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O/WHO农药液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一)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田间药效试验是农药登记管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是制定农药产品标签的重要技术依据,而标签是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唯一指南。

为了规范农药田间试验方法和内容,使试验更趋科学与统一,并与国际准则接轨,使我国的药效试验报告具有国际认同性,特制定我国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国家标准。

该系列标准参考了;EPPO(欧洲及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及FAO (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地区类似的准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并经过大量田间药效试验验证而制定的。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组织起草并负责解释。

杀菌剂防治辣椒炭疽病Fungicides辣椒炭疽病是危害我国辣椒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经常需用杀菌剂进行防治。

为了确定防治辣椒炭疽病药剂的最佳田间使用剂量,测试药剂对作物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为杀菌剂登记的药效评价和安全、合理使用技术提供依据。

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新平、顾宝根、刘乃炽、朱庆华。

本标准规定了杀菌剂防治辣椒(包括甜椒)炭疽病(Collectrichum capsici)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杀菌剂防治辣椒炭疽病登记用田间药效小区试验及药效评价,其它田间药效试验参照本标准执行。

试验条件2.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为炭疽病。

试验作物为辣椒(包括甜椒)。

选用敏感品种,记录品种名称。

2.2环境条件田间试验须安排在历年发病地区,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肥力、生育阶段、作物行距)须均匀一致,且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GAP),如要灌溉,记录灌溉的方法、时间和水量。

如果在棚室进行熏蒸剂、烟雾剂药剂试验,每个处理须使用单个棚室或将棚室其严密隔离成若干个小区。

3试验设计和安排3.1药剂3.1.1 试验药剂注明药剂商品名/代号、中文名、通用名、剂型含量和生产厂家。

农药理化性质试验导则

农药理化性质试验导则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记录
01
详细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原始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数据处理
02 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统计分析,得出各项理
化性质的指标和结果。
结果分析
03
根据试验结果,对农药样品的理化性质进行综合评价
,为农药的研发、生产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04 结果报告与解读
结果报告格式和内容
报告标题
结果评估与解释
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估和解释,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问题解决与改进措施
问题识别与分析
及时发现并分析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 出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改进措施制定与实施
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确保措施 的有效实施。
经验总结与分享
对试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分享, 促进实验室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理化性质的重要性
安全性评估
农药的理化性质直接影响其在环境中的行为、归宿和安全性。通过对理化性质的测定,可以评估农药对环境 和生物的影响,为农药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
制剂加工
农药的理化性质对制剂的加工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了解农药的理化性质,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配 方,提高制剂的稳定性和使用效果。
质量控制
用于农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 源自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安全评估
为农药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评估农药对环 境和生物的影响。
法规遵从
满足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为农药的注册 和登记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05 质量控制与保证
实验室质量控制
实验室环境与设施
确保实验室具备适当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 以及必要的实验设备和仪器。
为农药登记和使用提供依据。

fao农药标准

fao农药标准

fao农药标准?
答:FAO农药标准是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制定的农药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农药产品的有效性、化学成分含量和比例、物理性质、稳定性、安全性以及使用方法等方面的质量和安全性。

FAO农药标准包括以下方面的要求:
1. 有效性:农药产品应具有所需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且对作物和环境无害。

2. 化学成分:产品应符合规定的化学成分含量和比例。

3. 物理性质:产品的外观、颜色、粒度、密度、粘度等物理性质应符合要求。

4. 稳定性:产品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以保证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不会降低。

5. 安全性:产品应无毒或低毒,对使用者、作物和环境安全。

在使用农药之前要进行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以及环境安全性等评估。

6. 使用方法:产品应具有明确的使用方法,包括适用作物、使用剂量、使用次数、使用时间等。

农药制剂的理化性质以及储存稳定性相关指标汇总

农药制剂的理化性质以及储存稳定性相关指标汇总

农药制剂的理化性质以及储存稳定性相关指标汇总国内企业在登记过程中,企业登记人员对如何表述制剂的理化特性存在一定疑惑,现将目前FAO规定的,各类国际通用制剂剂型所相关的试验方法与测试指标汇总如下,一共国内企业在海外登记中参考使用。

农药剂型物理性质(试验方法)结果表示原药(TC,包括原粉和原油)和母药(TK,包括母粉和母油)酸度和/或碱度(MT191),或pH范围(MT75.3)[除特别说明外,以下各种剂型要求该项物理性质的均省略]。

