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用什么协议-

合集下载

MODBUS-TCP 协议

MODBUS-TCP 协议

MODBUS-TCP 协议一 以太网的标准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

早期标准为IEEE 802.3,数据链路层使用CSMA/CD,10Mb/s 速度物理层有:(1)10 Base 5粗同轴电缆,RG-8,一段最长为500m;(2)10 Base 2细同轴电缆,RG-58,一段最长为185m;(3)10 Base T双绞线,UTP或STP,一段最长为100m。

快速以太网为100Mb/s,标准为802.3a,介质为100 Base Tx双绞线、100 Base Fx光纤。

目前10/100M以太网使用最为普遍,很多企事业用户已实现100M到以太网桌面,确实体验到高速“冲浪”的快感,另外从距离而言,非屏蔽双绞线(UTP)为100m,多模光纤可达2~3km,单模光纤可大于100km。

千兆以太网1000Mb/s为802.3z/802.3ab,万兆以太网10Gb/s 为802.3ae,将为新一轮以太网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冲击。

二 工业以太网与商用以太网的区别什么是工业以太网?技术上,它与IEEE802.3兼容,故从逻辑上可把商用网和工业网看成是一个以太网,而用户可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装配自己的网络部件,但从工业环境的恶劣和抗干扰的要求,设计者希望采用市场上可找到的以太网芯片和媒介,兼顾考虑下述工业现场的特殊要求:首先要考虑高温、潮湿、振动;二是对工业抗电磁干扰和抗辐射有一定要求,如满足EN50081-2、EN50082-2标准,而办公室级别的产品未经这些工业标准测试,表1列出了一些常用工业标准。

为改善抗干扰性和降低辐射,工业以太网产品多使用多层线路板或双面电路板,且外壳采用金属如铸铝屏蔽干扰;三是电源要求,因集线器、交换机、收发器多为有源部件,而现场电源的品质又较差,故常采用双路直流电或交流电为其供电,另外考虑方便安装,工业以太网产品多数使用DIN导轨或面板安装;四是通信介质选择,在办公室环境下多数配线使用UTP,而在工业环境下推荐用户使用STP(带屏蔽双绞线)和光纤。

以太网协议——精选推荐

以太网协议——精选推荐

1.1 以太网协议——以太网协议(用于10MBPS的以太网,以下所说的以太网均指10M以太网,而不是100M,1000M的以太网)——以太网协议有两种,一种是IEEE802.2/IEEE802.3,还有一种是以太网的封装格式。

——现代的操作系统均能同时支持这两种类型的协议格式。

因此只需要了解其中的一种就够了,特别是对单片机来说,不可能支持太多的协议格式。

——以太网的物理传输帧:(仅介绍第二种格式)——PR:同步位,用于收发双方的时钟同步,同时也指明了传输的速率(10M和100M的时钟频率不一样,所以100M网卡可以兼容10M网卡),是56位的二进制数101010101010..... ——SD: 分隔位,表示下面跟着的是真正的数据,而不是同步时钟,为8位的10101011,跟同步位不同的是最后2位是11而不是10.——DA:目的地址,以太网的地址为48位(6个字节)二进制地址,表明该帧传输给哪个网卡.如果为FFFFFFFFFFFF,则是广播地址,广播地址的数据可以被任何网卡接收到.——SA:源地址,48位,表明该帧的数据是哪个网卡发的,即发送端的网卡地址,同样是6个字节.----TYPE:类型字段,表明该帧的数据是什么类型的数据,不同的协议的类型字段不同。

如:0800H 表示数据为IP包,0806H 表示数据为ARP包,814CH是SNMP包,8137H为IPX/SPX 包,(小于0600H的值是用于IEEE802的,表示数据包的长度。

)----DATA:数据段,该段数据不能超过1500字节。

因为以太网规定整个传输包的最大长度不能超过1514字节。

(14字节为DA,SA,TYPE)----PAD:填充位。

由于以太网帧传输的数据包最小不能小于60字节, 除去(DA,SA,TYPE 14字节),还必须传输46字节的数据,当数据段的数据不足46字节时,后面补000000.....(当然也可以补其它值)----FCS:32位数据校验位.为32位的CRC校验,该校验由网卡自动计算,自动生成,自动校验,自动在数据段后面填入.对于数据的校验算法,我们无需了解.----事实上,PR,SD,PAD,FCS这几个数据段我们不用理它 ,它是由网卡自动产生的,我们要理的是DA,SA,TYPE,DATA四个段的内容.----所有数据位的传输由低位开始(但传输的位流是用曼彻斯特编码的)----以太网的冲突退避算法就不介绍了,它是由硬件自动执行的.DA+SA+TYPE+DATA+PAD最小为60字节,最大为1514字节.----以太网卡可以接收三种地址的数据,一个是广播地位,一个是多播地址(我们用不上),一个是它自已的地址.但网卡也可以设置为接收任何数据包(用于网络分析和监控).----任何两个网卡的物理地址都是不一样的,是世界上唯一的,网卡地址由专门机构分配.不同厂家使用不同地址段,同一厂家的任何两个网卡的地址也是唯一的.根据网卡的地址段(网卡地址的前三个字节),可以知道网卡的生产厂家.有些网卡的地址也可以由用户去设定,但一般不需要.1.2 ISA总线接口定义ISA总线A侧和B侧引脚分配及功能说明1.3 数据链路层(RTL8019驱动)下面介绍系统中数据链路层的实现。

IEEE802协议(详细介绍)

IEEE802协议(详细介绍)

