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指标卫生学意义

合集下载

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

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

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摘要:一、生活饮用水的重要性1.人类生命的基本需求2.健康与生活质量的保障二、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的概述1.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97项指标的分类a.微生物学指标b.毒理指标c.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d.放射性指标三、各项指标的具体内容1.微生物学指标a.总大肠菌群b.粪大肠菌群c.沙门氏菌d.志贺氏菌e.溶血性链球菌2.毒理指标a.重金属b.有机物c.无机物d.农药残留e.兽药残留3.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a.色度b.浊度c.嗅和味d.肉眼可见物e.PH值f.总硬度g.铝h.铁i.锰j.铜k.锌l.挥发性有机物4.放射性指标a.总α放射性b.总β放射性c.氡四、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的意义1.保证供水的安全性2.维护公众的健康3.促进我国水环境质量的提高五、应对饮用水污染的措施1.水源保护2.提高水质监测能力3.加强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正文:生活饮用水对于人类生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人类的基本需求,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我国对生活饮用水制定了严格的卫生标准,其中包含97项指标,旨在全面保障供水的安全性和维护公众的健康。

这97项指标分为四类:微生物学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以及放射性指标。

其中,微生物学指标关注水中的细菌总数,包括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以防止水源性疾病的传播。

毒理指标则关注水中的有毒物质,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无机物、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等,以确保水对人体无毒害作用。

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涉及水的色度、浊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PH 值、总硬度、铝、铁、锰、铜、锌、挥发性有机物等方面,以确保水的外观、口感和物理性质符合人们的需求。

放射性指标则关注水中的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和氡等,以防止放射性物质对人体造成危害。

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对于保证供水的安全性、维护公众的健康以及促进我国水环境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饮用水检验指标及意义

