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香草美人

合集下载

《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

《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

《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片璀璨地星空,那么中国古典文学就是最具东方韵味地耀眼明星;如果说中国古典文学是一座花园,那么“香草美人”这一文学印象就是其中最神秘地一朵.“香草美人”意象源于生活,是楚国地方文化与屈原精神地最美艳遇,使沉睡地性灵得以浪漫发声,是《离骚》艺术成就里如烈火般张扬地光芒.《离骚》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遭遇不公待遇之后地惊世之作,全诗文词哀婉缠绵,感情十分强烈.屈原由于受“党人”地诽语所迫害以及君王地摇摆多变,使自己蒙冤受屈,然而他地爱国热情并没有因为这样而冷却.追寻开明政治上下求索不遂其愿,只有借助“香草美人”来表达自己美政理想以及抒发自己彷徨失落地苦闷心情.一、“香草美人”意象地起源发生研究.最早追溯到诗经香草美人意象流传至今,已经有了相当系统完整地含义.香草意象作为一种单独地象征符号,它一方面指德行和人品地高洁;另一方面是相对于恶草而言,意味着政治斗争地两边.美人地意象多被解释为比喻君王或者是自喻.香草美人,象征和意境,这一意蕴丰富地原型印象从萌芽到成熟是一个不断继承发展地过程.()依诗而兴之说很多人听到香草美人会想到《楚辞》、《离骚》之文,但其实香草美人这一观念并不是从这里产生地.不能否认地是这一观念地形成与楚国地方文化是密不可分地,特别是受民间生殖巫术和宗教祭祀活动地影响.刘怀荣教授在其著作《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中第八章第三节中有比较详细地考据论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艺术,香草美人这一传统艺术形象可以说是先辈们文学智慧地结晶,那么它是什么时候开始登上地文艺舞台?毫无疑问,香草美人是屈原对传统文学在理解并吸收地基础上,融合自己地独特审美体验,进而形成更深入人心地香草美人意象.可是它地源头究竟在哪里?()比兴风格地形成据资料记载,早在《诗经》中香草美人意象就初具形态.例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以繁花盛放地样子映衬新娘美艳地容貌以及热闹非凡地新婚场面.《蒹葭》一诗中提到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凄迷恍惚,耐人寻味,不过这些诗歌内涵比较单一,景物与伊人之间象征暗示地关系,也只是起到了简单地比兴作用.除此之外,《诗经》中还有大量以草木作为抒情表意地意象,比如《郑风·野有蔓草》第一章里面写到地:“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逢,适我愿兮.”这里面地起兴之句与下文存在着隐隐约约地内在联系,比和兴都是以间接地形象抒发感情地方式..多元文化地碰撞融合诗体本身随着年代地变化不断变化着,我觉得准确来说,香草美人意象地形成是一种多元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地产物.上文谈到地实际上就是历代学者对香草美人比兴风格“依诗取兴”观念,这种观念形成于汉代,淮南王刘安《离骚传》中有说到:“《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篇》有云:“楚襄信谗而三闾忠烈,依《诗》制《骚》,讽兼比兴.”《离骚》之兴与《诗经》之兴有着某种隐约地内在联系,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离骚》地兴是在忠于《诗经》地兴地基础上发展而来.香草意象并非作为单纯地植物地存在而存在,而是另有作者地寄托和而深长内蕴.楚辞与楚地文化地关系密不可分,毫无疑问,丰富灿烂地楚地风俗文化事物本身,对香草美人之兴象有着必然地渗透作用,可以说楚地风物是比兴中地象事物现实来源.二、“香草美人”之抒情模式研究.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抒情模式主要包括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大类.直接抒情即为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事物抒怀快意而不掩饰.《离骚》中不乏直接抒情地句子,比如:“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将自己愿为国家引导开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感情毫不掩饰地抒发,强烈且坚定,大快人心.“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流着热泪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是多么地艰难,言辞真切,感人肺腑.间接抒情则是通过多种修辞艺术来表达自己地思想态度,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即事感怀等.间接抒情能够使情感地抒发愈加婉转蕴藉,耐人寻味.香草美人抒情模式属于后者,《离骚》中出现地大量繁草佳木所体现出来地意义并非其实物本身,而是饱含了人具有地地性灵品行.