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第十册《左公柳》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课文22《左公柳》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课文22《左公柳》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fdd050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67.png)
3.课前预习分享: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预习的心得和发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讲授新知
1.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写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写作实践,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6.课堂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调整。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在教学评价方面,要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也要关注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问题:针对课文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左公柳的象征意义。
2.问题探究: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资料查询等方式解决问题。
3.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将问题探究的结果与课文内容相结合,总结提升对左公柳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课文22《左公柳》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左公柳》是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晚清名将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的历史事件,通过描绘左公柳这一象征性植物,展现了左宗棠的爱国情怀和坚强意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左公柳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坚强意志。
2.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从合作态度、沟通交流、成果分享等方面进行评价。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左公柳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左公柳](https://img.taocdn.com/s3/m/f1458ea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d.png)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左公柳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理解课文中所涉及到的人物和事件,并能够正确表述。
3.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对课文中人物和情节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5.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古代物流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记忆课文中重点词语和人物事件;掌握文章中的核心思想。
2.难点:对于古代物流的发展和变化,学生可能对此不够了解,需要加以说明和讲解。
三、教学方法1.听、说、读、写综合教学法。
2.归纳总结教学法。
3.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张图片或是一个问题,引出与本章节课文有关的话题,可用“你们知道古代的物流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吗?”作为导入语。
2.新课讲解(1)生字词解读这里要对生字词进行解释,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课文讲解针对本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逐一对每一段进行讲解和说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3.课文朗读让学生跟着老师的语调、语速、口气等要素一起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课文理解与表达针对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正确表述,给学生提供发言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归纳总结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点,对课文中出现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归纳总结,表达出对小说的理解和见解。
6.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复述所本节中所学的知识点以及记忆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2.让学生写下自己的课文理解和感悟,可以用文章或诗歌的形式表达。
五、教学评估课后通过查看学生的课外作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程的掌握情况和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解决。
六、教学反思1.教师在讲解时能否针对学生不同程度的理解能力,对难点和重点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否对古代的物流发展有一个初步认识,并且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3.本节课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有着怎样的促进作用,是否能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左公柳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左公柳](https://img.taocdn.com/s3/m/d4ec731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7.png)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左公柳教案:左公柳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讲述左公柳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左公柳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同时,结合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左公柳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左公柳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PPT、阅读材料。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PPT展示左公柳的美丽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左公柳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左公柳是什么吗?它有哪些特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阅读理解(10分钟)分发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关于左公柳的故事。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描述的左公柳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阅读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3. 观察与思考(5分钟)组织学生观察左公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左公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左公柳在环境保护、净化空气等方面的作用。
