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问题》 于首都师范大学

合集下载

中国秘书学界2023年度大事记

中国秘书学界2023年度大事记

秘书之友2024年第1期2023年,秘书学界广大同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活动,扩大秘书学的影响力,提升秘书学的专业地位,推动秘书学的学科建设。

在此,对2023年秘书学界发生的大事、要事、有意义的事作一梳理,既是对过去的回顾和总结,也藉此向社会发出秘书学界的声音,展示秘书学人的作为,期冀中国秘书学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2月18日,江苏省秘书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全省统一考试举行。

认定工作由江苏省人才学会牵头组织,在南京、无锡、南通、徐州4个考区同步举行,1000余名考生参加五级、四级、三级、二级4个级别的考试。

省人才学会按照《秘书职业国家标准》及省市人社部门的要求,对报考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严格审查,编制《考务工作手册》《督导工作手册》,详细梳理考试报名、考前准备、考点考场设置、试卷管理、考试实施、考试阅卷、成绩发布及复查、证书核发、督导程序和要求等工作流程。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顾潮、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杨进保、江苏省人才学会会长刘小群、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副主任周晓炜、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宋庆彬,以及无锡市、徐州市、南通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相关负责人等,分别到各考点巡视督导。

28日,因疫情延期的2022中职文秘、速录、礼仪竞赛通过线上形式举行。

竞赛由中职文秘专业教学联盟、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速记专业委员会、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文秘类专业教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市速记协会主办,北京神州亚伟科贸有限公司、北京速录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文秘赛项分为办会测评、事务处理、文书写作三部分,主要考查选手办会、办事、办文技能,桐乡市卫生学校、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杭州市临平区社区学院等院校代表队荣获团体一等奖。

速录赛项分为文字信息采集和音频信息采集两部分,主要考查选手看打文字和听打声音记录水平,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海口经济学院附属艺术学校、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院校代表队荣获团体一等奖。

2025年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生就业方向

2025年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生就业方向

2025年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生就业方向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极高的竞争力。

预计到了2025年,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学生将在多个领域找到丰富的就业机会。

1.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领域数据科学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在金融、医疗、营销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大数据分析师:利用智能技术处理和分析大规模数据,为企业提供战略规划和业务优化的建议。

2.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领域机器学习工程师:设计和开发机器学习算法和模型,以自动化和提高各种任务的效率。

这些工程师在自动驾驶、金融风险评估、智能推荐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AI算法工程师:专注于研究和开发先进的AI算法,以满足复杂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3. 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计算机视觉工程师:开发视觉感知系统,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图像和视频。

他们的工作涉及安防监控、图像识别、虚拟现实等领域。

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使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和理解人类语言,开发智能语音助手、智能翻译系统、智能客服等应用。

4. 信息技术与服务领域智能信息处理工程师:专注于智能信息系统的开发、优化和维护,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安全性。

智能信息系统开发工程师:负责设计、开发和实施各种智能信息系统,以满足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需求。

5. 其他领域电气自动化与通信:在智能制造和物联网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医疗健康:随着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毕业生可以在医疗影像分析、智能诊断、虚拟医生等方面找到工作机会。

科学研究与工程开发:在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从事产品设计、制造、新技术科研开发、应用研究与技术管理等工作。

6. 新兴职业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还会出现一些新兴职业,如AI伦理监管、智能机器人工程师等。

这些岗位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较高要求,但同时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7. 公共部门与教育机构公务员:各级政府部门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首都师范智能专业培养方案

首都师范智能专业培养方案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夯实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加强智能科学理论方法与应用技术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智能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侧重培养学生掌握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并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将智能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科学研究、项目开发、组织管理、团队协作、技术创新及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毕业生可留学海外继续深造、在国内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也可在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及相关企业等部门从事相关科学研究、设计和开发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应获得如下知识和能力:①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②掌握智能科学领域的核心技术,并通过实验课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③了解认知科学、脑科学、哲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④接受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开发的基本训练,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具备智能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⑤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知识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以适应智能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