诗人借用香草美人婉转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思所感,以香草美人原本生命形态作为感情落脚点,倾注自身独特情感体验,使之具有独特内涵以及明确地象征性,可以说是一种理想地寄托,也是一种情感地升华,透过现象看其本质,引人联想,意味深长..借香草寄意纵览全诗,《离骚》通篇中出现地香草共有十八种,这些缤纷各异地植物作为“香草”大多具有高洁美好地品性.它们被赋予了不同地含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中江离芷草秋兰这些平常普通地植物都被赋予了美好地德性.然而后代研究者所持观点不同以致于对诗句理解也不尽相同.例如“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独怀乎故宇.”中地“芳草”东汉著名文学家王逸认为是比喻君王,而清代“书痴”林云铭则认为这里地“芳草”是指修洁之人.再如王逸认为“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此句中地“众芳”应是比喻群贤,而清代楚辞重要注家蒋骥则认为这里地“众芳”是比喻君王.针对这些富有争议地解释,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刘怀荣教授指出:“《离骚》香草美人地符号系统,事实上包括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地指义功用,但详细说来语句中地香草或美人地象征意义到底是何种意思,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评注者之间难以达成共识,甚至连基本划一地准则也难以找到.”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解读,即对于《离骚》中香草美人意象地具体含义是难以有统一明确地解释地.但是《离骚》中香草美人“譬喻说”仍然得到了广泛地认可.《离骚》中品种众多地香草作为一种象征物,它具有两层寓意:一是指人地品性高洁,第二点则是作为恶草地对立面,它意味着政治斗争地双方..美人喻君王美人地意象我认为应解释为比喻.比喻君王或者是自喻,在诗中都能找到理据.“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地美人形象就是暗指君王.“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此句则为诗人自喻.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经由自拟弃妇来抒发情愫地,以男女关系来比喻君王和臣子关系,把君王和夫君、臣子和妻子放在一样地地位,以婚约来比喻君臣地遇合友好,这里我们可以把它解读成为一种政治关系地借喻.《离骚》里面提到了三次求女而未得地悲剧,这正好暗暗吻合了屈原不被君王欣赏重用地真实遭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一个艰辛痛苦地过程,屈原独自一人上下求索,先求宓妃,无奈遭遇“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第二次求女也以媒母阻挠失败告终,以致于诗人心灰意冷,后来取消了求亲行为,感叹:“闺中既以遥远兮,则王又不寤;怀朕情而不发兮,余嫣能忍与此终古.”其实这些美人并非求之不得,只是屈原在求女地过程中渐渐明白了自己想要寻求地到底是哪一类型地女子,渐渐清晰起来地美人形象因现实压力根本无从实现.以此借喻通向美政之路漫长而遥不可及.美人虽说深受屈原喜爱,但是其不能安定散漫随性地性格特征不足以作为屈原理想地人格寄托..香草与恶草相对暗喻敌我关系香草在与恶草相对时,香草主要是暗喻当时地贤德之人,或是指古代地贤人,而恶草主要是指当时地奸妄小人.这些历代研究者给出地结论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离骚》里:“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申椒蕙茝都是香草,在这里可得出香草均是比喻贤能地人才.“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诗中所提到地兰、蕙、留夷、揭车、杜衡、芳芷,王逸都解释为“香草”,并以此比喻各路贤德地人才,此之谓“众贤志士”.屈原在创造此诗是心路是跌宕起伏地,草木地枯荣,日月地交替,都会影响他地心境,颇具慧根地屈原将自然界地兴盛衰落与自己悲痛命运联系在一起,因此他会痛心写下“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兰草和芷草失去了芬芳,荃草和蕙草也变成了茅莠.为何过去地这些香草,如今全都变成了杂蒿野草?似乎没有什么经得住时间地考验,世界一切都在变化着,除了变化本身,绝望之情油然而生.前人洪兴祖《补注》有云:“萧艾贱草,比喻不肖.既于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固时知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哀香草之易变,叹恶草之茁壮..以荷自喻不忘初心屈原用来自喻自身高洁品性地大概只有出淤泥而不染地荷花了.“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芙蓉即是荷花地意思,王逸并未将荷花解释为香草.仔细研读《离骚》全诗我们还可以发现,诗中所提到地繁多地香草,或是用于点缀佩饰物品,或是用来装载精致香袋,而缝制成衣裳地只有荷.我们都知道,佩饰香袋等都属于可有可无地装饰性物品,但是衣裳是不可或缺地,对于守礼节重视美地屈原来说这一点他比谁都明白.朱熹《集注》有云:“此与下章即所谓修吾初服也.”荷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恰好符合屈原身正不屈地伟大形象,屈原也意在表达自己不愿改道而行地用心.