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狼》教案新人教版
初中语文狼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狼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4e3ae43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bf.png)
初中语文《狼》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理解。
2.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3. 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的理解。
2. 写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运用写作指导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蒲松龄及其作品《聊斋志异》,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狼》。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4. 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5. 写作指导:以课文为蓝本,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7. 课后作业:六、教学内容1. 回顾课文《狼》:让学生回顾并朗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七、教学步骤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结构的理解,讨论课文的起始、发展、高潮和结尾部分。
2.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总结课文结构的要点。
八、教学方法1. 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结构。
初中《狼》语文教案
![初中《狼》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3c0f95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18.png)
初中《狼》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概括狼的形象特点。
2. 能够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
3. 能够领悟故事的主题思想,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1. 狼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
3. 故事的主题思想及教育意义。
三、教学难点1. 狼的狡猾手段及其与人的智慧斗争。
2. 故事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和表现。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
2. 相关狼的图片或插图。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狼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狼的形象特点。
然后简要介绍作者蒲松龄及其作品《聊斋志异》。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语言魅力。
教师监督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和朗读节奏。
3. 理解故事内容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a. 故事讲述了什么事件?b. 狼的形象特点有哪些?c. 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是什么?4. 分析狼的形象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狼的形象特点,如狡猾、贪婪、凶残等。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说明狼的这些特点。
5. 领悟故事主题学生思考故事想要传达的信息,如人的智慧可以战胜狡猾的狼。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正确的道德观念,如勇敢、智慧、善良等。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狼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续写故事,设想牧羊人如何利用智慧彻底消灭狼。
同时,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收获的作文。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狼》这篇课文,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道德观念。
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狼》教案
![初中语文《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471bf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e.png)
初中语文《狼》教案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狼和羊的形象,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主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狼》、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一个有关狼和羊的寓言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文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狼》,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初步的理解和思考。
三、课堂讲解(20分钟)
1.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狼和羊的形象、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狼和羊的斗争,揭示狼的狡猾、凶残的本性,以及羊的聪明、勇敢的
一面。
3.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主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和自主学习的情况,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狼和羊的形象和文章的主旨。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1.根据课文内容,总结狼和羊的形象。
2.写一篇关于狼和羊斗争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狼和羊的寓言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狼和羊的形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主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
要注重课堂练习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教材狼教案
![初中教材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20ccb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9.png)
初中教材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2)能够分析狼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3)能够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协作的精神;(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狼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2)课文中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狼的形象分析;(2)对课文中所表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狼的成语、故事,如“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2)提问:你们对狼有什么印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狼》又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2)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难点;(3)让学生思考:狼在课文中象征着什么?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狼的形象特点,如狡猾、凶残等;(2)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狼的形象特点;(3)教师点评,总结狼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4. 课文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分析课文中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如“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5. 课堂拓展(1)让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2)讨论如何保护环境、热爱自然;(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
6. 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巩固所学;(2)强调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重要性;(3)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的作文。
初中人教版狼教案
![初中人教版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ce757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3.png)
初中人教版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狼的形象。
(2)能够分析狼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对狼的描写手法。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一篇关于狼的短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通过探究学习,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狼的形象。
(2)分析狼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对狼的描写手法。
(3)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一篇关于狼的短文。
2. 教学难点:(1)深入剖析狼的性格特点。
(2)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狼的生态特点,引发学生对狼的关注。
(2)学生分享自己对狼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理解狼的形象。
(2)学生概括狼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对狼的描写手法。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狼的性格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探究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狼的形象。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狼的性格特点及作者的描写手法。
6. 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一篇关于狼的短文。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狼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创作能力,使学生在全面掌握狼的形象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狼》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da6bd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7.png)
在实践活动方面,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参与讨论和表演。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活动中,我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始终围绕主题进行。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理解:通过分析《狼》一文,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培养阅读素养。
2.语言表达:学习课文中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运用规范、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交际。
