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卷文言特殊句式学案(附练习)

合集下载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文言文特殊句式译到位 (人教版高三下册)共3篇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文言文特殊句式译到位 (人教版高三下册)共3篇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文言文特殊句式译到位 (人教版高三下册)共3篇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文言文特殊句式译到位(人教版高三下册)1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文言文特殊句式译到位(人教版高三下册)在高考语文中,文言文的考察一直是重点。

而对许多学生来说,文言文的难度往往是由其译文而来。

因此,在复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习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并将其译到位。

一、排比句排比句,就是表现相同或相似事物的句子用相同的结构,这样可以使句子节奏感强,语言效果更加生动。

在译文中,我们需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和重复的使用,以便准确表达出原文的意思。

例如:如此良辰美景,当须好好珍惜。

准确的翻译应为:这样美好的时间和景色,一定要珍惜好。

二、对仗句对仗句,就是指语言形式对称、内容对应的一种句式。

对仗句可以产生音律效果,使文言文更加优美,但是对应的翻译也应注意对称、对应的表达。

例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准确翻译应为:天亮就开始工作,天黑就休息。

三、倒装句倒装句,就是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调换位置,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在翻译上,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主语、谓语的转换。

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准确翻译应为:由于山阻水绕,我怀疑是否有路可行;但随着柳阴蔽日而间明间暗的景色之间,我又看到了一个村庄。

四、反复句反复句,就是以反复表达、重现一样的语句来表达一个强烈的观点或感情。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注意将强调点表达出来。

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准确翻译应为:自古以来没有谁不死,但应该留下丹心来铭刻自己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

五、比喻句比喻句,就是通过类比,将两个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找出并进行语言上的契合,以便让读者更好的理解。

翻译时,我们需要仔细宏扬原意和意象。

例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准确翻译应为:天空的门户在楚江上中断了,碧绿的江水从这里流回来。

总之,翻译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并不容易,我们需要在复习过程中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翻译能力。

2018全国卷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2018全国卷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备战2018高考高三复习之《烛之武退秦师》2017.9学习目标:(一)、掌握本课文言基础知识1.背诵课文并能对文章进行断句2.能正确解释一些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思3.能辨析重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4.能解释文中出现的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用法和句式5.能正确翻译文中的句子(二)、真题演练,提升解题能力复习过程:一、2017年考纲古诗文阅读部分综合能力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理解B⑴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⑵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⑶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⑷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⑸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C⑴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⑵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基础梳理1、用/给下面文章断句然后完成后面题目2.下列各项中对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驻扎B.敢以烦执事..对对方的敬称C.越国以鄙.远边境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欲肆其西封.边疆B.阙.秦以利晋损害C.微.夫人之力如果不D.因人之力而敝.之凋敝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组是()A.夜.缒而出B.朝.济而夕设版焉C.既东.封郑D.共其乏困..5.下列各项中的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C.夫晋何厌之有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6.下列加点的词语与所给例句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是寡人之过也A.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B.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C.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D.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7.下列加点的词语与所给例句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秦伯说.,与郑人盟A.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C.范增说.项羽曰D.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8.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君知其.难也B.吾其.还也C.又欲肆其.西封D.以其.无礼于晋9、下列句中带点的词,有的是谦称,有的是敬称,属于敬称的有()A.是寡人..之过也B.吾不能早用子.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E.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F. 公子..若返晋国,则何以报不谷(楚王名)10.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对这句翻译最好的是 ( )A.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2018年高考全国18套语文试卷文言文试题汇编

2018年高考全国18套语文试卷文言文试题汇编

2018年高考全国18套语文试卷文言文试题汇编全国卷Ⅰ三、(9分,每题3分)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8—10题。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大家也。

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

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

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止淫祀,人皆安之。

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

今有不义之民,还没有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攻之先。

”竞不愿实行。

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

均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

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

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

”后来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

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

浚道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

均乃下书日:“自今此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

”于是遂绝。

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

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闲乞还者数个人。

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

每有驳议,多合上旨。

均尝删剪疑事,帝认为有奸,震怒。

诸尚书惊恐,皆叩首赔罪。

均顾厉色曰:“盖忠良执义,无有二心。

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杜尉。

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数化大行。

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朝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

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劳,固留养疾。

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

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认为苛察之人,身戎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逃亡所由而作。

及在尚书,恒欲叩首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

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

建初元年,卒于家。

8.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A.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失:过失。

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募:招求。

C.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祠:祭祀。

2018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学案(教师版)+解析

2018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学案(教师版)+解析

2018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学案(教师版)古诗文阅读(19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

(16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仆①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②。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③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④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⑤。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⑥。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仆:自己的简称。