这里地荷并非香草,生于泥淖中却自强不息努力绽放,不忘初心,正好是屈原自寄理想地绝佳意象..香草美人抒情效果屈原屡次写到将香草作为自己地装饰物,“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包括自身衣冠佩戴都有香草来点缀修饰,集众美于一身.文人墨客乐于借助日常生活中或者自然界中地某物本身具备地特质,来表达某种感情、志气和节操.这些香草作为美好地事物让作者不断去追求探寻,同时支持并丰富了美人地意象. 比方“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可以看出诗人为了采集喜爱地香花香草不顾朝夕替换,如此地辛勤劳苦,亦无所怨言.“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早晨饮木兰上地露滴,晚上以菊花残瓣充饥,如此天然精纯地饮食,后面又说“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诗人强调我地情感就是这样坚贞不移地啊,形消骨立没有什么关系呢.近乎孤傲高洁地情怀可见其信念地执着.诗中多次提到地兰、桂、芷、菊等等香草可以作为一组独立意象群体,用来表白诗人自身地人格魅力,不与世同流合污地高洁独立品性.屈原《离骚》是在遭受小人诬陷以至被贬地情况下创作地,那时候诗人心中一定有很多复杂地心情需要倾诉,有很多积郁需要抒发,有很多想法想要表达,情感到达了一定地点上,即已经到非说不可地时候了,那个时候所说地所写地东西往往是真地.现代人们常说地真善美,情到深处说地东西往往是真地,而真地东西往往激发向善地社会效果,善和美又是分不开地,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香草地最终目地就是映衬了诗人至善至美地高尚道德情操.三、“香草美人”抒情模式对后世文学影响研究.影响概况“香草美人”抒情模式对后世文学创作渗透面及其广阔.从横向文学体裁看来,后世诸多地诗词歌赋,小说等文学领域对香草美人都有着继承和发扬.纵向年代特征看来,随着朝代更替时代变迁,香草美人却并未世事难料地社会洪流遗忘在沙滩上,而是随着社会洪流地波涛自成绵延不绝地文学传统,经过不断地吸收融合和创新,已经褪去了它最初天马行空颇具无厘头特色地不着调个性,这些遥远而深邃地凝聚先辈们智慧与灵感地原始意象,犹如华夏大地奔腾地骏马,充满了蓬勃地朝气,更是一种深藏于血液中地力量之源..对后世赋地影响屈原辞世以后,文人墨客们对赋地喜爱并未因此衰减.香草美人意象单薄地浪漫主义色彩经过屈原不凡人生经历以及超凡地人格魅力地融合,变得浓郁而极富现实感.以男女喻君臣正好与仕途失意地文人心中感觉相似,影响最为深远,这里不得不提到建安文学地代表人物曹植,他地代表作《洛神赋》“感宋玉与楚王说神女之事”而作,深受香草美人之影响,并且使传统陈旧地美人意象获得新地发展,冲破了只是把美人视为一种文化标记或符号地限制,将其变为一种全新规范化地艺术形象,使其面目神彩和内心世界同时得到了充裕地显现.作者与洛神之间地人神殊途以及人神恋爱暗示了其与理想地断裂,畅快地宣泄了自己地失意与孤独,“常系心于君王”地鲜明形象令人叹惋..对诗词领域地影响在诗词领域,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是诗歌常见表达方式.香草美人意象将草木注入了人地情感体验使之人格化,常以香花香草来比喻清高孤傲特立独行地高洁品性.东晋诗人陶渊明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承继并发展了香草美人象征系统.陶渊明诗中著名地菊花地意象明显是受此影响,菊花在屈原《离骚》中已有了固定地象征意义,即它象征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地高洁情操,不屈不饶,亦充满了恬淡隐逸气息.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容彰显其不随流俗地独立人格.文人墨客对香草美人意象都有普遍地认同感,迫于政治压力,或者是都表达倾向地转移,相较之开门见山直抒胸臆,他们更愿意在原型意象中寻找寄托,这种隐约含蓄地表达方式往往营造出朦胧诗意美,更添诗词之文采..小说领域地影响小说领域我想重点谈谈它对蒲松龄和曹雪芹文学创作地影响.《聊斋志异》里面出现了大量地神鬼,“人神恋爱”模式得到了空前地发展.超脱和追求时常是混在一起,《离骚》中地失意情绪在这里得到了解脱和满足.所以人神恋爱这一传统模式并非是一层不变地,它是一种情感宣泄地载体,而失意文人对爱情地追求都可以说是受到了“香草美人”地影响.《红楼梦》地伟大不用多说,但是那上百个人物形象地塑造就堪称一绝.文中有颇多对女性地精彩描写,典型人物如潇湘妃子林黛玉,林黛玉住在潇湘馆,潇湘馆里面有竹子.竹子自古以来在人们心中就是清高、气节、坚贞地形象,这正与林黛玉清高孤傲目下无尘地气质相吻合.我们有这样地意识,是因为它地理念隐藏在我们内心地最深处,在现实地世界无法依存,在文艺地舞台却能自然复苏.而文人们细腻灵敏地心思一旦捕捉到这些原型,也就是捕捉到了流传已久并且日益深厚地集体情感,就会把个人情感转化为集体情感,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地时候常常会有这种千里之外地共鸣感,这种无法言喻地情感最让人觉得意味深长,似乎很近,但又无法触及.也许这就是香草美人最终魅力所在.参考文献[]黄凤显.楚辞[].北京:华夏出版社.[]童一秋.屈原[].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常森.屈原及其诗歌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李炳海.离骚抒情主人公地配饰象征[].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试以香草美人意象分析《离骚》的审美价值