3.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狼的特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语表达的流畅性:部分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存在困难,可能因为词汇量不足或语法掌握不牢,导致表达不清晰、不连贯。
举例说明:
1.教学重点举例
-词汇学习:在课文中找到描述狼的词汇,并解释它们的具体含义,如“狡猾”表示狼具有机智和诡计多端的特点。
-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狼是一种狡猾的动物”,讲解“一种”作为定语从句的作用,以及“狡猾的”作为宾语从句的作用。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了《狼》这一课,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我发现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有效的。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动物相关的情况。但在时间把握上,我可能需要更加精准,确保导入环节紧凑而不拖沓,为后续的教学内容留出更多时间。
第一册《狼》微型 八种初中一年级_七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册《狼》微型 八种初中一年级_七年级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53936f67ec102de2bd896f.png)
第一册《狼》微型八种初中一年级_七年级语文教案狼》微型教案八种文/余映潮〔说明〕在教学研究中,发现不少课对学生的课堂活动安排比较杂乱,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无序、不透。
课中缺乏起主导作用的、起支撑作用的、有训练力度的教学板块。
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的每一节中,都必须有一两个相当突出的训练板块,以突出教师的教学意图和对学生的训练,以突出教法和学法,以突出教学艺术的实施。
为此,特编写了关于《狼》的8种微型教案,以供参考。
这8种微型教案,共展现了常规手段下的8种教学角度:诵读,辨读,说读,析读,品读,写读,听读,练读。
这每一种教学角度,实际上就是相关教学过程中的最为突出的、最为重要的教学板块。
教案一一、教学角度:诵读——朗读课文,背读课文。
二、主要教学步骤:1.检查预习情况。
2.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字词理解比赛。
3.进行朗读训练。
4.背读课文。
三、诵读训练实施过程:1.学生自由竞读课文,理解文意。
2.教师教给朗读的方法——“分层背读法”。
所谓“分层背读法”,就是用语音停顿来表现段中句子所表达的一层层意思,从而清晰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脉络,进而达到流畅地背诵。
《狼》这一课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写人必写狼,写狼必写人,二者相互交织,构成段内的层次。
如开头“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这一段,由两层构成,一层写人,一层写狼,朗读时必须在“剩骨”后小停一下。
3.学生进行读法实践,演读全篇课文。
4.教师再教给一种朗读的方法——“表现情景法”。
《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中的情景。
5.学生再进行读法实践。
6.运用各种形式竞读、竞背课文。
教案二一、教学角度:辨读——对词义进行体会、辨析。
二、主要教学步骤:1.以带有“狼”的成语导入。
2.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3.边译边读。
4.进行对字词的寻读、辨读。
三、辨读训练实施过程:1.学法之一介绍:学习文言字词,方法之一是成语印证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t第18课《狼》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t第18课《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b9dbd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2.png)
3.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确保教学效果。
4.课后对学生的写作练习进行详细批改,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5.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设计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举例:文中通过对狼的描绘,反映了狼作为自然生物的生存智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3)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学习如何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举例:通过学习《狼》一文,让学生学会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生动、准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2.教学难点
(1)对文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学生需要掌握文中成语的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的语言表达中。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狼在实际生活中的象征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狼》中狼的形象特点、象征意义及其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反映。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借物抒情写作方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f5d4d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06.png)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狼》这一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本文通过屠户与狼的智斗,展示了智慧与勇敢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具体情节。这个案例展示了屠户如何运用智慧与勇敢应对狼的威胁,以及这些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文学作品的主题挖掘: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作者想要表达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意义。
举例解释:
-词语的准确理解与运用:解释“狡黠”一词在文中的具体指代,以及在其他情境下如何使用该词语。
-句子的深层含义分析:通过分析“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狼的狡猾与屠户的机智,以及作者对这一对比的深层含义。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狼》这篇课文的基本情节、主题以及智慧与勇敢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品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此外,通过这次教学,我认识到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有助于他们形成独立见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增强自信心。同时,我还将尝试采用一些互动性强的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
狼初中 教案
![狼初中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7a014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c.png)
狼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狼的形象特点,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增强对邪恶势力的识别和抵制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狼的形象特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狼的狡猾与贪婪,以及农民的智慧和勇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蒲松龄及其作品《聊斋志异》,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狼》。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了解狼的形象特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狼的狡猾与贪婪,以及农民的智慧和勇敢。
4. 分析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总结狼的形象特点,揭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5. 实践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面对困难和邪恶势力。
6.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狼的狡猾与贪婪,以及农民的智慧和勇敢。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讲解等环节,使学生深刻理解了狼的形象特点,掌握了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在实践拓展环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论如何面对困难和邪恶势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如在合作探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总之,《狼》这篇课文具有深刻的寓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了狼的狡猾与贪婪,以及农民的智慧和勇敢。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能够借鉴课文中的精神,勇敢面对困难,抵制邪恶势力,成长为有担当、有道德的新一代。
《狼》教案
![《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c63d0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e.png)
《狼》教案教案:狼教材:短篇故事《狼》教学目标:1. 了解狼的基本特征和习性;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短篇故事的主要内容;2. 理解和描述狼的特征和习性;3. 提取故事中的关键信息。
教学步骤:导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狼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简单介绍狼的一些基本特征;2. 引发学生对狼的想法和猜测,激起他们的思考和好奇心。
阅读理解:1. 教师给学生分发《狼》的短篇故事,要求学生默读;2. 学生回答一些关于故事内容的基本问题,以确保他们对故事有基本的理解;3. 教师在学生的理解基础上,提问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细节、主题和人物心理等;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和理解;5. 教师全班讨论,梳理和总结学生的共同发现和理解。
启发思考: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狼的形象和行为,比如为什么有人会把狼看作是残酷的动物?2. 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采纳学生的想法,激发他们对不同动物的兴趣,培养对自然界的关注和保护。
3.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写下一篇关于狼的文章,可以是描述狼特征的、讲述狼与其他动物关系的或是描写狼的生活习性的。
巩固练习:1. 教师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阅读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2. 学生完成练习题,检查答案。
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一篇关于狼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想象,写一篇小短文或小故事;2. 学生将作业带到下一堂课上,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写作,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课堂讨论来评估学生对短篇故事的理解程度,以便调整后续教学内容;2. 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允许他们有不同的观点和解读;3.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来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对课堂内容的深入理解。
(教案续)拓展活动:1. 了解狼的物种多样性: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狼,例如灰狼、红狼、北美短趾狼等,以及它们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习性。