二、学制4年。

学习年限3-6年。

三、授予学位及学分要求(一)授予学位学生须修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81学分,准予毕业;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学分要求通识课程53学分,专业基础课程33学分,专业核心课程23学分,专业方向课程29学分,实践教学43学分。

四、学分分配表五、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学分分布(一)通识课程:由通识课程I、通识课程II和通识课程III三部分组成,共计53学分。

1.通识课程I(35学分):必修。

本专业修读“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中通识课程I规定课程,并在第一学年修完除大学英语3、大学英语4、体育3、体育4外其他全部课程。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简介智能科学与技术是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它集合了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数据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于该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和总结。

专业背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计算机知识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

学生在学习期间将接触到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如数据结构、算法和编程语言等;同时也会学习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并掌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相关算法和工具的使用。

就业前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

随着各行各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可以在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金融领域和制造业等行业找到丰富的就业机会。

他们可以从事人工智能算法研究、数据分析和挖掘、机器学习模型开发等工作,具有较高的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

学科发展趋势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潜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进步,该领域将会涉及到更多的学科,如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等。

此外,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还将与其他学科融合,如医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形成新的交叉学科,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学术研究成果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术研究成果丰富多样。

在人工智能领域,学者们不断提出新的算法和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和生成对抗网络等,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同时,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者们还积极探索着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智能医疗、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等,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

进一步发展的建议为了进一步促进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基础理论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和算法能力。

2.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加强学科交叉合作,与其他学科形成多学科融合发展的趋势。

4.推动学术研究,鼓励学者们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的思考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的思考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的思考摘要:南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就““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共同面临的课程体系、教材建设等问题进行研讨,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整理得到基于自动化学科建设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重点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提高各校的教学质量,也可以为兄弟院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教材建设继2004年北京大学率先在国内建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之后,2005年,北京邮电大学、南开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和西安邮电学院;2007年,北京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和湖南大学;2008年,河北工业大学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重庆邮电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中南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先后经教育部批准先后设立了“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1-2]。

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自2002年起,各相关专业教师定期召开智能科学与技术教育学术研讨会,并出版教育论文专辑,大力推进了我国智能科学与技术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并对我国智能科学技术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新兴专业,目前各高校仍主要结合自身基础和特点建设该专业。

如南开大学以智能技术与智能工程为核心专业课程[3];北京科技大学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以提高学生软件实践能力为切入点[4];河北工业大学根据相关专业的就业现状,以提高学生硬件实践能力为着力点[5]。

为了解决南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3所高校共同面临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等问题,三校教师分别于2010年6月16日和8月2日在南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进行了两次研讨,现将研讨成果汇总于此。

1研讨背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自开办以来,不可避免地要回答如下3个方面的问题:1) 来自用人单位的问题:“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做什么的?与其他专业相比优势何在?2) 来自学生及家长的问题:“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学什么的?与其他专业相比优势何在?3) 来自教师自身的问题:“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应该教什么?与其他专业相比优势何在?无论是做什么、学什么还是教什么,归根到底是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评估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评估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评估1. 引言智能科学与技术是一门涵盖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它研究如何设计、开发和应用智能系统以模拟人类智能行为。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智能科学与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评估,并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2. 专业概述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的数理基础和计算机知识,熟悉人工智能核心算法和技术,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该专业涵盖了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领域,并结合了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知识。

3. 学科评估3.1 教育质量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教育质量方面表现出色。

一方面,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使其具备扎实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基础。

另一方面,该专业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实践和实习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研究水平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在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该专业的研究团队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较高的声誉,并在国内外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大量高水平论文。

研究方向涵盖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3.3 就业前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广阔。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掌握相关知识和技术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毕业生可以在互联网公司、科研机构、金融行业等多个领域找到就业机会,并且薪资待遇相对较高。

4. 发展方向4.1 多模态智能多模态智能是智能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传感器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数据来源,如图像、语音、文本等。

