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歌鉴赏试题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谒文山①祠边贡丞相英灵迥未消,绛帷灯火飒寒飙。
黄冠②日月胡云断,碧血山河龙驭遥。
花外子规燕市月,水边精卫浙江湖。
祠堂亦有西湖树③,不遣南枝向北朝。
【注】①文山:文天祥的号。
②“黄冠”:即道士之冠,指道士生活。
据说元统治者曾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山不从,请求出家为道士,保全自己的名节。
③西湖树:《西湖志》记,“岳王坟上古木,枝皆南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描绘红色的帷帐在寒风里飘动,旨在暗示文山当年在风雨飘摇中孤军奋战的场面。
B. 颔联概括了文山欲“黄冠”度余生而不得后慷慨就义、终未能挽救国家败亡的事实。
C. 诗人接连引用神话故事,意在表现文山死后英灵未消,赞扬了他志不可夺的坚强毅力。
D. 诗歌运用浪漫手法,回顾了文山生平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精神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
答案:A解析:(1)A(2)①“西湖树”枝皆南向,象征着岳飞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运用“西湖树”的典故,将文山与岳飞联系,表现其高尚节操;②“不遣南枝向北朝”运用拟人的手法,表明树枝也受到丞相精神的感召,不肯向北方的敌人屈服,表现了丞相精神的深远影响。
【解析】【分析】(1)A项,“暗示文山当年在风雨飘摇中孤军奋战的场面”于文无据,应该是表现“丞相英灵迥未消”。
故选A。
(2)“祠堂亦有西湖树,不遣南枝向北朝”,结合注释③内容“枝皆南向”分析,象征着岳飞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结合注释②内容分析,运用典故,将文山与岳飞联系,表现其高尚节操。
结合题目“谒文山祠”及全诗内容分析,“不遣南枝向北朝”运用拟人的手法,表明树枝也受到丞相精神的感召,不肯屈服,表现了他的精神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故答案为:⑴A;⑵①“西湖树”枝皆南向,象征着岳飞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运用“西湖树”的典故,将文山与岳飞联系,表现其高尚节操;②“不遣南枝向北朝”运用拟人的手法,表明树枝也受到丞相精神的感召,不肯向北方的敌人屈服,表现了丞相精神的深远影响。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100优选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100优选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自金陵如丹阳道中有感①王安石数百年来王气消,难将前事问渔樵。
苑方秦地皆芜没②,山借扬州③更寂寥。
荒埭暗鸡催月晓④,空场⑤老雉挟春骄。
豪华只有诸陵⑥在,往往黄金出市朝。
【注】①此诗作于1066年(治平三年)春,闲居江宁已三年的王安石聊发游兴,骑马东行游丹阳,沿途访友寻古。
②化用古人诗句。
李白《金陵》诗:“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官晋绮罗。
”刘长卿的诗:“金陵已芜没,函谷复烟尘。
”③东汉末刘繇曾将扬州治所设在曲阿(丹阳)。
④《建康图经》言:“鸡鸣埭在青溪西南潮沟上,过沟有埭,名鸡鸣。
齐武帝早游钟山射雉,至此,鸡始鸣。
”⑤场:射雉场。
《南齐书·东昏侯纪》:“置射雉场二百九十六处,翳中帷帐及步障,皆袷以绿红锦。
”⑥《元和郡县图志》载:丹阳有齐高帝的泰安陵,武帝的景安陵,明帝的兴安陵,梁武帝的修陵,文帝的建陵,简文帝的庄陵等多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对历史悠久的古帝王之都金陵的总体感受,“王气消”三字为全诗定下了伤感的基调。
B. 颔联,当年的苑方秦地般的美景已消失了,一度为扬州治所的丹阳繁华也已寂寥不见了。
C. 尾联,写盛极一时的王朝黄金散尽,如今只剩下帝王的陵寝,充满了人财两空的哀伤。
D. 这首七言律诗,词句警策,典故丰富,内容深邃,充满历史的纵深感和兴替的沧桑感。
(2)请简要赏析颈联“荒埭暗鸡催月晓,空场老雉挟春骄”。
【答案】(1)C(2)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荒”“暗”二字营造了一片昏暗、衰败的意境。
②视听结合。
“荒埭暗鸡催月晓”,写听觉感受,而一个“催”字,突出了“暗鸡”的呜叫给人的心理感受;“空场老雉挟春骄”则侧重于视觉所见。
③用典。
化用齐武帝鸡鸣埭打猎的事,这里借齐朝帝王荒于畋猎,终至亡国的故事,批评了历史上许多皇帝耽子犬马声色,不理朝政导致国势衰落之事实。
高考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专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武侯庙古柏李商隐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①。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②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③。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④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⑤。
【注释】①閟(bì)宫:深闭的祠庙。
②惠陵:这里指刘备的陵墓。
③冯异,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有“大树将军”之称。
召公:指召穆公,宣文王之政,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开创“成康之治”。
④金刀:暗指刘家天下。
⑤昭融:光明,指帝王的鉴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开篇点题,写武侯庙前的古柏,枝拱卫祠堂。
B. 诗歌三四句写古柏枝繁叶茂,向东伸展到刘备惠陵。
C. 诗中“海鹏风”用《逍遥游》典故,意在表现古柏的精神。
D. 诗歌后四句盛赞武侯之才,并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慨。
(2)诗的五、六句“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向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用典贴切。
借大树将军与召公的典故,暗指诸葛亮在武功与文治方面的贡献。
②运用拟人。
“思”“忆”,运用拟人手法,暗指百姓对施德政者的怀念,表明了诗人对功业的渴望。
③联想自然。
由大树将军与召公,联想到诸葛亮,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羡慕之情。
【解析】【分析】(1)C项,“意在表现古柏的精神”不正确,“海鹏风”一句用典,写树枝开裂,气势如大鹏展翅惊起的风浪,意在表现诸葛亮在衰败的局势中搏风击浪,力挽狂澜。
故选C。
(2)“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结合注释③内容分析可知,运用典故,暗指诸葛亮在武功与文治方面的贡献。
结合“思”“忆”“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开创‘成康之治’”分析可知,运用拟人手法,暗指百姓对施德政者的怀念,表明了诗人对功业的渴望。
由大树将军与召公,联想到诸葛亮,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羡慕之情。
此联想象自然,尤为警切,乃全篇眼目。
故答案为:⑴C;⑵用典贴切。
借大树将军与召公的典故,暗指诸葛亮在武功与文治方面的贡献。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高中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是杜甫的《春望》中的诗句?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A2.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下一句是什么?A. 举头望明月B. 低头思故乡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D. 月落乌啼霜满天答案:C二、填空题1. 请填写《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前两句。
