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与解题方法技巧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知识点-立体几何

高中数学知识点-立体几何

11.球
⑴球和它的性质:球体、球面、球的大圆、小圆、球面距离.
⑵球的体积公式和表面积公式.
二、常用结论、方法和公式
1.从一点O出发的三条射线OA、OB、OC,若∠AOB=∠AOC,则点A在平面∠BOC上的射影在∠BOC的平分线上;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
(3)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立体几何知识要点
一、知识提纲
(一)空间的直线与平面
⒈平面的基本性质 ⑴三个公理及公理三的三个推论和它们的用途. ⑵斜二测画法.
⒉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直线、平行直线、异面直线.
⑴公理四(平行线的传递性).等角定理.
⑵异面直线的判定:判定定理、反证法.
⑶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定义(求法)、范围.
⒊直线和平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⒋直线和平面垂直
⑴直线和平面垂直:定义、判定定理.
⑵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
5.平面和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6.平面和平面垂直
互相垂直的平面及其判定定理、性质定理.
高中数学知识点-立体几何
考试内容
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1、平行直线.对应边分别平行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异面直线的距离.
2、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1点在线面用属于,线在面内用包含。

四个公理是基础,推证演算巧周旋。

空间之中两条线,平行相交和异面。

线线平行同方向,等角定理进空间。

判定线和面平行,面中找条平行线。

已知线与面平行,过线作面找交线。

要证面和面平行,面中找出两交线,线面平行若成立,面面平行不用看。

已知面与面平行,线面平行是必然;若与三面都相交,则得两条平行线。

判定线和面垂直,线垂面中两交线。

两线垂直同一面,相互平行共伸展。

两面垂直同一线,一面平行另一面。

要让面与面垂直,面过另面一垂线。

面面垂直成直角,线面垂直记心间。

一面四线定射影,找出斜射一垂线,线线垂直得巧证,三垂定理风采显。

空间距离和夹角,平行转化在平面,一找二证三构造,三角形中求答案。

引进向量新工具,计算证明开新篇。

空间建系求坐标,向量运算更简便。

知识创新无止境,学问思辨勇攀登。

多面体和旋转体,上述内容的延续。

扮演载体新角色,位置关系全在里。

算面积来求体积,基本公式是依据。

规则形体用公式,非规形体靠化归。

展开分割好办法,化难为易新天地。

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2三角函数。

注意归一公式、诱导公式的正确性数列题。

1.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时,最后下结论时要写上以谁为首项,谁为公差(公比)的等差(等比)数列;2.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

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

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3.证明不等式时,有时构造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很简单立体几何题1.证明线面位置关系,一般不需要去建系,更简单;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存在性问题、几何体的高、表面积、体积等问题时,要建系;3.注意向量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范围)与所求角的余弦值(范围)的关系。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立体几何核心考点及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立体几何核心考点及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立体几何核心考点及解题技巧现在高考制度还是相对比较公平、合理的,高考虽然不是最完美的,我们暂时不能改变它,但我们要适应它。

在所有学科中,数学尤其重要,完全不是靠死记硬背的,那么怎么学好数学呢?美国教育学者布鲁纳说:学生的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没有兴趣但是不得已的事情也得做,为何不开开心心的去做呢?1.立体几何核心考点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论证的策略:(1)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寻找证题思路。

(2)利用题设条件的性质适当添加辅助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3)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在高考题中使用的频率最高,在证明线线垂直时应优先考虑。

2.立体几何核心考点空间角的计算方法与技巧:主要步骤:一作、二证、三算;若用向量,那就是一证、二算。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①平移法:②补形法:③向量法:(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①作出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转化到同一三角形中计算,或用向量计算。

②用公式计算.(3)二面角①平面角的作法:(i)定义法;(ii)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法;(iii)垂面法。

②平面角的计算法:(i)找到平面角,然后在三角形中计算(解三角形)或用向量计算;(ii)射影面积法;(iii)向量夹角公式.3.立体几何核心考点空间距离的计算方法与技巧:(1)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经常应用三垂线定理作出点到直线的垂线,然后在相关的三角形中求解,也可以借助于面积相等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

(2)求两条异面直线间距离:一般先找出其公垂线,然后求其公垂线段的长。

在不能直接作出公垂线的情况下,可转化为线面距离求解(这种情况高考不做要求)。

(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一般找出(或作出)过此点与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过该点作出平面的垂线,进而计算;也可以利用三棱锥体积法直接求距离;有时直接利用已知点求距离比较困难时,我们可以把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从而转移到另一点上去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

③正棱锥中六个元素,即侧棱、高、斜高、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斜高在底面的射影、底面边
长一半,构成四个直角三角形;如上图: SOB, SOH, SBH, OBH 为直角三角形
3.3 侧面展开图:正 n 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有 n 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组成的;
3.4
面积、体积公式:S
正棱锥侧=
1 2
ch
,S
正棱锥全=
推论 2: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图形语言:
推论 3: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图形语言:
用途:用于确定平面;
公理 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直线两个
平面的交线.
用途:常用于证明线在面内,证明点在线上.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的转化:
2.3 侧面展开图: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以底面周长和 母线长为邻边的矩形.
A
O
B
2.4 面积、体积公式:
C'

轴截面
C
侧面
底面
S = 圆柱侧 2 rh ;S = 圆柱全 2 rh 2 r2 ,V 圆柱=S 底 h= r2h 其中 r 为底面半径,h 为圆柱高
3.棱锥
3.1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 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
母线 l

h
侧面
轴截面
A
r O
B 底面
S
我们把截面与底面之间的部分称为棱台.
5.2 正棱台的性质: ①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梯形; ②正棱台的两个底面以及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 正多边形; ③ 如右图:四边形 O`MNO,O`B`BO 都是直角梯 形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体积和表面积计算技巧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体积和表面积计算技巧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体积和表面积计算技巧在高中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其中计算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是必不可少的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计算技巧,并通过具体的题目来说明这些技巧的应用。

一、立体几何体的体积计算技巧1. 直接计算法对于常见的几何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可以直接使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举例来说,如果要计算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可以使用公式 V = lwh,其中 l、w 和 h 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和高。

如果已知长方体的长为 6 cm,宽为 4 cm,高为 3 cm,则可以直接代入公式计算得到体积 V = 6 × 4 × 3 = 72 cm³。

2. 分割法对于复杂的几何体,可以通过将其分割成若干简单的几何体来计算体积。

这种方法常用于计算不规则体的体积。

举例来说,如果要计算一个由三棱锥和一个正方体组成的复合体的体积,可以先计算三棱锥的体积,再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最后将两者相加。

3. 单位体积法对于一些特殊的几何体,可以利用单位体积的性质来计算体积。

这种方法常用于计算球台、球冠等几何体的体积。

举例来说,如果要计算一个球台的体积,可以先计算整个球的体积,再减去球冠的体积。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步骤一:计算整个球的体积,使用公式V = (4/3)πr³,其中 r 表示球的半径。

步骤二:计算球冠的体积,使用公式V = (1/3)πh²(3r - h),其中 h 表示球台的高度。

步骤三:将步骤一的结果减去步骤二的结果,即可得到球台的体积。

二、立体几何体的表面积计算技巧1. 直接计算法对于常见的几何体,可以直接使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表面积的计算。

举例来说,如果要计算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可以使用公式 S = 2lw + 2lh +2wh,其中 l、w 和 h 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和高。

如果已知长方体的长为 6 cm,宽为 4 cm,高为 3 cm,则可以直接代入公式计算得到表面积 S = 2(6×4) + 2(6×3) +2(4×3) = 108 cm²。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与三维空间中的几何图形相关的性质和关系。

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部分主要涉及到体积、表面积、平面截面和立体图形的性质等内容。

下面将对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立体几何中,体积和表面积是重要的衡量参数。

体积用于表示一个立体图形所占据的空间大小,而表面积则表示该立体图形的外表面积。

1.1 直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直体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等。

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表面积等于长方体的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正方体的体积等于边长的立方,表面积等于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表面积等于上下底面积之和再加上侧面积。

1.2 斜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斜体包括棱柱、棱锥、棱台和四面体等。

棱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表面积等于底面积加上侧面积。

棱锥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除以3,表面积等于底面积加上底面与顶点相连的面积。

棱台的体积等于上底面积加下底面积再乘以高除以2,表面积等于上底面积加下底面积再加上四个侧面的面积。

四面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除以3,表面积等于四个面的面积之和。

1.3 球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球体的体积等于4/3乘以π乘以半径的立方,表面积等于4乘以π乘以半径的平方。

二、平面截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在立体几何中,平面截面是指一个平面与一个立体图形相交后所形成的截面。

平面截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与不同的立体图形有关。

2.1 长方体的平面截面性质和计算方法长方体的平面截面可以是矩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截面的面积等于截面的宽度乘以长度。

2.2 圆柱体的平面截面性质和计算方法圆柱体的平面截面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矩形。

截面的面积等于截面的形状对应的公式计算得出。

2.3 球体的平面截面性质和计算方法球体的平面截面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

截面的面积等于截面的形状对应的公式计算得出。

三、立体图形的性质除了体积、表面积和平面截面之外,立体几何还研究了立体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新教材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 知识点汇总及解题规律方法提炼

