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 案例分析
父母的爱—案例及分析
爱,醒悟之声【教学内容】《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是人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园地五的口语交际内容。
本次口语交际是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继续,话题是谈谈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还能够说说自己是怎样爱他们的。
【教学理念】“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它是一个听方和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
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
本次活动设计就是立足口语交际所需要的这种互动,选择特定的交际情境,让师生、生生以及课堂的第三参与者之间多维互动,实行交际。
但绝不但仅是流于表层的听和说,更重要的是挖掘孩子们认知心理深层的东西--情感,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从而更大意义上的提升孩子们的人际交流的素养。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使学生能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努力打动他人,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水平,进而逐步提升他们的人际交流素养;以多维互动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交际中来,进一步感受父母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具体的父爱母爱的故事明确清楚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努力用言语打动他人。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并在交际中提升自己的交往水平。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搜集关于父母之爱的动人故事。
2、教师准备:课件、公益广告短片《给妈妈洗脚》。
【教学过程】一、对比中拨动情之弦——情境导入,激发交际兴趣。
为了激发孩子们表达的欲望,在进入课堂前,王晓霞老师讲诉了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自己为讲课担心,而父母在为自己的身体担心,同时老师自己也在担心着自己只有5岁的孩子。
王老师的讲诉很动情,学生们听得也相当的认真。
王老师讲诉完后,由学生对老师的讲诉实行一个评价,之后由学生讲诉自己的经历,自己的父母是如何爱自己的。
绝大部分学生讲述了父母接自己上下学,夏天不顾风雨,冬天不顾严寒,还讲述了自己生病时父母是如何照顾自己的,父母的心情,父母的动作,父母的神态。
《父母的爱》教学案例.doc
《父母的爱》教学案例一、铺设情境,引发谈论,感知亲情1、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VV烛光里的妈妈AA的视频音乐,激发学生情感。
师: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为我们付出了点点滴滴。
让我们回忆一下父母所给予的爱吧!2、讨论:(1)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2)你经常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吗?(3)你常与父母聊天吗?(4)你在家常帮助父母做家务活吗?有哪些活儿?(5)你是否常向父母要零花钱吗?(6)你常向父母发脾气吗?(7)外出时,你是否常告诉父母的去向和时间?(8)你常提一些使父母为难的要求吗?师总结:古语说:“羊有跪乳之恩,雅有反哺之义。
”我们一点一滴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因此, 我们应该懂得感恩,懂得感谢父母。
片段评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情动而辞发”,产生交流欲望,自由地参与,理解父母,体贴父母,感悟真情,增进亲情。
教师根据学生的言语加以点评小结,帮助其归纳小结写作方法。
加强语言的规范训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交互性,使学生掌握把话说完整、说具体的方法,同时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 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复习旧知,揭示课题:师:还记得这个单元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叫《妈妈的账单》吗?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体现妈妈的爱的?让你体会到什么?生1:我从妈妈的账单中体会到了母爱是无价的。
生2:通过小作者账单和妈妈账单的对比,我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师:《可贵的沉默》又是怎么体现父母对我们的爱的?又让你体会到什么?生1:我从父母总记得我们的生日,而忘记了自己的生日,感受到父母的爱是多么的无私。
生2:我体会到了父母对子女从不计较,他们的爱真伟大啊!生3:通过学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以后也要记住父母的生日,学会孝敬自己的父母。
生4:我知道了我们也要懂得感恩,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父母的爱。
师:是啊!俗话说,大爱无痕,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在我们身上倾注了无穷无尽的爱,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爸爸妈妈吃了很多苦。
《父母的爱》课例评析
《父母的爱》课例评析
广汉研培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张晓静
刘英老师这一堂课就引导学生读了四篇文章,与传统课堂中一篇文章要耗时几节课截然不同。
整个教学过程中,刘老师以点拨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这无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阅读与儿童阅读的合作与对话,形成了师生学习合作共同体。
整堂课一扫冗长的分析与讲解,显出勃勃生机。
学生通过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习得写作的小秘密,并与小组成员合作自创小诗,孩子在课堂中的思考力和阅读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所给出的答案也往往让人耳目一新。
该课目标明确且方法得当且有效、学生乐学且自信。
家长溺爱孩子的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十岁的男孩,出生在一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
从小,小明就生活在父母的宠爱之中,无论是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都得到了满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这让他的父母深感困惑和痛苦。
二、案例描述1. 父母过度宠爱小明的父母对他的宠爱到了极点,他们总是满足小明的各种需求,从不让他受到任何委屈。
在小明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他安排了各种兴趣班,希望他能够全面发展。
然而,小明对这些兴趣班并不感兴趣,只是因为父母的要求而参加。
2. 自我为中心由于从小受到父母的宠爱,小明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他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对于别人的感受和需求毫不在意。
在学校里,小明经常因为自己的自私行为而与同学发生矛盾。
3. 缺乏责任感小明的生活习惯极差,每天早上起床都要父母催促,作业也总是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完成。
