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法律现象有所了解。
但法律意识尚不够强烈,对于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还需要引导。
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表达,对于生活中的例子容易产生共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如何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角色扮演剧本,让学生参与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案例:小明在校园里被同学欺负,他选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让学生谈谈对这个案例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类似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律在这些案例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每组给出具体的建议和策略。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组的讨论成果,总结出遵守法律、维护权益的方法。
5.拓展(5分钟)角色扮演: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如:家庭暴力、校园欺凌等。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秀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常识,对于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款有所了解。
但是,他们对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
2.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探究: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2.法律案例资料。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讲述一个因为不了解法律而遭受损失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法律,生活会怎样。
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法律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该案例中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部编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依靠法律来解决问题的情况?”(如购物维权、遵守交通规则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法律在生活中的奥秘。
4.法律的遵守与维护:培养自觉遵守法律、积极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
5.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法律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法治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2.培养道德素养:教育学生尊重他人权利,维护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提高道德品质。
3.提升思辨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判断力。
4.增进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明白自己作为公民应承担的责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5.强化实践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法律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明确法律是什么,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
b.法律原则的应用:讨论分享经济中的诚信问题,如网约车司机遵守交通法规、诚信服务,让学生认识到诚信在法律中的重要性。
c.法律意识的培养: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在遇到问题时,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法律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运用生动案例、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障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知道法律对生活的影响,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他们对法律有初步的认识,但不够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法律的具体内容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学生认识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障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障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法律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片。
2.准备情景模拟的场景和道具。
3.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交通事故,让学生思考法律在这个事件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法律的作用。
每组选取一个场景,如购物、交通等,模拟其中的法律问题,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障作用。
每组选取一个案例,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并讨论如何遵守法律。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等。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法律;
2.学会正确处理有关法律事务;
3.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
2.如何正确应对有关法律事务。
教学难点
1.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
2.如何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有关法律事务。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教师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主体环节
1. 什么是法律
教师给学生讲解什么是法律,并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 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教师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合同纠纷、交通事故、违章建房、侵犯知识产权等。
3. 如何正确应对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教师通过案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应对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例如:如何与他人签订合同、如何安全驾驶、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等。
总结环节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并掌握处理法律事务的正确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需要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予以重点关注和教育。
同时,我们认为,法律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法律是保障个人权益和社会公正的重要保障。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
以具体的情景作为材料,让学生正确区分道德、法律和纪律,并从具体的视频案例中去思考,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们之间的关系,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2.广泛收集在生活中人们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事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国法指的是什么呢? (国家的法律)那么法律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律是什么》。
1.理解“国法”与家规的区别。
2.齐读学习目标,并体会学习目标。
用学生熟悉的常用语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对本节课学习目标有所了解。
讲授新课
环节一法律如同指南针
1.出示课本第9页下面的两幅插图,学生看一看,了解插图的内容,并说说这两幅图中涉及到哪些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有什么作用?
