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示方法: (1)体重绝对增长量 (2)体重增长百分率(10%) (3)剂量-反应关系
47
3)饲料消耗量: 食物利用率:动物每摄入100g饲料所增长的体重
克数(g体重/100g饲料) 评价:食物利用率有助于了解化合物毒性效应 观察内容:影响食欲 影响食物的吸收、代谢
食物利用率=体重增长/进食量
48
亚慢性原则:

* 理论上,选取对化学毒物代谢过程、生理反应和生化特性基
本上与人接近,且在急性试验中证明是对化学毒物敏感的物种和品

实际上,常用大鼠 犬 豚鼠
32
(2)性别、年龄和数量 雌雄各半; 刚断乳的动物:大鼠6-8周龄(80-100g),同
组动物体重不超过10%、组间平均体重不超过5% 大鼠、小鼠每组不少于20只,犬、猴不少于6只,
11
K值越小:表示化学物的蓄积性越大
K<1
实验动物对化学毒物发生过敏
K=1
化合物在体内完全蓄积或每次
染毒后毒效应叠加
K>=5 化合物蓄积性弱
12
蓄积系数分级标准
蓄积系数(K) <1 1~ 3~ 5~
蓄积毒级分级 高度蓄积 明显蓄积 中等蓄积 轻度蓄积
13
1.2 蓄积系数法常用试验方案
A 固定剂量法 B 剂量递增法 C 剂量固定的20天蓄积法
根据专业特殊性和管理部门有所区别
43
亚慢性毒性的剂量选择
阴性对照组 低剂量组 中剂量组 高剂量组
急性毒性的阈剂量
1/20~1/5 LD50
组距:3~10倍,最低不小 于2倍
慢性毒性的剂量选择
阴性对照组 低剂量组 中剂量组 高剂量组
亚慢性阈剂量或其1/5~1/2
注: 一种毒物引起的组织病理学损伤,其再生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毒性效应
的可逆和不可逆性 有些毒物所造成的损害是不可逆的,如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多数是不可逆的,
因为已分化的中枢神经细胞不能再分裂
28
3. 研究重复接触受试物毒性作用的剂量-反应 (效应)关系,从初步了解到确定未观察到有害作用 的剂量(NOAEL)和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小剂量 (LOAEL),为制定人类接触的安全限量提供参考值
体常见的储存库有血浆蛋白、脂肪组织、肝脏、肾脏、 骨骼等。
如骨骼为铅的储存库。
蓄积形式:
原形 代谢产物 结合形式
5
3.蓄积的分类:
物质蓄积 功能蓄积
6
3.1 物质蓄积(material accumulation): 化学毒物反复多次染毒实验动物后,用化
学分析方法能测得机体内或某些器官组织内存 在该化合物的原型或其代谢产物。
脏器系数减小: 脏器发育不良、萎缩
52
尸解对象: 实验过程中死亡的或者试验结束后未死亡的 观察的主要脏器:
心、肝、脾、肺、肾、肾上腺、卵巢(睾丸)、脑 等
53
2)病理学检查 目的:确定化合物对毒作用的靶部位,损伤的性
10
1 蓄积系数法
1.1 蓄积系数法:以生物效应为指标,用经验系 数(K)评价蓄积作用的方法,即将多次染毒与一次 染毒所产生的毒性效应(或死亡)进行比较
K是指多次接触达到预期效应的累计剂量与一次 接触能出现相同效应剂量的比值。
K=ED50(n)/ED50(1) 如果以动物死亡一半为效应指标,则 K=LD50(n)/LD50(1)
实验期限最短为25天(1/5LD50),最长100天(1/20LD50)
15

常用大鼠或小鼠

染毒途径多用灌胃或者腹腔注射
16
B 剂量递增法
动物及分组:常用大或小鼠,40(或更多)分染毒组和对 照组,每组至少20只,雌雄各半。
终止时间:试验组累计发生一半动物死亡。在第21天也可结 束,因累计剂量已达5.26 LD50。
1/10 LD50 组距:2~5倍,最低不小于
2倍
44
4 观察指标
45
(1)一般观察
1)进食量、外观体征、行为活动 综合性指标 初步判断作用部位、损害程度
46
2)动物体重:
体重的增长情况是综合反映动物健康状况最基本的 灵敏指标之一,受食欲、消化功能、代谢和能量消化变 化的影响。
如发现实验组动物体重增长减慢,停止或减轻,在 排除由于异味引起食欲不佳的前提下,可说明化学毒物 的毒性效应。
(2)实验室监测项目 血、尿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 目的:发现受试物所致器官损伤和器官紊乱 检查重点:肝脏、肾脏、血液