他认为这些都是父母应该做的事情,自己没有责任去承担。
这种缺乏责任感的态度让小明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4. 依赖性强小明在成长过程中,对于父母的依赖性极强。
无论是生活琐事还是学习问题,他总是寻求父母的帮助。
这种依赖性让小明在面对困难时,往往无法独立思考,从而影响了他的成长。
三、案例分析1. 溺爱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溺爱孩子,看似是对孩子的关爱,实则是对孩子成长的阻碍。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形成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依赖性强等不良性格。
这些性格特点会严重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学习和生活。
2. 父母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引路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的父母过于宠爱孩子,没有正确引导孩子的成长。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
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亲情教育的经典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亲情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未来的人生道路。
以下是一则关于亲情教育的经典案例分析,通过讲述一个父子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亲情教育的深远影响。
二、案例描述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小明的少年,他的父亲是一位普通的工人。
小明从小父母离异,跟随父亲生活。
父亲工作繁忙,收入微薄,但始终关心着小明的成长。
在亲情教育的熏陶下,小明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爱心的青年。
1. 家庭环境小明家庭环境虽然简陋,但父亲十分注重家庭氛围的营造。
每天晚上,父亲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陪小明一起看书、讲故事。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小明养成了热爱阅读、善于思考的习惯。
2. 亲情互动父亲对小明关爱有加,关心他的学习、生活,更关心他的心理健康。
每当小明遇到困难,父亲总会耐心倾听他的诉说,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以下为几个亲情互动的典型场景:(1)小明在学校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有一次考试却考砸了。
他心情沮丧,回家后把试卷藏了起来。
父亲发现后,主动与他沟通,了解考试失利的原因。
在父亲的鼓励下,小明重新振作,努力提高成绩。
(2)小明喜欢画画,但家境贫寒,无法购买专业的绘画工具。
父亲得知后,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废弃的画笔、颜料,为小明创造了一个简单的绘画环境。
在父亲的关爱下,小明的绘画技艺得到了很大提高。
(3)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
父亲发现后,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他的社交能力。
在父亲的引导下,小明逐渐变得开朗、自信。
3. 亲情教育成果在亲情教育的熏陶下,小明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爱心的青年。
以下为亲情教育成果的几个方面:(1)学习方面:小明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
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立志将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2)品质方面:小明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他关心他人,乐于分享,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
(3)心理方面:小明心态积极,面对困难能够保持乐观。
他懂得珍惜亲情,感恩父母,将亲情视为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典型的家庭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张华,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职工,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张华从小聪明伶俐,成绩优异,深受家人喜爱。
然而,随着张华的成长,家庭教育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影响其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二、家庭教育问题1. 父母教育观念偏差张华的父母虽然关心孩子的成长,但教育观念存在偏差。
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忽略。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身心健康等方面。
2. 父母陪伴时间不足由于工作原因,张华的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
他们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这使得张华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
3. 家庭氛围紧张张华的家庭氛围较为紧张。
父母经常因为工作压力、家庭琐事发生争吵,使得张华生活在紧张、压抑的环境中。
这种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4. 缺乏有效的沟通张华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
他们很少主动与孩子交流,孩子遇到问题也不愿意向父母倾诉。
这导致家庭关系疏远,孩子缺乏家庭温暖。
三、家庭教育案例分析1. 父母教育观念的调整针对父母教育观念偏差的问题,张华的父母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他们意识到,孩子的全面发展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于是,他们开始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参加各类兴趣班,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2. 增加陪伴时间为了弥补陪伴时间不足的问题,张华的父母尽量调整工作时间和作息,确保每天至少有1-2小时与孩子相处。
他们陪伴孩子做作业、玩耍,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3. 改善家庭氛围张华的父母开始努力改善家庭氛围。
他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控制情绪,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
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家庭活动,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4. 加强沟通张华的父母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开始主动与孩子交流。
他们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关心孩子的心理变化,帮助孩子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在沟通中,张华感受到了家庭的关爱,逐渐拉近了与父母的距离。
家庭教育孩子的溺爱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