同时,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左公柳,爱护大自然。
4. 创作与展示(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左公柳的喜爱,可以是一段话、一幅画、一首诗等。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自己的才华。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左公柳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左公柳的特点和生长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左公柳_语文S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左公柳_语文S版](https://img.taocdn.com/s3/m/70abd0e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b.png)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左公柳_语文S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和人物言行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训练流畅、有感情朗读课文,读明白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明白得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点】1.明白得文章重点词句,2.本文借物喻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本文借物喻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说说描写人物优秀品质的词语有哪些?(过渡:刚才同学们表现专门杰出,我期望今天的课堂上能看到大伙儿杰出多多。
2.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左公柳》,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提示:初读课文后,谁来说说课文重点讲了什么事?(板书三件事标题)(评判:你的发言专门有条理等)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来感受左宗棠的精神品质。
二、细读感悟:过渡:先快速扫瞄一下课文,看课文哪几自然段讲了力排众议,主动请缨?学习第一件事A.请同学们看这部分的学习指南。
课件出示学习指南:1.用你认为最喜爱的方式读课文4-7自然段,摸索左宗棠面临了哪些困难?2.用横线画出描写左宗棠语言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左宗棠动作的词语,用圆圈画出描写左宗棠神态的词语,说说从中感动到了什么?3.在交流时,先读语句,再讲自己的感受,有不同意见的能够补充。
提示:哪位同学来帮老师读学习提示?(评:你的声音……)下面,请大伙儿按照提示开始学习。
看看谁的学习收成最大。
B.组织学习第一件事,汇报:1.(评判:刚才**同学读书适应真好!)(1)哪位勇敢的小孩先来汇报,说说左宗棠面临了哪些困难?(评判:语言简练等)(2)点拨:敌人入侵,许多大臣都主张舍弃新疆,有了偏颇的认识。
小学语文S版第十册(五下):《左公柳》教案
![小学语文S版第十册(五下):《左公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1df8364431b90d6c85c72a.png)
小学语文S版第十册(五下):《左公柳》教案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2.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准备:了解左宗棠生平事迹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3.学习1、3段二、教学重点、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清朝有一个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后成为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看看他又有着怎样的匙子情怀?板书课题;左公柳(二)新课:1.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22课《左公柳》。
我们先来看生字词。
出示:慷慨激昂、湘、棺材、戈壁、屹立、流淌、走廊、纤巧、拱手相让、谋划、携带①自己读、指名读。
②把生字变红。
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个字音最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如果老师听写,哪个字的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个词语的意思你不懂?③同学交流:字音:纤巧(xiān):查字典,读准字音。
《左公柳》教学设计
![《左公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8cae8c4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d4.png)
《左公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
2.品味文中精当、形象、生动的语言。
3.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4.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
2.品味文中精当、形象、生动的语言。
3.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
2.品味文中精当、形象、生动的语言。
3.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2.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文本内容。
3.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点拨法: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左宗棠的画像和西北景色的图片,引出本课主题——左公柳。
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
2.品味文中精当、形象、生动的语言。
3.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4.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和难懂的句子。
2.了解左宗棠的基本情况和事迹。
3.找出文中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4.思考以下问题:•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文中写了哪些事情?表现了左宗棠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品味文中精当、形象、生动的语言,举例说明其表达效果。
5.学生交流分享,互相解答问题,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6.学生自主总结文本主题和思想内容。
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语文S版第十册左公柳教学设计课件
![语文S版第十册左公柳教学设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f14ac410661ed9ac51f3d7.png)
语文 S 版第十册《左公柳》优异教课方案一、教课内容:第五单元第 22 课二、教材和学情剖析:教材剖析:本单元课文主题是赤子情怀,叙述的是一系列爱国者的英豪事迹,《左公柳》这篇课文虽为第二篇课文,因为第一篇是《古诗三首》,以文章面目出现的,这倒是第一篇。