还可以有任何其他适用的性质最高含酸量(以硫酸g/kg计)或最高含碱量(以氢氧化钠g/kg计)[除特别说明外,以下各种剂型要求该项物理性质的均省略]。

固体制剂(14种)粉剂(DP)干筛试验(MT59.1)保留在75μm筛上的残余物量不超过5%杆拌种剂(DS)干筛试验(MT59.1)• 没没没没没没对种子的粘附百分率(方法开发中)颗粒剂(GR)松密度(pour density, MT186)倾注密度和振实密度均用…to….g/ml表示堆密度(tap density, MT186)名义粒径范围(MT58)通常小颗粒和大颗粒的比例不应超过1:4粉尘本质上应该无尘抗磨损性(attrition resistance, MT178)用最低百分数表示有效成分释放速率适用于缓释型颗粒剂直接适用片剂(DT)片剂完整性无破损的片(肉眼观察即可)片硬度(方法仔开发中)给出硬度范围磨损程度(degree of attrition, MT193)用最大磨损程度%表示可湿性粉剂(WP)湿筛试验(MT185)在75μm筛上的最大残余物量(%)悬浮率(MT15.1,MT177,MT184)用有效成分最低悬浮百分率(%)表示持久性泡沫(MT47.2)用CIPAC 标准水D水稀释后,1分钟之内出现的最大泡沫量(ml)润湿性(MT53.3)在不搅拌的条件下能完全润湿需要的时间(分钟)种子处理用可分散粒剂(WS)湿筛试验(MT185)在….μm筛上的最大残余物量(%)持久性泡沫(MT47.2)用CIPAC 标准水D水稀释后,…分钟之内出现的最大泡沫量(ml)润湿性(MT53.3)在不搅拌的条件下能完全润湿需要的时间(分钟)水分散粒剂(WG)润湿性(MT53.3)在不搅拌的条件下能完全润湿需要的时间(分钟)湿筛试验(MT185)在75μm筛上的最大残余物量(%)分散度(degree of dispersion, MT174)搅拌1分钟后至少有%被分散悬浮率(MT168,MT184)在30±2℃的CIPAC标准水D中放置30分钟后悬浮液中有有效成分的最低百分率(%)水分散片剂(WT )崩解时间(方法在开发中)全部崩解需要的时间(分钟),仅适用于泡腾片剂湿筛试验(MT185)在75μm 筛上的最大残余物量(%)悬浮率(MT168,MT184)在30±2℃的CIPAC 标准水D 中放置30分钟后悬浮液中有有效成分的最低百分率(%)持久性泡沫(MT47.2)用CIPAC 标准水D 水稀释后,1分钟之内出现的最大泡沫量(ml )片剂完整性无破损片磨损率(MT193)最大磨损率(%)乳粒剂(EG )润湿性(MT53.3)在不搅拌的条件下能完全润湿需要的时间(分钟)分散稳定性(MT180)用CIPAC 标准水A 和D 进行初分散和再分散后出现的沉淀物和浮油(膏)的最大体积(ml )湿筛试验(MT185)在75μm 筛上的最大残余物量(%)粉尘(MT171)应基本无粉尘抗磨损性(MT178.2)最低抗磨损能力(%)持久性泡沫(MT47.2)用CIPAC 标准水D 水稀释后,1分钟之内出现的最大泡沫量(ml )乳粉(EP )润湿性(MT53.3)在不搅拌的条件下能完全润湿需要的时间(分钟)分散稳定性(MT180)用CIPAC 标准水A 和D 进行初分散和再分散后出现的沉淀物和浮油(膏)的最大体积(ml )湿筛试验(MT185)在75μm 筛上的最大残余物量(%)持久性泡沫(MT47.2)用CIPAC 标准水D 水稀释后,1分钟之内出现的最大泡沫量(ml )可溶粉剂(SP )润湿性(MT53.3)在不搅拌的条件下能完全润湿需要的时间(分钟)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MT179)在30±2℃的CIPAC 标准水D 中溶解后,5分钟和18小时之内残留在75μm 筛上最大量(%)持久性泡沫(MT47.2)用CIPAC 标准水D 水稀释后,…分钟之内出现的最大泡沫量(ml )种子处理可溶粉(SS )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MT179)在30±2℃的CIPAC 标准水D 中溶解后,5分钟和18小时之内残留在75μm 筛上最大量(%)持久性泡沫(MT47.2)用CIPAC 标准水D 水稀释后,…分钟之内出现的最大泡沫量(ml )可溶粒剂(SG )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MT179)在30±2℃的CIPAC 标准水D 中溶解后,5分钟和18小时之内残留在75μm 筛上最大量(%)持久性泡沫(MT47.2)用CIPAC 标准水D 水稀释后,1分钟之内出现的最大泡沫量(ml )粉尘(MT171)应无粉尘抗磨损性(MT178.2)最低抗磨损能力(%)流动性(MT172)将试筛跌落20 次, 最少应有…%能通过5mm 的试筛 可溶片剂(ST )崩解时间(方法开发中)仅适用于泡腾片剂。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 标准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 标准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标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标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药品生产和质量监管变得越来越重要。

特定药物的生产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抗生素药物,其标准对于药品生产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1.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的定义和作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是一种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物,主要成分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该药物具有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由于其广泛的应用范围和重要性,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的标准要求尤为严格。

2.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标准的制定和意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的标准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相关专业机构制定,其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指导药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药品的质量,确保药品符合规定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要求。

标准的制定可以帮助生产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3.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标准的内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的标准内容涵盖了药品的质量要求、生产工艺、检验方法、包装和贮存要求等多个方面。

其中,质量要求是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对原料药、辅料和成品药品的质量指标和限量要求;生产工艺要求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步骤和工艺参数;检验方法是用于验证药品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包装和贮存要求则是为了保障药品在包装和贮存过程中不受到污染或变质。

4. 我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标准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从事药品质量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士,我深知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标准的重要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确保所生产的药品符合标准要求,提供优质的药品给患者使用。

标准的制定还需要与时俱进,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需求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

FAOWHO农药液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一)

FAOWHO农药液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一)

FAOWHO农药液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一)随着我国农药工业的发展壮大,农药制造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生产的农药产品大量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制造出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是必然选择。

近年来,国内农药管理的水平逐步提升,农药登记政策趋严,登记资料要求越来越规范,产品标准也紧跟国际标准。

这就要求我国农药行业紧跟时代步伐,产品标准和质量水平向国际标准靠拢。

为了让我国农药行业从业者了解国际农药标准的要求,本刊从2017年第1期开始陆续介绍FAO/WHO 农药标准导则。

敬请关注!农药液体制剂的标准导则又分为单相制剂、分散液剂、乳剂、悬浮剂和多性质液剂等五类,本文对单相制剂:可溶液剂(SL)、种子处理液剂(LS)、油剂(OL)、超低容量液剂(UL)等制剂的标准导则进行介绍。

1 可溶液剂(SL)1.1 概述可溶液剂(SL)是指用水稀释后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有效成分溶液的液体制剂,可能含有不溶于水的助剂。

本品应由符合FAO/WHO标准的(ISO通用名称)原药,以形式(当有效成分以多种化学成分存在时,应能够完整的识别具体形式。

如以2,4-D为例,根据实际情况,有效成分必须描述为2,4-D钠盐、2,4-D酸或2,4-D异辛酯等)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与必要的助剂等加工而成的,应是一种透明或乳白色液体,无可见的悬浮物和沉淀物,把有效成分溶解在水中形成真溶液使用。

1.2 有效成分1.2.1 鉴别试验该有效成分应符合一种鉴别试验,当对该有效成分识别仍然有疑问时,应至少符合另一种鉴别试验(分析方法必须是CIPAC、AOAC或其它等效的方法)。

