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合集下载

一轮必4: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轮必4: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主导方面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从属方面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能 不能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认识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
可知论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 主义 本体论
(本原论) 唯心 主义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 本体论 何者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 认识论 有无同一性
哲学的 派别 2对 4个
哲学的 基本派别 1对 2个
哲 学 的 基 本 为什么 3.原因 问 题
从生活和实践看
从哲学研究自身看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和根本观点
1.根本分歧
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存在和思维谁是本原) 2.根本观点 (1)唯物主义
④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创始人泰勒斯首先提出并探讨了世界的本原问题,认为水 是万物的始基,万物皆从水中产生,最后又归复于水
③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 ④何者为世界的本原
(2)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地位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就是唯物主义
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就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的第一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尚书·洪范》:水、火、木、土是世界的本原,五行相生相克,产生万物
②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王夫之提出,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的物质实体,认为“气者,理之依

政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政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这种观点有什么优点和局限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A、合理性: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本质上是正确的。 B、局限性:不是科学的世界观 a.把哲学上的物质等同于一种或几种物质具体形 态 b.具有猜测性,没有科学根据。 c.不系统性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英国化学家约翰· 道尔顿在1803年发表“原子说”, 提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 伽森狄和霍尔巴赫是形而上学 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森狄认为 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关 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 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 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按一 变的,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原 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 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 原子的总和。”这一思想可以说是 所造成的。简言之:原子就是物质,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对物质 就是世界的本原。 的最高概括和认识成果。
心动和幡动反映了哪两个世界的关系?
心动与幡动,反映了两个世界的关系:一个是 我们头脑中的世界,一个是我们头脑以外的世界 (包括我们自身、自然界、人类社会)。这一关 系,对应的正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 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可知论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 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要解决的共同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决定
医生的处方
病人的病情
反映 决定

4.2.1 4.2.2百舸争流的思想

4.2.1 4.2.2百舸争流的思想



可知论


思维不能反映 存在(人不能 正确认识世界)
不可知论
❖ 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公元前370-前310)一 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 上,只见桥下有很多 鱼不停地游来游去,穿梭嬉戏,自由自在,好不惬意, 于是:就有了著名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然后对方说"子非我,安知 我不知鱼之乐"然后你又可以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你不知鱼之乐"
心动与幡动,反映了两个世界的关系: 一个是我们头脑中的世界, 一个是我们头脑以外的世界
这一关系,对应的正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重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 题。
理解: ①存在(物质):客观存在的事物。 ②思维(意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比如:思想、理念、经验、观念、 感觉、设想、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目标等。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辩难中发展, 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
形存则神存 形谢则神灭
范缜
万物源于水
泰勒斯
眼开则花开, 眼闭则花寂。
存在即被感知
王守仁
贝克莱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典故探析 唐朝时佛教盛行,有一次,广州法性寺方丈讲授佛教经学,和尚们
都在寺中端坐,聚精会神听讲。忽然,一阵风把佛前的幡吹得左右摇晃。两个和 尚就小声议论起来,一个和尚说:“那幡在动呢!”另一个却说:“不对,那不 是幡动,而是风在动啊!”旁边一名叫慧能的和尚闭目平心静气插嘴道:“不是 幡动,也不是风动,分明是你们的心在动呀!”
荀子认为:“天地合而万 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万物都是天地和阴阳变化相 互作用的结果。

百舸争流的思想 PPT

百舸争流的思想 PPT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本 课 主 要 依 据 2017 版 新 课 程 标 准 以“哲学有什么用”为议题展开。


本着活动性课程体系建设,主要通

过学生参与分享自己找到的生活中 充满智慧的哲理故事,感悟哲学的
基本问题。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内容提要
1 生活中的唯物主义哲理故事 2 生活中的唯心主义哲理故事 3 总结辩论哲学的基本问题
4 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哲学观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甲组成员展示生活中的唯物主义哲理故事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我以及世界是客 观存在的,独立 于你界的本源是物质)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乙组成员展示生活中的唯心主义哲理故事
只要闭上眼睛,世界 上就没有什么悬崖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
(谁为第一性)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世界是依附我的意识 而存在的,只要我不 去想,它就不在
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辩论赛
哲学的本源是什么
甲组认为是物质 乙组认为是意识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辩论赛结果
1.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或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或意识决定物质。
总结为:甲组胜利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中政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精品