答案: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 请填写《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两句。
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江雪》中柳宗元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江雪》中,柳宗元通过描绘一幅万籁俱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人生孤独的深刻感悟。
四、论述题1. 请结合《将进酒》的内容,分析李白的豪放情怀。
答案:《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豪迈的诗句,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豁达态度。
同时,“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词句,更是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热爱自由的个性。
五、诗歌创作题1. 请以“春天”为题,创作一首四行诗。
答案示例:春归何处寻,绿意满枝头。
花开不待时,燕舞新枝柔。
结束语: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鉴赏诗歌,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更能够感悟到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哲理。
希望本次试题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B. “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
C. “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
D.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
(2)这首诗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解析】【分析】(1)C项,“‘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分析错误,这句诗的意思是牧童抖动几下手里的长鞭,怕牛儿相斗,“鼓长鞭”是对牛的警告。
故选C。
(2)牛本自在食草,牧童却担心牛被官家割牛角,一自在一忧虑对比,用了北魏拓跋辉生截牛角的典故,借古讽今,写出封建剥削的残酷,百姓的忧怕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故答案为:⑴C;⑵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参考)_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常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别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别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现在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觉,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别变的考虑;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觉差异,表明角度别同导致体验别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觉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讲,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讲,只只是是小丘陵”,因此“新险”“残山”是别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觉。
故选B。
⑵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事实上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如今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还是闲别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讲,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讲,只只是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别变的考虑;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觉差异,表明角度别同导致体验别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觉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高中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高中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选择题1. 下列关于《春望》这首诗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
B.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C. 全诗以“国破山河在”开篇,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之情。
D. 诗中“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2. 阅读《登高》一诗,以下对诗中意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指的是秋天的落叶。
B. “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长江”象征着诗人的壮志未酬。
C. “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万里”指的是诗人离家万里。
D. “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的“百年”是指诗人已经活了一百岁。
二、诗歌鉴赏填空题1. 在《将进酒》中,李白表达了“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情怀。
2.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_______,一时多少豪杰”来表达对历史英雄的怀念。
三、诗歌鉴赏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两句诗的意境。
2. 分析《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蕴含的哲理。
四、诗歌鉴赏论述题1. 论述《悯农》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请结合《春夜喜雨》一诗,分析杜甫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答案:一、诗歌鉴赏选择题1. D2. B二、诗歌鉴赏填空题1. 人生得意须尽欢2. 遥想公瑾当年三、诗歌鉴赏简答题1.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看到床前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上的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立志要攀登至高峰,从而俯瞰众山,寓意着诗人立志要达到人生的高峰,超越常人。