IEEE802协议集介绍(802.1~802.21)TCP/IP协议(Transfer Controln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叫做传输控制/网际协议,又叫网络通讯协议,这个协议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

TCP/IP协议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也有不同的操作系统,要想让这些装有不同操作系统的不同类型计算机互相通讯,就必须有统一的标准。

TCP/IP协议就是目前被各方面遵从的网际互联工业标准。

TCP/IP是网络中使用的基本的通信协议。

虽然从名字上看TCP/IP包括两个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但TCP/IP实际上是一组协议,它包括上百个各种功能的协议,如:远程登录、文件传输和电子邮件等,而TCP协议和IP协议是保证数据完整传输的两个基本的重要协议。

通常说TCP/IP是Internet协议族,而不单单是TCP和IP。

TCP/IP是用于计算机通信的一组协议,我们通常称它为TCP/IP协议族。

它是7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为其ARPANET广域网开发的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以它为基础组建的INTERNET是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正因为INTERNET的广泛使用,使得TCP/IP成了事实上的标准。

之所以说TCP/IP是一个协议族,是因为TCP/IP协议包括TCP、IP、UDP、ICMP、RIP、TELNETFTP、SMTP、ARP、TFTP等许多协议,这些协议一起称为TCP/IP协议。

以下我们对协议族中一些常用协议英文名称和用途作一介绍: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P(Internetworking Protocol)网间网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联网控制信息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ARP(Address Resola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从协议分层模型方面来讲,TCP/IP由四个层次组成:网络接口层、网间网层、传输层、应用层。

对口高考网络基础复习题库与答案

对口高考网络基础复习题库与答案

对口高考网络基础复习题库与答案1、路由器是一种用于网络互连的计算机设备,但作为路由器,并不具备的是()。

A、路由功能B、多层交换C、支持两种以上的子网协议D、具有存储、转发、寻径功能答案:B2、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标是______。

A、分布处理B、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C、提高计算机可靠性D、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答案:D3、以太网使用的介质控制协议是()A、CSMA/CDB、TCP/IPC、X.25D、UDP答案:A4、下列对访问控制列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访问控制列表能决定数据是否可以到达某处B、访问控制列表可以用来定义某些过滤器C、一旦定义了访问控制列表,则其所规范的某些数据包就会严格被允许或拒绝D、访问控制列表可以应用于路由更新的过程当中答案:C5、以下哪种情况需要发送ARP请求报文?。

A、主机需要接收数据分组,但是没有分组的源IP地址与MAC地址B、主机需要接收数据分组,但是路由表中没有分组的源路由的记录C、主机需要发送数据分组,但是路由表中没有目的主机路由表项D、主机需要发送数据分组,但是没有与分组目的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

答案:D6、交换机是以属于OSI参考模型()的设备。

A、物理层B、数据链连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答案:B7、Internet 起源于( )。

A、美国B、英国C、德国D、澳大利亚"答案:A8、第一次对路由器进行配置时,采用哪种配置方式( )A、通过 FTP 方式传送配置文件B、通过 TELNET 方式配置C、通过拨号远程配置D、通过 CONSOLE 口配置答案:D9、如果局域网中任何一个节点出现故障都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工作,那么这种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是。

A、星型结构B、树型结构C、环型结构D、分布式结构答案:A10、反映数据链路层一级转换的互联中继系统是( )A、中继器B、桥接器C、路由器D、网关答案:B11、以下关于网络协议与协议要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计算机基础网络试题

计算机基础网络试题
C.网络层 D. 高层
11. 路由选择协议位于【】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应用层
12. 快速以太网的帧结构与传统以太网 (10BASET) 的帧结构 【】
2. 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写出3个):_ Windows NT _,__ UNIX __和__ NetWare __。
3.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星型、树型、网状、 和 等三种。
4. 报文分组交换技术有两种实现方法: 虚电路 和 数据报 。
5. 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采用PCM体制,常分为取样、 量化 和 编码 三个阶段。
34Internet称为国际(互连网)。
35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特征是高速、(交互)和广域。
36WWW是当前(Internet)上最受欢迎、最流行、最新的信息检索服务程序。
1. 网络互联时,中继器是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_物理 (或第一) 层。
2. 共享型以太网采用__ CSMA/CD __媒体访问控制技术。
6.在HDLC的中,帧被分为三种类型。指出下列不属于HDLC规程的帧。【】
A、信息帧 B、MAC帧
C、无编号帧 D、监控帧
7. 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技术CSMA
23目前,局域网的传输介质主要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24局域网的两种工作模式是(对等模式)和客户/服务器模式。
25个人计算机接入的主要方式是采用(PPP拨号)接入方式。
26为了利用邮电系统公用电话网的线路来传输计算机数字信号,必须配置(调制解调器)
27目前,在计算机广域网中主要采用(报文分组交换)技术。
9. 使用4B/5B编码,将4bit数据流编成5bit数据流在媒体上传输,其效率为 80% ,即100MBps的数据率,要求在光纤媒体上传送光信号的码元速率为125Mbaud,只比数据率增大了 25% 。