父母都是企业高管,家庭条件优越。
从小,小明就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父母对他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逐渐变得任性、自私,甚至有些无法无天。
二、案例经过1. 溺爱的表现(1)物质满足:小明从小就被父母宠爱,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父母认为,只要孩子开心,物质上的满足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小明从小到大,穿的是名牌,用的是奢侈品,生活条件十分优越。
(2)过度保护:小明从小到大,父母对他的生活无微不至地关心,几乎事事包办。
无论是穿衣吃饭,还是学习玩耍,父母都替他安排得妥妥当当。
这使得小明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遇到问题时只会依赖父母。
(3)纵容错误:小明犯错时,父母总是以“他还是个孩子”为由,对他进行纵容。
这使得小明逐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如撒谎、打架等。
2. 案例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性格越来越古怪。
在学校,他经常欺负同学,甚至与老师发生冲突。
在家里,他则对父母颐指气使,稍有不满就大吵大闹。
父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他们却不知道如何纠正小明的行为。
三、案例分析1. 溺爱对孩子的影响(1)性格扭曲:溺爱导致孩子性格扭曲,变得自私、任性。
小明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从小被宠爱,导致他无法理解别人的感受,只知索取不知付出。
(2)缺乏独立性:溺爱让孩子缺乏独立性,无法适应社会。
小明从小被父母包办一切,导致他在面对生活问题时,无法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道德观念淡薄:溺爱让孩子道德观念淡薄,容易走上歧途。
小明因为父母纵容他的错误,导致他无法明辨是非,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2. 溺爱的原因(1)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小明父母希望他过上优越的生活,因此对他进行过度宠爱。
他们以为这样能让孩子感到幸福,却不知道这样的溺爱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2)家庭教育观念错误:小明父母认为,只要孩子开心就好,忽视了孩子的道德教育。
他们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的爱》教学案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学设案例我想对您说--------《父母的爱》教材分析:这次习作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内容《父母之爱》。
此次习作是基于本组教材、口语交际学习的基础上,考察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感悟,从而能自然地表达心声的练笔。
本单元几篇课文从选材、写作方法、题目确定等为孩子的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设计理念: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指出:习作教学应从“前作文”开始,要教会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本领。
习作前应该让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观察、体验、搜集资料等来进行“源头活水”的摄取。
所以引导学生进入生活的真实情境,回归生活的本原很重要,能关注生活的细节,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和筛选素材,让他们有话可说。
借用单元课文习作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学会细致的描写和准确的表达。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把课内所学的方法用到习作中,学会“笔下故事本身说话”,培养学生能在具体的故事讲述中来表达真情,学生想对父母说的话或者想提的建议很多哦,因此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筛选习作的材料,知道以书信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作,并明白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与人交流。
2、乐于动笔,从语言、动作、表情、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细致刻画人物,形象地再现生活细节,细致地描写出印象最深的生活场景。
3、从自改互评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4、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点滴关爱,在语言表达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学会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筛选习作的材料,把特别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出来。
2、乐于动笔,从语言、动作、表情、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细致刻画人物。
教学难点:1、能形象地再现生活细节,细致地描写出印象最深的生活场景。
2、从自改互评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点滴关爱,如何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在语言表达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家庭教育的溺爱案例(3篇)
第1篇在我国,家庭教育一直被视为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溺爱现象却屡见不鲜。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溺爱案例的剖析,探讨家庭教育中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十岁的男孩,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
从小,小明就生活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中。
父母对他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生怕他受一点委屈。
在溺爱的环境下,小明渐渐养成了任性的性格。
二、案例经过1. 父母过度关心小明的父母对他的学习、生活无微不至地关心。
每当小明遇到困难,父母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他解决。
这种过度的关心,让小明逐渐形成了依赖心理。
在成长过程中,小明逐渐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度满足物质需求为了满足小明对物质的追求,父母不惜花费大量金钱。
小明从小就拥有许多高档玩具、电子产品,甚至名牌服装。
在物质生活的满足下,小明变得越发任性,不懂得珍惜。
3. 缺乏责任感在溺爱的环境下,小明从未承担过任何家务。
他总是认为,自己只需要学习好就可以了。
因此,小明在家庭中缺乏责任感,不懂得关心父母,不懂得体贴家人。
4. 自我中心由于长期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小明变得非常自我中心。
他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围绕他转,满足他的需求。
在与人交往中,小明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
三、案例后果1. 学习成绩下滑由于过度依赖父母,小明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