四、诗歌鉴赏论述题1. 这两句诗反映了农民辛勤劳作却收获甚微的现实,揭示了封建社会农民的艰辛生活和对丰收的渴望。
2. 杜甫在《春夜喜雨》中通过对春雨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春雨滋润万物、带来生机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农民丰收的期盼。
高中诗歌鉴赏试题练习题(有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刘长卿①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④王昌龄,盛唐诗人。
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 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
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 “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 “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答案】(1)D(2)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
不同点:①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
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
②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
(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前程。
)【解析】【分析】(1)D选项“‘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错误,应该是虚景,意中之景。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高中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高中一、诗歌鉴赏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对《登鹳雀楼》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以“白日依山尽”开篇,描绘了夕阳西下,山峦渐隐的景象。
B. “黄河入海流”一句,表现了黄河的浩荡与壮阔,气势磅礴。
C. “欲穷千里目”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眺千里,开阔视野的愿望。
D. “更上一层楼”意味着诗人已经登上了楼的最高层,准备离开。
答案:D2. 《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拟人B. 比喻C. 夸张D. 排比答案:A3. 《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孤独B. 欢乐C. 愤怒D. 宁静答案:A4. 《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一句,诗人通过“明月光”表达了什么?A. 对故乡的思念B. 对自然的赞美C. 对时间的感慨D. 对未来的憧憬答案:A5. 《悯农》中“春种一粒粟”一句,反映了农民的什么生活状态?A. 辛勤劳作B. 丰收喜悦C. 贫困潦倒D. 悠闲自在答案:A6. 《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A. 追求功名B. 向往自然C. 攀登高峰D. 隐居山林答案:C7. 《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拟人B. 比喻C. 排比D. 夸张答案:A8. 《春望》中“国破山河在”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A. 国家兴盛B. 国家衰败C. 自然美景D. 个人得失答案:B9. 《登金陵凤凰台》中“凤凰台上凤凰游”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拟人B. 比喻C. 排比D. 夸张答案:A10. 《饮酒》中“采菊东篱下”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A. 追求名利B. 享受自然C. 逃避现实D. 追求刺激答案:B二、诗歌鉴赏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所表达的意境。
答案: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黄河水从天而降,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不可逆转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短暂和把握当下的深刻认识。
高中语文2025届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名校九月试题汇总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名校九月试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01(2025届广东衡水金卷高三年级摸底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夜宿斜溪闻杜鹃韩元吉船窗初日弄晖晖,起坐胡床自揽衣。
无数青山随岸改,几声幽鸟唤人归。
鸥盟好在重游戏,蝶梦惊回果是非。
便拟走书闻稚子,归来同买钓鱼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虽为“夜宿斜溪闻杜鹃”,但诗歌是从次日清晨写起,与题意若断若续。
B.诗人看见朝阳洒下清辉,于是起身坐于胡床。
“弄”字化静为动,活泼有趣。
C.青山随行舟改变面貌,鸟儿送来婉转的啼鸣。
这里的“幽鸟”不一定是杜鹃。
D.眼前的美景引发了诗人的感触,他准备写信约幼子归来垂钓,共享美好景色。
16.本诗颈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
(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历史课上,吕老师引用《过秦论》中的“,”两句,来形容秦末广大百姓踊跃加入起义军的浩大场景。
(2)谈到中国古代桥梁时,陈老师引来用《阿房宫赋》中的“,”两句,表达古代桥梁建筑之美,感叹古人比喻之精妙。
(3)古代文人,常常以乐景衬哀情,来加重哀伤的程度,如“,”。
02(2025届江西部分高中盟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节选)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西岳云台歌送丹邱子(节选)李白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①转秦地雷。
【注】①毂:车毂、车轮中间车轴贯入处的圆木。
15.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苏轼的“卷起千堆雪”相比,“流雪山”除同样描写壮丽景色外,还多了宁静的氛围。
B.第二首诗的一、二句既写高峻壮美的西岳华山,又写宛如丝带的黄河、二者相互映衬。
C.第二首诗中的“触山动”是视觉,“秦地雷”是听觉,生动展现了所写对象的特征。
D.两首诗均以描写自然风景为主,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壮丽山河的独特感受。
高中诗歌鉴赏试题练习题(有答案)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商山富水驿①杜牧益戆②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③。
当时物议朱云④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注释】①富水驿,原名阳城驿。