1.2.2 有效成分含量应当标明(有效成分ISO通用名称)含量范围(~)g/kg,当检测时,检测平均值与标明值之差不应超出允许范围。

1.3 相关杂质1.3.1 生产或贮存中产生的杂质。

如有需要,最大不应超过测得的有效成分含量的%。

(该条款仅包括相关杂质,标题应反映出相关s 质的名称。

卫生用农药制剂登记资料要求释义与明细表

卫生用农药制剂登记资料要求释义与明细表

注解:①产品中有效成分含量(X,%或g/100mL,20℃±2℃)范围要求。

X≤2.5 ±15%X(适用于乳油、悬浮剂、可溶液剂等均匀制剂)±25%X(适用于颗粒剂、水分散粒剂等非均匀制剂)2.5<X≤10 ±10%X10<X≤25 ±6%X25<X≤50 ±5%XX>50 ±2.5%或2.5g/100mL②热储稳定性的一般试验条件为(54±2)℃,2周。

替代的条件是:(50±2)℃,4周;(45±2)℃,6周;(40±2)℃,8周;(35±2)℃,12周;(30±2)℃,18周。

如选择替代条件应说明理由。

③结冻和融化稳定性试验一般应在(-10±2)℃和(20±2)℃之间做4个循环,每个循环为结冻18小时,融化6小时。

④如含量低于1%的卫生用农药制剂涉及到异构体拆分,在对产品中有效成分的鉴别试验(包括异构体的鉴别)做出说明的情况下,可以不提供相应的异构体拆分方法和方法验证报告,但提交的资料中应包含下列内容:-当产品中有效成分含量是指某一特定异构体时,有效成分含量应当是总含量乘以所使用原药或母药中有效异构体比例系数;-当有效成分由一个以上异构体按不同比例组成时,应规定总含量以及不同异构体所占的比例;-鉴别试验中应说明原药或母药中异构体的比例范围以及原药或母药异构体的拆分方法和色谱图。

⑤按照《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应当在中国境内完成。

⑥卫生用农药根据剂型不同,应提供相应的毒理学试验资料,具体要求如下:a 蚊香、电热蚊香片:急性吸入毒性;b 气雾剂:急性吸入毒性、眼睛刺激性、皮肤刺激性;c 电热蚊香液:急性经口毒性、急性经皮毒性、急性吸入毒性;d 驱避剂:急性经口毒性、急性经皮毒性、急性吸入毒性、眼睛刺激性、多次皮肤刺激性和致敏性试验;e 其他剂型:急性经口毒性、急性经皮毒性、急性吸入毒性、眼睛刺激性、皮肤刺激性和致敏性试验。

FAO/WHO农药固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二)

FAO/WHO农药固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二)
方法 必须 经过 行 验 证 )
( WT ) 、 乳粒 剂 ( E G) 和乳粉剂 ( E P ) 的标 准导则 进行 介 绍。
1可湿 性粉剂 ( WP ) 1 . 1 概述
可 湿性 粉剂 ( wP ) 是 指 分散 于水 中形 成 悬 浮 液 的粉状 制剂
1 . 3 . 2 水分 ( M T 3 0 . 5 ) 如有需要 , 水 分 含 量 ≤一
盐、 2 , 4 一 D酸 或 2 , 4 一 D异 辛酯等 ) . 与适 宜 的填料 和必 要 的助剂等加 一 而成 的 . 应是 组成均 匀 的混合 物 。该 混合物 应是 精细 的 、 可流 动 的粉末 . 无 可见 的外 来物 质及硬块
1 . 2 有效成 分
1 . 4 物理性 质
1 . 2 . 2 有 效 成分 含量
应 当标 明一
( 有 效 成分
I S O通 用 名称 ) 含量范围( ~ ) g / k g , 当检 测时 , 检 测 平均值 与标 明值 之 差不 应超 出允许 范 围 1 - 3 相 关杂 质 1 . 3 . I 生 产或贮 存 中产生 的杂 质 如有 需要 , 最 大 不应超 过测得 的有效 成分含量 自 勺 _ 一% ( 该 条款 仅 包括 相关 杂质 . 标 题应反 映 出相关 杂 质的名称 。分 析






周; ( 4 5 ± 2 ) ℃, 6周 ; ( 4 0 ± 2 ) ℃, 8 周; ( 3 5 ± 2 ) ℃, 1 2周 ; ( 3 O ± 2 ) c C. 1 8周 ] , 测 得 的平 均有效 成分 含量 , 应不低 于贮 前测 得 的平 均含量 的_ 一 %( 热 贮稳定 性试 验前 、 后 样 品的分析 . 应 在贮存 结束 后 同时进行 检测 。 以减

原药有效成分含量设定最低值_农药产品质量控制项目解读

原药有效成分含量设定最低值_农药产品质量控制项目解读
水分 控制水分含量是为了保证产品贮
存的稳定性,或避免原药(或母药)因含 水量高而影响制剂的加工。适用于原 药、母药及一些非水性化制剂。
悬浮率 FAO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胶
囊悬浮剂和水分散粒剂规定了悬浮率 指标,其目的是保证有足够量的活性 组分均匀地分布在悬浮液中,在施药 时,喷雾药液是一个均匀的混合液。 一般要求不低于60%,越高越好。
允许波动范围表
标明含量X (%或g/100mL,20°C ±2°C)
X≤2.5
±25% X (非均匀制剂,如GR、WG等) 2.5<X≤10 10<X≤25 25<X≤50 X>50
允许波动范围
±15% X(均匀制剂,如EC、SC、SL等)
±10% X ±6% X ±5% X ±2.5% 或2.5g/100mL
间,制剂的物理性质,以及相关的分 散性、颗粒性质无不良的影响(所有液 体制剂)。如产品不在寒冷地区生产、
55 2009年3月 监督与选择
剂,是限制药液灌入喷雾器械中产生 泡沫的数量。如果泡沫量过多,势必 造成喷洒的药液有效成分含量的不均 匀,从而影响施药效果。
粒度范围 为了保证颗粒剂中有可接受的
比例处于适当的粒径范围内,避免产 品在运输或处置过程中大、小颗粒上 下分离,确保机械施药时流速均匀。 FAO规定要求不低于85%的量在标称的 粒径范围内。
贮存、销售和使用,可不必去做低温 稳定性试验。要求:在0℃±2℃贮存 7天,制剂必须仍满足有关项目的要 求,即初始分散性、乳液稳定性或悬 浮液的稳定性和湿筛试验。分离出的 固体和液体的最大允许值为0.3mL。
热贮稳定性 确保在高温贮存时对产品的性
能无负面影响,并评价产品在常温 下长期贮存时有效成分含量、相关 杂质含量以及相关物理性质变化。 一般要求在54℃±2℃条件下贮存 14天后,制剂仍须满足相关检验项 目要求,如有效成分含量、悬浮率 等,物理性质变化不得超出可能对 使用和(或)安全有负面影响的范 围。当制剂既不适宜也不打算在炎 热 气 候 使 用 , 以及高温对制剂有负面 影响时,可以变更试验条件。当制剂 装在水溶性袋中,避免试验温度超过 50℃是必要的;同样对卫生杀虫剂, 如气雾剂(AE)也是必要的。替代 的条件可以是:45℃±2℃,6 周; 40℃±2℃,8 周;35℃±2℃,12 周; 30℃±2℃,18 周。

