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先驱毛泽东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最后埋骨青山的故事。
本课通过讲述毛泽东的一生,展现了他的英勇、坚毅、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旨在教育学生学习毛泽东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历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毛泽东这位伟大领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对于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品质有一定的感悟能力,但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学习毛泽东的英勇、坚毅、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文中,体验毛泽东的思想感情。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课文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相关资料:收集与毛泽东相关的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3.课堂用品: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如播放歌曲《毛主席语录》,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如课文中的图片、文字等,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大意。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精品课说课稿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精品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述先烈的英勇事迹,通过描绘先烈们在事业中无私奉献、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让学生感受到先烈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课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感受到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事业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同时,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也便于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有一定的基础。
但同时,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理解先烈精神层面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先烈们的英勇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理想,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感悟先烈们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境教学、情感教育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圈出生字词,互相交流学习。
3.讲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教材教案三篇
理解“殉职、勋鉴、踌躇”等词语的意思。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中国近代史。
2、相应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2.然而第二天早上,当秘书来到主席的卧室时,竟然看到电文稿下那一行醒目的大字,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3.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明明主席这么想见见岸英的遗体,为什么他会决定将他葬在朝鲜呢?你能告诉我吗?(你能用文中语句告诉我吗?)
“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
2.学生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以及*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上周我们感悟到了*作为一个诗人的豪放与乐观,也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个国家的气概。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7课,来感受*那博大而深沉的父爱和他非比寻常的伟人胸怀。
师:同学们,知道以前人们所说的人生四大悲事是那四件吗?那就是——雪上加霜,年幼丧母、中年丧妻和老来丧子。对于当时已经将近60的毛主席来说,失去像岸英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子,对他来说是怎样剜心刺骨的痛啊,读——师:更何况岸英已经是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而牺牲的第六位亲人了,这是一种怎样肝肠寸断的痛啊,读——师:同学们,此时此刻的主席虽然很悲痛,但他有流泪吗?(没有)那他的眼泪在哪里呢?(心里)是啊,他心里难受的只能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师:此时,透过这满屋子的烟雾,往事一件件地浮现在他的眼前,此刻主席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岸英——生答(预设:小时候的岸英趴在*的腿上,央求着爸爸给他讲革命战斗的故事。)此刻主席仿佛看到了少年岸英在他的书房——生答(预设:岸英在他的书房偷偷地看书的时候。)此刻主席仿佛看到了青年岸英从部队回来时——生答(预设:开心幸福的模样)是啊,有岸英在身边的日子,总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高兴,那么的令人难以忘怀,作为主席他希望岸英能成为一个为国家人民奉献的英勇战士,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父亲,他只是和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简单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平安、幸福。读——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课 教学教案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革命烈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献出生命的英雄事迹。
本课通过描写烈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感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情感体验、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烈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忠诚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情节。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烈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忠诚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烈士们的英勇事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语。
3.教案:编写详细教案,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和语气。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教案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教案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拟、谋、赴”等9个生字,会写“彭、瑞、损”等14个生字。
(2)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进一步强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快速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
(3)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说、写”这些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重难点】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激情引出课题1.课前阅读毛主席诗词《蝶念花·答李淑一》。
2.这是毛主席纪念杨开慧的诗词,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了六位烈士,其中就有他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板书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基点1.自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
3.指导读好重点字词,理解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
“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不同人物的特点,感受不同的描写方法,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写人物。
思维能力:了解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借助生动鲜活的具体事例写作。
审美创造: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
通过典型事例写出人物具体的特点。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彭、拟”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彭、拟”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拟定、锻炼”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3.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4.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两个部的内容;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难点】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彭、拟”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彭、拟”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拟定、锻炼”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同学们,大家好!老师相信你们还记得第9课《古诗三首》中诗人们所抒发的那份心系家国的拳拳爱国之心。
那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无数边关战士的豪言壮语,表现了他们马革裹尸、誓死报国的豪迈气概和忠勇精神。
2.可是,你们想过没有?这些边关战士为国捐躯、战死沙场,对他们的家人意味着什么呢?他们的家人又该如何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一位父亲,看看他是如何面对丧子之痛的?他的内心又经历了怎样艰难的抉择,最终作出了将爱子葬于异国他乡的决定。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一.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本课通过讲述革命先烈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展现了他们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课文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重点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他们对于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和深层次的含义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理解课文中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交流。