以太网协议

以太网协议

以太网协议以太网协议是一个被广泛应用在局域网中的协议。

它是一种基于广播原理的数据传输方式,通过采用CSMA/CD技术避免了数据碰撞的发生,使得传输效率得到了提高。

以太网协议的核心思想是将数据包通过网线广播到整个局域网内的所有主机上,然后每台主机根据数据包的目标地址判断是否需要接收该数据包。

这种广播方式十分高效,可同时传输多个数据包,可以满足网络中大量数据的传输需求。

同时,以太网协议还可以实现高速传输,使得在高速网络环境下,数据传输速度得以保证。

在以太网协议中,数据包被封装在帧(Frame)中传输。

帧包括了发送端和接收端的MAC地址、数据包长度、数据部分以及一些其他控制信息。

为了防止数据的重复传输,每个帧都有一个唯一的帧头和帧尾,并且在传输过程中会通过计算CRC校验码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当网络中两个主机同时发送数据包,会发生数据碰撞,此时这两个主机会通过在待发送数据中插入随机时间延迟来防碰撞,以确保数据包的完整性。

以太网协议还支持不同的连接类型,如10BASE-T和100BASE-T。

其中10BASE-T连接类型采用了双绞线作为物理媒介,传输速率最高只有10Mbps,而100BASE-T则采用了双绞线和光纤作为物理媒介,传输速率高达100Mbps。

相比于10BASE-T,100BASE-T速率更快,信号传输距离更远,带宽更宽,但同时也更加昂贵。

总的来说,以太网协议是一种十分实用的局域网协议,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场合。

通过采用广播方式和CSMA/CD技术,可以高效地传输大量的数据,同时又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与此同时,以太网协议还支持不同连接类型的选择,用户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选择。

计算机网络试题(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1.网络协议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 )、()和同步。

2.假设两个主机A,B通过一个路由器进行互联,提供主机A和主机B的应用进程之间通信的层是(),通过主机与主机之间通信的层是().3.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如语音、文字和图像等。

()是运送消息的实体.4.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信道使用多种复用技术,()是指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相同的频带。

()是指所有的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频带宽度。

5.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两种类型:( )信道和()信道,前者最常使用的协议是PPP,后者最常使用的协议有CSMA/CD。

6.以太网使用CSMA/CD协议可以使很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协议的实质是()和()。

7.当网桥刚接入到以太网时,它的转发表是空的,这时若网桥收到一帧数据,网桥就是按照()算法处理收到的帧,然后把帧转发出去.二、选择题1.IP数据报穿越Internet过程中可能被分片。

在IP数据报分片以后,下列哪些设备负责IP数据报的重组()。

A.源主机B.目的主机C.分片途径的路由器D.分片途径的路由器和目的主机2.下列哪个地址属于C类地址( )?A.141.0.0.0 B。

10。

10。

1.2 C。

197。

234。

111。

123 D。

225.33.45.563.关于RIP协议和OSPF协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基于链路状态的外部网关协议。

B.RIP是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关协议,OSPF是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

C.都是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

D.RIP是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OSPF是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关协议。

4.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路由选择协议的功能?()A.获取网络拓扑结构的信息.B.选择到达每个目的网络的最优路径C.构建路由表D.发现下一跳的物理地址。

5.每一条TCP连接唯一的被通信两端的两个端点所确定,TCP连接的端点是指()。

A.IP地址B。

以太网用什么协议-

以太网用什么协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以太网用什么协议?篇一:以太网协议报文格式tcp/ip协议族ip/tcptelnet和Rlogin、Ftp以及smtpip/udpdns、tFtp、bootp、snmpicmp是ip协议的附属协议、igmp是internet组管理协议aRp(地址解析协议)和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是某些网络接口(如以太网和令牌环网)使用的特殊协议,用来转换ip层和网络接口层使用的地址。

1、以太帧类型以太帧有很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帧具有不同的格式和mtu值。

但在同种物理媒体上都可同时存在。

标签协议识别符(tagprotocalidentifier,tpid):一组16位元的域其数值被设定在0x8100以用来辨别某个ieee802.1q的帧为已被标签的,而这个域所被标定位置与乙太形式/长度在未标签帧的域相同,这是为了用来区别未标签的帧。

优先权代码点(prioritycodepoint,pcp):以一组3位元的域当作优先权的参考,从0(最低)到7(最高),用来对资料流(音讯、影像、档案等等)作传输的优先级。

标准格式指示(canonicalFormatindicator,cFi):1位元的域。

若是这个域的值为1,则mac地指则为非标准格式;若为0,则为标准格式;在乙太交换器中他通常默认为0。

在乙太和令牌环中,cFi用来做为两者的相容。

若帧在乙太端中接收资料则cFi 的值须设为1,且这个端口不能与未标签的其他端口桥接。

虚拟局域网识别符(Vlanidentifier,Vid):12位元的域,用来具体指出帧是属于哪个特定Vlan。

值为0时,表示帧不属于任何一个Vlan;此时,802.1q标签代表优先权。

16位元的值0x000和0xFFF 为保留值,其他的值都可用来做为共4094个Vlan的识别符。

在桥接器上,Vlan1在管理上做为保留值。

这个12位元的域可分为两个6位元的域以延伸目的(destination)与源(source)之48位元地址,18位元的(triple-tagging)可和原本的48位元相加成为66位元的地址。

三种常见的局域网通信协议

三种常见的局域网通信协议

三种常见的局域网通信协议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指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通过一定的线路或设备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网络。

在局域网中,计算机可以相互通信、共享资源、进行文件传输等操作。

为了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需要使用各种通信协议。

本文将介绍三种常见的局域网通信协议,分别是以太网协议、Wi-Fi协议和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

一、以太网协议以太网协议是一种传输数据的协议,广泛用于局域网中。

它定义了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规则和传输方式。

以太网协议使用双绞线或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支持多种传输速率,如10Mbps、100Mbps、1000Mbps等。

以太网协议以帧的形式传输数据,在局域网中,每个计算机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用于标识计算机的身份。