新教材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 知识点汇总及解题规律方法提炼

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8.1基本立体图形第1课时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1.空间几何体的定义及分类(1)定义:如果只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由这些物体抽象出来的空间图形就叫做空间几何体.(2)分类:常见的空间几何体有多面体与旋转体两类.2.空间几何体记作棱柱ABCDEF­A′B′C′D′E′F′记作棱锥S­ABCD按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分为三棱锥、记作棱台ABCD­A′B′C′D′得的棱台分别为三棱台、四棱台、(1)棱柱、棱锥、棱台的关系在运动变化的观点下,棱柱、棱锥、棱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出来(以三棱柱、三棱锥、三棱台为例).(2)各种棱柱之间的关系①棱柱的分类棱柱⎩⎨⎧直棱柱⎩⎨⎧正棱柱(底面为正多边形)一般的直棱柱斜棱柱②常见的几种四棱柱之间的转化关系典型应用1棱柱的结构特征下列关于棱柱的说法:①所有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②每一个面都不会是三角形;③两底面平行,并且各侧棱也平行;④被平面截成的两部分可以都是棱柱.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是__________.【解析】①错误,棱柱的底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②错误,棱柱的底面可以是三角形;③正确,由棱柱的定义易知;④正确,棱柱可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成两个棱柱,所以正确说法的序号是③④.【答案】③④棱柱结构特征的辨析技巧(1)扣定义:判定一个几何体是否是棱柱的关键是棱柱的定义.①看“面”,即观察这个多面体是否有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②看“线”,即观察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是否平行.(2)举反例:通过举反例,如与常见几何体或实物模型、图片等不吻合,给予排除.典型应用2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下列关于棱锥、棱台的说法:①用一个平面去截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组成的几何体叫棱台;②棱台的侧面一定不会是平行四边形;③棱锥的侧面只能是三角形;④由四个面围成的封闭图形只能是三棱锥;⑤棱锥被平面截成的两部分不可能都是棱锥.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①错误,若平面不与棱锥底面平行,用这个平面去截棱锥,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不是棱台.②正确,棱台的侧面一定是梯形,而不是平行四边形.③正确,由棱锥的定义知棱锥的侧面只能是三角形.④正确,由四个面围成的封闭图形只能是三棱锥.⑤错误,如图所示四棱锥被平面截成的两部分都是棱锥.所以正确说法的序号为②③④.【答案】②③④判断棱锥、棱台形状的两种方法(1)举反例法结合棱锥、棱台的定义举反例直接判断关于棱锥、棱台结构特征的某些说法不正确.(2)直接法棱锥棱台定底面只有一个面是多边形,此面即为底面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即为底面看侧棱相交于一点延长后相交于一点空间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1)水平放置的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表示,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图中数字写在正方体的外表面上),若图中的“2”在正方体的上面,则这个正方体的下面是()A.1 B.9C.快D.乐(2)如图是三个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请问各是什么几何体?【解】(1)选B.由题意,将正方体的展开图还原成正方体,“1”与“乐”相对,“2”与“9”相对,“0”与“快”相对,所以下面是“9”.(2)题图①中,有5个平行四边形,而且还有两个全等的五边形,符合棱柱的特点;题图②中,有5个三角形,且具有共同的顶点,还有一个五边形,符合棱锥的特点;题图③中,有3个梯形,且其腰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还有两个相似的三角形,符合棱台的特点,把侧面展开图还原为原几何体,如图所示:所以①为五棱柱,②为五棱锥,③为三棱台.多面体展开图问题的解题策略(1)绘制展开图:绘制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要结合多面体的几何特征,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或者是亲手制作多面体模型.在解题过程中,常常给多面体的顶点标上字母,先把多面体的底面画出来,然后依次画出各侧面,便可得到其平面展开图.(2)由展开图复原几何体:若是给出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来判断是由哪一个多面体展开的,则可把上述过程逆推,同一个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可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一个多面体可有多个平面展开图.圆柱、圆锥、圆台、球、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1.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结构特征(1)圆柱的结构特征(1)圆柱有无数条母线,它们平行且相等.(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大小相同的圆,如图1所示.(3)过轴的截面(轴截面)都是全等的矩形,如图2所示.(4)过任意两条母线的截面是矩形,如图3所示.(2)圆锥的结构特征(1)圆锥有无数条母线,它们有公共点即圆锥的顶点,且长度相等.(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圆,如图1所示.(3)过轴的截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如图2所示.(4)过任意两条母线的截面是等腰三角形,如图3所示.(3)圆台的结构特征(1)圆台有无数条母线,且长度相等,延长后相交于一点.(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圆,如图1所示.(3)过轴的截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如图2所示.(4)过任意两条母线的截面是等腰梯形,如图3所示.(4)球的结构特征(1)球心和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2)球心到截面的距离d与球的半径R及截面圆的半径r有如下关系:r=R2-d2.2.简单组合体(1)概念由简单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几何体叫做简单组合体.(2)两种构成形式①由简单几何体拼接而成;②由简单几何体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典型应用1圆柱、圆锥、圆台、球的概念(1)给出下列说法:①圆柱的底面是圆面;②经过圆柱任意两条母线的截面是一个矩形面;③圆台的任意两条母线的延长线可能相交,也可能不相交;④夹在圆柱的两个截面间的几何体还是一个旋转体.其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2)给出以下说法:①球的半径是球面上任意一点与球心所连线段的长;②球的直径是球面上任意两点间所连线段的长;③用一个平面截一个球,得到的截面可以是一个正方形;④过圆柱轴的平面截圆柱所得截面形状是矩形.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1)①正确,圆柱的底面是圆面;②正确,如图所示,经过圆柱任意两条母线的截面是一个矩形面;③不正确,圆台的母线延长相交于一点;④不正确,圆柱夹在两个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间的几何体才是旋转体.(2)根据球的定义知,①正确;②不正确,因为球的直径必过球心;③不正确,因为球的任何截面都是圆面;④正确.【答案】(1)①②(2)①④(1)判断简单旋转体结构特征的方法①明确由哪个平面图形旋转而成;②明确旋转轴是哪条直线.(2)简单旋转体的轴截面及其应用①简单旋转体的轴截面中有底面半径、母线、高等体现简单旋转体结构特征的关键量;②在轴截面中解决简单旋转体问题体现了化空间图形为平面图形的转化思想.典型应用2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下面哪一个平面图形旋转而形成的()【解析】该几何体自上而下由圆锥、圆台、圆台、圆柱组合而成,故应选A.【答案】A[变条件、变问法]若将本例选项B中的平面图形旋转一周,试说出它形成的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解:①是直角三角形,旋转后形成圆锥;②是直角梯形,旋转后形成圆台;③是矩形,旋转后形成圆柱,所以旋转后形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通过观察可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圆锥、一个圆台和一个圆柱自上而下拼接而成的.不规则平面图形旋转形成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的分析策略(1)分割:首先要对原平面图形适当分割,一般分割成矩形、梯形、三角形或圆(半圆或四分之一圆)等基本图形.(2)定形:然后结合圆柱、圆锥、圆台、球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典型应用3旋转体中的计算问题如图所示,用一个平行于圆锥SO底面的平面截这个圆锥,截得圆台上、下底面的面积之比为1∶16,截去的圆锥的母线长是3 cm,求圆台O′O的母线长.【解】设圆台的母线长为l cm,由截得的圆台上、下底面面积之比为1∶16,可设截得的圆台的上、下底面的半径分别为r cm,4r cm.过轴SO作截面,如图所示,则△SO′A′∽△SOA,SA′=3 cm.所以SA′SA=O′A′OA,所以33+l=r4r=14.解得l=9,即圆台O′O的母线长为9 cm.解决旋转体中计算问题的方法用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柱、锥、台等几何体,注意抓住截面的性质(与底面全等或相似),同时结合旋转体中的轴截面(经过旋转轴的截面)的几何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中的相似比,列出相关几何变量的方程(组)而解得.[注意]在研究与截面有关的问题时,要注意截面与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变化.由于相对位置的改变,截面的形状也会随之发生变化.8.2立体图形的直观图1.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的步骤(1)建系: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轴和y轴,两轴相交于点O.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x′轴与y′轴,两轴交于点O′,且使∠x′O′y′=45°(或135°),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面.(2)平行不变: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或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平行于x′轴或y′轴的线段.(3)长度规则: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为原来的一半.2.空间几何体直观图的画法(1)与平面图形的直观图画法相比多了一个z轴,直观图中与之对应的是z′轴.(2)直观图中平面x′O′y′表示水平平面,平面y′O′z′和x′O′z′表示竖直平面.(3)已知图形中平行于z轴(或在z轴上)的线段,在其直观图中平行性和长度都不变.(4)成图后,去掉辅助线,将被遮挡的部分改为虚线.■名师点拨(1)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关键是确定多边形顶点的位置,借助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确定顶点后,只需把这些顶点顺次连接即可.(2)用斜二测画法画直观图要掌握水平长不变,垂线长减半,直角画45°(或135°).典型应用1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画水平放置的直角梯形的直观图,如图所示.【解】(1)在已知的直角梯形OBCD中,以底边OB所在直线为x轴,垂直于OB的腰OD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①所示.(2)画相应的x′轴和y′轴,使∠x′O′y′=45°,在x′轴上截取O′B′=OB,在y′轴上截取O′D′=12OD,过点D′作x′轴的平行线l,在l上沿x′轴正方向取点C′使得D′C′=DC.连接B′C′,如图②.(3)所得四边形O′B′C′D′就是直角梯形OBCD的直观图.如图③.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的关键及注意事项(1)在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时,选取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是关键,一般要使平面多边形尽可能多的顶点在坐标轴上或边与坐标轴平行,以便于画图.(2)画图时要注意原图和直观图中线段的长度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典型应用2画简单几何体的直观图已知一个正四棱台的上底面边长为2,下底面边长为6,高为4,用斜二测画法画出此正四棱台的直观图.【解】(1)画轴.如图①,画x轴、y轴、z轴,三轴相交于点O,使∠xOy =45°,∠xOz=90°.(2)画下底面.以O为中点,在x轴上取线段EF,使得EF=6,在y轴上取线段GH,使得GH=3,再过G,H分别作AB綊EF,CD綊EF,且使得AB的中点为G,CD的中点为H,连接AD,BC,这样就得到了正四棱台的下底面ABCD 的直观图.(3)画上底面.在z轴上截取线段OO1=4,过O1作O1x′∥Ox,O1y′∥Oy,使∠x′O1y′=45°,建立坐标系x′O1y′,在x′O1y′中仿照(2)的步骤画出上底面A1B1C1D1的直观图.(4)连接AA1、BB1、CC1、DD1,擦去辅助线,得到的图形就是所求的正四棱台的直观图(如图②).画空间图形的直观图的原则(1)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图形的直观图时,图形中平行于x 轴、y 轴、z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应分别画成平行于x ′轴、y ′轴、z ′轴的线段.(2)平行于x 轴、z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长度保持不变,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变为原来的12.典型应用3直观图的还原与计算如图所示,梯形A 1B 1C 1D 1是一平面图形ABCD 的直观图.若A 1D 1∥O ′y ′,A 1B 1∥C 1D 1,A 1B 1=23C 1D 1=2,A 1D 1=O ′D 1=1.试画出原四边形,并求原图形的面积.【解】 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xOy ,在x 轴上截取OD =O ′D 1=1,OC =O ′C 1=2.在过点D 与y 轴平行的直线上截取DA =2D 1A 1=2.在过点A 与x 轴平行的直线上截取AB =A 1B 1=2.连接BC ,便得到了原图形(如图).由作法可知,原四边形ABCD 是直角梯形,上、下底长度分别为AB =2,CD =3,直角腰长度为AD =2.所以面积为S =2+32×2=5.(1)直观图的还原技巧由直观图还原为平面图的关键是找与x ′轴、y ′轴平行的直线或线段,且平行于x ′轴的线段还原时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的线段还原时放大为直观图中相应线段长的2倍,由此确定图形的各个顶点,顺次连接即可.