饮用水检验指标及意义

生活饮用水检测指标及意义水是生命之源;水约占成年人体重65%,人体内一切代谢反应必须在水的参与下才能实现,水是生命得以正常运转的根本;既然水对于人体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水才符合人们生活饮用水呢我们又以怎样的标准去衡量它的好与坏呢对此,党和国家亦十分重视,早于1956年我国就首次制定了饮用水水质标准,后经多次修订,1985年发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不少地区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生活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旧的标准已经不能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原有标准进行了修订,联合发布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新标准充分考虑了我国实际情况,并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准则及欧盟、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饮用水标准;因此,新标准更具科学性和先进性,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水质标准的接轨,新标准于2007年7月1日起实施;新标准包括五大类指标:分别是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指标、微生物指标、与消毒有关指标、放射性指标;以下就生活饮用水常用的指标及意义作一些浅析;一、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水的色度是对天然水或处理后的各种水进行颜色定量测定时的指标,天然水经常显示不同的颜色;腐殖质过多时呈棕黄色,粘土使水呈黄色,硫使水呈浅蓝色;藻类可以使水呈不同的颜色,如绿色、棕绿色、暗褐色、绿宝石色等;当水体受到工业废水的污染时也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这些颜色分为真色与表色;真色是由于水中溶解性物质引起的,也就是除去水中悬浮物后的颜色,而表色是没有除去水中悬浮物时产生的颜色;这些颜色的定量程度就是色度;色度是评价感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色度不应大于15度;浑浊度:由于水中含有悬浮及胶体状态的颗粒,使得原本无色、无味、透明的水产生浑浊现象,其浑浊的程度称为浑浊度;天然水的浑浊度是由于水中含有泥沙、粘土、细微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可溶性带色有机物及浮游生物和其它微生物等细微的悬浮物所造成;这些悬浮物质能吸附细菌和病毒,所以浑浊度低有利于水的消毒以杀灭细菌和病毒,对确保给水安全是必要的;浑浊度是反映天然水和饮用水的物理性状的一项指标,用以表示水的清澈或浑浊程度,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重要指标;臭和味:被污染的水体往往具有不正常的气味,用鼻闻到的称为臭,口尝到的称为味;水中的嗅与味的来源可能有:水生植物或微生物的繁殖和衰亡;有机物的腐败分解;溶解气体硫化氢等;溶解的矿物盐或混入的泥土;工业废水中的各种杂质如石油、酚等;饮用水消毒过程的余氯等;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气味,例如湖沼水因藻类繁生或有机物产生鱼腥及霉烂气味;浑浊河水常含有泥土的涩味;温泉水常有硫酸味;含溶解氧较多的带甜味;含有机物较多的也常具有甜味;水中含氯化钠带有咸味,含硫酸镁等带有苦味;含硫酸铜带有甜味,而铁高的水带有涩味;臭和味超标会给人一种嫌恶的感觉;根据水的臭与味,可以推测水中所含杂质和有害成分,标准是无异臭、异味;可见物:可见物主要指水中存在的、能以肉眼观察到的颗粒或其他悬浮物质;主要来源于土壤冲刷、生活及工业垃圾污染;含铁高的地下水暴露于空气中,水中的二价铁易氧化形成沉淀;水处理不当也会造成水中絮凝物的残留;有机物污染严重的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可造成水中大量有色悬浮物的产生;水中含有肉眼可见物会影响饮用水的外观,表明水中可能存在有害物质或生物的过多繁殖,标准规定肉眼可见物应为无;pH值:水中氢离子活度倒数的对数值;世界卫生组织还没有pH的基于健康的准则值;当然水中pH越接近血液pH即最好;但是在人类进化中,从饮用天然水、井水到近一百年来的自来水,pH均在之间,因此只要在这个范围内,人体内都具有强的pH缓冲及调剂能力,标准;铁:铁是人体的必需元素;铁是地壳层中第二丰富的金属,自然界中元素铁是罕见的,二价或三价铁离子易与氧和硫的化合物结合而形成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和亚硫酸盐;铁以多种形式存在于天然水;它以胶粒或可见的颗粒悬浮液体中,也可能与其它矿物或有机物以络合物存在;地面水中的铁通常以三价铁离子的形式出现,而较易溶解的二价铁可能在脱氧的情况下出现;当水中含铁量小于每升毫克时,难以察觉其味道,达每升1毫克时便有明显的金属味,超过每升毫克,会使衣服和器皿着色,在每升毫克时色度可大于30度;铁能促进管网中铁细菌的生长,在管网内壁形成黏性膜,标准限值为每升毫克;锰:锰是地壳中较为丰富的元素之一,常和铁结合在一起;高浓度锰有毒性,锰主要危害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出现颓废、肌张力增加、震颤和智力减退等中毒症状;但还未达到此水平时根据味道就需对水进行处理了,当锰的质量浓度超过每升毫克,会使饮用水发出令人不快的味道,并使器皿和洗涤的衣服着色,标准限值为每升毫克;铜:铜是人体中需要的主要微量元素之一,在新陈代谢中参与细胞的生长、增殖和某些酶系统的活化过程;成年人每天需铜约2毫克,小孩需铜量比成年人高,婴儿缺乏铜会发生营养性贫血;天然水中含铜量较少,而工业废水的污染可大大增加地面水的含铜量;铜的毒性小,但过多则对人体有害;根据现有资料,水中含铜量达每升毫克时,即有明显的金属味;含铜量超过每升1毫克时,可使衣服及白瓷器染成绿色;根据感官性状的要求,标准规定饮用水中含铜量不超过每升1毫克;锌:天然水中的锌含量很少,锌主要来源于工矿废水和镀锌金属管道;锌是人体必需的元素,是酶的组成部分,参与新陈代谢;学龄前儿童每天需要锌约为每公斤毫克,成年人每天摄取量平均为10~15毫克;但摄入过多,则会刺激胃肠道和产生恶心,口服1克的硫酸锌可引起严重中毒;水中含锌每升10毫克时呈现浑浊,每升5毫克有金属涩味;我国各地水中含锌量一般都很低;根据感官性状要求,标准规定饮用水中锌含量每升1毫克;挥发酚类:水中含酚主要来自工业废水污染,特别是炼焦和石油工业废水,其中以苯酚为主要成分;在酚类化合物中能与氯结合形成氯酚臭的,主要是苯酚、甲酚苯、苯二酚等在水质检验中能被蒸馏出和检出的酚类化合物;挥发酚类有蓄积性,对人体和渔业生产的危害都很大,并且是缓慢而持久的;苯酚能使细胞蛋白质发生变性和沉淀,小剂量时有类似水杨酸的作用,能刺激呼吸中枢,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其口服致死量约2~15克;当水体含酚量达每升9~15毫克时,鱼类不能生存;苯的中毒症状为苯醉、昏睡、刺激眼和呼吸道,而主要危害在神经系统;酚的中毒表现为胃肠炎、呼吸道病变,会引起血压降低、体温下降、呼吸中枢麻痹;根据感官性状的要求,标准规定饮用水中挥发酚类含量不应超过每升毫克;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目前,国产合成洗涤剂以阴离子的十二烷基苯磺酸盐为主,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降解和消除;人体摄入少量洗涤剂,很少表现有害作用;但是,当水中浓度为每升毫克时会产生泡沫,超过每升毫克时有异味,进入肠胃后有刺激粘膜的作用,甚至引起腹泻、腹痛,标准限值为每升毫克;氯化物:几乎所有的水中都存在氯化物;氯化物常与钠结合,较少与钾、钙、镁结合,氯化物是水中最稳定的组分之一;它的来源包括天然矿物沉积物、海水入侵、农业或灌溉排水、城市采用氯化物盐类融化冰雪后的径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饮用水中过高氯化物增加铸铁、钢及其它金属管道的腐蚀速度,味觉敏感的人在氯化物低至每升150毫克时就可觉察;当大于每升250毫克时会产生明显的咸味,标准限值为每升250毫克;硫酸盐:水中硫酸盐主要来自石膏和其它含硫酸盐沉积物的溶解;海水入侵、亚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等在充分嚗气的地面水中氧化及制革、纸张制造中使用硫酸盐或硫酸的工业废水;在大量摄入硫酸盐后出现的最主要的生理反应是腹泻、脱水和胃肠道紊乱;人们常把硫酸镁含量超过每升600毫克的水用作导泻剂;当水中硫酸钙和硫酸镁的质量浓度分别达到每升1000毫克和每升850毫克时,有5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水的味道令人讨厌、不能接受;硫酸盐同样会对输水系统造成腐蚀,标准限值为每升250毫克;溶解性总固体:溶解性总固体是溶解在水里的无机盐和有机物的总称;其主要成分有钙、镁、钠、钾离子和碳酸离子、碳酸氢离子、氯离子、硫酸离子和硝酸离子;饮用水中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小于每升1000毫克时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因为过高的溶解性总固体浓度会造成口味不佳和水管、热水器、热水壶及家用器具的使用寿命减短,因而引发居民的反感;同样饮用水中溶解性总固体浓度过低,也会因为过分平淡无味而不受人们欢迎,同时也会对输水管道造成腐蚀,标准限值为每升250毫克总硬度:硬度主要是指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硬度分为碳酸盐硬度及非碳酸盐硬度;碳酸盐硬度主要是由钙、镁的重碳酸盐所形成,也能含有少量的碳酸盐,经过加热煮沸可以沉淀除去,也称为暂时性硬度;我们平时烧水后,容器中白色的沉淀就是此类碳酸盐;非碳酸盐硬度是由钙、