将这些多模态数据进行融合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模拟人类智能行为。

4.2 面向应用的研究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应该更加注重面向应用的研究。

除了在学术界取得突破性成果外,还需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解决社会问题。

例如,在医疗领域中,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辅助;在交通领域中,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交通流量和减少交通事故。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石,是高等院校最重要的基本建设。

本文介绍了首都师范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六年的建设与实践工作。

根据培养高素质工程型人才的要求,从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保障教学质量及就业面向等方面阐述了我校该专业的建设举措、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智能科学;专业建设;专业评估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的挂靠单位,从2001年开始,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牵头启动了“我国智能科学与技术教育(含中学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调查研究工作,得到全国各地同行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

2003年3月,我院在招生计划中设立了智能信息工程专业方向,并同时成立了智能信息工程系;同年9月,该专业方向的40名本科学生入校。

2004年,为和国内智能科学技术本科教育一致,我院将“智能信息工程”专业方向更名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并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备案。

2005年9月,我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又有30名本科学生入校。

同年,我院申报“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06年3月获教育部批准。

到2008年,我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计划招生五届,已经有两届毕业生。

近几年来,为建设和发展“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广大教师做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及相关研讨工作。

本文将就我们这几年的工作与同行专家交流探讨。

1准确把握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就业面向首都师范大学是以北京本地生源为主的一所大学,大多数考生的目标是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找到满意的工作。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以培养应用能力强的工程型人才为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和智能信息处理等基础知识以及脑科学、认知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知识,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够从事智能信息领域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各种智能信息系统、智能机器人、智能产品等的研究、设计、开发及应用的高层次、创造性科技人才。

智能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专业建设探索

智能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专业建设探索

智能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专业建设探索摘要:智能科学与技术这一新专业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为确保本专业的办学水平,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形成特色鲜明的新专业建设思路。

以首都师范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思路和工作实践为例,对新专业的特色建设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交叉学科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新领域。

为确保新专业持续稳健发展,必须以务实、创新的精神做好新专业的建设规划[1]。

专业建设是集课程、教材、师资队伍、图书资料和实验室等方面的建设为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2],我们结合学校及新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明确的、分阶段的、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措施,包括专业定位与特色、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3]。

针对2008年专业评估时专家的意见的建议,我们的建设规划体现了新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

专业建设规划具有指向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我们在专业建设规划中强化专业特色,力争在今后的建设中使其形成专业优势。

1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交叉学科的知识结构研究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立,是开展智能科学研究、促进信息社会进步,培养智能科技人才的关键环节。

近几年来,全国开展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的高校数量不断增加,为了让毕业生在信息科学宽泛的研究领域中突出特色培养方向,凸显不同学校学生的专业能力,展开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群建设,无疑是一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对人工智能与网络、游戏、机器人、人工心理和管理学等学科交叉的课程建设研究与相关实验室建设规划与调研的基础上,本专业教学计划以学科基础、主干学科和专业方向课程为重点,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本专业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强调各课程间的整体性、互补性和协调性。

突出交叉学科特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注重工程实践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问题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问题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智能科学与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然而,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在学科建设方面,智能科学与技术目前还缺乏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在某些具体领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但整个学科还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

这使得智能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杂乱无章,缺乏系统性,难以形成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

因此,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是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的首要任务。

其次,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还受到人才短缺的制约。

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但相对来说,高水平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人才仍然不够充足。

主要原因是,在人才培养方面,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教育体系还不健全,缺乏一些优质的培养机构和培养计划。

此外,学科交叉也是一个问题,智能科学与技术需要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而目前学科之间的跨界合作和交流还不够密切,限制了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人才的培养。

再次,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还面临着应用落地的问题。

人工智能领域的许多技术都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尚未真正应用到生产生活中,也没有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

这主要是因为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需要充分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解决真实问题,进而推动技术的落地转化。

因此,需要加强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最后,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还需面临伦理、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个人隐私、数据安全等敏感问题,而且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带来道德和伦理问题。

因此,学科的发展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伦理、安全等规范体系,以保证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学科的理论体系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推动技术的应用落地以及加强伦理、安全等方面的规范。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问题》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问题》