当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时,会将数据封装成以太网帧,并在帧头中写入目标MAC地址和源MAC地址,以指示数据的发送方和接收方。

通过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以太网协议可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高速通信。

二、Wi-Fi协议Wi-Fi协议是一种无线局域网协议,它基于无线电波传输数据。

Wi-Fi协议允许计算机通过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连接到局域网。

它使用无线电频段来传输数据,提供了与以太网相似的功能和性能。

Wi-Fi协议使用的是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带有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技术,通过监听信道上是否有其他设备的信号来避免碰撞。

Wi-Fi协议支持多种传输速率,如802.11b、802.11g、802.11n等,其中802.11n标准提供了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远的覆盖范围。

通过Wi-Fi协议,用户可以在覆盖范围内无线地连接到局域网,并实现与有线网络相同的通信功能。

以太网MAC协议

以太网MAC协议

以太网MAC 协议1.1 位序严格地讲,以太网对于字节中位的解释是彻底不敏感的。

也就是说,以太网并不需要将一个字节看成是一个具有8 个比特的数字值。

但是为了使位序更容易描述以及防止不兼容,以太网和多数数据通信系统一样,传输一个字节的顺序是从最低有效位(对应于20 的数字位)到最高有效位(对应于27 的数字位)。

另外习惯上在书写二进制数字时,最低值位写在最左面,而最高值位写在最右面。

这种写法被称为“小端”形式或者正规形式。

一个字节可以写成两个十六进制数字,第一个数字(最左边)是最高位数字,第二个(最右边)是最低位数字。

1.2 字节顺序如果所有有定义的数据值都是1 字节长,则在介绍完位序后就可以住手了。

但是很不幸事实并非如此,所以我们必须面对长于单个字节的域,这些域是以从左到右罗列的,以连接符“ - ”分隔的字节串表示。

每一个字节包含两个十六进制数字。

多字节域的各个字节按第一个到最后一个(即从左到右)的顺序发送,而每个字节采用小端位序传送。

例如,6 字节域:08-00-60-01-2C-4A将按以下顺序(从左向右读)串行地发送:0001 0000-0000 0000-0000 0110-1000 0000-0011 0100-0101 0010地址是一个指明特定站或者一组站的标识。

以太网地址是 6 字节(48 比特)长。

图1 说明了以太网地址格式。

图1 以太网地址格式在目的地址中,地址的第1 位表明该帧将要发送给单个站点还是一组站点。

在源地址中,第1 位必须为0。

站地址要惟一确定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帧的目的地不能是含糊的。

地址的唯一性可以是:●局限于本网络内。

保证地址在某个特定LAN 中是惟一的,但不能保证在相互连接的LAN 中是惟一的。

当使用局部惟一地址时,要求网络管理员对地址进行分配。

●全局的。

保证地址在所有的LAN 中,在任何时间,以及对于所有的技术都是惟一的,这是一个强大的机制,因为:(1)使网络管理员不必为地址分配而烦恼;(2)使得站点可以在LAN 之间挪移,而不必重新分配地址;(3)可以实现数据链路网桥/交换机。

以太网口与plc通讯是什么协议

以太网口与plc通讯是什么协议

以太网口与plc通讯是什么协议在现代工业控制系统中,以太网口与PLC通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太网口是一种用于连接网络的物理接口,而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一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用于实现工业自动化控制。

那么,以太网口与PLC通讯是通过什么协议来实现的呢?要了解以太网口与PLC通讯的协议,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两个重要的概念:TCP/IP和OPC。

TCP/IP是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称,它是网络通讯的基础协议。

而OPC则是开放连接性(OLE for Process Control)的简称,是一种用于从不同供应商的硬件设备中获取数据的标准接口。

在以太网口与PLC通讯中,TCP/IP协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TCP/IP协议是一种基于分组交换网络的协议,它将数据分割成若干个数据包进行传输,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TCP/IP协议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保证了PLC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讯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OPC协议则是建立在TCP/IP协议之上的一种应用层协议。

它定义了一套规范,用于实现不同供应商的PLC之间以及PLC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通过OPC协议,PLC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共享和通讯,实现设备之间的无缝连接。

除了TCP/IP和OPC协议之外,以太网口与PLC通讯还可以使用其他协议,如MODBUS、EtherCAT等。

MODBUS是一种用于实现工业自动化通讯的协议,常见于PLC和其他设备之间的通讯。

EtherCAT是一种高性能、实时性强的通讯协议,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不同的协议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选择合适的协议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比如,在需要高效、实时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可以选择使用EtherCAT协议来实现以太网口与PLC 的通讯。

以太网的介绍

以太网的介绍

以太网的介绍以太网,属网络低层协议,通常在OSI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操作。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太网的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哦!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组网技术。

IEEE制定的IEEE 802.3标准给出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

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

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网、FDDI 和ARCNET。

以太网的标准拓扑结构为总线型拓扑,但目前的快速以太网(100BASE-T、1000BASE-T标准)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冲突,最大程度的提高网络速度和使用效率,使用交换机(Switch)来进行网络连接和组织,这样,以太网的拓扑结构就成了星型,但在逻辑上,以太网仍然使用总线型拓扑和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rect 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的总线争用技术。

历史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来自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Xerox PARC)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一个。

人们通常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当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给他PARC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

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

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 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

1979年,梅特卡夫为了开发个人电脑和局域网(LANs)离开了施乐,成立了3Com公司。

3com对DEC, Intel, 和施乐进行游说,希望与他们一起将以太网标准化、规范化。

这个通用的以太网标准于1980年9月30日出台。

当时业界有两个流行的非公有网络标准令牌环网(token ring)和ARCNET,在以太网大潮的冲击下他们很快萎缩并被取代。

而在此过程中,3Com也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

第四部分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及配置(54 题)