2.引导:除了书上提到的两种情况外,法律还在什么地方发挥“指南针”作用呢?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并说一说。
3.小结: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让我们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法律保障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法律还督促我们积极承担起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3.认识法律是我们的坚强后盾,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要善于运用法律的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重点
体会法律的巨大作用。
难点
懂得法律保护了我们的哪些权益。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法律案例、课本插图等。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的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法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学会遵守法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认识较为片面,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全面地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提高法律意识,培养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法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法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感受法律的影响。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法律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模拟法庭道具、法律知识问答题目等。
3.提前安排好课堂时间,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法律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法律案例,如交通违规、盗窃等,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讨论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我们的守卫者1、感觉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法律是一种的特别的行为规范2、技术目标:逐渐形成自觉依据社会要求规范自己的能力,逐渐形成自我控制、拘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剖析事物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建立尊敬规则、尊敬法律的看法,感觉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纪爱法的人。
教课要点:法律是靠国家强迫力保证明行的行为规范。
教课难点: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拥有广泛拘束力的行为规范教课器具:多媒体教课方法:讲解,剖析,归纳学法指导:自学- 归纳- 稳固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并引入新课:播放《今天说法》片断:在一个小区内,一名司机在倒车时把一位老人碾死了的事件(碾了 5 次)。
在看守所里这名司机却说他不知是压了人,还认为是一个垃圾袋在车下,结果倒车时倒不动了,就多倒了几下。
面对这件事我们有何见解?总结:我们认为应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我们的权益,我们要学法、用法,守纪,树立法律意识。
法律就在我们身旁,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有关。
所以,我们有必需走近法律,认识法律,学习法律。
(二)新课讲解:1、那法律是什么呢?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明确规定什么事情是能够做的,什么事情不一样意做的,以此来发挥作用和功能。
只可是法律是一种特别的行为规范。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的规范有很多种,如纪律,戒律、规定、村规乡约、社会习惯等等,但它们不是法律。
相同是社会规范, 与道德、纪律、规章制度对比较,法律有其特别性。
2、指导学生自学:A、那法律的特别性表此刻哪里呢?(要修业生在书上找到,并叫一二个学生往返答)法律的三个明显特色:(1)、法律由国家拟订或认同的(2)、法律由国家强迫力来保证明行的(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拥有广泛拘束力(针对上述三个特色教师一一论述)B、发问:国家如何来拟订法律?国家拟订法律,是国家的立法机关依据必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创制法律。
发问:我国的立法机关是谁?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履行国家的立法权。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亲人的陪伴,还有什么会一直陪伴着我们,保护着我们?老师总结:我们生活在蓝天和阳光中,我们也生活在规律中。
法律规范我们的行为,保护我们的权利,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一直伴随着我们。
二、新课讲授(1)链接一:想一想:《小明春游》中的法律在哪里?2.学生交流。
3.老师总结:小明很好的行使了自己的权利,但是在履行自己的义务上稍有不足。
相信同学们在给小明指出的同时,也一定会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履行义务。
(二)环节二:明确权利的含义1.有一个问题:小明的相机被同学借走,没有及时归还。
我该怎么办?2.学生交流。
3.老师总结: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
在法律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法律也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财产,保护环境,及时归还向别人借的东西都是我们的义务。
这架照相机是小明的私人财产。
小明拥有这台照相机的产权。
他可以直接找那个同学要回来,但是那个同学借了东西没有及时归还,没有尽到义务。
(三)环节三:归纳总结1.问题:我们和小明一起完成了春游。
你有什么想法吗?2.学生总结3.老师总结:从我们出生开始,直到我们老去,离开这个世界,法律一直在我们身边。
它不仅赋予我们权利,也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必须依法办事。
只有这样,世界才能变得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和谐。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1.出示图片:哪种行为属于违反了学校纪律?哪种行为属于违反了法律?2.学生交流3.老师问: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校纪的后果一样吗?4.学生交流5.老师总结:纪律、道德、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不同于纪律和道德,法律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
所有社会成员都应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说说你们今天这一节课有什么收获呢?五、课后作业:有人说,法律在规范人的行为方面已经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没有必要再强调道德了。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公开课优秀教案部编版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设计课题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三课时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行事、依法维权。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
3、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作用,在生活中学会依法行使、依法维权。
重点 了解法律的作用。
难点 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生活小镜头:假如你是小郑,你可以怎么做?你的依据是什么?2、导入语:法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想生活得更好,就需要法律为我们提供保障。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感受到了法律的作用了吗?法律都有着怎样的作用呢?思考。
情景导入。
讲授新课 【法律的作用】1、讨论:(1)你是如何看待这名运动员的做法的?这样做对其他参赛选手来说,公平吗?(2运动员的做法违规吗?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们能怎么办?2、总结:比赛不能缺少规则,只有制定全面合理的规则,才能保证比赛的公平,才能避免同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而社会生活更离不开规则,缺乏规则的社会只能导致混乱。
3、小见解:没有语言,人和人就无法顺畅地沟通;没有规则,人和人便无法正常地交往。
游戏和比赛如果没有规则,就无法正常进行。
社会交往如果没有法律,又会怎样呢?4、视频:高铁霸座女最新消息:被罚200元。
讨论。
想象没有法律的后果。
通过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规则的作为切入点进行讨论,从缺乏规则的后果中联想到缺乏法律的后果,懂得法律的重要性。