控制科学与工程
5
机器学习与智能信息处理;智 能检测理论及应用 制造化信息工程及智能机器人 智能网络学习环境的理论及技 术
智能康复器械 智能化信息系统的研究 智能结构机理及工程应用 智能机械与能源管理
智能决策支持理论与应用;工 业智能控制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力学 机械工程
8
有关“智能”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情况
8.浙江大学(华东) 涉及专业总数17个;带有“智能”字样的研究方向:44个 学科名称(一、二级) 基础心理学 计算数学 运筹学与控制论 机械电子工程 化学工程 化工过程信息工程 电气工程 “智能” 方向数量 1 1 1 3 1 1 5 研究方向 智能及认知工程 计算智能 系统优化与智能控制 机电系统的电液智能与节能控 制 化工系统工程与信息智能处理 化工智能信息工程 智能控制系统及网络化技术、 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系统与智能控制 智能控制和智能系统 智能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 大系统综合自动化与智能控制 机器视觉和智能信息处理 电力传动与人工智能应用、 智能材料及结构、微特电机 与智能化系统 复杂系统故障诊断与智能控 制、智能机器人控制 智能机器与图像信息技术、 智能机器人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智能结构、工程智能材料
农业机械化工程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1
3
农产品品质智能化无损检测技术
智能化检测与控制技术、 基于 电子鼻与电子舌的农业物料智 能化检测 智能化生物生产装备和设施、 基于 GPS 和 GIS 的智能化作业机 器人 中药材与天然药物智能数据库 构建技术 人工智能、智能软件和Agent技 术、信息智能和决策支持、智 能动画技术、智能化信息处理 与决策 智能网络辅助教学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智能、 人工智能与智能信息处理、 智能搜索引挚、感知智能技 术、智能CAD 生物图像的实时智能化识别 方法 农田信息快速采集技术装备 及智能化管理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战略思考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战略思考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战略思考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普及,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逐渐崭露头角。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涵盖了人工智能、数据科学、机器学习等领域,成为了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热门专业。

为了确保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制定适合该专业的发展战略。

本文将探讨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一些建议。

1. 增加技术研发投入智能科学与技术作为一门发展中的学科,需要持续的技术研发支持。

为了保持专业的竞争力,学校和企业应增加对智能科学与技术的技术研发投入。

这可以通过增加研发预算、建立研发合作机构和开展研发项目等方式实现。

同时,还应鼓励教职工参与创新项目和科研项目,提高技术研发水平。

2. 增设实践项目与课程为了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人才,学校应该增设更多的实践项目与课程。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

实践项目可以包括参与科研项目、参与工业界项目、参与社会实践等。

此外,学校还应与企业合作,开设实践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真实项目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离不开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

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这可以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开展技术交流会议、组织企业实习等方式实现。

与企业的合作不仅可以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还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来教授和指导学生。

为了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学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这可以通过引进优秀的教师和研究人员、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交流和研究项目等方式实现。

同时,学校还应提供良好的教学和研究环境,提高师资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5. 发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智能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国际性的学科,国际合作与交流对其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应加强与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首师大考研复试班-首都师范大学智能应用技术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首师大考研复试班-首都师范大学智能应用技术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首师大考研复试班-首都师范大学智能应用技术考研复试经验分享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

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六十多年来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点100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点141个,专业学位类别14个。

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语委科研基地,1个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1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实验室,1个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基地,4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掌握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类生产制造企业中,从事智能控制技术下的数码智能控制、测试智能控制、监控智能控制、环保智能控制等产品的设计、制造、营销、维护、检测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能独立学习与职业相关的新技术、新知识,对社会、企业和客户有强烈责任意识,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全国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全国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全国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引言全国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指在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开展的高等教育专业。

随着人工智能和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介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背景和意义,以及相关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1.背景和意义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与人工智能和智能科技的迅猛发展密不可分。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知识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满足社会对智能科技人才的需求。

在当前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该专业可以为各行各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和创新技术,推动的转型升级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也是应对未来挑战和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领域。