0.5%呋虫胺可溶液剂标准_概述说明

0.5%呋虫胺可溶液剂标准_概述说明

0.5%呋虫胺可溶液剂标准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对0.5%呋虫胺可溶液剂的标准进行概述说明。

呋虫胺可溶液剂作为一种广谱杀虫剂,具有较高的药效和良好的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通过制定相应的标准,可以确保呋虫胺可溶液剂在生产、质量控制和使用过程中能够达到一致的标准要求,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食品安全水平。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标准介绍、标准执行与验证方法以及结论及展望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文章的目的并介绍了文章的结构框架。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对0.5%呋虫胺可溶液剂标准进行全面介绍和解析。

通过对该标准内容和适用范围进行阐述,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本文还将详细讲解实验室验证方法、田间试验与监管检测方法以及标准执行考核与质量控制指标,以帮助读者在实践中准确有效地执行相关标准。

最后,本文将总结已有成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2. 正文:2.1 定义和背景知识呋虫胺可溶液剂是一种农药,属于有机磷杀虫剂的一种。

其化学名称为O,O-diethyl S-[(4-chlorophenyl)methyl] phosphorodithioate。

该农药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可以有效控制多种害虫,如蚜虫、白蝶等。

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2.2 呋虫胺可溶液剂的主要特点呋虫胺可溶液剂具有以下主要特点:首先,该溶液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由于其溶解度较高且分子结构相对稳定,不易发生水解或降解反应,因此可以长时间保存并保持高效杀虫效果。

其次,该溶液剂具有优异的渗透性和传导能力。

呋虫胺可迅速渗入作物及害虫体内,并通过后系统传导作用迅速扩散到害虫全身各部位,达到杀灭害虫的效果。

再次,呋虫胺可溶液剂对青霉素抗性作物害虫也具有特殊效果。

与其他农药相比,呋虫胺可溶液剂对一些已经产生抗性的害虫依然具有较高的杀灭效果,使其成为抗性害虫防治的重要选择。

最后,该溶液剂不仅对害虫有效,而且对作物影响较小。

克无踪(百草枯)使用技术

克无踪(百草枯)使用技术

克⽆踪(百草枯)使⽤技术克⽆踪使⽤技术通⽤名称百草枯(paraquat)商品名称克⽆踪(Gramoxone)化学名称 1,1’-⼆甲基-4,4’-联吡啶阳离⼦盐理化性质原药为⽩⾊晶体,含量⼤于97%,300℃以上分解,⽐重1.10,极易溶于⽔,微溶于低分⼦量的醇类,不溶于烃类溶剂。

其⼆氯化物、⼆硫酸甲酯盐具有相同性质,在酸性及中性溶液中稳定,在碱性中⽔解,原药对⾦属有腐蚀性。

制剂由有效成分和湿润剂、染料、催吐剂组成。

外观为蓝⿊⾊⽔溶性液体,不易燃,不易爆,20℃时⽐重1.08,pH7.0± 0.5,不腐蚀⾦属药械。

25℃时,贮存稳定性2年以上。

毒性据中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克⽆踪属中等毒性除草剂。

原药⼤⿏急性经⼝LD50为112~150毫克/千克,家兔急性经⽪LD50为240毫克/千克,对家兔的眼和⽪肤有中等刺激作⽤。

狗亚急性经⼝⽆作⽤剂量为20毫克/千克,家兔亚急性经⽪⽆作⽤剂量为2.8毫克/千克,⼤⿏亚急性吸⼊⽆作⽤剂量为0.1微克/升,⼤⿏慢性饲喂⽆作⽤剂量为180毫克/千克(9毫克/千克),狗慢性经⼝⽆作⽤剂量为35毫克/千克。

在实验室条件下,未见致畸、致突变、致癌作⽤。

对(鱼⼯)鳟鱼TLm(48⼩时)为62毫克/升,鲤鱼TLm(48⼩时)为40毫克/升。

鸡LD50为300~380毫克/千克,对蜜蜂LD50为11微克/头。

鸟的LD50为950~100000毫克/千克。

制剂 20%克⽆踪⽔剂(每升含有效成分200克)作⽤特点克⽆踪为速效触杀型灭⽣性除草剂,采⽤茎叶喷雾法施药。

施药后,药液中联吡啶阳离⼦迅速被植物茎、叶⽚吸收,在绿⾊组织中通过光合和呼吸作⽤被还原成联吡啶游离基,⼜经⾃氧化作⽤使茎、叶组织中的⽔和氧形成过氧化氢和过氧游离基。

这类物质对叶绿体层膜破坏⼒极强,使光合作⽤和叶绿素合成很快中⽌。

晴天施药,叶⽚着药后2~3⼩时即开始受害变⾊,1~2天后杂草枯萎死亡。

施药半⼩时后下⾬不影响药效,不必重喷。

本标准参考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999年《植物保护产品

本标准参考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999年《植物保护产品
2.2.1.2 .1 }R'1V1YR 1
granule
2.2.1.2.2 大粒剂
macrog ranule
CP 具有触杀性杀虫、杀鼠作用的可直接