高中政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精品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内容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分析】一、教学提纲(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内容。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1)什么是唯物主义?(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2.唯心主义(1)什么是唯心主义?(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二、结构分析及教学建议(一)本课的逻辑结构本课也是“生活与哲学”模块的绪论,主要是在第一课对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哲学的具体存在形态和发展过程的角度介绍哲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于关于什么是哲学有一个历史的和感性的认识。

标题为“百舸争流的思想”,主要负载的任务有二:一是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二是介绍不同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

围绕这两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两个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最基本的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两个目:第一个目主要解释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第二目主要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同时回答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1)第一目,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这一目中,我们首先回答了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然后介绍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所包括的两方面的内容。

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本课主要是在第一课对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哲学的具体存在形态和发展过程的角度介绍哲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于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有一个历史的和感性的认识。

本课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二是介绍不同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

围绕这两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两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学习目标】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2、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3、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4、理解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5、运用辨别哪些观点属于唯物主义,哪些观点属于唯心主义。

【教学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教学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信息技术应用分析】知识点资源名称素材类型来源时长应用方式和作用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图片下载3分钟情景导入,激发动机为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原因文本下载3分钟自主阅读,开阔视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图表自制3分钟自主学习,然后填空。

唯心主义…………自制…………【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十八分钟,学生活动:自主填空;老师活动:监督完成,重点讲解)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是什么?1、哲学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不能说:是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也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因为:(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第一性,二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意识能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2、内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优品课件之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优品课件之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理解: (1)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3)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分析: (1)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2)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3)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 (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比较、分析的能力 (3)抽象思维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二、【重点、难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三、【整体感知】:同学们学习本课,将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

通过对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中,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四、【方法点津】: (1)列举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论,进行分析、判断。

(2)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具体做法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结合事例说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4)结合当地政府的政策、举措分析是否坚持了唯物主义。

(5)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知识进行归类、总结。

五、【课文导语】: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

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各种哲学派别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吸收前人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第一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第六课时)◇课堂探究: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 ◇探究提示: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如宇宙、人生、思维等,但是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考点分课解读: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考点分课解读: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1 2
注重素质教育
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技 能、品德等方面,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创新教育模式
鼓励教育机构创新教育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 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
强化实践教学
教育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动手能力,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考点梳理
01 考点一
百舸争流思想的起源和背 景
0302 考点三
百舸争流思想的影响和意

04 考点四
百舸争流思想在当代的应
用和价值
备考策略
策略一
系统学习,全面掌握
策略三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
策略二
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策略四
模拟练习,提高应试能力
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百舸争流思想在现实生活中
04
的应用
商业竞争中的运用
鼓励企业创新
百舸争流思想鼓励企业在市场竞 争中勇于创新,不断推出新的产 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提升竞争力
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自身实 力,可以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抢占市场份额。
促进产业升级
百舸争流思想推动企业不断升级 技术和生产方式,进而促进整个 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模拟题三
分析百舸争流思想的影响和意义。
答案解析
百舸争流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世界思想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主要影 响在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创新,同时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意义在于强调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注重个体和社会的关系,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应该注意:
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 才具有绝对的意义。
2、要克服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错误理解, 不能仅从两个语词的表面意义上来理解其内涵。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同辩证法和形 而上学的对立交织在一起的。
4、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到底是 “两军对垒”还是“四军对垒”?为 什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其具体内容包括什么?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基本派别区分
6、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之精—— 王充
7、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王充
8、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子夏
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 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
10、没有调查就没有论:物是观念的集合。
费尔巴哈说:“如果小猫所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 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的视觉神经的感觉, 那么,为什么小猫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去抓自己 的眼睛呢?”
“这是因为小猫不愿为了爱唯心主义而自己挨饿。