2.培养目标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备扎实的数学、计算机和工程等相关基础知识;具备深入理解和分析智能科学与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具备设计、开发和应用智能系统和技术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推动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具备团队合作和跨学科交叉工作的能力,能够在多领域合作中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3.课程设置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学和基础科学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为后续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课程:如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人工智能基础等,为后续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智能科学与技术核心课程:如智能信息处理、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等,重点培养学生在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如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控制等,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项目实训和实习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新兴的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该专业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广阔。

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各个行业和领域找到就业机会。

以下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些就业前景:1. 人工智能研究员或工程师:人工智能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需要专业人才进行研究和开发。

毕业生可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机构、高科技公司或创业公司中就业,参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2. 数据科学家或分析师:大数据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基础,数据科学家或分析师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

毕业生可以在金融、医疗、互联网、电商等行业中从事数据分析工作。

3. 机器学习工程师: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领域,通过训练为机器提供能力和智能。

毕业生可以在相关的科技公司或研究机构中从事机器学习算法的开发和应用。

4. 自然语言处理专家:自然语言处理是人工智能技术中的一个应用领域,涉及到语音识别、语义理解、机器翻译等方面。

毕业生可以在智能语音交互、智能客服、机器翻译等领域中从事相关工作。

5. 智能硬件工程师:智能硬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等。

毕业生可以在相关的科技公司或创业公司中从事智能硬件产品的研发和设计。

6. 数据工程师:数据工程师负责构建和维护数据平台和大数据系统,使数据能够有效地存储、清洗和分析。

毕业生可以在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等行业从事数据工程师的工作。

总的来说,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人们对相关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

毕业生可以选择在科研机构、高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等不同行业和领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并参与到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中。

谈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

谈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

谈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张昊;李擎【摘要】智能科学与技术是一门新的专业学科,也是信息领域的一门交叉学科,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存在着人才培养体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和统一问题.在分析我国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的基础上,文章阐述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学科的发展,指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继续深造的方向,进一步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定位.【期刊名称】《计算机教育》【年(卷),期】2013(000)019【总页数】3页(P16-18)【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相关学科【作者】张昊;李擎【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系,北京10010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系,北京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我国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简称智能专业)已经历了10年的发展历程,而且越来越多的高校经教育部批准,加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行列中,对智能专业的教育教学已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与成果。

如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智能化时代,如何更好地适应智能化社会的人才需求,应在已有基础上对智能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作进一步探讨。

1 智能专业的发展基础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发展到今天,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人工智能工具都能够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来调整自身的规则系统,需要人工的产业也越来越少,但却苦于信息与机器无智能的问题,因此有了以信息智能化和机器智能化为目标的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的出现。

我国也非常重视其发展,在国家863项目指南中,智能化人机交互与中文处理平台已被列为计算机软硬件主题的重点项目,并将智能机器人纳入863计划长期支持的重要领域;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强调发展认知科学、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智能感知技术、智能服务机器人等智能科学技术。

智能科学与技术将在未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重大科研课题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将成为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和智慧生活的引导者。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战略思考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战略思考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述•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战略思考•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未来展望目录专业背景与现状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新兴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目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已经在国内高校中得到广泛开设,为我国智能化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需求前景广阔。

专业培养目标与特色1专业发展历程与趋势23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的计算机科学到现代的人工智能,该专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

未来,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将更加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拓展应用领域,提升技术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

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学科交叉与融合建立交叉学科平台加强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创新能力与人才培养030201推动产学研一体化通过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加强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的必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产业升级是必然趋势。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能够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加强政策引导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提高专业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总结词详细描述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总结词详细描述总结词详细描述国际竞争与合作机会03建设优秀师资队伍提升学科建设水平01完善学科体系02加强学术研究加强产学研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多元化培养方案根据学生兴趣和特点,制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不同需求。