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
②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
戆,愚直。
③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
④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借汲黯之事赞颂阳城的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
B. 诗人借贾谊凭吊屈原之事写阳城,“终须”二字暗含着对他忠而被贬的惋惜。
C. 与邪佞者的尖锐对立反映阳城的嫉恶如仇,借酒浇愁又表现他遭贬后的郁闷。
D. 全诗叙议结合,结尾认为不改阳城驿名能警醒为官者,点明诗人的写作目的。
(2)这首诗的颔联写法巧妙,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1)C(2)①这一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朱云当年被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进行对比,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批判深刻有力。
②这一联运用了借对手法,朱云本为人名,而以白日为对,“朱”对“白”,“云”对“日”,对仗工整巧妙。
③“当时物议朱云小”一句用典,借朱云请剑的典故,表达对阳城不惧贬谪、犯颜直谏的由衷敬佩,感情含蓄深沉。
④“后代声华白日悬”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赞扬阳城将和朱云一样与日争辉,流芳百世,突出强调其忠直品质终究得到后代认可。
【这一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朱云在后世的美好名声比喻成白日高悬,生动形象地表现朱云和阳城后世名声之大。
(或:运用比喻,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把美好名声比喻成可见的白日高悬,形象具体地表现名声之大。
)】【解析】【分析】(1)C项,“借酒浇愁又表现他遭贬后的郁闷”错,诗句“邪佞每思当面唾”可以反映“阳城的嫉恶如仇”,但“清贫长欠一杯钱”句并非“借酒浇愁”,表现的也非“遭贬后的郁闷”,而是对邪佞的唾弃、憎恨。
高中诗歌鉴赏读试题及答案
高中诗歌鉴赏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不是李白的作品?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将进酒,杯莫停。
答案:C2. 以下诗句中,描述的是哪种自然现象?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答案:B二、填空题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深切忧虑。
2.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无限向往。
答案:1. 国家兴亡2. 理想生活三、简答题1. 请简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境。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象。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远眺夕阳西下,黄河奔腾入海,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辽阔天地的无限感慨。
四、论述题1. 分析《静夜思》中李白如何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思乡之情。
答案:李白在《静夜思》中,仅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四句,便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不禁思念起远方的家乡。
诗中“明月”和“霜”的比喻,既形象又贴切,增强了思乡之情的表达。
而“举头”和“低头”的动作,更是生动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五、诗歌创作题1. 请以“春天”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
答案示例: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小草探出头,花儿含笑。
阳光洒满大地,温暖如初,春风拂过,带走了冬日的寒。
结束语:诗歌鉴赏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更能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
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专题(有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四)①杜甫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②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③有所思。
【注释】①《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广德年间,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
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
由此首开始,主题转向回忆长安。
②羽书: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
③平居:这里指家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闻道”一词表明诗人不愿明说的态度;“似弈棋”写出长安局势如下棋一样,不甚明朗。
B. 颔联中“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比喻,写出长安世道的变迁,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人。
C. 颈联是诗人杜甫对数年间唐王朝兵戈不息、局面混乱的战争情势的总结和概括。
D. “鱼龙寂寞秋江冷”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在清秋之中感叹自己的飘零凄苦之情。
(2)本诗尾联诗人说“故国平居有所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有国家、家园之思?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案】(1)B(2)①局势动荡引起诗人对国家之思。
“长安似弈棋”,吐蕃、回纥不断入侵,诗人忧思国运今非昔比。
②飘零夔州,暮年潦倒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
③虽有报国之志,无奈宦官当道,无力报国,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
【解析】【分析】(1)B项,“颔联中‘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比喻”错误,“衣冠”应是借代,用衣饰代指文武官员。
故选B。
(2)根据注释“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因宦官程元振专权”可知,此时诗人羁旅在外,因宦官专权而有家难回,壮志难酬,引发家园之思;如诗歌首联“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前一句以“长安似弈棋”的比喻,写出长安局势如下棋一样,不甚明朗,再结合注释“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
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可以看出局势动荡引起诗人对国家之思。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面哪个词语表达了诗词中的意象?