(2)直观图与原图面积之间的关系若一个平面多边形的面积为S ,其直观图的面积为S ′,则有S ′=24S 或S =22S ′.利用这一公式可由原图形面积求其直观图面积或由直观图面积求原图形面积.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1.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多面体的表面积就是围成多面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就是围成它们的各个面的面积的和.2.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1)V棱柱=Sh;(2)V棱锥=13Sh;V棱台3S′,S分别是棱台的上、下底面面积,h为棱台的高.3.圆柱、圆锥、圆台的表面积和体积1.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1)柱体:柱体的底面面积为S ,高为h ,则V =Sh . (2)锥体:锥体的底面面积为S ,高为h ,则V =13Sh .(3)台体:台体的上、下底面面积分别为S ′、S ,高为h ,则V =13()S ′+SS ′+S h .2.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公式之间的关系 S 圆柱侧=2πrl ――→r ′=r S 圆台侧=π(r ′+r )l ――→r ′=0S 圆锥侧=πrl .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之间的关系V 柱体=Sh ――→S ′=S V 台体=13(S ′+S ′S +S )h ――→S ′=0V 锥体=13Sh . 典型应用1柱、锥、台的表面积(1)若圆锥的正视图是正三角形,则它的侧面积是底面积的( ) A.2倍 B .3 倍 C .2 倍D .5 倍(2)已知正方体的 8 个顶点中,有 4 个为侧面是等边三角形的三棱锥的顶点,则这个三棱锥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之比为( )A .1∶ 2B .1∶3C .2∶ 2D .3∶6(3)已知某圆台的一个底面周长是另一个底面周长的 3 倍,母线长为 3 ,圆台的侧面积为 84π,则该圆台较小底面的半径为( )A .7B .6C .5D .3【解析】 (1)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r ,母线长为 l ,则由题意可知,l =2r ,于是 S 侧=πr ·2r =2πr 2,S 底=πr 2,可知选 C.(2)棱锥 B ′­ACD ′为适合条件的棱锥,四个面为全等的等边三角形,设正方体的棱长为 1,则 B ′C =2,S △B ′AC =32.三棱锥的表面积 S 锥=4×32=23,又正方体的表面积S正=6.因此S锥∶S正=23∶6=1∶ 3.(3)设圆台较小底面的半径为r,则另一底面的半径为3r.由S侧=3π(r+3r)=84π,解得r=7.【答案】(1)C (2)B (3)A空间几何体表面积的求法技巧(1)多面体的表面积是各个面的面积之和.(2)组合体的表面积应注意重合部分的处理.(3)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是曲面,计算侧面积时需要将这个曲面展开为平面图形计算,而表面积是侧面积与底面圆的面积之和.典型应用2柱、锥、台的体积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a,过顶点B,D,A1截下一个三棱锥.(1)求剩余部分的体积;(2)求三棱锥A­A1BD的体积及高.【解】(1)V三棱锥A1­ABD=13S△ABD·A1A=13×12·AB·AD·A1A=16a3.故剩余部分的体积V=V正方体-V三棱锥A1­ABD=a3-16a3=56a3.(2)V三棱锥A­A1BD=V三棱锥A1­ABD=1 6a 3.设三棱锥A­A1BD的高为h,则V三棱锥A­A1BD=13·S△A1BD·h=13×12×32(2a)2h=36a2h,故36a2h=16a3,解得h=3 3a.求几何体体积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直接代入公式求解.(2)等积法:例如四面体的任何一个面都可以作为底面,只需选用底面积和高都易求的形式即可.(3)补体法:将几何体补成易求解的几何体,如棱锥补成棱柱,棱台补成棱锥等.(4)分割法:将几何体分割成易求解的几部分,分别求体积.[提醒]求几何体的体积时,要注意利用好几何体的轴截面(尤其为圆柱、圆锥时),准确求出几何体的高和底面积.典型应用3组合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如图在底面半径为2,母线长为 4 的圆锥中内接一个高为3的圆柱,求圆柱的表面积.【解】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表面积为S.则R=OC=2,AC=4,AO=42-22=2 3.如图所示,易知△AEB∽△AOC,所以AEAO=EBOC,即323=r2,所以r=1,S 底=2πr 2=2π,S 侧=2πr ·h =23π. 所以 S =S 底+S 侧=2π+23π =(2+23)π.1.[变问法]本例中的条件不变,求圆柱的体积与圆锥的体积之比. 解:由例题解析可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 r =1,高 h =3,所以圆柱的体积 V 1=πr 2h =π×12×3=3π.圆锥的体积 V 2=13π×22×23=833π. 所以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比为 3∶8.2.[变问法]本例中的条件不变,求图中圆台的表面积与体积.解:由例题解析可知:圆台的上底面半径 r =1,下底面半径 R =2,高 h =3,母线 l =2,所以圆台的表面积 S =π(r 2+R 2+r ·l +Rl )=π(12+22+1×2+2×2)=11π.圆台的体积 V =13π(r 2+rR +R 2)h =13π(12+2+22)×3=733π.3.[变条件、变问法]本例中的“高为3”改为“高为 h ”,试求圆柱侧面积的最大值.解: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R ,圆柱的底面半径为 r , 则 R =OC =2,AC =4, AO =42-22=2 3.如图所示易知△AEB ∽△AOC , 所以AE AO =EB OC , 即23-h 23=r2, 所以 h =23-3r ,S 圆柱侧=2πrh =2πr (23-3r ) =-23πr 2+43πr ,所以当 r =1,h =3时,圆柱的侧面积最大,其最大值为 23π.求组合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步骤(1)分析结构特征:弄清组合体的组成形式,找准有关简单几何体的关键量.(2)设计计算方法:根据组成形式,设计计算方法,特别要注意“拼接面”面积的处理,利用“切割”“补形”的方法求体积.(3)计算求值:根据设计的计算方法求值.球的体积和表面积1.球的表面积设球的半径为R,则球的表面积S=4πR2.2.球的体积设球的半径为R,则球的体积V=43πR3.■名师点拨对球的体积和表面积的几点认识(1)从公式看,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大小,只与球的半径相关,给定R都有唯一确定的S和V与之对应,故表面积和体积是关于R的函数.(2)由于球的表面不能展开成平面,所以,球的表面积公式的推导与前面所学的多面体与旋转体的表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是不一样的.(3)球的表面积恰好是球的大圆(过球心的平面截球面所得的圆)面积的4倍.典型应用1球的表面积与体积(1)已知球的体积是32π3,则此球的表面积是()A.12πB.16πC.16π3 D.64π3(2)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互相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28π3,则它的表面积是()A.17πB.18πC.20πD.28π【解析】(1)设球的半径为R,则由已知得V=43πR3=32π3,解得R=2.所以球的表面积S=4πR2=16π.(2)由三视图可得此几何体为一个球切割掉18后剩下的几何体,设球的半径为r,故78×43πr3=283π,所以r=2,表面积S=78×4πr2+34πr2=17π,选A.【答案】(1)B(2)A球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求法及注意事项(1)要求球的体积或表面积,必须知道半径R或者通过条件能求出半径R,然后代入体积或表面积公式求解.(2)半径和球心是球的最关键要素,把握住了这两点,计算球的表面积或体积的相关题目也就易如反掌了.典型应用2球的截面问题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高8 cm,将一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内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 cm,如果不计容器厚度,则球的体积为()A.500π3cm3 B.866π3cm3C.1 372π3cm 3D.2 048π3cm 3【解析】 如图,作出球的一个截面,则MC =8-6=2(cm), BM =12AB =12×8=4(cm). 设球的半径为R cm ,则 R 2=OM 2+MB 2 =(R -2)2+42, 所以R =5,所以V 球=43π×53=5003π (cm 3). 【答案】 A球的截面问题的解题技巧(1)有关球的截面问题,常画出过球心的截面圆,将问题转化为平面中圆的问题.(2)解题时要注意借助球半径R ,截面圆半径r ,球心到截面的距离d 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即R 2=d 2+r 2.典型应用3与球有关的切、接问题 角度一 球的外切正方体问题将棱长为 2 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体积最大的球,则该球的体积为( )A.4π3B.2π3C.3π2D.π6【解析】 由题意知,此球是正方体的内切球,根据其几何特征知,此球的直径与正方体的棱长是相等的,故可得球的直径为 2,故半径为 1,其体积是43×π×13=4π3.【答案】 A角度二球的内接长方体问题一个长方体的各个顶点均在同一球的球面上,且一个顶点上的三条棱的长分别为1,2,3,则此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解析】长方体外接球直径长等于长方体体对角线长,即2R=12+22+32=14,所以球的表面积S=4πR2=14π.【答案】14π角度三球的内接正四面体问题若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的各个顶点都在半径为R的球面上,求球的表面积.【解】把正四面体放在正方体中,设正方体棱长为x,则a=2x,由题意2R=3x=3×2a2=62a,所以S球=4πR2=32πa2.角度四球的内接圆锥问题球的一个内接圆锥满足:球心到该圆锥底面的距离是球半径的一半,则该圆锥的体积和此球体积的比值为________.【解析】①当圆锥顶点与底面在球心两侧时,如图所示,设球半径为r,则球心到该圆锥底面的距离是r2,于是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2-⎝⎛⎭⎪⎫r22=3r2,高为3r 2.该圆锥的体积为13×π×⎝⎛⎭⎪⎫3r22×3r2=38πr3,球体积为43πr3,所以该圆锥的体积和此球体积的比值为38πr343πr3=932.②同理,当圆锥顶点与底面在球心同侧时,该圆锥的体积和此球体积的比值为332.【答案】 932或332角度五 球的内接直棱柱问题设三棱柱的侧棱垂直于底面,所有棱的长都为 a ,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A .πa 2 B.73πa 2 C.113πa 2D .5πa 2【解析】 由题意知,该三棱柱为正三棱柱,且侧棱与底面边长相等,均为 a .如图,P 为三棱柱上底面的中心,O 为球心,易知 AP =23×32a =33a ,OP =12a ,所以球的半径 R = OA 满足R 2=⎝ ⎛⎭⎪⎫33a 2+⎝ ⎛⎭⎪⎫12a 2=712a 2,故 S 球=4πR 2=73πa 2.【答案】 B(1)正方体的内切球球与正方体的六个面都相切,称球为正方体的内切球,此时球的半径为 r 1=a2,过在一个平面上的四个切点作截面如图(1).(2)长方体的外接球长方体的八个顶点都在球面上,称球为长方体的外接球,根据球的定义可知,长方体的体对角线是球的直径,若长方体过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为 a ,b ,c ,过球心作长方体的对角线,则球的半径为 r 2=12a 2+b 2+c 2,如图(2).(3)正四面体的外接球正四面体的棱长a与外接球半径R的关系为:2R=6 2a.8.4.1平面1.平面(1)平面的概念几何里所说的“平面”,是从课桌面、黑板面、海面这样的一些物体中抽象出来的.平面是向四周无限延展的.(2)平面的画法我们常用矩形的直观图,即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当水平放置时,常把平行四边形的一边画成横向;当平面竖直放置时,常把平行四边形的一边画成竖向.(3)平面的表示方法我们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平面,如平面α、平面β、平面γ等,并将它写在代表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内;也可以用代表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英文字母作为这个平面的名称.如图中的平面α,也可以表示为平面ABCD、平面AC或者平面BD.■名师点拨(1)平面和点、直线一样,是只描述而不加定义的原始概念,不能进行度量.(2)平面无厚薄、无大小,是无限延展的.2.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及符号表示A是点,l,m是直线,α,β是平面.从集合的角度理解点、线、面之间的关系(1)直线可以看成无数个点组成的集合,故点与直线的关系是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2)平面也可以看成点集,故点与平面的关系也是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3)直线与平面都是点集,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看成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故用“⊂”或“⊄”表示.3.平面的性质在画两个相交平面时,如果其中一个平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挡住,通常把被挡住的部分画成虚线或不画,这样可使画出的图形立体感更强一些.如下图①,图②所示:4.平面性质的三个推论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如图(1).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如图(2).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如图(3).典型应用1图形、文字、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1)用符号语言表示下面的语句,并画出图形.平面ABD与平面BDC交于BD,平面ABC与平面ADC交于AC.(2)将下面用符号语言表示的关系用文字语言予以叙述,并用图形语言予以表示.α∩β=l,A∈l,AB⊂α,AC⊂β.【解】(1)符号语言表示:平面ABD∩平面BDC=BD,平面ABC∩平面ADC=AC.用图形表示如图①所示.(2)文字语言叙述为:点A在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l上,直线AB,AC分别在平面α,β内,图形语言表示如图②所示.。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立体几何知识点一.根本概念和原理: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3: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用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为( 0°,90° ) esp.空间向量法两异面直线间距离: 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 esp.空间向量法2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esp.空间向量法(找平面的法向量)〔规定:a、直线与平面垂直时,所成的角为直角,b、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所成的角为0°角由此得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斜线与该平面内任一条直线所成角中的最小角如果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与这条斜线垂直。