5、深度思考:(1)如果没有法律,这个霸座的女子可能会有多少种结局?(2)假如生活中没有法律,会出现怎样的情况?6、图片展示:如果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会......7、视频:法治让生活更美好8、法律作用大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法律的作用了吗?你认为法律有什么作用?9、法律作用我发现: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归纳。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有力工具。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法律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法律的认识还较为肤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自己的法治观念。
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对案例分析感兴趣,但在讨论探究过程中,可能存在表达不清、逻辑不严密等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有力工具。
2.培养学生热爱法律、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法律、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感受法律的力量。
2.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法治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道具,用于情景表演。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法律场景,如交通法规、合同签订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如盗窃、诈骗等,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法律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有力工具。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法律的力量,提高法治观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遵守法律,培养良好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但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实际运用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法律现象,但缺乏系统的法律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学会遵守法律,树立良好的法治观念。
3.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学会遵守法律,树立良好的法治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准备课件,展示法律知识和案例图片。
3.准备模拟法庭道具和材料,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现象,如交通规则、知识产权等,引导学生关注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生动的法律案例,如盗窃、欺诈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法律的具体作用,如如何维护公平、如何保护个人权益等。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规范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于法律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规范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规范作用。
教学难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案例的呈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法律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展示相关的生活案例和法律知识。
2.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3.教学视频: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用于导入和呈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法律?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呈现几个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如何通过法律来解决这些问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知道如何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殊需求,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当公民的权利受到侵犯时,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小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推广、标准测试。
教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小品表演、案例搜集、了解有关法律的一些规定。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渴望平静、和和美美的生活,但社会生活并非如此。
请欣赏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学生表演引言中的汪菁、杨依、王浩权利被侵害的三个片段。
老师:同学们,你们生活中有类似的情况吗?面对这些情况,你觉得是应该继续忍下去还是寻找其他方法解决?学生讨论,分别发表意见,说出多种解决方案,如通过新闻媒体披露,舆论施压;推选代表相互协商,协商解决;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把对方告上法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二、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特殊需要,感受法律赋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三、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1)如何理解法律对公民合法权利的保护?(2)说说我们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上享有的一些权利?(3)为什么我们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4)有哪些专门的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学生一边看书,一边把相关课文上的问题分批,打出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第一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感受法律对生活的规范作用,学会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对法律的认识较为片面,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全面地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法律的作用。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知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辩证思维能力。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知识的资料,如案例、图片等。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案例、动画等。
3.划分学习小组,每组人数适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如交通安全法规。
让学生观看后,提问:“你们认为这个案例中的法律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展示多个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案例中法律的作用。
最新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案)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极参与社会法律生活。
2.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习惯。
3.能够针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相关的法律问题。
教学重难点1.法律是具有强制性的社会规则。
2.法律保障着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秩序。
3.享受权利的同时要履行义务。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了解一些常见交通标识的含义;准备PPT。
学生准备:通过询问家长、同学交流、自己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几个交通标识的含义,并尝试向同学介绍自己了解的交通标识。
教学过程一、从生活情景中走进课堂1.教师出示几个日常生活中学生常见的交通标识。
2.学生交流讨论。
(1)这些交通标识的含义是什么?(2)在交通中违反这些禁令标识会有什么后果?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归课堂学习。
(1)这些交通标识是国家哪个部门制定的?(2)这些交通标识和我们学校里的纪律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遵守交通规则是学生比较熟知的法律规则。
由此引入本课,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通过把交通禁令标识与学校的纪律作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法律与纪律的不同。