A. 清风
B. 碧水
C. 明月
D. 高山
答案:A. 清风
2. 以下哪一句诗句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
A. 春江潮水连海平
B.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 山无陵,江水为竭
D.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答案:C. 山无陵,江水为竭
3. 在古代诗词中,下面哪个意象代表忧伤、寂寞?
A. 春风
B. 雪花
C. 雨声
D. 秋叶
答案:B. 雪花
二、填空题
1. 下面哪个不是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代表作?
答案:《乡愁》
2.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句诗出自哪个诗人的作品?
答案:苏轼
三、简答题
1. 简述诗歌鉴赏的意义及方法。
答:诗歌鉴赏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鉴赏诗歌时,可以从诗歌的主题、情感、意象、修辞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
还可以结合诗歌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等信息,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创作背景。
2. 举例说明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在诗歌中,意象是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来表达抽象概念和情感,使读者能够通过感觉和联想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例如,“明月”这个意象可以代表美好、光明和希望,而“寒冬”则可以代表孤寂和寂寞。
通过意象的运用,诗歌更加生动有力,读者也能更深入地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四、阅读题
(题目根据具体内容设计)
答案:(根据具体题目提供答案)
以上是《高一语文诗歌鉴赏测试题及答案》的完整版。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
高中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共2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题。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 诗歌中“好雨知时节”的“好雨”指的是什么?(4分)答:这里的“好雨”指的是适时的春雨,它在春天适时地降临,滋润万物。
2. “润物细无声”一句中的“润物”和“细无声”分别表达了什么含义?(4分)答:“润物”意味着春雨滋润着大地,使万物复苏;“细无声”则形容春雨的细腻和轻柔,它在夜晚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大地。
3. 诗人在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4分)答:诗人描绘了春夜的雨景,包括随风潜入夜的细雨、云层覆盖的野径、江船上的灯火,以及清晨被雨水润湿的红花。
4.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答: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带来的生机和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杜甫的这首诗歌在艺术手法上有哪些特点?(4分)答: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春雨的美妙和春天的生机。
二、诗歌默写(共10分)请默写《春夜喜雨》的全文。
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三、诗歌理解(共10分)根据《春夜喜雨》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 诗人在诗中是如何表现春雨的?(5分)答:诗人通过“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等诗句,表现了春雨的及时、温柔和无声无息的特点。
2.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怎样的?(5分)答: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热爱和赞美的,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可以看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诗歌创作(共20分)请以“秋天的雨”为题,创作一首诗歌,不少于8行。
答:(学生创作诗歌的答案略)五、诗歌鉴赏拓展(共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最新诗歌鉴赏练习题(共十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送郑侍御谪闽中(1)高适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2)。
大都秋雁少(3),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注释】(1)侍御:官名,即侍御史。
负弹劾纠举不法之责。
郑侍御为高适的朋友。
谪:指官吏因过失,降职调遣到偏远的地方。
(2)闽中:就是现在的福建地区。
(3)大都:大概。