加强实践环节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实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在线课程、案例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04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04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10文章编号:1672-5913(2009)11-0010-05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的现状与思考王万森1 ,钟义信2,韩力群3,刘 宏4,王志良5,彭 岩1(1. 首都师范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0048;2. 北京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北京 100876;3. 北京工商大学 计算机与 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0048;4. 北京大学 智能科学系,北京 100871;5. 北京科技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本文详细回顾了我国“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诞生与发展过程,分析了我国“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经验及建设成果,明确了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的基本共识,指出了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需求,尽快在我国学位体系结构中增设“智能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是我国智能科学与技术教育的一件头等大事。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1 引言在这里,我们将向您展示一个新生的学科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并与您一起走进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领域,共同探讨什么是“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其学科结构及内涵、外延是什么,什么是“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它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其主要教学内容有哪些,培养目标是什么,国内有哪些学校开设了这一专业,目前的状况如何,将来的发展前景怎样等智能科学技术教育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通过这些研究和讨论,笔者希望能对我国智能科学技术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我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培养做出有益的贡献。

本文仅从宏观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总体介绍,目的是使读者能够对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更具体的研究由本期专刊中的相关论文论述。

2 我国智能科学与技术教育事业的诞生与发展2.1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诞生我国“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历史可追溯到2001年12月在北京西苑召开的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即CAAI-9)。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问题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问题

管理科学与工程;
1
信息管理与智能决策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1
人工智能
系统分析与集成
1
分布式智能信息系统
8
有关“智能”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情况
学科名称(一、二级) 基础心理学 计算数学 运筹学与控制论 机械电子工程 化学工程 化工过程信息工程 电气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
8.浙江大学(华东) 涉及专业总数17个;带有“智能”字样的研究方向:44个
学科名称(一、二级)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气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力学 机械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10.西安交通大学(西北)——(续)
涉及专业总数16个;带有“智能”字样的研究方向:48 个
“智能”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方向数量
1
智能材料及奇异多尺度效应
3
低压电器及其智能化
高压电器及其智能化
智能化电器
3
智能电力电子器CAD技术;智 智能电力电子CAD技术
能化电器
1
移动通信与智能天线系统
5
机器学习与智能信息处理;智 智能决策支持理论与应用;工
能检测理论及应用
业智能控制技术;
制造化信息工程及智能机器人
2
智能网络学习环境的理论及技 人工智能
“智能” 方向数量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7
智能加工;智能机器人;智能 智能机构与仿生机器人;智能
机构设计与制造;
机构系统原理、设计及应用;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管理科学与工程
2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构建基于教育公平的人工智能支持系统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构建基于教育公平的人工智能支持系统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构建基于教育公平的人工智能支持系统编者按:教育推动科技进步从而促进人类生活更加美好。

校长的使命是明确办学方向、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建章立制、争取资源、领导课程改革、激发学习热情,形成思想,明确任务等等。

2020年4月,由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组织编写的'120位校长赋能高校人工智能教育'荣誉出品,《校长赋能人工智能教育》是业界第一本介绍、诠释我国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及教育教学的时代读物。

它的推出,开阔了高校建设人工智能专业的视野,坚定了高校申报人工智能专业的信心和力量,增强了高校之间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交流机会。

现将书中收录的120位校长治校思维和人工智能教育观点首次对外进行分享,以飨网友。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2006年,首都师范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通过教育部备案。

首都师范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的智能专业之一,具有一流的师资和教学环境,本专业教师100%具有博士学位,50%的教师具有教授职称,建立了'智能机器人开放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及'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三大平台,为专业教学活动、学生科研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和科研实践环境。

培养目标: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夯实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加强智能科学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

本专业结合人才市场需求,采用'2+1+1'的特色培养模式,一、二年级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技术与智能科学基础理论;三年级侧重学习智能专业核心技术,如:智能游戏、智能机器人等体现智能专业特色的课程,并通过实验课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四年级以实践训练为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学生科研、各类科研竞赛活动、教师的科研项目等。