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所形成,用加热煮沸的方法不能除去,也称为永久性硬度;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的总和称总硬度;水中的钙,镁离子主要来源于土壤和岩石中的钙镁盐类的溶解;当水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时,能促进钙、镁的溶解;各地水源水中的硬度相差很大,最低的可在每升数毫克,最高的可达几千毫克;一般认为,水中的硬度在维持机体的钙、镁平衡上具有良好作用;但硬度过高对机体也有不利的影响:人在习惯饮用软水之后,改用硬度过高的水,开始时可能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影响消化吸收;但一般在短时间内即能适应;硬水在烹调上,钙、镁与蛋白质结合,使肉类和豆类不易煮烂,影响消化吸收率;硬度过高,不仅消耗肥皂,产生水垢,腐蚀容器设备,也能影响水的味道,甚至影响胃肠功能;标准限值为每升450毫克;耗氧量:耗氧量是指水样在规定的氧化剂和氧化条件下的可氧化物质的总量,并以消耗的氧表示;耗氧量是一个规定条件下的可氧化有机物的相对总量,必须在统一的方法之下才有可比较的意义;耗氧量是反映饮用水有机污染总体水平的指标;标准限值为每升3毫克;氨氮:氨氮以离子态铵和非离子态氨两种形式存在于水中;两者组成比取决于水的pH和水温;非离子态氨所占的比例随着水温和pH的升高而急剧增加;氨氮在一定条件下和氯作用会生成氯氨;氨氮在一定条件会被转化成对人体毒性较大的亚硝酸盐;水中氨氮是影响感官水质指标因素之一;氨氮的浓度与有机物的含量、溶解氧的大小有着相关性,标志着水污染的程度;氨氮指标可指示排泄物污染;标准限值为每升毫克;二、毒理指标氟化物:氟化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氟可以通过水、食物、空气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适量的氟被认为是对人体有益元素,有利于预防龋齿发生,调查资料表明,摄入量过多对人体有害,可致急、慢性中毒慢性中毒的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我国在流行病学方面进行过大量调查资料表明,在一般情况下,饮用氟含量每升毫克至1毫克的水时,氟斑牙的患病率为10%至30%,多数为轻度斑釉;每升1毫克至毫克时,多数地区氟斑牙患病率高达45%以上,且中重度患者明显增多;标准限值为每升1毫克;氰化物:氰化物主要来自工业废水,有剧毒;作用于某些呼吸酶,引起组织内窒息;首先影响呼吸中枢及血管舒缩中枢;慢性氰中毒时,甲状腺激素生成量减少;氰化物使水呈杏仁气味,其嗅觉浓度为每升毫克,口服氰化氢克即可致死;氰化钠的致死量至克,口服苦杏仁40至60粒则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水体中含氰化物每升毫克时,对鱼类有中毒作用,到每升毫克时影响水体生物净化的作用;考虑到氰化物毒性很强,采用较大安全系数,标准规定饮用水中氰化物的含量不得超过每升毫克;硒:硒是人体必需元素之一,但硒的化合物在人体内积蓄过量就会引起急性中毒,它的表现为食欲不振,四肢乏力,出现黄胆贫血症;水中含硒除地质因素外,大都来自工业废水的污染,应从食物中限制摄入硒的含量;标准规定饮用水中硒的含量,不得超过每升毫克;砷:砷在地壳中广泛存在,大多以硫化砷或金属的砷酸盐和砷化物的形式存在;砷的工业污染主要是冶炼废水;饮用水中砷主要存在于地下水中,来自天然存在的矿物和自矿石溶出;地下水中砷的浓度往往取决于地层结构和井的深度;砷是饮水中一种重要的污染物,是少数几种会通过饮用水使人致癌的物质之一;标准限值为每升毫克;汞:汞即水银,是银白色发光液体;有机汞的毒物主要由有机汞农药造成,它是农业杀菌剂的一种,我国已规定不准使用有机汞农药;无机汞中以氯化汞和硝酸汞的毒性较高,小鼠口服氯化汞的最小致死量为至毫克;水中汞主要来自工业用水和废渣;地面水中的无机汞,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机汞,并在水生生物如鱼、贝类等体内富集;人食用这些鱼、贝类后,会引起慢性中毒,如日本所称的“水俣病”的公害,即是无机汞毒害所致;据报道,长期每天摄入约毫克甲基汞,可导致神经损伤;基于汞的毒性,标准规定饮用水中汞的含量不得超过每升毫克;镉:镉是银白色的金属,耐腐蚀;镉在工业、农业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含镉废水是危害最严重的重金属用水之一;镉是累积性毒物,能蓄积于体内软细胞组织中,镉在肾脏中可经肾排出,但持续时间很长,使人生病潜伏期可达10至40年,病程也长,引起肾脏病变,并导致镉污染的骨痛病;内服硫酸镉30毫克可致死;镀锌管中会溶解出镉,考试365鱼类可以测出镉,含镉每升毫克的水对鱼类有毒害作用;标准规定饮用水中含镉量不得超过每升毫克;铬:六价铬化合物的毒性比三价铬大100倍,二价铬和金属铬的毒性最小,它们都能溶解于水;天然水中铬含量较少,地面水含量一般为每升2至微克,由于工业用水的污染,使水体中含铬量增加;铬是人体内需要的极微量元素,而六价铬却是水中的主要有毒物质之一;六价铬有很大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对人的致死量为5克;当六价铬含量超过每升毫克时,就可能对人体产生毒害,引起皮肤、粘膜、肝脏、胃肠、口腔、血液的疾患,有导致肺癌的可能;六价铬在体内有沉积作用;优质水的六价铬含量最好为零,标准规定不超过每升毫克;铅:铅并非机体所必须的元素,常随饮水和食物进入人体,摄入量过高可引起中毒;世界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于1972年确定每人每周摄入铅的总耐受量为3毫克;儿童、婴儿、胎儿和妊娠妇女对环境中的铅较成人和一般人群敏感,在确定饮用水中铅的标准值时应将该组人群考虑在内;研究证实,饮用水中铅含量为每升毫克时,可能引起大量儿童血铅浓渡超过每100毫升30毫克,这是推荐儿童血铅上限值;因此,饮用水中铅含量为每升毫克,对儿童来说是过高的;对成人而言,如果每日从食物中摄入铅量大于230微克,则每周从食物和水中摄入的铅量就会超过总耐受量;标准规定不超过每升毫克;硝酸盐:硝酸盐除了来自地层外,主要有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施肥后的径流和渗透,大气中的硝酸盐沉降,土壤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硝酸盐主要用作无机肥料,而亚硝酸钠用作食物防腐剂,特别是用于腌肉类;氯胺消毒时,如果没有生成足量的氯胺,可能在输配水系统内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还可以是微生物活动的结果,这种活动可能是间歇性的;一般认为,若地面水中亚硝酸盐和氨的水平升高,表明已发生污水污染;高浓度的硝酸盐,特别是饮用水中的亚硝酸盐,可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婴幼儿、儿童和孕妇是高铁血红蛋白症的易感者;标准限值为每升10毫克;三、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细菌菌落总数是指1毫升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培养48小时后所生长的腐生性细菌菌落总数;水中菌落总数可以作为评价水质清洁程度和考核净化效果的指标;长期实践表明,只要细菌总数穴腐生性细菌总数雪每毫升不超过100个,大肠菌群每100毫升水中不检出,饮水者感染肠道传染病的可能性就极小;水中细菌总数与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成正相关,因此细菌总数常作为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未受污染的水体细菌数量很少,如果细菌总数增多;表示水体可能受到有机物的污染,细菌总数越多,污染愈严重;总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系一群在37℃培养48小时后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总大肠菌群主要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粪便,还可能来自植物和土壤;总大肠菌群是评价饮用水卫生质量的重要微生物指标之一;总大肠菌群可以指示肠道传染病传播的可能性,但它不是专一的菌属;耐热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来源于人和温血动物粪便,是水质粪便污染的重要指示菌;检出耐热大肠菌群表明饮水已被粪便污染,有可能存在肠道致病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的危险;四、与消毒有关指标游离余氯:指生活饮用水在加氯消毒、经过30分钟接触时间、留在水中的游离性余氯;它具有持续杀菌能力,可防止管道中污染,保证供水质量;当出厂水游离氯在每升毫克以上时,不仅对伤寒、痢疾等肠道致病菌有完全杀灭的效果,而且对传染性肝炎、小儿麻痹症等肠道病毒也有一定的灭活作用,管网末梢水应不低于每升毫克;五、放射性指标放射性:放射性射线能使人及生物组织由电离而受到损伤,引起放射病;远期效应主要包括: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白内障;放射性污染来自核工业及其它工业的废水、废气、废渣、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及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和应用;。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变化的8项指标标准范围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变化的8项指标标准范围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变化的8项指标标准范围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成为了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议题。