考点分课解读: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考点分课解读: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扩展】理解列宁语: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这棵活树 扩展】理解列宁语:唯心主义是“ 上的一朵无实花” 上的一朵无实花”。 一是说明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 一是说明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二是说明唯心主义有其 认识论根源,三是说明唯心主义局部可借鉴。 认识论根源,三是说明唯心主义局部可借鉴。
【要点详解】 要点详解】
【要点详解】 要点详解】
(2)为什么:为什么说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 为什么: 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重在理解) 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重在理解)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辩证法和形而上 两个对子” 前一“对子”围绕“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学 “ 两个对子 ” , 前一 “ 对子 ” 围绕 “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 展开斗争,后一“对子”围绕“世界的状态怎么样” 展开斗争 , 后一 “ 对子 ” 围绕 “ 世界的状态怎么样 ” 展开斗 争。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 , 辩证法和形而 从属的意义 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原因是: 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原因是: 从哲学研究来看:如何解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从哲学研究来看 : 如何解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 决定了解决世界状态怎样问题上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基本性质和方向。 决定了解决世界状态怎样问题上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从哲学发展史看:辩证法或形而上学要么同唯物主义结 从哲学发展史看 : 合在一起,要么同唯心主义结合在一起,最终归属于这两大 合在一起 , 要么同唯心主义结合在一起 , 最终归属于 这两大 阵营。 阵营。
【要点详解】 要点详解】
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近 代 机 械 唯 物 主 义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学案一体化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学案一体化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学案一体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百舸争流的思想》的内涵和意义;2.掌握《百舸争流的思想》对个人发展的启示;3.培养学生勇于迎接挑战和逆境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百舸争流的思想》展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百舸争流的思想》的概念和起源;2.《百舸争流的思想》对个人发展的启示;3.学习如何在竞争中保持积极心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教案开始阶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书写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百舸争流的思想》的概念和起源。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思想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3. 学习案例分析(30分钟)教师将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案例,进一步理解《百舸争流的思想》对个人发展的启示。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对于这些案例的看法和思考。

4. 学习方法指导(15分钟)教师将向学生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竞争中保持积极心态。

例如,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积极的心态等等。

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

5. 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上述教学活动,教师将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强调《百舸争流的思想》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勇于面对挑战和逆境。

四、学习评价1. 个人思考(10分钟)学生在课后,通过思考和整理自己对于《百舸争流的思想》的理解,写一篇个人观后感,表达自己对这个思想的认识和感悟。

2. 小组讨论(20分钟)学生组成小组,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通过讨论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百舸争流的思想》的理解。

同时,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五、课后拓展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和拓展对《百舸争流的思想》的认识。

并在下节课开始前,准备一份关于《百舸争流的思想》的口头报告或书面报告,与全班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百舸争流的思想

百舸争流的思想

社会进步
社会进步中的百舸争流思想
社会进步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改革创新,才能实现持续发展。这种思想鼓励社会各界勇于探索、实践新的发展理 念和模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
社会进步中的包容与开放
百舸争流思想在社会进步中体现为包容和开放的态度。社会需要尊重多元文化、包容不同声音,同时也要开放思 想、接受新事物,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百舸争流的思想体现了开放、包容、创新和进取的精神,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思 想之一。
历史背景
百舸争流的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竞 争思想,如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等。
在经济发展中,百舸争流的思想表现 为市场竞争与合作共赢的结合;在文 化交流中,表现为文化多样性与文化 创新的结合。
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市场化、 信息化等趋势的加速发展,百舸争流 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之一。
拓展生存空间。
社会变革
全球化进程
全球化进程将继续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联 系将更加紧密,推动世界经济繁荣。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 能力,为未来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城市化进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将成为人们生 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提高生活品质。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将不断完善,为弱势群体提供 更好的保障。
百舸争流的未来展望
技术发展
01
02
03
04
人工智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 ,未来将有更多智能化应用出 现,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领域的突破将为医疗 、农业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
革,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新能源技术
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推 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实现可持

百舸争流的思想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探究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哲学的基本问题(2)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3) 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4)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理解: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 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相对于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意义◇运用: (1) 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2)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3) 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4)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2、能力目标:(1)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具有自学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认识、分析和把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3、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二、【重点、难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三、【复习提纲】1、哲学的基本问题:可以采用图示法理解: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之间的关系:①从思想观点上看,哲学上存在“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案

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案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第____号【学习目标】1.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识记哲学两大主流思想派别。

3.把握依据不同标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分类。

4.能够正确区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重点、难点】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区分。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生活与哲学的第二课,关于世界本原划分的思想派别,学生对于学习生活哲学,有较高的探索学习兴趣,有利于掌握本节内容。