a和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a和平面互相垂直.直线a叫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a的垂面。

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行。

8.〔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为[0°,180°]〔2〕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解决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解决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解决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的技巧与方法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是学习者常常遇到的难点之一。

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和解题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决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的技巧与方法,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个领域的挑战。

一、画图准确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准确的图形是解题的基础。

因此,学习者需要养成细心观察和准确描绘图形的习惯。

画图时,应注意每一个线段、角度和形状的相对关系。

可以使用直尺、圆规等工具帮助画出准确的图形,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二、理解立体几何基本概念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理解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非常重要。

这些基本概念包括平行、垂直、对称、相似、全等等。

学习者应该熟悉并理解这些概念的几何定义和性质,以便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准确地运用它们。

三、运用立体几何定理和定律高中数学中有许多立体几何的定理和定律,学习者需要熟悉并灵活运用。

例如,平行线与截线定理可以用来确定平行线与平面的关系;空间中两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该线段的中点等。

运用这些定理和定律,可以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四、利用立体几何等距原理利用立体几何等距原理是解决数学中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

该原理指出,如果两个几何体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则它们的性质和关系也相同。

在解题过程中,如果能够找到两个或多个形状完全相同的几何体,就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更简单的几何关系,从而更容易解决问题。

五、建立几何模型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学习者可以尝试建立几何模型。

几何模型能够帮助学习者形象地展示和观察问题,从而更容易找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动手实践建立几何模型,能够增加对立体几何性质和关系的直观认识,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六、多思考、多练习解决立体几何问题需要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者应该养成多思考、多练习的习惯,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解题的技巧和速度。

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或者同学,进行思路的交流和互动,有助于拓宽解题思路和提高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大全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1.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能够用斜二测法作图。

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的概念;会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证明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一般用反证法。

3.直线与平面①位置关系:平行、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

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方法及性质,判定定理是证明平行问题的依据。

③直线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有哪些?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它在平面内的射影,范围是⑤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每年高考试题都要考查这个定理.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主要用于证明垂直关系与空间图形的度量.如:证明异面直线垂直,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确定点到直线的垂线.4.平面与平面(1)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2)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证明方法和性质。

(3)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和性质定理。

尤其是已知两平面垂直,一般是依据性质定理,可以证明线面垂直。

(4)两平面间的距离问题→点到面的距离问题→(5)二面角。

二面角的平面交的作法及求法:①定义法,一般要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一般在计算时要解斜三角形;②垂线、斜线、射影法,一般要求平面的垂线好找,一般在计算时要解一个直角三角形。

③射影面积法,一般是二面交的两个面只有一个公共点,两个面的交线不容易找到时用此法。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数学知识点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棱柱: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曲面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曲面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曲面解题技巧高中数学的立体几何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其中曲面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曲面题型。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些技巧的应用。

一、球面的解题技巧球面是立体几何中常见的曲面,解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利用球的性质:球的表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球的直径,球的表面上的点到球心的距离都相等。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性质来求解问题。

例题:已知球心为O,P为球面上的一点,OP的长度为r,球面上的点Q到OP的距离为d。

求证:OP ⊥ QP。

解析:根据题目条件可知,点Q到球心的距离等于r,点P到球心的距离等于r,点Q到点P的距离等于d。

根据球的性质可知,点Q到点P的距离应该等于点P到球心的距离减去点Q到球心的距离,即d = r - r = 0。

由此可得,点Q和点P重合,即OP ⊥ QP。

2. 利用球面上的切线:球面上的切线与球面的切点处于同一平面上。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球面上的切线与球面的切点的关系来求解问题。

例题:已知球心为O,球面上的点A、B、C在同一平面上,且OA ⊥ AB,OB ⊥ BC,OC ⊥ CA。

求证:AB ⊥ BC。

解析:根据题目条件可知,点A、B、C在球面上,并且OA ⊥ AB,OB ⊥BC,OC ⊥ CA。

由于OA ⊥ AB,所以OA是球面上过点A的切线。

同理,OB是球面上过点B的切线,OC是球面上过点C的切线。

根据球面上切线与切点的关系可知,切线OA、OB、OC在同一平面上,且与球面的切点A、B、C重合。

由此可得,AB ⊥ BC。

二、圆柱的解题技巧圆柱是另一个常见的立体几何曲面,解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利用圆柱的性质: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圆柱的侧面是由平行于底面的直线和底面上的圆所组成的。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性质来求解问题。

例题: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高度为h。

高中数学的归纳立体几何中的常见问题解析与解题方法

高中数学的归纳立体几何中的常见问题解析与解题方法

高中数学的归纳立体几何中的常见问题解析与解题方法立体几何作为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学生们遇到的较为复杂和抽象的数学知识之一。

在这个领域中,归纳推理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针对高中数学中归纳立体几何的常见问题,分析其解题方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

一、平面几何的归纳思维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平面几何的归纳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观察、总结和归纳,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规律,从而解决问题或推导出结论。

下面,我们以立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问题为例,介绍归纳思维的应用。

1. 立方体的体积问题立方体是最基础的立体之一,其体积的计算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立方体的结构,发现其体积与边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进而通过归纳思维,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立方体的体积等于边长的立方。

2. 圆柱的表面积问题圆柱是另一个常见的立体,其表面积的计算同样是立体几何中的重点内容。

通过观察不同半径和高度的圆柱,我们可以发现其表面积与半径和高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两个底面积和侧面积之和。