使用的均匀粉状制剂 。
气流喷施的粒径小于 10J }m以下,在

温室用的均匀粉状制剂 。
一GR 有效成分均 匀吸附或分 散在 颗粒 中,
及附着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粒表面 ,具有一定粒径范
ule
waters olublet ablet ST
有效成分能溶于水 中形成真溶液 ,可 含有一定量的非水溶性惰性物质的粉
状制剂。
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中形成真溶液,可 含有一定量的非水溶性惰性物质的粒
状制剂。
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中形成真溶液 ,可 含有一定量的非水溶性惰性物质的片
状制剂 。
2.3 液体制剂
2,3.1 均相液体制剂
制剂。
2.2 固体 制荆
2.2. 可 直接使用的 固体制剂
2.2 .
粉状制 剂
2.2.
粉剂
dustablep owder
DP 适用于喷粉或撒布的自由流动的均匀 粉状制剂。
2.2.1 .1 .2 触 杀粉
contactp owder
2.2.1.1.3 漂浮粉剂
{flo-dust
2.2.1. 2 颗粒状制剂
本标 准 规 定了 120个农药剂型的名称及代码,涵盖了国内现有的农药剂型、国际上绝大多数农用剂 型和卫生杀虫剂的剂型。对没有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制定的英文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的,本标准遵循
国际英文名称及代码的规律和不重叠、不混淆的原则 ,制定为我国的农药剂型的英文名称及代码 ,并加 以说明。

fao与who农药标准

fao与who农药标准

fao与who农药标准FAO与WHO农药标准。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农民保护作物免受害虫和病害的侵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为了确保农药的安全使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一系列的农药标准,以指导各国在农药管理和监管方面的工作。

FAO与WHO农药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农药的毒性和风险进行科学评估的结果,旨在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并促进国际贸易。

这些标准包括对农药残留的最大允许量、农药使用前的安全间隔期、农药质量和标签要求等内容。

这些标准不仅适用于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也适用于食品的加工和销售环节。

在农药残留的最大允许量方面,FAO与WHO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以确保食品中农药残留量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这些标准是基于对农药毒性和人体摄入量的科学评估,通过严格的实验和统计分析,确定了每种农药在不同食品中的最大允许残留量。

这些标准不仅对出口食品的质量有要求,也对进口食品的安全提出了严格要求,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此外,农药使用前的安全间隔期也是FAO与WHO农药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安全间隔期是指在农药施用后,作物收获前需要经过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农药残留量会逐渐降解至安全水平,以确保收获的农产品不会含有过量的农药残留。

根据不同农药的毒性和残留特性,FAO与WHO制定了针对性的安全间隔期标准,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除了针对农药残留的要求外,FAO与WHO还对农药的质量和标签提出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要求。

这些标准包括农药的纯度、稳定性、溶解度等物理化学性质的要求,以及农药标签上需要包含的信息内容。

这些标准的制定,有助于规范农药生产和销售的行为,保障农民和消费者的权益,促进了农药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FAO与WHO农药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农药的科学评估和风险分析,旨在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农药质量标准概述

农药质量标准概述

农药质量标准概述工厂生产的未经加工的农药原产物称之为原药,原产物在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之为原粉,如绿麦隆原粉。

是液体的,则称之为原油,如禾单丹、禾草敌原油。

现在制订的标准中统称为“原药”。

工厂生产的原药一般不能直接施用,要根据原药的理化性质和使用技术的要求将原药加工成制剂才能施用。

原药和制剂的质量对施药的效果有密切的关系。

一、原药的质量标准1. 纯度纯度即原药中有效成份的含量,以百分率表示。

纯度是原药质量的主要指标,有效成分含量百分率越高质量越好。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农药原药质量标准,纯度应在90%以上。

在我国的农药质量标准中,原药的纯度一般也能达到90%以上。

纯度低的农药原药中杂质的含量就高,原药中杂质过多有以下害处:(1)可能会对作物产生药害。

2000年在吉林省梅河口市稻田使用苄嘧磺隆出现药害,造成稻苗死亡。

苄嘧磺隆对稻苗的安全性较好,一般不会产生药害。

据初步研究表明:产生药害的原因是苄嘧磺隆中的杂质JP-003和JP-004含量超标。

(2)杂质较多会增高原药对人的毒性。

例如甲胺磷的纯品对大鼠的LD50为30mg/kg 体重,而国内有的厂家生产的50%甲胺磷乳油对大鼠的LD50为13.6mg/kg,说明毒性增高,其原因为甲胺磷原油中有5种杂质的含量较高,而且这5种杂质的毒性也较甲胺磷纯品的毒性为高。

(3)原药中杂质都对以有效成分分子中含有某元素或某原子团的量计算有效成分含量的化学分析法失去原有的准确度。

由于杂质中同样含有与有效成分相同的元素或原子团,使测定的结果产生偏差,不能反映原药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的真实含量。

(4)原药中的杂质还给加工粉剂带来困难,因为杂质的存在使原药的凝固点下降,不易粉碎。

(5)原药的杂质能降低有效成分的稳定性,而且随着农药的使用,杂质进入环境之中,造成污染。

所以要尽可能提高原药的纯度,减少杂质的含量。

2. 酸碱度酸碱度既是原药的质量指标也是制剂的质量指标。

农药剂型的英文缩写及定义

农药剂型的英文缩写及定义

农药剂型的英文缩写及定义1、乳油(英文emulsifiable concentrate缩写EC):用水稀释后形成乳状液的均一液体制剂。

2、粉剂(英文dust powder缩写DP):适用于喷粉或撒布的自由流动的均匀粉状制剂。

3、颗粒剂(英文granules缩写GR):有效成分均匀吸附或分散在颗粒中,或附着在颗粒表面,具有一定粒径范围可直接使用的自由流动的粒状制剂。

4、可湿性粉剂(英文water power缩写WP):可分散于水中形成稳定悬浮液的粉状制剂。

5、可溶粉剂(英文soluble power缩写SP):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中形成真溶液,可含有一定量的非水溶性惰性物质的粉状制剂。

6、水剂(英文aqueous solution缩写AS):有效成分及助剂的水溶液制剂。

7、油剂(英文oil solution缩写OL):用有机溶剂或油稀释后使用的均一液体制剂。

8、微乳剂(英文microemulsion缩写ME):透明或半透明的均一液体,用水稀释后成微乳状液体的制剂。

9、悬浮剂(英文suspension concentrate缩写SC):非水溶性的固体有效成分与相关助剂,在水中形成高分散度的黏稠悬浮液制剂,用水稀释后使用。

10、悬乳剂(英文suspoemulsion缩写SE):至少含有两种不溶于水的有效成分,以固体微粒和微细液珠形式稳定地分散在以水为连续流动相的非均相液体制剂。

11、烟剂(英文fumigant缩写FU):可点燃发烟而释放有效成分的固体制剂。

12、水分散粒剂(英文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缩写WG):加水后能迅速崩解并分散成悬浮液的粒状制剂。