饮用水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因此,确保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已成为政府和专业机构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水质监管要求的提高,各国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更新。

1.2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分析并总结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近年来变化的8项指标范围。

通过对这些指标范围的解读和说明,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前国内外关于饮用水卫生安全方面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以及具体指标要求等方面内容,为相关部门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1.3 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回顾过去一段时期内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变化的趋势,并详细解析其中8项指标的变化范围。

通过对这些指标范围的介绍,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卫生标准的演进趋势和对水质安全的影响。

同时,本文的撰写也旨在提高人们对生活饮用水质量的重视程度,增强公众对于饮用水卫生安全的关注,并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进卫生标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完善。

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变化前的指标范围2.1 pH值要求范围:pH值是测量水溶液中酸性或碱性程度的指标,通常用一个0到14的数值表示。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变化前,对于pH值的要求范围大致在6.5至8.5之间。

这个范围保证了水的中性或略偏碱性,可以提供适宜和安全的口感。

2.2 溶解氧(DO)浓度要求范围:溶解氧是指自然界中氧气溶解在水中形成的状态。

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变化之前,对溶解氧浓度有一定要求范围。

一般来说,正常情况下,饮用水中应当含有充足的溶解氧以支持人体健康所需。

因此,传统上要求饮用水中的溶解氧浓度应该大于等于6毫克/升。

2.3 浊度标准范围要求:浊度是衡量水体悬浮物(包括悬浮颗粒、胶体颗粒等)在水中所形成的混浊程度的指标。

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

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

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是指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和监测方法,是保障人民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依据。

我国的饮用水卫生标准是根据国家实际情况和国际标准制定的,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公众健康,预防水源污染和水源传染病的发生。

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包括了对水质的各项指标要求,如对水中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微生物指标的要求、化学指标的要求等。

这些指标的要求是基于国家卫生标准和国际卫生标准的要求,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而确定的。

这些指标的要求,旨在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性和卫生性,防止因饮用水质量不达标而引发的水源污染和水源传染病的发生。

其次,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还包括了对饮用水监测和监督管理的要求。

监测是保证饮用水卫生标准得以执行的重要手段,通过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水质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饮用水的安全。

监督管理是保证饮用水卫生标准得以执行的重要保障,通过监督管理可以加强对饮用水生产、供应和使用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最后,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加强对饮用水生产、供应和使用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饮用水生产、供应和使用单位要加强对饮用水质量的监测和管理,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公众要增强对饮用水卫生的认识,自觉保护饮用水资源,自觉遵守饮用水卫生标准,共同维护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

总之,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是保护人民健康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其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公众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饮用水卫生标准,自觉保护饮用水资源,自觉遵守饮用水卫生标准,共同维护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的饮用水卫生标准得到切实执行,保障人民饮用水安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指对生活中饮用水的一系列卫生要求和指导标准。

生活饮用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水资源,其卫生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制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于保障公众饮用水安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微生物指标:包括总菌落、大肠杆菌、致病菌等。

2.化学指标:包括氨氮、硝酸盐、氟化物、铅、汞等。

3.物理指标:包括颜色、浑浊度、余氯、pH值等。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指标、化学指标和物理指标都必须符合相关的要求。

特别是对于微生物指标,其要求非常严格,例如总菌落必须控制在1000个/mL以下,大肠杆
菌必须为不检出。

此外,为了保障饮用水卫生,还需要在水源、水处理、管网和用户端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饮用水卫生符合标准。

同时,公众也应该加强对自来水的水质监测和饮用水的安全知识了解,做好自身的饮水安全保障。

综上所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公众
饮用水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公众应该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了解,确保自己的饮用水安全。

- 1 -。

饮用水常规42项指标卫生学意义

饮用水常规42项指标卫生学意义

42项饮用水常规指标卫生学意义
(泉港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
随着环境污染的恶化,公众的饮用水安全正受到全面威胁。

水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尤其是水中重金属、氯仿和亚硝酸盐等成份)长期过量摄入,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人
类疾病80%与水有关。

天然的水是无色、无臭、无味、透明的液体。

我们评价一个水样,首先就是看
水的感官性质。

如果水的颜色不正常,通常有几种情况。

水呈现黄色、混浊并有腥臭味,可能是粪便
污染。

水呈现红色并有铁锈味,可能是含铁过高。

水呈黑褐色并有恶臭,可能是有机化工废水污染。

一般来说,水源水通过市政自来水厂的处理(混凝、沉淀、吸附作用),可以改变水的物理性状,但
不能去除水中的微生物和化学污染物。

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

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

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是指我国国家标准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保障人民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法规。

该标准是根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的,是保障公众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依据。

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主要包括了饮用水的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放射性等方面的指标。

其中,生物学指标包括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指标;物理学指标包括色度、浑浊度等;化学指标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无机物等;放射性指标包括放射性核素等。

这些指标的设定是为了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和质量稳定。

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人民饮用水的安全和健康。

在我国,饮用水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因此保障饮用水的安全和质量对保障人民健康至关重要。

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防止水源污染、水质恶化,保障人民饮用水的安全和健康。

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的实施对于城乡居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城市,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障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农村,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农村居民的饮水条件,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

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饮用水的监测和管理,保证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水务部门需要加强对饮用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广大市民需要增强对饮用水安全的意识,合理使用水资源,保护水源环境。

总之,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的实施对于保障人民饮用水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饮用水安全问题,共同努力,为保障饮用水安全和改善人民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饮用水安全、健康饮水的目标。

第五章 饮用水卫生

第五章 饮用水卫生
1.除氟 常用的方法①有活性氧化铝法②骨碳法:即磷酸钙法③电渗析法
2.除铁和除锰
3.除藻和除臭 ①物理方法。②化学方法。③生物方法。
4.海水与苦咸水淡化 淡化的主要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和离子交换法等。
5.4.4配水管网的卫生要求
5.4.5公司管水人员的卫生要求
授课章节
第六节涉水产品的卫生要求
思考题
1 应该为人群提供什么样的饮用水?
2 氯化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及处理措施。
主要
外文
词汇
Drinking water and life water, water bone disease
Chloridezed disinfection outgrowth, health problem
Water treatment measure
5.2.2.3 藻类及其代谢产物与健康危害
藻类是典型的氯化消毒副产物前驱物质,在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可与氯作用生成和三氯甲烷等多种有害副产物、增加水的致突变活性。一些藻类(如蓝藻,blue-green algae)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藻毒素,其中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被认为是继肝炎病毒、黄曲霉毒素之后,又一导致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3)毒作用机制:
(4)危害: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特别敏感,氰化物急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2.硝酸盐
(1)污染来源:水源中的硝酸盐除了来自地层外,主要污染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施肥后的径流和渗透;大气中的硝酸盐沉降及土壤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等。
(2)作用机制与危害:
主要讲授内容
备注
5.3.1.2 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及其制定依据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根据各项指标的卫生学意义,将96项饮用水水质指标分为常规检验项目34项和非常规检验项目62项。常规检验项目(附录5)分为四组,即①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②毒理学指标、③细菌学指标、④放射性指标。其中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主要是为了保证水的感官性状良好,毒理学和放射性指标是为了保证水质对人体健康不产生毒性和潜在危害,细菌学指标是为了保证水质在流行病学上安全而制定的。