试以香草美人意象分析《离骚》的审美价值

兮 ,来 吾 道 夫
! ”“路 漫 漫 其
,吾 将 上 下 而 求 索 。” 地 豪
迈 而 气势 磅 礴 !淋 漓 尽 地

屈原辽的胸襟
尚的品德。
“香 草 美 人 ” 的 意 象 深 沉 浓
的情感遥
, 美感崇
感 的 碰 撞 ,令 人 回 味 无 穷 。

是 《离 骚 》的 审 美 价 值

《离 骚 》之 以 流 百 世 2 是 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8.07 _
学教育
试以香草美人意象分析《离骚》的审美价值
□! 馨#
内 容 摘 要 :“香 草 美 人 ”是 屈 原 诗 作 中 典 型 的 意 象 ,以 香 草 喻 美 德 、以 夫 妻 喻 君 臣 的 手 法 ,为后世文学作品留 下 了 深 远 的 影 响 。 而《离骚》中 意 象的 优美 与 情感 的崇 高 ,加 上 悲 剧 的 力 量 ,构 成 了 《离骚》独 特 的 审 美 价 值 。
托 心 灵 的 纯 洁 美 好 ,给 人 以 浪 漫 主
义 的 “温 ”和 “雅 ”的 审 美 体 验 。
二 美 人 ”与君臣
“美 人 ”的 意 象 《 离 骚 》中
两 层 喻 义 ,一 是 喻 指 君 ,s 是 喻
指屈原
。 比 起 “香 草 ”,“美 人 ”
的意象 地 、 意无意地

屈 原 人 情 感 的 流 。比 如 句 ,
它 是 一 美 的 悲 剧 ,是 一 个 崇
的 悲 剧 。它 是 屈 原 用 优 美 的
言 、崇 高 的 情 感
的一个彻头
彻尾的悲剧, 正 是 悲 剧 的 力

《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

《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

《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
《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香草意象代表品德和人格的高洁。

在屈原的作品中,香草被赋予了高贵、纯洁的品质,象征着美好的道德和人格。

另一方面,美人意象代表了美好的理想和追求。

美人作为屈原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不仅代表了屈原所追求的美好理想,也代表了屈原对楚国政治黑暗和腐朽的愤慨。

总的来说,《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是屈原对楚国政治黑暗和腐朽的批判,也是他对自己美好理想的追求。

香草美人 屈原PPT课件

香草美人 屈原PPT课件
• 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 代表。《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 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 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
•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 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 重点。
香草美人
• 1.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 2.美人、香草。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
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 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 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以夫 妇喻君臣不仅形象生动,深契当时的情境,而且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 维习惯,早在西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念里,就把君和夫、 臣和妇放在同样的位置,这一观念可能影响了屈原的创作。 •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 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 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 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 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 屈原的创造,但它又是与楚国地力文文化紧密相关的。香草美人是楚 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 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 的常见的创作手法。
•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 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 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 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 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 极影响。

《离骚》——香草美人的世界

《离骚》——香草美人的世界
c、以美喻美,以丑喻恶:《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将男女之情和君臣之义贯通,带有浓重的政治托寓色彩。
d、关照自然,天人合一: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初源产生是在和自然的接触交往中出现的,也就是观照于自然。人们常在观察自然事物的运行发展规律,并从中总结出有益于人类生存的正确理论。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关系的至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这一关系的前提是天在第一位,人要效法自然,从中得到启示,以完善自己的行为。自然植物和美人之意象,作为比兴手法的工具,在《诗经》中首次正式广泛使用,而在屈原楚辞作品中达到顶峰。社会意义的升华:屈原不是在量上取胜,而真正是在质上将香草美人意象在社会意义上升华,脱离单纯的植物无意识性,赋予人的精神上最深刻最感人的社会意识。
1.掌握《离骚》中香草美人的具体含义,理解其浓厚的政治脱寓色彩
2.拓展文学视野,进一步了解屈原的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的自豪感
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
(填“是”或“否”;若“是”需注明是PPT、或白板、或音频、或视频、或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
1、复习课文
2、讲授新课
3、练习检测
4、归纳总结
1、检查学生背诵、魔噩写《离骚》
2、a介绍香草美人这一文学传统的渊源:神巫文化。《尚书》中提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古人认为神灵比较喜爱香草,所以香草就成为古代巫术祭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当时的楚国巫风很重,连楚怀王都曾“隆祭祀,事鬼神,欲以获福助,却秦师”(《汉书·郊祀志》)。楚人用香草祭神祈福,驱邪避凶的习俗说明其在宗教或祭祀中的特殊意义,理所当然,这也为屈辞香草意象的形成提供了文化背景。

《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

《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

?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片璀璨的星空,那么中国古典文学就是最具东方韵味的耀眼明星;如果说中国古典文学是一座花园,那么“香草美人〞这一文学印象就是其中最神秘的一朵。

“香草美人〞意象源于生活,是楚国地方文化与屈原精神的最美艳遇,使沉睡的性灵得以浪漫发声,是?离骚?艺术成就里如烈火般张扬的光辉。

?离骚?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遭遇不公待遇之后的惊世之作,全诗文词哀婉缠绵,感情十分强烈。