当遇到困难时,他总是选择逃避。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学习成绩逐渐下滑。
2. 人际关系紧张由于自我中心,小明在与人交往中常常引起矛盾。
他无法理解他人的感受,不懂得换位思考。
这使得小明的人际关系越来越紧张。
3. 心理问题长期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小明逐渐形成了脆弱、敏感的心理。
他无法承受挫折,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四、案例分析家庭教育中的溺爱,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几个方面分析:1. 影响孩子独立性溺爱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缺乏独立性。
他们依赖父母,无法独立解决问题。
父母的爱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情感共鸣:本案例通过展示父母关爱子女的照片和故事,以及课文中的生动情节,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深刻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从而更加珍惜和感激父母的付出。
2.情景创设: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情景创设的方法,如角色扮演和亲情体验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父母的爱。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对父母的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五)作业小结
1.教师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要求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对父母的理解与感激。
2.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3.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4.在下一次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部分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朗读、讨论、表达中,学会理解、感恩父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与父母沟通、增进亲子关系的能力。
2.分析课文中的三个故事,提炼出父母爱的共同特点,如无私、奉献、包容等。
3.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如何理解父母的爱,如何与父母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4.举例说明父母爱的伟大,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回报父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布置讨论话题:父母的爱体现在生活中的哪些细节?
2.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父母多爱我》优秀教学案例
5.注重教学评价,提升教学质量
案例中重视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情感态度的变化。通过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提升教学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体验父母之爱,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感知力。
2.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父母沟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行为选择能力。
4.利用写作、绘画等表达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实现知行合一。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父母多爱我》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当代社会,家庭是孩子们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环境,父母的爱是孩子们最直接、最深刻感受到的情感。《父母多爱我》这一课时的设计,旨在引导三年级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体验,深入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和细腻。本案例以《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为蓝本,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情境创设、互动讨论、情感体验等多元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感受爱的同时,学会理解、尊重和回报父母,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和道德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父母的爱的痕迹,从而激发内心的感恩之情,将道德观念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实现知行合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父母之爱的内涵,认识到父母在不同情境下表达爱的方式,学会辨别和体会父母之爱。
2.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技巧,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3.学习家庭中相互尊重、包容和理解的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
父母教育反面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一些父母由于教育观念、方法不当,导致孩子出现各种问题。
本文通过对几个典型反面案例的分析,旨在揭示父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广大家长提供借鉴和反思。
二、案例一:溺爱型教育案例背景:小明的父母十分疼爱他,从小到大对他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
无论小明犯了什么错误,父母总是以“他还是个孩子”为由,替他掩盖过去。
案例分析:这种溺爱型教育方式,使小明逐渐养成了自私、任性的性格。
他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缺乏责任感。
在学校,小明经常因为自私的行为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批评,人际关系紧张。
而在家庭中,小明对父母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育启示: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把握好“爱”与“严”的度。
过度的溺爱会让孩子失去自我,形成不良性格。
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感,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学会关爱他人。
三、案例二:忽视型教育案例背景:小丽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她。
小丽从小到大,父母很少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忽略了她的生日。
案例分析:忽视型教育使小丽感到孤独、无助。
她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但往往因为父母忙于工作而无法得到满足。