饮用水卫生检查方案

饮用水卫生检查方案

饮用水卫生检查方案一、综述饮用水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其卫生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饮用水的卫生检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饮用水卫生检查的意义、检查流程、检查方法、检查项目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饮用水卫生检查的意义饮用水卫生检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通过检查和监测饮用水的卫生质量,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卫生风险,预防传染病和其他疾病的发生,确保饮用水卫生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的要求。

三、饮用水卫生检查的流程(一)前期准备1.确认检查区域范围;2.了解检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3.收集饮用水源地的水质情况、用水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并了解当地的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和法规。

(二)现场检查1.现场勘察。

包括水源地、取水口、取水管道、水库、水厂、管网、出水口等的勘察;2.水质监测。

包括异味、异色、浑浊度、水温、溶解氧、PH值、氨氮、磷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的监测。

(三)数据分析与评价1.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检查结果;2.对结果进行评价,得出检查结论。

(四)报告撰写1.将检查结果、评价和结论等内容写入检查报告;2.报告中要清晰明了地陈述检查的重点、难点和问题。

四、饮用水卫生检查的方法(一)现场采样分析法现场采集饮用水样本,通过分析检查项目,实时监测饮用水卫生质量。

该方法的检测周期较短,但由于现场条件的局限性,可能会存在误差。

(二)实验室分析法将采集的水样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通过对样品的分析来判断饮用水是否符合标准。

该方法的检测结果准确性较高,但检测周期较长。

(三)问卷调查法通过向用水人群发放问卷,了解其对饮用水的看法、使用情况和卫生问题,以此来判断饮用水的卫生状况。

该方法的检测范围较广,但结果可能会受到个体误差的影响。

五、饮用水卫生检查的项目(一)基本项目1.水源地环境和水源水质的检测;2.集水井、取水井和取水设施的检测;3.输水、储水、过滤、杀菌处理等设备的检测;4.管网的损坏和老化情况的检测;5.水池、桶、桶装水、瓶装水等饮用水所采用容器的洁净度检测。

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摘要:
一、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重要性
二、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变化
三、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具体内容
四、实施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意义
正文: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保护公众的健康,我国不断更新和完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最近,新版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已经发布,本文将对新版标准进行介绍和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变化。

与旧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在水质指标、微生物指标和饮用水消毒剂等方面进行了调整。

具体来说,新版标准将水质指标从35项增加至106项,增加了71项;微生物指标从2项增至6项,增加了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修订了总大肠菌群;饮用水消毒剂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具体内容。

新版标准适用于城乡各类集中式供水的生活饮用水,也适用于分散式供水的生活饮用水。

标准从保护人群身体健康和保证人类生活质量出发,对饮用水中与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进行了规定。

此外,为实现这些指标,标准还提出了一系列有关行为规范。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实施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意义。

新版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生活饮用水的质量和安全性,更好地保障公众的健康。

同时,新版标准对供水单位和规划设计等有关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推动我国供水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环境卫生学(5.1)--5.饮用水卫生.pptx

环境卫生学(5.1)--5.饮用水卫生.pptx

一、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二)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及其指定依据 (3)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 均为限值
硫酸盐:轻泻作用,异味,250mg/L 溶解性固体:苦咸味。1000mg/L 总硬度: 碳酸钙计,450mg/L 耗氧量:3mg/L 挥发苯酚类:恶臭,0.002mg/L 阴离子洗涤剂: 泡沫和异味,0.3mg/L
一、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二)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及其指定依据 2.非常规指标: (1)微生物学指标:2项。 (2)毒理学指标:39项;除10项无机物外皆为有 毒有害的有机物,如氯乙烯、苯化合物、藻毒素、农 药、氯化消毒副产物等。 (3)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3项。
二、生活用水量标准
“用水量”在居民区是指每一每天消耗的平均水量, 在工业企业是指每一职工每天的生活用水量和淋浴用 水量。最高日用水量是指一年中用水量最多的一天的 用水量。最高时用水量是指最高日内最高小时的用量。 在一年中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称日变 化系数(kd),在最高日内,最高时用水量与平均日 用水量的比值称时变化系数(kh)。
一、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二)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及其指定依据
(2)毒理指标 均为最高限值 硝酸盐:硝酸盐氮10mg/L 三氯甲烷(氯仿):更严格,0.06mg/L 四氯化碳:肝细胞癌风险增加,更严格,
0.002mg/L 溴酸盐:0.01mg/L 甲醛:0.9mg/L 亚氯酸盐:0.7mg/L 氯酸盐:0.7mg/L
二、饮用水的其它健康问题
1.藻类及其代谢产物对健康的危害 (1)海洋赤潮藻类毒素: 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 、记忆缺失性贝毒、神经性贝毒 、西加鱼毒 (2)淡水藻类毒素: 肝毒素、神经毒素、皮肤毒素 (蓝藻)微囊藻毒素(MC)危害:①急性毒性: 肝损害、接触后患皮炎、眼过敏(游泳)、胃肠炎 ②慢性危害:肝癌 2.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微囊藻毒素 限值为0.001mg/L

五章饮用水卫生【共123张PPT】

五章饮用水卫生【共123张PPT】
水体遭受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后,通常通过饮水或食物可使人群长期暴露而发生
---慢性中毒和远期危害(三致)。 偶有意外污染致一次大量暴露引发的卫生问题---急性中毒。 当前,水中危害较大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有酚类化合物、苯类化合物
、卤烃类化合物、苯并(a)芘、农药等。 无机性污染物主要包括汞、镉、铅、铬、及砷等重金属,氰化物和
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新标准规定,氰化物的限值为0.05mg/L。
环境卫生学 .3
一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 (二)化学性污染--中毒
3. 氰化物毒作用机制:
● 摄入体内的氰化物,经胃酸作用形成氢氰酸,游离的氰离
子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Fe3+结合,形成氰化高铁细胞色
素氧化酶,使Fe3+失去传递电子的能力,中断呼吸链,阻
染的水,可引起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
转移酶(γ-GT)和碱性磷酸酶(ALP)升高等肝功能显著改变。 (3)微囊藻毒素是遗传毒物,并且是乙肝病毒致肝癌的促癌剂,
与黄曲霉毒素(AFB1)具有协同促癌作用。 (4)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非常规指标规定:
微囊藻毒素-LR 限值为 0.001(mg/L)。
1.藻类是典型的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前驱物质。饮用水氯化消毒 时可与氯作用生成三卤甲烷/THMs等有害副产物,增加水的
致突变性。
2.蓝绿藻(blue-green algae)是富营养化水域里生长较为普遍
的藻类。
3.藻类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藻毒素,依据作用的靶器官分为:
肝毒素、神经毒素、脂多糖毒素。
环境卫生学 .3
生可能有关联。
环境卫生学 .3
二 饮用水的其它健康问题
(一)饮水氯消毒副产物与健康危害
氯化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同时,还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