②薜萝:即薜荔和女萝,植物名。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③岫:山洞。

④英英:同“嘤嘤”,象声词。

⑤偏:特别。

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这里指山中的物产。

⑥办:具备。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D.仁智之乐岂/徒语哉!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互相轩.邈▲(2)鸢飞戾.天者▲(3)还.觅薜萝▲(4)遂.葺宇其上▲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①哀转久绝.②猿则百叫无绝.B.①则素.湍绿潭②既素.重幽居C.①猛浪若奔.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①斯.是陋室②于斯.已办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9.【甲】文“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与【乙】文“争”“限”“含”“蓄”都运用了▲修辞手法摹写山水之态;两文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精品解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Ⅰ卷)(解析版)

精品解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Ⅰ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分类汇编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非狂人也。

自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卷)语文试题逐题解析.doc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卷)语文试题逐题解析.doc

2018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备考2018超级学案 断句需抓五类语言标志学案 选择题版

备考2018超级学案 断句需抓五类语言标志学案 选择题版

文言断句学案【学案略语】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对句式的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

一:概念: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二、考点解读文言文断句停连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语感和文意理解的综合能力,属能力层级B(理解)。

除了通过判读文意进行划分之外,考生还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文言语段中的虚词、重复出现的实词等典型标志帮助断句。

三、方法指津(一)基本方法: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二)具体方法:寻找标志,辅助断句1、名词(代词)断句法(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小结: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注意下列代词: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或代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3)练一练①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②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③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2、虚词断句法(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于是余有叹焉。

2018断句学案

2018断句学案
练习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词:“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首先要阅读语段或要断句子的上下文,了解文意。通读语段或语句上下文,看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有几个层次,这样才能准确断句。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先凭语感将能断开的断开,再逐步缩小范围,最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第三步:抓住标志,巧妙断句
立足断句六大标志
第四步:通读全文,进行检查
讲解时对重难点问题如何进行分析
立足断句六大标志,由例题对各标志进行讲解,并进行相应的拓展积累,力求准确断句。
突破重难点问题配套典型例题
一、趣味导入:
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一封信:
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父母读信后,一个哭一个笑,想想这是为什么?
二、考点聚焦
句读含义:中国古代没有标点,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要读书,首先就要识字,断句。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断句后检查验证断句的正确性。一要检查语意是否通畅,二要检查内容是否合理。
三、自主探究:
练习一:
1.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2.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及逐题详解指导(新课标 III 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及逐题详解指导(新课标 III 卷)
B.城市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会有不同危机,制度的主要功能也会因此不同。
C.要让一个城市体具有综合吸纳能力和发展潜力,就应平衡各种主义的关系。
D.城市盛衰自有其规律,与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总体上的和谐没有直接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题。
微纪元(节选)刘慈欣
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
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
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
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新课标Ⅲ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B.文章区分了文明弹性的层面,也区分了城市体发展的阶段,论证结构清晰。
C.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
D.文章借助“文明弹性”的概念,论证了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一个城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会相应变好。
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在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文言精品复习学案+答案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文言精品复习学案+答案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文言精品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掌握课内重点文言知识2.重点突破:实词“数”和宾语前置句式。

一、挖空练习。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1),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 )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2)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3)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 )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疑难释义:(1)施衿结缡:施,结,佩戴;衿,带子;褵,佩巾。

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亲给她结好带子,挂好佩巾。

后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教导。

(2)刻鹄不成尚类鹜:指画天鹅不成,仍有些象鸭子。

比喻模仿的虽然不逼真,但还相似。

(3)画虎不成反类狗:画老虎不成,却象狗。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二、重点句子翻译1、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

(4分)2、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

(4分)三、重点突破(一)实词:“数”1.请写出你推导串联“数”的词义的过程2.实战高考(2020·山东卷)得金数千,谋代输 _______(2020·全国卷Ⅱ)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

_______(2019·全国卷Ⅰ)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 _______(2018·全国卷Ⅰ)郡邻于蜀,数被侵掠。

_______(2018·全国卷Ⅱ)又能以谲数发擿tī奸伏(同时他还用巧妙的办法揭发和暴露隐密的坏人坏事) _______ (二)句式:宾语前置1.总结宾语前置句规律(1)而又何羡乎?/彼且恶乎待哉?/而今安在哉?/何为其然也?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居则曰:不吾知也/未之有也/天大寒,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其李将军之谓乎!/ 唯贤是用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秦人不暇自哀/举贤以自佐/今虽欲自雕琢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言以蔽之/是以不愿子孙效也/沛公北向坐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儿童相见不相识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巩固练习:标出文中的宾语前置句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也。

2018文言文翻译:把握语境,精准翻译 (学案)

2018文言文翻译:把握语境,精准翻译 (学案)