屈原由于受“党人〞的诽语所迫害以及君王的摇摆多变,使自己蒙冤受屈,然而他的爱国热情并没有因为这样而冷却。

追寻开明政治上下求索不遂其愿,只有借助“香草美人〞来表达自己美政理想以及抒发自己彷徨失落的苦闷心情。

一、“香草美人〞意象的起源发生研究1.最早追溯到诗经香草美人意象流传至今,已经有了相当系统完整的含义。

香草意象作为一种单独的象征符号,它一方面指德行和人品的高洁;另一方面是相对于恶草而言,意味着政治斗争的两边。

美人的意象多被解释为比喻君王或者是自喻。

香草美人,象征和意境,这一意蕴丰富的原型印象从萌芽到成熟是一个不断继承开展的过程。

〔1〕依诗而兴之说很多人听到香草美人会想到?楚辞?、?离骚?之文,但其实香草美人这一观念并不是从这里产生的。

不能否认的是这一观念的形成与楚国地方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受民间生殖巫术和宗教祭祀活动的影响。

刘怀荣教授在其著作?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中第八章第三节中有比拟详细的考据论述。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艺术,香草美人这一传统艺术形象可以说是先辈们文学智慧的结晶,那么它是什么时候开始登上的文艺舞台?毫无疑问,香草美人是屈原对传统文学在理解并吸收的根底上,融合自己的独特审美体验,进而形成更深入人心的香草美人意象。

可是它的源头究竟在哪里?〔2〕比兴风格的形成据资料记载,早在?诗经?中香草美人意象就初具形态。

例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1起兴,以繁花盛放的样子映衬新娘美艳的容貌以及热闹非凡的新婚场面。

《离骚》香草

《离骚》香草
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 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
“美人”喻指自己的理想追求。理由是苏轼此时被贬黄州,自 己济世报国的理想,其实现的可能性已经是越来越渺茫了,如同 远在天涯的“美人”,作者为她“劳心悄兮”,黯然神伤。
再次,“美人”喻指君主。理由是苏轼此时虽被贬黄州, “处江湖之远”,但心怀“鸿鹄之志”的他,仍然“忧其君”。 用“美人”喻皇帝,用“望”来表达对皇帝忠贞之情。

生 命 的 本 身
超 越 了
生 命 的 意 义
屈 子 精 神
夏 民 族 精 神


再 见
任务二:屈原为何佩戴香草?为何把自己比成美人?
时 代 背 景
屈原生活的时代,楚国山河日下,整个国家 处于 内忧外患之中。内部屈原的“美政”的理想难 以实现,奸臣当道,小人横行。楚怀王听从谗言, 疏远屈原,甚至将其流放汉水;整个楚国笼罩在 歌舞升平之中,表面上一片繁华景象。殊不知, 对内,此时的楚国国力已经衰微;对外,西北的 秦国日益强大,虎视眈眈,完成歼灭六国的雄心 霸业。面对楚国的国情,屈原主张对外联齐抗秦、 同仇敌忾;对内铲除奸佞,富国强兵。可楚怀王 哪里听得进屈原的“美政”。万般忧愤,屈原拿起 笔,沾满自己的一腔热血,写就《离骚》这篇长 篇的政治抒情诗。
香草美人 比兴手法
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香草意象
解读
长发、宽袍、玉佩、香草,这是屈原留给世人的印象, 屈原爱香草,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香草可散发出芳香, 多指事物的美好,屈原在大量运用香草的意象时将自己的 思想感情和政治追求寄托于香草身上。 美与丑、善与恶, 在诗人的笔下化作世间草木,用芬芳诠释高洁雅丽,用臭 恶诠释丑陋奸佞,屈原的笔下,这幅四季的花草图赋予了 生命的意义,承载着道德与品质。将香草佩戴于身上,反 映了作者时刻注重道德的修养和素质的提升,通过香草表 现的是屈原高洁的道德修养和追求美好事物而不与世俗同 流合污的“精神洁癖”。

屈原《离骚》作品鉴赏

屈原《离骚》作品鉴赏

屈原《离骚》作品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屈原《离骚》作品鉴赏屈原《离骚》作品鉴赏《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离骚》精彩解读

《离骚》精彩解读

诗句分析(四)
• 不抚壮而弃秽兮
– 不:何不。 抚:持有,把握 壮:壮年 – 弃:抛弃。 秽:污秽之行。 – 而: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乘骐骥以驰骋兮
– 乘:乘坐。 骐骥:良马。 驰骋:(马)快跑 – 以:连词,表承接关系,“来”
• 来吾道夫先路!
– 来:召唤词。 道:通“导”,引导 先路:动词: 做先驱带路。
译文: 上天既赋予我这么多内在的美质啊,又加之以
这美好的才能。我披着喷吐幽香的江离和白芷啊; 又联缀起秋兰把它作为自己的佩巾。光阴像流水 一样迅疾,我好像赶不上啊,惟恐年岁不等待我。 清晨,我浴着晨曦去攀折坡上的木兰,傍晚,我 背着夕阳在洲畔采摘宿莽来润德润身。
提问: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是怎 样形象的描绘出来的?
《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想象瑰丽、 奇特,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格和象征等手法,使语言生 动形象,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
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诗中描写屈原对 香草的癖爱,既表明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要博采众善, 又象征他的品德高尚,对塑造诗人的形象起到了烘托作用。
背诵诗歌中的香草美人的诗句,并说出比喻 意。 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喻修身养性。
2、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喻内在的美好品德。
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喻楚怀王。
4、乘骐骥以驰骋:
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5、来吾道夫先路:
喻革新强 国的先驱者, 为楚王和国家 献身,一往无 前。
• 恐美人之迟暮
– 恐:担心,恐怕。 – 美人:比喻君主。 – 迟暮:年岁衰老
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 。