饮用水的卫生标准

饮用水的卫生标准

饮用水的卫生标准饮用水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保障饮用水的卫生安全至关重要。

饮用水的卫生标准是指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和规定,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人们饮用水的安全和健康。

首先,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质标准、卫生指标、微生物指标、化学指标等。

水质标准是指对水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微生物含量等方面的要求,包括对水的色度、浑浊度、气味、味道、PH值、重金属含量、有机物含量等指标的规定。

卫生指标是指对水中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包括对水中病原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的限量要求。

微生物指标是指对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要求,包括对大肠菌群、致病菌、藻类、真菌等的检测和限量要求。

化学指标是指对水中化学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的要求,包括对水中无机物、有机物、重金属、农药、药物残留等的检测和限量要求。

其次,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应根据不同的用途和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标准。

比如,对于饮用水,其卫生标准应更加严格,要求水质清澈、无异味、无色素、无杂质、PH值适中、微生物含量低、重金属含量低等;对于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其卫生标准可以相对宽松一些,但也要求水质清洁、无毒害物质、无重金属、无有机物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儿、孕妇等,其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应更加严格,要求水质纯净、无任何有害物质。

此外,饮用水的卫生标准还应包括对饮用水生产、储存、运输、供应等环节的卫生要求。

生产环节要求水源地清洁、水质优良、生产设备卫生、生产工艺合理;储存环节要求水质稳定、容器清洁、防止二次污染;运输环节要求水质不变、容器密封、温度适宜;供应环节要求供水系统清洁、管网无漏损、水质稳定。

总之,饮用水的卫生标准是保障人们饮用水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保障。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饮用水卫生标准,并严格执行,才能有效地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和健康。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和健康。

2023年环境卫生学之饮用水卫生解析

2023年环境卫生学之饮用水卫生解析
投加在水中有效氯的量——加氯量。 加氯量 = 需氯量 + 余氯量 需氯量:杀死病原体、氧化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所消
耗的氯量。 污染比较轻时,加氯量按1~2mg/L,污染较重时为3~5
mg/L。 标准:出厂水—加氯接触30分钟后,游离性余氯0.3-0.5mg/L,
管网末梢—水中不应小于0.05mg/L。
过滤
29
混凝沉淀——电中和作用
水解
混凝剂 + 水
正电荷的胶粒
水中负电荷的胶粒
凝聚
绒体或矾花
吸附悬浮物、部分细菌和溶解物
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加速下沉 附图 水质净化电荷中和作用原理示意图
30 30
混凝沉淀——吸附架桥作用
高分子混凝剂 金属盐混凝剂
水解 缩聚
线型 高聚物
强烈吸附胶体微粒 弯曲变形和成网
有效氯
具有杀菌作用的、化合价大于-l。 有效氯性质不稳定,受到光、热、潮湿和空气的影
响பைடு நூலகம்损失。
35
氯化消毒的原理
C12 + H20→ HOCL + H+ + CL Ca(OCL)CL+2H2O →Ca(OH)2+2HOCL+CaCL2 Ca(OCL)2+2H2O →Ca(OH)2+2HOCL 次氯酸体积小、不带电、具有较强的穿过细胞壁的能力 次氯酸是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细胞内容物漏出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巯基被氧化,使细菌的糖代谢障碍
▪特殊净化——含铁、锰、氟
▪混凝沉淀(coagulation precipitation):加入混凝剂进行 混凝沉淀,去除天然水中的细小颗粒,尤其是胶体颗粒的 过程。
▪深度净化:直饮水

余氯测定的卫生学意义

余氯测定的卫生学意义

余氯测定的卫生学意义摘要:一、余氯的概念与卫生学意义二、余氯测定的方法与意义三、余氯测定在饮用水卫生监管中的应用四、余氯测定对水质评价的作用五、提高余氯测定技术的重要性正文:余氯测定的卫生学意义在于保障饮用水的安全与卫生。

余氯是指在水中存在的游离氯离子,它是由水处理过程中添加的氯气与水中的有机物质反应产生的。

余氯在饮用水消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持续消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卫生。

一、余氯的概念与卫生学意义余氯的概念是指水中游离氯离子的浓度。

在国际标准中,出厂水的余氯含量应控制在0.3mg/L左右,管网末梢水的余氯含量应控制在0.05mg/L左右。

当余氯含量过低时,水中细菌可能会滋生,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测定余氯含量是评价饮用水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余氯测定的方法与意义余氯测定的方法主要有滴定法、电化学法、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水中的余氯含量,为水厂和监管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余氯测定,可以确保饮用水在输送过程中始终保持卫生安全。

三、余氯测定在饮用水卫生监管中的应用在我国,余氯测定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卫生监管。

各级卫生部门和水厂需要定期进行余氯测定,以确保供水质量达到卫生标准。

此外,余氯测定还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及时发现水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饮用水安全。

四、余氯测定对水质评价的作用余氯测定对水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测定余氯含量,可以了解水质是否达到卫生标准,从而确保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此外,余氯测定还可以为水厂提供依据,指导水厂调整消毒剂的投加量和消毒工艺,提高水质达标率。

五、提高余氯测定技术的重要性随着科技的发展,提高余氯测定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更先进的测定方法和技术可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灵敏度和可靠性,为饮用水卫生监管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依据。

此外,提高余氯测定技术还有助于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效率,为水厂和监管部门提供更好的服务。

总之,余氯测定在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指国家对生活饮用水质量的要求和规定,是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法律依据。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制定是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的。

在制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时,国家相关部门会充分考虑水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合国内外科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了对水中各种化学物质、微生物、放射性物质等的限量要求,以及对水质监测、处理和管道输送的要求,确保饮用水符合安全、卫生的标准。

其次,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执行是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手段。

国家相关部门会通过监测、检测、治理和管理等手段,严格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确保饮用水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还会对饮用水的生产、供应、消费等环节进行监督,加强对水源地、水厂、管网等设施的管理,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可靠。

此外,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不断提高也是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保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国家相关部门会不断修订和完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饮用水中的污染物质、微生物等进行动态调整,确保饮用水的质量始终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

总的来说,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法律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相关部门会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结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标准,并严格执行和不断提高标准,以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

希望全社会都能重视饮用水安全问题,共同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饮用水。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释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释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释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生活饮用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卫生标准作为衡量饮用水安全性的重要依据,其释义对确保水质安全和保障公众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深入解读和释义,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含义和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增强对水质安全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将对生活饮用水和卫生标准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和引导。