4.能够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能够理解课文中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交流。
3.能够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和节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革命先烈的具体事迹,让学生理解他们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青山处处埋忠骨》2.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3.教学卡片:革命先烈的图片和事迹4.教学课件:课文内容、词语和句式的解释和示例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革命先烈的图片和事迹,引导学生回顾对革命先烈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和节奏。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一篇描写先烈的英勇事迹的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先烈在斗争中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教育人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
本篇文章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先烈的英雄事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文章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同时,学生对文章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精神的理解和感悟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先烈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难点:对文章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先烈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
2.情感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感悟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3.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介绍文章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所讲述的先烈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教师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适时进行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人教统编版五下语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五下语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背景故事和主要情节。
2.理解诗词《青山》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4.激发学生对英雄主义的敬仰和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词《青山》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2.掌握《青山处处埋忠骨》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3.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中的人物形象及情节。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了解背景故事1.分组讨论《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主题和背景。
2.老师讲解《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3.听诵《青山》诗词,理解其意境。
第二课时:学习诗词《青山》1.分析《青山》诗词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针对生词进行词语解释和例句讲解。
3.进行诗词朗读和赏析,讨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第三课时:阅读文章《青山处处埋忠骨》1.给学生分发课文,让学生阅读短文,理解文章大意。
2.教师逐段解读文章,讲解生词和重要句子。
3.学生小组讨论文章中涉及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第四课时:课文深度剖析1.学生展示对《青山处处埋忠骨》的理解。
2.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及情节发展。
3.进行小组展示,总结课文核心内容。
四、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2.多媒体呈现: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文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人物,通过角色扮演理解人物情感和行为。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的积极参与度和课堂表现。
2.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小结或心得体会。
3.课外拓展:布置阅读相关历史文献或参观革命烈士陵园的任务,并写心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历史和文学知识,有利于学生了解历史人文知识,激发学生对英雄主义的感悟。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对历史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度。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人教版(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描写先烈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本课篇幅较长,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教学本课,旨在让学生感受先烈的伟大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感悟先烈精神等方面,仍需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某些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可能不太了解,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的叙事线索;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先烈的伟大精神,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的叙事线索;感受先烈的伟大精神。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某些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课文中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先烈的伟大精神。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自主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合作探讨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录音,以便于学生跟读和模仿。
2.相关资料: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资料,以便于学生了解和补充。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人物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人物都是先烈的代表,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先烈的英勇事迹。
本课以先烈的精神为主题,通过描绘先烈在斗争中的英勇事迹,教育学生学习先烈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同时也对先烈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的文本解读和情感体验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先烈的英勇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先烈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先烈的英勇事迹。
2.难点:深刻理解先烈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验先烈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先烈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对先烈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气和情感,理解课文的大意。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细节,体验先烈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思考,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先烈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先烈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先烈的精神。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课文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课文。
新统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精品公开课教案
新统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精品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讲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到先烈们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事件和词汇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课文中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可能缺乏深刻的体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2.难点:对课文中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体验课文中先烈们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教学卡片和词汇表。
4.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情感氛围。
然后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先烈们的语气和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的内容和背景•理解课文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启发学生关于历史和英雄的思考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分析文中的生字词语•进行课文的朗读与讨论教学难点•领会文章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当代的启示三、教学准备•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材及相关教学辅助材料•课堂宣传资料和图片•教学活动设计、课件制作等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等展示革命英烈事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爱国主义;2.播放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的共鸣。