(1)诗歌的领联选取了那些意象?这些童象写出了闽中怎样的特点?(6分)(2)请简要赏析尾联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5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青玉案[宋] 曹组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
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
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①谩:徒然、空自。
(1)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
(3 分)(2)词人为什么说“凄凉只恐乡心起”?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4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裁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5 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一(2)题。
(11分)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阅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高中诗歌鉴赏试题经典试题(含答案)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寄岑参(节选)①杜甫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饭食错昏昼。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注】①天宝十三年秋,长安一代“霖雨积六十余日”,关中大饥,农田淹没,“稼穑不可救”,诗正作于此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标题中的“九日”指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诗歌中的“东篱菊”“醇酎”“黄金花”等意象紧扣时令特点,但是又因霖雨积日而无法花满衣袖,写出了诗人心中的失望。
B. 诗歌前四句中,“出门复入门”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诗人急切又无奈的心理;“思君令人瘦”句与“为伊消得人憔悴”相似,以形貌肖像的变化表现诗人思念情深。
C. 第五至八句中,前两句写出诗人独坐家中心绪纷乱,饭食颠倒的生活状况;“寸步曲江头”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距离之短,却无法到曲江相见友人。
D. 九至十二句中,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表达了对百姓苍生的同情和感叹,体现了杜甫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情怀。
(2)诗歌中“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句围绕“雨”写景抒情,相当巧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运用了夸张和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写出了眼前雨水之大,想象中高山仿佛要被雨水冲走,变成一片汪洋。
②借写雨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对唐王朝命运的忧虑。
【解析】【分析】(1)D项,“九至十二句中,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表达了对百姓苍生的同情和感叹,体现了杜甫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情怀”中“九至十二句中,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赏析有误。
九至十二句“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意思是“唉,可怜!那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被水淹毁的庄稼是无可挽救了。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寄外舅郭大夫【注】陈师道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释】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
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由朝请郎转任提点成都府路刑狱。
陈因家贫,无力赡私,所以妻子和三子一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在长安。
此诗是分别后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情真意切,通俗易懂,首联语调高昂,颔联沉抑,颈联呈淡淡的欢快,尾联归于平静起伏跌宕,尽真情之妙。
B.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使者。
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联起来,说明消息终于传来。
C.“妻孥且旧居”是写妻子儿女仍在外舅家居住,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体现了诗人既迫切又犹疑、惊喜交加的心情。
D.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将诗人想知道家人消息但又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2)有人对诗的尾联甚为称道,试从情感与主题方面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唐]来鹄①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