第四部分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及配置(54 题)
ANSWER:B C D
3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桥能隔离网络层广播
B.中继器是工作在物理层的设备
C.路由器是工作在网络层的设备
D.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ANSWER:A
33.目前,我国使用最广泛的LAN 标准是基于哪一个以太网标准?
A.IEEE 802.1
B.IEEE 802.2
D.所有缺省端口的工作速率应保持一致
ANSWER:A B C D
41.请列出Quidway S 系列网络产品实施虚拟局域网的优点。(多选)
A.终端设备易于添加,改动
B.减少网络管理量
C.分离广播域
D.提供安全性
ANSWER:A C D
42.VLAN tag 在OSI 参考模型的哪一层实现?
A.以太网
B.令牌总线网
C.令牌环网
D.FDDI 网
ANSWER:C
6.哪种转发方法延迟较小?
A. Cut-through
B. Store-and-forward
C. 帧标记
ANSWER:A
7.哪一个是有效的MAC 地址?
A.192.201.63.252
B.19-22-01-63-23
C.0000.1234.ADFB
D.00-00-11-11-11-AA
ANSWER:C
8.两台以太网交换机之间使用了两根5 类双绞线相连,要解决其通信问题,
需启用什么技术?
A.源路由网桥
B.生成树网桥
C.MAC 子层网桥
D.透明路由网桥
ANSWER:B
9.IEEE 802.1Q 的标记报头将随着介质不同而发生变化,按照IEEE802.1Q

以太网试题及答案

以太网试题及答案

以太网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太网使用哪种类型的拓扑结构?A. 星型B. 环型C. 总线型D. 网状型答案:C2. 以太网的最小帧长是多少字节?A. 64B. 512C. 1500D. 1518答案:A3. 以太网的帧类型字段长度是多少位?A. 6B. 8C. 16D. 32答案:D4. 以太网使用的地址类型是什么?A. IPv4B. IPv6C. MACD. IPX答案:C二、填空题1. 以太网的帧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长度、数据、校验序列2. 以太网使用的物理层标准是________。

答案:IEEE 802.3三、简答题1. 简述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答案:以太网采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当一个节点想要发送数据时,它会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则发送数据;如果信道忙,则等待一个随机时间后再次尝试。

如果在发送过程中检测到冲突,则停止发送,等待随机时间后重新发送。

2. 以太网帧的校验序列有什么作用?答案:以太网帧的校验序列用于检测帧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

它使用CRC(循环冗余校验)算法来计算数据部分的校验值,并将该值放在帧的校验序列字段中。

接收端收到帧后,也会对数据部分进行CRC 计算,并与校验序列进行比较,如果一致,则认为帧没有错误;如果不一致,则认为帧有错误。

四、计算题1. 如果一个以太网帧的数据部分长度为1000字节,计算整个帧的长度。

答案:整个帧的长度为1000(数据)+ 18(目的地址)+ 18(源地址)+ 2(类型/长度)+ 4(校验序列)= 1042字节。

如果帧长度小于最小帧长64字节,则需要填充到64字节。

五、论述题1. 论述以太网在现代网络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答案:以太网是现代网络中最常见的局域网技术之一,它提供了一种经济、高效的方式来连接网络设备。

各种工业以太网的区别

各种工业以太网的区别

各种工业以太网的区别其实就是协议的区别,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应用层协议的区别。

都是以太网通讯,只是每个公司的叫法不一样,西门子用PROFINET、AB用EthernetIP、施耐德的MODBUS TCP/IP。

取个例子,以太网就像高速公路,Ethernet/IP、Profinet、Modbus TCP/IP分别像高速公路上的宝马、奔驰、奥迪车,都可以从一个城市把物品运送到另一城市。

但是每个车上安装的零件无法和另一车上的零件进行更换。

EtherCAT(以太网控制自动化技术)是一个以以太网为基础的开放架构的现场总线系统,E terCAT名称中的CAT为ControlAutomation Technology(控制自动化技术)首字母的缩写。

最初由德国倍福自动化有限公司(BeckhoffAutomationGmbH)研发。

EtherCAT为系统的实时性能和拓扑的灵活性树立了新的标准,同时,它还符合甚至降低了现场总线的使用成本。

EtherCAT的特点还包括高精度设备同步,可选线缆冗余,和功能性安全协议(SIL3)。

Ethernet/IP是一个面向工业自动化应用的工业应用层协议。

它建立在标准UDP/IP与TCP/IP协议之上,利用固定的以太网硬件和软件,为配置、访问和控制工业自动化设备定义了一个应用层协议西蒙公司开发Ethernt/IP属于ODVA组织,Rockwell只是其中一个推广力度比较大的公司而已。

施耐德也是ODVA组织的成员,施耐德所有PLC都可以支持Ethernt/IP协议。

Ethernt/IP协议是十大总线之一,和Controlnet、Devicenet一起称为CIP总线。

可以实现协议间路由,但是需要Rslinx软件进行配置。

通讯时需要设置RPI参数,没有任何客户端的反馈信息,因此不管现场客户端是否收到数据,数据一致由服务器不断的发,缺少相应的检测。

PROFINET由PROFIBUS国际组织(PROFIBUSInternational,PI)推出,是新一代基于工业以太网技术的自动化总线标准。

以太网采用的通信协议

以太网采用的通信协议

以太网采用的通信协议以太网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技术,它使用了特定的通信协议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这篇文章将介绍以太网采用的通信协议及其特点。