这篇课文经过对荒漠中左公柳富裕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解说,向我们生动介绍了一位 100 多年前为祖国国土完好,不管年迈体衰,断然主动请缨,千里抬棺赴敌的英豪形象,表现出英豪爱祖国,爱新疆,捍卫边境,建设边境的壮志激情。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文本中阅读的基调偏于感情。
学情剖析:1 、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有了必定的阅读能力,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累积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阅读中推测文章的表达方法的能力。
2 、学生的自想法识正在加强,处在一个由依靠到独立的过渡阶段。
这时他们激烈的要求自主、独立、成功。
因此,在教课中应当将整体感知,字词的理解,松手让孩子们自己达成。
给学生一个立足点,给他足够的体验。
3、文本所波及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学平生常接触较少,应当经过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和教师协助介绍的方式将这些背景资料表现给学生。
第一课时一、教课目的知识、技术:1、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 ; 理解沙漠、纤巧、拱手、疲倦、携带、矗立、流淌、大方激动、楚楚动人、据理力争、快马加鞭、拱手相让、杀身成仁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3、学习课文 13 自然段。
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阅读认识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领会他在光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境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情。
过程与方法:运用朗诵法、标注法等指引学生读懂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文章内涵。
二、教课重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三、教课过程( 课前预习 )1、读通课文,标明感觉或疑问。
语文S版第十册《左公柳》优秀教学设计
![语文S版第十册《左公柳》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ecf868231b765ce040814dc.png)
语文S版第十册《左公柳》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第五单元第 22 课二、教材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主题是赤子情怀,讲述的是一系列爱国者的英雄事迹,《左公柳》这篇课文虽为第二篇课文,由于第一篇是《古诗三首》,以文章面目出现的,这却是第一篇。
这篇课文通过对沙漠中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讲解,向我们生动介绍了一位100多年前为祖国领土完整,不顾年老体衰,毅然主动请缨,千里抬棺赴敌的英雄形象,表现出英雄爱祖国,爱新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豪情。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文本中阅读的基调偏于情感。
学情分析: 1、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的能力。
2、学生的自主意识正在增强,处在一个由依赖到独立的过渡阶段。
这时他们强烈的要求自主、独立、成功。
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将整体感知,字词的理解,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完成。
给学生一个立足点,给他足够的体验。
3、文本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应该通过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和教师辅助介绍的方式将这些背景资料呈现给学生。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3、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过程与方法:运用朗读法、批注法等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三、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读通课文,标注感受或疑问。
《左公柳》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左公柳》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https://img.taocdn.com/s3/m/e58fff7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15.png)
《左公柳》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左公柳”的外形特点和生长环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左宗棠以身报国的爱国热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左公柳”名字的由来,感受左宗棠的爱国精神。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借“左公柳”抒发的对左宗棠的赞颂之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视频,引出课题“左公柳”。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三)精读课文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交流讨论,明确:介绍了“左公柳”生长的地点和环境。
(3)指导朗读,感受“左公柳”生长环境的恶劣。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分组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思考:“左公柳”有什么特点?(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左公柳”的高大、粗壮、茂盛。
(4)指导朗读,读出对“左公柳”的赞美之情。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指名朗读第五至七自然段,思考:“左公柳”名字的由来是什么?(2)学生自主阅读,圈画出相关语句。
(3)教师结合历史背景,讲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帮助学生理解“左公柳”名字的含义。
(4)讨论交流:从左宗棠的事迹中,你感受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5)引导学生体会左宗棠以身报国的爱国精神。
4、学习课文第四部分(1)齐读第八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2)小组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3)教师总结,点明作者借“左公柳”抒发对左宗棠以及爱国将士们的赞颂之情。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左公柳》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左公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ca313baeaad1f346933feb.png)
《左公柳》一、导入一、快乐热身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左公柳》。
出示图1:请看大屏幕,这就是生长在塞外的柳树。
看到塞外的柳树,你们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它?⒉作者是如何介绍这塞外的柳树?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描写柳树的段落,并画出塞外柳树的句子。
生汇报梳理。
3、出示:这柳树高大茁壮……通过读把柳柳高大茁壮的外形展现出来。