二、解体思路与技巧除了归纳思维,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技巧也是高中数学归纳立体几何的关键。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解题思路和技巧,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常见问题。

1. 利用平行关系平行关系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常用的思路之一。

通过观察立体的各个部分,我们可以找到平行的线段、平面或面对面的关系。

利用平行关系,可以得出许多有用的结论,进而解决问题。

举例来说,当我们需要计算一个立体的体积时,可以通过将其分成若干个平行的截面,然后计算每个截面的面积,并将其相加,从而求得整个立体的体积。

2. 利用相似关系相似关系也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常用技巧之一。

当两个立体之间存在相似的关系时,我们可以利用相似关系来求解未知量。

举例来说,当我们需要求解一个复杂立体的某一部分的长度或面积时,可以先找到一个与之相似且已知部分的长度或面积,然后利用相似比例来求解未知量。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txt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和性质1. 空间几何: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性质的数学学科。

2. 立体几何:研究立体图形的形状、位置、相交关系等性质的数学分支。

3. 点、线、面、体:空间中的基本几何概念,是进行立体几何研究的基础。

4. 欧氏空间:具有三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的空间。

二、立体图形的表示与计算1. 投影:将三维立体图形在一个平面上的影像。

2. 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用点表示,相交称为交点。

3. 图形的距离: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4.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各个面积之和。

5. 立体图形的体积:图形所占的三维空间的容量。

三、立体图形的分类与特征1. 三角形棱锥:底面为三角形,侧面由底面顶点和底面边上的点连接而成。

2. 三视图:包括前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用于直观地表示立体图形。

3. 正多面体:所有面都是相等的正多边形,且每个顶点都相等。

4. 四面体:底面为三角形,侧面为三角形的四面体。

5. 六面体:所有面都是正方形的六面体。

6. 球:每个点到球心的距离相等,表面没有边和面。

四、立体图形的性质与定理1. 垂直平分线定理:平面与直线垂直,则这个平面与直线间的距离相等,且垂直平分线是最短距离线。

2. 二面角:由两个平面相交而形成的角。

3. 球冠的表面积:底面圆周长乘以冠高并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4. 立体的拆分:以某种方式将立体图形分割成简单的部分进行计算。

五、计算题与解题方法1.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根据图形类型使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2. 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根据图形类型使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3. 利用平行截面计算体积:通过分割立体图形,计算截面积再进行求和得到体积。

4. 使用三视图解题:通过三视图的信息进行立体图形的重建和计算。

以上是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知识点归纳总结,请结合具体的题目和例题进行练习与解答,进一步加深对立体几何的理解。

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立体几何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三维空间结构和性质,其重点是探讨物体的表面积、体积、形状、投影、相交等问题。

作为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立体几何的知识点包含几何体、空间向量、空间位置关系和空间几何解析四大方面。

一、几何体1.球与球的关系:两球相离、相切、相交。

2.立体角:定义、立体角对立面的定义及对应角相等、立体角的典型问题及其解法。

3.圆锥面积与圆锥体积:圆锥旋转成体的概念与性质,及圆锥面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4.棱锥与棱柱:棱锥的特征和体积公式、棱柱的特征和体积公式、棱柱剖面的面积公式。

5.四面体、六面体:四面体特征和体积公式、六面体特征和体积公式。

二、空间向量1.向量的概念和性质:向量的定义、运算律、数量积、向量积。

2.向量的表示方法:坐标表示、参数表示和模、方向角、方向余弦。

3.线性运算:向量表示为线性组合形式,解决向量的线性方程组。

三、空间位置关系1.点与直线、点与平面、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2.平行、垂直的判定及相关问题:平行、垂直判定公式,两直线距离及交点的坐标求解。

3.点到直线、点到平面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和推导、点到面的距离公式和推导。

4.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重心、垂心、辅助线问题,海伦公式与三角形面积公式。

5.四边形的性质:四边形同种类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条件、美索不达米亚定理。

四、空间几何解析1.空间坐标系的建立:矩形坐标系、极坐标系、柱面坐标系与球长坐标系。

2.空间中的方位角、高度角等概念:距离角度、方位角、高度角的定义及计算。

3.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平面坐标系中求直线距离、空间坐标系中求空间线段的距离。

4.空间直线和平面的方程及相关问题:直线和平面方程求解,直线和平面的交线、交点问题。

高中数学的归纳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总结

高中数学的归纳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总结

高中数学的归纳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总结高中数学中的几何学科主要包括向量、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

其中,归纳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是数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在高中阶段有所涉及,也在大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中的归纳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进行总结,包括概念、基本原理和解题方法。

一、归纳立体几何归纳立体几何是研究空间图形的性质和关系的数学学科。

它主要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基本面体等。

在高中数学中,归纳立体几何的学习重点主要是多面体的性质和分类。

1. 多面体的性质多面体是指由有限个平面多边形所围成的空间图形,它有一些共同的性质。

例如,多面体的两个面要么相交于一条线段,要么平行,两个面不能仅有一个公共点。

多面体根据其面的形状可以分为三种:凸多面体、凹多面体和非凸多面体。

在学习多面体的性质时,我们要熟悉不同种类多面体的特点,并能够进行辨认和分类。

2. 多面体的分类多面体根据其面的性质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类。

例如,根据多面体的面的形状和数量,我们可以将多面体分为四类:四面体、柱体、棱柱和棱锥。

四面体是一个由四个面三角形组成的多面体,柱体是一个由两个平行的多边形和它们之间的若干个长方形组成的多面体,棱柱是一个由两个平行多边形和它们之间的若干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多面体,棱锥是一个由一个多边形和以其为公共边的若干个三角形组成的多面体。

在学习多面体的分类时,我们要掌握不同种类多面体的命名规则和判断依据。

二、解析几何解析几何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它通过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关系。

在高中数学中,解析几何的学习重点主要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和圆的方程以及相关的问题求解。

1.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解析几何的基础,它由两条相互垂直的数轴组成,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

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以用来描述点、直线和图形在平面上的位置和性质。

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我们要掌握坐标轴的方向及其表示法,了解坐标轴与直线、曲线的关系,熟悉点在平面上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怎样学好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精选全文完整版

怎样学好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怎样学好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怎样学好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呢?同学们清楚吗,不清楚的话,快来小编这里瞧瞧。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怎样学好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怎样学好高中数学立体几何1、把必修二的公理和各种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或垂直的定理反复研究,尝试三种语言及符号、图形、叙述来表达。

2、平常积累几种求二面角的模型很重要。

简单的如、垂面、三垂线定理、面积投影,复杂一点的如空间余弦定理。

3、注意图形的学习和运用,对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基本图形要了如指掌,一些基本图形,如正方体与四面体等,其特有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拓展阅读:如何学好高中化学一、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好的笔记是教科书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

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零碎、分散,所以,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外,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记下老师讲的重点、难点知识,以及思路和疑难点,便于今后复习。

二、及时复习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自己的大脑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并进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所以,课后要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这样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避免出现越学越乱的现象。

比如学习了SO2的漂白性就跟氯水的漂白性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三、学会巧记由于要记的化学知识点比较多,如果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牢的,所以应学会巧记。

化学上常用的记忆方法有:比较法(常用于容易混淆、相互干扰的知识。

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四个相似的概念,可以通过比较,使理解加深,记忆牢固。

)、归纳法、歌诀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和实验记忆法。

四、勤练练习是理解消化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

但练习要有针对性,不能搞题海战术,应以掌握基本方法和解题规律为目标。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一题多解和归纳总结,这样才能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

如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技巧法有:守恒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平均值法、估算法、差量法等。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在高中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学生们普遍认为较为困难的部分。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立体几何题目。

一、空间几何体的性质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首先要熟悉各种空间几何体的性质。

例如,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上的对角线相交于立方体的中心点。

了解这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从而更快地找到解题思路。

例如,考虑以下题目:已知正方体ABCD-EFGH,点M,N分别为AE和BF的中点,连接MN并延长交于点P,求证:AP⊥MN。

解题思路:首先,我们要了解正方体的性质。

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对角线相交于中心点。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画出正方体,并连接MN。

然后,我们观察到点P是MN的延长线上的一个点,可以猜测点P可能与正方体的某个顶点相关。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点A与MN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

由于正方体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AP⊥MN。

二、平行关系的运用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平行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解题技巧。

通过观察题目中给出的平行线段或平行面,我们可以利用平行关系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例如,考虑以下题目:已知四棱锥ABCD-A1B1C1D1,AB∥A1B1,CD∥C1D1,E为AB的中点,F为CD的中点,连接EF并延长交于点P,求证:AP⊥EF。

解题思路:首先,我们要注意到题目中给出了平行关系。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画出四棱锥,并连接EF。

然后,我们观察到点P是EF的延长线上的一个点,可以猜测点P可能与四棱锥的某个顶点相关。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点A 与EF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

由于平行关系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AP⊥EF。

三、相似关系的运用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相似关系也是一个常用的解题技巧。

通过观察题目中给出的相似三角形或相似几何体,我们可以利用相似关系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例如,考虑以下题目:已知正方体ABCD-EFGH,点M,N分别为AE和BF的中点,连接MN并延长交于点P,求证:BP:PM=2:1。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大全)一、【空间几何体结构】1.空间结合体:如果我们只考虑物体占用空间部分的形状和大小,而不考虑其它因素,那么由这些物体抽象出来的空间图形,就叫做空间几何体。

2.棱柱的结构特征: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由这些面围成的图形叫做棱柱。

棱柱(1):棱柱中,两个相互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简称底。

底面是几边形就叫做几棱柱。

(2):棱柱中除底面的各个面。

(3):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

(4):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棱柱的表示:用表示底面的各顶点的字母表示。

如:六棱柱表示为ABCDEF-A’B’C’D’E’F’3.棱锥的结构特征: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并且这些三角形有一个公共定点,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锥。