13、热雾剂(英文hot fogging concentrate缩写HN):用热能使制剂分散成细雾的油性制剂,可直接或用高沸点的溶剂或油稀释后,在热雾器械上使用的液体制剂。

14、水乳剂(英文emulsion in water缩写EW):有效成分溶于有机溶剂中,并以微小的液珠分散在连续相水中,成非均相乳状液制剂。

农药制剂指标的标准测定方法

农药制剂指标的标准测定方法
VII 粒度范围
目的
保证悬浮颗粒的粒径处于一个较窄的范围内,以确保其最佳使用效果及 产品的安全性。
适用范围
多相制剂,如颗粒剂,粉剂,悬浮剂和乳剂等。
CIPAC方法 MT 187 激光粒度分析
我国方法 尚未建立
PPT文档演模板
农药制剂指标的标准测定方法
二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4. 分散性质 P17
二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细粒、碎片和附着物性质 P11
V 抗磨性
目的
保证颗粒状制剂在使用前,仍然是完整的,减少颗粒剂在运输、搬运时磨擦产
生的粉尘带来的风险,同时避免产生的粉尘和(或细粉)对应用和田间的药效
影响。
适用范围
颗粒状制剂(GR、WG 和EG)以及片状剂(DT, WT, ST, 取决于它们的使用方
目的
限制未知大小的颗粒物的量。
适用范围
直接使用的粉剂和颗粒剂。
CIPAC方法 MT 59.1 粉剂(DP)
MT 58 颗粒剂(GR) MT170 水分散粒剂(WG)的干法筛分
通常要求干筛试验(75μm)≥95%
我国方法
GB/T 16150-1995 农药粉剂、 可湿性粉剂细度测定方法:2.1
干筛法
PPT文档演模板
农药制剂指标的标准测定方法
二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细粒、碎片和附着物性质 P9
III 粒度范围
目的
保证颗粒剂中有可接受的比例处于适当的粒径范围内,避免产品在运输或 处置过程中大、小颗粒上下分离,确保机械施药时流速均匀。
适用范围
颗粒剂(GR) CIPAC方法
MT 59.2 (MT 58) 筛析
悬浮剂(SC)≥80%,WP、CS、WG悬浮剂≥60%

本标准参考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农药原药标准和国内-

本标准参考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农药原药标准和国内-

HG 2848—1997前言本标准参考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农药原药标准和国内、外有关二氯喹啉酸资料并结合国内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本标准由化学工业部技术监督司提出。

本标准由化学工业部沈阳化工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由化学工业部沈阳化工研究院负责起草,由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昆山昆化集团〔实业〕公司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亚光、邢君、梁琴英、陈根良、俞亚良。

该产品有效成分二氯喹啉酸其他名称、结构式和根本物化参数如下:ISO通用名称:Quinclorac。

CIPAC数字代号:439。

化学名称:3,7-二氯喹啉-8-羧酸。

结构式:实验式:C10H5Cl2NO2。

相对分子质量:242.1〔按1993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计〕。

生物活性:具有除草性能。

熔点:274℃。

蒸气压〔20℃〕:<1.0×10-5Pa。

溶解度〔g/L,20℃〕:水中为0.065,在有机溶剂中微溶。

稳定性:对热、光稳定,在酸性介质中稳定,无腐蚀性。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二氯喹啉酸原药的要求、试验方法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贮运。

本标准适用于由二氯喹啉酸及其生产中产生的杂质组成的二氯喹啉酸原药。

2 引用标准以下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以下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601—93 农药pH值的测定方法GB/T 1604—1995 商品农药验收规那么GB/T 1605—79 商品农药采样方法GB 3796—83 农药包装通那么GB/T 6682—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eqv ISO 3696∶1987〕GB/T 9008—88 液相色谱法术语3 要求3.1 外观:无色结晶固体或类白色至浅黄色粉粒。

3.2 二氯喹啉酸原药应符合表1要求。

表 1 二氯喹啉酸原药控制工程指标枯燥减量,%≤0.8pH值范围 3.0~5.54 试验方法4.1 抽样按照GB/T 1605中“原药采样〞方法进行。

fao农药检测标准

fao农药检测标准

fao农药检测标准FAO农药检测标准。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物质,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病害和杂草,提高农作物产量。

然而,农药残留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农药残留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为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农药检测标准,其中包括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发布的农药检测标准。

FAO农药检测标准是全球范围内公认的权威标准,其制定旨在保障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为国际贸易提供技术支持。

这些标准涵盖了农产品中常见的农药成分,包括有机磷、有机氯、除草剂、杀菌剂等,以及检测方法和限量要求等内容。

在农药检测标准中,首先明确了农药残留的定义和分类。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在农产品或环境中残留的量,通常以毫克/千克(ppm)或毫克/升(ppb)为单位。

根据不同农产品和农药的特点,FAO对农药残留进行了分类,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检测标准。

其次,FAO农药检测标准对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针对不同类型的农药成分,标准中列出了各种检测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以及样品的处理和准备方法。

这些方法在保证检测准确性的同时,也尽可能减少对农产品的损害,确保产品质量。

此外,FAO农药检测标准还规定了农药残留的限量要求。

针对不同农产品和农药成分,标准中明确了允许的最大残留限量,以及在进口和出口贸易中的适用范围。

这些限量要求是保障食品安全和国际贸易的重要依据,也是各国政府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的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FAO农药检测标准是国际上农药残留检测的权威标准,其制定严谨、科学,为保障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国在开展农产品贸易时,应当严格遵守这些标准,加强农药残留的监测和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农产品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应当加强对FAO农药检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熟悉各种农药成分的检测方法和限量要求,提高检测技术水平,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0%双草醚悬浮剂标准编制说明1