4、内地和塞外柳树长得一样吗?是的,不一样。
5、同样是柳树,外形却大不相同,这是为什么?结合生长环境说说6、它能在戈壁沙漠上下生长就必须战胜……具有……精神。
所以作者把屹立在戈壁滩上的柳树称为什么之树?(刚强之树)出示:这屹立在戈壁滩上……齐读二、衔接过渡同学们,题目叫左公柳,课文仅仅是写柳树吗?还写了谁?那写了左宗棠的哪几件事?(板书)师: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生:一共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出征;第二件事是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了新疆失地;第三件事是左宗棠植树造林,建设边疆。
师:为什么课文写的是左宗棠,却以“左公柳”命名呢?师:对呀,到底为什么呢?(师在课题旁打“?”)这节课,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左宗棠,了解这种树名背后的故事。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5—7自然段,看看故事发生时的背景是怎样的?(生读课文,教师巡视)师:谁先给我们汇报一下?生:邻国阿古柏在英军支持下侵入我国南疆,俄国又乘机占领北疆,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师:这时,朝廷众臣对保卫新疆有怎样的认识?生:有人对保卫新疆的认识有失偏颇,主张放弃新疆。
师:大臣们对保卫新疆的认识有失偏颇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结合上下文来说说。
生:有的大臣认为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同时,新疆路途遥远,运输艰难,当时国家困难,粮饷匮乏。
师:面对大臣们偏颇的认识,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就是?左宗棠。
师:左宗棠是怎么做的?这种做法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生齐答:力排众议师:要想依靠个人的力量取排除众人的意见,必须理由充分,左宗棠摆出了哪些道理呢?请同学们默读第6自然段画出句子。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左公柳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左公柳](https://img.taocdn.com/s3/m/9c83ae3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6.png)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左公柳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的治学方法,感受古人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的目标。
2.掌握对课文中生僻字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1.生僻字的理解和运用。
2.《左传》的阅读理解。
教学难点1.对《左传》理解深入的素养培养。
2.通过阅读名著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及计划第一课《左传》选读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的背景和特点。
2.学习古文阅读方法。
3.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通读文章,把握文章大意。
2.理解作者的用词和文风。
3.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生僻字和句子。
2.如何用古文表述现代生活。
教学过程1.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对《左传》的了解程度。
2.分组朗读和讨论文章,分享个人观点和感受。
3.讲解文化背景和生字词,辅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4.师生互动讨论文章,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提问和答疑。
延伸1.建议学生阅读更多名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关注当代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
第二课句子理解和字义辨析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中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2.运用生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3.提高学生词汇量和对古文的了解程度。
教学重点1.理解生字的常用意义。
2.辨析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掌握整个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文中的典故和现实生活的关系。
2.加强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
教学过程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编写生字词表格。
2.群体讨论,解读课文中的生字和词组。
3.辨析句子关键词汇,学习古人的思想和文化。
4.师生互动讨论课文,结合实例探讨生字词的用法和意义。
延伸1.建议学生读古代戏曲,锻炼古文阅读能力。
2.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古代文学经典,开拓视野。
总结通过《左传》的选读及句子理解和字义辨析的教学,能够启迪学生思想和开拓眼界,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和古代文学经典。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五年级语文教案 《左公柳》教学设计-全市获奖
![五年级语文教案 《左公柳》教学设计-全市获奖](https://img.taocdn.com/s3/m/9f9bcee56edb6f1afe001fa4.png)
人教S版小学五年级下册22 左公柳第二课时教材分析《左公柳》是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我们”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事迹。
作者按照“总起引入——具体分述——总结抒情”的思想行文。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一、读课题。
1.读题,可以怎样读?读出了几层意思?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左公柳》,先复习生字词,读一遍。
3.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分几部分写?(分两部分,先写树再写人。
)二、赞左柳1.自由读1至3段,左公柳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特点:高大茁壮2.这柳和我们平时见到的柳一样吗?课文怎么写?3.比较朗读:A.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wéiwò)B.内地的柳树枝条纤巧柔软,楚楚动人。
4.若各选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两种柳,你会选哪个?这是什么写法?(对比写法,突出左公柳的高大茁壮。
)5.当我们在黄沙之中发现这柳树时,有什么表现,产生怎样的情感?怎样读?这里为什么用屹立?(因为屹立是比喻意志十分坚定不可动摇。
这柳长在戈(ɡē)壁滩上,在没有春风、没有绿树、没有雨水的恶劣环境中,却能长得如此挺拔、坚定,所以用屹立。
)6.过渡:这高大茁壮的柳树背后有什么故事,它为什么叫左公柳呢?三、听故事1.默读第4至13段,思考:导游讲了左宗棠的哪些爱国事迹?(力排众议、抬棺出征、植树造林。
)2.故事一①力排众议什么意思?面对放弃新疆的主张,左宗棠是怎么做?②怎样读才能体现他的刚正不阿?3.故事二①朗读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个令人神伤的夜晚?②小组讨论:左宗棠为何要抬棺出征?抬棺出征目的:一是表明他视死如归的决心,二是鼓舞士气。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左公柳》语文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左公柳》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6010199b89680202d825f2.png)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左公柳》语文教案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左公柳》语文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走廊等词语。