棱锥4.圆柱的结构特征: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柱。

圆柱(1):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

(2):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3):平行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4):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

圆柱用表示它的轴的字母表示,如:圆柱O’O(注:棱柱与圆柱统称为柱体)5.圆锥的结构特征: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 两余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

圆锥(1):作为旋转轴的直角边叫做圆锥的轴。

(2):另外一条直角边旋转形成的圆面叫做圆锥的底面。

(3):直角三角形斜边旋转形成的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4):作为旋转轴的直角边与斜边的交点。

(5):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叫做圆锥的母线。

圆锥可以用它的轴来表示。

如:圆锥SO(注:棱锥与圆锥统称为锥体)二、【棱台和圆台的结构特征】1.棱台的结构特征: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是棱台。

棱台(1):原棱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棱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及常见题型详解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及常见题型详解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及常见题型详解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空间中的图形和体积。

在高中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考试中难度较大的部分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并详细解析几种常见的立体几何题型,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一考点。

一、平行六面体的体积计算平行六面体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立体几何题型之一。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确定底面积和高,进而计算体积。

例如,有一平行六面体的底面积为A,高为h,求其体积。

解题技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平行六面体的定义,即六个面都是平行的。

其次,根据平行六面体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一个长方体,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六面体。

因此,平行六面体的体积可以通过底面积乘以高来计算,即V = Ah。

举例说明:假设有一个平行六面体,其底面积为5平方厘米,高为10厘米。

那么,它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5乘以10得到,即V = 5 × 10 = 50立方厘米。

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正方体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立体几何题型之一。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确定正方体的边长,进而计算表面积。

例如,有一个正方体的边长为a,求其表面积。

解题技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正方体的定义,即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其次,根据正方体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一个立方体,因为立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

因此,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通过边长的平方乘以6来计算,即S = 6a²。

举例说明:假设有一个正方体,其边长为3厘米。

那么,它的表面积可以通过计算6乘以3的平方得到,即S = 6 × 3² = 54平方厘米。

三、棱柱的体积计算棱柱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立体几何题型之一。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确定底面积和高,进而计算体积。

例如,有一个棱柱的底面积为A,高为h,求其体积。

解题技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棱柱的定义,即底面是一个多边形,顶面与底面的对应点通过直线相连。

其次,根据棱柱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一个长方体,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棱柱。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4篇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4篇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4篇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4篇社会心理学是一种以社会群体和人际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涉及社会认知、群体动态和人际关系等基本领域。

统计学是一种以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为基础,为决策和研究提供有力支持的学科。

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11、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AB+BC=AC。

a+b=(x+x ,y+y )。

a+0=0+a=a。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

2、向量的减法如果a、b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a=-b,b=-a,a+b=0. 0的反向量为0 AB-AC=CB. 即“共同起点,指向被减”a=(x,y) b=(x ,y ) 则 a-b=(x-x ,y-y ).3、数乘向量实数λ和向量a的乘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且∣λa∣=∣λ∣·∣a∣。

当λ 0时,λa与a同方向;当λ 0时,λa与a反方向;当λ=0时,λa=0,方向任意。

当a=0时,对于任意实数λ,都有λa=0。

注:按定义知,如果λa=0,那么λ=0或a=0。

实数λ叫做向量a的系数,乘数向量λa的几何意义就是将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伸长或压缩。

当∣λ∣ 1时,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在原方向(λ 0)或反方向(λ 0)上伸长为原来的∣λ∣倍;当∣λ∣ 1时,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在原方向(λ 0)或反方向(λ 0)上缩短为原来的∣λ∣倍。

数与向量的乘法满足下面的运算律结合律:(λa)·b=λ(a·b)=(a·λb)。

向量对于数的分配律(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数对于向量的分配律(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数乘向量的消去律:① 如果实数λ≠0且λa=λb,那么a=b。

② 如果a≠0且λa=μa,那么λ=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几何知识点 & 例题讲解高考时如果图形比较规则且坐标也比较好计算时就用坐标法(向量法)解决,但平时传统方法和向量法都要熟练。

并且要多用传统方法,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上去。

一、知识点<一>常用结论1.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3)转化为线面平行;(4)转化为线面垂直;(5)转化为面面平行. 2.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行;(3)转化为面面平行.3.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面平行;(3)转化为线面垂直.4.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相交垂直;(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 5.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6.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 7.夹角公式 :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则cos 〈a ,b 〉.8.异面直线所成角:cos |cos ,|a b θ==21||||||a b a b x ⋅=⋅+(其中θ(090θ<≤)为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a b 分别表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 9.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sin||||AB marc AB m β⋅=(m 为平面α的法向量).10、空间四点A 、B 、C 、P 共面z y x ++=⇔,且 x + y + z = 1 11.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cos||||m n arc m n θ⋅=或cos ||||m narc m n π⋅-(m ,n 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12.三余弦定理:设AC 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 ⊥AC ,垂足为C ,又设AO 与AB 所成的角为1θ,AB 与AC 所成的角为2θ,AO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12cos cos cos θθθ=. 13.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A B d =||AB AB AB=⋅=14.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CD n d n ⋅=(12,l l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n ,C D 、分别是12,l l 上任一点,d 为12,l l 间的距离).15.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AB n d n ⋅=(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经过面α的一条斜线,A α∈). 16.三个向量和的平方公式:2222()222a b c a b c a b b c c a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a b a b b c b c c a c a =+++⋅+⋅+⋅17. 长度为l 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123l l l 、、,夹角分别为123θθθ、、,则有2222123l l l l =++222123cos cos cos 1θθθ⇔++=222123sin sin sin 2θθθ⇔++=.(立体几何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18. 面积射影定理 'cos S S θ=.(平面多边形及其射影的面积分别是S 、'S ,它们所在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θ).19. 球的组合体(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 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 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 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3) 球与正四面体的组合体: 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 20. 求点到面的距离的常规方法是什么?(直接法、体积法)21. 求多面体体积的常规方法是什么?(割补法、等积变换法) 〈二〉提示:1.在用反三角函数表示直线的倾斜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等时,你是否注意到它们各自的取值范围及义? ①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依次.② 直线的倾斜角、到的角、与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③ 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函数的取值范围分别是.〈三〉解题思路:1、平行垂直的证明主要利用线面关系的转化:线∥线线∥面面∥面判定线⊥线线⊥面面⊥面性质线∥线线⊥面面∥面←→−←→−−→−−←→−←→−←−−−←→−←→−线面平行的判定:a b b a a ∥,面,∥面⊂⊄⇒αααabα线面平行的性质:αααβαβ∥面,面,∥⊂=⇒ b a b 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P A A O P O ⊥面,为在内射影,面,则αααa ⊂ a OA a PO a PO a AO⊥⊥;⊥⊥⇒⇒αaPO线面垂直:ab ac b c b c O a ⊥,⊥,,,⊥⊂=⇒αα aO α b c面面垂直:a a ⊥面,面⊥αββα⊂⇒ 面⊥面,,,⊥⊥αβαβαβ=⊂⇒l l aaa α alβa b a b ⊥面,⊥面∥αα⇒面⊥,面⊥∥αβαβa a ⇒ a bα2、三类角的定义及求法(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θ≤90°(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0°≤θ≤90°θαα=时,∥或0b ob ⊂()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30180αβθθ--<≤l o o(三垂线定理法:A ∈α作或证AB ⊥β于B ,作BO ⊥棱于O ,连AO ,则AO ⊥棱l ,∴∠AOB 为所求。