自主学习内容一、回顾旧知:1.什么是哲学?2.什么是世界观、方法论?3.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的关系?二、基础知识感知学习范围:课本P10一P15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的关系问题,也就是③________和④________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⑤________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⑥________和⑦________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⑧________的问题,即思维能否⑨________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⑩________和⑪________的标准。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⑫________。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⑬________和⑭________,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二、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围绕⑮________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1)根本观点:⑯________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⑰________意识。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即思维(意识)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物质)的问题
பைடு நூலகம்注意:
①“同一性” 内涵:互相统一、符合、一致。
②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哲学依 据。 ③可知论: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
④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否认正 确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不是,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⑤“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否是哲学的基本
不可知论
3、世界上只有没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被认识的事物。 -----马克思
可知论
有人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 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你同意吗, 请说明理由。
• 1)此观点片面 •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略)。 • 3)可见,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仅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不能 忽视还有第二方面内容。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B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即何者为第一性。
“谁先谁后”、“谁决定 谁”、“何者为第一性、 注意: ①“何者为本原”的别称: 何者为第二性”。 ②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③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或物质决定意识。 ④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或意识决定物质。
⑤哲学的两大阵营、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可知论不可知论属于唯物主义还是 唯心主义?
• 二者都可与哲学两大派别相结合 • 有唯物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也有唯心 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说课稿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说课稿

《百舸争流的思想》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结构】:《百舸争流的思想》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第一课的第二节,也是“生活于哲学”模块的绪论。

主要是在第一课对什么是哲学问题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哲学的具体存在形态和发展过程的角度介绍哲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于关于什么是哲学有一个历史的和感性的认识。

其主要负载的任务有两个:一是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二是介绍不同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

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又设计了两个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对于哲学有初步的认识与理解。

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理解: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理解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运用: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如何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优越性,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并用其指导自己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

其中哲学的基本问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这是由其在哲学中的地位决定的,其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全部历史,是研究和解决哲学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确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作为教学重点是因为:首先明确这一问题可以加深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另外还有助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政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政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综合探究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高考考点
1、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 内容 2、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 一标准 3、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 基本历史形态 4、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 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
一、 是 哲 什 学 么 的 基 本 为 问 什 题 么
思维和 存在的 关系问 题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或者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 “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 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何者为第一性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有无同一性
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 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 的问题。 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二、 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唯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物 两大基本派别 史唯物主义 主 客观唯心主义 义 唯心主义 和 主观唯心主义 唯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心 主 两个对子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义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历史形态
(1)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 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 是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 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成世界的 本原。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 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哲 学 基 本 派 别
不可知论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2.0百舸争流的哲学思想

2.0百舸争流的哲学思想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B
C
5.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 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给工 作带来大损失。上述材料中的“拍脑袋决策”属 于 A .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 B .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
医生: 处方与病情的关系
思维
客观情况
农民种植什么?
决定
反映
气候,土地,市场供求
医生处方
决定 反映 决定
病人的病情
学习计划
反映
学习实际
存在决定思维,是唯物主 义
然后
然后
脑子里有 猪的形象
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思维决定存在,是唯心主义
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决 定
思 维 和 存 在 的 关 系问 题 贯 穿 哲学的发展过程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本体论)(认识论)
思 维 与 存 在 的 关 系 问 题 即 意 谁是本原 识 (谁决定谁) 与 物 质 的 有无同一性 关 (思维能否正确 系 反映存在) 问 题 包括两个方面 存在决定思维
(唯物主义)
思维决定存在
(唯心主义)
对第一方 面的不同 回答是划 分唯物主 义和唯心 主义的唯 一标准
自然科学
具体科学
社会科学
思维科学
研究对象:世界特定领域中的事物性质与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单选题1.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要处理工作计划和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D.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对两种说法解读正确的是()①两者的观点属于不同的哲学基本派别②两者是对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不同回答③两者的不同点在于对意识的不同理解④两者的相同点是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C. 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D.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划分它们的唯一标准是()A. 对人们与世界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B.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C. 对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不同回答D. 是否坚持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5.从古到今,各种哲学流派层出不穷,有些根本观点完全相反,但无论何种学派用何种观点去研究哲学,其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是()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性问题C. 人与整个世界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6.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观点属于()A. 辩证法B. 客观唯心主义C.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 主观唯心主义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C.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D. 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8.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②自然界由数目不同、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③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A.③→④→②B.①→③→④C.③→②→④D.②→①→③9.下列与“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的思想本质一致的是()①概念是脱离物质的神话了的绝对②世界的存在依赖于绝对精神③物质和精神是两个独立的本原④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的物质实体A. ②③B. ①④C. ①②D. ③④1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D.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11.一次,范缜与和尚辩论,和尚认为,人的肉体死了,灵魂不死,来世还可以再投胎做人;范缜则认为,人有了身体才能够有精神,身体死了精神也就不存在了,根本没有什么来生。