积累四字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左公柳的刚强。
3.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左公柳的语句。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四字词语。
教学难点:体会左公柳的刚强。
教具准备1.生字词语以及四字词语卡片。
2.戈壁滩、左公柳的图片或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示课题1.教师: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从河西走廊到玉门关,数千里关山路,没有春风,没有绿色。
而一走进玉门关的茫茫大戈壁,我们就能看见一道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那就是数以万计的左公柳。
(教师板书课题)2.全班读课题,教师强调柳的声母是l。
3.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吗?(指名说,教师归纳)⑴左公柳长什么样?⑵为什么称其为左公柳?⑶左公柳是怎样在茫茫大戈壁扎根、生长的?二、初读,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画出本课的四字词语。
⑵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左公柳形态的相关语句。
⑶找出介绍左公柳名称由来的有关段落。
⑷想一想左公柳是怎样在茫茫大戈壁扎根、生长的?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渎,集体正音。
3.教师强调部分生字的要点。
字音:廊、拱、愫、湘、淌、纤、策、纤。
字形:廊、慨、屹。
4.指名反馈画出的生字词语。
5.教师出示这些四字词语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读中积累词语。
傲然挺立高大茁壮身姿挺拔刚劲有力纤巧柔软楚楚动人英勇无畏日益严重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干辛万苦千里荒漠贫瘠之地慷慨激昂铁骨铮铮主动请缨以身报国忠义之举刚毅坚韧风烟滚滚浩浩荡荡视死如归泪流满面置之度外为之动容年逾花甲情不自禁不屈不挠坚韧顽强6.指名分段读课文,读中巩固生字的认读,再次感知课文内容。
三、品句,体会树之刚强1.教师:读了全文,我们知道这左公柳指的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柳树。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2《左公柳》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3j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2《左公柳》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3j](https://img.taocdn.com/s3/m/5b65d43f7cd184254b3535a6.png)
悬念激趣,
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明心志的 激 发 学 生 进 一 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看看他又 步学习的欲望。 有着怎样的赤子情怀?(板书课题:左公柳) 二、新课 (一)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课件出示: ( 展示课件第三屏)自己读、指名读。 在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你不明白?(生生互动,质疑解疑) (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从几个方面介绍左宗棠的 事迹?(两方面:收复新疆、建设新疆) 这一环节 是从课文整体 2.捋出思路。 捋清课文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两方面内容?(4-13)介绍左宗棠 入手, 事迹。 (2)1-3,14 各写什么?简要说一说文章分几段? 3.质疑。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 这是一篇写人还是写物的文章?写左宗棠 为什么题目是“左公柳”?) (三)解疑:学习课文 1-3 自然段。 1.要想解答同学们自己提 出的问题,我们先了解什么?(左公柳 “总起引入— —具体分述— —总结抒情” 的 行文思路。 生字新词 立足学生自学, 教师适当点拨。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2 左公柳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课 板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 文: 22 左公柳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我们”在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 的爱国事迹。课文按照“总起入手——具体分述——总结抒情”的行文思路讲 述 了钦差大臣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 在教学本课时,一是根据本课生字多、词语丰富的特点,注重字词的理解、 积累和运用;二是根据本课复句类型丰富,修辞手法也运用较多的特点,注意引 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些句子,为丰富学生的语言并有意识使用这些语言奠定基 础;三是紧扣“柳”这一行文线索来理解感悟文章内容;四是根据文章夹叙夹议 的行文特点,仔细品味“议”的文字,品味其对文章所叙内容起到的画龙点睛、 提炼升华的作用;五是紧紧扣住文章题目“左公柳”这一语双关的文眼,体会出 具体的含义;六是根据文章布局的详略,教学时也进行详略的处理,以突出左宗 棠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22课《左公柳》教学设计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22课《左公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310596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1a.png)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22课《左公柳》教学设计第一篇: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22课《左公柳》教学设计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22课《左公柳》教学设计四塘中心小学邓胜平内容简析:《左公柳》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我们”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事迹。
作者按照“总起引入——具体分述——总结抒情”的思路行文,全篇可分为三部分。
设计理念: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图文结合,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入情入境,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帮助学生会认“戈、俄、慷、慨、忱、湘、棺、淌”,会写“纤、屹、戈、俄、拱、慷、慨、腹、惫、湘、棺、谋、策、携、淌”。
理解“纤巧、屹立、戈壁、拱手相让、慷慨激昂、腹地、疲惫、棺材、谋划、策略、携带、流淌”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2.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课时:2课时(注:展示课上第二课时)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读准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词语的含义;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找出文中喜欢的语句。