)三类角的求法:①找出或作出有关的角。

②证明其符合定义,并指出所求作的角。

③计算大小(解直角三角形,或用余弦定理)。

二、题型与方法【考点透视】不论是求空间距离还是空间角,都要按照“一作,二证,三算”的步骤来完成。

求解空间距离和角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传统的几何方法,二是利用空间向量。

【例题解析】考点1 点到平面的距离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求点到平面的垂线段的长度,其关键在于确定点在平面内的垂足,当然别忘了转化法与等体积法的应用.例1如图,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所有棱长都为2,D 为1CC 中点. (Ⅰ)求证:1AB ⊥平面1A BD ; (Ⅱ)求二面角1A A D B --的大小; (Ⅲ)求点C 到平面1A BD 的距离.考查目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二面角的 ABCD1A1C1B大小,点到平面的距离等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 能力和运算能力.解答过程:解法一:(Ⅰ)取BC 中点O ,连结AO .ABC △为正三角形,AO BC ∴⊥.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平面ABC ⊥平面11BCC B ,AO ∴⊥平面11BCC B .连结1B O ,在正方形11BB C C 中,O D ,分别为1BC CC ,的中点, 1B O BD ∴⊥, 1AB BD ∴⊥.在正方形11ABB A 中,11AB A B ⊥, 1AB ∴⊥平面1A BD .(Ⅱ)设1AB 与1A B 交于点G ,在平面1A BD 中,作1GF A D ⊥于F ,连结AF ,由(Ⅰ)得1AB ⊥平面1A BD .1AF A D ∴⊥, AFG ∴∠为二面角1A A D B --的平面角.在1AA D △中,由等面积法可求得AF =又112AG AB =sin AG AFG AF ∴=∠.所以二面角1A A D B --的大小为(Ⅲ)1ABD △中,111A BD BD A D A B S ==∴△1BCD S =△.在正三棱柱中,1A 到平面11BCC B 设点C 到平面1A BD 的距离为d . 由11A BCD C A BD V V --=,得111333BCDA BD S S d=△△,1A BD d ∴=△∴点C 到平面1A BD 2.解法二:(Ⅰ)取BC 中点O ,连结AO .ABC △为正三角形,AO BC ∴⊥.在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平面ABC ⊥平面11BCC B ,AD ∴⊥平面11BCC B .取11B C 中点1O ,以O 为原点,OB ,1OO ,OA 的方向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00)B ,,,ABCD1A1C1BOF z(110)D -,,,1(023)A ,,,(003)A ,,,1(120)B ,,, 1(123)AB ∴=-,,,(210)BD =-,,,1(123)BA =-,,. 12200AB BD =-++=,111430AB BA =-+-=, 1AB BD ∴⊥,11AB BA ⊥.1AB ∴⊥平面1A BD .(Ⅱ)设平面1A AD 的法向量为()x y z =,,n . (113)AD =--,,,1(020)AA =,,.AD ⊥n ,1AA ⊥n ,100AD AA ⎧=⎪∴⎨=⎪⎩,,n n 3020x y z y ⎧-+-=⎪∴⎨=⎪⎩,,03y x z =⎧⎪∴⎨=-⎪⎩,. 令1z =得(301)=-,,n 为平面1A AD 的一个法向量. 由(Ⅰ)知1AB ⊥平面1A BD , 1AB ∴为平面1A BD 的法向量.cos <n ,111336222AB AB AB -->===-n n . ∴二面角1A A D B --的大小为6arccos .(Ⅲ)由(Ⅱ),1AB 为平面1A BD 法向量, 1(200)(123)BC AB =-=-,,,,,.∴点C 到平面1A BD 的距离112222BC AB d AB -===.小结:本例中(Ⅲ)采用了两种方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解法二采用了平面向量的计算方法,把不易直接求的B 点到平面1AMB 的距离转化为容易求的点K 到平面1AMB 的距离的计算方法,这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方法;解法一采用了等体积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复杂的几何作图,显得更简单些,因此可优先考虑使用这一种方法. 考点2 异面直线的距离此类题目主要考查异面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及其求法,考纲只要求掌握已给出公垂线段的异面直线的距离.例2已知三棱锥ABC S -,底面是边长为24的正三角形,棱SC 的长为2,且垂直于底面.D E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求CD 与SE 间的距离.思路启迪:由于异面直线CD 与SE 的公垂线不易寻找,所以设法将所求异面直线的距离,转化成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再进一步转化成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答过程:如图所示,取BD 的中点F ,连结EF ,SF ,CF ,EF ∴为BCD ∆的中位线,EF ∴∥CD CD ∴,∥面SEF ,CD ∴到平面SEF 的距离即为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又 线面之间的距离可转化为线CD 上一点C 到平面SEF 的距离,设其为h ,由题意知,24=BC ,D 、E 、F 分别是 AB 、BC 、BD 的中点,2,2,621,62=====∴SC DF CD EF CD 33222621312131=⋅⋅⋅⋅=⋅⋅⋅⋅=∴-SC DF EF V CEF S 在Rt SCE ∆中,3222=+=CE SC SE在Rt SCF ∆中,30224422=++=+=CF SC SF又3,6=∴=∆SEF S EF由于h S V V SEF CEF S SEF C ⋅⋅==∆--31,即332331=⋅⋅h ,解得332=h 故CD 与SE 间的距离为332. 小结:通过本例我们可以看到求空间距离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 考点3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此类题目再加上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主要考查点面、线面、面面距离间的转化. 例3. 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AC 中,G 是1AA 的中点,求BD 到平面11D GB 的距离. 思路启迪:把线面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再用点到平面距离的方法求解. 解答过程:解析一 BD ∥平面11D GB ,BD ∴上任意一点到平面11D GB 的距离皆为所求,以下求点O 平面11D GB 的距离,1111C A D B ⊥ ,A A D B 111⊥,⊥∴11D B 平面11ACC A ,BACDOGH 1A 1C 1D1B 1O又⊂11D B 平面11D GB∴平面1111D GB ACC A ⊥,两个平面的交线是G O 1,作G O OH 1⊥于H ,则有⊥OH 平面11D GB ,即OH 是O 点到平面11D GB 的距离. 在OG O 1∆中,222212111=⋅⋅=⋅⋅=∆AO O O S OG O . 又362,23212111=∴=⋅⋅=⋅⋅=∆OH OH G O OH S OG O . 即BD 到平面11D GB 的距离等于362. 解析二 BD ∥平面11D GB ,BD ∴上任意一点到平面11D GB 的距离皆为所求,以下求点B 平面11D GB 的距离.设点B 到平面11D GB 的距离为h ,将它视为三棱锥11D GB B -的高,则,由于632221,111111=⨯⨯==∆--D GB GBB D D GB B S V V34222213111=⨯⨯⨯⨯=-GBB D V ,,36264==∴h 即BD 到平面11D GB 的距离等于362. 小结:当直线与平面平行时,直线上的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都相等,都是线面距离.所以求线面距离关键是选准恰当的点,转化为点面距离.本例解析一是根据选出的点直接作出距离;解析二是等体积法求出点面距离. 考点4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此类题目一般是按定义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然后通过解三角形来求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例4、如图,在Rt AOB △中,π6OAB ∠=,斜边4AB =.Rt AOC △可以通过Rt AOB △以直线AO 为轴旋转得到,且二面角B AO C --的直二面角.D 是AB 的中点. (I )求证:平面COD ⊥平面AOB ;(II )求异面直线AO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思路启迪:(II )的关键是通过平移把异面直线转化到一个三角形内. 解答过程:解法1:(I )由题意,CO AO ⊥,BO AO ⊥,BOC ∴∠是二面角B AO C --是直二面角, CO BO ∴⊥,又AO BO O =,BCO ∴⊥平面AOB ,又CO ⊂平面COD .∴平面COD ⊥平面AOB .(II )作DE OB ⊥,垂足为E ,连结CE (如图),则,DE AO ∥ CDE ∴∠是异面直线AO 与CD 所成的角.在Rt COE △中,2CO BO ==,112OE BO ==,CE ∴又12DE AO ==∴在Rt CDE △中,tan CE CDE DE=∴异面直线AO 与CD所成角的大小为解法2:(I )同解法1.(II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如图,则(000)O ,,,(00A ,,(200)C ,,,D ,(00OA ∴=,,(CD =-, cos OA CD OA CD OA CD∴<>=,6322==∴异面直线AO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为小结: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常常先作出所成角的平面图形,作法有:①平移法:在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上选择“特殊点”,作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如解析一,或利用中位线,如解析二;②补形法:把空间图形补成熟悉的几何体,其目的在于容易发现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关系,如解析三.一般来说,平移法是最常用的,应作为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首选方法.同时要特别注意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 ⎝⎛2,0π.考点5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此类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作法、证明以及计算.线面角在空间角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高考的常考内容.例5. 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侧面SBC ⊥底面ABCD .已知45ABC =∠,2AB =,BC =SA SB ==(Ⅰ)证明SA BC ⊥;(Ⅱ)求直线SD 与平面SAB 所成角的大小.考查目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二面角的大小,点到平面的距离等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DBCS解答过程:解法一:(Ⅰ)作SO BC ⊥,垂足为O ,连结AO ,由侧面SBC ⊥底面ABCD , 得SO ⊥底面ABCD .因为SA SB =,所以AO BO =,又45ABC =∠,故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 BO ⊥, 由三垂线定理,得SA BC ⊥.(Ⅱ)由(Ⅰ)知SA BC ⊥,依题设AD BC ∥, 故SA AD ⊥,由AD BC ==SA =AO =,得1SO =,SD = SAB △的面积211122S ABSA ⎛=- ⎝连结DB ,得DAB △的面积21sin13522S AB AD == 设D 到平面SAB 的距离为h ,由于D SAB S ABD V V --=,得121133h S SO S =,解得h = 设SD 与平面SAB 所成角为α,则sin 11h SD α===.所以,直线SD 与平面SBC 所成的我为解法二:(Ⅰ)作SO BC ⊥,垂足为O ,连结AO ,由侧面SBC ⊥底面ABCD ,得SO ⊥平面ABCD . 因为SA SB =,所以AO BO =.又45ABC =∠,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 OB ⊥.如图,以O 为坐标原点,OA 为x 轴正向,建立直角坐标系O -0)A ,,(0B ,(0C ,(001)S ,,,(2SA =,(0CB =,0SA CB =,所以SA BC ⊥.(Ⅱ)取AB 中点E ,0E ⎫⎪⎪⎝⎭, 连结SE ,取SE 中点G ,连结OG ,12G ⎫⎪⎪⎝⎭,. 12OG ⎫=⎪⎪⎝⎭,,1SE ⎫=⎪⎪⎝⎭,(AB =.yODBCAS0SE OG =,0AB OG =,OG 与平面SAB 内两条相交直线SE ,AB 垂直.所以OG ⊥平面SAB ,OG 与DS 的夹角记为α,SD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记为β,则α与β互余.D,()DS =.22cos 11OG DS OG DSα==sin β=,所以,直线SD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为小结: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时,应注意的问题是(1)先判断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2)当直线和平面斜交时,常用以下步骤:①构造——作出斜线与射影所成的角,②证明——论证作出的角为所求的角,③计算——常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角,④结论——点明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值. 