一、以太网的通信协议简介以太网使用的主要通信协议是以太网协议,也称作IEEE 802.3标准。

这个协议定义了在以太网中数据传输的规则和格式,确保了网络中各个设备之间的通信顺畅。

二、以太网协议分层结构以太网协议基于OSI参考模型将其分为不同的层次,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

每个层次都负责不同的功能,协同工作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1.物理层物理层是以太网的最底层,它定义了电缆、连接器和传输介质等硬件设备的标准和规范,包括了如何进行电信号编码、传输距离和速率的限制等。

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将物理层提供的传输信道抽象为逻辑上的数据帧。

它定义了帧的结构、地址的格式和寻址方法、帧的传输和接收机制等。

数据链路层还负责检测和处理错误,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3.网络层网络层处理数据的路由和转发,将数据包从源设备传输到目的设备。

它使用IP协议进行寻址和路由选择,确保数据在网络中正确地到达目的地。

4.传输层传输层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段或组装,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传输。

它使用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等协议,确保数据的有序性和完整性。

三、以太网协议的特点以太网协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使其成为广泛应用于局域网的通信协议:1.简单易用:以太网协议的规范相对简单,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它只需要简单的硬件和基本的软件支持,就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连接和通信。

2.高性能:以太网提供了高带宽和低延迟的数据传输能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太网的速度越来越快,从最初的10 Mbps到现在的多Gbps。

3.灵活可扩展:以太网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和升级。

它可以支持不同的传输介质和拓扑结构,适应不同规模和需求的网络。

4.广泛应用:以太网已经成为最常用的局域网技术,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都支持以太网。

以太网基础知识

以太网基础知识

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组建于七十年代早期。

Ethernet(以太网)是一种传输速率为10Mbps的常用局域网(LAN)标准。

在以太网中,所有计算机被连接一条同轴电缆上,采用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感应多处访问(CSMA/CD)方法,采用竞争机制和总线拓朴结构。

基本上,以太网由共享传输媒体,如双绞线电缆或同轴电缆和多端口集线器、网桥或交换机构成。

在星型或总线型配置结构中,集线器/交换机/网桥通过电缆使得计算机、打印机和工作站彼此之间相互连接。

以太网具有的一般特征概述如下:共享媒体:所有网络设备依次使用同一通信媒体。

广播域:需要传输的帧被发送到所有节点,但只有寻址到的节点才会接收到帧。

CSMA/CD:以太网中利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方法(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以防止 twp 或更多节点同时发送。

MAC 地址: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所有 Ethernet 网络接口卡(NIC)都采用48位网络地址。

这种地址全球唯一。

Ethernet 基本网络组成:共享媒体和电缆:10BaseT(双绞线),10Base-2(同轴细缆),10Base-5(同轴粗缆)。

转发器或集线器:集线器或转发器是用来接收网络设备上的大量以太网连接的一类设备。

通过某个连接的接收双方获得的数据被重新使用并发送到传输双方中所有连接设备上,以获得传输型设备。

网桥:网桥属于第二层设备,负责将网络划分为独立的冲突域获分段,达到能在同一个域/分段中维持广播及共享的目标。

网桥中包括一份涵盖所有分段和转发帧的表格,以确保分段内及其周围的通信行为正常进行。

交换机:交换机,与网桥相同,也属于第二层设备,且是一种多端口设备。

交换机所支持的功能类似于网桥,但它比网桥更具有的优势是,它可以临时将任意两个端口连接在一起。

交换机包括一个交换矩阵,通过它可以迅速连接端口或解除端口连接。

以太网采用的通信协议

以太网采用的通信协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以太网采用的通信协议篇一:以太网基础协议802.3介绍802.3802.3通常指以太网。

一种网络协议。

描述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的实现方法,在多种物理媒体上以多种速率采用csma/cd访问方式,对于快速以太网该标准说明的实现方法有所扩展。

dixethernetV2标准与ieee的802.3标准只有很小的差别,因此可以将802.3局域网简称为“以太网”。

严格说来,“以太网”应当是指符合dixethernetV2标准的局域网。

早期的ieee802.3描述的物理媒体类型包括:10base2、10base5、10baseF、10baset和10broad36等;快速以太网的物理媒体类型包括:100baset、100baset4和100basex等。

为了使数据链路层能更好地适应多种局域网标准,802委员会就将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allinkcontrol)子层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accesscontrol)子层。

与接入到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都放在mac子层,而llc 子层则与传输媒体无关,不管采用何种协议的局域网对llc 子层来说都是透明的。

由于tcp/ip体系经常使用的局域网是dixethernetV2而不是802.3标准中的几种局域网,因此现在802委员会制定的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即802.2标准)的作用已经不大了。

很多厂商生产的网卡上就仅装有mac协议而没有llc协议。

mac子层的数据封装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数据封装分为发送数据封装和接收数据封装两部分,包括成帧、编制和差错检测等功能。

数据封装的过程:当llc子层请求发送数据帧时,发送数据封装部分开始按mac子层的帧格式组帧:(1)将一个前导码p和一个帧起始定界符sFd附加到帧头部分;(2)填上目的地址、源地址、计算出llc数据帧的字节数并填入长度字段len;(3)必要时将填充字符pad附加到llc数据帧后;(4)求出cRc校验码附加到帧校验码序列Fcs中;(5)将完成封装后的mac帧递交miac子层的发送介质访问管理部分以供发送;接收数据解封部分主要用于校验帧的目的地址字段,以确定本站是否应该接受该帧,如地址符合,则将其送到llc子层,并进行差错校验。