10%双草醚悬浮剂标准编制说明1

10%双草醚悬浮剂企业标准编制说明1 概述10%双草醚悬浮剂是我厂研制开发的杀菌剂,本产品有效成分为双草醚,再加入适宜助剂和水经过砂磨加工而成。

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

为满足生产的需要,保证产品质量,根据农药有关法规,本公司特制定10%双草醚悬浮剂企业标准。

2 控制项目指标的确定参照FAO、WHO等国外其它农药标准及杀菌悬浮剂剂标准制定本标准。

10%双草醚悬浮剂标准控制指标确定为有效成分质量分数、pH值、悬浮率、倾倒性、湿筛试验、持久起泡性、低温稳定性、热贮稳定性等指标。

2.1有效成分质量分数有效成分质量分数是决定产品质量和药效的关键。

经过配方筛选、中试试验、药效试验证明10%双草醚悬浮剂中双草醛的质量分数10%时,剂型设计合理、工艺可行。

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优越。

本标准规定双草醛质量分数为(10±2.0)%。

2.2 pH值pH值是农药通用考核指标之一。

也是影响有效成分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产品pH值主要根据有效成分双草醚的稳定特性,试验证明pH 6.0-8.0,产品的稳定性较好。

本标准规定pH值为6.0-9.0。

2.3 悬浮率悬浮率是悬浮剂的重要技术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影响使用效果。

为了保证有效成分均匀地分散于药液中,充分发挥药效,本标准规定悬浮率不小于95.0%。

2.4 倾倒性由于悬浮剂中加了增稠剂,为了保证正常使用,参照相关标准,本标准规定倾倒性实验中倾倒后残余物不大于2.5%、洗涤后残余物不大于0.5%。

2.5 湿筛试验湿筛试验是保证产品在稀释使用过程中分散均匀,从而使药效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指标。

参照相关标准,本标准规定通过孔径为0.45μm标准筛的质量,不小于98%。

2.6 持久起泡性为了保证产品包装时的准确计量和施用产品,本标准规定持久起泡性(1min后)不大于13.0mL。

2.7 低温稳定性通过低温稳定性试验,能预测冬季或北方寒冷地区贮存产品性能的变化。

本标准规定:试样在(0±2)℃保存1h,无固体或油状物析出,继续在(0±2)℃贮存7d,悬浮率和湿筛试验仍符合标准要求为低温稳定性合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AO/WHO农药液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一)随着我国农药工业的发展壮大,农药制造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生产的农药产品大量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制造出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是必然选择。

近年来,国内农药管理的水平逐步提升,农药登记政策趋严,登记资料要求越来越规范,产品标准也紧跟国际标准。

这就要求我国农药行业紧跟时代步伐,产品标准和质量水平向国际标准靠拢。

为了让我国农药行业从业者了解国际农药标准的要求,本刊从2017年第1期开始陆续介绍FAO/WHO农药标准导则。

敬请关注!农药液体制剂的标准导则又分为单相制剂、分散液剂、乳剂、悬浮剂和多性质液剂等五类,本文对单相制剂:可溶液剂(SL)、种子处理液剂(LS)、油剂(OL)、超低容量液剂(UL)等制剂的标准导则进行介绍。

1 可溶液剂(SL)1.1 概述可溶液剂(SL)是指用水稀释后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有效成分溶液的液体制剂,可能含有不溶于水的助剂。

本品应由符合FAO/WHO标准的(ISO通用名称)原药,以形式(当有效成分以多种化学成分存在时,应能够完整的识别具体形式。

如以2,4-D为例,根据实际情况,有效成分必须描述为2,4-D钠盐、2,4-D酸或2,4-D异辛酯等)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与必要的助剂等加工而成的,应是一种透明或乳白色液体,无可见的悬浮物和沉淀物,把有效成分溶解在水中形成真溶液使用。

1.2 有效成分1.2.1 鉴别试验该有效成分应符合一种鉴别试验,当对该有效成分识别仍然有疑问时,应至少符合另一种鉴别试验(分析方法必须是CIPAC、AOAC或其它等效的方法)。

1.2.2 有效成分含量应当标明(有效成分ISO通用名称)含量范围(~)g/kg,当检测时,检测平均值与标明值之差不应超出允许范围。

1.3 相关杂质1.3.1 生产或贮存中产生的杂质。

如有需要,最大不应超过测得的有效成分含量的 %。

(该条款仅包括相关杂质,标题应反映出相关s质的名称。

分析方法必须经过同行验证)。

1.3.2 水分(MT30.5)如有需要,水分含量≤g/kg。

1.4 物理性质1.4.1 酸度和/或碱度(MT191)或pH值范围(MT75.3)。

如有需要,酸度(以H2SO4计)≤ g/kg;碱度(以NaOH计)≤ g/kg;pH值范围~。

1.4.2 溶液稳定性(MT41)用CIPAC标准硬水D稀释,在(30±2)℃水浴中放置18h,溶液呈透明或乳白色,无可见的悬浮物和沉淀物,如稍有可见的沉淀或颗粒产生,应能完全通过45μm试验筛。

1.4.3 持久起泡性(MT47.2) 1min后,泡沫量应≤ mL。

1.5 贮存稳定性1.5.1 低温稳定性(MT39.3)在(0±2)℃下贮存7d后,固体和(或)液体离析物的体积不超过0.3 mL。

1.5.2 热贮稳定性(MT46.3)在(54±2)℃贮存14d后[除非另外规定了温度和时间,推荐使用(50±2)℃,4周;(45±2)℃,6周;(40±2)℃,8周;(35±2)℃,12周;(30±2)℃,18周],测得的平均有效成分含量,应不低于贮前测得的平均含量的 %(热贮稳定性试验前、后样品的分析,应在贮存结束后同时进行检测,以减少分析误差);如有要求,下列项目仍应符合标准要求:生产和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杂质、酸度/碱度/pH范围、溶液稳定性。

2 种子处理液剂(LS)2.1 概述种子处理液剂(LS)是指可直接或稀释后形成有效成分真溶液用于种子处理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液体制剂,其中可能含有不溶于水的助剂。

本品应由符合FAO/WHO标准的(ISO通用名称)原药,以形式(当有效成分以多种化学成分存在时,应能够完整的识别具体形式。

如以2,4-D为例,根据实际情况,有效成分必须描述为2,4-D钠盐、2,4-D酸或2,4-D异辛酯等)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与适宜的助剂包括着色剂等组成的。