考点6 二面角此类题主要是如何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并将二面角的平面角转化为线线角放到一个合适的三角形中进行求解.二面角是高考的热点,应重视.例6.如图,已知直二面角PQ αβ--,A PQ ∈,B α∈,C β∈,CA CB =,45BAP ∠=,直线CA 和平面α所成的角为30.(I )证明BC PQ ⊥;(II )求二面角B AC P --的大小.命题目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二面角等基本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过程指引:(I )在平面β内过点C 作CO PQ ⊥于点O ,连结OB . 因为αβ⊥,PQ αβ=,所以CO α⊥,又因为CA CB =,所以OA OB =.而45BAO ∠=,所以45ABO ∠=,90AOB ∠=, 从而BO PQ ⊥,又CO PQ ⊥,所以PQ ⊥平面OBC .因为BC ⊂平面OBC ,故PQ BC ⊥. (II )解法一:由(I )知,BO PQ ⊥,又αβ⊥,PQ αβ=,BO α⊂,所以BO β⊥.ABCQ αβ PAB CQαβ POH过点O 作OH AC ⊥于点H ,连结BH ,由三垂线定理知,BH AC ⊥. 故BHO ∠是二面角B AC P --的平面角.由(I )知,CO α⊥,所以CAO ∠是CA 和平面α所成的角,则30CAO ∠=, 不妨设2AC =,则AO =3sin 30OH AO ==. 在Rt OAB △中,45ABO BAO ∠=∠=,所以BO AO == 于是在Rt BOH △中,tan 2BOBHO OH∠===. 故二面角B AC P --的大小为arctan 2.解法二:由(I )知,OC OA ⊥,OC OB ⊥,OA OB ⊥,故可以O 为原点,分别以直线OB OA OC ,,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因为CO a ⊥,所以CAO ∠是CA 和平面α所成的角,则30CAO ∠=不妨设2AC =,则AO =1CO =.在Rt OAB △中,45ABO BAO ∠=∠=, 所以BO AO ==. 则相关各点的坐标分别是(000)O ,,,0)B ,,(0A ,(001)C ,,. 所以(3AB =,,(0AC =.设1n {}x y z =,,是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由1100n AB n AC ⎧=⎪⎨=⎪⎩,得00z =+=⎪⎩,取1x =,得1(11n =,,.易知2(100)n =,,是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设二面角B AC P --的平面角为θ,由图可知,12n n θ=<>,. 所以1212cos 5||||5n n n n θ===.故二面角B AC P --的大小为arccos5. 小结:本题是一个无棱二面角的求解问题.解法一是确定二面角的棱,进而找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无棱二面角棱Q的确定有以下三种途径:①由二面角两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确定棱,②由二面角两个平面内的两条平行直线找出棱,③补形构造几何体发现棱;解法二则是利用平面向量计算的方法,这也是解决无棱二面角的一种常用方法,即当二面角的平面角不易作出时,可由平面向量计算的方法求出二面角的大小. 考点7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和角众所周知,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和角的套路与格式固定.当掌握了用向量的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这套强有力的工具时,不仅会降低题目的难度,而且使得作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例7.如图,已知是棱长为的正方体,点在上,点在上,且. (1)求证:四点共面; (2)若点在上,,点在上,,垂足为,求证:平面; (3)用表示截面和侧面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求.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平面的基本性质、线线平行、线面垂直、二面角等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过程指引:解法一:(1)如图,在上取点,使,连结,,则,.因为,,所以四边形,都为平行四边形. 从而,.又因为,所以,故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由此推知,从而. 因此,四点共面.(2)如图,,又,所以,. 因为,所以为平行四边形,从而. 又平面,所以平面. (3)如图,连结.因为,,所以平面,得. 于是是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即.因为,所以,1111ABCD A B C D -3E 1AA F 1CC 11AE FC ==1E B F D ,,,G BC 23BG =M 1BB GM BF ⊥H EM ⊥11BCC B θ1EBFD 11BCC B tan θ1DD N 1DN =EN CN 1AE DN ==12CF ND ==AE DN ∥1ND CF ∥ADNE 1CFD N EN AD ∥1FD CN ∥AD BC ∥EN BC ∥BCNE CN BE ∥1FD BE ∥1E B F D ,,,GM BF ⊥BM BC ⊥BGM CFB =∠∠tan tan BM BG BGM BG CFB ==∠∠23132BC BGCF ==⨯=AE BM ∥ABME AB EM ∥AB ⊥11BCC B EM ⊥11BCC B EH MH BF ⊥EM BF ⊥BF ⊥EMH EH BF ⊥EHM ∠EHM θ=∠MBH CFB =∠∠sin sin MH BM MBH BM CFB ==∠∠21BMBC CF ===+tan EM MH θ=C B A H MDEF 1B 1A 1D 1C N解法二:(1)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 所以,故,,共面. 又它们有公共点,所以四点共面.(2)如图,设,则, 而,由题设得,得.因为,,有,又,,所以,,从而,.故平面.(3)设向量截面,于是,.而,,得,,解得,,所以.又平面,所以和的夹角等于或(为锐角). 于是. 故小结: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大小关键是确定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坐标,再用公式求夹角;点面距离一般转化为在面BDF 的法向量上的投影的绝对值.考点8 简单多面体的有关概念及应用,主要考查多面体的概念、性质,主要以填空、选择题为主,通常结合多面体的定义、性质进行判断.例8 . 如图(1),将边长为1的正六边形铁皮的六个角各切去一个全等的四边形,再沿虚线折起,做成一个无盖的正六棱柱容器,当这个正六棱柱容器的底面边长为时容积最大.[思路启迪]设四边形一边AD ,然后写出六棱柱体积,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出体积取最值时AD 长度即可. 解答过程:如图(2)设AD =a ,易知∠ABC =60°,且∠ABD =30°⇒AB =3a .(301)BE =,,(032)BF =,,1(333)BD =,,1BD BE BF =+1BD BE BF B 1E B F D ,,,(00)M z ,,203GM z ⎛⎫=- ⎪⎝⎭,,(032)BF =,,23203GM BF z =-+=1z =(001)M ,,(301)E ,,(300)ME =,,1(003)BB =,,(030)BC =,,10ME BB =0ME BC =1ME BB ⊥ME BC ⊥ME ⊥11BCC B (3)BP x y =,,⊥1EBFD BP BE ⊥BP BF ⊥(301)BE =,,(032)BF =,,330BP BE x =+=360BP BF y =+=1x =-2y =-(123)BP =--,,(300)BA =,,⊥11BCC B BP BA θπθ-θcos 14BP BA BP BAθ==tan θ=NBD =2a ⇒正六棱柱体积为V .V =a a 360sin 212162⋅︒⋅⋅⋅)-(=a a ⋅22129)-(=a a a 4)21)(21(89--≤33289)(⋅ . 当且仅当 1-2a =4a ⇒ a =61时,体积最大,此时底面边长为1-2a =1-2×61=32.∴ 答案为61.考点9.简单多面体的侧面积及体积和球的计算棱柱侧面积转化成求矩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棱柱侧面积转化成求三角形的面积. 直棱柱体积V 等于底面积与高的乘积. 棱锥体积V 等于31Sh 其中S 是底面积,h 是棱锥的高. 典型例题例9 .(2006年全国卷Ⅱ)已知圆O 1是半径为R 的球O 的一个小圆,且圆O 1的面积与球O 的表面积的比值为92,则线段OO 1与R 的比值为 . 命题目的:①球截面的性质;②球表面积公式. 过程指引:依面积之比可求得Rr,再在Rt △OO 1A 中即得 解答过程:设小圆半径为r ,球半径为R则92422=R r ππ ⇒ 92422=Rr ⇒ 322=R r ∴ cos ∠OAO 1=322=R r 而31981sin 1=-==αR OO 故填31<二>选择题辨析[注]:①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射影一定是相交的两条直线.(×)(可能两条直线平行,也可能是点和直线等)②直线在平面外,指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③若直线a 、b 异面,a 平行于平面,b 与的关系是相交、平行、在平面内. ④两条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图形是一条直线或两条平行线或两点. ⑤在平面内射影是直线的图形一定是直线.(×)(射影不一定只有直线,也可以是其他图形) ⑥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长相等,则斜线长相等.(×)(并非是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 ααα⑦是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线段,若,则的位置关系为相交或平行或异面.[注]:①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 (×)(平面外一条直线) ②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相交,则与平面相交. (×)(平面外一条直线) ③若直线与平面平行,则内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平行. (√)(不是任意一条直线,可利用平行的传递性证之)④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 (×)(可能在此平面内) ⑤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可能相交) ⑥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可能相交或者异面) ⑦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相等,则∥.(×)(、可能相交) [注]:①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可能相交,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的一个平面,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③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注]:垂线在平面的射影为一个点. [一条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一条直线.(×)]⑵射影定理推论: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注]:①有两个侧面是矩形的棱柱是直棱柱.(×)(斜四面体的两个平行的平面可以为矩形) ②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棱柱一定是正棱柱.(×)(应是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直.棱柱才行) ③对角面都是全等的矩形的直四棱柱一定是长方体.(×)(只能推出对角线相等,推不出底面为矩形)④棱柱成为直棱柱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棱柱有一条侧棱与底面的两条边垂直. (两条边可能相交,可能不相交,若两条边相交,则应是充要条件) [注]:①一个棱锥可以四各面都为直角三角形.②一个棱柱可以分成等体积的三个三棱锥;所以[注]:i. 正四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不是等边三角形) ii. 正四面体是各棱相等,而正三棱锥是底面为正△侧棱与底棱不一定相等iii. 正棱锥定义的推论:若一个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即侧棱相等);底面为正多边形. [注]:i. 各个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且底面是正方形的棱锥是正四棱锥.(×)(各个侧面的等腰三角形不知是否全等) ii.简证:A B ⊥CD ,AC ⊥BD BC ⊥AD. 令 得,已知则.iii. 空间四边形OABC 且四边长相等,则顺次连结各边的中点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iv. 若是四边长与对角线分别相等,则顺次连结各边的中点的四边是一定是正方形.简证:取AC 中点,则平面90°易知EFGH 为平行四边形EFGH 为长方形.若对角线等,则为正方形.注:①若与共线,与共线,则与共线.(×) [当时,不成立] ②向量共面即它们所在直线共面.(×) [可能异面]③若∥,则存在小任一实数,使.(×)[与不成立] ④若为非零向量,则.(√)[这里用到之积仍为向量]b a ,b a =b a ,a αa αa αa αa ααa l αβαβαβ棱柱棱柱3V S hV ==⇒===,,-=⋅⇒=-=-=,()(0,0=-⋅=-⋅c a b b c a 0=-⇒c b c a 0=⋅AD BC 'O ⊥⇒⊥'⊥'AC AC O B AC o o ,=∠⇒⊥⇒'FGH BO AC B O O ⇒EFGH FG EF ⇒=a b b c a c 0=b ,,a b λb a λ=0=b a 00=⋅a )0(≠λB CFEH GBCDAO'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理科)1.平面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