2018文言文翻译:把握语境,精准翻译 (学案)(把握语境,精准翻译复习要点1.强化翻译的语境意识,把握结合语境的要点。

2.精准翻译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得分点。

1.认真研读所要翻译的句子及其参考答案,你能发现它们有何特点?答案①选句全是叙事性语句。

②得分点主要设在实词上,兼及虚词及特殊句式,对“保持句意正确”要求高。

个别实词译起来稍有难度,如2016年全国甲卷第(1)句中的“龃龉”。

③以直译为主,极少数地方要求意译。

2.请比较考生现场答案与参考答案,你能发现考生现场答案存在什么问题吗?请结合现场答案说明。

答案①书写过于潦草,辨认不清,或出现错别字。

如把2016年全国乙卷第(2)句中的“救正”翻译成“匡服”,而不是“匡扶”。

②得分意识不强,缺少对重点词语的落实。

如2016年全国甲卷第(1)句,考生只是翻译出大意,却缺少对“岂”“龃龉”等字词的准确翻译。

③缺少语境意识,理解错误或缺少对原文省略成分的补充。

如把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2)句中的“帝惊泣不食”翻译成“皇帝受到惊吓不停地哭泣吃饭”;2015年全国卷Ⅱ第(1)句的翻译,因未能理清句意关系,导致“深恐非宜”的主语成了“陛下”,误读了句意。

④回避难点,照搬原句词语。

如2015年全国卷Ⅱ第(1)句对“咨怨”“车驾”的翻译,2016年全国乙卷第(1)句对“锡”字的翻译。

二、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并体悟课标卷翻译题的特点和要求,力避考生现场答案中存在的问题。

1.蔡京每为帝言,今泉币所积赢五千万,和足以广乐,富足以备礼,于是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作《大晟乐》,制定命宝。

大兴工役。

两河之民,愁困不聊生,而京僴然自以为稷、契、周、召也。

又欲广宫室求上宠媚,召童贯辈五人,风以禁中逼侧之状。

贯俱听命,各视力所致,争以侈丽高广相夸尚。

(选自《宋史·奸臣传·蔡京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卢柔字子刚。

2018年高考文言文高考考点四翻译

2018年高考文言文高考考点四翻译

2018年高考文言文高考考点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案一、旧题回顾(一)、(2016年全国高考新课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题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

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与..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盍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二)、文言文阅读训练(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既战,斩贼骁将,宪宗壮之,诏图状以献。

2018高考语文(新课标)总复习教师用书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六文言文阅读学案2题型梳理及解题方法Word版

2018高考语文(新课标)总复习教师用书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六文言文阅读学案2题型梳理及解题方法Word版

学案2 题型梳理及解题方法一、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赋分是10分,超过另外三道客观题分值的总和。

历年全国新课标卷翻译题都是命制两道小题,各5分。

翻译文言句子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考试大纲》规定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层级,一共包括五个方面:(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翻译文言句子不仅直接对应第(5)个方面,而且包含了对前四个方面的考查,因而把前4个方面全部归于文言文翻译这一考点下作讲练。

根据历年高考真题,以及高考阅卷评分的实际操作,该题得分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句中的关键实词(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特殊用法(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等,命题者一般在一道小题中设置2个左右这样的得分点,每个1分;二是整个句子的大意,往往在3分左右。

根据文言翻译命题选材和阅卷评分时指定的得分点来分析,翻译题的选材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1)特别青睐包含重点实词的句子;(2)特别青睐包含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3)特别青睐包含古汉语特殊句式的句子;(4)特别青睐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理解的句子。

(一)四大采分点突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理解实词的含义[试题特点]《考试大纲》要求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自2015年起,全国新课标卷没有单独设题考查此考点,但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题,从阅读到理解到答题,自始至终都涉及对常见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

特别是文言文翻译,更是与理解实词含义密切相关。

例如,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翻译题第1小题“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只有理解句中“锡”是通假字,通“赐”,“虔”意为“恭敬”,才可能准确通畅地翻译整个句子。

高考文言文真题详解(2018全国卷Ⅰ)

高考文言文真题详解(2018全国卷Ⅰ)

【2018全国卷Ⅰ】《晋书·鲁芝传》详解版(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名望与德行),为(是)西州豪族(大户人家)。

父为郭泛所(为…所:被)害,芝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流离,年十七,乃(才)移居雍,耽思(专心致志于思索)坟籍..(古代典籍)。

(被)郡举(举荐)上计吏,(被)州辟(征召)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是)雍州刺史,深(很,十分)敬重之。

举(举荐)孝廉,除(授予官职)郎中。

后拜(授予官职)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升迁)尚书郎。

真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宣帝代(代替)焉,乃(于是)引(任命)芝参骠骑军事,转(调任)天水太守。