第二步:学习课文1.讲解课文的背景和主题;2.学生跟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句子和生字词语。
第三步:课文理解1.分组讨论课文中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第四步:课文赏析1.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描写和感人情节;2.学生进行朗读,展示自己的感悟。
第五步:课文延伸1.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作业,让学生撰写关于爱国主义的文章或感悟;2.进行课堂展示和分享。
五、课后作业1.复习并背诵本课文;2.撰写本节课的思考感想;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革命英烈的故事。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爱国主义情怀,在课文中获得启示,加深对革命英烈的敬仰,促进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还需加强相关主题的延伸和引申,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能够理解文中的生字、成语,掌握其含义。
3.能够进行简单的解读和赏析。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课件PPT。
2.生字、成语卡片。
3.黑板、彩色粉笔。
4.教师粘贴墙上帖纸。
5.学生课堂用书。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师生对话,谈论关于忠诚的话题。
2.老师给出“忠诚”二字背景,引入课文。
第二步:学习课文(20分钟)1.教师首先简要介绍《青山处处埋忠骨》这首诗。
2.教师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
3.学生分组合作,读懂课文并完成相关练习。
第三步:学习生字、成语(15分钟)1.教师给出生字、成语,学生自主理解、记忆。
2.学生分角色小组活动,编对话对生字、成语进行演练。
第四步:课文赏析(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研读课文,讨论诗词的意义,并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情感表达。
2.学生完成相关赏析题目,举手分享结果并进行点评。
第五步:语文表达(20分钟)1.学生单独或分组通过书面作业完成一篇有关《青山处处埋忠骨》的短文,表达对诗词的理解和思考。
2.学生相互交流、互评写作成果。
四、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整理重点内容。
2.背诵课文或其中的诗句。
3.完成相关练习和作业,并做好相互批改。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向学生传达了对文学欣赏的一种方法,但在学生互动和表达方面有待加强。
2.下节课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赏析课文时更加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青山处处埋忠骨》这首优秀的诗词。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播放一段关于革命先烈事迹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革பைடு நூலகம்先烈的英勇无畏和伟大奉献。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教师引导:通过视频内容引出本课的主题——《青山处处埋忠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忠骨,为什么我们要铭记忠骨。
3.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英雄事迹,谈论对英雄精神的感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字词含义,掌握重点词汇及成语,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掌握词汇:英勇、献身、崇敬、铭记、忠骨、丰碑等。
-成语:赴汤蹈火、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等。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理解作者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英雄精神的重要性和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发扬。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英雄精神的认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
3.布置作业:布置课后阅读和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课堂学习,进一步深入探究英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和主旨,尤其是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2.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成语,以及排比、设问等表达手法。
3.深入体会课文所传达的爱国情怀和英雄精神,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学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探讨故事情节及人物塑造,分析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思想。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故事中情感变化及人物性格转变的描写。
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中背后含义的思考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课时安排:本课为45分钟一课时,共需2课时完成。
2.教学材料: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多媒体教学设备、课堂练习题、学生笔记本等。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小组合作、个人思考等。
4.学生准备:提前阅读课文,带着问题和思考来课堂。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兴趣。
2.阅读: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教师适时解释生字生词。
3.导入:提问学生对文章主题和情节的猜测和思考,引导学生进入文章世界。
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文章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分析故事情节。
5.展示与总结:请几组同学上台展示讨论结果,由全班共同总结。
第二课时1.复述: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加深理解。
2.小组活动:分组完成课后练习,让学生合作解答问题。
3.思考与表达:提出思考题,让学生个人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4.总结与展望:总结全课内容,展望下节课内容。
六、课堂延伸1.拓展阅读: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章或故事,扩大文学视野。
2.表演活动:让学生进行戏剧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体会。
3.写作任务:布置文章写作任务,让学生借鉴文学作品风格。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阅读相关文章并写读后感。
3.准备下节课需要的素材和预习课文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学作品,提高文学品味和理解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能够理解忠诚与勇敢的重要性。
–能够用自己的话简洁地表达故事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和正直的品质。
–培养学生对历史、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能够简洁地表达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1.理解忠诚与勇敢的含义。
2.理解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教学展开1.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阅读一小段故事,然后小组内讨论故事的要点。
2.全班讨论: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讨论的结果,梳理故事情节。
3.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演绎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4.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忠诚与勇敢的含义,以及这些品质在故事中的体现。
3. 拓展延伸1.与现实生活联系:让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表现忠诚与勇敢。
2.创作:让学生根据故事的主题创作相关作品,如小作文、画作等。
4. 总结回顾总结教学内容,强调忠诚与勇敢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勇敢做正确的事情。
五、教学策略1.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故事,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3.提问引导: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六、板书设计•标题:《青山处处埋忠骨》•核心词汇:忠诚、勇敢•价值观:忠贞、坚毅七、课后作业1.完成相应练习册的习题。
2.思考并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忠诚与勇敢的事例。
八、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忠诚与勇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好地领会了这一故事所要传达的价值观。
新统编五年级下语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课教学教案
新统编五年级下语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为线索,展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风貌。
本课通过讲述革命先烈们的故事,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文中的一些历史背景和词汇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文中历史背景的把握。
3.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视频。
3.生字词卡片。
4.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氛围。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进行情感交流。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课教学设计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这篇课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主席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这篇课文选材具有鲜明的特色。
作者颇具匠心地截取了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断,反映出人物的崇高境界。
哀莫大于老年丧子,要经得起这莫大的哀痛,需要极大的意志力。
文章就抓住了毛主席得知丧子后的心情和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主席崇高的精神境界,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主席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基本特点。
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这些传神的细节描写,朴实无华而又生动形象。
它表现了毛主席既有着跟普通人一样的丧子之痛,又有着伟大人物的胸怀,充分而真实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具有的为革命而牺牲一切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本文对毛主席的心理活动刻画得非常真实和细腻。