49
1)血液学检查 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
及分类、凝血时间等 2)血液生化检查(针对肝脏、肾脏及相关可能靶部 位选择)
注:一般只需在实际结束后处死动物采血检验 如需在实验过程中采集血样,最大采血量不能 超过总血量的10% 3)尿液
17
C 剂量递增20天法:
组动,物每分组组10:只1,/2雌0雄LD各50半、。1/10LD50、1/5 LD50、1/2LD50和对照组5个
每日染毒一次,连续20天
评定标准:
(1)各剂量组均无死亡,蓄积性不明显;
(2)仅1/2 LD50剂量组有死亡,其他组无死亡,则为弱蓄积性; 系(,3则)为若中1/等20蓄L积D5性0剂;量组无死亡,其他各组间死亡数有剂量反应关
7
3.2 功能蓄积(functional accumulation): 化学毒物反复多次染毒实验动物后,机体内虽不能
检出化学毒物,然而机体可以出现慢性中毒现象。 注:功பைடு நூலகம்蓄积是损害效应累计的结果。也可能是由于存留
的化学毒物或代谢物数量极微,目前技术方法尚不能检出的一种 物质蓄积,或者物质蓄积与功能蓄积兼而有之
50
(3)系统尸解和组织病理学
1)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 脏器系数(比):指某个脏器的湿重与单位体重
的比值,通常是每100g体重中某脏器所占的质量。 在不同的年龄期,实验动物各个脏器与体重比值
有一定规律,若化学毒物使某个脏器受损,其比值会 发生变化,是一项灵敏、有效和经济的指标。
51
脏器系数增大: 增生、充血、水肿
亚慢性毒性试验可依据急性毒性的阈剂量或以1/20~1/5LD50 确定;
慢性毒性试验以亚慢性毒性试验效应的最大耐受量(MTD)为 最高剂量。
剂量选择步骤:
急性
亚急性
亚慢性
慢性
42
②对于人群主动摄入的食品和药品,可采用人 体可能接触的最高剂量为剂量设计依据
大 鼠: 3个剂量组:10 30 100 非啮齿类: 3个剂量组:5 15 50
25
26
试验目的
1. 观察长期接触受试物的毒性效应谱、毒作用 特点和靶器官;了解其毒性机制。
2. 观察受试物亚慢性毒性作用的可逆性
27
可逆毒性:
是指停止接触后可逐渐消失的毒性作用。一般情况下,机体接触 毒物的浓度越低、时间越短、损伤越轻,则脱离接触后其毒性作用消 失的越快。
不可逆毒性
是指停止接触后其毒性作用依然存在甚至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作用 进一步加深。
内,反复多次给予低剂量化学毒物,观察试验动物有无引起 有害作用的试验过程。
24
3. 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是指人或实 验动物长期(甚至终生)反复接触低剂量的化学毒物所 产生的毒性效应。
一般2年 慢性毒性试验:在受试动物生命的大部分或终生, 连续长期给予低剂量的受试物,观察有无引起有害作用 的试验过程。
14
A 固定剂量法
在事先求出毒物的LD50的前提下,选取相同条件的40只(或更多) 动物,随即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至少20只,雌雄各半。
在1/20~1/5LD50 之间选择一个固定剂量,每日固定剂量、定时和 相同途径染毒
试验组累计发生一半动物死亡。如接触剂量已累计达5个LD50,也 可终止。
4. 确定不同动物对受试物的毒效应的差异,为将研 究结果外推到人提供依据。
29
二、研究方法
(一)实验设计
30
1 实验动物选择
(1)物种和品系
31
急性原则:
* 尽量选择急性毒性反应与人近似的动物;
* 易于饲养管理、试验操作方便的动物; * 繁殖生育能力较强,数量较大能够保障供应; * 价格较低,易与获得的动物。
21
(二) 基本概念
22
1. 短期重复剂量毒性 指实验动物或人连续接触外源化学物14-30
天所产生的中毒效应。
23
2.亚慢性毒性(subchronic toxicity ): 是指人或实验动物连续较长期接触某一外源化学毒物所
出现的中毒效应。 一般在相当于1/10左右生命时间(寿命)内
亚慢性毒性试验: 指在实验动物的1/10左右(如大鼠 3个月)的生命时间
控制昼夜交替 笼具:大小适中、动物能自由活动 饲料:营养合理 饮用水:清洁、充足