本专业通过加强实践培养环节,更好地培养学生将计算机技术与智能技术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科学研究、项目开发、组织管理、团队协作、技术创新及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1 2 2
人工智能
智能化信息系统的研究
压电智能结构中的声表面波 机械结构声振分析及智能控制
仪器科学与技术
2
智能光电检测
智能网络
14
有关“智能”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情况:统 计
单位 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 清华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学校特点 综合 综合 理工 理工 综合 理工 综合 理工 理工 包含“智能”方向 的专业数 2 3 3 5 6 8 11 12 16 带有“智能”字样 的研究方向数 4 3 4 6 7 18 19 53 48 华东 上海 北京 中南 北京 华东 各地 东北 西北
建筑技术科学 市政工程 土木工程
1 2 3
污水处理专家系统与智能化 结构智能监测传感元件智能结 构与系统 智能材料系统与结构 智能化检测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4
12
有关“智能”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情况
学科名称(一、二级) 数学 10.西安交通大学(西北) 涉及专业总数16个;带有“智能”字样的研究方向:48 个 “智能”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方向数量 4 计算智能与信息技术的数学基 础、智能计算与数据挖掘 智能材料及奇异多尺度效应 智能结构力学与电磁介质力学、 多智能化、集 成化、可视化、网络化 CAD/CAM系统;绿色流体传动 的智能控制 机敏材料与智能结构力学分析、 智能结构与振动控制 人工智能原理及应用 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5
控制科学与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
3
1
仿生计算与智能系统 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
9
有关“智能”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情况
8.浙江大学(华东)——(续) 涉及专业总数17个;带有“智能”字样的研究方向:44个
学科名称(一、二级)
岩土工程 结构工程
“智能” 方向数量
1 2
研究方向
智能岩土工程 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智能控制
生物系统工程
3
药物分析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11
10
有关“智能”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情况
学科名称(一、二级) 仪器科学与技术 9.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 涉及专业总数12个;带有“智能”字样的研究方向:53 个 “智能”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方向数量 4 智能量仪与虚拟仪器; 智能测试理论与技术 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试技 术与仪器工程;智能测试及仪 器
13
有关“智能”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情况
学科名称(一、二级)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气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10.西安交通大学(西北)——(续) 涉及专业总数16个;带有“智能”字样的研究方向:48 个 “智能”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方向数量 1 3 3 1 智能材料及奇异多尺度效应 低压电器及其智能化 智能电力电子器CAD技术;智 能化电器 移动通信与智能天线系统 高压电器及其智能化 智能化电器 智能电力电子CAD技术
2.清华大学(北京) 涉及专业总数 3个;带有“智能”字样的研究方向:4 个 学科名称(一、二级) “智能”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方向数量 仪器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2 传感器与智能仪器 人工智能 智能控制及机器人
控制科学与工程
1
智能交通系统
5
有关“智能”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情况
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为主) 涉及专业总数11个;带有“智能”字样的研究方向:19个 “智能” 方向举例1 方向举例2 学科名称(一、二级) 方向数量 应用数学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凝聚态物理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不同的研究所) 1 1 2 1 4 自动推理与智能CAD 人工智能及基于知识的软件工程 智能系统与遥操作技术 智能磁性材料和金属 人工智能和智能系统 自动推理与智能软件 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 企业智能系统 智能制造工艺力学
4
有关“智能”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情况
1.北京大学(北京) 涉及专业总数 6个; 带有“智能”字样的研究方向 7 个 “智能” 学科名称(一、二级)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方向数量 1 应用数学 人工智能与智能软件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摄影测量与遥感 信号与信息处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 1 1 1 1 2 网络化系统与群体智能 空间信息智能处理与理解 卫星导航与智能交通 智能机器人 计算智能 多媒体与智能信息处理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问题》
刘宏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北京大学智能科学系
2004年11月7日 于首都师范大学
1
主要内容