这导致小丽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心理素质较差。
在学校,小丽的学习成绩一直不佳,人际关系也不和谐。
教育启示:父母应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
在孩子需要关爱时,给予温暖和支持。
同时,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独立性,让孩子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四、案例三:棍棒型教育案例背景:小强的父母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每当小强犯错时,父母就会对他进行严厉的惩罚。
案例分析:棍棒型教育方式使小强对父母产生了恐惧和反感。
他害怕犯错,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家庭中,小强变得沉默寡言,缺乏沟通能力。
在学校,小强也难以融入集体,人际关系紧张。
教育启示: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避免使用暴力。
家庭教育__溺爱案例(3篇)
第1篇在我国,家庭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然而,在众多家庭中,溺爱现象却时有发生。
本文将以一个溺爱案例——小明的成长困惑,来探讨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小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出生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
从小到大,父母对他的关爱无微不至,对他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
然而,这种无原则的溺爱,却让小明陷入了成长的困惑。
一、溺爱的表现1. 父母过度包办:从小明的穿衣、吃饭到学习、玩耍,父母都替他打理得井井有条。
小明从小就没有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
2. 过度满足需求:小明想要什么,父母总是竭尽全力去满足。
这种做法让小明逐渐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态。
3. 纵容错误行为:小明犯了错误,父母总是找借口为他开脱,甚至替他承担后果。
这使得小明认为错误没什么大不了的。
4. 缺乏挫折教育:在小明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很少让他经历挫折。
这使得小明在面对困难时,往往束手无策。
二、溺爱的影响1. 独立性差:由于从小被父母过度包办,小明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他无法独自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2. 自私自利:由于父母过度满足他的需求,小明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态。
他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3. 缺乏责任感:在小明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是替他承担后果。
这使得他缺乏责任感,无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4. 抗挫折能力差:由于缺乏挫折教育,小明在面对困难时,往往无法坚持,容易放弃。
三、案例分析小明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溺爱的危害。
父母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但也要有原则。
以下是对小明案例的分析:1. 父母要懂得适度放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要适时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
这样,孩子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适应。
2.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孩子犯错时,父母要引导他认识错误,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3. 注重挫折教育:父母要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面对挫折。
这样,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
溺爱家长案例分析报告
溺爱家长案例分析报告家长溺爱是指家长对子女过度关心、照顾和呵护,迁就和纵容子女的种种行为,使得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种溺爱的家长对子女施加的过度期望和控制会对子女的心理成长、人际交往和学业发展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下面我们通过分析一个溺爱家长案例,探讨此类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案例背景:李先生是一位拥有高学历和高收入的成功企业家,他对独生子女小明的期望非常高。
从小明还在幼儿园时,李先生就对他的学习成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雇佣了个人家教为他辅导学习。
小明在学业上一直表现出色,但他的娱乐活动和成长空间却受到了限制。
他很少有时间和机会与其他孩子进行社交,并且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选择感到束缚。
在大学里,小明独立性和自主性明显不足,对生活和学业没有自己的规划和目标。
分析原因:1. 过高的期望压力:李先生对小明的学习成绩与未来的发展寄予了过高的期望。
他认为只有通过优异的成绩才能有一个成功的职业和美好的人生,因此在教育上过分强调学习成绩。
2. 缺乏信任和安全感:李先生把自己的期望和焦虑传递给了小明,导致小明内心产生了对父亲评判的恐惧,害怕不能达到他的期望而失去他的爱和认可。
3. 未给予适当的自主权:李先生过度干涉小明的生活和学业,没有给予他足够的自主权。
这使得小明在日常生活和学业决策中缺乏必要的思考和选择的机会。
4. 纵容和过度保护:李先生过度纵容小明,满足他的各种需求,为他解决一切问题,没有让小明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
这使得小明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无法独立解决问题。
解决方法:1. 适度降低期望压力:家长应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不应一味追求成绩的优异。
了解孩子的特点和兴趣,鼓励他们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并与他们共同制定目标和规划。
2. 建立信任和安全感:家长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关系,给予孩子被理解和支持的空间。
明确告诉孩子,无论他们取得怎样的成绩,父母的爱和支持是不会改变的。
3. 给予适当的自主权:家长应让孩子逐渐承担起一些生活和学业中的决策,如日常活动的安排、社交圈的拓宽等。
优质父母的教育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是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
他的家庭条件优越,父母都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自己的事业。
然而,小明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经常因为成绩不好而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
这让小明感到很自卑,也逐渐变得孤僻。
在这种情况下,小明的父母意识到他们需要改变教育方式,帮助小明走出困境。
二、案例分析1. 父母的教育理念在小明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父母一直秉持着“严父慈母”的教育理念。
父亲对小明的学习要求严格,要求小明刻苦学习,取得好成绩。
母亲则对小明关爱有加,给予他充分的关爱和陪伴。
然而,这种教育理念在小明身上却产生了反效果。