35
2 染毒方式与期限 染毒方式原则:
1)尽量选用与人群实际接触相同的途径和方式 食品、药品、环境污染物
2)并与预期进行慢性毒性试验的接触途径一致。 一般以经口、经呼吸道和经皮肤三种途径
染毒,每日一次,连续给予
36
染毒期限
(4)若1/20 性。
LD50剂量组有死亡,且有剂量反应关系,则为强蓄积
18
1.4 局限性
1.对于具有免疫毒性的物质不适用 2.不能判断化学毒物的蓄积是物质蓄积或功能蓄 积 3.蓄积系数法,以死亡为指标,用LD50表示生物 效应,有急性试验的局限性,可能漏检某些指标。
19
2、生物半减期法
是利用毒物动力学原理阐明化学毒物在机体内的 蓄积作用特征。
8
(二)蓄积作用的意义
毒理学中,评价化学毒物有无蓄积作用, 有助于:
1.化学毒物是否引起潜在的慢性毒性依据 2.制定卫生限量标准时选择安全系数的一 种依据
9
(三)蓄积作用的研究方法
1、蓄积系数法(accumulation coefficient) 2、生物半减期法(biological half-life, t1/2)
38
(2)呼吸道染毒 染毒时间:2-6h/d 亚慢性:4小时 慢性试验: 间歇性:工业毒物 连续性:环境接触
6-8小时 22-24小时
39
(3)注射 (4)最好结合毒物动力学血药浓度的监测, 以保持生物学效应的每日相似性
40
3 剂量选择和分组
(1)分组:
原则:一般设3个试验组和1个阴性(溶剂)对照组。
1.蓄积作用(accumulation): 当外源化学物连续地、反复地进入机体,而且吸
收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和排泄的速度(或总
量)时,化学毒物或其代谢物在机体内逐渐增加并贮
留,这种现象为化学毒物的蓄积作用。 蓄积作用是发生亚慢性、慢性毒作用的前提
4
2.储存库(depot): 化学毒物容易蓄积的组织和器官称为储存库。机
原理:机体内蓄积的速度和量与单位时间内吸收 该物质的速度和量,以及清除的速度和量有关。
t1/2反映物质从机体内清除速度的参数,理论上, 在等间距离接触下,6个生物半减期即可达极限值 98.4%。
20
t1/2越大,在机体内蓄积的可能性越大 t1/2越小,到达极限的时间越短 蓄积极限值=1.44×t1/2×每日接触量
取决于实验具体要求和所选择的实验动物 工业毒理学—— 3-6个月 食品毒理学—— 6个月-1年 环境毒理学—— 6个月-1年 致癌试验—— 接近或等于动物的预期寿命
37
注意的问题: (1)小动物:灌胃或喂饲法
大动物:胶囊法或灌胃法 喂饲法注意:
混合均匀 受试物稳定 保证营养 受试物掺入量严格规定
最高剂量组:要求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或某些观察指标发生
明显变化,但动物不死亡,即使有死亡,不超过10%
最低剂量组:应无中毒反应或极轻微反应( NOAEL)。 中剂量组相:当于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
高、中、低剂量组距以3-10倍为宜,不少于2倍
41
(2) 剂量设计:
①以相同物种的短期毒性资料为依据。
要求试验结束时,活的动物数能保证统计学处理。
33
亚慢性毒性试验 年龄:大鼠80~100g 狗 8~12月 小鼠10~15g 数量:小动物≥20 大动物≥6 性别:雌雄各半
慢性毒性试验 年龄:大鼠 50~70g 狗 <8月 小鼠 初断乳 数量:小动物≥40 大动物≥8 性别:雌雄各半
34
(3)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等级和饲养环境 应选择清洁级及以上等级动物 动物室:清洁、温度22oC±3,湿度30-70%,人工
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1
一、概 述
急性毒性试验的局限性: 1.外源性化学物在长期重复染毒时可产生与急性
毒性试验完全不同的毒作用。如:苯 2.动物的衰老可影响毒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3.许多重要疾病均与年龄增长有关
2
分类 1. 重复剂量毒性作用(短期) 2. 亚慢性毒性作用 3. 慢性毒性作用
3
(一)蓄积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