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3核舟记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核舟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课文。
2、学习本文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3、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
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课文。
2、学习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令古今世界瞩目的
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微雕。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
这是发雕。今天我们学习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
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二、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罔()膝()褶()髻()倚()戌()
篆()八分有()奇()诎右臂支船()
2、解释通假字
(1)左手倚一衡木()(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诎右臂支船()(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3、一词多义
(1)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2)奇明有奇巧人()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3)为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中轩敞者为舱()
4、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1.有奇巧人 ()
2.罔不因势象形 ()()()
..
3.尝贻余核舟一()()()
4.盖大苏泛赤壁云()
....
5.高可二黍许 ()()
6.启窗而观 ()
...
7.箬篷覆之()()()8.雕栏相望焉 ()
...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0.石青糁之()()
...
11.中峨冠而多髯者()()12.如有所语()
....
13.其两膝相比者()() 14.佛印绝类弥勒()
....
15.矫首昂视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
.
19.其人视端容寂()20.若听茶声然 ()
.....
21.其船背稍夷. ()22.钩画了了,其色墨. () () 23.长曾不盈寸()()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2、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3、理清文章的结构,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合作探究
1、第 2 段介绍“核舟”体积时,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又写了众多小窗和对联,作者意
在表现什么?
2、从“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和佛印
的“矫首昂视”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什么?
3、从作者对佛印的神态、动作的刻画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6、你从第3、 5 段中的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
7、文中最后一段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8、从全文看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9、在第 6 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对船上的事物进行不厌其烦的点数和说明?
五、课堂检测
1.仿照本文作法,选取家中的某一工艺品,作简要的介绍,完成在自写本上。
2.根据课文默写:
(1)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2)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 ) 的精湛技艺。
(3)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4)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3、解释词语,翻译句子:
(1)有奇巧人()(2)因势象形 ()
.
(3)尝贻余核舟一()()( 4)盖大苏泛赤壁云()...
(5)高可二黍许
)()( 6)神情与苏、黄不属. ()..(
(7)中峨冠而多髯者()( 8)钩画了了 ()..
(9)其两膝相比者()()( 10)珠可历历数也 ()..
(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2)佛印绝类弥勒()
..
(1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14)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1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1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六、学习反思
在教授《核舟记》一文时,就采用了自读、朗读和表演相结合的方法。表演能使文本
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能够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也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文本内容。
因为,学生都有表演的欲望,他们会为了演好角色,而主动钻研文本内容,特别是对于一些疑难字词,如果他们不理解,他们一定会自己去解决问题。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学生,
通过自己表演或者观看别人的表演,一定会大大降低理解文本的难度。如:“其两膝相比者,各隐
卷底衣褶中”一句,如果用讲授的方法,基础差的学生未必能理解,但让学生表演,效
果则大不同了,一看便明白。在表演中,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这样的
学习,便于理解,学习后也不易忘记。
在表演时,台下的学生齐读,台上的学生根据读的句子表演,每当表演到会意处,不用老师
提示,学生会非常主动地参与进来。比如到“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苏黄共阅一手卷。”一
段时,需要一些道具。学生会心领神会地拿出准备好的东西,有的把用报纸作成的“帽子”、“手卷”和“髯”等,递给表演的同学。参与度较高,效果比较理想。
当然,这一堂课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比如让学生自译是否需要教师订正,表演完
成之后是否需要让学生再翻译一遍等等,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