2. 父母的教育方法(1)父亲的教育方法父亲对小明的教育主要采用严厉的批评和惩罚。
当小明学习成绩不理想时,父亲会严厉批评他,甚至动手打他。
这种教育方法让小明感到恐惧和压抑,导致他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2)母亲的教育方法母亲对小明关爱有加,但在教育方法上却过于溺爱。
她总是满足小明的各种要求,从不要求小明承担责任。
这种教育方法让小明变得自私,缺乏独立性。
3. 优质父母的教育方法(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优质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孩子的成长需要关爱、引导和陪伴。
他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
(2)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优质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并给予关爱和引导。
他们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3)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优质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他们应该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4)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优质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的特长。
他们应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锻炼孩子的身体和意志。
三、案例启示1.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严厉的批评和溺爱都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优质父母应该学会关爱、引导和陪伴孩子。
家庭教育优秀案例溺爱(2篇)
第1篇【案例背景】小杰,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父母都是成功的商人,家庭条件优越。
从小,父母就十分疼爱小杰,对他百依百顺,生怕他受一点委屈。
然而,随着小杰的成长,他变得越来越自私、任性,甚至有些懒惰。
【案例分析】1. 溺爱现象小杰的父母对他的溺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质满足:为了满足小杰的需求,父母不惜花费大量金钱购买高档玩具、名牌服饰等。
(2)过度关心:父母对小杰的生活琐事过度关心,让他觉得事事都有人照顾,从而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3)过度保护:为了防止小杰受伤,父母对他进行过度保护,使他缺乏面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
2. 溺爱的影响小杰的溺爱现象,给他带来了以下负面影响:(1)自私:由于长期受到父母的宠爱,小杰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
(2)任性:小杰在父母面前无所顾忌,逐渐形成了任性的性格。
(3)懒惰:由于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小杰变得懒惰,不愿意承担家务。
【教育建议】1. 适度关爱父母在关爱孩子的同时,要适度,避免过度溺爱。
可以从小杰的兴趣爱好入手,培养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2. 引导孩子学会感恩教育孩子学会感恩,让他明白父母的辛苦和付出,懂得珍惜所拥有的。
3.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父母可以适当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务,培养他的责任感,让他学会独立生活。
4. 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能力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让他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5. 适时放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要适时放手,让他学会独立面对生活,培养良好的品格。
【总结】溺爱并非真爱,适度关爱与引导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孩子在关爱中茁壮成长。
第2篇案例背景:小王家庭条件优越,父母都是高收入人群。
从小,父母对小王百般呵护,宠爱有加。
在家庭中,小王几乎得到了所有他想得到的东西,父母对他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
在这样的环境下,小王逐渐形成了依赖、自私的性格。
案例描述:1. 小王从小到大,父母为他安排好了所有的生活,包括学习、娱乐、社交等。
父母宠溺教育指导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家庭教育一直被视为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教育观念的多元化,一些父母在育儿过程中过分宠溺孩子,导致孩子性格扭曲、行为失范。
本文将以一个典型的宠溺教育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宠溺教育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指导策略。
二、案例描述小明的父母是典型的宠溺型父母。
他们从小对小明百依百顺,无论小明提出什么要求,父母都会尽力满足。
在家庭中,小明是“小皇帝”,一家人都围着他转。
以下是小明宠溺教育的一个缩影:1. 小明在学校犯了错误,老师打电话给家长,父母却认为是老师的责任,责怪老师没有照顾好小明。
2. 小明想买一个昂贵的玩具,父母毫不犹豫地为他买下,并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
3. 小明不愿意做家务,父母认为家务是家庭琐事,不必让孩子承担。
4. 小明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不必过于苛求。
三、案例分析宠溺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以下危害:1. 性格扭曲:宠溺教育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
2. 行为失范:孩子在没有约束的环境中成长,容易养成不良习惯,如撒谎、偷窃等。
3. 学习成绩下降:宠溺教育导致孩子缺乏自律,对学习没有积极性,成绩自然会受到影响。
4. 社交能力差:宠溺教育使孩子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难以适应社会生活。
四、教育指导策略针对宠溺教育,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教育指导策略:1. 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父母要认识到宠溺教育的危害,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2.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3. 增强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承担家务,参与家庭决策,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4. 适当引导和纠正:当孩子犯错时,父母要及时指出,引导孩子认识到错误,并加以纠正。
5. 重视孩子的情感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爱心和责任感。
6. 树立榜样: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的爱》教学案例
一、铺设情境,引发谈论,感知亲情
1、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烛光里的妈妈>>的视频音乐,激发学生情感。
师: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为我们付出了点点滴滴。
让我们回忆一下父母所给予的爱吧!