]二、法律就在我们身边1.PPT出示课本第2页“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的情景图。
2.教师提出思考问题。
(1)组织秋游时,老师会对学生提出哪些要求?问题预设:准时到校上车、排队上车、车内不要大声喧哗、不要自己乱走等。
(2)乘坐大巴去秋游,我们应该做哪些事情?问题预设: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听从导游安排、遵守景区规则、乘车系好安全带等。
(3)乘坐大巴去秋游,我们不能做哪些事情?问题预设:车内追逐打闹、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乱动车内消防设备等。
巴车和司机,学校会有哪些要求呢?问题预设:准时停靠指定地点、保证车辆运行安全、驾驶员驾驶资质等。
[设计意图:问题(1)老师对学生多是纪律方面的要求。
问题(2)有道德要求、纪律要求,也涉及法律要求。
问题(3)旨在引导学生更多从法律角度思考,如不能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等。
问题(4)启发学生从法律要求方面思考,学校提出的要求更多会是保证学生人身安全方面的要求。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本课是六年级法治专册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第一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法律是什么、法律与生活、法律作用大。
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关于“法律作用大”,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法律维护我们的正常生活,认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
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法律的指引、评价、保障作用,认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
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经验与经历的回顾,巧用形象的比喻,体会法律的作用。
懂得珍惜权利,同时又要恪守自己应尽的义务,增强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公民意识。
针对学生特征,教师应该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了解,了解学生的研究起点和研究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第一学期的小学生,他们已经知道了法律这个词,但是他们认为法律与他们遥不可及,只有在犯罪之后才会与法律产生关系。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系统地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帮助学生建立必要的法律常识和法律意识。
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资料搜集能力,可以通过书籍和网络等途径进行课外拓展活动,从而拓宽教学的途径和时空。
然而,小学生主要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要认知形式,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生动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重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本课程采取“明理践行”的策略,通过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案例,巧妙地使用形象的比喻,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它的指引和保护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公正和和谐。
通过讲故事、辩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法律的指引、评价和保障作用。
本课程的重点是体会法律的指引、评价和保障作用,难点在于认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公开课教案部编版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公开课教案部编版1课题: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科目:道德与法治提供者:教学对象:六年级单位:课时: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研究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研究内容的重要性)本课是六年级法治专册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第一课,本课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法律是什么、法律与生活、法律作用大。
“法律是什么”这一部分主要是了解法律的内涵,了解法律与纪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关系,“法律与生活”部分引导学生了解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民法、刑法、行政法,知道法律调整和规范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保障着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
“法律作用大”这一部分了解法律对人的行为的指引作用,认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
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为本课的第三部分“法律作用大”,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法律的三个作用——对人的行为的指引作用;判断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作用;法律维护我们权利的保障作用。
作为本册教材开篇之课,努力利用好一切教学资源,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形象感知生活中的法律,认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
二、讲授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代价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估计要达到的讲授目标做出一个团体描述)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讲授指导学生感受法律维护我们的正常生活,认识法律公平公理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经验与经历的回顾,巧用形象的比喻,体会法律的指引、评价、保障作用。
3.情感态度代价观:懂得珍惜权力,同时又要恪守自己应尽的义务,从而加强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公民意识。
三、研究者特征分析(说明研究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准备(研究起点),以及学生的研究风格。
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研究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本课针对的讲授对象为六年级第一学期的小学生,六年级学生知道法律这个词,但会感觉法律遥不可及。
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观点认为,只有在违法乱纪之后才会与法律发生接洽,法律的存在是为了惩治罪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我的叔叔是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
(3)我的妈妈在经营一家餐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7、生活与法律: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时时都有法律的踪迹、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8、学以致用:阅读下面的情景描述,把与情景对应的法律用线连起来。(课本第8页活动园)
重点
认识法律,做守法公民。
难点
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国法指的是什么呢?它和家规、规矩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使用导入语直接导入。
讲授新课
【法律是什么】
1、展示图片:
思考。
说说自己对法律的理解。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作为小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情景做出判断。
思考、讨论。
比较、归纳。
辩论。
思考。
谈谈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对法律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便于学生从具体生活中进行思考的感悟。
以具体的情景作为材料,让学生正确区分道德、法律和纪律,并从具体事例中去思考、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加深理解。
3、知识目标:认识到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我们是生活在法治的社会中的,认识和了解刑法、民法和行政法,能够判断一种行为对应的是什么法律。
重点
认识到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我们是生活在法治的社会中的。
难点
认识和了解刑法、民法和行政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运用你的经验:观察图片,说说这些场景与哪些法律有关?