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
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
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③屠苏:药酒名。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B.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C.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昧旦出新亭渚梁·徐勉驱车凌早术,山华映初日。
揽辔且徘徊,复值清江谧。
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
气物宛如斯,重以心期逸。
春堤一游衍,终朝意殊悉。
【注释】昧旦:天将明未明之时;破晓。
本诗为诗人和友人谢相期同游新亭渚时所作。
术:道路。
游衍:恣意游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点题,着一“凌”字,表现出车马奔行之速,与诗人出游的勃勃兴致相应,表现出晨风拂面的畅快之情。
B. 三、四句写诗人驻足览赏美景,“复值”二字表现出诗人无意中见到静谧江流的欣喜。
C. 五、六两句,景物虚实结合,色彩对比鲜明,晨色中的新亭渚显得寂静而又富有生气。
D. 结尾两句总结全诗,通过对此次出游的回味,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兴致勃勃的诗人形象。
(2)诗人主要运用哪些手法表达出游意兴的?试举两例,并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花映日、清江静谧、枫林杳霭、黄鸟参差等如画美景表达了出游的舒快怡爽之感;②动作描写,通过驱车凌驰、揽辔徘徊等举止表达了随遇而适的恣意游逛所带来的悠闲自在之感;③正面衬托,“重以心期逸”,写出了与相期相许的友人携手共游更甚于览观美景的雅致情怀;④直抒胸臆,结尾两句直接表达了此次出游给自己带来的畅快淋漓的欢悦之情。
【解析】【分析】(1)C项,“景物虚实结合”错误,“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二句,一静一动,展示了诗人遥观仰视的画面转换;在晨光初露的枫树林那清幽的背景上,点染黄鸟翅翼参差的鲜明羽色,便造出了富于对比的色彩反差和无声处传有声的音响效果。
将晨色中的新亭渚,表现得既静默,且又富有生气。
故选C。
(2)本题手法,借景抒情,山道边蓬蓬勃勃,正有开不尽的各色野花,被“初日”的霰光一照,便全都灿灿生辉。
因为这是在车马行驶的视觉意象,故“山华映初日”句,不仅带有霰彩、山花上下辉映的效果,还有一种络绎不绝、目不暇接的动感。
动作描写,如此良辰美景,岂可在匆匆奔驰中览赏?诗人因此赶紧“揽辔”,任车马在此缓节徐行。
意外间又发现,此刻已身在江岸,可以俯视清丽的江水,在晨色这安谧地畅流。
正面衬托,置身在这样的如画美境,诗人能不逸兴遄飞?倘若这美境只是诗人孤身独游,自然显得几分冷清。
但读者须知,与徐勉同游的,还有心意相印的诗人谢朓。
他可是位“灵心秀口”、“风华映人”的一世之杰呢。
两人年岁相若,携手共游,当着意兴之发,又可歌诗相和,该有何等乐趣?“气物宛如斯”两句,所抒写的正是诗人的此种心境。
“心期”而又加之以“重”,说明诗人之畅快,不仅在“气物”的览观之美,更在于与友人的相期相许之乐。
直抒胸臆,“游行”即自恣游娱之意,“系”则有“满”意。
新亭渚上的这一次游娱别说有多自在了,我的意兴啊,整个早上都那样饱满、欢悦!这两句虽书于素笺之上。
读者不妨将其想象为诗人归去时,对家人的相告之语。
其意犹未尽、手舞足蹈之态,隐隐见于笔端。
分点整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C;⑵①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花映日、清江静谧、枫林杳霭、黄鸟参差等如画美景表达了出游的舒快怡爽之感;②动作描写,通过驱车凌驰、揽辔徘徊等举止表达了随遇而适的恣意游逛所带来的悠闲自在之感;③正面衬托,“重以心期逸”,写出了与相期相许的友人携手共游更甚于览观美景的雅致情怀;④直抒胸臆,结尾两句直接表达了此次出游给自己带来的畅快淋漓的欢悦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对酒①陈与义新诗满眼不能裁②,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注释】①宣和六年,诗人时任符宝郎,后因事罢职而出监陈留酒税。
②裁:写诗(1)请分析首联的作用。
(2)请简要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
【答案】(1)点题;与尾联中的“一樽”照应;描写了眼前景物变化映照在酒杯中的景象;抒发诗人新诗难成的苦闷;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引发下文对仕途和时光的感慨)。
(2)面对美景、新诗难成的苦闷;对仕宦生活的厌弃;年华逝去、功业无成的伤感;借酒浇愁的自我排遣、故作旷达。
【解析】【分析】(1)本题首先要对诗句的内容进行理解:诗首联以倒装句切题,说自己被倒映酒杯中的美景触动却写不出诗句来。
诗人对着酒杯,只见飞鸟掠过,浮云缓移,这一切都倒映在杯中,于是心中若有触动,觉得这是极好的诗料,想写出来,又似乎找不到适当的诗句来表达。
其次从结构上思考:首联中的“酒杯”和尾联中的“一樽”形成了呼应。
从情感上寄托着作者在美景和美酒都具备的前提下,对新诗歌难成的苦恼。
(2)本诗首联是对良辰美景下新诗难成的苦闷和苦痛之情。
第二、第三联写现实生活,抒发感慨。
两联都一句说情,一句写景作陪衬,进一步阐发情。
诗人当时官符宝郎,到这年冬天,即以王黼事罢,出监陈留酒税。
这时候,他或许已对官场的倾轧感到了厌恶,而自己已是三十五岁,官低位贱,展望未来,前程似漆,于是在这两联诗的出句中感叹自己整天忙忙碌碌,周旋于案牍文书之中,没有出头的日子;没完没了的是非恩怨,又缠绕着自己,伴随着自己渐渐老去。