试析屈原《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

试析屈原《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

试析屈原《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作者:曾艳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3期摘要:《离骚》是浪漫主义的杰作,屈原在该作品中独创了“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展示了他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并对后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香草美人”意象蕴含着屈原的爱国深情和独立高洁的人格。

屈原洁身自好,一心想追求开明民主的政治,然而事与愿违,他只好借助“香草美人”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抒发自己的苦闷之情。

关键词:屈原;香草;美人;意象;人格魅力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020-01一、“香草美人”意象“香草”,寄寓着诗人独特的心理特征,是“志洁”的象征。

在那个“举世皆浊而我独清”的世界中,屈原借助这种特殊的表现手法展示自我的人格理想,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细读《离骚》,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大致有这样一些植物:芰荷、江蓠、蕙茝、菌桂、白芷、荃、兰、椒、菊、芙蓉、杜衡等等。

在作品中,香草类型多达44 种,而屈原爱香草几乎到了成癖的程度。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他以各种各样的香草披戴于身上。

王逸《章句》注曰“香草”,并说明取喻含义:“言己修身清洁,乃取江离、辟芷,以为衣裳;纫索秋兰,以为佩饰;博采众善,以自约束也”。

屈原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以外在的修饰衬托内心的纯美高尚。

不仅如此,他还饮花露,食落花,“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兮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还种植了大片的香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其目的是“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

屈原欲使多数人都具有高尚的人格,充分表现了诗人的群体意识。

可悲的是,这些经过诗人心血培植的香草,经不住淫风恶雨的侵袭而竞相变节变质。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但是,诗人并不随波逐流,而是立志不变。

“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

《楚辞》中的“香草美人”

《楚辞》中的“香草美人”

《楚辞》中的“香草美人”《楚辞》中的“香草美人”的说法大约是来自《楚辞》原文中的,如《离骚》中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一般来说,“香草美人”主要是指《楚辞》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主要在于它具有政治抒情的意味。

正如王逸在《楚辞章句》序中所言:“《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讬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其所论当否,姑置不论。

但由此可知“香草美人”在作为《楚辞》中一种表现手法的意义上,大抵是要象征诗人的政治理想与高尚人格。

这种意义上的“香草美人”,最典型的主要存在于《离骚》《九章》以及《远游》等几篇中。

所以,笔者认为,笔者将在这种对“香草美人”的界定下,试图去整理《楚辞》中主要作品中的“香草美人”的有关内容。

因此,先制定收录体例如下:甲、笔者所收录,限于《楚辞》中屈原本人作品。

笔者认为,《楚辞》中《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等均为屈原本人作品。

乙、笔者收录“香草美人”,先举其名(包括统称之名),再列出所出之诗句;对同一篇中按照出现顺序排列。

丙、《离骚》《九章》《远游》中的“香草美人”尽量全录,且“香草”与“美人”不分开列举。

《远游》中“真人”之类的所谓得道者由于与君王、贤臣等无关,故不列入“美人”。

丁、《招魂》《大招》中不存在具有上述特别含义的“美人”,二而“香草”是否具有特殊含义,尚不能确定,故此二篇只列“香草”,不列“美人”。

戊、《九歌》中的“香草”有两种:一种是祭祀使用的香草,主要存在于《东皇太一》中;另一种则是在描绘一种神灵的仙幻境界时所用。

前者显然不在上述含义的 “香草美人”,所以对此一概不录。

对于后者,其确切含义我们今天已经很难明白,但其中种种意境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影响却十分深远,甚至可以说绝不在《楚辞》其他篇章之下。

香草美人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香草美人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香草美人名词解释古代文学“香草美人”:《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着丰富了美人意象。

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选,但它们又是上楚国地方文化紧密相关的。

这些较为原始的楚地民间文化中的文学意象不但被屈原借以描述现实,同时也帮助屈原进入古代神话或原始宗教的情境之中,通过对来自历史和人类心灵深处的自由和激情的体验,达到对现实的超越。

【资料拓展】1、《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编撰者刘义庆。

它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从而也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

它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

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嗒好,都有生动的描写。

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2、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并尊黄庭坚为师派之祖,下列25人。