初中语文狼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狼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b0c3f8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6d.png)
初中语文《狼》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狼》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
(2)能够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狼》的字词理解和句子翻译。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3)课文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的概括。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课文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技巧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讨论狼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2)简介课文《狼》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狼》,理解课文内容,标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共同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享各自的发现和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1)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作业评价:(1)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学生完成作业后,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狼》这篇课文时,我发现学生对于狼的形象和象征意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欣赏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人教版初一语文狼教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afe0d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9.png)
人教版初一语文狼教案人教版初一语文狼教案一、教学目的:1、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寓意。
2、了解狼的特点,学习文章中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3、通过朗读和默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
二、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狼的特点,学习文章中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有关狼的故事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课文《狼》。
2、阅读课文:请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默读课文:请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
4、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卡,请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巩固记忆。
5、深入理解:请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狼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来?2、屠户是如何与狼搏斗的?他的心理变化是什么?3、课文最后一段的话有什么含义?6、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61、拓展延伸:请学生阅读其他有关狼的故事,比较不同故事中的狼的性格和寓意。
611、作业布置: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狼的特点和故事中的寓意,学会了如何阅读和理解文章,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语感和阅读兴趣。
人教版初一语文测试题人教版初一语文测试题: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语文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一是一个关键的阶段,是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为了检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人教版初一语文测试题应运而生。
人教版初一语文测试题分为三个部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写作。
下面我们分别进行阐述。
一、基础知识基础知识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拼音、字形、词语、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其中,拼音和字形的考察常常涉及易错字、形近字等;词语考察主要包括近义词辨析、成语使用等;语法的考察则涉及到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成分的划分以及单句复句的辨析等。
狼教案初中
![狼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eeab75f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d.png)
狼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狼的形象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狼的形象和特点的把握。
2. 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狼的形象和特点的深入理解。
2. 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 课文《狼》的文本。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狼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狼的形象。
2. 提问:你们对狼有什么了解?狼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狼》,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三、分析讨论(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狼的形象和特点,如:狼的聪明、狡猾、凶猛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思考与启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人类如何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引导学生思考狼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狼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写一篇关于狼的短文,可以是狼的故事、狼的观察等。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狼的形象和特点的把握,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狼
教学目标
1. 积累相关的文言词汇。
2. 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3. 理解句意、文意。
4.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坏人时应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重难点
1. 积累相关的文言词汇。
2. 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3. 理解句意、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
《狼》表面看是写狼,实际上是写像狼一样的人。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马上就会想到它是我们人类最狡猾、凶残的敌人之一。
当然,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不是险些被它吃掉吗?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屠户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资料助读
蒲松龄(1640 - 1715 +,汉族,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鬼圣。
自称异史氏。
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外蒲家庄人。
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
他出身没落地主家庭,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而全部落榜。
直到72岁赴青州补为岁贡生。
蒲松龄一生屡试不第,贫困潦倒,后人便概括了他的一生:读书、教书、著书、科考。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先生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2. 文言文基础知识
重点实词:
惧:恐惧
顾看,视
追随,追赶
从:跟从
窘:处境困迫,为难
瞑:闭上眼睛
词类活用:
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挖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通道
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3.整体感知
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故事情节。
本文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
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
二、深入情节梳理思路
1. 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狼的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
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以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2. 文章是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的?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以课文
例句加以分析
⑴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结果失败。
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
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
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目以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
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⑵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
“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备课笔记:
3.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4.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还是狼?(让学生自由讨论,要求自己的观点必须在文中找到根据。
+
⑴标题。
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
⑵行文。
通过屠户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
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3 )结尾。
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户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户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
“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恶、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像狼一样的恶人就应该像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三、课堂小结
这篇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故事的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
局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要明白: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