应是透明或乳白色液体,无可见的悬浮物和沉淀。

2.2 有效成分2.2.1 鉴别试验该有效成分应符合一种鉴别试验,当对该有效成分识别仍然有疑问时,应至少符合另一种鉴别试验(分析方法必须是CIPAC、AOAC或其它等效的方法)。

2.2.2 有效成分含量应当标明(有效成分ISO通用名称)含量范围(~)g/kg,当检测时,检测平均值与标明值之差不应超出允许范围。

2.3 相关杂质2.3.1 在生产或贮存中产生的杂质。

如有要求,最大不应超过测得的有效成分含量的 %。

2.3.2 水分(MT30.5)水分含量≤ g/kg。

2.4 物理性质2.4.1 酸度和/或碱度(MT191)或pH值范围(MT75.3)。

如有需要,酸度(以H2SO4计)≤ g/kg;碱度(以NaOH计)≤ g/kg;pH值范围~。

2.4.2 溶液稳定性(MT41)用CIPAC标准硬水D稀释,在(30±2)℃水浴中放置18h,溶液呈透明或乳白色,无可见的悬浮物和沉淀物,如稍有可见的沉淀或颗粒产生,应能完全通过45μm试验筛。

2.4.3 对种子的附着性(MT194)测试后保留在种子上的有效成分的量≥ %。

2.5 贮存稳定性2.5.1 低温稳定性(MT39.3)在(0±2)℃下贮存7d后,固体和(或)液体离析物的体积不超过0.3 mL。

2.5.2 热贮稳定性(MT46.3)在(54±2)℃贮存14d后[除非另外规定了温度和时间,推荐使用(50±2)℃,4周;(45±2)℃,6周;(40±2)℃,8周;(35±2)℃,12周;(30±2)℃,18周],测得的平均有效成分含量,应不低于贮前测得的平均含量的 %(热贮稳定性试验前、后样品的分析,应在贮存结束后同时进行检测,以减少分析误差);如有要求,下列项目仍应符合标准要求:生产和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杂质、酸度/碱度/pH范围、溶液稳定性、对种子的附着性。

3 油剂(OL)3.1 概述油剂(OL)是指用有机溶剂稀释后使用的均相制剂。

本品应由符合FAO/WHO标准的(有效成分ISO通用名称)原药,以形式(当有效成分以多种化学成分存在时,应能够完整的识别具体形式。

如以2,4-D为例,根据实际情况,有效成分必须描述为2,4-D钠盐、2,4-D酸或2,4-D异辛酯等),与适宜的助剂加工制成,无可见的悬浮物和沉淀物。

3.2 有效成分3.2.1 鉴别试验该有效成分应符合一种鉴别试验,当对该有效成分识别仍然有疑问时,应至少符合另一种鉴别试验(分析方法必须是CIPAC、AOAC或其它等效的方法)。

3.2.2 有效成分含量应当标明(有效成分ISO通用名称)含量范围(~)g/kg,当3.3 相关杂质3.3.1 在生产或贮存中产生的杂质。

如有需要,最大不应超过测得的有效成分含量的 %。

3.3.2 水分(MT30.5)水分含量≤ g/kg。

3.4 物理性质3.4.1 酸度和/或碱度(MT191)或pH值范围(MT75.3)。

如有需要,酸度(以H2SO4计)≤ g/kg;碱度(以NaOH计)≤ g/kg;pH值范围~。

3.4.2 与烃类油相混性(MT23)如有要求,样品应能与合适的烃类油相混。

3.5 A存稳定性3.5.1 低温稳定性(MT39.3)在(0±2)℃下贮存7d后,固体和(或)液体离析物的体积不超过0.3 mL。

3.5.2 热贮稳定性(MT46.3)在(54±2)℃贮存14d后[除非另外规定了温度和时间,推荐使用(50±2)℃,4周;(45±2)℃,6周;(40±2)℃,8周;(35±2)℃,12周;(30±2)℃,18周],测得的平均有效成分含量,应不低于贮前测得的平均含量的 %(热贮稳定性试验前、后样品的分析,应在贮存结束后同时进行检测,以减少分析误差);如有要求,下列项目仍应符合标准要求:生产和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杂质、酸度/碱度/pH范围、与烃类油相混性。

4 超低容量液剂(UL)4.1 概述超低容量液剂(UL)是指直接在超低容量设备上使用的均相液体制剂。

本品应由符合FAO/WHO标准的(有效成分ISO通用名称)原药,以形式(当有效成分以多种化学成分存在时,应能够完整的识别具体形式。

如以2,4-D为例,根据实际情况,有效成分必须描述为2,4-D钠盐、2,4-D酸或2,4-D异辛酯等),与适宜的助剂制成,应是稳定的均匀液体,无可见的悬浮物和沉淀。

4.2 有效成分4.2.1 鉴别试验该有效成分应符合一种鉴别试验,当对该有效成分识别仍然有疑问时,应至少符合另一种鉴别试验(分析方法必须是CIPAC、AOAC或其它等效的方法)。

4.2.2 有效成分含量应当标明(有效成分ISO通用名称)含量范围(~)g/kg,当4.3 相关杂质4.3.1 在生产或贮存中产生的杂质。

如有需要,最大不应超过测得的有效成分含量的%。

4.3.2 水分(MT30.5)如有需要,水分含量≤g/kg。

4.4 物理性质4.4.1 酸度和/或碱度(MT191)或pH值范围(MT75.3)。

如有需要,酸度(以H2SO4计)≤ g/kg;碱度(以NaOH计)≤ g/kg;pH值范围~。

4.4.2 粘度(MT192)如有要求,粘度范围~。

4.5 贮存稳定性4.5.1 低温稳定性(MT39.3)在(0±2)℃下贮存7d后,固体和(或)液体离析物的体积不超过0.3 mL。

4.5.2 热贮稳定性(MT46.3)在(54±2)℃贮存14d后[除非另外规定了温度和时间,推荐使用(50±2)℃,4周;(45±2)℃,6周;(40±2)℃,8周;(35±2)℃,12周;(30±2)℃,18周],不加压力,测得的平均有效成分含量,应不低于贮前测得的平均含量的 %(热贮稳定性试验前、后样品的分析,应在贮存结束后同时进行检测,以减少分析误差);如有要求,下列项目仍应符合标准要求:生产和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杂质、酸度/碱度/pH范围。

(参考文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农药标准制定和使用手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