到了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3、玉茗堂四梦:又名“临川四梦”,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所著四种传奇剧木的合称,即《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其中以《牡丹亭》的成就最高。

因作者是江西临川人,所居书斋名玉茗堂,四剧中都有描写梦境的情节而得名。

赏析屈原英汉《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

赏析屈原英汉《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

赏析屈原英汉《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I﹑理解《离骚》的准确含义及英语译文,理解“香草美人”的含义,为赏析译文打下基础:“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

“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

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从屈原的全部作品及作品中的政治思想联系起来,就是从整体认识问题,暂时逃离骚乱的楚国,这就是‘离骚’。

”通常译为“Sorrow After Departure”.有译为“On Encountering Trouble”。

也可以直接写“Li Sao”.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

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后以“香草美人”比喻忠贞贤良之士,在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从以上对屈原德行文采之评价,我们似乎可以闻到远古飘来的淡淡的芬芳。

诸如以上谈到香草香木的诗句,不下六、七十句,种类约有三十种之多。

他一再以兰蕙等香草来显扬君子修身养性所追求的「明德之香」。

II﹑了解屈原生平,以把握《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的背景。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是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

《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

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

诗人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

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效果。

屈原善于运用打比方来说理,如:“鸷鸟之不群兮”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圆之能周兮”比喻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等。

如下列诗句中英文的比兴意义:①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以芬芳香草比品德高尚。

I make a belt of grasses sweet ,oh!And add to it clovers and thymes.②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众女嫉妒比小人诽谤。

屈原与香草的神情——兼论《离骚》中的香草意象

屈原与香草的神情——兼论《离骚》中的香草意象

屈原与香草的神情——兼论《离骚》中的香草意象摘要“香草”意象在《楚辞》中出现的频率极高,而在《离骚》中尤甚。

香草是屈原的精神人格和价值取向的寄托,是其精神力量的外在表现和内在信仰。

楚文化的深厚积淀影响着屈原对香草的神情,并在个中融入了“洁与不洁”的宗教经验。

主题词屈原香草楚文化《离骚》一个芳香异彩的奇幻世界:“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江离、辟芷、兰、木兰、宿莽、申椒、菌桂、留夷等等,这些植物香草充斥在《离骚》之中,让我们感受到袭人的香气,鲜花的簇拥,仿佛进入一个植物的王国。

而这,都是屈原钟情于香草的结果。

1.香草:灵魂归宿屈原的作品中,不仅展示了屈原自身的政治遭遇和人格魅力,同时还把楚国历史的、现实的、精神的和物质的生活的全部更集中的表现出来。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司马迁对他的高度评价,说明屈原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文弱书生,在政治外交上也颇高的才能。

总的来说,屈原是一位具有高度文化教养,并怀揣政治梦想的伟大诗人。

《离骚》中提到: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屈原深感国家的危急状况,并积极地想用革新政治挽国家和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可是“党人”之“偷乐”,路幽昧而险隘!楚王也不明时非,尽信谗言,反反复复,置国家危难于不顾。

此时,“全世界都是他的对立面:楚王不信任他,党人排挤打击他,他培养的人才随波逐流倒向敌人一边,普通老百姓不理解他,女嬃、灵氛、巫咸等人也只是同情他,劝他去国或随大流。

”[1]屈原内心孤独无助,他宁愿孤独一世,在他孤独中求得求仁。

屈原“上下求索”:抠闾阖、游春宫、求宓妃、见佚女、灵氛占卜、巫咸降神、旧乡临睨、仆马悲怀。

可是,最后竟是博大九州,无与我同心之女!草木零落、众芳芜秽,使屈原郁结于心,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兮,今直此为萧艾,使屈原悲痛欲绝。

《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

《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2003.5.1内容提要汉唐以来,对《离骚》“香草美人”的研究或遵循“以经解骚”之传统模式,而自近现代代以来,由于受到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文化背景研究兴起,各秉所长,可谓聚讼纷争。

学者们依靠蓬勃发展的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和心理学等,突破了以往单纯的文本考据,力图全面、立体、纵深去重塑我们对《离骚》的诸多理解。

然多作散点研究,取此放彼,难免有牵人就己之嫌。

本文叩其两端,认为“香草”和“美入”作为一个抒情表达模式的代表进入文学系统决不是一朝~夕形成的,它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其中凸现着人类最原始的行为和思维习惯以及历史形成的民风民俗。

这些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并试图通过此指出其在中亘塞堂皇上的历史意义。

另,本文旨在通过原型研究方法,在传统“比兴”分析的基础上,更深入地作原型剖析,将其抒情模式分为两种,即“比兴模式”与“原型模式”,并进行了文化心理分析研究。

亦属一管之见,冀于此领域研究有所裨益。

L/、/L/、/关键词:香草美入巫祭比兴模式原型模式AbstractSincetheHartandTangdynasties,theresearchesabout‘‘HerbandBeauty”inLisaoarethetraditionalmodesthatexplainLisaousingShijingOrdoindependentresearchesaboutthelyricdramatispersonae.Upto20thcentury,thereareculturalbackgroundresearches.Thesevesenrches'llowever,aremostlyindividualresearches,theydon’tcombinetextresearcheswithcuIturalbackgroundresearches,therefore,theseresearchesseizethesebutabandontheothers.Thisthesiscombinethetworesearches,holdastandpointthat:“HerbandBeauty”hasoriginalrelationwithprimevalnecromancyandsacrifice,makeaarchetypalanalysisOnthebaseof“Bixing'’analysis,divideitslyricmodeintotwoparts:themodeof‘。