1. 与 “智能”有关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情况 2.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进展 3. 问题1:什么是“智能科学与技术”(IST)? 4. 问题2:新学科研究范围如何界定?
5. 问题3:“智能科学” 学什么?
2
2 3 3 5 1
人工智能与信息处理
智能控制 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系统控制 智能机器人技术 智能系统科学、智能计算 智能信息处理
智能信息系统
智能控制与优化 智能机器人(学) 智能机器人系统 机器人与智能机器 智能信息处理
7.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南) 涉及专业总数5个;带有“智能”字样的研研究方向究方向:6 个 学 科 名 称 ( 一 、 二 级 ) “智能”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方向数量 2 信号与信息处理 多维信号智能化信息处理、智能信息系统技术 电路与系统 管理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 系统分析与集成 1 1 1 1 计算机视觉与智能识别 信息管理与智能决策技术 人工智能 分布式智能信息系统
8
有关“智能”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情况
8.浙江大学(华东) 涉及专业总数17个;带有“智能”字样的研究方向:44个 学科名称(一、二级) 基础心理学 计算数学 运筹学与控制论 机械电子工程 化学工程 化工过程信息工程 电气工程 “智能” 方向数量 1 1 1 3 1 1 5 研究方向 智能及认知工程 计算智能 系统优化与智能控制 机电系统的电液智能与节能控 制 化工系统工程与信息智能处理 化工智能信息工程 智能控制系统及网络化技术、 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系统与智能控制 智能控制和智能系统 智能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 大系统综合自动化与智能控制 机器视觉和智能信息处理 电力传动与人工智能应用、 智能材料及结构、微特电机 与智能化系统 复杂系统故障诊断与智能控 制、智能机器人控制 智能机器与图像信息技术、 智能机器人 研究方向
6
有关“智能”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情况
4.复旦大学(上海) 涉及专业总数 3个;带有“智能”字样的研究方向:3个 学科名称(一、二级) “智能” 方向数量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电路与系统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
图像与智能信息处理 智能信息处理 媒体计算与Web智能
5.南京大学(华东) 涉及专业总数2个;带有“智能”字样的研研究方向究方向:4个 学科名称(一、二级) 计算机应用技术 方向数量 3 研究方向 分布式人工智能和机器学 习、智能人机交互 信息智能化处理与检索 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
情报学
1
7
有关“智能”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情况
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东) 涉及专业总数8个;带有“智能”字样的研究方向:18 个 “智能” 学科名称(一、二级)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方向数量 1 精密仪器及机械 智能识别与控制 工程热物理 1 智能交通
信号与信息处理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系统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信息获取与控制
控制科学与工程
10
电气工程
5
11
有关“智能”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情况
学科名称(一、二级) 机械工程 9.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续) 涉及专业总数12个;带有“智能”字样的研究方向:53 个 “智能”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方向数量 7 智能加工;智能机器人;智能 机构设计与制造;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智能机构与仿生机器人;智能 机构系统原理、设计及应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信号与信息处理
2 1
2 1 2 2
虚拟现实与智能人机交互技术、智能接口技术 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
智能机器与系统 集成电路智能分析 数据挖掘及人工智能 光电跟踪仪智能控制 智能软件工程、实时系统 智能化信息处理 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



3
有关“智能”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情况



数据采集:代表性、地域性、信息的方便采集 单位选择: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浙江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部分著名高校的数据收集不够全面,本次未能列入 数据来源:各单位在网站上正式发布的2005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 仅收集目录中出现直接“智能”两字的研究方向 与智能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如“人工生命”、“神经网络”、 “Agent技术”、机器感知等,由于搜索上和界定上的难度而未做收 集和统计 不排除“计算机=智能”和以“智能”为标签的可能性;
6. 问题4:如何实现新学科的健康发展?
2
有关“智能”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情况

把握国内外智能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基本情况,是专业建设的基础 如何获取有效的信息,科学地分析,准确地把握? 毕业生?论文?学科数量?科研项目? 可靠的线索——博士生招生培养方向:信息公开、可靠;方向前沿; 与人才对应;与科研项目密切相关; 面向三级学科的分析:方向——导师——队伍
浙江大学 总数
平均
理工
17 83
8.3
44 206
20.6
华东
1)三甲:浙江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2)理工大学方向多,综合大学实力集中 3)东南、西北、东北多于京、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