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生活饮用水的定义、卫生标准的作用以及标准释义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关键概念的解释和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结论部分将总结全文的要点,分析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实践意义,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整个文章内容的梳理和归纳,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结论和展望,以便更好地应用和推广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详细的释义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通过对生活饮用水和卫生标准的概念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生活中饮水的质量和安全性,从而提高对饮用水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同时,通过深入研究卫生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可以促进相关部门和机构的监管工作,确保生活饮用水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通过本文的撰写,还可以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工作实践,促进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不断完善与提升。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饮用水安全问题的重视,共同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和福祉。

2.正文2.1 生活饮用水生活饮用水是指供人类直接饮用、烹饪、洗涤等生活所需的水源。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饮用水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水质清洁、卫生、无污染物质。

饮用水水质指标解读之浊度和重要性

饮用水水质指标解读之浊度和重要性

饮用水水质指标解读之浊度和重要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有106项指标值,每项指标都有其出发点、目的和意义。

如对人体不利的物质,在规定值的范围内长期饮用,基本上对人体的健康是无害的;对于人体所需要的矿物元素,在规定值的范围内长期饮用,基本上对人体的健康是有益的。

把浊度和COD Mn值(简称耗氧量)专门从106项列出来进行阐述,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具有综合性、代表性、典型性和重要性的指标。

浊度浊度是浑浊度的简称,是衡量饮用水水质好与差的重要指标,从技术意义上讲,是用来反映水中悬浮物含量的一个水质替代参数;从水质的综合性来讲,浊度的高与低又能反映其他一些物质含量的多与少;从水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来讲,主要附着在水中的悬浮物上,水的浊度低,则悬浮物含量少,细菌就失去了附着体,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

因此浊度指标很重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浊度是一个感官性状指标,我国水质标准中浊度的规定值是逐步提高的,1955年《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浊度规定为≤5度;1976年和1985年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即JT20—76和GB5749—85)浊度定为≤3度;1993年的《中国2000年供水规划水质目标》、1999年的《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1999)、2001年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2005年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及2007年7月1日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的浊度值均定为≤1度,是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值。

对浊度有以下三种测定和表示方法:JTU表示法:以硅藻土或高岭土作为浊度标准液,用杰克逊蜡烛浊度计测得的浊度表示单位;NTU表示法:以甲蜡作浊度标准液,用散射光浊度仪测得的浊度;FTU表示法:采用透射光浊度仪测得的浊度。

采用2种不同的浊度标准液和3种测试仪,所得的3种结果不存在物理学上的等量关系。

从根据实测结果比较,1JTU与1NTU的数值基本较接近。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生活饮用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
活质量。

因此,保障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人们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指对生活饮用水质量的要求和规定。

它包括了水质的理
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有害物质指标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检测,可以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从而保障人们的健康。

首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了水质的理化指标,包括水的颜色、透明度、
气味、味道、pH值、浑浊度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水的基本性质,对水质的卫生安
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微生物指标是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重要内容。

微生物污染是导致水
源污染和传播水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大肠菌群、霉菌、藻类等微生物的含量都有相应的限制要求。

此外,有害物质指标也是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这些有
害物质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物污染等,它们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这些有害物质的含量也有相应的限制和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关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确保所饮用的水源符合相
关的卫生标准。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管理,确保人们能够安全、放心地饮用水源。

只有通过严格的监管和管理,才能够保障人们的饮水安全,维护人们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硒
土壤
人体必需元素,克山病(环境低硒),地方性硒中毒(食差、无力、毛发指甲脱落等)
7、氰化物
工业废水,水呈杏仁味。其味觉阈浓度为L,国家标准不得超过L。
剧毒,作用于某些呼吸酶,引起组织窒息。首先影响呼吸中枢及血管舒缩中枢,慢性中毒时,甲状腺激素生成量减少。
8、氟化物
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是人体正常组织成分之一,摄入量过多对人体有害。
指示水处理和配送时的失误、水中存在潜在的有害物质
无异臭、异味
4、肉眼可见物
土壤冲刷、生活及工业垃圾污染、水生生物、油膜及其它不溶于水的悬浮物(含铁高的地下水暴露于空气中,水中的二价铁易氧化形成沉淀;水处理不当造成水中絮凝物的残留;有机物污染严重的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造成水中大量有色悬浮物的产生)。
给人一种嫌恶的感觉。
重要的污染物,筛选水源时十分重要指标。
2、镉
使用化肥,工业污水,
镀锌管中锌的杂质和焊料及某些金属配件
动物肾、肝含量增加
为有毒元素,主要来自工业污染,食用被镉污染的食物和水可能造成慢性中毒,在日本发生的“痛痛病”就是典型例子。
3、铬
工业废水和含铬废渣淋洗渗入。
三价铬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六价铬的毒性比三价铬高数十倍至百倍,铬中毒大都由六价铬引起;经口摄入含铬量高的水可引起口腔炎、胃肠道烧灼、肾炎和继发性贫血,有致癌性。
会增加镀锌铁、钢制管材和管件的腐蚀、会使衣服和卫生洁具着色,还会使水带有令人厌恶的苦味。
10、锌
工矿废水和镀锌金属管道。
饮用含锌高的水容易引起恶心和昏厥。
11、氯化物
天然矿物沉积物、海水入侵、农业或灌溉排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等。
含量过高可使水产生令人嫌恶的味(咸味)、对配水系统的腐蚀
任何明显的升高预示水质的污染。
饮水中耗氧量与肝癌和胃癌死亡率之间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江苏启动和广西的肝癌病因研究也报道了类似的结果。
在实际工作中,耗氧量是反映饮用水有机污染总体水平的一项易于操作、比较实用的指标。
可大体反映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总量,但不能说明是何种有机物,或者多大比例已经被氧化。
3
水源限制,原水耗氧量>6mg/L时为5
不得检出
2、耐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
来源于人和温血动物粪便
是水质粪便污染的重要指示菌,指示有可能存在肠道致病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的危险
不得检出
3、大肠埃希氏菌
不得检出
4、菌落总数(细菌总数)
水中菌落总数可以作为评价水质清洁程度和考核净化效果的指标,说明水体已受污染,不能说明污染来源和该水体传播传染病的风险程度。
可能受细菌、污水和动物排泄物污染的指示剂。超标表示水源已被有机物污染较严重,不应直接用作水源。
亚硝酸盐/(mg/L)
水中氨在有氧条件下经亚硝酸菌作用形成,是氨硝化过程中间产物
指示该水中有机物的无机化过程尚未完成,污染危害仍然存在
土壤腐殖质-黄色,低铁化合物—淡绿蓝色,高铁化合物—黄色。
是评价感官质量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讲,水中带色物质本身没有明显的健康危害,色度在卫生上意义不是很大。主要是考虑不应引起感官上的不快。
不大于15度(20度)
2、浑浊度
水源水中悬浮颗粒物未滤除、地下水中存在的无机颗粒物、配水系统中沉积物沉积物重新悬浮、生物膜脱落。
7、铁
自然环境
使衣服、器皿、设备等着色;形成令人反感的沉淀和异味;促使“铁细菌”生长,在管网内壁形成附着层
8、锰
自然环境和工业废水污染
使卫生洁具和衣物染色、形成令人反感的颜色(黄褐色)和异味、其氧化物在水管内壁沉积水压波动时脱落形成黑水
9、铜
对铜管的侵蚀作用和厂矿废水污染或用以控制水中藻类繁殖的铜盐。
16、挥发酚类
工业废水污染。
酚具有异臭,对饮用水进行加氯消毒时,能形成臭味更加强烈的氯酚,往往能引起饮用者的反感。
17、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洗涤剂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毒性较低,一般不表现毒作用。
四、放射性指标
指导值
总α放射性(Bq/L)
人类某些活动使环境中天然和人工辐照水平提高
超过指导值应做核素分析和评价来判断能否饮用
表明水中可能存在有害物质或生物的过多繁殖。