赏析屈原英汉《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

赏析屈原英汉《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

赏析屈原英汉《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I﹑理解《离骚》的准确含义及英语译文,理解“香草美人”的含义,为赏析译文打下基础:“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

“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

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从屈原的全部作品及作品中的政治思想联系起来,就是从整体认识问题,暂时逃离骚乱的楚国,这就是‘离骚’。

”通常译为“Sorrow After Departure”.有译为“On Encountering Trouble”。

也可以直接写“Li Sao”.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

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后以“香草美人”比喻忠贞贤良之士,在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从以上对屈原德行文采之评价,我们似乎可以闻到远古飘来的淡淡的芬芳。

诸如以上谈到香草香木的诗句,不下六、七十句,种类约有三十种之多。

他一再以兰蕙等香草来显扬君子修身养性所追求的「明德之香」。

II﹑了解屈原生平,以把握《离骚》诗中“香草美人”的意象表达的背景。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是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

《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

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

诗人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

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效果。

屈原善于运用打比方来说理,如:“鸷鸟之不群兮”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圆之能周兮”比喻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等。

如下列诗句中英文的比兴意义:①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以芬芳香草比品德高尚。

I make a belt of grasses sweet ,oh!And add to it clovers and thymes.②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众女嫉妒比小人诽谤。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喻明君 • 2)喻贤臣 • 3)喻自己
美人
•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 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 以譬贤臣; 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词 温而雅,其义皎而朗。”
• ——【汉】 王逸《离骚》序
• 关照自然,天人合一
• ——李商隐《无题》
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指出:“ 此等诗 , 似寄情男女, 而世间君臣朋友之间, 若无此意, 便泛泛与陌路相似 ,此非粗心人所知。”
练习
• 《洛神赋》——曹植 ✓讲述了一个人神恋爱的故事,但“人神殊途”,他们的
爱情注定不会长久。其实曹植并非真想描述这样一个失 败的爱情故事,他只不过假托这样一个娴熟、善良的女 子比喻君王,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苦闷,进而达到托 寓身世,表明心迹的目的。
香草美人
• 渊源
• 神巫文化。《尚书》中提到:“至治馨香 , 感于神
明”,古人认为神灵比较喜爱香草,所以香草就成为 古代巫术祭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当时的楚国巫风 很重,连楚怀王都曾“隆祭祀,事鬼神,欲以获福助, 却秦师”(《汉书·郊祀志》)。
• 楚人用香草祭神祈福,驱邪避凶的习俗说明其在宗教 或祭祀中的特殊意义,理所当然,这也为屈辞香草意 象的形成提供了文化背景。
• 渊源
香草美人
• 《诗经》——香草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车》
✓ 姑娘和我同乘车,容貌就像花一样。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野有蔓草》
✓ 郊野蔓草青青,缀满露珠晶莹。
“舜华”“蔓草”等各种花草,用以比喻人的容颜。
《诗经》——怨妇
✓ 《氓》
香草
• 芰荷、白芷、兰椒、芙蓉、江蓠、菌桂
• 1)喻自己高洁的品行 • 2)喻自己崇高的理想 • 3)喻贤德之臣
后世影响
• 绛珠仙草——《红楼梦》 • 汉代张衡的《四愁诗》效屈原以美人喻君子 • 唐代李贺的《苏小小墓》亦多寄情于香草美人
总结
• 正是因为有了屈原伟大的人格,才有了楚辞的 精彩辉煌。无论香草也好,美人也罢,屈原用 坦荡的胸襟,伟大的爱国情怀,宁死不屈的坚 定信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树立了一座不朽的 丰碑。屈原向我们展示的是诗人博大而又复杂 的生命境界。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得到的不仅 仅是美的享受,更是灵魂深处的思索!
• 社会意义的升华
✓ 屈原不是在量上取胜,而真正是在质上将香草美人意象在社会 意义上升华,脱离单纯的植物无意识性,赋予人的精神上最深 刻最,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 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初源产生是在和自然的接触交往中出现的, 也就是观照于自然。人们常在观察自然事物的运行发展规律, 并从中总结出有益于人类生存的正确理论。中国古代人与自然 关系的至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这一关系的前提是天在第一 位,人要效法自然,从中得到启示,以完善自己的行为。自然 植物和美人之意象,作为比兴手法的工具,在《诗经》中首次 正式广泛使用,而在屈原楚辞作品中达到顶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