讨论:你是如何看待这名女子的做法的?在法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我们每一位公民,不仅要遵守法律,自觉守法,还应该要遵守社会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10、小拓展:某些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孝敬老年人)。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尽量做到有理有据,从辩论中认识到道德的作用,并形成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的正确观念。
课堂小结
鸟儿在蓝天上飞翔,花儿在阳光下绽放,我们生活在蓝天和阳光下,也生活在法律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总结提升
板书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
图一: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
图二: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
2、思考:这些事情都和法律有关吗?可能跟哪些法律有关呢?
3、过渡语:这些活动都要受法律的约束,也会受法律的保护。那么,法律究竟是什么呢?
4、法律大家谈:法律是什么?请你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5、归纳1:
(1)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财产权、受教育权。
抢答。
图片思考导入。
讲授新课
【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
1、小组竞答:我们公民都会受到哪些法律的保护呢?我国有哪些法律呢?
2、播放视频《一生相伴哪些法律在保护你?》
3、法律无时不在: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上学、工作、结婚、生子,甚至到死亡,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4、法律无处不在:图片展示
(1)工厂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小伙子,能给老人让个座位吗?
(2)无故迟到、旷课,是违法校规的。
(3)无证驾驶、后悔呀!
2、真知灼见: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法律和道德、纪律有什么不同呢?
3、播放视频:《成都法院公开审判毒品大案:三名主犯被判死刑》
4、罗列:违反法律的后果。
5、比一比:法律、道德与纪律的区别。
6、小提示: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7、道德无用论:有人说,法律在规范人的行为方面已经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没有必要再强调道德了。你觉得道德有没有用呢?(辩论)
8、女子买18件衣服旅游后退货,律师:无损可退
6、阅读角:课本第6页。
7、餐饮公司侵犯杨颖肖像权,被判赔100万并道歉:你知道该商家的行为是触犯了哪部法律吗?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呢?
6、归纳2:
(1)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我要遵守交通法规、保护野生动物。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义务呢?
7、总结:法律既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又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法律与道德】
1、探究与分享:判断下列情景属于道德、法律还是纪律?违反的后果是什么?
(2)道路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3)超市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4)学校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5、法律无处不在:我们无论在哪里,在怎样的场景当中,都有相关的法律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在约束我们的同时,也是在保护着我们。
6、小采访:请你采访一下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涉及哪些法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课题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一课时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与道德。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认识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作用,能够遵守法律和道德。
3、知识目标:了解法律是什么,对法律的概念和法律后果有正确的认识,学会区别道德和法律,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我们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刑法、民法、行政法】
1、认识我国的三大实体法:展示三大法律的图片。
2、我当小判官:请你判断一下,嫌疑人王某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他触犯了什么法律?
3、判断结果: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已被刑事拘留,他触犯了《刑法》。
4、解释:什么是刑法。
5、七嘴八舌:你知道哪些行为是犯罪吗?请你说一说你知道的犯罪行为都有哪些?
1、法律保护权利
2、法律规范行为
3、法律与道德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课题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二课时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法律认同感,培养法律意识。
2、能力目标:能够使用法律常识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够简单区分各种行为对应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