5、pH
意外泄露、发生处理事故、管道的水泥砂浆内衬养护不够、碱度低时应用水泥砂浆内衬
过低腐蚀管道,过高降低氯化消毒效果
是操作上最重要的水质参数之一
不小于且不大于
6、铝
自然环境。饮用水净化处理工程中广泛使用铝的化合物作为混凝剂。
有研究提出铝可能与老年痴呆的脑损害有关。但根据现有的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尚未确定二者的因果关系。
5、汞
水中以无机汞为主,有机汞风险很小。水中汞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废渣。
无机汞具有肾脏毒性。为剧毒,可致急、慢性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为脂溶性,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心脏、肾脏和胃肠道。
地面水中的无机汞,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毒性更大的有机汞,并可通过食物链在水生生物(如鱼、贝类等)体内富集。人食用这些鱼、贝类后,可引起慢性中毒,如日本所称的“水俣病”。
总β放射性(Bq/L)
人类某些活动使环境中天然和人工辐照水平提高
超过指导值应做核素分析和评价来判断能否饮用
1
五、部分非常规指标和參考指标及限值
氨氮/(mg/L)
包括NH4+、NH3两种形态。
新陈代谢、工农业加工、氯胺消毒,可能来自水泥灰浆管道衬里。
消耗氯消毒效果,生成亚硝酸盐,除锰过滤器失效,引起嗅和味问题。
和亚硝酸盐、氨氮的水平变化,可以推测水中发生污水污染的情况
10
地下水源
限值时为20
10、三氯甲烷
消毒剂的氯和存在的前体(腐殖质等)的相互反应。饮水、淋浴时吸入、皮肤吸收。
潜在致癌危险性
11、四氯化碳
实验动物致癌
12、溴酸盐
水中溴化物经过臭氧消毒后产生。
人类可能致癌
形成后很难去除
13、甲醛
工业废水,水中腐殖酸经过臭氧、氯消毒后产生。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铅
天然水很少含有,来自含铅的家庭管道,软、酸性水是铅溶出的主因。
代浓度对人有神经毒性。并非机体必需元素。常随饮水和食物进入人体,摄入量过高可引起中毒。儿童、婴儿、胎儿和妊娠妇女对环境中的铅较成人和一般人群更为敏感。
涉水产品的评审与监督(聚氯乙烯水管、铅铜合金管件、焊料、配件),减少管道腐蚀措施。
100
二、毒理指标
1、砷
主要存在地下水,来自冶炼废水、矿物溶出;天然水中含微量的砷,水中含砷量高,除地质因素外,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农药的污染。
IARC确认致癌物质,对人体的损伤以慢性中毒为主,表现为皮肤出现白斑,随后逐步变黑,角化肥厚呈橡皮状,发生龟裂性溃疡。长期饮用砷含量高的水,还可使皮肤癌发病率增高。
水质混浊,造成某些化学物质和细菌、病毒的附着。
影响消毒有效性,饮用水净化过程中的重要操作控制参数。
1水源与净水技术条件限制时为3
3、臭和味
天然无机和有机化学污染物、生物来源或过程(如藻类繁殖产生腥臭)、合成化学物质的污染、来自腐蚀或水处理的结果(如氯化)、储存和配送过程中微生物活动产生
给人一种嫌恶的感觉,是最常见的消费者投诉的指标
人类很可能致癌
Who未制定
14、亚氯酸盐
二氧化氯消毒时的副产物及原料反应不完全。
长期接触可能致红细胞改变。
15、氯酸盐
二氧化氯消毒时的副产物及原料反应不完全。
长期接触可能致红细胞改变。
三、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1、色度
天然水经常显示出浅黄、浅褐或黄绿等不同的颜色。这些颜色分为真色与表色。真色是溶于水的腐殖质、有机或无机物质所造成。当水体受到工业废水的污染时也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表色是没有除去水中悬浮物时产生的颜色。
适量有益,可致急、慢性中毒(慢性中毒的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
通过水对人体健康威胁最大的地球化学物质,我国饮水改良重点。
9、硝酸盐
在水中经常被检出,来自地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农业施肥后的径流和渗透;土壤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氯胺消毒可能生成亚硝酸盐等。
氧化后形成亚硝酸盐,可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婴幼儿、儿童和孕妇易感。在胃肠道转化为亚硝胺,使动物致癌、致畸、致突变。虽然对较年长人群无此问题,但有人认为某些癌症可能与高浓度的硝酸盐摄入有关。
浓度高时产生若咸味,损坏配水管道和设备及家用热水器。
评价水质矿化程度的重要依据。
1000
14、总硬度
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的总和称总硬度。
来源于土壤和岩石中的钙镁盐类的溶解,水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时,能促进钙、镁的溶解。
硬度过高胃肠功能紊乱,影响水的味道,消耗肥皂,产生水垢,腐蚀容器设备。
450
15、耗氧量
42项饮用水常规指标卫生学意义(摘自《GB 5749-2006释义》)
来源
超标危害
监测意义
标准限值
一、微生物指标
1、总大肠菌群
主要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粪便,还可能来自植物和土壤。
总大肠菌群是评价饮用水卫生质量的重要微生物指标之一。可以指示肠道传染病传播的可能性,但它不是专一的菌属。如果在水样中检出大肠菌群,则应再检验大肠埃希氏菌或耐热大肠菌群以证明水体是否已经受到粪便污染;如果水样中没有检出总大肠菌群,就不必再检验大肠埃希氏菌或耐热大肠菌群。
250
12、硫酸盐
石膏和其它含硫酸盐沉积物的溶解,海水入浸、亚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等在充分嚗气的地面水中氧化,以及制革、纸张制造中使用硫酸盐或硫酸的工业废水。
浓度过高易使锅炉和热水器内结垢,使水产生味道、对配水系统的腐蚀、轻度腹泻作用
250
13、溶解性总固体
主要成分有钙、镁、钠的重碳酸盐、氯化物和硫酸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