2、讨论:
(1)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
(2)你经常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吗?
(3)你常与父母聊天吗?
(4)你在家常帮助父母做家务活吗?有哪些活儿?
(5)你是否常向父母要零花钱吗?
(6)你常向父母发脾气吗?
(7)外出时,你是否常告诉父母的去向和时间?
(8)你常提一些使父母为难的要求吗?
师总结:古语说:“羊有跪乳之恩,雅有反哺之义。
”我们一点一滴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因此,我们应该懂得感恩,懂得感谢父母。
片段评析: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情动而辞发”,产生交流欲望,自由地参与,理解父母,体贴父母,感悟真情,增进亲情。
教师根据学生的言语加以点评小结,帮助其归纳小结写作方法。
加强语言的规范训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交互性,使学生掌握把话说完整、说具体的方法,同时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师:还记得这个单元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叫《妈妈的账单》吗?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体现妈妈的爱的?让你体会到什么?
生1:我从妈妈的账单中体会到了母爱是无价的。
生2:通过小作者账单和妈妈账单的对比,我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师:《可贵的沉默》又是怎么体现父母对我们的爱的?又让你体会到什么?
生1:我从父母总记得我们的生日,而忘记了自己的生日,感受到父母的爱是多么的无私。
生2:我体会到了父母对子女从不计较,他们的爱真伟大啊!
生3:通过学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以后也要记住父母的生日,学会孝敬自己的父母。
生4:我知道了我们也要懂得感恩,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父母的爱。
师:是啊!俗话说,大爱无痕,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在我们身上倾注了无穷无尽的爱,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爸爸妈妈吃了很多苦。
片段评析:
从文本入手,感悟爱的主题思想,引申到生活中来,既是对本单元的总结,更要考虑儿童的情感实际和需要,必须触及到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欣赏真实故事深刻领悟
播放-----《地震中的母亲》
附:有关材料:故事《一条未发出的短信》(摘抄)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罕见的8.0级大地震。
当时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在哄着孩子睡觉。
突然,地震发生了,楼房开始摇晃起来,母亲摔倒了,还没等她爬起来,房顶便朝孩子垮塌下来,母亲不假思索地扑过去,双膝跪地,身体向前匍匐着,双手支撑着地面,为孩子搭起一座人身帐篷。
倒下的瓦块重重的砸在母亲身上,母亲忍着疼痛一动不动,因为她知道,她要是移动,瓦块就会砸到孩子身上,望着熟睡的孩子母亲嘴角露出了微笑。
就这样的姿势,就这样坚持着,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救援人员赶到时,她还是这样的姿势。
当救援人员把她身边的废墟清理开时,发现孩子毫发未伤,还是安详地睡着。
人们在孩子的被里发现了一部手机,手机上有一条未发出
的短信,写道: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记住妈妈永远爱你!在场所有看到短信的人都哭了。
生谈观后感:如:母亲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无私的爱!……师:爱!会创造出奇迹!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量,避免了惨祸的发生,拯救了孩子。
母爱是如此伟大!
片段评析:
引用感人视频,抢占学生的眼球,用心灵的窗户去洗礼他们的内心,让学生明白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生命是如此脆弱,几万条生命顷刻间逝去。
但在大爱面前,生命又如此顽强,发生在废墟上的一幕幕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无私大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四、感恩宣言:
(有班长带领大家共同宣誓)
珍爱宝贵的生命,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勤奋刻苦努力学习,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珍惜纯真的友谊,感谢朋友的相伴相助;视困难、坎坷为磨砺,在生活的大潮中锻炼成长。
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明天的美好生活,不管以后发生什么,我都会用感恩的心去积极面对。
胜不骄,败不馁,百折不挠、自强不息。
”五、最后让学生齐唱歌曲《感恩的心》结束本节课主题,把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