如课文中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朝鲜方面要求将岸英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彭、拟、谋”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朝、处”,会写“彭、拟、谋、瑞”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来体会领袖的内心世界。
背诵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难点: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用具: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意义,了解毛岸英个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
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
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二、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彭德怀(péng) 拟定(nǐ) 参谋(móu) 奔赴(fù) 特殊(shū) 踌躇(chóu chú) 黯然(àn) 马革(gé)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重点认读“拟、踌躇”,强调“彭”的是后鼻韵母,避免错读成前鼻韵母;强调“殊”的韵声母是sh,避免错读。
3.多音字认读。
(课件出示)处chù(处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chǔ(相处)朝cháo(朝鲜)毛岸英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
zhāo(朝霞)灿烂的朝霞映红了天空。
4.初读课文,学习会写的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这篇课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主席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这篇课文选材具有鲜明的特色。
作者颇具匠心地截取了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断,反映出人物的崇高境界。
哀莫大于老年丧子,要经得起这莫大的哀痛,需要极大的意志力。
文章就抓住了毛主席得知丧子后的心情和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主席崇高的精神境界,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主席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基本特点。
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这些传神的细节描写,朴实无华而又生动形象。
它表现了毛主席既有着跟普通人一样的丧子之痛,又有着伟大人物的胸怀,充分而真实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具有的为革命而牺牲一切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本文对毛主席的心理活动刻画得非常真实和细腻。
如课文中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朝鲜方面要求将岸英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
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还是留在朝鲜,这是毛主席当时思考的问题所在。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主席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这个要求作为主席是能做到的,也是合情合理的。
父子情深在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中袒露无遗。
“哪个战土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
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
选编课文的目的:一是让我们更进一步的走进伟人的世界,了解伟人和普通人一样有丧子之痛,又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宽广胸怀;另一方面进一步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毛主席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黯然”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3.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体会毛主席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感受毛主席平凡人的情感世界和伟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大家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吗?现在请随老师一起来重温一下那段历史吧!(课件出示抗美援朝战争的资料,播放录像)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呢?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主席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毛主席惊闻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他的内心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青山处处埋忠骨》。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通顺、流利,同时用笔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出示生字,纠音:“赴”应读fù,不要读成pù;“躇”应读chú,不要读成zhù。
3.提出不懂的词语,结合预习在全班讨论交流解决。
同时结合词语特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
4.学生在小组内分段读课文,读通读顺,互相帮助,纠正出现的错误。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毛主席获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毛岸英遗骨是否回国安葬的抉择过程。
)6.结合搜集的资料简要谈谈抗美援朝战争和对毛岸英的了解,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三、感悟“悲痛”,领略慈父情怀1.师:默读课文第4—9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听到儿子牺牲后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结合关键词句,批注自己的阅读体会。
2.交流句式:这句(段)话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让我从中体会到毛主席(),他是一位()的人。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继点评引导。
出示句子一: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出示句子二: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他身边。
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出示句子三:“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1)课件出示补充资料,请学生读资料,说说从这份资料中你读懂了什么。
(补充资料:毛岸英生平及照片)师:幼年丧母,岸英的童年历经磨难,与父亲聚少离多;想起岸英曲折的童年,想起父子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一个父亲,毛主席心中有愧……(2)“这次怎么会……”请学生尝试补充省略号省掉的内容。
4.学法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抓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深切地体会到了毛主席失去爱子时悲痛欲绝的心情。
课文读到这儿,你对毛主席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呢?(毛主席也和普通人一样,也有丧子之痛,他是一个慈爱的父亲。
他让我们感受了一个慈父的情怀。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
2.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毛主席的慈父的情怀,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二、品味“抉择”,讴歌伟人胸襟1.明晓:两份电报,两种选择。
2.毛主席想把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吗?文章的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主席的这种愿望?交流以后出示:“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从主席的心理活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毛主席能把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吗?(学生交流)“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感悟主席博大的胸怀。
)4.反复读这两句话,感受毛主席思想斗争的激烈。
5.重点交流: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踌躇”是什么意思?毛主席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为什么还会“踌躇”?6.出示句子: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课堂练笔: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他(),他(),他(),无言的泪水打湿了他的枕巾。
7.尽管心如刀绞,尽管有太多的不舍,第二天早上,秘书还是看到放在毛主席枕头上的记录稿。
读第10自然段。
(1)说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的意思。
忠骨: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骨。
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
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师小结诗意:岸英已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即使长眠于异国他乡又有何妨呢!(青山到处都埋葬着忠诚的战士的尸骨,又何必要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运回家乡呢?)(2)领悟诗句中的情感,有感情地引读。
三、小结师:课文学到这里,你对毛主席又有了怎样的认识呢?(他以国家的大局为重,强忍悲痛,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决定,表现了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毛主席用他强大的意志力告诉我们:他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教学板书]10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痛苦伟大抉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教学反思]教学时我努力引领学生走入情境,尽力做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悟,比如:我在课前播放抗美援朝战争的录像,并讲解时代背景,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的时代。
出示毛岸英的照片以及他的生平,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这样一个年轻人牺牲了多么可惜,从而体会毛主席的悲痛心情。
纵观整堂课,我觉得学生的感悟还是比较到位的。
文中有很多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我觉得我在这块的处理比较好,首先让学生找到这样的句子,初步感受到了主席的情感,接着体会作者展现人物性格的描写方法学生就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