文字资料和一切物品,或者说,过去遗留下来的所有文字记载和物品,都可以作为了解认识历史的资料。

史料包括三类:实物史料、口述史料、文献史料,广义上说,有助于学生学习历史的材料都可视为史料。

为什么在高中历史课堂强调史料教学方式的运用呢?1.史料教学符合历史学科与国家新课标的要求《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实验)》对新编历史教材的三维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就与能力方面,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阅读与获取历史信息,需要在中学会运用史料;而对历史事实的分析更要建立在史料的搜集、甄别与运用上。

就教学过程与方法方面,课标提出了“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等要求。

“探究学习、独立思考”,需要建立1/ 5在对历史本来面貌的认识的基础上,特别需要进行史料教学;而“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更是对教学中史料的运用提出明确和更高的要求。

从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表述中,不难看出,善于运用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

2.史料教学符合新课改与新高考的要求在推进历史课程改革进程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理念,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突出,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要上一节既符合新课程理念又落实新课标要求的有特色的历史课,如果不在史料的运用与史料分析解读上下功夫就很难完成这一任务。

任何一节历史课,都离不开史料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史料教学运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与无效。

从近几年来的历史学科高考命题改革来看,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考查目标,史料分析的色彩和比重在试卷中也越来越显著。

钻研新教材 用好新教材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使用的若干建议

钻研新教材 用好新教材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使用的若干建议
新教材不仅在内容上有所创新,而且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教师 应当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 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应 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使历史学习更加生动、形 象。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积极参加课外阅读
三、积极参加课外阅读
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拓展阅读内容,如历史地图册、名人传记等。这些内容 不仅有助于扩大我们的视野,提升知识水平,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 知识点。因此,我们应积极参加这些阅读活动,将教材与拓展阅读内容相结合, 深化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 自主寻找和学习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和自主学习能 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 生参与实践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剧表演、历史问题研究、历史博 物馆参观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体验历史,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 历史素养。
五、充分利用教学评价改进教学 质量
五、充分利用教学评价改进教学质量
一、全面理解新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全面理解新教材的编写理念
新教材的编写遵循了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 社会责任感。因此,在使用新教材之前,教师首先要全面理解其编写理念,明确 教材的目标和要求,从而为教学工作提供清晰的方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深入解读每一个历史专题
二、深入解读每一个历史专题
谢谢观看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 力表现,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教学质量。对于新教材的使用, 教师应当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教材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高中历史教材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高中历史教材的改革与创新研究近年来,高中历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通过对历史教材的改革与创新,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探讨高中历史教材的改革与创新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第一方面,高中历史教材的改革与创新可以加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传统的历史教材注重事实和事件的记载,很少涉及到历史的内在逻辑和背后的价值观。

而新的教材则更加注重解读历史事件的背后因素和文化脉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历史进程中的道德抉择。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够从历史教育中获得人文关怀和历史责任感。

第二方面,高中历史教材的改革与创新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传统的历史教材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解读,很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而新的教材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思辨。

同时,教材中也加入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讨论,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方面,高中历史教材的改革与创新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历史教材注重对历史知识的灌输,鲜有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

而新的教材则更加注重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多学科的融合和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历史课堂上引入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多样化的教材,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第四方面,高中历史教材的改革与创新可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传统的历史教材注重对本土历史的传承和宣传,很少涉及到国际史和跨文化交流。

而新的教材则更加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加强跨文化交流。

通过引入国际史和世界历史的教材,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和其他文明的成就,增强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总之,高中历史教材的改革与创新对学生的教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钻研新教材,用好新教材——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使用的若干建议

钻研新教材,用好新教材——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使用的若干建议

钻研新教材,用好新教材——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使用的若干建议发布时间:2021-04-12T13:42:12.40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期作者:孙扬[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新课改下的新教材得以衍生。

而历史作为高中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让学生学好历史至关重要。

孙扬枣庄八中东校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新课改下的新教材得以衍生。

而历史作为高中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让学生学好历史至关重要。

因此,教师应积极地钻研新课改的历史新教材,使新教材能够充分发挥出育人的作用,为学生的历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教材;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统编高中历史教材已经被运用到高中历史教育中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传统的高中历史统编必修教材,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历史学习需求,难以实现历史的育人价值。

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应站在学生的学习角度,积极地钻研适合学生发展的历史新教材,进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教材,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与掌握历史知识的本质,进而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的良好发展。

一、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使用价值在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都是单一地为学生讲解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这使得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无法真正理解历史中的知识,实际上的历史学习效果较为低下,并不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与发展。

而且教师这种错误的“教教材”的传统理念,难以给予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与文化知识教育,学生自然难以从历史学习中学习到正确的历史文化与思想知识,这就失去了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历史教材的使用价值与方式,积极思考如何让学生“高效学习”的问题。

将历史新教材的作用充分发挥到课堂中,正确地使用历史新教材,使得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历史新教材的知识,并使教师能够系统化为学生讲解历史知识,确保高中历史教师运用历史统编教材的实效性,有效实现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使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历史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解读国办高中改革意见,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国务院办公厅昨天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就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今天上午,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就《指导意见》内容进行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指导意见》提出了1个总体目标: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

还提出了6个具体目标,包括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培养
强化对学生爱国情怀等评价
在构建全面培养体系上,要强化综合素质培养,针对育人薄弱环节,改进科学文化教育、强化体育锻炼、加强美育工作、重视劳动教育,着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同时,拓宽实践渠道,健全社会教育资源有效开发配置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打造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

意见强调,要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从学校实际出发,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和实施办法,客观真实、简洁有效记录学生突出表现,强化对学生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体质达标、审美能力、劳动实践等方面的评价。

课程
新教材编写修订工作已完成
《指导意见》提出,结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完善学校课程管理,加强课程实施监管和学分认定管理,落实好国家课程方案,确保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

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目前已完成新教材的编写修订工作。

据介绍,教育部组织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修订,统编语文、历史、思想政治三科教材,修订其他非统编学科教材。

教材优化了课程结构,考虑到高中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及高考要求,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了课程的选择性,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

在课程标准上,修订了语文等学科17个课程标准,新研制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3个课程标准,共计20个课程标准,主要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两部分内容。

教学
推进选课走班减少统考统测
意见强调,要有序推进选课走班:首先,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因地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其次,指
导学校制订选课走班指南,开发课程安排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

另外,针对实施选课走班后学生管理难度加大,强化了任课教师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自主管理作用,加强走班教学班级管理和集体主义教育。

同时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加强实验教学,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优化教学管理,针对一些学校存在的抢赶教学进度、超课标教学、日常测试频繁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完善教学管理规范、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禁组织有偿补课、减少统考统测和日常测试。

高考
素质评价作为招录重要参考
在总结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指导意见》分别对加强和改进考试、命题与招生等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是规范学业水平考试,明确省级统一组织实施的合格性考试应安排在学期末,高一年级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的科目原则上不超过4科。

高校招生录取所需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实行选择性考试,由省级统一组织实施。

二是深化考试命题改革,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和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促进教考有效衔接。

三是稳步推进高校招生改革,加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能力建设,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基本需要,不断完善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并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