他们的辩论体现了()A. 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对立B.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12.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

1972年中日建立外史交关系。

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

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

安倍晋三的言论旨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A. 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B. 历史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C. 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D. 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13.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下列选项中与之最一致的观点是()A. “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B. “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黑格尔C. “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D. “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陆九渊14.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D.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15.没有物就没有影,思想和事实的关系就是影与物的关系。

这种观点了()A. 是形而上学的不可知论B. 是形而上学的睢物主义观点C. 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 正确概括了思想和存在的关系16.人们常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物理学家加来道雄通过实验给出了结论:从物理上讲,时间就一直在那,但在人的感觉上,具体的时间不断地从脑子里“漏掉”了。

加来道雄的“时间”观点()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立场②体现了存在决定思维③坚持了唯心主义的立场④认为客观事物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17.“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两种观点主要回答了()A. 谁是唯物主义的问题B. 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C. 谁是唯心主义的问题D. 思维和存在何为世界本原18.胡夫金字塔里面有一段令人生畏的文字:“不论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头上降临。

”从哲学上看,这段铭文属于()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C. 主观唯心主义D. 客观唯心主义1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下列观点中,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方向的是()①气者,理之依也②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胜③有理则有气④心包万物,心包万理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0.“星座占卜”、“运势分析”、“姓名测未来”……这些迷信活动为何会在校园中流行?蓬勃向上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去相信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呢?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学生认识世界的渴望和科学教育的缺失。

下列观点中与中学生迷信思想有一致性的是()①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②存在即被感知③气者,理之依也④五行相生相克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25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守仁认为,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2)简要评析上述观点。

22.近些年来,在一些网络报道中,还存在着“吹”的成分,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所谓“吹”,就是在网络宣传中随意夸大所宣传的事实,甚至无中生有编造“新闻”。

剔除新闻宣传中“吹”的成分,已成为改进和加强我国网络宣传工作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新闻必须真实,是由它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新闻的本原是客观事实,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没有客观事实就没有新闻,网络报道只能如实地反映客观存在。

因此,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反对网络报道中的“吹”,就是反对新闻领域内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1)网络报道中的“实”与“吹”,说到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什么?(2)怎样做到网络报道的真实性,反对网络报道的“吹”?(3)网络上的“吹”有何危害?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分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人们会遇到工作计划和工作实际的关系,这也是思维和存在关系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B符合题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而形成的哲学两大阵营,没有体现工作中工作计划和工作实际的关系,排除A;工作计划和工作实际的关系没有体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排除C;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工作计划和工作实际不体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知识,“ 处理工作计划和工作实际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是考查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答案】B【解析】【分析】孟子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朱熹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两者的观点同属于唯心主义派别,都是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问题的回答,①②均说法错误,③④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哲学派别的相关知识。

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

3.【答案】D【解析】【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只要熟练掌握课本内容即可做出正确选择。

4.【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知识。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二者何者为本原,认为存在是世界本原则属于唯物主义;认为思维是世界本原则属于唯心主义。

故答案为:C。

【点评】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或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内容包括里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二者何者为本原,作为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依据。

5.【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所有哲学都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A项正确;其他选项所指出的均不属于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B、C、D项不选。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再现能力,准确识记教材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6.【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唯心主义的知识。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是说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部给予的,自己本来就拥有这些,只是人们不用心思想、领悟罢了。

这种观点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如何判断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凡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凡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天道)的外化和表现的观点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7.【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察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考察的也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能力。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也即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A选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选项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D选项说明的是人们能否认识我们的这个客观世界的问题。

本题正确答案C。

8.【答案】C【解析】【分析】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①客观唯心主义,与题意不符,排除;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④是辩证唯物主义;故正确传导顺序是③→②→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