如果有疑惑的地方,可以与他人交流或课上提出。
)(二)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简案)一、谈话导入。
简介左宗棠。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注意本课的生字新词,可借助文中拼音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互当小老师,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然后再请几位学生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介绍了左宗棠的哪些爱国事迹?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动笔写一写。
《左公柳》教学计划 教学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
![《左公柳》教学计划 教学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b87c63d866fb84ae55c8d19.png)
《左公柳》教学计划教学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一、回顾,导入新课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
(板书课题)2.教师:让我们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了解大家上节课初读课文掌握的情况。
看课题,围绕“左公柳”这三个字,根据上节课所学,你会提出哪些问题?(指名说,教师归纳)(1)左公柳长什么样?(2)为什么称其为左公柳?(3)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3.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以提问题的方式,对上节课的学习进行了回顾。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深入学习。
二、品句,体会树之刚强1.教师:读了全文,我们知道这“左公柳”指的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柳树。
但它和一般的柳树又有所不同。
请同学们用“----”画出文中描写柳树的语句,标出序号,自己读一读。
2.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语句。
3.学生自由地读一读,把自己读后的感受旁注在句子边。
4.教师指名反馈:同学们,再读了这些句子,你觉得生长在戈壁滩上的左公柳是一株怎样的树?5.教师引读这些语句:三、探究由来,体会人物品质同学们,战马的嘶鸣、震天的呐喊,早已随历史烟消云散,唯有这挺立百年的“左公柳”见证了当年的一幕幕壮烈场面。
四、达标练习1、比一比,再组词。
曾()居()名()憎()踞()铭()2、用下面词语造句:(1)情不自禁(2)不但……而且……3、以《赞左公柳》为题写一、两小段话。
4、写出句子的含义(1) 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
(2)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2.搜集资料,进一步阅读有关左宗棠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版第十册《左公柳》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第五单元第 22 课二、教材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主题是“赤子情怀”,讲述的是一系列爱国者的英雄事迹,《左公柳》这篇课文虽为第二篇课文,由于第一篇是《古诗三首》,以文章面目出现的,这却是第一篇。
这篇课文通过对沙漠中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讲解,向我们生动介绍了一位100多年前为祖国领土完整,不顾年老体衰,毅然主动请缨,千里抬棺赴敌的英雄形象,表现出英雄爱祖国,爱新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豪情。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文本中阅读的基调偏于情感。
学情分析:1、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的能力。
2、学生的自主意识正在增强,处在一个由依赖到独立的过渡阶段。
这时他们强烈的要求自主、独立、成功。
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将整体感知,字词的理解,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完成。
给学生一个立足点,给他足够的体验。
3、文本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应该通过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和教师辅助介绍的方式将这些背景资料呈现给学生。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3、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过程与方法:运用朗读法、批注法等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三、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读通课文,标注感受或疑问。
2、搜集有关左宗棠的资料。
(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课前预习,为新课的学习打下铺垫。
)(一)、导入1、课件出示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生读,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用来言志的对联吗?)2、课件出示诗句: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师:这是王震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你们知道是用来歌赞谁的吗?)3、他就是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人——左宗棠。
4、今天我们就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来了解他的赤子情怀。
板书课题并齐读。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我用这样的导入不仅让学生对左公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给左公赋予厚重的文化色彩,丰富了学生的积淀。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课件出示:慷慨激昂、湘、棺材、戈壁、屹立、流淌、走廊、纤巧、拱手相让、谋划、携带①自己读、指名读。
②交流识字方法。
③同学交流:在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你不明白?(生生互动,质疑解疑)“请缨”是什么意思?(缨就是带子,请缨就是请求杀敌或请示给予任务。
本课指的是左宗棠主动请求收复新疆。
)(2)关注下列语句:a标点符号: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心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在本句中作用?这句话中冒号的作用是什么?(引出解释或说明)“岂能”换一个词语,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为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打下良好基础。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质疑批注,写下感受。
(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从几个方面介绍左宗棠的事迹?(两方面:收复新疆、建设新疆)(2)理出思路: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两方面内容?(3)再次读文,边读边批注,质疑:这是一篇写人还是写物的文章?(写左宗棠为什么题目是左公柳?)3.解疑:学习课文1——3段。
(1)要想解答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先了解什么?(左公柳什么样,有什么特点?)(2)画出全文描写左公柳的语句,认真思考。