郡邻于(与)蜀,数(多次)被侵掠,户口减削(减少,削减),寇盗充斥,芝倾心(尽心,竭力)镇卫,更(重新)造(建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收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少数民族)夏(内地人民)慕(仰慕)德,老幼赴阙.(借指京城)......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正直的言论)嘉谋(深远的谋略),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进攻)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被)黜(罢黜,罢免),虽(即使)欲牵黄犬(悠闲的日子),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通“仗”,依仗,凭借)大威(皇帝的威势)以羽檄(紧急文书)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刑场),岂不痛(痛心)哉!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帝王登基)......,转镇芝以年及悬车(七十岁,古人一般七十岁辞官家居),告老(辞官)逊位..(放弃职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允许在家门口放上木头架子,遮挡人马,这是魏晋之后高官的殊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1)主语后用“者”,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

例: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主语后单用“者”,或谓语后单用“也”表示判断。

例: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②梁,吾仇也。

(3)“者也”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

例: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用“者”或“也”表示判断的,翻译时去掉“者”、“也”,在主宾之间加判断词“是”。

2、用副词“乃”、“则”、“皆”、等表示判断。

这种形式也比较多见。

例: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用副词“乃”、“则”表判断的要把这些词替换成“是”;用“皆”、辅助表判断的要添加判断词“是”3、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

(文言文中用“是”作判断动词的较为少见)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用动词“为”表示判断的判断句,翻译时要把“为”替换为是;如是用“是”表判断的则保留。

4、用“非” 辅助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吾本非文人画士……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成现代汉语时,要用“不是”。

5.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气直接表示判断或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秦,虎狼之国。

③此人力士。

二、被动句1、用介词“于”、“受”、“受……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例而君幸于赵王。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2、用“见”、“见…于……”表示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示被动。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用介词“被”表示被动(文言文中较少见)。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没有任何标志,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补出被动词)。

兵(被)挫地(被)削,亡其六郡……戍卒叫,函谷(被)举三、宾语前置句1.动词宾语前置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凡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否定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的句子叫否定句。

(1)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何”“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

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C: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2.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

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叫介词宾语。

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在以下情况放在介词之前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前。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君何以知燕王?(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前,这种情况最常见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余是以记之。

一言以蔽之。

四.主谓倒装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甚矣,汝之不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五、定语后置(一)、“中心词+定语+者”。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3、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二)、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再用“者”煞尾,构成“中心词+ 之+ 定语+者”的格式。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三)、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使定语位置更加突出,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其君。

《岳阳楼记》六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一)、介词结构“于……”放在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之后。

1、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赤壁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3、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阿房宫赋》(二)、介词结构“以……”,常放在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之后。

具告以事固定句式1.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2.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②“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3.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5.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6.孰与……,与……孰。

(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1.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②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2.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4.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①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7.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1.何其(可译为“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2.直……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①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②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3.惟……耳!(可译为只是……罢了!)①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我已无事可做,只等待死期罢了!)4. 一何(可译为何等、多么、为什么……那么……)①吏呼一何怒!《石壕吏》5.亦……哉(可译为也……啊!)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五人墓碑记》(而且在其墓门前竖立石碑,来表扬他们的所作所为。

唉,这也真是隆重啊!6.……何如哉?(可译为该是怎样的呢?)①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报任安书》②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指南录〉后序》1.无乃……乎? (可译为“恐怕……吧?、只怕……吧?”等)①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孔子说:“冉求,这恐怕是你的过错吧?)②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2.得无......耶,得无……乎,(可译为“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吗?(兼表反问)”等)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②曰:“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4.……庶几……欤?(可译为……或许……吧?)①吾王庶几无疾病欤?(我们的国君大概没有生病吧?)1.与其……孰若……?(可译为与其……,不如……?)①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送李愿归盘谷序》(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与其肉体享受安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

)3.其……其……也?(可译为是……还是……呢?)①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无以、无从。

(可译为“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①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祝酒毕,说道:“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什么用来助兴的,请允许臣作剑舞!)”2、有以。

(可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

”。

)①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书博鸡者事》(袁州的百姓非常气愤,可是没有什么对付的方法。

)3、有所。

(可译为“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

)①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如今臣是一个亡国的卑贱俘虏,极其卑微鄙陋,蒙受过分的提拔,恩宠优厚,哪敢徘徊观望,有什么非分之想。

)②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人生各有些自己的兴趣,我独爱美习以为常。

)4、无所。

(可译为“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

)①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鸿门宴》(现在进了关,财物没有什么取用,妇女没有谁受宠幸,这说明他的志气不小啊!)②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勾践灭吴》(吴国同越国,是世代互相仇视,互相攻伐的国家,三江环绕着两国的国土,两国的人民都没有迁移到别的地方去的。

)5.比及(可译为“等到......的时候”)①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

”)②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