IEEE802网络协议体系

IEEE802网络协议体系

IEEE802网络协议体系篇一:以太网概念和TCP以太网概念和TCP/IP协议2010-09-25 10:03(1) 以太网:1975年: 美国施乐(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研制成功[METC76],该网采用无源电缆作为总线来传送数据帧,故以传播电磁波的“以太(Ether)”命名。

1981年:美国施乐(Xerox)公司+数字装备公司(Digital)+英特尔(Intel)公司联合推出以太网(EtherNet)规约[ETHE80]1982年:修改为第二版,DIX Ethernet V2因此:“以太网”应该是特指“DIX Ethernet V2”所描述的技术。

(2) IEEE802.380年代初期: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 802委员会制定出局域网体系结构, 即IEEE 802参考模型.IEEE 802参考模型相当于OSI模型的最低两层:1983年:IEEE 802 委员会以美国施乐(Xerox)公司+数字装备公司(Digital)+英特尔(Intel)公司提交的DIX Ethernet V2为基础,推出了IEEE802.3IEEE802.3又叫做具有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的网络。

CSMA/CD是IEEE802.3采用的媒体接入控制技术,或称介质访问控制技术。

因此: IEEE802.3 以“以太网”为技术原形,本质特点是采用CSMA/CD 的介质访问控制技术。

“以太网”与IEEE802.3略有区别。

但在忽略网络协议细节时, 人们习惯将IEEE802.3称为”以太网”。

与IEEE 802 有关的其它网络协议:IEEE 802.1—概述、体系结构和网络互连,以及网络管理和性能测量。

IEEE 802.2—逻辑链路控制LLC。

最高层协议与任何一种局域网MAC子层的接口。

IEEE 802.3—CSMA/CD网络,定义CSMA/CD总线网的MAC子层和物理层的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以太网用什么协议?篇一:以太网协议报文格式tcp/ip协议族ip/tcptelnet和Rlogin、Ftp以及smtpip/udpdns、tFtp、bootp、snmpicmp是ip协议的附属协议、igmp是internet组管理协议aRp(地址解析协议)和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是某些网络接口(如以太网和令牌环网)使用的特殊协议,用来转换ip层和网络接口层使用的地址。

1、以太帧类型以太帧有很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帧具有不同的格式和mtu值。

但在同种物理媒体上都可同时存在。

标签协议识别符(tagprotocalidentifier,tpid):一组16位元的域其数值被设定在0x8100以用来辨别某个ieee802.1q的帧为已被标签的,而这个域所被标定位置与乙太形式/长度在未标签帧的域相同,这是为了用来区别未标签的帧。

优先权代码点(prioritycodepoint,pcp):以一组3位元的域当作优先权的参考,从0(最低)到7(最高),用来对资料流(音讯、影像、档案等等)作传输的优先级。

标准格式指示(canonicalFormatindicator,cFi):1位元的域。

若是这个域的值为1,则mac地指则为非标准格式;若为0,则为标准格式;在乙太交换器中他通常默认为0。

在乙太和令牌环中,cFi用来做为两者的相容。

若帧在乙太端中接收资料则cFi 的值须设为1,且这个端口不能与未标签的其他端口桥接。

虚拟局域网识别符(Vlanidentifier,Vid):12位元的域,用来具体指出帧是属于哪个特定Vlan。

值为0时,表示帧不属于任何一个Vlan;此时,802.1q标签代表优先权。

16位元的值0x000和0xFFF 为保留值,其他的值都可用来做为共4094个Vlan的识别符。

在桥接器上,Vlan1在管理上做为保留值。

这个12位元的域可分为两个6位元的域以延伸目的(destination)与源(source)之48位元地址,18位元的(triple-tagging)可和原本的48位元相加成为66位元的地址。

0、以太网的封装格式(RFc894)ieee802.2/802.3(RFc1042)一个0x0800的以太类型说明这个帧包含的是ipv4数据报。

同样的,一个0x0806的以太类型说明这个帧是一个aRp 帧,0x8100说明这是一个ieee802.1q帧,而0x86dd说明这是一个ipv6帧,而0x8864有pppoe封装(其他以太网类型见附2)1、以太网pause帧ieee802.3x是全双工以太网数据链路层的流控方法。

当客户终端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后,自身系统或网络产生拥塞时,它会向服务器发出pause帧,以延缓服务器向客户终端的数据传输。

有关交换机的流量控制机制:定义:流量控制用于防止在端口阻塞的情况下丢帧,这种方法是当发送或接收缓冲区开始溢出时通过将阻塞信号发送回源地址实现的。

流量控制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网络中瞬间的大量数据对网络带来的冲击,保证用户网络高效而稳定的运行。

两种控制流量的方式:1,在半双工方式下,即半双工背压控制,是通过反向压力(backpressure)即我们通常说的背压计数实现的,这种计数是通过向发送源发送jamming信号使得信息源降低发送速度。

2,在全双工方式下,流量控制一般遵循ieee802.3x标准,是由交换机向信息源发送“pause”帧令其暂停发送。

采用流量控制,使传送和接受节点间数据流量得到控制,可以防止数据包丢失。

pause帧格式:mac控制帧通过其唯一的类型域标识符(0x8808)识别。

pause格式:目的地址:组播地址(01-80-c2-00-00-01)源地址:类型:8808mac控制操作码:2个字节0x0001(pause帧仅是mac控制帧的一种,对于pause帧,其在mac控制帧中的操作码为00-01;)mac控制操作参数域:2个字节代表要求对方停止的时间。