①突然,我们发现前方不远处的地方,傲然挺立着一棵柳树。
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啊,好粗的树哇!两人合抱都抱不过来。
a引导学生体会出左公柳高大、健壮、直的特点。
b联系上文“沙漠没有春风,没有绿色。
映入眼帘的除了黄沙还是黄沙”再体会:你的眼前出现怎样一幅画面?体会出左公柳生命力顽强。
感受到作者的惊讶与对它的赞美。
c朗读。
②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眼前的这棵柳树——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a“——”在本文中的作用?(解释说明)b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c体会排比句的作用:抓重点词语“屹立”、“茂密”、“钢筋般”、“挺拔”、“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体会左公柳的刚强、生命力顽强。
③……这里的柳树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
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引导学生体会出作者在赞美这棵树:“这棵塞外的柳树”与内地柔柳的不同,赞美它具有坚定、刚强、生命力顽强的品质,大有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④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a这句话什么意思?b用什么修辞方法?(设问加反问)c初步体会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强调它不是普通的柳树,它是刚强之树,而是特殊的精神之树。
这精神就是像爱国将士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品质。
d朗读。
引导深入学习;把写柳树的几个句子连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先写树的外形、再赞美树的品质、再赞美具有不屈不挠、坚韧顽强品质的人)教师讲解:这几个句子,随文逐步出现,让我们对柳树的认识得以加深、升华。
既是写物,更是颂人,这就是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板书:借物抒情(三)、再次质疑,引发思考(1)再次质疑学贵在生疑,对比这几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抒发自己的感情?左公柳与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2)弄清重点段层次、内容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先了解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先了解课文讲述了左宗棠哪些方面的事迹?(收复新疆失地、建设西北边疆)一共写了他几件事?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动笔写一写。
第一件事: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收复新疆第二件事:抬棺出征收复新疆第三件事:植树造林建设新疆建设新疆弄清文章大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自学课文,思考,下节课解决。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为学生更深层地感悟文章内涵打下基础。
作业:多次阅读全文,看看有什么新感受。
板书设计:左公柳第一件事: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收复新疆第二件事:抬棺出征收复新疆第三件事:植树造林建设新疆建设新疆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者、文本中的不同人物情感的互动,在“读——品——写“中理解文本理解人物,领悟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品——写“中理解文本理解人物,领悟情感。
三、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抬棺出征的影片、新疆日新月异变化的图片等)学生:查找有关左宗棠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
回忆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教师板书)(复习导入,该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来自于学生的发言,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上的自信心,教师还可以通过板书的内容梳理学生思路。
)(二)、走进文本,体悟情感1、研读“力排众议”:(1)“力排众议”是什么意思?(一个人竭力排除大家的意见,坚持自己的主张)(2)左宗棠是怎样力排众议,让我们感受到他刚强、坚韧、不屈不挠?请你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3)创设情境,角色换位,故事再现:师:我就是光绪,你们就是大臣,我们来演演当时的情景。
“大臣”们阐述不同意见,左宗棠据理反驳。
师:我是光绪,你们都是左宗棠,再来说说收复新疆的理由。
(4)指导朗读。
师总结:以一家之言驳倒众议,这就叫做“力排众议”。
2、过渡:69岁高龄的左宗棠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咳血。
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但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作出了怎样的壮举?(齐读第七自然段。
)(板书:抬棺出征)(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换位,激发了学生兴趣,与文本进行对话,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悟文章内容。
)3、研读“抬棺出征”:(1)自读有关段落,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字词圈点评划,并说一说为什么让你感动?(2)学生汇报:a、“那是一个令人神伤的夜晚……仍信心百倍。
”(左宗棠面对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足见他的刚毅坚韧。
)b、“左宗棠的队伍一路西行,浩浩荡荡……”播放“抬棺出征”的影片。
(教师借助影片可以使课文相关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运用得当,能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
配以音乐,可以激荡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了情境,创造出氛围。
)师语言倾情:同学们,你们的脸上写着敬佩,能把这种敬佩之情读出来吗?指名读。
a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左大人,此时,率领着抬棺队伍前行的你正想些什么呢?b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西行队伍中的一员,你正在想什么呢?c 将士们,在西行的途中,你刚刚收到了家书,你的母亲重病在床,可是面对凛然前行的左老将军的背影,面对这口黑漆漆的棺材,你在想些什么?d 是左老将军的精神感染了你,带着敬佩的感情读——是左老将军的悲壮行为打动了你,带着必胜的信心读——(3)你觉得左宗棠是个怎样的人?(具有满腔爱国热忱)(4)“就是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介绍左宗棠收复失地,再次激发学生情感。
(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非常有限,他们与许多课文内容存在明显的心理差距,对课文涉及的背景环境也缺乏了解,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角色换位,使学生全方位地探究文章内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品读“植树造林”。
(1)指名读。
(2)这段内容哪里让你感动了,小组合作交流。
(3)汇报“在征战中,他深感茫茫戈壁……”(4)师总结: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绘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课件,学生齐读),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