与所抒发的心理动态相呼应,两联的对句便写相应的景物,自成连续,说眼见到楼头阵阵风雨,秋天已经来到,满目苍凉萧瑟,使人感伤;燕子已经离开,飞往南方的故巢,令人感到岁月在匆匆地流逝。
在发了一通感慨后,诗进入尾声,回应题目,说自己含笑把这些人世间的烦恼都远远地抛开,痛快地喝上一通酒,醉后往床上一躺,进入梦乡。
故答案为:⑴点题;与尾联中的“一樽”照应;描写了眼前景物变化映照在酒杯中的景象;抒发诗人新诗难成的苦闷;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引发下文对仕途和时光的感慨)。
⑵面对美景、新诗难成的苦闷;对仕宦生活的厌弃;年华逝去、功业无成的伤感;借酒浇愁的自我排遣、故作旷达。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诗句作用的能力。
这类题要在理解诗歌内容和具体句子的含义的基础上,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句子的作用。
诗歌首联点题,与尾联中的“一樽”照应,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引发下文对仕途和时光的感慨)。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⑵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情感态度的能力。
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
本诗表达的诗人情感有:新诗难成的苦闷,对仕宦生活的厌弃,年华逝去、功业无成的伤感,借酒浇愁的自我排遣、故作旷达。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发五连驿忆弟曾国藩朝朝整驾趁星光,细想吾生有底忙。
疲马可怜孤月照,晨鸡一破万山苍。
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
大壑高崖风力劲,何当吹我送君旁。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第一句既紧扣题中“早发”二字,又直接写出了奔波中的感受,凌晨出发,天天如此,劳碌疲惫,确是苦不堪言。
B. 第四句写万山环绕让诗人感到路途的艰辛,鸡鸣破晓反衬诗人身处环境的空寂,一“苍”字又增添一份悲苦苍凉之意。
C. 尾联大壑、高崖与劲风等意象强化了诗人的情感,诗人借助雄浑阔大的意境,彰显自己能够回到弟弟身边的坚定信念。
D. 全诗以情绪的流动起伏贯穿其中,对思念之情、宦路之苦反复咏叹,感情真挚,格调苍凉,收到悠远绵长的艺术效果。
(2)本诗颈联“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广受后世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
【答案】(1)C(2)①反复,“曰归”“有弟”反复连用。
下句中兄弟天各一方,无从团圆,诗人只能在旅途的孤独寂寞中思念远方的弟弟。
整联在反复强化情感的同时,又给人一唱三叹之感。
②直抒胸臆,作者表达了思归念弟的凄苦悲怆的心声。
故园之思、手足之情真挚充沛。
【解析】【分析】(1)C项,“彰显自己能够回到弟弟身边的坚定信念”,说法错误。
纵观全诗,本诗是曾国藩通过“早发”二字,来表达奔波中的劳苦,对家中弟弟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宦路之苦的感叹。
诗歌通过“岁云暮”“天一方”这些时间、地点的词语,写出了自己“曰归”的无望;“何当吹我送君旁”,再次喟叹与弟弟团聚的渺茫,所以,“彰显自己能够回到弟弟身边的坚定信念”,说法错误。
故选C。
(2)曾国藩用“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表达了自己在早行途中的喟叹,“曰归”“有弟”反复连用,用反复手法表达兄弟天各一方,无从团圆,诗人只能在旅途的孤独寂寞中思念远方的弟弟。
整联在反复强化情感的同时,又给人一唱三叹之感。
另外,作者把这种思念家中亲人,想回家团圆的情愫直接表达出来,“曰归”“有弟”,直抒胸臆,作者表达了思归念弟的凄苦悲怆的心声。
故园之思、手足之情真挚充沛。
故答案为:⑴C;⑵①反复,“曰归”“有弟”反复连用。
下句中兄弟天各一方,无从团圆,诗人只能在旅途的孤独寂寞中思念远方的弟弟。
整联在反复强化情感的同时,又给人一唱三叹之感。
②直抒胸臆,作者表达了思归念弟的凄苦悲怆的心声。
故园之思、手足之情真挚充沛。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
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隋堤怀古①张祜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
锦帆②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
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
那堪重问江都事③,回望空悲绿树烟。
【注释】①本诗写于唐朝后期,当时的帝王大多生活腐化,荒淫无度,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声色犬马等现实享乐之中。
②锦帆:陆楫《炀帝开河记》有“舳舻相继,接连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连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句。
③江都事:指炀帝南游江都,日夜纵酒荒淫,最后被缢死江都宫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题的“怀古”点明了题材,“隋堤”则是怀古对象,让人联想到隋炀帝的奢侈生活。
B. 首联后句写隋炀帝以“猛虎”自居,“自为”则写出其盲目自信,狂妄之态可见一斑。
C. 颈联运用数字形成对比,形象地写出了隋炀帝妄想江山永固却又难以实现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