(mac控制参数域,包含用于mac控制相关的参数。

保留域。

对于pause帧,此处应填入要求对端设备暂停发送的时间长度,由两个字节(16位)来表示该长度,每单位长度为物理层芯片发送512位数据的时间。

所以发送一次pause帧,要求对端设备暂停发送的时间长度为:0-65535×(512/以太网传输速率)。

)2、以太网Vlan帧格式一、ieee802.1q标签帧格式7b1b6b6b4b2b42-1496b4bVlantag:4字节,包含2个字节的标签协议标识(tpid)和2个字节的标签控制信息(tci),tci字段具体又分为:priorty、cFi、Vlanid,具体格式如下所示:2b1b12b3btpid(标签协议标识):2字节,用于标识帧的类型,其值为0x8100时表示802.1q/802.1p的帧。

设备可以根据这个字段判断对它接收与否。

tci(标签控制信息字段):2字节,包括用户优先级(userpriority)、规范格式指示器(canonicalFormatindicator)和Vlanid。

userpriority:3个bti,表示帧的优先级,取值范围0~7,值越大优先级越高,用于802.1p。

cFi,1bit,值为0代表mac地址是以太帧的mac,值为1代表mac地址是Fddi、令牌环网的帧。

Vid(Vlanid):12bit,表示Vlan的值。

12bit共可以表示4096个Vlan,实际上,由于Vid0和4095被802.1q协议保留,所以Vlan的最大个数是4094(1-4094)个(据说Vid=0用于识别帧优先级。

4095(FFF)作为预留值)篇二:以太网协议新人进阶之以太网协议相信很多新人在学习协议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有些地方可能会总是想不明白(因为我自己也是新人^_^),所以,跟据我自己学习的经历和我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我总结了一下列出来。

如果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将是我莫大的荣耀!关于局域网的起源和发展,这里就不多说,因为很多书上和网上都有详细的说明,我们将直接进入对局域网协议的学习中。

局域网的几种协议,主要包括以太网第二版、ieee802系列、令牌环网和snap等(之所以加个“等”字,是因为我只知道这几种,如果还有其他的,欢迎朋友们给我补充)。

而最为常见的,也就是以太网第二版和ieee802系列,我们也主要去了解这两种(ieee802包括好多种,我们也不一一介绍,只对其中常见做研究)。

一,以太网(V2)以太网第二版是早期的版本,是由dec、intel和xerox 联合首创,简称dix。

帧格式如下图:(20.8kb)20xx-6-911:04前导信息:采用1和0的交替模式,在每个数据包起始处提供5mhz的时钟信号,以充许接收设备锁定进入的位流。

目标地址:数据传输的目标mac地址。

源地址:数据传输的源mac地址。

以太网类型:标识了帧中所含信息的上层协议。

数据加填充位:这一帧所带有的数据信息。

(以太网帧的大小是可变的。

每个帧包括一个14字节的报头和一个4字节的帧校验序列域。

这两个域增加了18字节的帧长度。

帧的数据部分可以包括从46字节到1500字节长的信息(如果传输小于46字节的数据,则网络将对数据部分填充填充位直到长度为46字节)。

因此,以太网帧的最小长度为18+46,或64个字节,最大长度为18+1500,或1518个字节。

)Fcs:帧校验序列(Fcs,Framechecksequence)域确保接收到的数据与发送时的数据一样。

当源节点发送数据时,它执行一种称为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alRedundancycheck)的算法。

cRc利用帧中前面所有域的值生成一个惟一的4字节长的数,即Fcs。

当目标节点接收数据帧时,它通过cRc破解Fcs并确定帧的域与它们原有的形式一致。

如果这种比较失败,则接收节点认为帧已经在发送过程中被破坏并要求源节点重发该数据。

二,ieee802系列。

ieee802系列包含比较多的内容,但比较常见的是802.2和802.3。

下面我们就比这两种帧。

1,ieee802.3为什么我要先把802.3列出来?因为我个人觉得802.3应该是在802。

2之前出来,只它存在问题,所以才出现了802。

2以解决它的问题,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糊,没关系,请继续看下去。

下面是这个帧的帧格式:(19.21kb)20xx-6-911:04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个帧格式跟以太网第二版本的格式非常像?没错,它们这间改动的比较少,因为802。

3是在以太网V2的基础上开发的,为了适应100m的网络,所以才把8位的前导步信息分成了7字节,并加入了一个sFd的域(为什么说这样分开一下可以支持100m?我目前还没搞懂。

^8^那位高手有这方面的资料贡献一下啊)。

那前导和sFd到底起什么作用?我的理解是,前导与soFd相当于跑步竞赛开始时的那句“预备!跑!”,前导就是“预备!”,sFd就是“跑!”,所以前导让接收设备进入状态,soFd让接收设备开始接收。

而这里所谓比特流硬件时钟同步,是指让设备按当前比特流信号频率同步,以得到精确的接收数据的位置,避免接收出错,与pc里所谓时钟概念是一样的。

再有就是类型字段变成了长度字段,这是因为当初这个协议是由novell开发的,所以它默认就是在就是局域网就是novell网,服务器是netware服务器,跑的是ipx的协议,因此去掉了类型换成了长度。

后来ieee再据此制定802。

3的协议,结果问题也就出来了。

如果我上层用的是ip协议呢?那怎么办?别急,有问题就会有方法,ieee802。

2也就由此出现了。

2,ieee802。

2请看帧格式:(24.23kb)20xx-6-911:04可以看到,种帧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多了一个llc的域,即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allinkcontrol)。

该信息用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